液压伺服和讲义电液比例控制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21
轮辋的闪光对焊在汽车车轮生产中是最重要的工序之一。
但是闪光对焊机的烧化过程难以控制,因为最佳烧化曲线并不是一个线性函数,它受现场诸多人为因素影响,为保证闪光稳定进行,必须使轮辋的送进速度v c 与闪光速度v f 相匹配,即v c =v f在闪光刚开始时,闪光进行非常慢,即v f 很低。
随着端面加热的进行,v f 逐渐增大。
如果热功率不变,为了维持连续闪光,应使焊件的送进速度v c 相应于v f 作不断提高,即动夹具应按一定规律作加速运动,实际生产中以动夹具送进位移曲线来实现。
目前生产中常用的闪光段的送进位移曲线,即闪光烧化曲线有S=K ×t n式中:K ,n —与闪光烧化曲线表达式和轮辋材料及截面尺寸有关的系数。
1、烧化系统中伺服及电液比例技术的区别闪光对焊机的工作原理是把工件两端部相对放置,夹紧后利用焊接电流加热,然后迅速加压完成焊接。
闪光烧化作为闪光对焊机的核心部分,对产品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闪光对焊机的烧化控制方式主要有手动杠杆式、电动凸轮式、气液式和液压传动式,其中液压传动式目前仅见液压伺服控制式,但液压伺服控制式对系统及环境要求较高,对不同的材料适应性较差,因此故障率较高。
同时,由于伺服阀价格昂贵,订货周期长,出现故障后,很难恢复工作。
从液压系统来看,液压伺服控制系统也较复杂,不利于调整及维修。
而电液比例控制技术虽然不如液压伺服灵敏及精确,但其适应性较强,性能也可以满足要求我公司型钢车间轮辋线FOR-670对焊机,是上世纪80年代引进的液压伺服控制式的焊接设备,由于工作环境恶劣,材料厚度不均,再加上20多年的大班生产,故障率较高,液压伺服系统已老化,已经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
现重新设计的系统其组成框图见图1。
图1 烧化系统组成框图(1)液压回路烧化系统液压原理图如图2,该系统的液压回路主要由叶片泵、减压阀、溢流阀、电液比例阀、换向阀等组成。
其中叶片泵采用高压小流量叶片泵,在满足烧化缸运行速度的前提下,能够提供较高压力;溢流阀用于保护系统,如果超载即卸压;减压阀调定后,无论其负载变化还是泵出口压力变化,而减压阀出口压力不变,为电液比例阀提供恒定的进口压力;换向阀则用于带有浮动活塞的油缸进排液压油。
电液比例与伺服控制教学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电液比例与伺服控制教学设计方案。
该方案主要针对机械、自动化、电气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旨在通过模拟实际工业控制系统并实现控制任务、调试及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控制系统设计水平。
介绍当前,随着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线重要的组成部分。
电液比例与伺服控制是现代机电控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电液比例管路是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截面积实现流量控制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液压系统中。
伺服控制则是通过传感器采集机械运动位置反馈信号,控制执行器的输出力和位置,使得机械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控制。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电液比例与伺服控制教学设计方案,通过该方案能够实现对机械控制系统的仿真、控制任务的实现以及控制优化等教学目的。
设计方案系统组成电液比例与伺服控制教学系统主要由控制箱、液压执行器、伺服电机、位置传感器、力传感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和电脑等部分组成。
其中,控制箱包含了微处理器、电源电路、信号分配器、开关和数字信号读取器等,负责控制电气部分的操作。
练习任务1.机械位置控制实验:通过精确控制电机和液压缸,实现对机械位置的控制,并可通过示波器实时监测机械运动状态。
2.力量控制实验:通过采集力学元件的数据,实现对机械输出力量的控制,并可获得需要的力学数据。
3.推力控制实验:通过控制电机和液压缸的输出,实现机械输出推力的控制,并可实现对机械推力环境下的调节和优化。
教学目标1.了解电液比例与伺服控制原理;2.熟悉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信号等相关部件;3.熟练掌握机械位置、力量和推力的控制原理及其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4.学习控制系统的调节和优化方法,并能够在实验中进行应用。
实验步骤1.结合仿真环境,让学生熟悉控制系统和其各部件,并学习如何进行控制任务的编码;2.通过仿真进行实际控制任务的模拟,如机械位置、力量和推力的控制;3.在示波器上监测机械系统运动状态,获得力建议和优化策略;4.研究控制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和噪声等因素,设计相应的控制优化方案;5.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通过实验渐进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控制系统设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