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膜技术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459.66 KB
- 文档页数:2
吸附-电渗析-三效降膜蒸发吸附、电渗析和三效降膜蒸发是三种常用的分离和浓缩技术,它们在工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吸附、电渗析和三效降膜蒸发这三种技术进行介绍和比较。
一、吸附技术吸附技术是利用物质在表面上的吸附性质进行分离和浓缩的一种方法。
吸附剂通常是多孔材料,如活性炭、分子筛等。
当混合物经过吸附剂床层时,不同组分会因吸附力不同而在吸附剂表面上停留的时间不同,从而实现组分的分离。
吸附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设备投资低、能耗较低等优点。
二、电渗析技术电渗析技术是利用电场作用下溶质离子在离膜中的迁移差异进行分离和浓缩的一种方法。
在电渗析过程中,混合溶液通过电渗析膜,正负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相应的电极迁移,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电渗析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灵活、对溶液浓度范围广等优点。
三、三效降膜蒸发技术三效降膜蒸发技术是一种高效的蒸发浓缩技术。
它通过多级蒸发器的级差效应,将蒸发器中的热能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在三效降膜蒸发过程中,溶液首先进入第一效蒸发器,经过蒸发产生的蒸汽进一步加热二效蒸发器中的溶液,再经过二效蒸发产生的蒸汽进一步加热三效蒸发器中的溶液,最后从三效蒸发器中产生的蒸汽被冷凝回收,溶液则浓缩。
比较三种技术的优缺点:1. 吸附技术相对于电渗析和三效降膜蒸发技术来说,设备投资和能耗较低,但分离效率较低。
2. 电渗析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灵活等优点,但对溶液浓度范围有一定限制。
3. 三效降膜蒸发技术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浓缩效果好等优点,但设备投资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可以选择吸附、电渗析或三效降膜蒸发技术进行分离和浓缩。
吸附技术适用于分离难分离的组分,电渗析技术适用于溶液中离子浓度较低的情况,而三效降膜蒸发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的浓缩过程。
吸附、电渗析和三效降膜蒸发是三种常用的分离和浓缩技术。
它们在工业领域中各有优势,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技术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
三效顺流降膜工艺流程一、概述三效顺流降膜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
该工艺通过通过多级换热和回收,实现了高效的物质分离和能量利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效顺流降膜工艺的流程和操作步骤。
二、工艺流程三效顺流降膜工艺主要包括预热器、蒸发器、结晶器、分离器等装置以及与之相连的管道和阀门。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装置的作用和操作步骤。
2.1 预热器预热器的主要作用是将进料进行预热,提高进料温度,为后续的蒸发和结晶过程提供热量。
预热器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冷却水注入预热器冷却水系统,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打开进料阀门,将原料逐渐注入预热器,同时打开蒸汽阀门,提供预热所需的热量。
3.调整进料流量和蒸汽压力,保持预热器内的温度在设定范围内。
4.监控预热器出料的温度,确保进料已经达到预定温度。
2.2 蒸发器蒸发器是三效顺流降膜工艺中最关键的部分,它通过加热、蒸发和冷凝的过程,实现液体的浓缩和分离。
蒸发器的操作步骤如下:1.开启蒸汽阀门,提供蒸发器所需的蒸汽热量。
2.将预热器出料连接至蒸发器进料口,确保进料正常流入蒸发器。
3.监控蒸发器内的液位和压力,调整蒸汽压力和进料流量,使蒸发器内的操作条件达到最佳。
4.定期清洗蒸发器,预防结垢和堵塞的发生。
2.3 结晶器结晶器是将浓缩液体进一步提纯并形成结晶颗粒的装置。
结晶器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蒸发器出料连接至结晶器进料口,确保浓缩液体顺利流入结晶器。
2.调整结晶器内的温度和搅拌速度,促进结晶的发生和生长。
3.通过控制结晶器内的循环流量,控制结晶颗粒的大小和形状。
4.监控结晶器的温度、压力和液位,确保结晶过程的顺利进行。
2.4 分离器分离器是将结晶颗粒与溶液分离的关键装置。
分离器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结晶器出料连接至分离器进料口,确保结晶颗粒正常进入分离器。
2.调整分离器内的压力和温度,使得溶剂能够顺利分离出来。
3.通过控制分离器内的循环流量和分离速度,实现固液分离的效果。
降膜蒸发浓缩
降膜蒸发浓缩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浓缩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温度差和质量传递的差异,将溶液中的水分分离出来。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领域。
在降膜蒸发浓缩过程中,溶液被均匀地喷洒在热交换器内壁上形成一层薄膜,然后在低压下加热使水分汽化,最后将水汽冷凝成液体收集。
这种技术的特点是换热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清洗方便、使用周期长、技术成熟等。
此外,MVR降膜蒸发浓缩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
1. 清洁能源:使用工业电源,没有CO2和SO2的排放。
2. 降膜循环蒸发技术:采用两级降膜循环蒸发器,具有换热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清洗方便、使用周期长、技术成熟等优点。
3. 预热系统:将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全部回收利用,运行成本仅为多效蒸发器运行成本的5%~40%。
4. 自控精度高:采用工控机和PLC控制系统以及变频技术,实现实时高度自动化精密控制。
5. 独立真空系统:生产中的不凝气体经真空泵抽出系统外,同时通过真空泵的工作维持蒸发系统的真空度。
6. 独立油泵:设备采用独立的油泵,提供稳定的油压。
7. 独立机封水系统:车间自主改造加装了机封水箱和循环泵,提供整个MVR系统所需的机封水,充分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
降膜蒸发技术
一、介绍
降膜蒸发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浓缩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温度差和
质量传递的差异,将溶液中的水分分离出来。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领域。
二、原理
降膜蒸发技术是通过将溶液均匀地喷洒在热交换器内壁上形成一层薄膜,在低压下加热使水分汽化,然后将水汽冷凝成液体收集。
由于溶
液在内壁上形成的薄膜不断向下流动,因此称为“降膜”。
三、设备
降膜蒸发器主要由加热器、冷凝器和循环泵组成。
加热器通常采用外
部加热方式,如电加热管或夹套式加热。
冷凝器则可以采用空气冷却
或水冷却方式。
循环泵则负责将溶液从底部循环送回至顶部。
四、优点
1. 降膜蒸发技术可以在低温下进行,避免了高温下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
2. 该技术具有较高的蒸发效率,可以将水分浓缩至极限。
3. 降膜蒸发器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和清洗。
4.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连续或间歇操作。
五、应用
1. 化工领域:用于溶剂回收、废水处理等方面。
2. 制药领域:用于提取和分离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3. 食品领域:用于浓缩果汁、奶制品等液体食品。
4. 环保领域: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和废气中的有害物质。
六、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溶液浓度过高时需要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溶液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沉淀或结晶。
3. 设备的清洗和维护要及时进行,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
降膜吸收和降膜蒸发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降膜吸收。
降膜吸收是一种气液传质操作,通常用于气体中的某种组分被液体吸收的过程。
在降膜吸收中,气
体和液体在填料层或者板式填料上进行接触,气体中的组分被液体
吸收并传递到液相中。
这个过程通常用于气体净化、二氧化碳捕集
以及其他气体分离和净化的工艺中。
降膜吸收的效率取决于气体和
液体的流动速度、填料的性质以及组分的平衡和传质速率等因素。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降膜蒸发。
降膜蒸发是一种液体蒸发的
过程,通常用于浓缩溶液或者分离液体混合物。
在降膜蒸发中,液
体从加热表面上形成薄膜,蒸发并在设备内部冷凝成为浓缩液。
这
个过程通常用于制备浓缩果汁、乳制品、化工品和废水处理等领域。
降膜蒸发的效率取决于加热表面的温度、液体的性质、设备的设计
以及蒸发器的操作条件等因素。
总的来说,降膜吸收和降膜蒸发都是重要的化工工艺操作,它
们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合理的操作和控制,可以
实现高效的气液传质和液体浓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降膜吸收和降膜蒸发的原
理和应用。
降解膜应用试验总结作者:董宝丽董宝龙于小凤陈志国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24期[摘要] 近年来,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不断应用,不但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还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中主要接收了降解膜代替普通地膜在玉米上作行间覆膜试验。
[关键词] 降解膜试验措施[中图分类号] S-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116-01行间覆膜技术以其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等优点。
但是,随着塑料地膜使用量的不断增大,也带来了残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即“白色污染”。
其主要表现为很难降解的聚乙烯残膜越来越多地聚集在土壤耕层表面,直接影响土壤耕作,阻碍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的运行,妨碍作物扎根和对水肥的吸收,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我们用降解膜代替普通地膜在玉米上作行间覆膜试验,为解决普通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提供依据。
一、供试材料1.供试作物:玉米供试品种:丰单42.供试材料降解膜(地膜宽度65cm)二、试验处理与方法1.试验地基本状况试验地设在八五〇农场旱田科技园区,土质为草甸白浆土,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
前茬作物玉米,秋翻地。
2.试验处理试验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分成常规种植对照区和应用降解膜行间覆膜区2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780m2,垄距130cm。
处理1 应用降解膜行间覆膜处理2 ck 常规种植3.试验方法5月4日整地(重耙两遍);5月7日起垄,同时机械深施底肥,施肥量及肥料配方:(46%)尿素6kg/亩+(61%)二铵7kg/亩+(60%)氯化钾5kg/亩;5月8日,采用机械播种,播种密度5000株/亩,播种同时施种肥二铵6kg/亩,播后及时镇压;5月13日,土壤封闭灭草,配方:异丙甲草胺100ml/亩+噻吩磺隆2.5g/亩;5月14日人工覆膜;5月30日深松,6月23日封垄追肥,肥量:尿素8kg/亩; 10月8日,测产收获,每个处理取三点,每点面积39m3。
薄膜技术期末总结一、引言薄膜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材料制备技术,它在各种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综述薄膜技术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制备方法及应用,以期对薄膜技术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薄膜技术的发展历程薄膜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主要应用于金属薄膜的制备。
随着电子、光电、信息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薄膜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尝试用真空蒸镀金属来制备薄膜,这一制备方法成为当时主流的薄膜技术。
随着人们对材料性能需求的不断提高,逐渐发展出了射频磁控溅射、离子束辅助蒸镀、化学气相沉积等新的制备方法。
此外,人们开始研究非金属薄膜的制备,如氧化物、硅基薄膜等。
薄膜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金属薄膜制备阶段、非金属薄膜制备阶段、功能薄膜制备阶段。
三、薄膜技术的基本原理薄膜技术是指用各种方法将材料原子或分子沉积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薄膜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薄膜生长和薄膜结构。
薄膜生长是指薄膜的成分和结构随着制备参数的改变而变化,从而影响薄膜的性质和应用。
薄膜结构是指薄膜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例如晶体结构、非晶态结构、多晶结构等。
四、薄膜技术的制备方法目前薄膜制备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溅射、激光热气化等。
物理气相沉积是指通过真空蒸发、溅射等方法将材料原子或分子从固体表面释放出来,然后沉积到基材表面,形成薄膜。
化学气相沉积是指通过气相反应将材料原子或分子沉积在基材表面上。
溅射是指利用离子束轰击靶材,使靶材表面原子或分子释放出来,然后沉积在基材表面。
激光热气化是指利用激光将材料加热至气化温度,然后让气化物沉积在基材表面。
五、薄膜技术的应用薄膜技术的应用广泛,涉及到光学、电子、信息、环境等多个领域。
光学薄膜主要应用于光学镜片、透镜、滤光片等。
电子薄膜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等。
信息薄膜主要应用于光存储、磁存储、光纤通信等。
石墨降膜吸收1. 石墨降膜吸收的概述1.1 什么是石墨降膜吸收?石墨降膜吸收是一种利用石墨材料进行吸收的技术,通过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与石墨表面接触,从而实现物质分离或吸附的过程。
石墨材料具有高度的抗腐蚀性、化学稳定性和高温耐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分离和吸附过程中。
1.2 石墨降膜吸收的原理石墨降膜吸收的原理是利用石墨材料的高度表面积和多孔结构来增加物质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分离和吸附。
当气体或液体混合物通过石墨降膜吸收塔时,它们与石墨表面相互作用,其中一种物质会被吸附或被溶解在石墨表面上,从而实现分离。
2. 石墨降膜吸收的应用领域2.1 石墨降膜吸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石墨降膜吸收在环境保护中被广泛应用于废气处理和废水处理。
由于石墨材料的高温耐性和化学稳定性,它可以承受高温、高浓度和腐蚀性的废气和废水,从而有效地净化环境。
2.2 石墨降膜吸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石墨降膜吸收在化工生产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化工过程中,石墨降膜吸收可以用来分离和回收有价值的化合物,同时可以降解和去除有害物质,保护生产设备的安全和生产效率。
3. 石墨降膜吸收的工艺和优势3.1 石墨降膜吸收的工艺流程石墨降膜吸收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混合物进入石墨降膜吸收塔。
2. 混合物与石墨表面接触发生相互作用。
3. 物质分离或吸附发生。
4. 分离或吸附后的产物得到收集或进一步处理。
3.2 石墨降膜吸收的优势石墨降膜吸收具有如下优势: * 高效:石墨材料具有高度的表面积和多孔结构,能够提供更多的接触面积,增加物质的分离和吸附效果。
* 耐腐蚀性强:石墨材料具有出色的抗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承受高温、高浓度和腐蚀性的物质。
* 可重复使用:石墨材料可以通过再生和修复来保持其性能,具有循环使用的能力,降低了成本和资源消耗。
4. 石墨降膜吸收的发展趋势和挑战4.1 石墨降膜吸收的发展趋势随着环境保护和化工生产的需求不断增长,石墨降膜吸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烟气二氧化碳捕集降膜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环境保护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
其中,工业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因而成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课题。
烟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其中降膜捕集法是当前应用广泛的技术之一。
本文将介绍降膜捕集法的基本原理、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降膜捕集法的基本原理降膜捕集法是指通过将工业烟气进入到设备中,在设备内部通过适当的流速、温度等条件下,使得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到溶液中,并得到分离的技术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摩尔分数差和界面传质驱动,使得溶液中的吸收剂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接触反应,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
降膜捕集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首先,需要在进气口处加入吸收剂(例如海绵铁)的溶液;然后将烟气通过进气口引入设备;最后,将吸收剂经过反应之后的溶液从出口处排放出去。
二、降膜捕集法的应用现状降膜捕集法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烟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之一。
一方面,由于该技术可以高效地从工业烟气中捕集二氧化碳,因此它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钢铁、纸浆和造纸等行业;另一方面,由于该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率高,因此也可以被应用于小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中。
当前,降膜捕集法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日本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降膜捕集技术研究,其中包括在化肥、钢铁等行业中降低工业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美国则已经在化工和天然气行业等领域中应用了该技术。
三、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虽然降膜捕集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烟气二氧化碳捕集中,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该技术需要大量的吸收剂,因此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此外,由于降膜捕集法在操作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其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未来,随着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不断发展,降膜捕集法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
例如,可以将其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膜分离、压力吸附等,从而实现更高效的二氧化碳捕集;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高吸收剂的效率、降低能耗等手段来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AOMBR工艺设计中的降膜技术与膜污染控制AOMBR(Atmospheric-Pressure Osmotic Membrane Bioreactor)是一种结合了渗透膜技术与生物反应器的先进工艺,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
在AOMBR工艺设计中,降膜技术及膜污染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系统性能和稳定运行起着关键作用。
降膜技术在AOMBR中的应用是为了有效地利用渗透膜,提高水处理效率。
通过将水从高处引入膜模块上方,利用重力将水均匀地分布到膜表面,形成均匀的降膜。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水流不均匀带来的压力差,避免因此产生的膜污染和能耗增加。
同时,降膜技术还能够促进废水中悬浮物和颗粒物的沉积,降低其对膜的阻塞作用,提高膜的使用寿命。
除了降膜技术外,膜污染控制也是AOMBR工艺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膜污染是指在膜表面或孔隙中积聚的污染物,会导致膜通量下降、膜阻塞甚至膜破坏,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了有效控制膜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预处理**: 在进入AOMBR系统之前,对废水进行适当的预处理是必要的。
预处理可以包括颗粒物去除、调整水质pH值、添加消毒剂等,以减少废水中对膜的污染。
2. **膜清洁**: 定期对膜进行清洁是防止膜污染的关键步骤之一。
采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清洗方案,可以有效地去除膜表面的污垢和生物膜,恢复膜的通透性和稳定性。
3. **气体卷曲**: 在AOMBR系统中,通过适当调节气体通气量和水流速度,可以利用气泡的卷曲作用来清洁膜表面。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膜污染,并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
4. **添加抗污染剂**: 可以向系统中添加一定量的抗污染剂,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等,来减缓膜污染的发生和发展,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通过合理设计降膜技术和有效控制膜污染,可以提高AOMBR工艺的稳定性和处理效率,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优化这些技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废水处理需求。
对降膜固碱安装的总结【摘要】为了不影响后期降膜固碱的使用,确保降膜固碱的安全使用,对降膜固碱的安装过程提出几点建议,提醒同行业对施工质量的管理,确保降膜固碱“长、质、全、满、优、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降膜固碱安装稳定1 前言2007年4月笔者有幸被抽调到工程研究院氯碱组,负责新引进的瑞士博特降膜固碱工艺安装工作,对着满是英文的资料,笔者很迷茫,很困惑,但是经过自己努力,最终按期完成了引进降膜固碱的工艺安装和顺利开车。
现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对中英文资料的学习,及安装过程的经验,对安装过程需注意事项提出一些小看法。
2 降膜固碱的工艺简述离子膜电解出来的32%液碱,输送到降膜固碱I、II效与蒸汽互换热量后,将液碱浓缩至45%,在经过负压效及最终浓缩(降膜浓缩管)与熔盐换热后,碱浓度升至98.5%以上,经片碱机冷却成片后,生产片状的固碱,便于运输。
3 机理(1)从离子膜电解出来的液碱,浓度为32%以上,温度在70℃至80℃,降膜固碱液碱浓缩所需要的浓度在420~450℃,冬季新疆乌鲁木齐处在寒冷的北方,最低气温在-26℃,从-26℃至450℃,温差在470度,这就给设计和安装过程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开停车过程中,温度变化,对设备、管道产生的热变形应力和造成的损伤。
而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热补偿(l=at*Lt=Let),以确保装置的平稳运行。
(2)液碱具的强腐蚀性,特别是在高温的状态下,它的腐蚀性就更强烈,一般的镍材在高温状态下,经过几年,都需要更换,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新上的降膜固碱工艺,降膜管在2010年就开始更换,其中有安装的原因,也有开停车等多方面原因,在此对安装的过程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安装过程注意的事项。
4 安装注意事项4.1 设备基础降膜固碱设计中,考虑热变形的地方很多,特别是高温设备,如熔盐炉、最终浓缩器、熔盐罐等,它们的温差变化大,设备支耳只能固定一端,其它几个支耳都为滑动端,这样在热变形的过程中不易拉伤设备。
降膜蒸发技术
从操作方式可分为单效蒸发、多效蒸发和直接接触蒸发;按流体循环方式可分为不循环型蒸发、自然循环型蒸发、强制循环型蒸发、刮膜式蒸发及离心式薄膜蒸发
1降膜式蒸发器简介
工作原理:物料由加热室顶部加入,经液体分布器分布后呈膜状向下流动。
在管内被加热汽化,被汽化的蒸汽与液体一起由加热管下端引出,经气液分离后即得到浓缩液。
在降膜式蒸发器的操作过程中,由于物料的停留时间很短(约5~10 s),而传热系数很高,因此其较广泛地应用于热敏性物料,也可以用于蒸发粘度较大的物料,但不适宜处理易结晶的溶液。
2降膜蒸发系统的特点:
1) 降膜式蒸发器的料液是从蒸发器的顶部加入,在重力作用下沿管壁成膜状下降,并在此过程中蒸发增浓,在其底部得到浓缩液。
降膜式蒸发器可以蒸发浓度较高、粘度较大(例如在0.05~0.45Ns/m2范围内)物料。
2) 由于溶液在单程型蒸发器中呈膜状流动,传热系数较高。
3) 停留时间短,不易引起物料变质,适于处理热敏性物料。
4) 液体滞留量小,降膜蒸发器可以根据能量供应、真空度、进料量、浓度等的变化而采取快速运作。
近常数,
5) 由于工艺流体仅在重力作用下流动,而不是靠高温差来推动,可以使用低温差蒸发。
6) 降膜蒸发器适用于发泡性物料蒸发浓缩,由于料液在加热管内成膜状蒸发,即形成汽液分离,同时在效体底部,料液大部份即被抽走,只有少部份料液与所有二次蒸汽进入分离器强化分离,料液整过程没有形成太大冲击,避免了泡沫的形成。
3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有顺流(并流)、逆流、混流(错流)、平流四种形式:
顺流:
溶液和蒸汽流向相同,都由一效顺序流到末效。
原料液用泵送入一效,依靠各效间的压差,自动流入下一效,完成液自末效(一般是在负压下操作)用泵抽出。
由于后一效的压力低,溶液的沸点也低,溶液从前效进入后一效时会闪蒸部分水分,产生的二次汽也较多,由于后效的浓度较前效高、操作温度低,往往第一效的传热系数比末效高很多。
顺流流程一般适宜处理在高浓度的情况下为热敏性的物料。
例如糖厂的青汁蒸发。
逆流:
原料由泵从末效依次送入前效,完成液由一效排出,料液与蒸汽逆向流动。
一般适宜处理粘度随温度和浓度变化较大的溶液,不易处理热敏性物料。
用泵输送,用电量大一些。
混流:
是顺逆流流程的结合,兼有顺逆流的优点避其缺点,但操作复杂,要求自控程度很高。
例如淀粉厂黄浆水的蒸发。
目前使用较广。
平流:
各效都加料都出完成液,各效都有结晶析出,可及时分离结晶,一般用于饱和溶液的蒸发。
很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