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案例讨论
- 格式:ppt
- 大小:597.50 KB
- 文档页数:37
111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次会议上和大家分享国企改革行动的典型案例剖析。
国企产权改革变形是转轨期我国改革变形的一种主要形式。
实践证明,我国国企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中心的股份制改革,有待于深化和完善,前些年大批进行的国企改制任务远未完成,与建立规范的现代产权制度目标还有较大距离。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有几起典型的国有资产流失案例值得我们警醒。
这些案例表明,国企改制仍然是改革的难点,治理“改制”和“产权变更”名义下的改革变形,更是我国现阶段改革的难点。
这些案例涉及的企业既有大城市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又有县域经济中的中小型国有企业;既有一般竞争性行业领域的国有企业,又有政策垄断领域的电力企业;既有产品缺乏市场、历史包袱沉重、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又有原先产品有市场、因经营不善而陷于困境的国有企业。
这些案例的共同特征包括:由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暗箱操作“改制”规则、程序,对广大职工信息不公开,或出售,或股权变更,或产权转让,操作程序均违规、违法。
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剖析,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国企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国企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
谢谢大家!。
我国公司治理经典案例分析(doc28页)案例一:华南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治理结构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对本案例作全面了解基础上,熟悉与本案例有关的政策规定,掌握知识点与该公司的特征,运用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完成相关作业。
重点理解股份有限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独立董事的作用。
二、背景资料(一)政策背景文件1《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主要内容:1 、平等对待所有股东,保护股东合法权益2 、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参与公司治理,并依法在股东大会上行使投票权3 、规范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5 点)4 、董事会的主要职责5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6、设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决策、提名、薪酬)7 、建立健全董事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8 、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9 、完善监事会的人员和组成10 、建立健全董事、监事绩效评价体系11 、公司治理应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12 、上市公司要披露公司治理方面的信息(披露8 个方面的信息)文件2《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1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2 、上市公司应当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⑴重大关联交易(总额高于300万元或高于上市公司净资产5%的关联交易)应由独立董事认可后, 提交董事会讨论;⑵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⑶向董事会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⑷提议召开董事会;⑸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⑹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向股东征集投票权。
独立董事还应当对以下事项向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发表独立意见:(1)提名、任免董事;(2)聘任或解聘高级管理人员;(3)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4)上市公司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企业对上市公司现有或新发生的总额高于300 万元或高于上市公司最近经审计净资产值5%的借款或其他资金往来,以及公司是否采取有效措施收回欠款;(5)独立董事认为可能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事项。
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关系的董事。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控制权安排——基于云南白药混改的案例研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控制权安排——基于云南白药混改的案例研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长足发展和各项制度的不断改革,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渐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有企业混改是指在保留国家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引入非国有资本,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实现国有企业从传统的单一所有制向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变。
但是在国有企业混改中,如何安排控制权分配,合理调整各方利益关系,是实现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键。
本文以云南白药混改为案例,探讨国有企业混改中的控制权安排问题。
云南白药混改是我国国有企业混改的典型案例之一,也是我国首个“试点混改案例”之一。
云南白药公司于2017年12月份通过深交所公开转让的方式引入恒生电子、上海国投、中国人寿、香港易通、外滩控股等多家社会资本,成功实现公司混改。
混改后,云南白药公司股权结构由原来的单一社会资本所有的股份制公司,变为由多方股东共同投资的混合所有制公司,股份控制权有了新的分配。
在云南白药混改中,公司原有的控制权分配为:“云南省SASAC+职工持股+社会投资人”三家股东共同持有股份,且后两者只占公司股份总数的3%。
而混改后,原有股份被拆分,社会资本股份占比63.25%,过渡期内,须照顾职工权益,职工持股与省 SASAC 持股一起,仍保持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混改实施后,公司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各方股东的权益得以有机协调。
云南白药混改的成功实施,在控制权分配和利益协调方面做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
一方面,公司在保留国家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适时引进多元化资本,实现了股权多元化,避免了单一资本运营所带来的风险。
另一方面,公司在考虑职工利益方面,采用了过渡期内职工持股与 SASAC 持股结合的方案,使得原有控制者和新股东之间能够协调各自利益,避免了混改过程中出现的“掌声”、“内外斗争”等问题。
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国有企业混改中的控制权安排问题并非始终顺利,文化体制、利益博弈等难点问题,也需要加以破解。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和公司治理——基于招商局集团的案例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和公司治理——基于招商局集团的案例分析摘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是经济改革的重要一环,其涉及公司治理、经营模式等多个方面。
本文以招商局集团为案例,分析了招商局集团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如何创新公司治理模式、优化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几点关键经验,以期为其他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借鉴。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面临许多问题,如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激励机制不完善等。
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以及改革公司治理等方式,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而招商局集团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招商局集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1. 引入非国有资本招商局集团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积极引入非国有资本,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所有制结构,引入了民营资本和外资。
通过引入多元化的股东和合作伙伴,招商局集团得到了资本、技术和市场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2. 创新公司治理结构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招商局集团创新公司治理结构,确保不同股东的合理代表权益。
首先,招商局集团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总裁制结构,确保了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其次,通过设立特别股权、优先股权等多种形式的股权结构,实现了不同股东之间的权益平衡。
3. 优化经营机制招商局集团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优化了经营机制,建立了市场化、法治化的经营模式。
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激发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招商局集团积极探索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与其他企业、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三、基于招商局集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其他国有企业的启示1. 密切关注公司治理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需要特别关注公司治理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