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
- 格式:docx
- 大小:61.76 KB
- 文档页数:25
翼状胬肉专科解读指南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也被称为翼状角化病、翼状丘疹、翼状汗管瘤等。
主要特征是皮肤上出现多个小颗粒状或圆形的突起,形态类似鸡皮疙瘩,常见于面部、颈部和躯干等部位。
翼状胬肉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荷尔蒙失调、皮肤干燥、毛囊口堵塞、长期接触刺激性化妆品等因素有关。
病程长短不一,有些人可能终身携带,而有些人可能在中年后逐渐消退。
临床上,翼状胬肉的病灶通常呈小颗粒状或年轮状,表面可以是平滑或有轻微的角化。
病灶的颜色多为肤色或微红,大小一般在1-5毫米之间。
病变部位的皮肤常常伴有粗糙感,触摸时有类似鸡皮疙瘩的感觉。
翼状胬肉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和皮肤外观进行判断。
如果需要确诊,医生可能会进行皮肤切片检查,以进一步确定病情。
目前,对于翼状胬肉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缓解。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外用药物、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
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总的来说,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身体健康问题,但对于外貌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您有类似的皮肤症状,建议尽早就医,以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
一、病史询问
1.询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信息。
2.询问患者是否有眼部不适、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以及症状持续的时间和变化情况。
3.询问患者是否有家族遗传史,以及是否有其他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二、皮肤检查
1.检查翼状胬肉的形态、大小和生长位置,判断是否符合翼状胬肉的典型表现。
2.检查翼状胬肉的颜色和质地,判断是否有病变的可能性。
3.检查翼状胬肉的边缘和基底部,判断是否有浸润和增生等异常情况。
三、裂隙灯检查
1.使用裂隙灯观察翼状胬肉的表面情况,包括是否有糜烂、出血、溃疡等表现。
2.使用裂隙灯观察翼状胬肉的深度和厚度,判断是否有侵犯角膜的情况。
3.使用裂隙灯观察角膜是否有损伤或炎症,以及是否有新生血管等异常情况。
四、眼球超声检查
1.使用眼球超声检查观察翼状胬肉与眼球壁的关系,判断是否有
侵犯角膜的情况。
2.使用眼球超声检查观察眼球内部情况,包括是否有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等异常情况。
五、病理学检查
1.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翼状胬肉的病理类型和恶性程度。
2.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加准确的治疗方案。
翼状胬肉诊断标准摘要:一、翼状胬肉概述二、翼状胬肉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2.检查方法3.诊断依据三、翼状胬肉的治疗与预防四、总结正文: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尤其在亚洲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该病通常表现为眼结膜上生长出一块三角形肉质赘生物,尖端朝向角膜。
本文将详细介绍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一、翼状胬肉概述翼状胬肉,又称翼状肉芽肿,是一种良性的眼部肿瘤。
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紫外线照射、炎症等因素有关。
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但病情进展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眼部不适等症状。
二、翼状胬肉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翼状胬肉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眼结膜上生长的三角形肉质赘生物,尖端朝向角膜;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伴有眼部不适、视力下降等。
2.检查方法翼状胬肉的检查方法包括:眼科检查、眼部B超、眼部CT或MRI等。
3.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结合国际公认的翼状胬肉诊断标准,可作出诊断。
诊断要点包括:眼结膜上生长的三角形肉质赘生物,尖端朝向角膜;病程缓慢,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排除其他眼部肿瘤。
三、翼状胬肉的治疗与预防1.治疗原则翼状胬肉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减轻症状、阻止病情进展、提高视力、预防并发症。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等。
2.预防措施翼状胬肉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眼部防护,避免紫外线照射;保持眼部卫生,预防眼部炎症;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四、总结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
治疗方法多样,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眼部防护和保持眼部卫生。
翼状胬肉健康教育
《翼状胬肉健康教育》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它通常出现在身体摩擦部位,如脖子、腋下、内股等处。
翼状胬肉通常呈现为粉红色或棕色的小肉瘤,可能会在摩擦部位形成疼痛或瘙痒感。
尽管翼状胬肉不是严重的健康问题,但它可能会引起不适,并对患者的外貌造成影响。
因此,及时了解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注意保持身体清洁,并避免摩擦部位的长时间潮湿。
穿着透气的衣物,避免过紧或过大的衣服,有助于预防翼状胬肉的形成。
此外,保持身体皮肤的健康和适当的营养,对预防翼状胬肉也是很有帮助的。
当出现翼状胬肉时,应尽快求助于专业医生。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方式,如冷凝、激光治疗等。
同时,不要尝试用手指或其他工具自行挤压或割除翼状胬肉,以免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总的来说,对于翼状胬肉的健康教育,重点在于预防和及时治疗。
保持身体清洁和健康,避免摩擦部位长时间潮湿,是预防翼状胬肉的基本方法。
一旦出现翼状胬肉,及时求助医生,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正确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翼状胬肉,保持身体健康。
翼状胬肉名词解释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也被称为翼状赘皮。
它通常表现为皮肤上突出的小瘤,呈圆形或椭圆形,通常呈肤色或浅棕色,并且可以有细小的血管呈放射状分布于其表面。
翼状胬肉通常出现在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和肢体等部位,往往在儿童和年轻人中最为常见。
翼状胬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年龄、性别和紫外线曝晒等。
它通常是良性的,不会对身体造成威胁,但它可能影响患者的外观和自信心。
治疗翼状胬肉的方法包括冷冻、切除、电凝和激光治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翼状胬肉,但也会留下瘢痕和色素不均。
因此,对于那些希望达到更美观效果的患者,一些美容手术如微针刺激和光动力疗法也可以考虑。
但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咨询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和风险。
- 1 -。
翼状胬肉注意事项翼状胬肉是指位于角膜边缘处的结膜增生,为一种常见的眼部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翼状胬肉的注意事项。
首先,对于患有翼状胬肉的人来说,保持眼部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每天要注意清洁眼睛,使用干净的温水或生理盐水清洗眼睛,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一些洗眼液或者眼药水清洗。
注意避免使用过期的眼药水或者护理液。
另外,要避免挤压或搔抓翼状胬肉,以免引发感染或加重症状。
其次,保持良好的眼部用具卫生。
每天使用的眼镜、眼帘等都要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或清洗。
对于需要佩戴隐形眼镜的人,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更换眼镜片或隐形眼镜。
另外,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眼镜或隐形眼镜。
对于患有翼状胬肉的人来说,眼镜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选择合适的镜片度数,以免加重或加剧翼状胬肉的症状。
对于需要佩戴隐形眼镜的人,要选择合适的隐形眼镜类型,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佩戴和保养。
另外,避免长时间用眼。
现代人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经常需要长时间用眼,这对于眼睛的健康来说是不利的。
对于患有翼状胬肉的人来说,更应该避免长时间用眼,尤其是在强光、闪烁的环境下用眼,这会加重翼状胬肉的症状。
在长时间用眼的情况下,要适时休息,做些眼部放松运动,如闭眼、转动眼球等。
此外,要保持合理饮食和充足的睡眠。
饮食要均衡,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鱼类等,有助于眼部健康。
此外,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眼部健康也非常重要。
睡眠不足会导致眼睛疲劳,容易加重翼状胬肉的症状。
最后,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对于患有翼状胬肉的人来说,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眼部检查,以了解翼状胬肉的情况和发展状况。
定期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翼状胬肉的变化和症状,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患有翼状胬肉的人要保持眼部卫生,注意眼镜和隐形眼镜的选择和保养,避免长时间用眼,保持合理饮食和充足睡眠,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通过科学的护理和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
翼状胬肉的护理措施简介翼状胬肉,又称为眼角肉芽、内眦肉芽或内眦肉瘤,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
它通常表现为眼角处长出一块多余的皮肤,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和影响外貌。
本文将介绍翼状胬肉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治疗这一疾病。
护理措施1. 清洁护理翼状胬肉周围的皮肤需要保持清洁,以预防感染和加重症状。
建议使用清洁温水和温和的清洁剂清洁翼状胬肉区域,轻轻擦拭,避免用力过度。
护理前后要彻底洗手,以确保清洁卫生。
2. 抗菌药物使用翼状胬肉容易感染,因此,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感染风险。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感染的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使用哪种抗菌药物以及使用方法。
3. 局部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一种常见方法。
医生可能会开具药膏或眼药水,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
一般情况下,将药物涂抹于翼状胬肉处,避免接触到眼球及眼睑内侧。
4. 牵引疗法对于一些较大的翼状胬肉,医生可能会建议采用牵引疗法。
牵引疗法通过使用特定的器具,将翼状胬肉逐渐拉长,以促进其自然脱落。
这种疗法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需要按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5.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或复杂的翼状胬肉,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手术可以通过切割或激光烧灼等方式将翼状胬肉完全切除。
手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护理,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恢复。
6. 注意眼部卫生除了针对翼状胬肉进行特定的护理措施外,患者还需要注意眼部卫生。
避免眼部受到外界污染,如尽量不揉眼睛、不戴隐形眼镜等。
保持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可以减少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复发率。
7.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也对翼状胬肉的治疗和预防起到一定的作用。
建议患者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坚果等。
同时,避免摄取刺激性食物和饮品,如辛辣食物、咖啡和酒精等。
注意事项•尽量避免翼状胬肉区域的刺激和摩擦,避免使用过度的化妆品和护肤品。
•定期复诊,密切关注翼状胬肉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就医处理。
翼状胬肉诊断标准引言: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它常常出现在人体的某些部位,如腋窝、肩膀和腹部等。
这种疾病的出现给患者带来了不少困扰,因此科学准确地进行翼状胬肉的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以便医生和患者共同了解翼状胬肉,并能够正确判断和治疗。
一、翼状胬肉的主要特征1.外观特点:翼状胬肉常呈现为肉质突起的肿块,形状酷似翅膀。
肿块多呈红色或棕色,质地柔软,常常随着患者的活动而摆动。
肿块表面往往光滑或稍微有些粗糙。
2.生长方式:翼状胬肉通常呈向外扩散的生长方式,周围皮肤会逐渐受到牵拉,变得松弛。
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肿块的颜色可能会有所改变,表面也会出现溃烂或出血的情况。
3.症状表现: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或刺痛,尤其是在接触或摩擦时。
炎症可能会伴随着肿胀、瘙痒或疼痛。
翼状胬肉常常发生在多汗或摩擦部位,例如腋窝、肩膀和胸部等地方。
二、翼状胬肉诊断标准1.病史与症状:医生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
患者一般会提供有关疾病发展的时间、部位以及可能的诱因。
医生还会询问疼痛、刺痛、瘙痒和溃烂等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2.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翼状胬肉的外观、颜色、形状和质地。
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皮肤感觉和运动功能,以确定翼状胬肉对日常活动的影响。
3.组织活检:对于怀疑为翼状胬肉的病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组织活检以确诊。
组织活检可以通过取样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翼状胬肉的特征变化。
4.其他辅助检查:为了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因素,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肿块性质以及疾病的发展情况。
三、翼状胬肉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轻度的翼状胬肉可以尝试使用外用药物进行治疗,如局部激素或抗生素药膏。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并帮助加速疾病的康复进程。
2.手术切除:对于较大、持续生长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翼状胬肉,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切除。
翼状胬肉诊断标准(一)翼状胬肉诊断标准什么是翼状胬肉?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小而柔软的突起,形状类似于鸟羽的翅膀,因此得名翼状胬肉。
该病通常发生在皮肤摩擦部位,如腋下、大腿内侧、膝盖等。
翼状胬肉的症状特征•小而柔软的突起:翼状胬肉通常呈现为皮肤表面的小瘤体,质地柔软,触摸时不会有明显的硬结感。
•突起的外观:翼状胬肉的形状类似于鸟翅膀,边缘可光滑或呈微细糠状鳞屑。
•皮肤颜色异常:翼状胬肉的颜色可能与周围皮肤相同,也可能稍微有些不同,呈现出红、粉色或暗褐色等。
•轻微瘙痒感:部分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瘙痒,但不会引起剧痛或强烈不适。
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翼状胬肉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标准: 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关于其病情的情况,包括出现的时间、部位、是否有家族病史等。
2. 皮肤检查: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皮肤病变,了解其形态特征、颜色、质地等,可借助放大镜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3. 组织活检:在疑难病例中,医生可能会采取组织活检的方式,以明确诊断。
翼状胬肉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手术切除:对于较大、症状严重或有恶变倾向的翼状胬肉,手术切除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后,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护理,避免感染。
-冷冻疗法:通过涂抹液氮等冷冻剂,冻结并摧毁翼状胬肉的组织,达到治疗的效果。
- 药物治疗:对于部分较小、症状较轻的翼状胬肉,可以尝试使用药物治疗,如局部激素药膏、抗角质药物等。
翼状胬肉的预防与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降低翼状胬肉的发生风险: - 保持皮肤干燥: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保持皮肤的干燥清爽。
- 避免摩擦刺激:尽量避免皮肤长时间接触摩擦较大的衣物或合成材料制品,注意保护皮肤。
- 定期体检:对于已经发生翼状胬肉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病变。
翼状胬肉虽然常见,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较小。
翼状胬肉临床诊疗指南【概述】翼状胬肉(pterygium)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认为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呈三角形,可侵犯角膜,单眼或双眼受累。
它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也是最为古老的眼病。
它不仅可以眼刺激征及外观缺陷,还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
【临床表现】1.症状体征临床上将其大致分为初发胬肉(又分为结膜期和角膜前期)、进展胬肉(角膜后期)和术后胬肉(又分为治愈胬肉和复发胬肉)3类(1)初发胬肉①结膜期胬肉:裂隙灯下睑裂部结膜肥厚,充血水肿,血管扩张,其尾部与半月皱襞粘连,移动球结膜则造成一横向条索。
二碘曙红或荧光素染色冲洗后用钴蓝光观察,可见结膜上皮点状脱落,而其临近受上、下眼睑覆盖的结膜则不着色。
②角膜前期胬肉:肥厚的结膜形成的三角形充血皱襞,头部跨越角膜缘,底部扇状,越过半月皱襞向泪阜两侧伸展,在角膜缘前区,为胬肉的颈部。
胬肉的头部在角膜缘上隆起,越过角膜缘向角膜伸展约2mm,表面有微细血管。
在头的尽端有一灰白色小泡状由微粒堆积成的小岛侵入角膜浅层,为Fuchs小岛。
小岛与头部周围角膜呈现肉眼难于辨认的混浊。
靠体部亦有微粒组成的灰白色条纹,沿角膜缘扩张的血管分布。
头和颈部在浸润充血区与角巩膜粘连。
荧光素着色,呈现出上皮点状脱落。
(2)进展胬肉头部成灰白色胶样隆起,其尽端形成竖向锯齿状边缘,颈部血管充盈,组织肥厚。
胬肉头部表面微隆起,邻近有散在钙化点,进展缘可越过瞳孔中央,深至角膜前弹力层,其上皮隆起,混浊明显。
【诊断要点】1.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2.应注意与假性翼状胬肉相鉴别【治疗原则和方案】尽量避免外来刺激,积极治疗眼部慢性炎症。
1.用抗生素眼药水以控制结膜炎症,减轻充血。
在充血较重时可加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
为减少外界刺激可戴适当的变色镜。
2.小而静止的翼状胬肉无需治疗。
如胬肉为进行性或已接近瞳孔区影响视力或眼球转动受限时则可行手术切除。
翼状胬肉名词解释
翼状胬肉是指一种特殊类型的胬肉形成在眼睑边缘或内眼角附近的病变。
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由於眼睑边缘的油腺和毛囊异常分泌,引起炎症和组织增生而形成。
翼状胬肉是胬肉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呈翼状突起,通常位于眼角处。
翼状胬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长期的油腺或毛囊感染、慢性结膜炎、皮脂腺功能紊乱等皮肤疾病可能导致炎症和组织增生,从而促进翼状胬肉的形成。
其次,长时间使用护眼剂或外用药物,也可能刺激眼睑边缘的组织,进而导致翼状胬肉的形成。
此外,眼部摩擦或外力刺激也可能是翼状胬肉形成的原因之一。
翼状胬肉的主要症状包括眼睑红肿、疼痛、异物感、眼睛干涩等。
由于翼状胬肉位于眼角处,所以患者在眨眼或睁眼时会感到不适甚至疼痛。
同时,由于翼状胬肉会阻塞眼睑边缘的油腺开口,导致泪液蒸发速度加快,眼睛干涩感加剧。
对于翼状胬肉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在早期病情较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局部药物治疗来减轻炎症和红肿,促进创面愈合。
常用的局部药物包括抗生素、激素眼药水等。
然而,在病情进展较快或症状较严重的情况下,手术治疗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胬肉切除术、痤疮针提取术等。
其中,胬肉切除术是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其通过局部麻醉后,切除翼状胬肉组织和炎症组织,并缝合创口,达到解决病因、预防复发的目的。
总之,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多数由油腺或毛囊感染引起。
其主要症状包括眼睑红肿、疼痛、异物感和眼睛干涩。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翼状胬肉的护理常规
一、定义
翼状餐肉是常见的变性性结膜病,为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的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向角膜侵入,形似翼状。
通常双眼患病,多见于鼻侧。
二.症状、体征
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偶有异物感,若胬肉侵及瞳孔区则影响视力。
三.护理问题
(一)疼痛与手术有关。
(二)有跌倒的危险与胬肉侵袭瞳孔影响视力及术后术眼敷料包扎有关。
(三)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有关。
(四)恐惧对手术恐惧,担心预后。
四.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休息/体位:术前晚保证充足睡眠。
2.饮食:普通饮食,局麻下手术病人术前一餐不宜过饱。
3.用药护理:遵医嘱按时点眼药水。
(二)术后护理
1.休息/体位: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防伤口裂开,平卧位、健侧体位。
2.饮食:给予易消化饮食,多进食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3.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的一般生命体征,评估手术区域情况,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有无松脱,如果渗血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重新包扎。
2)观察术眼疼痛的变化。
4.用药护理:遵医嘱按时滴眼药,防止感染。
五.健康宜教
(一)注意眼部卫生,勿揉眼。
(二)加强个人卫生,改善工作环境、居住环境。
(三)外出戴防尘及防紫外线眼镜,避免风尘、阳光刺激,积极防治慢性结膜炎。
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专用病历)入院记录住院号:819928姓名:姚桂英性别:女年龄:58岁籍贯:江西南昌入院时间:2011/1/13婚姻:已婚民族:汉族职业:退休地址:江西省新建县现代米罗401室主诉:双眼内角长膜状物8年现病史:患者自述于近期8年前开始发现双眼内角长有一白色带血管膜状物,经常眼红不适,对视力影响不明显,曾在当地县医院求治,被诊断为“翼状胬肉”,未行特殊治疗,今来我院门诊求治,以“双眼翼状胬肉”收入院。
患者自起病以来,二便饮食正常,精神睡眠可,体重无进行性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输血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曾患传染病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及外伤史无疫水接触史无特殊嗜好无生育月经史142-428-3051岁,育1男1女。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6/84mmHg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
自主体位,查体合作,皮肤颜色,纹理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黏膜无异常发现。
头颅大小正常,未见肿物及压痛,颈项双侧对称,活动自如,无肿块。
颈动脉搏动正常,无杂音,未见颈静脉怒张。
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压痛、结节。
胸廓外形正常,双侧对称,无局部隆起、压痛、水肿,双侧呼吸活动度对称,双肺扣诊呈清音,未闻及干湿锣音和胸膜摩擦音。
心率78次/分,律齐无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
腹部对称,呼吸运动正常。
全腹柔软,无压痛,反跳痛和叩击痛及异常肿块。
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无压痛、叩击痛。
腹部叩诊为鼓音。
二阴无异常发现。
脊柱和四肢无畸形。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眼科专科情况右眼左眼视力光定位正常光定位正常色觉红绿可辨色觉红绿可辨眼压15mmHg16mmHg 眼睑无红肿无红肿泪道冲洗通畅冲洗通畅结膜鼻侧结膜下血管膜性组织增生,侵入角膜3mm,稍充血鼻侧结膜下组织增生,侵入角膜3mm,稍充血巩膜无黄染无黄染角膜除结膜下组织遮盖外角膜透明除结膜下组织遮盖外角膜透明前房中轴约3CT,周边约1/3CT,房闪(—)中轴约3CT,周边约1/3CT,房闪(—)虹膜纹理清纹理清瞳孔3×3mm圆,对光反射存在3×3mm圆,对光反射存在晶体轻混浊轻混浊玻璃体轻混轻混眼底视盘界清,色可,C/D=视盘界清,色可,C/D=备注入院诊断:双眼翼状胬肉记录者:2011/1/13 15:00姓名姚桂英科别眼科病室眼科床位12床住院号819928病程记录2011/1/13 15:00患者姚桂英,女,58岁,汉族,江西南昌人,主因双眼内角长膜状物8年入院。
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输血史。
无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体温36.2℃,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6/84mmHg,心肺大致正常。
专科情况:VOD 眼睑无红肿,泪道冲洗通畅,结膜鼻侧结膜下血管膜性组织增生,侵入角膜3mm,稍充血,角膜除结膜下组织遮盖外角膜透明,前房中轴约3CT,周边约1/3CT,房闪(—),瞳孔3×3mm圆,对光反射存在,晶体轻混浊,玻璃体轻混,眼底:视盘界清,色可,C/D=,眼压15mmHg。
VOS ,眼睑无红肿,泪道冲洗通畅,结膜鼻侧结膜下组织增生,侵入角膜3mm,稍充血,角膜除结膜下组织遮盖外角膜透明,前房中轴约3CT,周边约1/3CT,房闪(—),瞳孔3×3mm圆,对光反射存在,晶体轻混浊,玻璃体轻混,眼底:视盘界清,色可,C/D=,眼压16mmHg。
辅助检查:暂缺。
初步诊断:双眼翼状胬肉诊断依据:1、病史:双眼内角长膜状物8年姓名姚桂英科别眼科病室眼科床位12床住院号8199282、查体:右眼眼睑无红肿,泪道冲洗通畅,角膜除结膜下组织遮盖外角膜透明,中轴约3CT,周边约1/3CT,房闪(—),晶体轻混浊,眼底:视盘界清,色可,C/D=。
左眼眼睑无红肿,泪道冲洗通畅,角膜除结膜下组织遮盖外角膜透明,前房中轴约3CT,周边约1/3CT,房闪(—),晶体轻混浊,眼底:视盘界清,色可,C/D=鉴别诊断:应与假性胬肉鉴别,后者有明确外伤史,形状特别可鉴别。
诊疗计划:1、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等。
2、择期手术治疗。
3、术前术后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炎、抗感染及对症处理。
2011/1/14 16:00 罗兴中主任医师查房及术前记录患者姚桂英诉双眼症状无变化,裂隙灯检查右眼眼睑无红肿,泪道冲洗通畅,角膜除结膜下组织遮盖外角膜透明,晶体轻混浊,眼底:视盘界清,色可,C/D=。
左眼眼睑无红肿,泪道冲洗通畅,角膜除结膜下组织遮盖外角膜透明,晶体轻混浊,眼底:视盘界清,色可,C/D=。
请罗兴中主任医师看过病人,结合病史、体征以及辅助检查同意诊断为:双眼翼状胬姓名姚桂英科别眼科病室眼科床位12床住院号819928肉,嘱拟今天在局麻下行左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中操作应谨慎,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必要性、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并发症及手术预后等,征得同意并签字后,方可手术。
已遵嘱执行。
2011/1/14 17:30 术后记录患者姚桂英,今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手术顺利。
术后予以抗炎、止血治疗。
2011/1/15 8:30 罗兴中主任医师查房记录术后第1天,患者诉左眼轻度刺痛,查体:左眼结膜充血,鼻侧移植自体结膜平伏,缝线在位无松动,角膜创面平整,无胬肉组织残留,余角膜透明,请罗兴中主任医师看过病人,嘱维持目前治疗不变,继观病情。
2011/1/16 8:30术后第2天,患者诉左眼稍有异物感,查体:左眼结膜充血,鼻侧移植自体结膜平伏,缝线在位无松动,角膜创面上皮覆盖,无胬肉组织残留,余角膜透明,今维持治疗不变,继观病情。
2011/1/17 8:30 罗兴中主任医师查房及术前记录姓名姚桂英科别眼科病室眼科床位12床住院号819928术后第3天,患者诉左眼无明显不适,查体:左眼结膜充血减轻,鼻侧移植自体结膜平伏,缝线在位无松动,角膜透明,请罗兴中主任医师看过病人,嘱拟今天在局麻下行右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中操作应谨慎,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必要性、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并发症及手术预后等,征得同意并签字后,方可手术。
已遵嘱执行。
2011/1/17 11:30 术后记录患者姚桂英,今日在局麻下行右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手术顺利。
术后予以抗炎治疗。
2011/1/18 8:30 罗兴中主任医师查房记录右眼术后第1天,左眼术后第4天,患者诉右眼轻度刺痛,查体:右眼结膜充血,鼻侧移植自体结膜平伏,缝线在位无松动,角膜创面平整,无胬肉组织残留,余角膜透明,左眼鼻侧移植自体结膜平伏,缝线在位无松动,请罗兴中主任医师看过病人,嘱维持目前治疗不变,继观病情。
2011/1/19 10:00 出院记录姓名姚桂英科别眼科病室眼科床位12床住院号819928右眼术后第5天,左眼术后第2天,患者诉无特殊不适,查体:双眼结膜轻充血,双眼鼻侧移植自体结膜平伏,缝线在位无松动,角膜创面平整,无胬肉组织残留,余角膜透明。
今患者及家属要求出院,请罗兴中主任医师看过病人,同意患者出院,嘱避免剧烈运动,点用复方妥布霉素眼药水,5日后拆结膜线。
术前小结姓名姚桂英性别女年龄58岁床号12床住院号819928病史要点:双眼内角长膜状物8年。
体检要点:VOD 眼睑无红肿,泪道冲洗通畅,结膜鼻侧结膜下血管膜性组织增生,侵入角膜3mm,稍充血,角膜除结膜下组织遮盖外角膜透明,前房中轴约3CT,周边约1/3CT,房闪(—),瞳孔3×3mm圆,对光反射存在,晶体轻混浊,玻璃体轻混,眼底:视盘界清,色可,C/D=,眼压15mmHg。
VOS ,眼睑无红肿,泪道冲洗通畅,结膜鼻侧结膜下组织增生,侵入角膜3mm,稍充血,角膜除结膜下组织遮盖外角膜透明,前房中轴约3CT,周边约1/3CT,房闪(—),瞳孔3×3mm圆,对光反射存在,晶体轻混浊,玻璃体轻混,眼底:视盘界清,色可,C/D=眼压16mmHg。
主要化验:血常规、心电图大致正常特殊检查:无术前诊双眼翼状胬肉术前小结断:手术指征:左眼翼状胬肉肥大,明显影响视力及外观,需手术,无明显手术禁忌。
拟行手术:左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前准备:外眼术前准备麻醉方式:局麻术中可能发生情况及术后主要并发症:详见手术知情同意书手术经本人家属或单位同意(签名或盖章)主刀医师:主治医师:经治医师:填写 2011/1/13姓名姚桂性别女年龄58岁民族汉族英819928病室眼科床号12床住院日期2011/1/13病案号病情摘要双眼内角长膜状物8年过敏史无术前诊断双眼翼状胬肉拟定手术医师钟文贤拟定麻醉方式局麻拟定手术方式左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拟定手术日期2011/1/14临时更改为根据您的病情,您需要进行上述手术治疗(以下称手术)。
该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一般来说,手术和麻醉过程是安全的,但由于该手术具有创伤性和风险性,因此医师不能向您保证手术的效果。
因个体差异及某些不可预料的因素,术中和术后可能会发生意外和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
现告知如下,包括但不限于:1)麻醉并发症;2)术中术后因患者情绪紧张,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或加重原有疾病3)术后视力不提高;4)翼状胬肉复发;5)睑球粘连、斜视复视、眼睑内翻、外翻等可能;;6)出血、感染可能;7)如角膜已经发生变性,术后仍有角膜斑翳;8)再次手术;我已详细阅读以上内容,对医师的告知表示完全理解,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手术我明白在本次手术中,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其他附加操作或变更手术方案,我授权医师在遇有紧急情况下,为保障我的生命安全实施必要的救治措施,并保证承担全部所需费用。
我知道在本次手术开始之前,我可以随时签署《拒绝医疗同意书》以取消本同意书的决定。
患者/法定监护人/委托代理人签名(需附有效证件复印件、授权文件)日期:年月日主治医师或获得授权的医务人员签名日期:年月日科副主任(上级医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姓名姚桂英性别女年龄58岁床号12床住院号819928病史要点:双眼内角长膜状物8年。
体检要点:VOD 眼睑无红肿,泪道冲洗通畅,结膜鼻侧结膜下血管膜性组织增生,侵入角膜3mm,稍充血,角膜除结膜下组织遮盖外角膜透明,前房中轴约3CT,周边约1/3CT,房闪(—),瞳孔3×3mm圆,对光反射存在,晶体轻混浊,玻璃体轻混,眼底:视盘界清,色可,C/D=,眼压15mmHg。
VOS ,眼睑无红肿,泪道冲洗通畅,结膜鼻侧结膜下组织增生,侵入角膜3mm,稍充血,角膜除结膜下组织遮盖外角膜透明,前房中轴约3CT,周边约1/3CT,房闪(—),瞳孔3×3mm圆,对光反射存在,晶体轻混浊,玻璃体轻混,眼底:视盘界清,色可,C/D=眼压16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