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元帝国与大蒙古帝国及其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543.39 KB
- 文档页数:3
元朝的蒙古帝国统治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王朝,它由蒙古族人建立,统治期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元朝的蒙古帝国统治。
一、统治者的背景与崛起元朝的统治者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国的后裔,由忽必烈汗于1271年建立。
成吉思汗一统蒙古草原后,通过征服和征服战败的南宋后,开始了蒙古帝国对中国的统治。
忽必烈汗继位后,他努力巩固统治,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中央集权和民族融合。
二、政治制度与统治层级元朝在政治制度上秉承了蒙古帝国的传统,实行了中央集权的制度。
元朝的统治者设立了皇帝、宰相、吏部、御史台等一系列官职,确立了垂直统治的层级体系。
宰相担任督察政事的职责,吏部负责选拔官吏,御史台则监察政府官员的廉洁和职责履行情况。
三、经济政策与繁荣发展元朝实行了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政策,推动了中国的繁荣发展。
忽必烈汗采用了“屯田制”,鼓励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同时,他还修筑了大运河,促进了水陆交通,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与贸易的发展。
元朝还开展对外贸易,与西亚、欧洲和南亚建立了广泛的贸易网络,使中国的商品和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四、文化交流与融合元朝的统治者致力于文化交流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元朝吸收了南宋的文化成果,并在建筑、绘画、诗词等领域展现了独特的风貌。
同时,他们也鼓励汉文化的发展,支持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
元朝还吸纳了来自西亚和其他地区的官员,这些外籍官员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融合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社会制度与影响元朝实行了蒙古族的区别对待政策,设立了“蒙古军民”和“中国军民”的区分。
蒙古族享有一定的特权,担任重要官职,而中国军民则受到一定的歧视和限制。
虽然如此,元朝统治下的社会相对安定,这有助于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六、元朝的衰落与结局元朝经过几代统治后,由于内部腐败和民族冲突的加剧,逐渐走向衰落。
元朝末期,起义和民变频繁发生,社会秩序瓦解。
最终,在明朝建立者朱元璋的领导下,元朝被推翻,中国历史进入了明朝时期。
蒙古帝国之大元“汗国”——立国365年,你知道吗?大元“汗国”,是由“大蒙古国”分裂出去的部分领土金国领土(1234年吞并的)南宋领土共同组成的一个当时世界超级大国。
提起“元”很多人认为是中国的一个朝代,当然这话也没什么大错。
其实“元”首先是蒙古帝国系列汗国之一,与其他四大汗国具有一样属性,这个蒙古政权建立在蒙古、金国、南宋等故土之上,只不过是汉人多于蒙古人而已(就像西亚的蒙古政权一样,蒙古人不可能多于当地人)。
这样一来,称作“中国的一个王朝”也有点牵强。
因此,大元首先应纳入蒙古历史,是名副其实的蒙古帝国系列汗国之一。
大元疆域包括:漠南、漠北(大蒙古国旧土)、中原汉地、东北(包括外东北和库页岛)、新疆东部(元初据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葱岭)、青藏高原、澎湖群岛、济州岛及南海诸岛等。
国号:大元首都:大都(今中国北京)副首都: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官方语言:蒙古语(八思巴文)主要民族:蒙古族、色目、汉族等主要宗教:萨满、道教、佛教1259年,蒙哥大汗在四川攻打合州时战死,终52岁。
同年11月,阿里布哥在首都哈拉和林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当选为“第五任大汗”。
与此同时,出征南宋的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开平府。
1260年,忽必烈由汉人地主权贵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在开平府即“第五任大汗”。
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的强烈不满,由此开始阿里不哥与忽必烈随即展开了四年的汗位战争。
1264年,阿里不哥战败,忽必烈夺得大蒙古国的最高统治权。
忽必烈推行“行汉法”主张,违背蒙古传统,许多蒙古贵族的强烈不满,拒绝承认这位帝国大汗。
由此引发的帝国内战,导致四大汗国先后独立。
1271年,忽必烈虽然在“大汗位之争”的战争中均为胜出者,但是其他黄金家族首领和蒙古宗王始终不认可他。
因此,被迫将首都由哈勒和林迁至大都(前金中都,今北京),将上都(前开平府,今正蓝旗)定为副首都,正式将“大蒙古国”改为“大元”。
默许其他三大汗国独立,并册封其弟旭烈兀为“伊尔汗国”的伊尔汗。
中国的元朝和蒙古帝国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也是蒙古帝国在中国统治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蒙古人以成吉思汗为首,先后建立起了金朝和元朝两个大帝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元朝和蒙古帝国在中国的历史地位。
元朝的建立标志着蒙古帝国在中国的统治开始。
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后,他的继任者窝阔台继续扩张并征服了西夏、金朝等中国辽阔领土。
1234年,窝阔台建立了金朝的政权,并将首都定于汴京(今河南开封)。
这一时期的政权变迁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促使了元朝的诞生。
元朝的政权更迭非常频繁,先后有五位大汗执掌政权,从忽必烈到泰定帝,每一位大汗都在政治、行政、军事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和改革。
忽必烈重视吸收中国文化,设立文官官僚体系,采取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后来的元仁宗则致力于扩大对外交往,密集地与各国建交,增强了元朝的国际地位。
在经济方面,元朝的经济繁荣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元朝的经济政策主要依靠农业和手工业,通过发展畜牧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国家财政收入。
元朝也十分重视对外贸易,开展了丝绸之路的贸易,加强了与中亚和西亚国家的交流。
同时,元朝也在铸造流通货币、发行纸币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元朝和蒙古帝国对中国的文化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藉由蒙古人统治中国的机会,蒙元时期出现了一批融合了蒙元和汉族文化的文学作品,如《元曲》等,这些作品对后世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蒙古人的统治也带来了宗教的传播与融合,佛教传入蒙古地区,蒙古人也迅速接受了这一宗教,使中国的佛教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总体来说,元朝和蒙古帝国在中国的历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在政治上,元朝的统治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并推动了一系列政治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在经济上,元朝的繁荣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富庶的地区之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元代的统一与蒙古文化影响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由蒙古帝国建立并统一中国。
在元代期间,蒙古人对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元代的统一与蒙古文化影响的相关议题。
第一部分:元代的统一元朝的统一是在蒙古族领袖忽必烈的领导下实现的。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他采取了一系列的统治策略来巩固统治。
首先,他采取了战略婚姻政策,通过与其他民族的皇室成员结婚来稳定并扩大蒙古帝国的版图。
例如,他与南宋皇室的女儿成婚,以确保南方的稳定统治。
其次,忽必烈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治措施。
他削弱了传统的士大夫阶层的权力,鼓励蒙古贵族和外地人进入政府,并建立了效忠于蒙古统治的官僚体系。
此外,忽必烈还采取了重要的经济举措,比如废除了纸币并恢复铁钱的流通,加强了对商业和贸易的管理。
这些措施使得元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并为统一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成就,使得忽必烈成功地完成了元代的统一,统治全国各个民族。
第二部分:蒙古文化对元代的影响蒙古人的到来不仅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还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官员选拔方面,元朝采用了科举制度,这是蒙古帝国从西亚和中亚吸收来的制度。
科举制度注重文化教育,对中国士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中国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
其次,蒙古人还在中国推广了回文文化,即阿拉伯字母的书写形式。
这种书写形式对于维吾尔族等回族有较大的影响,丰富了中国的文字和书法艺术。
此外,蒙古人还带来了马术和射箭等战争技术,对于中国的军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的马良种对中国的农业发展也有所贡献,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
总结:元代的统一得益于蒙古人的领导和政策,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统治,并使得国家实现了长期的统一。
与此同时,蒙古人还带来了许多新的文化要素,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发展。
元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被视为一个多元文化交融和统一的时代。
元朝蒙古帝国的统治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由外族建立的朝代之一,由成吉思汗的后裔忽必烈于1206年建立,国号“大元”,史称“元朝”。
作为蒙古帝国在东亚的政权代表,元朝的统治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探讨元朝蒙古帝国的统治。
一、政治统治元朝蒙古帝国的政治统治以中央集权为特点。
为了巩固统治,元朝实行了一系列政策。
首先,元朝在中国境内设立了行省、路、府、州等政治行政区划,实行行省制度,将整个国家划分为十三个行省,并设立行中书省和行台等中央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其次,元朝采取了蒙古族与汉族官员并用的制度,以保持统治地位。
元朝设立了三级官制,由蒙古贵族、蒙古乌雅氏、外族和汉族分别担任重要职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蒙古族贵族对地方的统治压力,增强了统治的稳定性。
另外,元朝统治者还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巩固自身的权威,如设立监察机构对官员进行监督,实施一系列法律制度与行政措施,以确保统治的有效性。
元朝还实行了民族融合政策,鼓励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了政权的稳定。
二、经济发展元朝的统治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国内外贸易,加强了经济的联系。
忽必烈时期改革了货币制度,颁布了蒙古铜钱,推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促进了国内贸易的繁荣。
同时,元朝进行了对外贸易的开放,在丝绸之路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中国的商品与世界各地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贸易。
元朝还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推行种田制度,提倡水利工程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元朝还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纺织业、瓷器制作等行业,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此外,元朝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商业中心,如大都(今北京)、上都(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蓬莱(今山东蓬莱市)等地,这些地方成为了商人们交流的重要场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三、军事实力在军事方面,元朝蒙古帝国建立了庞大的军事力量,以确保自身的统治地位。
中国历史朝代元朝的蒙古帝国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之一。
它是由蒙古帝国建立而成,统治者为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可汗),后经过几代的继承者,在中国的疆域上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力。
元朝统一了中国,将中国纳入蒙古帝国的版图,结束了南宋的统治,建立了新的政权。
下面将从元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文化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元朝的建立元朝的建立始于蒙古族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蒙古部落的首领,在其统一蒙古部落之后,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土。
他迅速扩张,并于1206年在库里勒草原加祖山上召开了一个盛大的会议,正式宣布建立大蒙古国,自称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致力于统一中国,经过几次北伐之后,于1271年在上都(今北京)建都,国号大元,年号元世祖。
政治制度元朝采用了特殊的政治制度,以蒙古人为主导,辅以其他民族。
成吉思汗设立有忽必烈为大汗,王文貴为摄政王的辅政制度。
元朝的统治者奉行“西北主、中朝辅”的统治原则,将政府组织分为蒙古军、汉军和中央机构等,实行封建制度,建立宗室、三公九品制度,分封诸侯。
此外,元朝还采用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在政治上,元朝实行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推行宽刑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文化元朝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
在农业方面,元朝改革了土地制度,推广了深耕细作,提高了农业产量。
手工业方面,元朝大力发展了丝绸和瓷器等手工业,出产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
与此同时,元朝的文化也得到了繁荣发展,以著名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代表,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元朝还引进了蒙元文化,并对中国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发扬。
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统一了中国疆域,结束了南宋的统治,建立了新的政权,还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朝的政治制度、农业生产技术和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为后来的明清两代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元朝的统一与疆域扩展蒙古帝国的辉煌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王朝,其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同时也扩展了疆域,成为辉煌灿烂的蒙古帝国的一部分。
让我们一起探讨元朝的统一与疆域扩展,见证这段历史的辉煌。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元朝由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是继金、宋之后的中国第三个大一统王朝。
元朝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政策措施,如设立行省、推行行政区划等,促进了各地的统一管理和治理。
这一统一对于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蒙古帝国的疆域扩展
蒙古帝国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其疆域一度横跨亚欧大陆,辉煌壮丽。
在成吉思汗及其后裔的领导下,蒙古帝国不断扩张,征服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将自己的统治延伸到更远的地方。
这种疆域扩展不仅展示了蒙古帝国的军事实力,也带来了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与融合。
元朝与蒙古帝国的关系
元朝作为蒙古帝国在中国建立的王朝,与整个蒙古帝国形成了密切的联系。
元朝吸收了蒙古族、汉族等多民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元朝的统治也受到了蒙古帝国的支持和影响,两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相互交融,共同促进了各自的繁荣与发展。
元朝的统一与蒙古帝国的疆域扩展展现了一个辉煌的历史画卷,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篇章,也是世界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元朝作为蒙古帝国在中国的延伸,为中国历史的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其辉煌的历史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在元朝的统一与蒙古帝国的疆域扩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这段历史充满了传奇和辉煌,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训和启示。
让我们珍惜历史,传承文明,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元朝与蒙古帝国统治下的中国在中国历史上,元朝(1271年-1368年)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朝代,在这个时期,蒙古帝国统治着中国。
元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外族政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元朝与蒙古帝国统治下的中国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和对中国的影响。
一、政治统治元朝是由成吉思汗的后裔忽必烈建立的政权。
忽必烈在成为大汗后,将自己的首都迁至北京,并将其命名为大都。
元朝的政权结构以行省制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设立行省,负责管理各个地区的事务。
此外,元朝还设立了宣政院和中书省等行政机构,以实施集中统治。
这种行省制度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并为后来明、清两朝的政权奠定了基础。
元朝还采用了汉人与蒙古人并行的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
虽然蒙古族在政治上占据一定优势,但元朝政府在管理层面上采取了适度融合的政策,尊重并使用汉人官员的才能。
这一措施促使汉人逐渐融入统治阶层,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政权的稳定。
二、经济状况在经济方面,元朝的统治时期,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元朝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扩大国内贸易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实行统一的货币和征税制度,从而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生产力的提高。
元朝还实行了对外贸易政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使中国的商品远销亚洲、欧洲和非洲。
这为中国带来了丰厚的财富,也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的经济中心之一。
三、文化交流在元朝统治下,中国与蒙古帝国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
随着忽必烈的统治,蒙古人逐渐接受了中国的文化,并开始使用汉语,采用儒家思想,使中华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和影响。
蒙古统治者在中国境内建造了壮丽的宫殿、庙宇和园林,融合了汉族建筑风格和蒙古族传统风格。
这些建筑如今仍然保存,如北京的故宫和承德的避暑山庄等,成为中国宫廷建筑的杰作。
除了建筑艺术外,元朝时期的文学、绘画和音乐等艺术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帝国的毁灭——元朝(大蒙古国)上元朝,(1271—1368),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共传五世十一帝。
如果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开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则历时98年。
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
元朝和四大汗国蒙古的兴起蒙古族是室韦族的后裔,与鲜卑和契丹是同一语系。
在9世纪时,其中的一支蒙兀室韦迁移到了到了斡难河、克鲁伦河和土剌河三河的上源一带,这一带后来被蒙古人称为三河源头,即蒙古族的心脏地带。
当时在蒙古高原上有蔑儿乞、塔塔儿、克烈、乃蛮等部落。
所有这些氏族部落,先后都受到辽和金的统治。
蒙古草原部落分布金国建立后,对蒙古各部采用高压政策,例如蒙古乞颜部首领俺巴孩被钉死在木驴上,甚至每隔一段时间派军队去蒙古部落“减丁”,就是见到成年男性就杀,引发了蒙古和金的世仇。
而且金国还扶持蔑儿乞和塔塔尔等部落,挑动他们与蒙古各部落之间的战争,已达到分化各个部落的目的。
俺巴孩死后,也速该继任,他在攻打塔塔尔部落时俘虏了敌方首领铁木真兀格,刚好自己的长子出生,便杀死了铁木真兀格,将自己儿子起名为铁木真,意为像铁一样的人。
铁木真9岁时,也速该被铁木真兀格之子札邻不合毒死。
也速该死后,乞颜部衰落,许多部众脱离铁木真母子兄弟,陷入了困境。
铁木真也曾被敌人抓住,多次死里逃生。
东亚形势铁木真势单力薄,蔑儿乞人和塔塔尔人又步步紧逼,他投靠也速该的“安答”(意为结义兄弟)、克烈部首领王汗,称其为父亲,表示臣属。
从此他开始积聚力量,收集旧部众。
约在1180年,蔑儿乞部落首领脱黑脱阿为报当年也速该抢亲之仇来袭,抢去铁木真的妻子孛儿帖。
铁木真请王汗和札答阑部首领札木合共同攻打蔑儿乞人,大获全胜,大大增强了乞颜部的实力。
战胜后,铁木真与札木合脱离,一些旧时的部众纷纷回归。
在宋淳熙十六年(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共同推举铁木真为首领,乞颜部越来越兴盛。
乞颜部的崛起引来了多方势力的警惕。
元朝蒙古帝国统一中国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建立和统一中国的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在13世纪初,蒙古帝国逐渐壮大,并最终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元朝。
本文将以元朝蒙古帝国统一中国为话题,探讨元朝的崛起、建立和统一中国的历程。
一、蒙古帝国的崛起蒙古帝国的崛起始于成吉思汗的统治。
成吉思汗是蒙古部落的首领,他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扩张策略,先后征服了中亚、西亚和中欧等地区。
这些胜利为蒙古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二、元朝的建立1211年,成吉思汗发动了对金朝的进攻,金朝被迫撤退到中原地区。
不久之后,成吉思汗去世,他的孙子忽必烈继位。
忽必烈决心继续北伐,最终在1234年攻破了金朝的首都中都(今北京),迫使金朝灭亡。
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了元朝,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他改革了官制,建立了行省制,以确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他还实施了一系列的农耕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与此同时,他还加强了军队的建设,提高了军事实力。
三、元朝统一中国的过程元朝在建立之初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元朝统治的地域辽阔,涵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同时还需要面对外来侵略和民族融合的问题。
为了统一中国,元朝采取了多种措施。
元朝首先加强了对外的扩张,继续对南方的宋朝进行进攻,并最终于1279年灭亡了南宋,统一了南方地区。
其次,元朝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各民族的融合。
这些改革为元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元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挑战是来自于北方的蒙古族和南方的汉族之间的矛盾。
为了化解这种矛盾,元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如设立汉人和蒙古人的官职制度。
通过这些措施,元朝成功地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四、元朝统一中国的影响元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元朝的统一使中国重新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结束了自北宋以来长达几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吉思汗及蒙古大汗继承人中,有 其三子窝阔台、有窝阔台之子贵 由、有拖雷之子蒙哥,他们其实 都只是大蒙古国中的大汗,至于 他们的帝王封号既元太祖(成吉 思汗)、元太宗(窝阔台)、元 定宗(贵由)、元宪宗(蒙哥) 都是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元朝之 后给其祖先们追封的(谥号)。 这就是说,忽必烈之前的四位大 汗根本就没真正当过元朝皇帝, 那时也没有元朝。而作为大蒙古 国第五任大汗的忽必烈,才是元 朝的开国皇帝。1259年,忽必烈 之兄、大蒙古国第四任大汗蒙哥 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病死,这时 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留守大蒙 古国首都哈刺和林。忽必烈正领 兵攻打南宋,得知消息后他急从 鄂州(今武汉)撤回到漠南王府 开平城(今正蓝旗境内)。阿里 不哥在宗王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 的支持下在哈刺和林通过“忽里 勒台”大会即位大汗;而忽必烈 在部分蒙古宗王和汉地地主阶级 的支持下通过“忽里勒台”大会 即大汗位。这就出现了一个大蒙 古帝国有两个“大汗”并立的局 面。于是开始了四年的大汗位争 夺战。l264年阿里不哥被忽必烈 打败投降,随之忽必烈将国都从 哈刺和林先后迁到开平城和燕 京,将开平城升号(1263年)为 元上都和将燕京升号为元大都 (1272年),从而行成了两都巡 幸制度。1271年忽必烈采纳刘秉 忠的建议,采用 易经))乾卦 “大哉乾元”卦辞,将建国号定 为“大元”,元即“元始”、 “为首”、“大之极至”之意。 有些资料提出的改(或易)大蒙 古国号为“大元”国号其实是不 对的。元朝建立后,大蒙古国号 并没取消,两个国号一直在并列 使用。但忽必烈的身份既是元朝 皇帝,又是诸可汗中的大汗,元 朝是诸汗国中的大汗之国。元朝 沿袭金制,从忽必烈起按照中原 封建王朝的继承制度,先后有l 1 帝分别在元大都和元上都登基。 历时98年。直到l368年正月妥欢 铁木耳从大都败出,朱元璋建立 大明朝称帝,元朝在中原汉地的 统治才基本结束。但有的资料 写到的“元朝被明朝所灭”或 “l 368年元亡”的提法也不正 确。因明朝建国后,元军退入漠 北,“北元”仍然存在,仍然使 用“大元”国号,并占有岭北行 省和辽阳、甘肃北部及漠南的一 些领地。在中国的图版上形成了 北元南明,两朝并存、长期对峙 的局面。直到1634年清皇太极再 次西征,察哈尔各部皆降,林丹 汗逃至青海病死,北元至此结 束。但元灭后,大蒙古国开创的 部分汗(帝)国仍然存在。 二、大蒙古国、大元的疆域 及其两者的关系。
从成吉思汗开始,大蒙古
国一直奉行扩张战略。成吉思汗
及其子孙们以能善战而著称,经
不断的开疆扩土,形成了空前
绝后广阔的大蒙古帝国图版。
这个图版应该包括属于大汗之
国的元朝(中央帝国)和“四
大汗国”以及后来创建的“两
个帝国”。下面作分述:1、金
帐汗国,(1219—1502年;一说
1236—148off.),也叫钦察汗
国。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及其二
子拔都结束西征所建的大蒙古国
四大汗国之一,疆域东起也儿
的石河(额尔齐斯河),西到斡
罗思(包括乌克兰、多瑙河下
游)、南起巴尔喀什湖、黑海、
里海、吐库曼斯坦西北部,北到
北极圈附近的辽阔地区(包括
诺夫哥罗德)。2、察合台汗国
(1224—1668年,一说1227一
l369年)。是大蒙古国四大汗国
之一,由成吉思汗二子察合台及
其儿子哈刺旭烈创建。疆土在鼎
盛时期东至吐鲁番、罗卜泊、西
及阿姆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
南到兴都库什山。后分裂为东、
西察合台汗国。3、窝阔台汗国
(1225-1309年)。是大蒙古国
四大汗国之一,是成吉思汗分封
给三子窝阔台(大汗继承人)及
窝阔台长子贵由(大汗继承人)
的地盘,在叶密立地区和河西一
25
文化建设
带。后拖雷系蒙哥成为大汗时被
瓜分。窝阔台之孙海都即汗位 后,依靠武力扩张而又建立的汗 国,也是四大汗国中国命最短 的汗国。其疆域从阿尔泰山北 麓一直延伸到锡尔河东岸。4、 伊儿汗国(1256-1 335年,一说 1258—1 336年),又称伊利汗国 或伊尔汗国。是大蒙古国四大汗 国之一,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 之子旭烈兀所建。其领土东起阿 姆河和印度河、西到包括小亚细 亚的大部分地区、南抵波斯湾, 北至高加索山。5、帖木儿帝国 (1336-1500年,一说1370-1507 年)。是突厥化了的蒙古人帖木 儿创建的帝国。据有关资料介 绍,帖木儿的父亲是成吉思汗从 兄弟的后代,母亲是成吉思汗的 后代,出生在西察合台汗国。他 开创的国土包括今天的格鲁吉亚 一直到印度的大部地区。即从德 里到大马士草、从成海到波斯 湾的广大区域。6、莫卧尔帝国 (1526-1858年,一说1526-1857 年)。 “莫卧尔”一词为波斯 语,意为“蒙古”。莫卧尔帝国 的创始人是巴卑尔(又称巴布 尔),有资料介绍他是帖木儿帝 国帖木儿的后代。莫卧尔人把 蒙古秘史 中的阿阑豁阿尊为 世界女始祖或世界母亲。莫卧尔 帝国的统治区域从旁遮普到比哈 尔的北印度平原,西起阿姆河、 东至格拉河、北及喜玛拉雅山、 南到瓜寥尔的辽阔区域。 如果说大蒙古国“横跨欧 亚”的确没什么疑问,但说元朝 “横跨欧亚”就不十分准确了。元 朝是各汗国中的大汗之国。是大蒙 古国中的中央帝国,但它并不直接 统治(也统治不了)其它汗国(或 帝国),大元所直接统治区域有中 原汉地、新疆、西藏、云南、东 北、内外蒙古及以北地区、台湾 (澎湖地区)和南海诸岛,除中书 省直接管辖冀、鲁、晋和内蒙部分 地区外,还分设十个行省:1、陕 西行省:辖今陕、甘、蒙(伊盟) 部分地区;2、甘肃行省:辖今 甘、宁、及蒙西;3、辽阳行省: 辖今辽、吉、黑及以北地区,包括 奴儿干(黑龙江口)和骨嵬(库 尔岛)等地;4、河南江北行省: 辖今豫、鄂、皖及江苏的长江以 北地区;5、四川行省:辖今湘和 川、陕部分地区;6、云南行省: 辖今云、川和桂部分地区以及缅甸 北部、泰国、老挝、越南的一些 地方;7、江浙行省:辖今苏南和 浙、闽等地;8、江西行省:辖今 赣、粤;9、湖广行省:辖今湘、 黔、桂大部和琼及鄂北部分地区; l0、岭北行省:统领北边各地区, 包括今蒙古本土及以北所征服地区 (包括西至阿勒台山、吉利吉思之 北,今尼塞河中下游和今贝加尔湖 东西的巴儿忽、火里秃麻等地)。 此外,宣政院管辖的“吐蕃三道” 辖今青、藏、甘及川的一部分,其
应算为元朝的第十一个行省。另元
朝在高丽国还设“征东行省”,行
省丞相由高丽国王世袭,辖今朝鲜
半岛。
从宗亲关系和蒙古封建制度
讲,大汗(大元)是各蒙古汗国
的共主,即宗主国,各汗国是大
汗(大元)的宗藩国。但其实从
第三代(按辈分讲)大汗蒙哥开
始,大蒙古国已经出现了分裂,
即拖雷后代与窝阔台后代的分
裂,而后又出现了忽必烈派系与
阿里不哥派系的分裂。各汗国有
的对元朝称臣,如察合台汗国,
因术赤与窝阔台关系融洽,以君
臣相处。再如伊利汗国,蒙哥弟
旭烈兀及其继承者自称伊利汗,
突厥语为“从属”之意,就是从
属于元朝。再如钦察汗国的忙哥
帖木儿、脱脱蒙哥都接受过元朝
的册封。也有与大汗之国元朝对
抗的,如窝阔台、察合台后王与
元廷的抗争,还如海都对元廷的
反叛。同时,各汗国之间的战争
也经常不断,他们的地盘也随战
争割锯而变化。但不论怎样,这
些汗国的统治者都承认元朝皇帝
即大蒙古国的大汗是他们的宗
主。他们自己只称为“汗”。
(作者系锡盟党史地方志办
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