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1-2第三章推理与证明1归纳与类比12类比推理
- 格式:pdf
- 大小:474.66 KB
- 文档页数:5
3.1.1归纳推理学习目标:1.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体会合情推理这种基本的分析问题法,认识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并把它们用于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中去。
2.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通常归纳的个体数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也会越可靠,它是一种发现一般性规律的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法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难点:用归纳进行推理,做出猜想。
学习过程:一、课堂引入: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得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过程称为推理。
见书上的三个推理案例,回答几个推理各有什么特点?都是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但是推理的结构形式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可分为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二、新课讲解:1、蛇是用肺呼吸的,鳄鱼是用肺呼吸的,海龟是用肺呼吸的,蜥蜴是用肺呼吸的。
蛇,鳄鱼,海龟,蜥蜴都是爬行动物,所有的爬行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凸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凸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由此我们猜想:凸边形的内角和是(2)180n-⨯︒3、221222221,,,331332333+++<<<+++L,由此我们猜想:a a mb b m+<+(,,a b m均为正实数)这种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栝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⑴ 对有限的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整理;⑵ 提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即猜想;⑶ 检验猜想。
三、例题讲解:例1 通过观察下列等式,猜想一个一般性结论,并证明结论的真假。
23130sin 75sin 15sin 222=++οοο;23145sin 85sin 25sin 222=++οοο; 23150sin 90sin 30sin 222=++οοο;23180sin 120sin 60sin 222=++οοο。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整理制作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1 归纳与类比课时目标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2.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1.归纳与类比定义 特征归纳 推理 由某类事物的__________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______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________概括出________的推理归纳推理是由__________,由__________的推理类比 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____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________,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 类比推理是由____________的推理2.合情推理归纳和类比都是合情推理,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合情推理得出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B .合情推理必须有前提有结论C .合情推理不能猜想D .合情推理得出的结论不能判断正误2.已知数列{a n }中,a 1=1,当n ≥2时,a n =2a n -1+1,依次计算a 2,a 3,a 4后,猜想a n 的一个表达式是( )A .n 2-1B .(n -1)2+1C .2n -1D .2n -1+13.根据给出的数塔猜测123456×9+7等于( ) 1×9+2=1112×9+3=111 123×9+4=1111 1234×9+5=11111 12345×9+6=111111 ……A .1111110B .1111111C .1111112D .1111113 4.给出下列三个类比结论:①(ab )n =a n b n 与(a +b )n 类比,则有(a +b )n =a n +b n ;②log a (xy )=log a x +log a y 与sin(α+β)类比,则有sin(α+β)=sin αsin β; ③(a +b )2=a 2+2ab +b 2与(a +b )2类比,则有(a +b )2=a 2+2a·b +b 2. 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5. 观察图示图形规律,在其右下角的空格内画上合适的图形为( )A .■B .C .□D .○二、填空题6.已知正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是高的13,把这个结论推广到空间正四面体,类似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观察下列等式: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8.观察下列等式: ①cos 2α=2c os 2α-1;②cos 4α=8cos 4α-8cos 2α+1;③cos 6α=32cos 6α-48cos 4α+18co s 2α-1;④cos 8α=128cos 8α-256cos 6α+160cos 4α-32cos 2α+1;⑤cos 10α=m cos 10α-1 280cos 8α+1 120cos 6α+n cos 4α+p cos 2α-1. 可以推测,m -n +p =________.三、解答题9.观察等式sin 220°+sin 240°+sin 20°·sin 40°=34;sin 228°+sin 232°+sin 28°·sin 32°=34.请写出一个与以上两个等式规律相同的一个等式.10.已知正项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S n =12⎝⎛⎭⎫a n +1a n (n ∈N *),求出a 1,a 2,a 3,并推测a n 的表达式..能力提升11.观察(x 2)′=2x ,(x 4)′=4x 3,(cos x )′=-sin x ,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f (x ),记g (x )为f (x )的导函数,则g (-x )等于( )A .f (x )B .-f (x )C .g (x )D .-g (x )12.已知椭圆C :x 2a 2+y 2b2=1 (a >b >0)具有性质:若M 、N 是椭圆C 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点P 是椭圆C 上任意一点,当直线PM 、PN 的斜率都存在时,记为k PM 、k PN ,那么k PM与k PN 之积是与点P 位置无关的定值.试对双曲线C :x 2a 2-y 2b2=1写出具有类似的特性的性质,并加以证明.1.归纳推理具有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功能,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1)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性质.(2)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猜想).2.运用类比推理必须寻找合适的类比对象,充分挖掘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在应用类比推理时,其一般步骤为:①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性(或一致性).②用一类对象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性质,从而得出一个猜想.③检验这个猜想.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1 归纳与类比答案知识梳理 1. 定义特征 一般步骤归纳 推理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 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由特殊 到一般 1.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共同性质;2.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 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类比 推理 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或一致)性,推测其中一类事物 具有与另一类事物类似(或相同)的性质的推理由特殊 到特殊1.找出两类事物的相似性或一致性;2.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到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2.不一定是正确的 作业设计1.B [合情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必须有前提有结论.]2.C [a 2=2a 1+1=2×1+1=3,a 3=2a 2+1=2×3+1=7,a 4=2a 3+1=2×7+1=15,利用归纳推理,猜想a n =2n -1.故选C.]3.B [由数塔可以猜测,结果是各位都是1的七位数,即1111111.] 4.B5.A [图形涉及□、○、三种符号;其中○与各有3个,且各自有两黑一白,所以缺一个□符号,即应画上■才合适.]6.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高的14解析 原问题的解法为等面积法,即S =12ah =3×12ar ⇒r =13h ,类比问题的解法应为等体积法,V =13Sh =4×13Sr ⇒r =14h ,即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高的14.7.13+23+33+43+53+63=212 8.962解析 观察各式容易得m =29=512,注意各等式右面的表达式各项系数和均为1,故有m -1 280+1 120+n +p -1=1,将m =512代入得n +p +350=0.对于等式⑤,令α=60°,则有cos 600°=512·1210-1 280·128+1 120·126+116n +14p -1,化简整理得n +4p +200=0,联立方程组⎩⎪⎨⎪⎧ n +p +350=0,n +4p +200=0,得⎩⎪⎨⎪⎧n =-400,p =50. ∴m -n +p =962. 9.解 ∵20°+40°=60°,28°+32°=60°,而cos 60°=12,sin 60°=32,由此题的条件猜想,若α+β=60°,则sin 2α+sin 2β+sin α·sin β=sin 2(α+β)=34.10.解 由a 1=S 1=12⎝⎛⎭⎫a 1+1a 1得,a 1=1a 1, 又a 1>0,所以a 1=1.当n ≥2时,将S n =12⎝⎛⎭⎫a n +1a n , S n -1=12⎝⎛⎭⎫a n -1+1a n -1的左右两边分别相减得a n =12⎝⎛⎭⎫a n +1a n -12⎝⎛⎭⎫a n -1+1a n -1, 整理得a n -1a n =-⎝⎛⎭⎫a n -1+1a n -1,所以a 2-1a 2=-2,即a 22+2a 2+1=2, 又a 2>0,所以a 2=2-1.同理a 3-1a 3=-22,即a 23+22a 3+2=3, 又a 3>0,所以a 3=3- 2. 可推测a n =n -n -1.11.D [由所给函数及其导数知,偶函数的导函数为奇函数.因此当f (x )是偶函数时,其导函数应为奇函数,故g (-x )=-g (x ).]12.证明 类似性质为:若M 、N 为双曲线x 2a 2-y 2b2=1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是双曲线上任一点,当直线PM 、PN 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 PM ,k PN 时,那么k PM 与k PN 之积是与P 点位置无关的定值.其证明如下:设P (x ,y ),M (m ,n ),则N (-m ,-n ),其中m 2a 2-n 2b 2=1,即n 2=b 2a 2(m 2-a 2). ∴k PM =y -n x -m ,k PN =y +nx +m ,又x 2a 2-y 2b 2=1,即y 2=b 2a2(x 2-a 2), ∴y 2-n 2=b2a2(x 2-m 2).∴k PM ·k PN =y 2-n 2x 2-m 2=b 2a2.故k PM ·k PN 是与P 点位置无关的定值.。
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异同点比较合情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具有猜侧和发表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能力高考的要求下,推理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在复习中要把推理方法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得问题的解决有章有法,得心应手.合情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一.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联系: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由这两种推理得到的结论都不一定正确,其正确性有待进一步证明.二.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区别:(一) 归纳推理1.归纳推理定义: 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说明: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大致如下:2.归纳推理的特点:(1)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几个已知的特殊现象,归纳所得的结论是尚属未知的一般现象,该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容的范围.(2)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猜测的性质,结论是否真实,还需经过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因此,它不能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3)归纳推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推理.通过归纳推理得到的猜想,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归纳推理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推理模型,归纳推理包括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3.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①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本质;②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说明:归纳推理基于观察和实验,像“瑞雪兆丰年”等农谚一样,是人们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的结果.物理学中的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化学中的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天文学中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等,也都是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发现的.(二).类比推理(以下简称类比)1.类比推理定义: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2. 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①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②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3.说明: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大致如下图所示:类比推理是在两类不同的事物之间进行对比,找出若干相同或相似点之后,推测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一种推理模式.类比推理不象归纳推理那样局限于同类事物, 同时,类比推理比归纳推理更富于想像,因而也就更具有创造性. 人类在科学研究中建立的不少假说和教学中许多重要的定理,公式都是通过类比提出来的,工程技术中许多创造和发明也是在类比推理的启迪下而获得的.因此,类比推理已成为人类发现发明的重要工具.例1. 如图,①,②,③,…是由花盆摆成的图案,根据图中花盆摆放的规律,第n个图形中的花盆数a n= .【答案】 a n=3n2-3n+1.【解析】仔细观察发现:图案①的花盆数为:1个, a1=1; 图案②的花盆中间数为3,上下两行都是2个, a2=2+3+2; 图案③的花盆中间数为5,上面两行由下到上分别递减1个,而且关于中间行上下对称, a3=3+4+5+4+3;……;可以猜想: 第n个图形中的花盆中间数为2n-1,上面每行由下到上分别递减1个,最上面有n个,而且关于中间行上下对称,因此a n=n+(n+1)+…+(2n-1)+…+(n+1) + n=3n2-3n+1.【评析】上例是利用归纳推理解决问题的.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由归纳推理所得的结论虽然未必是可靠的,但它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功能,对科学的发现是十分有用的.观察、实验,对有限的资料作归纳整理,提出带有规律性的说法,乃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例2.如图,过四面体V-ABC的底面上任一点O分别作OA1∥VA,OB1∥VB,OC1∥VC,A1,B1,C1分别是所作直线与侧面交点.求证:++为定值.分析考虑平面上的类似命题:“过△ABC(底)边 AB上任一点O分别作OA1∥AC,OB1∥BC,分别交BC、AC于A1、B1,求证+为定值”.这一命题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很容易推出其为定值1.另外,过A、O分别作BC垂线,过B、O分别作AC垂线,则用面积法也不难证明定值为1.于是类比到空间围形,也可用两种方法证明其定值为1.证明:如图,设平面OA1VA∩BC=M,平面OB1VB∩AC=N,平面OC1VC∩AB=L,则有△MOA1∽△MAV,△NOB1∽△NBV,△LOC1∽△ LCV.得++=++。
1.2 类比推理自主整理1.两类不同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一类对象的其他特征,推断另一类对象也具有类似的其他特征,我们把这种推理过程称为___________.2.类比推理是两类事物___________之间的推理.3.利用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正确.4.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类比.5.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最常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根据实验和实践的结果、个人的经验和直觉、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定义、公理、定理等),推测出某些结果的推理公式.高手笔记1.类比推理是数学命题来源的另一条途径,也是知识推广的思维过程.学习立体几何常常要类比平面几何,发现和得到一些立体几何的结论.2.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都是合情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过渡到一般的思想方法,类比推理是由此及彼和由彼及此的联想方法,归纳和类比离不开观察、分析、对比、联想,许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归纳与类比发掘出来.的学习数学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3.合情推理只是一种猜测,结论不一定正确.名师解惑合情推理的结果不一定正确,但合情推理是科学发现和创造的基础,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剖析:数学真理知识的发现、发掘和推陈出新是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特殊实例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和运用探索性推理得到,合情推理通常是靠猜想与联想等心智活动串联起来.这种心智活动形式能导致人们作出新的判断和预见,能帮助发现数学真理,包括发现新的数学关系结论、新的数学方法及数学命题等等,但它毕竟是一种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属于“发散思维”范畴,当然并不能用以精确地建立数学命题和理论,最后要证明命题或定理,还需运用严格的逻辑分析与演绎推理,即“收敛思维”.讲练互动【例1】一个等差数列{a n},其中a10=0,则有a1+a2+…+a n=a1+a2+…+a19-n(1≤n≤19),一个等比数列{b n},其中b15=1,类比等差数列{a n}有下列结论:___________.分析:在等差数列{a n}中,a10=0,已知以a10为等差中项的项和为0,如a9+a11=a8+a12=…=a2+a18=a1+a19=0,而在等比数列{b n}中,b15=1,类似地有b1b29=b2b28=…=b14b16=1,从而类似的总结规律应为各项之积.解:∵在等差数列{a n}中,a10=0,∴a1+a19=a2+a18=…=a8+a12=a9+a11=0,即a19-n+a n+1=0,a18-n+a n+2=0,a17-n+a n+3=0,…∴a1+a2+…+a n=a1+a2+…+a n+a n+1+a n+2+…+a19-n.∵b15=1,∴b1b29=b2b28=…=b14b16=1,即b29-n b n+1=b28-n b n+2=…=b14b16=1.∴有b1b2…b n=b1b2…b29-n(1≤n≤29,n∈N+).绿色通道本题考查了等差中项、等比中项和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及观察判断、猜想类比的能力.对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有许多类似的性质,可结合定义进行类比. 变式训练1.已知等差数列{a n },公差为d,前n 项和为S n ,有如下性质: (1)通项a n =a m +(n-m)d.(2)若m+n=p+q,其中m 、n 、p 、q∈N +,则a m +a n =a p +a q . (3)若m+n=2p,m 、n 、p∈N +,则a m +a n =2a p . (4)S n ,S 2n -S n ,S 3n -S 2n 构成等差数列. 类比得出等比数列的性质.解:等比数列{b n },公比为q,前n 项和S n ,有如下性质:(1)通项a n =a m q n-m.(2)若m+n=p+q,其中m 、n 、p 、q∈N +,则a m ·a n =a p ·a q .(3)若m+n=2p,q 、m 、n∈N +,则a m ·a n =a p 2. (4)S n ,S 2n -S n ,S 3n -S 2n 构成等比数列.【例2】若射线OM 、ON 上分别存在点M 1、M 2与N 1、N 2,则三角形面积之比为212211OM OM S S N OM N OM =∆∆·21ON ON . 若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射线OP 、OQ 和OR 上,分别存在点P 1、P 2,点Q 1、Q 2,点R 1、R 2,则类似的结论是什么?分析:本题已知三角形的面积之比需弄清楚点分得到的结论,然后才能类比得结论扩展到空间的问题.解:∵22221111sin 21sin 212211ON M ON OM ON M ON OM S S N OM N OM ∠∙∠∙=∆∆=2221ON OM ON OM ∙∙,其面积比中有一个共同的角,类似地,连结P 1Q 1、Q 1R 1、P 1R 1、P 2Q 2、Q 2R 2、P 2R 2,得到的是锥体,需研究锥体的体积并找出不变量,两条相交线确定一个面,另一条线不在这个面内就有线面角,而线面角不随点的位置变化而变化,设OP 与面QRO 所成的角为θ.OP 在面ORQ 内的射影为OP′,P 1、P 2的射影分别为P 1′、P 2′,则22211'''OP P P OP P P ==sin θ,且22112211OR OQ OR OQ S S R OQ R OQ ∙∙=∆∆.∴2122112211222111'31'31OP OP S P P S P P V V R OQ R OQ R Q OP R Q OP =∙∙=∆∆·2211OR OQ OR OQ ∙∙. ∴类似地有21222111OP OP V V R Q OP R Q OP =·2211OR OQ OR OQ ∙∙. 绿色通道要准确地得到相似的结论,需先弄清楚前面的结论是怎么得到的,才能类似地推出.一般地平面内的面积问题推广到空间内为体积问题,平面内的线段问题,推广到空间为面积问题.变式训练2.三角形的面积为S=21(a+b+c)r,a 、b 、c 为三角形的边长,r 为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利用类比推理,求出四面体的体积公式. 解:V=31(S 1+S 2+S 3+S 4)r(S 1、S 2、S 3、S 4分别为四个面的面积,r 为内切球半径),设△ABC 的三边与⊙O 分别切于D 、E 、F, 则OD⊥BC,OE⊥AC,OF⊥AB 且OD=OE=OF=r. 连结OA 、OB 、OC, 则S △ABC =S △OAB +S △OAC +S △OBC =21cr+21br+21ar=21(a+b+c)r. 类似地,三棱锥P —ABC 的内切球为球O,半径为r,则球心O 到各面的距离都为r,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S 4,则V P —ABC =V O —ABC +V O —PBC +V O —PAC +V O —PAB=31S 1r+31S 2r+31S 3r+31S 4r =31(S 1+S 2+S 3+S 4)r.【例3】若a 1、a 2∈R +,则有不等式22221a a +≥(221a a +)2成立,此不等式能推广吗?请你至少写出两个不同类型的推广.分析:注意观察不等式两边的结构,两个数的平方,若三个数、四个数、n 个数怎样变化呢?若次数为三次、四次、n 次又怎样变化呢?注意思维要发散开.解:第一种类型:3232221a a a ++≥(3321a a a ++)2,424232221a a a a +++≥(44321a a a a +++)2,…n a a a n 22221+++ ≥(n a a a a n ++++ 321)2.第二种类型:23231a a +≥(221a a +)3,24241a a +≥(221a a +)4, …221nn a a +≥(221a a +)n. 第三种类型:3333231a a a ++≥(3321a a a ++)3,…n a a a nn n n +++ 21≥(na a a n +++ 21)n .绿色通道像这样的类比推广的问题,可采用纵、横推广法,如本例中,第一种类型是从个数上进行推广——横向推广;第二种类型是从指数上进行推广——纵向推广;第三种类型则是纵、横综合推广. 变式训练3.设f(x)(x∈[a,b ])满足2)()(21x f x f +≤f(221x x +)(其中x 1、x 2为[a,b ]上任意两点),你能将此不等式推广吗?解:设在[a,b ]上任意n 个点x 1,x 2,x 3,…,x n ,则n x f x f x f n )()()(21+++ ≤f(nx x x n+++ 21).【例4】设F 1、F 2分别为椭圆C :22a x +22by =1(a>b>0)的左、右两个焦点.(1)若椭圆C 上的点A (1,23)到F 1、F 2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4,写出椭圆C 的方程和焦点坐标.(2)设点K 是(1)中所得椭圆上的动点,求线段F 1K 的中点的轨迹方程.(3)已知椭圆具有性质:若M 、N 是椭圆C 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当直线PM 、PN 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 PM 、k PN 时,那么k PM 与k PN 之积是与点P 位置无关的定值,试写出双曲线2222by a x -=1具有类似特性的性质并加以证明.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写出椭圆方程及代入法求轨迹,本题不是直接证明椭圆中的性质,而是类似地转化到双曲线中证明双曲线具有的性质,用斜率公式及双曲线方程即可得证.解:(1)椭圆C 的焦点在x 轴上,由椭圆上的点A 到F 1、F 2两点的距离之和是4,得2a=4,即a=2.又点A (1,23)在椭圆上,因此221+22)23(b =1,b 2=3.∴c 2=a 2-b 2=1.∴椭圆C 的方程为42x +32y =1,焦点F 1(-1,0),F 2(1,0).(2)设椭圆C 上的动点为K(x 1,y 1),线段F 1K 的中点Q (x,y )满足x=211x +-,y=21y, ∴x 1=2x+1,y 1=2y.∴4)12(2+x +3)2(2y =1,即(x+21)2+342y =1为所求的轨迹方程.(3)类似的性质为:若M 、N 是双曲线2222by a x -=1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 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当直线PM 、PN 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 PM 、k PN 时,那么k PM 与k PN 之积是与点P 位置无关的定值.设点M 的坐标为(m,n ),则点N 的坐标为(-m,-n ),其中2222bn a m -=1.又设点P 的坐标为(x,y ),由k PM =mx ny --, k PN =m x n y ++,得k PM ·k PN =m x n y --·m x n y ++=2222m x n y --.将y 2=22a b x 2-b 2,n 2=22a b m 2-b 2,代入得k PM ·k PN =22ab .绿色通道类比定义和性质是中学数学中最常考查的一类问题,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有兴趣的同学也可证明椭圆具有的性质.类比是研究圆锥曲线的一种方法. 变式训练4.类比圆的下列特征,找出球的相关特征:(1)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圆; (2)平面内不共线的3个点确定一个圆; (3)圆的周长与面积可求;(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x 0,y 0)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的方程为(x-x 0)2+(y-y 0)2=r 2. 解:(1)空间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球. (2)空间内不共面的4个点确定一个球. (3)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可求.(4)在空间直角坐标中,以点(x 0,y 0,z 0)为球心,r 为半径的球的方程为(x-x 0)2+(y-y 0)2+(z-z 0)2=r 2.。
1.2 类比推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
(2)能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3)体会并认识类比推理在数学发现和生活中的作
用。
2.方法与过程:递进的了解、体会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体验类比法在
探究活动中:类比的性质相似性越多,相似的性质与推测的性质之间的
关系就越相关,从而类比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类比法在数学发现中的基本作用:即通过类
比,发现新问题、新结论;通过类比,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培养分
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探索问题的信心、收获论证
成功的喜悦;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领略数学方法的魅力!同时培养学
生学数学、用数学,完善数学的正确数学意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能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猜想—证明”的推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探析归纳,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归纳推理的概念: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某
种属性,推断该类事物中每一个事物都具有这种属性。
我们将这种推理
方式称为归纳推理。
注意: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
1.归纳推理的要点: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
2.典型例子方法归纳。
(二)引入新课:据科学史上的记载,光波概念的提出者,荷兰物
理学家、数学家赫尔斯坦•惠更斯曾将光和声这两类现象进行比较,发
现它们具有一系列相同的性质:如直线传播、有反射和干扰等。
又已知
声是由一种周期运动所引起的、呈波动的状态,由此,惠更斯作出推
理,光也可能有呈波动状态的属性,从而提出了光波这一科学概念。
惠更斯在这里运用的推理就是类比推理。
(三)例题探析
例1:已知:“正三角形内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将空间与平面进行类比,空间中什么样的图形可以对应三角形?在对应图形中有与上述定理相应的结论吗?
解:将空间与平面类比,正三角形对应正四面体,三角形的边对应四面体的面。
得到猜测:正四面体内一点到四个面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
例2:根据平面几何的勾股定理,试类比地猜测出空间中相应的结论。
解:平面中的直角三角形类比到空间就是直四面体。
如图,在四面体P-ABC中,平面PAB、平面PBC、平面PCA两两垂直
勾股定理:斜边长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
类比到空间就是:△ABC面积的平方等于三个直角三角形面积的平方
和。
即:
在上述各例的推理过程中,都有共同之处:由于两类不同对象具有
某些类似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一类对象的其他特征,推断另一类
对象也具有类似的其他特征,我们把这种推理过程称为类比推理。
注意:利用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
归纳推理和类比
推理是最常见的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是根据实验和实践的结果、个人的
经验和直觉、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定义、公理、定理等),推测
出某些结果的推理方式。
(四) 巩固练习:
练习1已知实数加法满足下列运算规律:(1);
(2).
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律,列出实数的乘法与加法相似的运算律.
练习2 我们已经学过了等差数列,是否想到过等和数列?
(1)类比“等差数列”给出“等和数列”定义;
(2)探索等和数列的奇数项和偶数项有什么特点;
练习3若数列是等差数列,且则也是等差数列。
类比上述性质,相应
地,数列是等比数列,且,,则也是等比数列(以上)
练习4在中,若,则的外接圆半径,将此结论拓展到空间,可得出的正
确结论是:在四面体中,若两两互相垂直,,则四面体的外接球半径( )
A. B. C. D.
练习5类比解答(1)(2):(1)求证:;
(2)设为非零常数,且试问:是周期函数吗?证明你的结论。
(五)小结:由于两类不同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一类对象的其他特征,推断另一类对象也具有类似的其他特征,我们把这种推理过程称为类比推理。
注意:利用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最常见的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是根据实验和实践的结果、个人的经验和直觉、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定义、公理、定理等),推测出某些结果的推理方式。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统称为合情推理。
(六)作业:1.课本P57练习:2.课本。
P57习题3-1:4,5
五、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