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人语言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9.59 MB
- 文档页数:72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指诗(词)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词)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词)人的艺术特色。
诗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词)人、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我们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应当就诗论诗。
一、语言风格常用术语(一)二字:清新、明快、冲淡、自然、含蓄、绚丽、悲慨、沉郁、缠绵、质朴、浅显、通俗、工丽、典雅、简洁、豪放、飘逸、雄浑、奔放、幽默、苍凉、诙谐、隐晦、风趣……(二)四字: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富有韵律、色彩丰富……(三)语言风格分类详述1. 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其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较清新。
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清新自然。
2. 平淡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冲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相关术语:朴实无华、平实质朴、冲淡自然。
3. 绚丽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
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绚丽奇诡。
4. 明快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相关术语:明白晓畅、明快简洁。
5.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
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朦胧隐晦、含蓄隽永。
6.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古诗鉴赏: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一、考题纵览主观简答题。
一般从情感、形象、语言、技巧角度设题。
二、高频考点——鉴赏分析情感1.命题特点一般有三种题型,即: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②诗作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是前一问的变式,答题时要先回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再回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③分析情感的变化。
2.解题指津“情感理解题”指的是对主观人物,即诗人情感形象的理解。
其情感形象是通过如下三个途径来表现的:一是写景抒情(情景关系)。
二是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写人喻己、托物言志)。
三是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
①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给人以充实具体之感。
②怀古则因触景生情,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给人以抽象空灵之感。
③用典。
3.解题步骤(1)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时的情感理解思路:通过……表达……。
(2)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时的情感理解思路:①“咏史”——眼前景象与昔时景象的比较+差异原因+现实意义。
②“怀古”——昔时景象(事例)+实质+所寓道理。
(3)分析情感的变化时的情感理解思路:作者首先借……表达……;而后借……表达……;最后借……表达……。
(4)用典是“咏史抒怀”的一种方式,目的是要借古喻今、讽今或自喻。
因此拟题者在考查考生对作者用典意图的理解时,通常是问有什么意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用典的目的:一是为国家。
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
二是为个人。
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
答题时应将古人古事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视为今人今事来理解作答。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注]烟景有谁争?【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从词性角度赏析古诗词语言的特点作者:隋春雨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8年第11期摘要:诗是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能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语言是传递诗情画意的载体,引导学生赏析古诗词的语言是鉴赏古诗词的必要途径。
在赏析古诗词语言凝练性的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词性的角度入手分析是较好的切入点。
关键词:词性;古诗词语言;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1-0093一、从数量词、名词赏析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的学生质疑莺的叫声能传千里吗?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
”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抓住“千里”这一数量词,体会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作者在这里用两副耳目来看、来听江南春,一是生理的耳目,二是心里的耳目。
生理的耳目实见实听,心里的耳目虚见虚听,虚实结合,驰骋千里,才能写出“江南春”。
用“十里”,显然与诗题“江南春”相距甚远。
二、从动词赏析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古诗词信任大家读过不少,古诗词文字精致,朗朗上口,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很简单被吸引,古诗词也是孩子学习语言,练习背诵的必备方法。
以下是我整理的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篇1)梅花王安石〔宋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暗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亦是以梅花的顽强和高洁品行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困难环境中依旧能坚持操守、主见正义的人。
全诗语言朴实,写得则特别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照旧坚持自己的主见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势,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旧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
“独自”,语意刚毅,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照旧矗立不倒。
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擅长发觉。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雪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非常纯洁雪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立在偏僻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寒冷悄悄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暗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篇2)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好像没有什么浅显、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季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纲点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
鉴赏诗歌语言一、鉴赏诗歌语言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理解关键词语。
要抓住诗中的关键动词、形容词、名词。
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往往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字,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
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了秋风大散关”一句用六个意象描绘了两幅气势磅礴的抗金斗争图。
此外,有些诗歌还应注意数词和副词的使用。
数词不仅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而且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齐己的《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的“一”字就显示出此梅先于众梅,不同寻常。
而“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副词“尽”字,写出了戌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
2. 鉴赏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性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它对于我们鉴赏诗歌有着不小的帮助。
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
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之说,而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相关链接)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自然工丽直率清幽雄奇奔放悲慨质朴简洁洗炼沉郁(1)许多作家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豪放:苏轼、辛弃疾婉约:柳永、李清照、姜夔隽永:李煜、刘禹锡自然:谢眺、谢灵运清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雄浑悲壮:屈原雄健高峻:王安石、王昌龄淡远闲静:陶渊明恬淡优美:王维(2)不同类的诗的风格不同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值得注意的是,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又往往是命题点。
《鉴赏古诗词语言之炼字、诗眼》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古诗词鉴赏中“炼字”“诗眼”的概念;②学习在古诗词鉴赏过程中巧抓“炼字”或“诗眼”并能体会“炼字”或“诗眼”。
③巩固通过把握“炼字”和“诗眼”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从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在分析、品味中质疑解难,发现创造;鼓励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对鉴赏古诗词语言“炼字”和“诗眼”有自己的心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鉴赏古诗词的语言,领悟古诗词的丰富含义和感受其无穷魅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把握“炼字”和“诗眼”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从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辅助:学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时数:共5课时此堂课为第4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点自主学习内容:(第3课时)(一)“炼字”“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命题类型: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直接鉴赏关键词)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几个字?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炼字题首先回答哪个字用得好,或者是就某个字用得好不好表明自己的看法。
然后……(1)释义——指出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述——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并分析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
(3)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题示例: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