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696.00 KB
- 文档页数:4
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摘要:结合“构思—设计—执行—运作”工程教育模式对新型工程人员在知识、技能和实践方面提出的要求,对国家精品课程“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的教学进行改革,分别从课堂教学单元、实践教学单元,课程设计单元,融入新的教学手段,重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关键词:“构思—设计—执行—运作”工程教育模式;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工程实践教学法;项目教学国内工科院校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忽视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等问题。
从2005年起,国内多所高校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构思—设计—执行—运作”(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以下简称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
国内外教学实践表明,其理念和方法是先进可行的,适合工程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
迄今为止,已有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加入了CDIO组织,取得了良好效果,按CDIO模式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与企业的欢迎。
“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是国内液压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特点是专业性强、综合性强、理论性强。
多年来,燕山大学机电控制工程专业一直重视该课程教学的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手段相对较为落后,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培养等。
因此,逐渐出现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不足等问题。
从2008年开始,该专业开始按CDIO工程教育模式培养学生。
以此为前提,结合“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课程建设小组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过程管理,实施考核手段和方式的多样化,强化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出一套更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
液压伺服系统工作原理1.1 液压伺服系统工作原理液压伺服系统以其响应速度快、负载刚度大、控制功率大等独特的优点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液伺服系统通过使用电液伺服阀,将小功率的电信号转换为大功率的液压动力,从而实现了一些重型机械设备的伺服控制。
液压伺服系统是使系统的输出量,如位移、速度或力等,能自动地、快速而准确地跟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与此同时,输出功率被大幅度地放大。
液压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可由图1来说明。
图1所示为一个对管道流量进行连续控制的电液伺服系统。
在大口径流体管道1中,阀板2的转角θ变化会产生节流作用而起到调节流量qT的作用。
阀板转动由液压缸带动齿轮、齿条来实现。
这个系统的输入量是电位器5的给定值x i。
对应给定值x i,有一定的电压输给放大器7,放大器将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加到伺服阀的电磁线圈上,使阀芯相应地产生一定的开口量x v。
阀开口x v使液压油进入液压缸上腔,推动液压缸向下移动。
液压缸下腔的油液则经伺服阀流回油箱。
液压缸的向下移动,使齿轮、齿条带动阀板产生偏转。
同时,液压缸活塞杆也带动电位器6的触点下移x p。
当x p所对应的电压与x i 所对应的电压相等时,两电压之差为零。
这时,放大器的输出电流亦为零,伺服阀关闭,液压缸带动的阀板停在相应的qT位置。
图1 管道流量(或静压力)的电液伺服系统1—流体管道;2—阀板;3—齿轮、齿条;4—液压缸;5—给定电位器;6—流量传感电位器;7—放大器;8—电液伺服阀在控制系统中,将被控制对象的输出信号回输到系统的输入端,并与给定值进行比较而形成偏差信号以产生对被控对象的控制作用,这种控制形式称之为反馈控制。
反馈信号与给定信号符号相反,即总是形成差值,这种反馈称之为负反馈。
用负反馈产生的偏差信号进行调节,是反馈控制的基本特征。
而对图1所示的实例中,电位器6就是反馈装置,偏差信号就是给定信号电压与反馈信号电压在放大器输入端产生的△u。
液压缸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液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技术,而液压缸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控制和传动力的关键作用。
液压缸的位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本文将从控制原理、设计方法和优化策略三个方面探讨液压缸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一、控制原理液压缸的位置伺服控制系统是基于反馈控制原理的。
该系统的目标是通过对液压油的控制,使液压缸的位置达到期望值。
控制器根据外部的输入信号和反馈信息,对液压系统进行控制和调节,以实现位置的精确控制。
在液压缸位置伺服控制系统中,主要采用的控制方式有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
比例控制通过调节控制信号与反馈信号之间的比例关系,使系统的响应更为迅速。
积分控制通过积分控制器对误差进行积分,以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
微分控制则通过微分控制器对误差的变化率进行调节,以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
二、设计方法液压缸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系统分析、参数选取、控制器设计和系统仿真等步骤。
在系统分析中,需要确定系统的目标、输入和输出,并对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
参数选取则是根据系统的要求和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液压元件和参数数值。
控制器设计是根据系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合适的控制算法和参数。
系统仿真则是通过软件模拟系统的运行和反馈信息,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液压缸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非线性和动态特性。
液压系统的非线性主要体现在油液的粘性、压力和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非线性问题,可以采用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方法来调节系统的响应。
而系统的动态特性则需要通过对控制系统的参数进行调节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三、优化策略液压缸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参数优化、结构优化和控制策略优化。
参数优化是根据系统的性能指标和要求,通过试验和仿真等方法对系统的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
结构优化是通过改变系统的结构和组件,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以下为液压伺服阀和比例阀的区别,一起来看看:区别一:伺服阀中位没有死区,比例阀有中位死区;伺服阀的频响(响应频率)更高,可以高达200Hz左右,比例阀一般最高几十Hz;伺服阀对液压油液的要求更高,需要精过滤才行,否则容易堵塞,比例阀要求低一些;阀芯结构及加工精度不同,比例阀采用阀芯+阀体结构,阀体兼作阀套;伺服阀和伺服比例阀采用阀芯+阀套的结构,中位机能种类不同,比例换向阀具有与普通换向阀相似的中位机能,而伺服阀中位机能只有O型;阀的额定压降不同,而比例伺服阀性能介于伺服阀和比例阀之间,比例换向阀属于比例阀的一种,用来控制流量和流向。
区别二:电液比例阀与伺服控制系统中的伺服阀相比,性能在某些方面还有一些差距。
但是电液比例阀抗污染能力强,减少了由于污染而造成的工作故障,可以提高液压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适用于工业过程。
区别三:驱动装置不同。
比例阀的驱动装置是比例电磁铁;伺服阀的驱动装置是力马达或力矩马达;性能参数不同。
滞环、中位死区、频宽、过滤精度等特性不同,因此应用场合不同,伺服阀和伺服比例阀主要应用在闭环控制系统,其它结构的比例阀主要应用在开环控系统及闭环速度控制系统。
液压比例阀:液压比例阀是一种新型的液压控制装置。
在普通压力阀、流量阀和方向阀上,用比例电磁铁替代原有的控制部分,按输入的电气信号连续地、按比例地对油流的压力、流量或方向进行远距离控制。
比例阀一般都具有压力补偿性能,输出压力和流量可以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
伺服阀:液控伺服阀主要是指电液伺服阀,它在接受电气模拟信号后,相应输出调制的流量和压力。
它既是电液转换元件,也是功率放大元件,它能够将小功率的微弱电气输入信号转换为大功率的液压能(流量和压力)输出。
在电液伺服系统中,它将电气部分与液压部分连接起来,实现电液信号的转换与液压放大。
电液伺服阀是电液伺服系统控制的核心。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 6 页第 1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 6 页第 2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 6 页第 3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 6 页第 4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 6 页第 5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 6 页第 6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 6 页第 1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 6 页第 2 页
五、已知阀控缸动力机构如图,假定:活塞处于中位,忽略缸体质量,液压缸内外泄漏和粘性摩擦影响。
写出该动力机构的基本方程。
(6分)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 6 页第 3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 6 页第 4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 6 页第 5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 6 页第 6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 6 页第 1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 6 页第 2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 6 页第 3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 6 页第 4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 6 页第 5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 6 页第 6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7 页第 1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7 页第 2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7 页第 3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7 页第 4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7 页第 5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7 页第 6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7 页第7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7 页第 1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7 页第 2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7 页第 3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7 页第 4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7 页第 5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7 页第 6 页
燕山大学试卷密封线共7 页第7 页。
第七章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基本知识第一节概述液压传动的三个阶段:开关控制、伺服控制和比例控制。
在普通液压传动系统应用中,控制方式无论是采用手动、电磁、电液等形式,还是采用计算机或可编程控制器(PLC),都属于开关式点位控制方式,控制精度和调节性能不高。
狭义上讲,伺服系统是指输出能以一定精度跟随输入的位置控制系统。
目前常把各种机械量(位移、速度和力)的自动控制系统统称为伺服系统。
故液压伺服系统是指以液压为动力的机械量自动控制系统。
系统中信号的传输和控制部分如采用电气,则为电液伺服系统,也属于液压伺服系统的范畴。
和电气伺服系统相比,液压伺服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响应快等优点。
液压伺服控制组成框图(图7-1)指令元件:按要求给出控制信号的器件,如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指令电位器或其它电器等;检测反馈元件:检测被控制量,给出系统的反馈信号,如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比较元件:把具有相同形式和量纲的输入控制信号与反馈信号加以比较,给出偏差信号。
比较元件有时不一定单独存在,而是与指令元件反馈检测元件及放大器组合在一起,由一个结构元件完成;放大、转换和控制元件:将偏差信号放大,并作为能量形式转换(电—液;机—液等),变成液压信号,去控制执行元件(液压缸、液压马达等)运动。
一般是放大器、伺服阀、电液伺服阀等;执行元件:直接对被控对象起作用的元件。
如液压缸、液压马达等;被控对象:液压系统的控制对象,一般是各类负载装置。
按被控制量是否被检测与反馈: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
按液压控制元件的不同:阀控系统,泵控系统。
按信号产生和传递方式的不同:机械—液压伺服系统,电气—液压伺服系统。
按被控对象的不同:流量控制,压力控制,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复合控制。
按输入信号的变化规律:定值控制,程序控制,伺服控制。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优点:系统刚度大、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可以快速启动、停止和反向。
缺点:其控制元件(只要是各类伺服阀)和执行元件因为加工精度高,所以价格贵、怕污染,对液压油的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