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包装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21
让生活简单且美《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日期:2011-07-27设计中的设计》一书购之已久,被它吸引是其出众的包装设计:洁白的封面——纯粹且精致;黑色端正的宋体字稍加设计以横平竖直的简洁形式排列——落落大方且透出一股娟秀之美。
我认为优秀的设计即如此:简单且美。
不繁琐,不罗嗦,不花哨,带着一种高雅的情操,透漏一份独特的气质。
我想此书的作者原研哉先生也是追求这样的一种设计精神。
追求的质朴原研哉先生是日本的一位优秀设计师,在我眼里日本设计师的作品总透漏出丝丝禅意的幽静。
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悟,对生活的赞美,总是能于细节之中迸发一些小智慧,这想必也和日本本国有限的土地,并不丰沛的资源以及迅速增加的人口有关,日本设计师似乎总能在些许平常的生活事物中点亮一个小创意。
无印良品便是日本本土一个出色的设计品牌。
他的概念是创始人田中一光先生从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提炼而成。
无印良品追求极简主义审美意识,甚至连生产过程都进行简化,制造出一批造型简洁、朴素的商品群。
自一九八零年创始以来,无印良品已经成为日本民众优雅而质朴的生活象征,他的审美意识具有深刻的日本特性,同时也在世界范围造成了广泛影响。
再设计书中原研哉先生举得一则小例子引起我很大的兴趣:在日本一次呼吁对“取火照明”这种原生态方式再关注的设计会上,面出薰先生(日本设计师)做出一个非常有趣且另人感动的提案。
他将落在地上的小树枝收集起来,在小树枝的尖端涂上发火剂制成火柴。
让这些小树枝在回归地球母亲之前再为人类做点事。
掉落在地上的小树枝形状是优美的,而人们使用这种火柴,能够让人们忘记繁忙的时间,唤起人们对自然、火、人,以及各种各样世间万物的印象。
这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它充满智慧——没有那么高昂的制作费;它充满乐趣——自然的形态拟造出千姿百态;它又包含了感情——放佛是人与自然的一次沟通,擦一根火柴,大自然燃尽一段小树枝却给人类带来一团光明,这是人与自然仿佛约定般的完美合作。
科技的亲切美日本著名品牌SONY虽然出身于“高科技产物”,但是独树一帜的形象设计却与一般的欧美品牌大有区别。
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原研哉简介: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MUJI艺术总监.设计领域泛,于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中,展现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设计理念。
在银座松屋百货更新设计中,横跨空间到平面实践整体设计的方向。
在梅田医院指示标志设计画中,则表现出触觉在视觉传达中的可能性。
关于原研哉(摘录自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从开始做设计到现在,就一直在思考设计的意义。
我发现这个问题愈想就愈有意思,而设计师的工作亦应该包含这些思考。
”我们一直认为,生活跟时间就好像是一系列整数——1,2,3,4——顺序地进行,顺序地过去,但我却认为生活可是点数——2.1、2.2、2.3……当中有着无尽可能。
设计要进行创新,不一定是向下一个顺序发展,而是在已有的东西中找到我们从前看不见的地方,就是那些点数——找出隐藏在生活细节中的资源及讯息,然后做出修改、改良。
优良的设计是有企图地、计划性地编辑资讯,抓住事物的本质,将各种资讯有系统地构筑起来,再以美观、合理的外形将筑构好的资讯表现出来。
2008奥运标志"搏动的行星"资讯建筑——以五感为设计方向——沟通设计人的五官、五感是很喜欢受刺激的,能够让五感愉快地讯息,必定是愈多愈好。
了解人的感觉及感受形式,然后利用设计让受众得到并不了解讯息,是二十一世纪设计的新方向。
梅田医院以轻柔、舒适、温暖的白棉布做为指示系统素材这一实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巧用人类的“五感”及感觉经验的记忆,引出指示标志于引导之外的另一种沟通方式。
原研哉在做的,是在修正现存的设计概念,将设计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原研哉的过人之处,是在于他精准的洞察力,他往往能够透彻地消化身边环境带来的讯息,再将这些无形的讯息转化为大众所能明白的、看得见的影像,这一种能力不是一般的设计师所拥有的。
原研哉说:我是一个设计师,可是设计师不代表是一个很会设计的人,而是一个抱持设计概念来过生活的人、活下去的人。
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原研哉简介: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MUJ I艺术总监.设计领域泛,于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中,展现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设计理念。
在银座松屋百货更新设计中,横跨空间到平面实践整体设计的方向。
在梅田医院指示标志设计画中,则表现出触觉在视觉传达中的可能性。
关于原研哉(摘录自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从开始做设计到现在,就一直在思考设计的意义。
我发现这个问题愈想就愈有意思,而设计师的工作亦应该包含这些思考。
”我们一直认为,生活跟时间就好像是一系列整数——1,2,3,4——顺序地进行,顺序地过去,但我却认为生活可是点数——2.1、2.2、2.3……当中有着无尽可能。
设计要进行创新,不一定是向下一个顺序发展,而是在已有的东西中找到我们从前看不见的地方,就是那些点数——找出隐藏在生活细节中的资源及讯息,然后做出修改、改良。
优良的设计是有企图地、计划性地编辑资讯,抓住事物的本质,将各种资讯有系统地构筑起来,再以美观、合理的外形将筑构好的资讯表现出来。
2008奥运标志"搏动的行星"资讯建筑——以五感为设计方向——沟通设计人的五官、五感是很喜欢受刺激的,能够让五感愉快地讯息,必定是愈多愈好。
了解人的感觉及感受形式,然后利用设计让受众得到并不了解讯息,是二十一世纪设计的新方向。
梅田医院以轻柔、舒适、温暖的白棉布做为指示系统素材这一实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巧用人类的“五感”及感觉经验的记忆,引出指示标志于引导之外的另一种沟通方式。
原研哉在做的,是在修正现存的设计概念,将设计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原研哉的过人之处,是在于他精准的洞察力,他往往能够透彻地消化身边环境带来的讯息,再将这些无形的讯息转化为大众所能明白的、看得见的影像,这一种能力不是一般的设计师所拥有的。
原研哉说:我是一个设计师,可是设计师不代表是一个很会设计的人,而是一个抱持设计概念来过生活的人、活下去的人。
原研哉简介原研哉[1](Kenyahara,1958- ),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
设计领域泛于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中,展现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设计理念。
在银座松屋百货更新设计中,横跨空间到平面实践整体设计的方向。
在梅田医院指示标志设计画中,则表现出触觉在视觉传达中的可能性。
原研哉的设计视野他以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眼睛面对“日常生活”,以谦虚但同时尖锐的目光寻找其设计被需要的所在,并将自己精确地安置在他的意图能够被赋予生命的地方。
当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越来越陷入自身窠臼之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设计的征候和迹象,并且自觉自主地挑战其中的未知领域。
他的设计作品显现出来的不落陈规的清新,在于他找到了设计被需求的空间并在其中进行设计。
在这样的态度下,他拓展了设计的视野和范畴,在他所经历之处,崭新的地平线不停地被发现和拓展。
原研哉在做的,是在修正现存的设计概念,将设计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原研哉的过人之处,是在于他精准的洞察力,他往往能够透彻地消化身边环境带来的讯息,再将这些无形的讯息转化为大众所能明白的、看得见的影像,这一种能力不是一般的设计师所拥有的。
原研哉的观点原研哉说:我是一个设计师,可是设计师不代表是一个很会设计的人,而是一个抱持设计概念来过生活的人、活下去的人。
就似是一个园子里收拾整理的园丁一样,我每天都在设计园子里做设计的果实,所以不论是设计一件好的产品、或是整理设计的概念、思考设计的本质、抑或以写作去传播设计理论,都是一个设计师必须要做的工作。
我们在强调团队的使命及共性的时候,团队个体的使命及思考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做设计不应该只看短期反应,而着眼于长远的教育性理想:若每一个设计师都有这一种追求,市场的品味、对设计的感受性就会不断地提升,社会了解设计意义的所在,设计师才会有更大的发挥。
论设计大师原研哉的设计理念作者:侯敏来源:《今传媒》2015年第08期一、原研哉的生平原研哉,出生于1958年6月11日,是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家喻户晓的无印良品的意识总监。
作为在全球瞩目的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于1982年投身于平面设计。
他在立冈山操山高等学校学习期间,就对平面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自己的课余时间,他花费大量的精力研究当时设计师们的艺术作品,并开始决心从事平面设计。
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考入了武藏野美术大学——当时日本最为权威的艺术设计学院,在那里他学习设计学和设计符号学,师从井周太郎,在学习期间通过他不懈的努力,1983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武藏野美术大学硕士学位。
在他入学的第二年,开始了他的设计生涯,开始设计“Nikka;CIDER”的包装。
在之后的几年里,他先后接任米其林轮胎公司的企业广告设计艺术指导,设计白兰“Alembic”的包装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他对当时的平面设计大师的借鉴和学习,少有自己的个性,这并不是他所追求的。
于是他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平面设计风格,开始借鉴永井一正和田中一光等设计大师的设计风格,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民族化融入进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他对平面设计的热爱和他敏锐的观察力使得他的设计在1998年的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的手册中展现出一种新的风格,将传统与现代融合、民族与国际接轨,获得了一致好评。
在这时,他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的平面设计之路。
二、原研哉的设计理念日本是一个好学的民族,这与它的文化起源是分不开的。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日本作为一个岛国,面积狭小,人口众多,在公元;7;世纪到公元;9;世纪,主要学习中国的文化,明治维新之后,向德国人学习先进的工程技术,学习英国的制度和社会管理体系,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又加入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
日本的平面设计也是,在学习外国优秀的平面设计的基础上,融入民族元素,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日本设计。
《设计中的设计》读书心得《设计中的设计》读书心得1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一直是我很想读的一本书,但读完这本书后,说实话,我不是很明白,也许是对里面的内容理解得不够透彻吧,因此这本书包含的内容都不是很明白,懵懵懂懂的。
设计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与设计有密切相关的联系,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
原研哉回顾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并且策划了“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通过与许多设计师的互动,共同思考设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然而,在设计实践中,原研哉师试图建立一种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让平面设计不仅能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且能够触动人的所有感官,设计其实是我们观察和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但如果设计师能够以一个动态的眼光,去判断所面临的'项目,或许会生出一些更具生命力,更具开创性的想法,去指导设计的行为,其结果会更好。
而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上,很多人和书都在提醒着我们,人应当保持一种纯洁的心境。
设计其实也一样,虽然常常不可避免地与商业相关,却不能成为市场利润的奴隶。
因为只有这样,设计才能积极地影响社会和人们的生活,设计中的设计才不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
因此,设计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地与我们的生活相互联系。
成语必不可少:绝对需要,指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
如: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判死刑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又如:食品是人人必不可少的。
成语懵懵懂懂:糊里糊涂,什么也不知道。
如: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呆子懵懵懂懂的,托着钵盂。
”又如:那些李逵式的官长,看见弟兄们犯事,就懵懵懂懂地乱处置一顿。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设计中的设计》读书心得2坦白的说,在进入大学之前我并不知道设计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也一直想知道答案。
在十一假期的时候我就在书店买了一本老师推荐的《设计中的设计》这一本书,想从中获取我想要的答案。
于是带着问题,我就开始了我的“发现之旅”。
设计创作[摘 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单一的视觉设计方法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多感官设计成为趋势。
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在其诸多设计中便体现出感官设计之美,通过五感——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唤起人们大脑中储存的惯性记忆,使设计与记忆相连,打破二维构成,形成三维观感,促使设计深入人心,构建出独特的美学。
同时,原研哉先生本人立足生活、打破固有的设计理念的做法也值得设计者学习深思。
[关键词]原研哉;感官设计;五感;美学;记忆[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14-0079-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韩梦歌.原研哉感官设计美学应用分析[J].天工,2022(14):79-81.韩梦歌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在其众多设计作品中展现出感官设计的美学特征,以五种感官的相互联系深层次刺激人类思维,打破传统平面设计以视觉感取胜的惯例,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多样感官信息。
本文以分析原研哉先生诸多设计作品中的五感为立意,诠释设计作品五感相通的新颖性与共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感官设计美学背景(一)时代背景促进感官设计美学的产生21世纪以来,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国际间的交流融合愈加密切,信息的传递与更迭呈现“爆炸性”趋势,人类所获取的信息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
面对蜂拥而至的视觉信息以及视觉冲击不断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传统设计中单一的视觉体验已无法满足人类的感官刺激需求,人类对感官逐渐趋于更高端更新颖的追求。
城市信息化与快节奏化则对以往单一的视觉文化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七秒钟定律”①更体现出当下在纷繁的视觉文化中想要脱颖而出的困难性。
如何在原本的设计手法与理论的基础上为受众带来新的体验成为当代设计者需深入思考的问题,一味单一遵循传统的色彩、构成等设计理论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设计的高要求,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多感官设计应运而生。
从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中谈五感表达摘要:随着世界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视觉传达设计的实践应用内容逐渐走向丰富化趋势。
社会日常视觉传达设计产物遍布人们的视野,囊括了人类生活发展的方方面面。
视觉传达顾名思义就是以运用视觉形式为媒介传递以及表达审美以及思维。
经研究表明,视觉传达领域中,味觉、嗅觉等多感官表达在视觉传达也能形成一定影响。
本文通过视觉传达中的感官设计为切入点,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方面融合于视觉传达设计,形成具象化的沟通。
通过融合五感形成视觉传达中多彩的表达形式,构建新的设计思路和启发。
关键词:视觉传达;五感;多感官表达一、引言随科技时代高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视觉传达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原研哉所著《设计中的设计》中,他将多感官交互式信息形成脑部构图,即sight、touch、taste、smell、sound以及other senses形成钢筋骨架构建为信息建筑。
作为平面设计师,他并不拘泥于视觉领域,善于感受多种媒介,同时也倡导设计师能从多种感官融合所获得的信息链接构建信息骨架以便于信息的表达与接收。
通过系统化分类信息,将多感官信息链接融合入视觉传达中,将设计中文字、图形等信息更具层次化的表达,使静态信息转化为动态模式,打破设计中的固化思维,产出更适应时代需求的设计产物。
二、多感官在视觉传达中的可发展性在视觉感官的传达中,最显而易见的是色彩和图形的表达。
当看见红色图形,人们通常会认知会暴躁尖锐火热;当看见蓝色图形,往往使人能够冷静、舒扬、放松;当看见黄色图形则使人感觉温暖、光辉、活力。
多样色彩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带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体验。
图形则有别于色彩,它带来的感受笼统分成两类,方形图形会使人感到尖锐、规则性强,圆形则更多地能表达舒缓、柔和的环境氛围。
以视觉感官中色彩及图形等产生的信息表达作用于日常生活中,往往能取得良好的反馈。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以上的视觉表现长期占主导地位,人们通常通过眼睛从信息的陈列中提炼信息的思维概念,从而咀嚼。
原研哉的设计作品及赏析
原研哉是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别的平面设计大师,他是日本设计界的代表人物。
他最为知名的便是无印良品的设计,他参与过的设计项目包括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中,工作室业务范围包括有海报、包装、推广项目与活动计划等整体设计工作。
伊势丹、味之素、竹尾花纸、米其林车胎、华高莱内衣与历家威士忌酒等。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下美术所能创造出的奇迹。
茑屋书店的选具
设计上以爬上墙壁和岩石生长的常春藤作为主要图案,设计了记事本、原子笔和胶带。
知美术馆
知美术馆的外形含蓄、内敛,极有禅意,把水的意境和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瓦”相联接,使得建筑的外在形态有着非常流畅的动感,但建筑本身最终呈现的是一种动、静相宜的状态。
既表达了对地方文脉的尊崇,又强调了自然和平衡。
煮叶TEASURE
煮叶,被视为茶业界的“星巴克”,从门店到茶具都出自原研哉的设计。
他以“余白”为主题,室内桌椅和地板均取自浅色的竹子制作,以减少厚重感,也提倡环保性。
原设计研究所还担任其LOGO、包装等视觉
GINZA SIX LOGO
原研哉负责银座六丁目G SIX的品牌设计,他将人们熟悉的Ginza以简写G代替,并用银座的代表色金色来点题。
G的金色设计,代表着“光泽永不褪色”,也代表了银座的“核心金地和奢华内敛”,SIX 则是“新地标的代言”。
原研哉是日本中生代平面设计大师,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望和很大的影响力。
他的设计作品以极简的风格在设计产业中独树一帜。
他的作品在视觉上虽然十分简洁,但在功能实用性上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这些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可以归功于中国的道家美学在其中的体现。
论“简单空无,人物自然”往往离不开中国的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主张“无为”,即顺应自然;还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在《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中,原研哉多次提到了“再设计”“有机设计”以及“虚无”的设计思想。
这些思想也在大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原研哉设计作品的道家美学在日益发展的商业社会中,原研哉并没有一味地顺应当代的设计形式,追求现代社会中丰富多彩甚至略显夸张的设计风格,而是回归本源,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寻找生活中的人性美、自然美、本质美。
从原研哉的设计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具有典型东方风格的设计师,他的设计思路整体表现出一种浓厚的东方意识,其中就包含了道家美学思想。
道家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派别之一,即老子、庄子开创并建立在“道”论的哲学基础上的美学思想,主要强调以“自然”“素朴”“无为”的观点对待美和艺术。
在原研哉的作品中,他以“虚无”表达“空”的包容性和无限性,用“无色令人物盲”表达“白”的内涵和生命的力量,用“道法自然”表现本源的美。
1.虚无原研哉的设计理念体现了道家的思想,如“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论。
这些理论的大意是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发出来的,而“有”是从“无”生化出来的。
如,原研哉为无印良品设计的一系列地平线的广告就体现了他对于道家“虚无”思想的独特认识。
这一系列的广告是由摄影师藤井保与原研哉一同设计的。
拍摄的主要地点选在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湖等地,拍摄的内容以地平线的景色为主。
整体的海报画面辽阔,平静安详,恬淡美丽,虽然画面包含的内容很少,但这样的画面有一种海面的宏伟和壮丽,大自然的浑厚和神奇能够被观赏者尽收眼底。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以解读原研哉沿船米包装设计为例摘要:原研哉是近年来国际上倍受瞩目的日本设计大师,自1982 年投身于设计行业以来,根植于日本传统文化,坚持简素平实的设计风格,以平和的设计心态、清晰的设计语言打造了深受日本国民欢迎的,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设计作品。
原研哉善于在日本传统色彩中捕捉现代生活的意义,其设计理念是在平凡简单中挖掘深刻的哲学意义和生活内涵,本文以解读原研哉的沿船米包装设计为例,浅谈渗透在日本色彩设计中传统审美意识和典型性禅宗特征,及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色彩设计审美意识传统民族一、日本色彩设计审美意识的起源日本色彩学家琢田敢先生在其《色彩美学》一书中写道:“色的联想就多数人来说具有其共通性,一般地说,它与传统密切相关,按照色所含的特定内容,色的象征性既有世界共通的东西,也有一些由于民族习惯而不同的东西。
通过所运用的色彩,能使之传达出设计的意义”。
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美的感悟,具体地说就是对森林植物的生命姿态和日、月、星、辰、风、花、雪、雾等自然物的同情和欣赏,这种对生命感的尊崇使日本人对自然事物的色彩产生了丰富的审美态度,他们对每一种色彩的把握和感受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学和审美象征意义——即色彩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具有独立的美学意义。
综观日本许多色彩的名称,颇富诗意且均与大自然生态紧密结合,例如茶色系中的木兰色、柿涩色、鸢色、雀茶,黄色系中的山吹色、芥子色、柑子色等,都可以感受到素朴美学所传达出的色彩意象,反映了大自然的演变周期与特征。
同时,日本在本土原生的神道教基础上,吸收同化了中国的儒家、道家观念和印度的佛教观念,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意识形态,这是一种日本民族普遍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对民族的审美取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日本禅学大师柳田圣山认为:“禅宗所谓‘无’并不是什么也没有, 而是对一种混沌状态和一种气体的凝结的想象”。
“无”的观念转化为美学上时,被赋予了某些具体的含义。
设计的设计原研哉中国上海展调研报告姓名:张梓奕学号:10123432摘要:原研哉,是当下日本最具思辨能力的日本平面设计师。
他的设计兼具感性和理性。
他的设计不是纯粹的平面设计,而是促使大家的对设计的觉醒为出发点,再以绵密的逻辑为手段,更用立体交叉的视角来思考设计。
关键字:海报设计、视觉、包装设计“设计到底是什么?”是原研哉给自己提出的思考命题,他一边带着这样的思考,一边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这样也就有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丰富作品。
展览现场展示展品59组、面展品51组、影像品3组,共113组件设计作品。
通过展览,让我们对原研哉有了重新的认识,同对其一直以来所希望传达的信息:“计既要有设计性,又要同时具有生产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前往证大当代艺术空间举办的原研哉“设计的设计”展览调研前,我对其希望传达的信息:设计既要有设计性,又要同时具有生产性,理解担又不明白要如何去设计,如何去完成。
我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到了美术馆。
进入到管中,首先映入我眼帘是一段原研哉的的自述——设计的诸相:设计并不是简单的线条、形状。
在充分地满足了所要具备的功能之外,进一步探索更深的主题时,使用设计这种方法可以发现现在还有一个思考的世界。
在做有关奥运以及世博会的是、相关设计时所思考的事情以及提案,还有在医院以及公共空间的设计计划时所发现的观念,都成为了我自身非常重要的成长标志。
通过这些,清晰地显示出我的思考过程以及我从中发现了什么。
另一方面,初期的书籍设计以及在海报上出现的造型性是非常感觉化的,从中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我是在单纯的探寻自我这个感觉世界。
现在在中国正在进行的项目(北京前门项目,知艺术馆视觉识别系统、景德镇其物),是我与中国结缘的工作。
我希望今后这种缘分更加深厚。
从中,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原研哉的想法的详细阐述。
接着,我对原研哉关于海报设计的作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了解。
在我对众多海报设计的作品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组,一是以乌鸦为设计主题,二是以蘑菇为设计主题。
中国现代设计大师及其作品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位代表人物及其部分作品:1. 靳埭强:他作为平面设计大师,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视觉语言,在设计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作品如《丹青墨韵》体现了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与美感,展现了他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深厚功力。
2. 陈幼坚:他的设计作品以中国传统元素为灵感,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展现出独特的东方韵味。
他的作品如香港大学校徽设计,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彰显出他的设计才华。
3. 原研哉:他是日本平面设计大师,他的设计理念深受东方哲学的影响,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他的作品如无印良品品牌设计,将简约、自然、质朴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深受消费者喜爱。
以下是几位代表人物及其部分作品的具体介绍:1. 靳埭强:他的设计作品涵盖了广告、海报、包装等多个领域。
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汉字之美》系列海报,该系列海报将汉字作为主要的视觉元素,通过不同的排版和配色,展现了汉字的独特美感。
此外,他还设计了许多标志和品牌形象,如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标志、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形象等等。
2. 陈幼坚:他的设计作品涉及品牌形象、包装设计、广告等多个领域。
他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设计的标志和VI系统,将传统与现代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他在设计中的创新精神。
他还为许多知名品牌设计了包装和广告,如保乐味、联想等等。
3. 原研哉:他为日本无印良品设计的品牌形象和包装设计,简洁、自然、质朴,深受消费者喜爱。
此外,他还为资生堂设计的包装和广告,也展现了他在设计中的简约之美。
他还为东京地铁公司设计了标志和VI系统,体现了他在设计中的严谨和精细。
除了以上几位大师外,中国现代设计界还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师,如韩家英、王序、肖勇等。
他们的作品涵盖了广告、包装、品牌形象等多个领域,为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信息建议咨询相关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