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内翻——损伤机理及应急处理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92.49 KB
- 文档页数:5
踝关节及其常见的运动损伤和治疗一、踝关节损伤的流行病学踝关节是较常见的在运动中发生损伤的关节,据统计,超过70%的篮球运动员发生过踝关节扭伤,并且,发生二次损伤的可能性高达80%。
踝关节扭伤占踝关节损伤的90%,而踝关节骨折只占15%左右。
二、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及常见损伤类型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
胫骨的下关节面及内、外踝关节面共同作成的“冂”形的关节窝,容纳距骨滑车(关节头),由于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入窝内,关节稳定;但在跖屈时,如走下坡路时滑车较窄的后部进入窝内,踝关节松动且能作侧方运动,此时踝关节容易发生扭伤,其中以内翻损伤最多见,因为外踝比内踝长而低,可阻止距骨过度外翻。
踝关节常见损伤见下图:上图显示了典型的踝关节骨折发生的4大损伤机制:SA=旋后内收,SE=旋后外旋,PA=旋前外展PE=旋前外旋。
三、损伤暴力与扭伤的关系运动过程中发生于踝关节部位暴力是引发踝关节骨折和韧带撕裂的重要原因。
确定踝关节是如何扭伤,扭伤的方向能有效帮助临床医生确定可能存在的韧带损伤。
虽然但方向的暴力作用可以引起踝关节扭伤,但多方向多重暴力作用是踝关节扭伤的关键,这也给临床诊断添加难度。
踝关节内侧韧带的损伤常是发生外翻外展造成,内侧韧带群包括内踝、距骨内侧面的韧带以及三角韧带。
踝关节外翻通常损伤表层三角韧带,如果损伤暴力大,还可损伤到深层三角韧带。
踝关节内踝不撕脱骨折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因为对老年人来说,内踝部韧带的强度通常强于骨骼的强度。
最不稳定的踝关节骨折是因为距骨和胫骨间相对过度的旋转造成。
如果足部在外旋时发生后旋,则容易发生腓骨斜行骨折;如果足部在外旋时发生前旋,则容易发生高位或中段腓骨骨折。
内侧群包括腓骨远端,距骨外侧关节面,与外侧副韧带在踝关节和距下关节。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通常发生在旋后外旋暴力。
四、踝关节扭伤后的急救措施---“RICE”法关节扭伤千万不可麻痹大意,以免出现不良的后果。
骨科精读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处理,都给你总结好了!踝关节扭伤的是最常见的踝部损伤之一,据估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天每1万人中就有1人踝关节扭伤,扭伤可发生于运动员,也常见于普通人。
踝关节的负荷踝关节的负荷与其关节面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①静止情况下全足放平站立负重时,踝关节承受的压缩应力相当于体重的2倍;②前足站立时相当于体重的3倍;③负重期的推进期,关节面受到的应力相当于体重的5倍左右。
距骨在踝穴内有无倾斜,会通过影响关节面接触面积而影响关节所受应力的大小。
有轻度倾斜,关节面所受到的应力会因为承重面积变小而明显增加。
扭伤机制旋后损伤(内翻)旋前损伤(外翻)外旋损伤旋后位扭伤•最为常见•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踝关节背屈时,其宽部进入踝穴,能防止踝关节向后脱位;当跖屈时,其窄部进入踝穴,则关节不稳,易向侧方活动。
•小腿屈肌力量大于伸肌力量,内翻肌力大,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强,足跖屈腾空时,足自然处于跖屈内翻位(即旋后位),落地时如果重心不稳,易造成内翻损伤。
旋后扭伤分类依据韧带损伤程度(美国医学会分类),分为如下三类:•Ⅰ级:韧带过度拉伸•Ⅱ级:部分韧带撕裂•Ⅲ级:韧带完全撕裂依据损伤结构,分为如下三类:•Ⅰ度:ATFL损伤•Ⅱ度:ATFL+CFL损伤•Ⅲ度:ATFL+CFL+PTFL损伤依据临床表现,分为如下三类:•轻度:轻微功能丧失,无跛行,无肿胀或轻度肿胀,轻微压痛•中度:中度功能丧失,踝关节不能背屈,行走时跛行,局部肿胀、压痛•重度:弥漫性压痛和肿胀,病人需要拄拐行走按治疗方法分类:通过临床查体明确踝关节的稳定性,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类旋前位扭伤足在受伤时处于旋前位,距骨在踝穴内受外力而外展,内侧韧带受损。
因外踝较长,胫后肌群较强,足不易产生旋前的损伤动作,但是一旦损伤就比较严重,如发生断裂,一般都引起一定程度的关节不稳,且多合并其他韧带损伤和骨折。
外旋位扭伤受伤时距骨受到外旋外力,或小腿内旋距骨受到相对外旋外力。
运动中发生踝关节损伤的急救方法运动中发生踝关节损伤的急救方法踝关节是人体最容易受到损伤的部位之一,尤其在运动中更加容易发生。
如果不及时处理,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了解踝关节损伤的急救方法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急救。
一、了解踝关节损伤在进行急救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踝关节损伤的种类和症状。
1. 踝关节扭伤:这是最常见的踝关节损伤类型,通常会出现肿胀、疼痛和僵硬等症状。
2. 膜外血肿: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扭伤后几个小时内,会出现明显的肿胀和淤血。
3. 骨折:当扭伤非常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骨折。
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治疗。
二、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在了解了踝关节损伤后,我们需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来缓解症状并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1. 静止:如果您感到踝关节疼痛或不适,应该立即停止活动并静止。
这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并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2. 冰敷:将冰块包裹在毛巾中,然后轻轻地敷在受伤的踝关节上。
这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并帮助恢复血液循环。
每次冰敷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间隔时间也要保持20分钟以上。
3. 加压包扎:使用绷带或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可以减少肿胀和疼痛,并有助于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
但是,包扎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4. 抬高:将受伤的脚抬高至心脏水平线以上,可以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并促进血液循环。
5. 服用止疼药:如果您感到剧烈的疼痛,可以考虑服用一些非处方止疼药来缓解症状。
但是,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
三、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上措施仅适用于轻度的踝关节损伤。
如果您感到非常严重的疼痛或者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该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医生可以通过X 光和其他检查来确定损伤程度,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总之,了解踝关节损伤的种类和症状,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非常重要。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并促进受伤部位的恢复。
但是,在采取任何措施之前,应该先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循他们的建议。
踝关节损伤后的处理踝关节损伤是骨科常见的损伤,发生时。
多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是骨科门急诊中最常见损伤之一。
据统计:踝关节损伤占整个运动损伤的15%,而其中85%为外侧韧带损伤。
因为踝关节是负重的关节,无论初期,中期以及后期的诊疗都十分重要,不能因为软组织的损伤以掉以轻心。
踝关节的解剖,踝关节,又称距小腿关节,是由胫、腓骨的下端的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组成的蜗状关节,胫骨下端(外踝)较腓骨下端(内踝)窄长,由内侧韧带的三角韧带,外侧的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以及位于胫骨与腓骨下端的下胫腓韧带,除关节、韧带之外,肌腱也加强距小腿关节的稳定性,如后方有跟腱、前方有拇长伸肌和趾伸肌,前内方有胫骨前肌,后内方有胫骨后肌,外侧有腓骨长、短肌,上述的骨与软组织共同构成了踝关节并产生了踝关节的功能。
病因病机,运动中,强烈的暴力导致踝关节的内外翻而外踝、内踝的损伤。
临床表现,有明显的踝关节扭伤史,伤后踝部疼痛、功能障碍。
损伤轻着仅局部肿胀,损伤重着整个踝关节均可肿胀,并有明显的皮下淤班,皮肤呈青紫色,跛行步态,伤足不敢用力着地,活动时疼痛加剧。
内翻损伤者,外踝前下方压痛明显,若将足作内翻动作时则外踝前下方疼痛;外翻扭伤者,内踝前下方压痛明显,强力作踝外翻动作时则内踝前下方剧痛。
严重损伤者,在韧带撕裂处可摸到有凹陷,甚至摸到移位的关节面。
通过X线影响鉴别踝关节骨折。
的肿胀,疼痛,不能下地行走,内外踝的压痛踝关节损伤的分型: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踝关节韧带损伤分类法是美国医学会(AMA)的标准分类法,它是根据韧带损伤程度把韧带损伤分为:I度:韧带捩伤。
即韧带受到牵拉,但无明显的撕裂。
踝关节稳定,轻度肿胀,功能基本不受影响。
Ⅱ度:韧带部分撕裂。
踝关节中度肿胀和压痛,可有轻度到中度不稳定,踝关节功能受到影响。
Ⅲ度:韧带完全断裂。
有较明显的肿胀、瘀癍以及不稳定。
检查:根据踝关节肿胀程度,触诊内外踝韧带,X线,必要时MRI 检查,作出合适的诊断。
踝关节的损伤与急救1.什么是踝关节扭伤在外力作用下,关节骤然向一侧活动而超过其正常活动度时,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发生撕裂伤,称为关节扭伤。
轻者仅有部分韧带纤维撕裂、重者可使韧带完全断裂或韧带及关节囊附着处的骨质撕脱,甚至发生关节脱位。
关节扭伤日常最为常见,其中以踝关节最多,其次为膝关节和腕关节。
2.什么原因引起踝关节扭伤踝部包括踝关节和距骨下关节,是下肢承重关节。
在过度的强力内翻或外翻活动时,如行走在不平路面,高处跌下或跑跳时落地不稳,均可引起外侧或内侧韧带损伤,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或撕脱骨折。
如早期治疗不当,韧带过度松弛,可造成踝关节不稳,易引起反复扭伤,甚至关节软骨损伤,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行走功能。
3.踝关节扭伤有什么症状1).外侧韧带损伤。
由足部强力内翻引起。
因外踝较内踝长和外侧韧带薄弱,使足内翻活动度较大,临床上外侧韧带损伤较为常见。
外侧韧带部分撕裂,较多见,其临床表现是踝外侧疼痛、肿胀、走路跛行;有时可见皮下瘀血;外侧韧带部位有压痛;使足内翻时,引起外侧韧带部位疼痛加剧。
外侧韧带完全断裂:较少见,局部症状更明显。
由于失去外侧韧带的控制,可出现异常内翻活动度。
有时外踝有小片骨质连同韧带撕脱,叫撕脱骨折。
内翻位摄片时,胫距关节面的倾斜度远远超过5~10°的正常范围,伤侧关节间隙增宽。
2).内侧韧带损伤。
由足部强力外翻引起,发生较少。
其临床表现与外侧韧带损伤相似,但位置和方向相反。
表现为内侧韧带部位疼痛、肿胀、压痛、足外翻时,引起内侧韧带部位疼痛,也可有撕脱骨折。
4.如何治疗1)、如外侧韧带损伤较轻、踝关节稳定性正常时,早期可抬高患肢,冷敷,以缓解疼痛和减少出血、肿胀。
2~3天后可用理疗、封闭、外敷消肿止痛化瘀药物,适当休息,并注意保护踝部。
2)、若症状严重,或韧带完全断裂或有撕脱骨折者需用短腿石膏靴固定患足,使其保持“矫枉过正”的位置,约4~6周。
可在石膏靴底部加橡皮垫或其他耐磨物以便行走。
踝关节损伤的急救方法急救踝关节损伤的方法可以根据伤势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微损伤和严重损伤两种情况。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情况的急救方法。
轻微踝关节损伤的急救方法:1. 冰敷:立即使用冰袋或冷敷物对受伤踝关节进行冰敷,可以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
每次冰敷持续时间15-20分钟,每天3-4次,持续2-3天。
2. 保持休息:伤者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继续使用受伤的踝关节。
坐下或躺下休息,并将脚抬高放置,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3. 紧缩包扎:使用弹性绷带或绷带轻松包扎受伤踝关节,但要确保不要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包扎可以限制关节移动,并起到稳定作用。
4. 换热敷:在休息2-3天后,可以换成热敷。
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减轻疼痛。
每次热敷持续时间15-20分钟,每天3-4次。
严重踝关节损伤的急救方法:1.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踝关节严重肿胀、变形、无法承重或疼痛难以忍受,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医生将对踝关节进行细致检查和评估,并确定是否需要进行X射线或其他检查。
2. 切勿使用伤害的踝关节:为了防止进一步损伤,严重受伤的踝关节应尽量避免使用或承重。
坐下或躺下休息,并将脚抬高放置,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3. 关节固定:如果医生诊断为严重的踝关节损伤,可能需要进行关节固定。
这可以通过使用支具、夹板或绷带来实现。
关节固定可以减轻疼痛、防止进一步损伤和促进愈合。
4. 牵引法:对于严重的踝关节损伤,有时医生会采用牵引法。
牵引法通过应用一定的牵引力来将关节部位拉伸,以减轻疼痛和纠正关节错位。
5.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骨折、关节脱位或韧带撕裂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重建受损的组织、稳定关节,并帮助恢复功能。
总结而言,对于轻微踝关节损伤,可通过冰敷、保持休息、紧缩包扎和换热敷等急救方法进行处理。
然而,对于严重踝关节损伤,最重要的是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进行关节固定、牵引或手术治疗等措施。
踝关节扭伤是指踝部发生了剧烈的扭转或过度伸展,导致韧带和其他组织损伤的情况。
以下是踝关节扭伤的一般处置方法:保护伤势:立即停止活动,并尽量避免给受伤的脚足造成更多的压力或扭转。
如果可能,可以使用助行工具(如拐杖)减轻受伤脚的负担。
冷敷:在受伤后的前24至48小时内,应用冷敷物(如冰袋或冰块包裹在毛巾中)冷敷受伤区域,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2-3小时重复一次。
冷敷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抬高患肢:尽量将受伤的脚抬高,使其高于心脏水平。
这有助于减轻肿胀和促进血液循环。
压迫包扎:使用弹性绷带或压迫包扎(如压力绷带)对受伤的踝部进行轻度包扎。
包扎应适度紧密,但不要过紧,以确保血液循环不受阻断。
活动限制:避免过度使用或负荷受伤的踝关节,尽量减少活动。
可以使用拐杖或其他辅助工具来帮助行走,直到受伤的踝关节恢复稳定。
药物缓解:可以使用非处方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然而,应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并按照正确的剂量和频率使用。
康复和物理治疗:在疼痛和肿胀减轻后,可以进行康复锻炼和物理治疗,包括肌肉加强、平衡训练和伸展运动,以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重要的是,严重的踝关节扭伤可能需要医生的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如果疼痛、肿胀或功能障碍持续严重,或者出现明显的关节不稳定或骨折的症状,应尽快就医寻求专业意见和治疗。
踝关节扭伤的预防及处理踝关节扭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伤,是全身各处关节受伤率最高的临床疾病。
踝关节受伤主要是以外侧副韧带拉伤或是内侧韧带拉伤为多见。
常见的情况是在行走、跑步或是跳高状态下,由于落地时脚受力不均匀使足外缘着地承受了主要的身体重力,使足跖过分内收,可造成外侧副韧带拉伤,也可能使韧带撕裂,严重者可能伤及筋骨。
1外侧韧带拉伤是由于足部在受到极大的外力猛然发生内翻形成的。
外踝比内踝要长,外踝的韧带比内踝的韧带要薄弱,因此外踝的活动比内踝的活动范围力度要小很多,在外踝受到外力过分内翻时,就很容易造成外踝的拉伤,在临床上,外踝拉伤是最常见的关节损伤。
损伤常见的类型有外韧带撕裂,这种损伤会伴随强烈的踝外侧疼痛、出现肿胀、小血管撕破出现淤血、行走困难等,当受伤情况较重时,可能会使韧带拉动附着的骨片一起脱落,发生骨折现象。
一般情况下导致韧带完全撕裂的情况较少见,如果出现韧带的完全撕裂,其表面的临床症状就更明显、疼痛更剧烈。
由于没有外侧韧带的控制,脚踝可能出现异常的活动。
2内侧韧带拉伤这是由于足部受到较大的外力使内侧韧带外翻造成,这样的情况一般较少发生。
其临床的表现和外韧带拉伤大致相似主要表现为踝内侧疼痛、出现肿胀、小血管破裂出现淤血、行走困难等,只是部位相反。
如果受伤严重时,也可造成韧带附着的骨质发生脱落形成撕脱骨折。
3治疗方式(1)冰敷:当踝部扭伤后的48小时之内,应该对扭伤部位进行冰敷,这样对止血、消肿、缓解疼痛都有一定的疗效。
具体方法为:将冰袋敷在受伤部位,每隔3小时冰敷30分钟。
受伤后需要卧床休息,将足踝抬高,高度至少高于受伤者心脏水平15-25㎝,这样有利于静脉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减轻患肢肿胀。
也可以使用具有弹性的绷带包扎受伤部位,包扎时不能太紧或太松。
太紧会压迫到血液循环,使足端出现麻木、淤肿,如果太松,绷带容易脱落,起不到压迫的作用。
下床行走时,一般需要借助辅助行走工具如拐杖,这样可以避免患肢负重。
运动中发生踝关节损伤的急救方法引言在进行各种体育运动或日常活动时,我们经常会发生踝关节损伤的情况。
踝关节位于脚踝处,是连接脚和腿的重要关节之一。
踝关节损伤包括踝关节扭伤、韧带撕裂和骨折等,可能会导致剧痛、肿胀和行动困难等问题。
因此,了解运动中发生踝关节损伤后的急救方法非常重要,以便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减轻伤害并促进康复。
1. 检查和评估当发生踝关节损伤后,首先需要检查并评估伤势的严重程度。
以下是检查和评估的步骤:1.确保安全:如果可能,请将运动员转移到安全的位置,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2.观察症状:注意是否有剧烈疼痛、肿胀、淤血、软组织损伤、骨折和关节变形等症状。
3.询问伤势经过:了解受伤时运动员的行动和力量,以及有无听到“咔嚓”声等异常现象。
4.测试运动范围:请运动员尽可能移动踝关节,并观察是否有行动障碍或疼痛。
5.触摸检查:轻触踝关节以观察是否有疼痛、肿胀或异常触感。
2. P.R.I.C.E原则P.R.I.C.E是急救踝关节损伤的常规原则,包括保护(Protection)、休息(Rest)、冷敷(Ice)、按压(Compression)和抬高(Elevation)。
2.1 保护(Protection)在发生踝关节损伤后,尽量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保护踝关节:- 停止活动:停止任何可能导致进一步伤害的活动,避免负重。
- 使用助行器具:根据伤势的严重程度,使用拐杖、手杖或轮椅等助行器具。
2.2 休息(Rest)休息对于踝关节损伤的康复非常重要。
运动员应尽量避免加重踝关节的负担,以允许伤势更好地康复。
- 停止运动:除非有专业医生的指导,否则应停止一切运动活动。
- 使用托板:严重的踝关节损伤可能需要使用托板来限制运动范围,并提供额外的稳定性。
2.3 冷敷(Ice)冷敷可以帮助减轻踝关节的肿胀和疼痛。
以下是正确使用冷敷的步骤: 1. 准备冰袋:在冰袋中放入冰块或冷水,并用毛巾或布包裹起来。
踝关节运动损伤机制与处理的探讨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关节之一,也是运动员运动时很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
踝关节运动损伤是指由于进行运动时,踝关节承受过大的力量,从而导致踝关节软组织(韧带、肌腱和肌肉等)受伤的现象。
这种损伤十分常见,主要是由于一些日常生活和运动中的不适当姿势或过度使用踝部导致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和常用的处理方法。
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主要是由于踝部的韧带、肌腱、肌肉和软组织承受了过度运动或外力的影响而受到拉伤或撕裂,导致损伤。
在不同的运动中,损伤的类型和损伤的发生率也有所不同。
1. 异位运动异位运动是指踝关节失控,不能在正常的范围内进行运动。
例如在足球运动中,球员突然转向,脚踝可能会因为受到过度的侧向运动或扭曲而受到损伤。
踝关节损伤的主要类型是内侧韧带损伤和内踝骨折。
2. 直接暴力直接的暴力可能导致踝部组织的损伤,包括骨折、软骨撕裂和韧带部分或完全撕裂等。
这种损伤通常是由于运动员与对手或球门柱等物体发生碰撞而导致的。
在冰上运动中,运动员可能会发生翻滚或被其他运动员踩踏而导致踝关节损伤。
3. 过度使用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反复使用同一组肌肉或韧带,导致这些组织变得疲劳,最终导致踝部受伤。
例如在长跑中,长时间地保持着相同的步伐和着陆方式,会让踝部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常用的踝关节运动损伤处理方法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损伤的类型而有所不同。
但是,在处理任何踝关节损伤之前,第一步时保持合适的安静休息和冰敷,以减轻疼痛、消肿。
1. 轻微踝关节炎应该采取非手术治疗,例如压迫包扎和局部物理疗法的搭配。
局部物理疗法通常包括按摩、物理疗法和超声波治疗。
这些治疗手段可以缓解炎症和肿胀,以及加速运动员的康复过程。
2. 中度损伤中度的踝关节运动损伤需要进行附加的治疗,包括收缩肌腱和韧带。
冷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而运动员可以在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
篮球运动中踝关节的损伤和恢复(1)踝关节的构造和机能踝关节又被称为距上关节,基本是蝶状关节。
主要由胫骨、腓骨、距骨所组成。
三者主要依靠纤维关节囊、韧带及肌腱等构造来支撑。
主要由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内侧三角韧带所组成。
从骨的构造来说,骨的外侧比内侧要稳定,但是三角韧带则比前三种韧带结实。
踝关节属于内翻的构造,因此,大部分的踝关节挫伤都会引起内翻的损伤。
踝关节的功能主要有外翻、内翻、脚背伸和跖屈。
踝关节的活动范围是由骨的构造、关节构造、筋膜、韧带、肌肉及筋腱的支撑力来决定的。
(2)踝关节的损伤<1>踝关节的扭伤踝关节的扭伤是体育运动外伤中最容易发生的损伤之一。
扭伤是支撑关节的韧带自身的损伤,所以其损害程度必须由韧带的情况来决定。
踝关节的扭伤根据韧带损伤的程度分为三个阶段。
● 关节受到外力的冲击而伸展时,韧带也随之而伸展,这时韧带如果完全断裂称为3度(严重)扭伤。
● 韧带的一小部分的断裂称为2度(稍重)扭伤● 韧带的一小部分的断裂称为2度(稍重)扭伤● 韧带没有发生断裂的则称为1度(轻度)扭伤以上三种损伤中最难以治愈的是轻度的扭伤。
因为如果完全断裂,可以进行缝合或者切除一部分再作修补。
但是轻度的扭伤却只是韧带过度牵拉而并未发生断裂的松弛状态。
经常扭伤,而且在同一部位多次发生扭伤后,韧带则总是处于一种松弛而失去收缩紧张的状态,不能充分起到支撑关节的作用。
因为韧带松弛后,关节则会摇晃不定。
作为预后效果,发生断裂的一方则更能保证关节的稳定性。
这就是为什么虽称为轻度的扭伤要达到完全的恢复却需要很长时间的原因。
不能轻视扭伤,如果轻度的扭伤得不到完全治愈,虽然经过2-3周的治疗,以为痊愈了,但疼痛还会经常出现。
这是因为韧带自身的损伤较早就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是,关节内的炎症却是不易消失的。
还有就是发生轻度扭伤的2~3天后就下地行走造成关节连续承受外力,这也是不能除去损伤初期所发生的关节内炎症的原因。
踝关节扭伤后为啥长期足痛
踝关节扭伤极为常见,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痊愈,但有一些患者踝关节疼痛消失后遗留足外侧痛,数年甚至十几年不愈,长期影响行走及劳动。
这是由于在踝关节扭伤的同时常伴随跗骨窦内软组织的损伤。
跗骨窦由距骨沟和跟骨沟组成;距骨沟位于距骨的跟骨关节面的中后部,由内后斜向前外侧,跟骨沟位于跟骨上关节面的前内方,两沟组成跗骨窦,窦口位于外踝的前下方。
窦内含有骨间跟距韧带、脂肪垫和跟距关节滑膜。
并常有一滑囊。
当踝关节内翻扭伤后可引起
跗骨窦内韧带、脂肪、滑膜损伤,发生无菌性炎症、变性及损伤愈合后瘢痕挛缩及韧带紧张,产生足背外侧疼痛及跗骨窦口处压痛,有时可向足趾放射。
如果软组织的损伤病变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可能引起足及小腿感觉异常,发凉、发紧、沉困、乏力和不自主地发抖。
用2%利多卡因局部窦内注射后疼痛可立即完全消失。
本病在踝关节扭伤后应适当休息,局部理疗。
l周后可热敷,口服消炎镇痛及舒筋活血药物,用2%利多卡因3毫升加强的松龙1。
0毫升局部封闭,经上述治疗效果良好。
经上述治疗无效且顽固性疼痛者,可手术切除跗骨窦内软组织,用明胶海棉塞入跗骨窦内止血和消灭死腔。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踝关节是小腿连接脚的部分,在运动过程中承担了最大的体重。
因而在所有运动损伤中,踝关节损伤有着第一位的发生概率。
几乎所有人一生中都会发生踝关节损伤。
踝关节损伤的原因非常多,例如疲劳、肌肉韧带退化、运动前没有进行合适的准备活动等。
穿不合适的鞋也会增加踝关节损伤的机会,例如高跟鞋,在异常外力的作用下,如果没有做好防护就会产生踝关节的扭伤。
踝关节损伤有轻有重,轻的往往只是踝关节外侧的韧带拉伤,大都是脚向内侧极度的反转所致,表现为踝关节外侧的肿胀,经过保守治疗就可以痊愈。
但损伤后最好能到医院拍个片,排除骨折脱位和比较严重的韧带损伤。
通常在急性期医生会建议病人冷敷扭伤的部位,尽可能把受伤的脚抬高,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必要时给予石膏或支具进行固定。
严重的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需要给予密切的关注。
有的病人严重损伤后韧带愈合不佳或急于活动,容易出现踝关节的不稳定;踝关节不稳定反过来又会导致反复的踝关节扭伤,进而出现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同时会伴随或继发踝关节软骨的损伤,发生慢性疼痛。
对于慢性的踝关节不稳定,MRI即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露踝关节韧带损伤的部位。
踝关节镜检查是一种微创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可以发现踝关节的软骨损伤程度,还能直观地判断韧带的损伤程度,并进行微创治疗。
严重的踝关节不稳定需要尽早手术治疗,修补损伤的韧带,修复损伤的踝关节软骨。
长期的踝关节不稳可能会出现踝关节的畸形,那时就要进行手术矫形,或者是人工踝关节置换。
如果损伤暴力进一步加大,通常是一些车祸、剧烈运动损伤等,可能会导致踝关节骨折,或内踝或外踝,或者双踝骨折、脱位、粉碎骨折等。
如果骨折是非常轻微的裂缝骨折,没有任何移位,可以采取石膏或支具固定等方式進行保守治疗。
如果骨折有移位,就必须进行手术复位,然后用螺钉和接骨钢板进行固定。
踝关节骨折对复位固定要求非常高,微小的对位不良都有可能导致关节的对合不佳,关节对合不佳又会增加踝关节骨关节炎的可能。
踝关节处理方法与原则踝关节处理方法与原则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其承受着人体的重量和运动时产生的冲击力。
因此,踝关节损伤是常见的运动伤害之一。
正确的处理方法和原则对于预防并减少踝关节损伤后遗症至关重要。
以下是踝关节处理方法与原则。
I. 急救措施1. 立即停止活动:如果患者在活动中受伤,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尽可能地保持安静。
2. 冰敷:将冰袋或冷水瓶放在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持续3-5天。
3. 高处抬高:将患肢抬高至心脏以上,可减轻肿胀和疼痛。
4. 固定:使用绷带或夹板固定患肢,避免移动。
II. 诊断1. 确定损伤类型: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损伤类型。
2. 判断严重程度:根据损伤程度确定治疗方案。
III. 治疗原则1. 疼痛控制:使用止痛药和冰敷等方法减轻疼痛。
2. 减轻肿胀:使用冰敷和高处抬高等方法减轻肿胀。
3. 恢复关节功能: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
IV. 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扭伤、拉伤或肌腱损伤,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冰敷、止痛药、绷带固定和康复训练等。
2. 手术治疗:对于骨折、严重扭伤或软组织撕裂等严重损伤,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V. 康复训练1. 功能锻炼: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以恢复关节功能。
2. 平衡训练:进行平衡训练,以预防再次受伤。
3. 步态训练:进行步态训练,以恢复正常步态。
VI. 注意事项1. 避免负重活动:在治疗期间避免负重活动,以减轻关节负担。
2. 避免运动过度:在康复训练期间避免运动过度,以免再次受伤。
3.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康复进展。
结语踝关节损伤是常见的运动伤害之一,正确的处理方法和原则对于预防并减少踝关节损伤后遗症至关重要。
在处理踝关节损伤时,应根据患者情况确定治疗方案,并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同时,注意事项也是非常重要的,避免再次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