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液矿床概论-知识点3-气水热液矿床成矿作用的主要方式
- 格式:ppt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17
第五章热液矿床概论(气水)热液指形成于地壳一定深度的,具有一定的温度(500-50℃)、压力的气液两相体系,称为气水热液,简称热液。
气水热液组成:以水为主,含挥发组份(H2O、F、Cl、B、S、P等),并经常含有各种成矿组份,故又称之为含矿(气水)热液。
当含矿气水热液在一定的地质构造中移动时,由于温度、压力和组份浓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平衡遭到破坏,其中的成矿物质通过充填或交代作用,发生沉淀、聚集,以致形成矿床,这类矿床称为(气水)热液矿床。
①成矿晚于围岩,属于后生矿床。
②成矿温度400℃-50℃之间,少数可达500℃或更高,成矿深度变化较大。
③构造对气水热液矿床的形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它既是气水热液运移的通道,又是成矿组分沉淀的场所。
④气水热液矿床往往都发育有较强烈的围岩蚀变。
⑤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性。
⑥矿石组份:构成矿床的金属矿物以金属硫化物(Cu、Mo、Pb、Zn、Hg、Sb、Ag)为主,另外有部分金属氧化物和含氧盐(W、Sn、U……)。
⑦矿体主要呈透镜状、囊状、不规则状,有时也呈似层状。
⑧矿石组构:具充填和交代形成的结构构造,如脉状、网脉状、浸染状、块状构造,胶状、侵蚀、残余、骸晶结构等。
含矿热液的种类岩浆成因热液变质成因热液建造水大气水热液幔源初生水热液1. 岩浆成因热液岩浆成因热液指在岩浆结晶过程中从岩浆中释放出来的热水溶液。
水从岩浆中分出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温度和压力的降低。
岩浆成因热液中常含有H2S、HCI、HF、SO2、CO、CO2、H2、N2等挥发组分,故具有很强的形成金属络合物并使其迁移活动的能力。
此外有高盐度、富K+的特征。
人们不可能直接得到岩浆水,但通过氢-氧同位素的计算可以确定岩浆水的参与:岩浆成因热液:δ18O:+6~+9‰,δD:-48~-80‰2 .变质成因热液指岩石在进化变质作用过程中(增温增压)所释放出来的热水溶液。
岩石遭受进化变质作用时,总伴随着矿物的脱水反应,而且脱水同变质的强度成正比。
矿床学06气水热液矿床概论1. 引言气水热液矿床是地质中含有气体、水和热液的矿床。
它们通常形成于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并与岩浆活动和热液活动有关。
本文将对气水热液矿床的形成机制、分类、主要特征和勘查方法进行概述。
2. 气水热液矿床的形成机制气水热液矿床的形成机制是由于地壳中的构造运动,导致岩浆在地下逆浸入,形成熔融岩浆库,同时地下水也因大地构造的运动而发生循环。
当熔融岩浆库和地下水循环相遇时,岩浆迅速冷却,热液形成。
热液含有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和成矿作用,形成气水热液矿床。
3. 气水热液矿床的分类气水热液矿床可以根据热液的来源、成分和温度进行分类。
3.1 火山喷发型气水热液矿床火山喷发型气水热液矿床是由火山作用引起的热液活动形成的矿床。
火山岩浆中的含有丰富的挥发性组分,在火山喷发过程中与地下水相遇,形成热液。
这种类型的矿床常见于火山带。
3.2 岩浆热液型气水热液矿床岩浆热液型气水热液矿床是由岩浆活动引起的热液活动形成的矿床。
岩浆通过裂隙和断裂进入地下水系统,形成热液。
这种类型的矿床常见于火山地区和地壳褶皱带。
3.3 地壳深部热液型气水热液矿床地壳深部热液型气水热液矿床是由地壳深部的地热活动引起的热液活动形成的矿床。
由于地下深部的高温和高压条件,地下水在地壳深部形成高温高压下的热液。
这种类型的矿床常见于板块构造活跃的地区。
4. 气水热液矿床的主要特征气水热液矿床具有以下主要特征:•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由于热液形成的地下条件通常是高温高压,导致矿床中的矿物含量丰富。
•矿物多样性:气水热液矿床中的矿物种类繁多,包括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以及稀有地球元素矿物。
•成矿作用长时间:气水热液矿床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矿物沉积和成矿作用,矿床通常具有较大的规模。
•区域一致性:气水热液矿床常常呈现区域一致性,即在一个特定的地区内出现多个矿床。
5. 气水热液矿床的勘查方法气水热液矿床的勘查方法包括地质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和物理勘查。
第五章气水热液矿床总论(思考题及答案)1.气水热液与含矿气水热液的概念答:“气水热液”简称“热液”,是指形成于一定深度,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主要由“水”和挥发性组分(F、Cl、B、P、S)组成(“气”)的流体,该流体在临界温度以上为气态,降到临界温度以下是液态。
含矿热液(ore-bearing hydrothermal solution)也称成矿热液(ore-forming hydrothermal solution),是指含有成矿物质的气水热液。
流体包裹体研究以及矿物组合的稳定性热力学计算表明,成矿热液一般具有较大的温度(50~500℃)和盐度(所溶解的所有固体组分的百分含量,<5%~>40%)区间,压力一般为4×106~2.5×108Pa,传统上一般认为热液矿床的形成深度不超过6~8Km。
2.何谓临界温度?水的临界温度是多少?答:使物质由气相变为液相的最高温度叫临界温度。
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强,液体就会沸腾,气态物质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就是临界温度。
临界温度越低,越难液化。
水的临界温度约是374℃。
当在临界温度时,恰好还能使水保持液态的那个压力,被称作水的“临界压力”,它大约是标准大气压的218.3倍。
当温度与压力高于上述数值时,就能得到“超临界水”。
与水蒸气相似,它没有固定体积并能充满任何容器。
然而,它的密度远比水蒸气高,事实上是液态水密度的三分之一。
而它最令人惊奇的性质是,它能像液态水一样溶解物质。
CO2的临界温度是31℃,临界压力是72.85标准大气压。
H的临界温度是-204℃,临界压力是12.8标准大气压。
3.含矿热液的来源有几种?如何判断?答:多数研究者认为,自然界中的存在不同来源的气水热液,包括岩浆水、变质水、地层建造水、天水(大气水)以及幔源初生水。
其中,大气水热液(meteoric fluid)包括雨水、湖水、海水、河水、冰川水和浅部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