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标准化病人SP病史采集培训问诊医学
- 格式:pptx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53
中医妇科学生标准化病人(SSP)培训及运用思考作者:黄叶芳袁野任志红王静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42期摘要:本课题组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在读研究生作为培训对象,完成学生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及运用。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培养了我校第一批合格的中医妇科学生标准化病人,并探索完善了中医妇科标准化病人的招募、培训、管理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强化中医特色,提高了我校妇科教学水平。
并对中医妇科学生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和运用中我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所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探讨。
关键词:中医妇科;学生标准化病人;培训;运用中图分类号:G642.0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007-03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又称模拟病人(Simulated Patient),是指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患者,经过培训后,能准确表现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旨在恒定、逼真地复制真实临床情况,发挥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3种功能。
我国进行SP工作的时间比较晚,目前医学的教育界对SP的研究仍处于比较基础的经验介绍和推广上,尚缺乏对SP管理、应用的深层次研究。
经费问题是制约SP在我国推广普及的重要因素。
而中医由于其特殊性,SP教学目前处于初级阶段,中医诊断学中的客观指标内容:望神的得神、少神、失神、假神;望色的五色主病;脉诊的28种病脉及舌诊中的舌质舌苔都难以成为SP客观指标。
其次中医妇科因其病史采集及查体涉及患者个人隐私的保护,加之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等因素,使中医妇科学临床见习采集病史问诊过程中面临着很大阻力及困难,不利于以学生的良好成长。
所以,建立客观有效的中医SP培训与实训体系,能更客观地促进中医的现代发展,提高中医院校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美国一些院校研究使用学生充当SP的可行性,结果发现学生标准化病人不仅节约培训成本,而且可以缩短培训时间。
标准化病人(sp)培训之浅谈作者:黄毓娟张淑珍方瑜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6年第09期【摘要】标准化病人SP( Standardized Patient)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生和住院医师的标准化培训及考试中,但规范的SP缺乏规范有效的指导,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文献,探讨有效的SP培训形式,以促进SP参与医学教育应用的发展。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培训医学教育【Abstract】Standardized patients (SP Standardized Patien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edical students and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and examination, but the standard SP lacks effective guidanc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ircumstance of th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combined with the literature, to explore effective forms of SP train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P application in medical education.【Key words】standardized patients; Training; Medical education【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38-01随着医学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考试在我国逐步开展,为保证医学生和住院医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医疗工作质量,标准化病人SP应用而生,但规范有效的培训方式尚是热点之一。
标准化病人分别作为“提供病史和体格检查者”、“评估者”和“教师”所应采取的培训形式,以促进SP参与医学教育应用的发展与成熟。
标准化病人(SP)的应用与研究作者:高秀文周虹文斌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21期[摘要]为了有效提高医学生基本技能操作的技巧和规范性,我们引进了国际推行的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简称SP)技术,并在2002级医本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产实习的教学培训与考核中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SP);教学培训与考核;应用与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c)-094-02对于高等院校的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娴熟的临床技巧是当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但长久以来,医学教育领域中的临床操作资源还不够充足,医学生总是陷入“理论多、实践少”的尴尬局面。
尤其近年来,随着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学生们在病人身上实践的机会也减少了许多。
为了弥补临床操作资源上的这一空缺,强化医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实际动手能力,我们于2006年8月首次在2002级医本临床医学专业45名生产实习学生的临床教学与考核中,采用了标准化病人(SP)技术,现将应用的研究过程报道如下:1标准化病人(SP)的筛选与培训标准化病人(简称SP),又称为模拟病人,是从事非临床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病人,经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
可用于医学生及初级医师的培训和考核,具有被检查者、评估者和指导者三种功能。
2006年8月,我们在自愿者中筛选了4名SP,其中2名内科SP、2名外科SP,分别由临床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对其进行了系统培训与指导。
1.1 SP筛选1.1.1 筛选前准备广告宣传,教师培训。
1.1.2 SP招聘条件①自愿为医学教育做贡献;②高中以上文化;③身体偏瘦;④年龄在30~50岁;⑤酬金15元/学时。
1.2 SP面试与培训由专职教师对其面试,合格后进行系统的专科基本知识和考核病种的培训。
关于“标准化病人(SP)”的相关问题一、什么是“标准化病人(SP)”?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又称为模拟病人(Simulate Patients),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症状(含部分体征)的健康人。
并可以在模拟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一定反馈。
二、SP入选后要承担什么工作?SP初选合格后,将接受50个学时左右的医学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
然后,在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期间扮演患者,参与对医学生的教学、考核并反馈指导工作。
三、为什么要用“标准化病人(SP)”进行临床医学的教学活动?1.SP可以解决了临床医学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又避免了医患矛盾,给医学生提供了与临床极其相似病例,克服了以往临床教学或测验中难以找到具有针对性病例的困难,培训学生标准化查体和标准化病史采集。
2.SP在扮演病人的同时,又作为评价者对受试对象可做出更加合理的评判,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公正性,进而提高学生临床工作及临床思维能力。
3.SP用于医学技能考核,与其他完整的测验方法不同,它通常是许多临床能力评估方法中的一部分,并有助于建立客观有效的临床技能考核体系,为我国中医学学生培养与国际接轨进行有效的尝试和准备。
四、SP为什么要有一定学历?因为SP初选合格后,将接受有关医学知识的培训,参与教学工作,并要参加对医学生的考评,为学生打分,必要时还要对学生反馈指导,因此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记忆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五、入选SP后,对我的身体会有什么伤害?SP只是扮演患者,在整个过程中不会对你造成伤害,但是你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劳动的。
比如你要反复多次地作为患者回答多位学生的提问,同时还要接受学生对你的体格检查,主要是舌诊、脉诊、心脏和肺部听诊、腹部触诊等,如果你有耐心,有热心和爱心,相信你会成为一名优秀的SP。
六、SP工作是长期的吗?是否利用业余时间?首先“标准化病人(SP)”只是一个志愿者,自愿付出一部分业余时间参与医学教育的人士,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职业,一年只有有限的几次教学和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