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的灭亡
- 格式:rtf
- 大小:92.84 KB
- 文档页数:6
曾经横跨欧亚的蒙古四大汗国是怎样灭亡的?展开全文公元13世纪,中国北方草原蒙古乞颜部的成吉思汗,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上的游牧部落。
能征善战的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形成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扩张浪潮。
到1260年,经过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对外扩张,建立起一个东抵鄂霍次克海,西达多瑙河,南临印度洋的超级帝国。
然而,伴随着帝国领土的扩大,蒙古高层统治者对领土的管理以及地方势力的控制,也变得愈发困难。
同以往的匈奴、突厥一样,蒙古帝国同样是以一个具有足以控制其他部族的巨大部族为基础,从而建立的联盟结构游牧帝国。
除了难以管控的外族人,在帝国内部的蒙古部族中,随着成吉思汗和蒙哥的逝世,蒙古人内部分裂势力,也越来越活跃。
1225年,成吉思汗结束西征回到蒙古,并为加强对新征服领土的管理,进行了分封。
长子木赤获封额尔齐斯河以西及阿尔泰地区,二儿子察合台获封原西辽领土,三儿子窝阔台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及新疆北部地区,最疼爱的四儿子托雷获封古本部,并留下了大部分的军队交予托雷。
然而,成吉思汗想不到,自己的子孙最终将蒙古分裂成元朝及四大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窝阔台汗国(1229-1309)1229年,窝阔台在成吉思汗死后继任蒙古大汗,并将自己的封地交由长子贵由打理。
窝阔台继任可汗之后,一方面加紧灭金伐宋,一方面进军中亚、东欧,完成成吉思汗的西征大业。
然而窝阔台本人嗜酒如命,尤其是在灭金之后,更是不愿在受征伐之苦,纵欲与酒色之中,最终于1241年,一次狩猎之后,豪饮中风而死。
窝阔台大汗时期蒙古王庭窝阔台死后,因长子贵由西征未归,而蒙古大汗为承袭又必须经过忽里勒台(即诸王及贵族参加的大会)推举决定,乃马真皇后为保证汗位在自己家族中,便临朝称制。
而在乃马真皇后称制期间,为了以后儿子贵由继承汗位,滥行赏赐宗室和大臣,以拉拢选票。
1246年,乃马真皇后称制五年后,窝阔台长子贵由成功继任蒙古大汗,但是贵由却仅仅做了一年的大汗,便染病逝世,时年43岁。
原创史谈:蒙古帝国崛起与衰亡对统一台湾的启示蒙古帝国的崛起和蒙古大草原上斡难河边的一个伟大英雄的名字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
这位英雄就是少小丧父、饱经苦难、有着无比坚强斗争意志的、原名叫铁木真的一个小部落首领的儿子。
他将忠诚、智慧、信念和勇猛集于一身,巧妙运用政治这一斗争艺术,很快消灭了周围的众小部落,率先统一了蒙古大草原,并于1206年在库里尔台的部落酋长会议上被推举为全蒙古大汗,得尊号“成吉思汗”,意思为“世界上的统治者”。
从此,在其以后的若干岁月里,他和他的子孙们东征西讨,建立了一个世上绝无、历史罕见的幅员辽阔的庞大帝国,疆域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北至鄂霍次克海,最远往西一直马踏多瑙河边,成为了一个横跨欧亚非的世界级强国。
关于蒙古帝国的崛起,至今仍是萦绕在人们心头的不解之谜。
一个行为野蛮、政治经济文化都极为落后、总人口尚不足100万、所能提供兵源不足13万的游牧部落,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横扫欧亚非建立起来一个强大的帝国、成为世界的统治者的哪?最近笔者在研究元朝历史的时候也常常思考这个问题。
经过认真分析综合,认为蒙古帝国的崛起既有历史的机遇、蒙古部落的血腥强悍、军事技术和装备上的先进,也有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强烈的征服欲望。
具体的讲:一是当时的世界局势和蒙古周边环境有利于蒙古的崛起。
蒙古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地,初步崛起于13世纪初。
这时欧亚大陆上南面的中国一分为三,金朝在北、宋朝在南、西夏在西,三个王朝并立并且连年互相征战,力量都不是很强大;再往西的喀喇汗国、花剌子模和在两河流域的阿拔斯王朝(今天的伊拉克一带)也均处在衰落的时期。
周边的这些国家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顾及蒙古的崛起。
成吉思汗敏锐地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迅速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为蒙古崛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二是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历来就有强烈的征服和掠夺欲望,作为草原雄主的成吉思汗这种欲望更加强烈。
最具狼性的蒙古帝国为何会快速灭亡?蒙古帝国曾经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版图,其强大的战争组织和动员能力促使其快速扫平中亚、俄罗斯、阿拉伯和欧洲等诸多强国,辉煌一时,在疆域最广的时期,国土面积相当于前苏联的1.5倍之多;而蒙古在灭宋时,由于其宋朝当权者的无能及其做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决策出现重大战略性失误,导致宋葬身于蒙元之手(事实上,“软弱”南宋对外作战胜率超过70%,宋用劣势的步兵抵抗蒙古强大的骑兵战例屡见不鲜,可见宋朝事实上是兵强马壮的,不乏精兵良将,只可惜败于统治阶级的无能,但历史就是如此)。
可以这样说,蒙古帝国曾经是一个极具狼性、野心、目标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帝国,为何却在短短200年时间迅速的土崩瓦解?其原因究竟是什么?有看法是,蒙古军队在占领中原后,军备松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此导致狼性、野心和目标的确实,进一步导致蒙古帝国迅速坍塌。
但事实是怎样的呢?史料记载,在蒙古占领中原后,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和狼性,大规模出征日本2次,攻打海外属国更是频繁之极,军队常常处于大规模调动作战中,保持着良好的训练和优秀的战斗力。
在元末各地叛乱纷起之时,蒙古军队仍然保持着强悍的战斗力,几次大的镇压都不费吹灰之力。
因此,即便是在元朝将要灭亡的末期,狼性在蒙古帝国之内仍然是其民族精神的核心,并且相当旺盛。
这个经典案例让很多对狼性充满崇拜的个人、团队以及对狼性过度解读的培训机构和大放“狼性成功学”厥词的培训讲师们无法自圆其说,自扇耳光。
那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蒙古帝国快速灭亡?其实,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蒙古灭亡有三大重要的原因:1.文化:蒙古帝国一直保持着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思想文化和政策,没有文化上的包容精神,对汉族和其他民族始终保持着蔑视的态度,蒙古第一,色目第二,汉人和南人排最末。
使得蒙古一世各种叛乱层出不穷,各种人才无法人尽其用。
灭亡是迟早的事,只需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
2.内斗:蒙古帝国由多个大大小小的部落组成,内斗严重,在蒙古平定天下之后,蒙古军队的战斗力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内耗。
“游⾛的都城”:蒙古帝国历代的政治中⼼灭亡记“游⾛的都城”:蒙古帝国历代的政治中⼼灭亡记⼀.序⾔蒙古兴起于⼗三世纪初。
⼀代天骄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窝阔台、贵由、蒙哥、忽必烈南征北战,使蒙古军队的⾜迹印在东亚、东南亚、中亚、西南亚及欧洲等地,建⽴起包括⼀系列宗藩国在内的⼤蒙古国。
在成吉思汗到蒙哥执政的这⼀段时间⾥,蒙古帝国的中⼼地域是漠北--成吉思汗时代的政治中⼼是在怯绿连河(即克鲁伦河)上游的⼤斡⽿朵;窝阔台时代的政治中⼼已经迁移到了新建的⾸都和林。
忽必烈即位之后,却将政治中⼼南移--不再以漠北的和林为⾸都,⽽是以开平为上都,以燕京为中都(后改建为⼤都),采取了两都制。
由此可见,蒙古帝国其政治中⼼建⽴的顺序是⼤斡⽿朵、和林、上都、⼤都。
综观历史,⼀个帝国的政治中⼼,其陷落代表着这个帝国的灭亡,对于凭借武⼒⽽建⽴起来的蒙古帝国,其政治中⼼的陷落,不但是武⼒衰退的标志,也是统治⾛向崩溃的标志,⽽在元明交替时,蒙古帝国历代政治中⼼陷落的顺序是⼤都、上都、⼤斡⽿朵、和林。
下⾯将按照蒙古帝国历代政治中⼼陷落的顺序,对其陷落的过程⼀⼀予以叙述。
⼆.⼤都、上都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年)三⽉在开平即汗位,史称元世祖。
上⽂已经提及,元朝是两都制的,两都分别是指⼤都与上都,⼤都位于古幽燕之地,即今⽇的北京;⽽上都就是原来的开平,位于滦河上游。
元帝春夏居上都、秋冬居⼤都。
元末⾄正年间,爆发了农民⼤起义,各地群雄纷纷起兵,声势浩⼤。
⾄正⼗⼋年(1358年)⼗⼆⽉,由关先⽣、破头潘率领的⼀⽀义军攻克了上都,焚毁元帝宫阙,其后,元军收复了上都。
控制了江淮地⽅的濠州钟离⼈朱元璋,于⾄正⼆⼗七年(1367年)⼗⽉派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标直指元⼤都。
不久,朱元璋称帝,以应天(今南京)为京师,年号“洪武”,国号为“⼤明”,史称明太祖。
洪武元年(1368年)⼋⽉初⼆⽇,明将徐达“进师取元都,师⾄齐化门,命将⼠填壕登城⽽⼊(关于明军克⼤都的经过,详见拙作《史诗般的征服--明取元⼤都简析》)。
蒙古帝国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蒙古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其辉煌的历史和广袤的疆域令人叹为观止。
13世纪初,成吉思汗带领蒙古部落联合起来,并开启了一系列战争征服行动,最终建立了一个庞大且强大的帝国。
从西亚到东亚,从欧洲到亚洲,蒙古帝国的疆域覆盖了许多现代国家,对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蒙古帝国的崛起始于成吉思汗的领导下,他统一了蒙古部落,并制定了一系列军事战略,以征服周边地区。
成吉思汗善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和箭术的威力,使得蒙古军队在战场上几乎无敌。
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华为蒙古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蒙古帝国的扩张始于成吉思汗,但是其最大的领袖是他的孙子忽必烈。
忽必烈继承了成吉思汗的遗志,继续扩大帝国的疆域。
他推翻了金朝,并在1271年建立了元朝,成为蒙古帝国的首位大汗。
元朝的建立不仅标志着蒙古帝国对中国的征服,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元朝的统治使得蒙古帝国进一步扩张,包括中亚、西亚和东欧在内的广大区域都成为了元朝的统治范围。
忽必烈将首都建立在北京,并以大都(今天的北京)作为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元朝的疆域之广、人口之众多令人咋舌,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蒙古帝国的疆域不仅包括亚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也延伸到了欧洲。
在13世纪中叶,蒙古帝国的军队进入东欧,并征服了基辅罗斯、波兰和匈牙利等国家。
这些征服行动对于东欧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是蒙古帝国势力的进一步扩张。
蒙古帝国的统治不仅仅是通过军事征服来实现的,他们也通过政治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元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和法律,统一了法律体系,并鼓励汉族和蒙古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元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统治下的各个民族享有相对的宽松和自由。
然而,蒙古帝国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14世纪,帝国逐渐陷入内部冲突和分裂,导致了其统治的疆域大幅缩小。
1351年,元朝灭亡,蒙古帝国的统治结束了。
虽然蒙古帝国的存在时间并不长,但其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大蒙古国历史简介大蒙古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1217年,灭亡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
1227年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
成吉思汗逝世后,由幼子拖雷监国,本来拖雷应当继承汗位,但拖雷为免纷争,于是推举窝阔台继位。
传说,后来拖雷因替窝阔台饮下有诅咒的酒去世。
1229年,窝阔台继任大汗,1231年征服高丽,1233年灭东真国,1234年灭金国。
随后再次西征,1237年占领莫斯科,1241年兵分两路入侵波兰、匈牙利,大败德意志联军,前锋直指维也纳,欧洲为之震惊。
正当此时,窝阔台逝世。
远征军于是东还,后来拔都建立钦察汗国。
1246年,贵由在窝阔台的皇后支持下继位。
拔都与贵由在长子西征以后不和,而贵由在远征欧洲的归途中病死,拔都钦察汗国的实力最为雄厚作为长孙本有实力承继汗位,但他无意即位,遂提议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力挺拖雷的长子蒙哥为大汗。
1251年,蒙哥继位。
1254年灭大理国。
蒙哥命旭烈兀西征;1258年,占领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灭阿拔斯王朝。
1259年,占领大马士革。
元宪宗八年1258年,蒙哥、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分三路大举进攻南宋。
他亲率主力征四川,次年,在攻打合州时今重庆合川区受伤一说疫疠流行,兵士多病死,蒙哥亦染疾,于元宪宗九年农历七月二十一日1259年8月11日死于合川东钓鱼山上。
有史料认为他的死是由于进攻合州时所受的箭伤。
其他史料,包括《元史》,则断言他死于痢疾。
拉施都丁则声称蒙哥死于霍乱。
不管原因是什么,蒙哥的死震撼了整个蒙古帝国,并对其未来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蒙哥去世后,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
忽必烈得知蒙哥死讯时尚在鄂州一带与南宋作战,后听说留守蒙古本土的阿里不哥准备集会称汗,立即与南宋议和并北上回到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县,于1260年5月在以东道诸王塔察儿为首的蒙古宗王及汉人儒臣的支持下抢先集会称汗。
阿里不哥闻讯后,在阿速台、玉龙答失、海都等宗王的支持下于同年6月在当时的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
蒙古帝国灭国,成吉思汗的子孙的三次大灭绝本文导读:公元1451年,蒙古太师也先击败脱脱不花大汗,全歼汗廷人马,俘虏大汗全部妻女,脱脱不花逃亡到岳父郭尔罗斯部首领沙布丹处,却被沙布丹擒杀,出卖亲哥哥的阿巴噶尔济也被也先卸磨杀驴,在宴会中连同护卫诸子一起杀光。
紧接着,为了消除潜在威胁,也先开始政治大清洗,历时一年,“凡故元头目苗裔无不见杀”,死者数十万,几乎将忽必烈直系子孙斩杀殆尽,只有脱脱不花大汗的三弟满都古勒因逃到合赤温后裔领地得以活命。
经过200年生息繁衍的成吉思汗留在漠北的黄金家族子孙,如今被连根拔起。
一切的障碍都已经排除,1453年夏,也先宰杀五头黑牛,九匹白马祭天,自立为汗,称为“大元天圣可汗”,年号“天元”。
他终于完成了祖父和父亲都没能完成的心愿,成为蒙古历史上第一位非黄金家族的可汗。
当然,他不会想到,自己也是最后一位。
1年后,也先因为荒于酒色,恃强益骄,致其众日益离心,走散大半。
景泰五年(1454),也先在外出游猎途中,为部下阿剌知院知院等率领3万骑兵攻杀,瓦剌势衰。
只可惜。
成吉思汗子孙黄金家族的厄运并没有结束,公元1634,东北林海雪原里崛起的后金攻灭蒙古察哈尔部,最后一位蒙古可汗林丹汗在逃亡途中病死于甘肃大草滩,次年,林丹汗之子额哲与母亲苏泰走投无路,“遂归降后金”。
那块世代相传的传国玉玺,终于落到了皇太极手中。
429年的蒙古帝国,364年的元朝,267年的北元,至此终结。
作为亡国之君的林丹汗,也“享受”到了应有的耻辱,自己的八个妻子,全部被皇太极及其兄弟、臣子瓜分。
1636年三月,漠南蒙古十六部49个大小领主齐聚盛京沈阳,承认皇太极为汗,并奉上“博格达·彻辰汗”的尊号。
同年,皇太极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
清朝的皇帝们对于投降者,倒是从来不吝啬怀柔之赏,额哲投降后被封为亲王,“位冠四十九旗贝勒之上”。
1661年,额哲死,其弟阿布奈袭亲王爵位。
阿布奈对于清朝甚为轻视,长达八年“不一朝请”,对于清朝公主为自己所生的儿子也不亲自抚养,连皇帝赏赐礼物时,都“不亲身一问”。
【元代篇】蒙古帝国(元朝)十五位帝王兴衰简史!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由孛儿只斤·铁木真建立的蒙古帝国(1206年-1271年)为基础,自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败退漠北(史称北元)而终,享国九十八年,有时元朝一般泛指蒙古帝国和大元这两段时期。
蒙古帝国时期(1206年-1271年)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其被尊为成吉思汗。
蒙古帝国包括漠北、东北、华北、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辽阔疆域。
1259年国土面积达2400万平方公里,1294年国土面积达3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世界土地面积的五分之一有余。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1227年)年号:未建在位:22年庙号:太祖汗号:成吉思汗谥号:法天启运圣武皇帝成就:统一漠北、征服至中亚,东欧的黑海地区、颁布《成吉思汗法典》、建立蒙古帝国孛儿只斤·窝阔台(1186年-1241年)年号:未建在位:13年庙号:太宗汗号:窝阔台汗(史称)谥号:英文皇帝成就:灭亡金朝、统一北方、西征欧洲、开科取士孛儿只斤·贵由(1206年-1248年)年号:未建在位:2年庙号:定宗汗号:贵由汗(史称)谥号:简平皇帝成就:讨伐金朝、西征欧洲、吐蕃归附孛儿只斤·蒙哥(1209年-1259年)年号:未建在位:8年庙号:宪宗汗号:蒙哥汗(史称)谥号:桓肃皇帝成就:灭大理、平吐蕃、西征诸国大元时期(1271年-1368年)蒙哥去世后,由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导致蒙古帝国大解体,而后分别成立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1369年分裂)、窝阔台汗国(1309年被大元和察合台汗国瓜分)、伊利汗国(1357年灭亡)。
直至1304年才成为大元的藩属国。
内战持续四年之久,最终以忽必烈的胜利而告终。
孛儿只斤·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大元,蒙文则称大元大蒙古国。
草原帝国的崛起与覆灭蒙古帝国的征服之路草原帝国的崛起与覆灭:蒙古帝国的征服之路蒙古帝国的崛起标志着草原帝国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由成吉思汗创建的蒙古帝国在其辉煌的一百多年间,不断扩张领土,征服各个民族和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陆地帝国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蒙古帝国最终走向覆灭。
本文将探讨蒙古帝国的征服之路,以及导致其覆灭的原因。
一、蒙古帝国的崛起1. 成吉思汗的统一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奠基人,他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外交手段,统一了当时分散的蒙古部落,并建立了统一的军事和行政体系。
他的统一行动使蒙古帝国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组织能力。
2. 征服北亚蒙古帝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征服了北方的诸多民族和国家。
他们先后征服了金朝、西夏和辽东诸国,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确立了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3. 征服中亚和东欧蒙古帝国进一步向南扩张,征服了中亚的高昌和花剌子模等国家。
同时,他们还向西扩张,攻占了波斯、东欧和俄罗斯等地。
这些战争使蒙古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二、蒙古帝国的覆灭1. 国内政治衰败蒙古帝国后期出现了国内政治衰败的迹象。
成吉思汗去世后,继承者之间的内部斗争日益激烈,导致政权的不稳定性增加。
腐败和官僚主义也开始侵蚀蒙古帝国的基本制度,使其军事和行政能力受到严重削弱。
2. 经济衰退蒙古帝国的疆域庞大,统治的民族众多,这给蒙古帝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随着征服的国家愈发殷实,蒙古帝国的税收和掠夺也遭遇到了困难。
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剧和社会动荡的产生,进一步削弱了帝国的实力。
3. 其他民族的反抗蒙古帝国在征服过程中屠杀和奴役了大量的民族和国家,这引起了被征服者的强烈反抗。
尤其是在中亚和东欧地区,地方精英和群众纷纷联合起来,组织抵抗蒙古帝国的统治。
这些反抗运动对蒙古帝国的影响不可忽视,最终导致了其覆灭。
4. 疫病和气候因素蒙古帝国的覆灭也与疫病和气候因素有关。
14世纪中叶,欧洲和亚洲爆发了著名的黑死病,其疫情也波及到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那么强大,为什么仅仅97年就灭亡了,原因在这本文导读:当初如此强大的帝国,只存在了这么短暂的时间,这究竟又是为何才使得元朝的国祚,如此之短呢?这当然也是与这个国家的根本有关,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其实,这主要还是在于,元朝建立后,继续向外扩张,但是扩张的目的只是掠夺财富和满足征服欲望。
加上元朝整个社会道德沦丧,贪腐成风,淫乐成灾,盲目迷信僧侣,这直接导致了原本庞大的元朝帝国大厦的轰然倒塌。
而且元朝官员的贪污腐败跟他们的初期武功一样,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1303年,元成宗曾大力整顿官吏,一次竟然就有将近两万个贪官被撤职。
然而,惩治贪官的做法却没有能够坚持下去,以致每一个蒙古官员都是一个百万富翁。
蒙古帝国的官员特别多,一块玉石的发掘或一张弓的制造,都会有若干官员管理,官员靠贪污、勒索维持高消费和超级豪华享受。
并且元朝的赋税非常繁重。
元朝最初是采取包商制,很像现在的承包制。
元王朝第二任大汗窝阔台时,曾打算把中央政府的赋税,以140万两银币包给中原籍巨商刘廷玉,大臣耶律楚材极力反对,才算作罢。
可是,不久维吾尔籍巨商奥都喇合蛮出价220万两时,窝阔台终于同意包给了他。
他们不知道鼓励生产,只知道盲目而凶恶地剥削。
加上元朝中期频繁更换皇帝,仅在1307年至1333年就更换36个皇帝。
由于这些皇帝在位都很短,诏令全由权臣摆弄下诏或颁布。
皇帝成为傀儡,不能决策大事。
宫廷纷争连续不断,尔虞我诈时时出现。
再加上经济落后,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原地区农民尤其悲惨,饥寒交迫,其严重程度已达到再也不能忍受的地步,被迫举行起义。
1388年,明朝军队进入蒙古地区,打败了元顺帝的孙子。
至此,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自治,蒙古草原又回归到历史上四分五裂的状态。
一个快速崛起的元朝帝国,转眼之间就这样轰然倒塌,土崩瓦解,成为废墟。
蒙古帝国开放分类:军事、民族、蒙古、世界历史、帝国蒙古帝国(1206-1635年)蒙古帝国简介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不是罗马帝国,不是大英帝国,也不是俄罗斯帝国,而是蒙古人的民族英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先后灭亡40多个国家,征服720多个民族,消灭各国军队人数超过千万,征服各民族人口数目达六亿,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蒙古帝国。
其稳定时期版图面积超过3500万平方千米,版图最大时期面积超过4500万平方千米,占当时整个人类世界的五分之四还多.而现在整个亚洲的陆地面积(包括所有岛屿)不过4400万。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族古已有之,唐朝之后,蒙古各部移居到蒙古高原。
公元10世纪到12世纪,蒙古高原先后臣服于辽朝和金朝。
至公元1200年左右,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蒙古不再向金朝进贡。
公元1206年,首领铁木真率蒙古乞颜色统一了原本分裂、互相攻伐的蒙古各部,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即蒙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
公元1205年起,成吉思汗率蒙古军三次征讨西夏。
公元1211年蒙古军征讨金朝,公元1234年占领金朝首都中都,金朝灭亡。
公元1218年,蒙古军灭亡西辽政权,并在此处建立窝阔台汗国。
公元1219年至1222年,成吉思汗为报复蒙古商队500人被枉杀,率军队征讨花剌子模(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一带),攻占多个主要城池。
花喇子模统治者摩诃末苏丹逃至里海孤岛病死。
公元1223年成吉思汗派速不台继续西征,在现乌克兰战胜基辅大公,后撤军。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征讨西夏,次年西夏国王投降。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贺兰山病死。
当时的蒙古帝国包括蒙古高原,中国西北、东北、和华北的一部分,和中亚、西亚大部。
后此处建立察合台汗国。
蒙古帝国扩张公元1300年—1405年间的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死后其子窝阔台继任蒙古大汗。
蒙古帝国灭亡之感蒙元时期是一个民族纷争的时期。
蒙古族的兴起使中原文化又一次与异族文化发生了碰撞。
蒙古作为一个草原游牧民族,其文化是落后的,它的金戈铁马征服世界之后,其本有的落后的制度文化能够使一个地跨欧亚、包括各种各样文化的庞大帝国正常运行吗?在逐步的扩张与统治中,蒙古统治者明白只有适应各个不同统治区域的风俗与文化才能巩固统治,所以在这个庞大帝国的内部,有很多汗国,有多种统治方式。
对于中原文化来说,情况略有不同。
蒙古统治者很重视中原地区,这块土地可以供应其所需而其本身又制造不出来的东西,并且由于长期的交往,中原在他们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这就是为什么蒙古把统治的重心放在中原而不是其他汗国。
但这不意味着蒙古人会主动并且全面的接收中原文化。
首先是因为两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差异太大了,汉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而蒙古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在民族差异上有着不可调和的部分,如果他们要自觉接受外族文化的话,一般是会选择与他们自身有很多相通处的文化因素,比如推崇喇嘛教、大量吸收色目人的文化;蒙古族又是以一个征服者的身份临尊中原的,他深深的以自己的文化为荣,这是一种胜利者的心态,蒙古人带着这种优越感实行了民族等级制度,在这个等级中,金朝人和南宋人处于最后,如果他要推崇儒家文化的话,那么南人和汉人的地位就不可避免地要提高,面对这个矛盾蒙古人采取了形式上的运用,也就是说在蒙古贵族有意识的采用汉制的时候他们是把它当作权宜之计的。
但历史有她的必然性,在文化上蒙古人又不可避免地要被先进的中原文化所征服。
这就使得蒙古人在历史进程中渐渐有了汉化的倾向与发展。
我认为所谓“汉化”不是汉族把其他民族完全同化,这个“汉化”是一个异族吸收汉族文化因素的过程,是个量变的过程,程度有深有浅。
我认为与辽金夏相比蒙古族的汉化程度显然并不深,并且蒙古族的汉化道路实在是曲折而又艰难的,特别是在蒙元时期。
在这个时期有一个人物对蒙古族的汉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耶律楚材。
考点:概述古代史上曾出现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1.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名称时间灭亡社会形态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30年被亚历山大帝国灭亡奴隶制社会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00年瓦解奴隶制社会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分裂)瓦解奴隶制社会拜占廷帝国公元395年—15世纪中期被奥斯曼帝国灭亡奴隶、封建社会阿拉伯帝国622年—1258年被蒙古帝国灭亡封建社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5世纪中期—公元192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瓦解封建社会帝国扩张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一方面,帝国的扩张与征服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充满着苦难。
另一方面,古代帝国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疆域: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易错微析1.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的关系易错。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是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廷,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
2.对阿拉伯帝国特点的理解易错。
阿拉伯帝国与其他帝国不同,它是因宗教创立走向统一的国家。
它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大帝国。
例题1以下不同时期建立的帝国中,属于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是()①古埃及军事帝国②罗马帝国③西罗马帝国④波斯帝国⑤亚历山大帝国⑥拜占廷帝国⑦阿拉伯帝国A.①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⑤⑥⑦C.②④⑤⑥⑦D.②⑤⑥⑦答案:C解析:古埃及军事帝国是地跨亚非两州的军事帝国,故排除①;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西罗马帝国是罗马帝国分裂后的一部分,不属于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③项排除。
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东罗马)、阿拉伯帝国都符合题意,故选C。
例题2下列哪一国家因宗教创立走向统一()A.东罗马帝国B.阿拉伯帝国C.波斯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答案:B解析:六世纪末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蒙古帝国的兴起与亡国之因蒙古帝国作为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之一,其兴起与亡国的背后隐藏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
在13世纪初,成吉思汗领导下的蒙古部落开始向外扩张,征服了一个个强大的国家和帝国,最终建立了蒙古帝国。
然而,这个帝国在短暂的几十年之后便迎来了它的衰落,那么,蒙古帝国的兴起和亡国之因是什么呢?蒙古帝国的兴起首先要归功于成吉思汗的杰出领导才能和独特的军事战略。
成吉思汗以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过人的军事才智统一了蒙古部落,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他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军事改革,构建了能够快速机动、灵活应战的骑兵部队。
蒙古军队以其出色的骑术和射击技巧,以及迅猛的攻击速度,给予了敌人沉重的打击,征服了许多国家。
其次,蒙古帝国的兴起还与其高效的行政管理和宽容的治理理念有关。
在占领新征服地区后,成吉思汗并不采取毁灭性的政策,他宽容并尊重被征服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以此获取统治被征服民族的支持。
成吉思汗还建立了高效的行政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他推行了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秩序,并确保人民的权益。
同时,蒙古帝国广泛吸纳了各地的人才,形成了统一而稳定的国家体制。
然而,蒙古帝国的亡国之因也不可忽视。
首先,蒙古帝国在征服过程中存在着内部矛盾和分裂的问题。
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继承人争夺权力,导致了帝国的内部动荡。
各种政治派系的斗争导致了统治集团的削弱,使得帝国无法有效地应对外部威胁。
同时,蒙古帝国行政体系的腐败和贪污问题也日益严重,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统治能力。
第二,蒙古帝国在征服过程中采取了残忍的手段,导致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情绪高涨。
蒙古军队的残暴行为和经济剥削使得被征服民族对蒙古统治进行了持续的抵抗。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元朝末年的红巾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横扫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严重动摇了蒙古帝国的统治地位。
最后,蒙古帝国的亡国还与外部因素有关。
欧洲派遣的十字军和伊斯兰教国家的联盟对蒙古帝国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终促使蒙古帝国撤出欧洲和中东地区。
蒙古帝国的兴衰野史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蒙古帝国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存在。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迅速征服了亚洲大陆的广大领土,创立了蒙古帝国。
然而,这个帝国在成吉思汗和其后继承者的统治下,逐渐走向衰落。
本文将探讨蒙古帝国的兴起和衰落,并分析其原因。
一、蒙古帝国的兴起1. 可汗的崛起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他在1206年被众多部落的统治者选举为可汗,开始了统一蒙古草原的壮举。
他以其独特的军事战略和悍勇善战的将士,征服了周边的诸部落,并逐渐发展成了强大的帝国。
2. 马背上的征服者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和他的后继者,凭借着对马术的独特运用和对战争的精确计划,征服了亚洲大陆的广阔领土。
他们建立了一个庞大而高效的军事力量,通过连续的战争和征服,将整个欧亚大陆的国家置于他们的掌控之下。
3. 商贸的繁荣蒙古帝国统治时期,帝国内部实行通商自由政策,并建立了安全畅通的商路。
这促进了不同地域之间的贸易活动,带来了繁荣和发展。
同时,蒙古帝国还推行了一系列的农业和手工业政策,加强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为人民带来了物质文化的繁荣。
二、蒙古帝国的衰落1. 统治体制的疲弱蒙古帝国领土广阔,民族众多,统治范围巨大,管理难度很高。
成吉思汗和后继者的统治方式偏向独裁,将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统治者之间的权力斗争不断,且无法有效控制边疆地区。
这种权力分散导致了政治体制的疲弱和腐败。
2. 制度变革的失败蒙古帝国在兴起初期,由于其独特的军事战略和征服优势,得以快速扩张。
然而,随着帝国疆域的扩大,统治者无法适应不同地域的管理,也没有有效地制定相应的法律和制度。
这导致了治理的混乱和制度的失败,使得帝国内部产生了大量的内乱和叛乱。
3. 外族压力的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帝国的领土扩张和统治力量的衰退,引起了周边国家的不满和抵抗。
特别是欧洲的西方国家,如波兰、匈牙利等,组成了抗击蒙古军队的联盟,并成功阻止了蒙古军队继续向西方扩张。
这增加了蒙古帝国的外部压力,导致其无法再保持原有的强大势力。
蒙古帝国覆灭原因与影响蒙古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帝国之一,它在13世纪初成立于蒙古高原,很快就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
一直到14世纪末,蒙古帝国还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然而,这个强大的帝国最终还是走向了衰落。
本文将探讨蒙古帝国覆灭的原因和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蒙古帝国覆灭的原因1. 统治者的内部纷争和争权夺利蒙古帝国的统治者一直以来都存在内部纷争和争权夺利的问题。
不同的统治者往往对政治和经济政策有不同的看法,这会导致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对抗。
这种内部的统治弱点给蒙古帝国的政治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2. 自然灾害和资源枯竭13世纪中叶,蒙古帝国的领土面积已经扩展到了东欧、西亚和南亚等地。
但是,随着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频发,比如特别严重的干旱、洪水和瘟疫等,蒙古帝国的生产力大幅度下降。
同时,由于经济政策长期以来过度开采资源,这使得蒙古帝国的财政状况恶化,无法承担大规模战争的费用。
3. 政治上的失误和外部势力的侵袭蒙古帝国在其扩张的过程中,不断扩大领土,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战争。
然而,在蒙古扩张的过程中,统治者经常犯军事上的失误和战略上的错误,导致蒙古军队遭受重创。
而在政治上,蒙古统治者的决策有时也经常会犯错误,不少政策在实施的时候只会失去民心。
外部势力也不断向蒙古帝国发起攻击,这让蒙古帝国的国力不断衰落,最终导致它走向了覆灭的道路。
二、蒙古帝国覆灭的影响1. 对后世的影响蒙古帝国的覆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蒙古帝国的覆灭打破了亚洲大陆上几乎两个世纪的稳定状态,导致了大规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混乱。
其次,蒙古帝国的覆灭也间接导致了中亚和蒙古的殖民化。
最后,蒙古帝国的覆灭也加速了其他欧洲国家的扩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的国际形势。
2. 对文化的影响蒙古帝国兴起时期,成为一个文化、人口和宗教交融的地区。
随着蒙古帝国渐渐衰落,它所代表的文化也逐渐边缘化。
但是,蒙古帝国仍然对整个亚洲的文化,特别是中亚和印度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代强悍帝国的崩溃:蒙古帝国的灭亡1. 蒙古元朝被推翻1368年,享国运不足百年的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推翻了,与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不同,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这得归功于从成吉思汗开始的近似于疯狂的扩张,使得蒙古帝国幅员辽阔,汗国、部落林立,而元朝的版图只算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元朝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的大汗,对于蒙古各大汗国和部落享有宗主权。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而蒙古帝国依然存在。
元顺帝是元朝皇帝中少有的接触汉文化较深的一个,大都陷落仓皇北归的打击,对于他来说是极大的,虽然依然还是蒙古各部的大汗,但也不能排解他“去国怀乡”的忧愁,尤其是明朝军队对于他的继续打击又接连不断,更使他惶惶不可终日。
终于,1370年5月23日,他怀着悲愤和郁闷,在沙拉木伦河畔的应昌去世。
元顺帝的儿子爱猷识里达腊获悉父亲去世的消息后,便在哈拉和林继位,他将残元政权又维持了八年,并厉兵秣马盼望着有朝一日重登中国皇位。
然而,他非但没有机会实现这一愿望,还面临着深入到蒙古地区的明朝军队的攻击。
1372年,明朝大将徐达率军攻向哈拉和林,这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大本营,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一旦被明军攻破,蒙古帝国将彻底在世界上消失,因此,蒙古人的抵抗十分激烈,但是,被誉为“万里长城”的徐达一路上势如破竹,爱猷识里达腊几乎到了绝望地边缘。
所幸,明朝的大军由于战线过长,后援不继,受阻于土拉河畔。
1378年,爱猷识里达腊怀着满腔遗憾去世,其子脱古思帖木儿继位,这位第三任残元皇帝所能控制的领土已经缩小到蒙古帝国最初兴起时的规模,恢复祖上的荣光更显得毫无可能了。
1388年,一支10万人的明朝军队在大将蓝玉的率领下在合勒卡河和克鲁伦河之间、贝尔湖南岸大败脱古思的军队,残元诸王、平章以下官员三千多人及军士七万余人被俘,脱木思帖木儿逃走后被其部将缢杀。
这次的失败使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残元政权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自立。
1399年,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的乞儿吉斯部首领贵力赤,否认了最后一任残元皇帝额勒伯克的宗主权,于1399年将其打败并杀死,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
至此,苟延残喘了29年的残元政权灭亡了,合法的蒙古帝国大汗不复存在了,蒙古各部又回到了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宝座的纷争当中。
2. 群雄纷起争汗位残元的灭亡,使明朝失去了政治上的敌人,蒙古已经成为了“边患”,而不再是前一王朝残余势力。
因此,永乐皇帝对于贵力赤表示了极大的友好,承认了他对于蒙古各部的宗主权。
但是,贵力赤也并没有保持汗位有多久,便在1400年被阿苏特部首领阿鲁台和卫拉特部首领马哈木的联军打败。
阿苏特部是蒙古化了的伊朗人,起源于高加索,因蒙古西征而进入中国,元朝军队中有一支由他们组成的军团。
而卫拉特部是森林蒙古人中的一个强大的部落,在成吉思汗时代被称为“林木中百姓”,定居在贝加尔湖西岸。
阿鲁台和马哈木都不想成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他们最为希望的还是自己的部族独立于蒙古人之外而获得承认,因此,在打败贵力赤后,便向明朝效忠,表示自己不同于其他争夺蒙古帝国汗位的部族。
这样的臣服是明朝求之不得的,给了他们极大的支持的支持。
依靠这种支持,卫拉特部将其霸权扩张到从贝加尔湖西岸到额尔齐斯河上游的整个西蒙古地区。
然而,阿苏特部和卫拉特部对于蒙古中部和东部控制都没能长久,贵力赤之子额色库重新崛起,要与阿鲁台和马哈木争夺大汗宝座,双方进行了十几年的战争,直到额色库于1425年病死。
在额色库不停的与阿鲁台和马哈木争夺最高宗主权的同时,在1403年,残元末代皇帝额勒伯克之子本雅失里复辟了自己的汗位,宣布自己为蒙古帝国的大汗。
作为黄金家族的后代,本雅失里无疑要比阿苏特部和卫拉特部具有号召力,不久,包括阿鲁台在内的各蒙古部落聚集在这位正统代表者一边。
而好不容易盼到忽必烈家族衰亡的明朝,对这位新一任蒙古大汗的敌视是不言而喻的,永乐皇帝下旨要本雅失里作出臣属的明确表态。
但希图重现祖上功业的本雅失里怎么会向推翻自己家族在中国皇位的朱氏家族表示臣服呢?于是,永乐皇帝亲自率军进入蒙古,直抵成吉思汗故地——鄂嫩河上游平原,于1410-1411年击溃了本雅失里和阿鲁台的军队。
这次失败对本雅失里来说是致命的,因为这使他丧失了作为大汗的权威。
1412年,卫拉特部首领马哈木乘机将他击败,夺取了汗位。
在此之前,马哈木一直与明朝永乐皇帝保持着友好关系,但这时,他已经真正成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了。
于是毫不犹豫地与明朝皇帝断交。
这引得永乐皇帝再次亲征蒙古,虽然马哈木的抵抗使明朝军队遭到严重损失,但为了保存实力,他率军撤退到土拉河以西休养生息。
马哈木的威信由于这次入侵暂时受损,因为他也未能阻止明朝军队进入蒙古草原。
哈斯木逃走后,大汗宝座又悬空了下来,这时,居住在兴安岭以东、满洲边境的嫩江附近的科尔沁部首领阿台在1425年率部众占领了蒙古中东部地区。
那个见风使舵的阿苏特部首领阿鲁台,这回又支持阿台杀死了本雅失里,拥立阿台为蒙古帝国大汗。
科尔沁人是成吉思汗弟弟哈撒儿的后裔,也属于黄金家族。
虽然永乐皇帝对于卫拉特的背叛不能容忍,但为了消灭在蒙古人中具有崇高威望的黄金家族,又开始支持卫拉特部。
自然,对于这支持,卫拉特部也是欣然接受的。
3. 定鼎卫拉特永乐皇帝所贯彻的为了打倒黄金家族而扶持卫拉特势力的政策,在他死后才发生了效力。
在1434至1438年间,卫拉特首领、马哈木之子脱欢率军攻进蒙古东部,杀死了帝国大汗阿台和他的重要辅臣阿鲁台,夺得了大汗宝座。
虽然,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一个王子、额勒伯克之子、本雅失里的兄弟阿占在此时被拥护正统的首领们宣布为大汗,但在事实上,蒙古的帝国已经从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转到了卫拉特——绰罗斯家族入手中。
对于明朝皇帝来说,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已经完结了,草原的这些新君主是一支没有显赫历史的民族,他们在蒙古帝国的历史上既不显赫也不重要,他们不可能如黄金家族那样具有无上的威望和号召力。
那么,蒙古人对于中原的威胁就应该自此结束了。
但是,卫拉特人并没有忘记他们继承的是蒙古帝国的汗位,虽然在表面上,他们把自己和其他蒙古人尤其是黄金家族的距离拉得很远,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恢复蒙古帝国原来的疆域。
当然,在明帝国还很强大的时候,卫拉特人是不会随便捋虎须的,他们还记得祖上马哈木的教训。
因此,恢复帝国的第一刀他们向东南地区的察合台汗国砍去。
脱欢的儿子额森(也先)击败了察合台汗国的卫思汗,强娶了他的妹妹哈尼木公主,因为卫思汗是黄金家族,所以这一联姻,使得卫拉特人有了足以号召所有蒙古人的血统。
额森继承其父脱欢的汗位时,蒙古帝国的疆域从巴尔喀什湖延伸到贝加尔湖,又从贝加尔湖延伸到长城附近地区,象征正统的都城哈拉和林也是帝国的领土之一。
1449年,他向中国公主求婚遭到悔婚,于是,额森蹂躏了山西北部、大同附近的中国边境。
明朝英宗皇帝及太监王振前往迎战。
在土木堡展开战斗。
额森给明军灾难性的打击,歼灭明军10余万,俘英宗皇帝。
然而,因不善围攻战,额森无法攻陷该地的设防城市大同和宣化,于是,带着俘虏英宗皇帝帝返回蒙古。
三个月以后,他卷土重来,进军至北京西北郊,但是,他遇到明朝名将于谦的抵抗,发动的各次进攻都被打退,不久明朝的各路援军赶来。
由于受到优势兵力的威胁,他沿居庸关撤退。
1450年,额森决定释放英宗帝,并于1453年与中国议和,并宣布自己是中国的属臣,这一行动表明他抛弃了蒙古帝国的宗主权,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可汗。
这样做无疑并不明智,原本已经臣服于他的各黄金家族的部落和汗国又重新自立。
1455年,额森被暗杀。
额森之子阿马桑赤台吉继其父汗位,在1456入侵察合台汗国,在伊犁河附近打败了在位的羽奴思汗。
而在这时,皇后哈尼木(察合台汗国卫思汗妹妹)在后方制造混乱,她的儿子亦不刺忻和也里牙思两兄弟对阿马桑赤发动叛乱,却没有成功。
但经过这次内乱,卫拉特的实力严重的被削弱了。
4. 黄金家族的复辟在卫拉特人实力削弱的时候,成吉思汗后裔们并未立即组织反攻,因为他们正在家族战争中互相残杀。
1467年,成吉思汗的第27代继承人满都古勒大汗在讨伐他的侄孙和继承人博勒呼济农的一次战争中去世。
而博勒呼济农在他能够称汗之前的1470年也被暗杀。
一度人丁兴旺的黄金家族中,现在仅剩下一个5岁的男孩、博勒呼济农之子达延。
达延的命运及其不幸,家族的长辈都在内讧中死去,小小的孩子孤苦无依,连他的母亲都抛下他改嫁了,这简直比成吉思汗年幼时的遭遇还要悲凉。
所幸,满都古勒汗的年轻遗孀满都海赛音可敦把他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满都海赛音可敦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她不但抚养了达延,还在1470年宣布他为大汗。
最为难得的是,满都海赛音可教作为女人率领军队打败了卫拉特人,将他们彻底赶出了蒙古中东部地区。
为达延汗日后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达延汗是蒙古帝国统治时间最长的大汗,从1470年到1543年整整73年。
在1481年亲政之后,达延汗镇压了右翼土默特人、兀良哈人的叛乱。
并从1497年到1505年间,他对从辽东到甘肃的明朝边境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攻击,使得明朝无法与卫拉特人联系。
1543年达延汗去世之后,他的孙子博迪继承了汗位。
虽然广大的领土被达延汗的众多子孙瓜分,但从1544年到1634年蒙古帝国的汗位一直稳固的在达延汗的长支后裔察哈尔部中传承,历经博迪汗(1544-1548年)、库登汗(1548-1557年)、图们札萨克图汗(1557-1593年)、彻辰汗(1593-1604年)和林丹汗(1604-1634年)。
5. 蒙古帝国的灭亡虽然达延汗的长期统治稳定了蒙古帝国汗位传承,但并没有克服蒙古民族的最大弱点——实行瓜分家族遗产的习惯法。
当帝国的创建者死后,帝国便成了一种类似联邦式的家族国家,国内的各级首领,都是兄弟或堂兄弟,他们虽然承认察哈尔部的最高权利,但处于相当的独立状态。
随着时间的流逝,察哈尔部的汗位继承者们逐渐失去了足以统治整个蒙古的力量,西方的卫拉特人和东方兴起的通古斯人(满人)都是他们可怕的敌人。
但这个时候,卫拉特人正在对付哈萨克汗国、沙皇俄国以及内部的绰罗斯家族与和硕特家族的权力争夺,因此,结束蒙古帝国历史的,只能是通古斯人建立的后金帝国了。
1604年,林丹继承汗位,接受黄教沙尔巴呼图克图的灌顶戒教,称林丹库图克图汗。
林丹汗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可汗,他早已看出后金帝国对于蒙古的野心,因此上从继位始,便开始从新统一各部,自称“统领四十万众蒙古国巴图鲁青吉斯汗”。
1627年派兵收服右翼鄂尔多斯、喀喇沁、土默特等部,与喀尔喀部却图汗结为联盟,声威大振,所辖地域东起辽东,西至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