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四大行当之净行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京剧的生旦净丑介绍
京剧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其中包括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是指男性角色,代表英雄和正义。
旦是指女性角色,代表美丽和聪慧。
净是指丑角和小生,代表喜剧和轻松。
丑是指丑角,代表滑稽和幽默。
这四类行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演风格。
生行的表演力量强大,胜任刚烈、豪迈的角色,多演义士、英雄、官场大员等正面形象。
生行的服装多为黑、红、蓝等深色系,配以头带、肚兜等武将装备。
旦行的表演风格优美流畅,多演才女、公主、侠女等角色,熟练运用唱腔、舞步和动作表达女性的柔美、机智和内心丰富的情感。
旦行的服装色彩丰富,多使用金、银、紫等颜色,常带挑逗性质的珠宝配饰。
净行的表演喜剧幽默,多演喜剧角色,以活泼、机智为特色。
净行常使用脸谱,分为正、副两类。
正面脸谱常用白色,代表善;副面脸谱色彩鲜艳,有红、黄、蓝等,代表恶。
丑行的表演以搞笑、滑稽为主,常承担着调节气氛、吸引观众注意力的重要任务。
丑行的服装相对简单,多为花鸟、虫兽等印花图案,常戴有扇子、花环等饰品。
在京剧剧情中,四大行当各自扮演角色,以各自的表演特点和风格,共同呈现出别具一格的京剧艺术魅力。
京剧净行简介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流派众多,其中净、小生、武、丑、杂技等行当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
在这些行当中,净行表演者被称作“净”或“丑”,担任净行的演员被称为“净演员”。
一、京剧净行的特点净行在京剧中起到扮演戏中正面角色的作用,通常扮演英雄人物,其行当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巧华丽:京剧净行要求演员跳跃、翻滚、击打等高难度技巧,并配合音、乐、器和服装等元素,呈现出轻灵、柔美、优雅、华丽的表演形态。
2.形象特殊:京剧净行演员必须有一张圆形脸、双眉弯起,眼珠扁平、微西,长鼻子,嘴唇内收,身材瘦小。
这些特殊的“容貌”使京剧净行的表演具有一定的表现力。
3.表演手势细致:京剧净行演员在表演中会配合特殊手势,例如”探子”、“礼仪”等,表现出演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净行演员的养成与训练京剧净行的技艺以孙派、程派为代表,相对于其他几个流派,这两个流派的技艺更为优秀。
净行演员的基本要求是身手敏捷,音乐素养优良,言语清晰,身材瘦小。
京剧净行演员为了能够更好地表演,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舞蹈技巧、音乐素养和戏曲知识。
平时训练内容包括:语音功底、唱腔、表演技巧、舞蹈、射击、剑术等多种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通过分析,揣摩和模仿角色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角色表达的内涵和人物特点,让其在表演中更为自然和流畅。
三、净行经典代表作品京剧净行是京剧中最具表演特点和观赏价值的行当之一,其表演的经典作品也是京剧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目之一,下面是几部经典代表作品的介绍:《红字》:该剧是北京传统戏曲的代表作之一,是洪流派的经典剧目。
《霸王别姬》:这部作品是北京戏曲中最经典的一部剧目,是李少春、陈少春父子把”礼武全才”表演至完美境界的代表性之作。
《昭君出塞》:这是京剧净行中的经典作品,是晋剧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该剧以中国古代传说为背景,表现了边陲文化和忠贞之爱。
总之,京剧净行是京剧艺术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其表演方式和风格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京剧净行演员通过努力训练和不断的完美表演,将这种魅力传承下来,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京剧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
生旦净丑1、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除红生和勾脸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脸,内行术语称为“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①老生.老生又称“须生”、“正生”、“胡子生”。
一般都是富有正义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物。
人物形象以挂“黑髯口”(黑胡子)为主。
按照表演艺术特点的不同,老生又分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
安工老生,又称“唱切老生”、“王帽生”、大部扮演帝王、书生一类人物,以唱功为主,在舞台上安详稳重,动作较少,故称“安工”,如《上天台》中的汉光武帝刘秀、《捉放曹》中的陈宫等。
衰派老生,又称“做功老生”。
“做工老生”,大都扮演衰老或精神状态衰颓的人物,以做功为主,故称“衰派”,如《四进士》中的宋土杰、《卖马》中的秦琼、《坐楼杀惜》中的宋江等。
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将一类的人物,由于扎靠(戴盔披甲)、使用刀枪把子(剧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加《定军山》中的老将黄忠、《战太平》中的花云、《镇潭州》中的岳飞等。
无论是哪类老生,都是以唱为主,全用本嗓。
安工老生要唱的悠扬婉转,衰派老生要唱的悲愤颓唐,靠把老主要唱的激昂慷慨。
另外,京剧史上有一些老生演员,文戏、武戏都擅长,唱功戏、做功戏、靠把戏都能演,后来就把这种戏路宽的老生演员称为“文武老生”,如程长庚、谭鑫培等。
②小生.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妆不戴胡须,扮相清秀、英俊。
小生演唱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
小生使用的假嗓与旦角不同,小生的唱法应该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清跪但不柔媚,刚健但不粗野。
根据人物性格、身分的不同特点,小生又分为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和武小生。
袍带小生,又称“纱帽小生”,扮演做官的青年男子,头戴纱帽是其主要标志,这些角色大部分是文人,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奇双会》中的赵宠、《陈三两爬堂》的陈魁等。
扇子生,多扮演年青的书生、风流儒雅的公子,手拿扇子,头戴文生巾,身穿褶子,所以又称“褶子生。
京剧生旦净丑介绍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段,融合了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艺术形式。
生、旦、净、丑是京剧中的四个主要行当,是京剧表演中的核心。
生行是京剧中男性角色的代表,通常扮演英雄、豪杰等正面形象。
生行的表演注重身段、步法、动作的表现,以及嗓音的高亢、洪亮。
生行的服装以长袍、宽袖、马褂为主,戴花冠、戴高帽,脸部化妆采用浓妆,突显男性阳刚之美。
旦行则是京剧中女性角色的代表,通常扮演美女、仙女等形象。
旦行的表演注重仪态、婀娜多姿的舞姿以及嗓音的柔美、细腻。
旦行的服装以长袍、宽袖、裙子为主,头戴发髻或发饰,脸部化妆采用淡妆,突显女性婉约之美。
净行则是京剧中的丑角,扮演反派角色和一些滑稽的角色。
净行的表演注重身段和肢体的变化,以及嗓音的变化和配合音乐的表现。
净行的服装以单衣、短衫、肚兜等为主,脸上化妆采用白底黑线,突显丑陋之美。
丑行则是京剧中的滑稽角色,通常扮演一些幽默搞笑的形象。
丑行的表演注重动作、肢体的表现,以及嗓音的幽默、诙谐。
丑行的服装以单衣、短衫、肚兜等
为主,脸上化妆采用白底黑线,突显幽默之美。
以上是京剧生旦净丑的介绍。
京剧要求演员在表演中注重形体、音韵、情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京剧霸王别姬中的行当
京剧《霸王别姬》中的行当主要有:
1.生行: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等。
2.旦行: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包括花旦、正旦、彩旦等。
3.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黑脸、红脸、花脸等。
4.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
5.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武丑、女丑等。
其中,《霸王别姬》讲的是楚汉相争时期,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中了汉军的十面埋伏,身边只落得一匹马和一个女人(虞姬)不离不弃,最后虞姬为了表达从一而终而拔剑自刎的故事。
京剧的生旦净丑介绍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员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大行当的特点和表演技巧。
生:生是指男性正面角色,通常扮演有权有势的人物,如皇帝、将军、文臣等。
生行演员需要具备高大威猛的外表,有一定的功夫和武术基础,能够表现出英雄气概和豪迈的气质。
旦:旦是指女性正面角色,扮演各种贤淑美丽的人物,如仙女、皇后、公主等。
旦行演员需要具备优美婉转的唱腔,舒展灵动的舞姿,能够表现出温柔娴雅、柔情似水的气质。
净:净是指男女皆可扮演的反面角色,如恶霸、奸臣、小人等。
净行演员需要具备矫健灵活的身手,有较高的唱腔功底,能够表现出狡诈奸险、狂妄跋扈的气质。
丑:丑是指专门扮演滑稽搞笑的角色,如小丑、相声演员等。
丑行演员需要具备独特的表演技巧和幽默感,能够让观众捧腹大笑,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演技巧,为京剧艺术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 1 -。
京剧净行百花园赏析作者:杨占坤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04期【摘要】净行(花脸)是京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之一。
本文从名角众多,各领风骚;流派纷呈,各显特色;精品迭出,各具魅力三大理论层面,对京剧净行进行概要赏析。
力求对于京剧净行表演与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京剧;净行;名角;流派;精品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4-0022-01净行是京剧花脸行当的别称,是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之一,在整个京剧表演艺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而京剧净行本身,又是一座芳香四射、灿烂无比的百花园,对这座百花园进行系统化赏析,无疑对于京剧净行表演与教学,既具有理论启示意义,又具有实践参照意义。
具体而言,对京剧净行进行赏析,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一、名角众多各领风骚京剧净行百花园的第一大特点:名角众多,各领风骚。
京剧最早的净行演员是穆凤山,生年不详,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上海演出时卒于申城。
北京人,文武兼擅,文戏有《断密涧》《牧虎关》《铡美案》等;武戏有《蚂蜡庙》《武文华》等。
表演有独特之处,并善于自创新腔;且长于鼻音演唱,曾风行一时。
稍后一点的是何桂山(?—1917),北京人,也称“何九”,演铜锤花脸。
嗓音洪亮,朴实深厚。
擅演《龙虎斗》《御果园》等剧。
并长于昆曲,尤以《醉打山门》《钟馗嫁妹》中的身段美著称。
是最早录制唱片的京剧演员之一。
同时期的还有金秀山(1855—1915),北京人,满族,亦演铜锤花脸。
为何桂山弟子,而在唱法上既宗穆凤山又更加成熟。
嗓音浑厚,膛音强,以铿锵流利见长。
曾为清朝“内廷供奉”。
代表剧目有《锁五龙》《刺王僚》《断密涧》《草桥关》等。
另有太监戏《法门寺》《忠孝金》等。
还有钱金福(1862—1937),北京人,满族。
为武净与架子花脸演员,靠把工整,有大将之风。
并精研脸谱,多有创造。
代表剧目有《芦花荡》《铁笼山》《瓦口关》等。
京剧分为哪四大行当生、德、清、丑是京剧的四大业务。
1、生行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除红生和勾脸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脸,内行术语称为“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①老生又称“须生”、“正生”、“胡子生”。
一般都是富有正义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物。
人物形象以挂“黑髯口”(黑胡子)为主。
按照表演艺术特点的不同,老生又分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
安工老生,又称“唱切老生”、“王帽生”、大部扮演帝王、书生一类人物,以唱功为主,在舞台上安详稳重,动作较少,故称“安工”,如《上天台》中的汉光武帝刘秀、《捉放曹》中的陈宫等。
衰派老生,又称“做功老生”。
“做工老生”,大都扮演衰老或精神状态衰颓的人物,以做功为主,故称“衰派”,如《四进士》中的宋土杰、《卖马》中的秦琼、《坐楼杀惜》中的宋江等。
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将一类的人物,由于扎靠(戴盔披甲)、使用刀枪把子(剧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加《定军山》中的老将黄忠、《战太平》中的花云、《镇潭州》中的岳飞等。
无论是哪类老生,都是以唱为主,全用本嗓。
安工老生要唱的悠扬婉转,衰派老生要唱的悲愤颓唐,靠把老主要唱的激昂慷慨。
另外,京剧史上有一些老生演员,文戏、武戏都擅长,唱功戏、做功戏、靠把戏都能演,后来就把这种戏路宽的老生演员称为“文武老生”,如程长庚、谭鑫培等。
②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妆不戴胡须,扮相清秀、英俊。
小生演唱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
小生使用的假嗓与旦角不同,小生的唱法应该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清跪但不柔媚,刚健但不粗野。
根据人物性格、身分的不同特点,小生又分为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和武小生。
袍带小生,又称“纱帽小生”,扮演做官的青年男子,头戴纱帽是其主要标志,这些角色大部分是文人,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奇双会》中的赵宠、《陈三两爬堂》的陈魁等。
扇子生,多扮演年青的书生、风流儒雅的公子,手拿扇子,头戴文生巾,身穿褶子,所以又称“褶子生。
京剧四行当的相应分工
京剧的四大行当是:生、旦、净、丑。
1. 生:生行分为正生和武生两个分支。
正生扮演风采不凡、礼仪规范的男性角色,表演时姿态优雅、神情自然。
武生则扮演武艺高强的男性角色,擅长表演武打场景。
2. 旦:旦行扮演女性角色,通常分为正旦和老旦两个分支。
正旦扮演年轻美丽、温文尔雅的女性角色,展现柔美的舞姿和动人的唱腔。
老旦则扮演中年或年长女性角色,通常具有坚强、豪气或忧郁的性格。
3. 净:净行扮演青年男性角色,通常是主要的丑角。
净行在表演中经常使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以及独特的口音和幽默的台词,给观众带来欢笑。
4. 丑:丑角也是京剧中的喜剧角色,通常具有滑稽可笑的外貌和性格。
丑角常常扮演经济、守财或愚蠢的人物,他们的表演风格夸张、逗笑,以引起观众的欢笑。
在京剧演出中,四大行当相互配合,互相补充,共同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舞台效果,给观众带来精彩的表演。
五大行当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
在京剧形成之初,舞台上确实有末这一行,而且由专攻末行的演员来出演,不能由生行演员兼演。
京昆十三绝中的张胜奎就是末行的杰出代表,他在那张画像中扮演的《一捧雪》的莫成,就是末行。
因为末与衰派老生非常相近,而且后来一些擅于演老生的演员兼演末戏,一些演末的演员兼演生行戏,二者的界限被打破,末就并入了生行。
末行与生行表现手法不同,化妆方式也不同,直观上来看,最大的区别是髯口上,生行是戴"三",其余的都算末行。
现在舞台上还有末的痕迹可见,比如《四进士》的宋世杰,戴白满,这就是原来末行的戏。
马派《龙凤呈祥》的鲁肃,戴二涛,也是末行的遗风。
但是现在已经不单把末再拿出来了。
简称"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
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
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截然不同.简称"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胡子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胡子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髯口(胡子),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简称"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生、旦、净、丑京剧行当发展演变总趋势由繁而简直今天生、旦、净、丑成京剧四大行当上千出京剧剧目有胜数人物形象们都归入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大行当还再做更加细密划分下面按行当分别予介绍。
1、生行生行扮演男性角色行当京剧地位非常重要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门类除红生和勾脸武生外生行般都素脸内行术语称俊扮即扮相都洁净俊美①老生又称须生、正生、胡子生般都富有正义感男性年或老年人物人物形象挂黑髯口(黑胡子)主过去京剧原有生、外、末三行来统称老生按照表演艺术特点同老生又分安工老生、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安工老生又称唱切老生、王帽生、大部扮演帝王、书生类人物唱功主舞台上安详稳重动作较少故称安工《上天台》汉光武帝刘秀、《捉放曹》陈宫等衰派老生又称做功老生做工老生大都扮演衰老或精神状态衰颓人物做功主故称衰派《四进士》宋土杰、《卖马》秦琼、《坐楼杀惜》宋江等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类人物由于扎靠(戴盔披甲)、使用刀枪把子(剧人使用兵器)而得名加《定军山》老黄忠、《战太平》花云、《镇潭州》岳飞等无论哪类老生都唱主全用本嗓安工老生要唱悠扬婉转衰派老生要唱悲愤颓唐靠把老主要唱激昂慷慨另外京剧史上有些老生演员文戏、武戏都擅长唱功戏、做功戏、靠把戏都能演来把种戏路宽老生演员称文武老生程长庚、谭鑫培等②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妆戴胡须扮相清秀、英俊小生演唱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小生使用假嗓与旦角同小生唱法应该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清跪柔媚刚健粗野根据人物性格、身分同特点小生又分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和武小生袍带小生又称纱帽小生扮演做官青年男子头戴纱帽其主要标志些角色大部分文人《玉堂春》王金龙、《奇双会》赵宠、《陈三两爬堂》陈魁等扇子生多扮演年青书生、风流儒雅公子手拿扇子头戴文生巾身穿褶子所又称褶子生扇子帮助角色表现风流潇洒、文质彬彬种特殊道具《拾玉镯》傅朋、《西厢记》张君瑞等翎子生又称雉尾生头插翎子(雉尾)其主要标志大都扮演武或文武兼备人物演翎子生要有武功凭工架、舞蹈用翎子耍出许多舞蹈动作《群英会》周瑜、《吕布与貂蝉》吕布、《穆柯寨》杨宗保等等穷生大部扮演落魄第文人、书生表演上特别注重做功表现人物酸腐气主习惯于把鞋帮踩倒脚下示其潦倒之状故又称鞋皮生身穿富贵衣其主要标志富贵衣补缀有许多五颜六色补丁青褶子意思说些人现虽穷衣着褴楼来仍要腾达故有富贵衣之名《棒打薄情郎》莫稽、《连升店》王明芳等武小生大多扮演年青英武人物表演著重武功也兼重唱功、念白和做功从武打功夫上看武小生与武生差多唱与念全用小生方法《八大锤》陆文龙、《借赵云》赵云、《石秀探庄》石秀等③武生扮演擅长武艺青壮年男子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俗称墩子武生、撇子武生墩子指穿厚底靴子撇子指穿薄底靴子长靠武生扎大靠武打、工架并重《长坂坡》赵云、《战冀州》马超、《挑滑车》高宠等短打武生身穿紧身短装偏重武打特技《三岔口》任堂惠、《十字坡》武松、《夜奔》林冲等扮演老年英代人物称武老生《百凉楼》吴祯、《剑峰山》邱成等武生还兼演部分勾脸戏(武净戏)《铁笼山》姜维、《拿高登》高登等猴戏孙悟空般也由武生扮演④红生指勾红脸老生主要扮演关羽、赵匡胤等角色演唱嗓音高亢浑厚表演具有特殊工架和造型扮演者要有坚实武功和特殊训练主要剧目有《华容道》、《走麦城》、《古城会》、《水淹七军》、《斩黄袍》等⑤娃娃生戏专门扮演儿童角色大都由童伶(儿童演员)扮演头戴孩子发身穿茶衣运用本嗓演唱多采用老生腔出戏同时出现两儿童角色则分别由生旦扮演《汾河湾》薛丁山、《三娘教子》薛倚哥、《宝莲灯》沉香和秋儿等许多著名演员幼年时都唱过娃娃生2、旦行京剧旦行扮演各种同年龄、性格、身分女性角色旦行又分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老旦等专行①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青年、年妇女表演特点唱功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三击掌》王宝钏、《二进宫》李艳妃、《桑园会》罗敷女等②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着短衣裳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表演做功、说白主说白主要京白韵白较少《棒打薄情郎》金玉奴、《乌龙院》阎惜姣等③刀马旦大都扮演擅长武艺青壮年妇女武打武旦激烈用打出手(即抛、掷、踢、接、武器特技表演)较重唱、做和舞蹈《战金山》梁红玉、《穆柯寨》穆桂英等④武旦扮演擅长武打、勇武女性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使用特技打出手武旦与刀马旦区别过去主要有二点武旦踩跷刀马旦踩跷;二武旦有打出手刀马旦无此技武旦穿短衣裳重武功重唱念《打焦赞》杨排风、《武松打店》孙二娘等⑤花衫本世纪20年代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艺术特点发展而成新旦角类型花衫形成之前演员般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行当王瑶卿了丰富旦角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把青衣沉静端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表演、刀马旦武打工架等融炉创作出种唱、念、做、打并重旦角行当人们把命名花衫(花旦和青衫结合)京剧四大名旦所编演新剧目大都属于花衫范畴每新戏都力求唱、念、做、打各方面满足观众观赏要求《霸王别姬》虞姬、《汉明妃》王昭君、《锁麟囊》薛湘灵、《红楼二尤》尤三姐等花衫戏还有种旗装旦穿清朝旗人衣饰梳旗头脚下穿花盆底鞋说京白旗装旦所表演人物并限于清朝妇女哪朝代都有加《苏武牧羊》胡阿云(汉代)、《四郎探母》铁镜公主(宋代)等⑥老旦专门扮演老年妇女角色行当扮相、身段、台步都与青衣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特点演唱用本噪唱腔与老生接近具有女性婉转迂回韵味《杨门女》佘太君、《岳母刺字》岳母、《钩金龟》康氏等。
京剧净行中副净的知识关于京剧净行中副净的知识净行是中国戏曲行当的一种,净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包拯、项羽、曹操等都属于这个系统。
京剧净行中副净的知识你知道吗?下面就跟店铺一起来看看吧!是架子花脸和二花脸的统称。
架子花脸的范围特别广,以工架、念白、表演为主。
当然也得有点唱工基础。
比如《连环套·盗御马》,前半截《连环套·坐寨》是重唱工的,《盗御马》是工架与唱工并重的,最后《拜山》一折又是念白与工架并重的。
所以演架子花的人,既要有很深厚的武功底子,又要善于表演,善于念白,还要能唱,并要有优美的工架。
架子花脸的剧目相当多,像张飞的'戏、牛皋的戏、李逵的戏、焦赞的戏、绝大多数的曹操戏,还有像《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里的马谡、《取洛阳》里的马武、《十三妹》里的邓九公、《审潘洪》里的潘洪、《李慧娘》里的贾似道、《群英会》里的黄盖、《法门寺》里的刘瑾、《连环套·盗御马》里的窦尔敦等等都是属于架子花脸的范畴。
特别值得说一下的是曹操戏,化妆勾水白脸的,不用一般的油彩,而是用水粉加上一些黑笔道勾成水白脸的,这就是所谓奸臣脸,以曹操为最典型。
实际上不止曹操一个人,很多历史上的奸臣,像赵高、董卓、贾似道、严嵩等,都是勾的水白脸。
所以水白脸就形成了一种典型,只要勾这种脸,就一定是坏人。
这样的角色都由架子花脸来应工。
二花脸的戏比较少。
虽然也勾同样的脸谱,可是表演风格有时近似丑角,有时候还扮演一些诙谐狡猾的角色。
例如《法门寺》里的刘彪、《武松打店》里的大解差这类的角色。
净行中资格最老的是架子花脸徐宝成,其次是庆春圃、钱宝峰。
他们虽然没有创树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流派,但却是架子花脸艺术的来源。
架子花脸能自成一个艺术流派的当推黄润甫为首。
京剧四大行当之——净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京剧四大行当中的净行。
2.通过学习京剧唱腔,感受京剧,培养兴趣。
教学重点
主要了解京剧中净行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图片方式提问,回顾上节课内容。
教学意图:复习所学内容,巩固已学知识。
二、展示京剧脸谱图片,提问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京剧脸谱
师:很好,那同学们知道他出现在京剧的那个行当中吗?
生:净行
师:这节课我们就着重看一下京剧四大行当中的净行
三、导入
1、净行概念
净行,俗称花脸。
以各种色彩勾勒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性格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
2、正净概念
正净,以唱工为主。
京剧中又称铜锤花脸或黑头花脸,扮演的人物大多是庄严凝重的忠臣良将形象。
例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铡美案》中的包公。
(展示图片,欣赏选段)
3、副净概念
副净,又可分架子花脸和二花脸。
架子花脸,以做工为主,重身段动作,多扮演豪爽勇猛的正面人物;二花脸也是架子花脸的一种,戏比较少,扮演一些诙谐狡猾的角色(展示图片,欣赏选段)
4、武净概念
武净,又称武花脸。
这种花脸只重武打,不重唱、念。
表现的是身具武艺的勾脸男性,扮演的多是剽悍的战将或神话中的灵仙妖怪等。
(展示图片,欣赏选段)
教学意图:通过京剧净行的图片和选段,让学生认识净行并加深印象。
四、简单的京剧脸谱介绍
京剧脸谱是中国戏曲独特的造型艺术,它以夸张的手法,运用各种不同的色彩和图案勾勒脸部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美丑及其性格特征,所以脸谱造形也是千姿百态。
(展示图片)
介绍主要的几种脸谱颜色所代表的人物特点
五、学唱京剧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唱段的前两
句。
2、继续学习。
教学意图:让学生感受京剧唱腔,发掘对京剧的兴趣。
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