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队本井场情况及井场布局
- 格式:doc
- 大小:57.86 KB
- 文档页数:3
钻井井场及钻前道路修建规范1、井场修建规范(1)井位勘定应遵循地面服从地下的原则,但井场修建应满足井控安全和钻井作业安全及环保的基本要求。
(2)一般油、气井井口距高压线及其它永久性设施不小于75m,距民宅不小于100m,距铁路、高速公路不小于200m,距学校、医院和大型油库、河流、水库、等人口密集性、高危性场所不小于500m,距矿产采掘井巷道不小于100m。
安全距离如果不能满足上述规定的,应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安全、环境评估,按其评估意见处理。
(3)井场水平高差不超过 m(井场长、宽每10米,水平高差不超过米),井架、机泵房地平面水平高差不超过 m,且稍高于四周,形成1%~2%的坡度,利于排水。
(4)井场施工时,边坡长度小于 10 m时,坡度比例为1:,大于10m 时应结合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崖坡高度每超过10 m,加留一处平台,宽度不小于1 m 。
(5)井场大小不得小于表1的要求。
井场面积标准表1(6)油井单井挖方(实方)不小于50 m×35m;丛式井常规区域每增加1口,挖方加长,高气油比区块挖方加长5~。
气井单井挖方(实方)不小于70 m×50 m;丛式井每增加一口,挖方加长10 m。
2、泥浆池修建规范(1)泥浆池由钻井单位确定具体开挖位置,由钻前施工单位按泥浆池施工标准实施。
(2)泥浆上水池布置在井场的后场,沉砂池布置在钻机的一侧(实方位置),如需增加沉砂池容积时,应在原基础上沿大门方向继续前挖。
(3)油井泥浆池内侧边缘距井口的距离不小于12 m,气井泥浆池内侧边缘距井口的距离不小于20 m。
(4)泥浆池大小应不小于表2的要求(注:表中尺寸为池底尺寸)。
泥浆池容积标准表23、生活区场地修建规范(1)生活区原则上应选择在井口上风向位置,尽量避开沟崖、滑坡、塌方等危险地带,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地质条件较为稳定、便于排水的地带。
(2)钻井队生活区与井场设施应分开摆放。
常规油井区的生活区距井场边缘距离应不小于50米,高气油比区域的生活区与井场边缘距离应不小于200米。
井场布置技术要求一、引言1.1 概述井场布置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安全以及环境保护。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井场布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旨在探讨井场布置的技术要求,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引言、井场布置的基本原则、井场布置的具体要求、井场布置的拓展内容以及总结。
通过这五个部分的论述,力求全面、深入地探讨井场布置的技术要求。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提供井场布置方面的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合理规划井场布局,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二、井场布置的基本原则2.1 功能性原则井场布置应充分考虑其功能性,以满足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例如,应合理安排采油、采气、注水等设施的位置,确保各设施之间的协作顺畅,以提高生产效率。
2.2 安全性原则井场布置必须以保证生产安全为首要考虑。
应采取合理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各种可能的危险源,如高压、易燃易爆等。
同时,应确保紧急救援通道的畅通无阻。
2.3 环保性原则井场布置应遵循环境保护的原则,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应合理安排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设施的位置,确保污染物得到妥善处理。
三、井场布置的具体要求3.1 平面布置要求平面布置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各设施之间的距离最短、运输最方便。
同时,应充分考虑风向、日照等因素,以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
此外,平面布置还应考虑未来扩建的可能性。
3.2 高程布置要求高程布置应根据场地地形、地貌以及生产工艺要求进行设计。
应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合理安排泵站、储罐等设施的位置,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投资成本。
同时,应确保排水系统的顺畅,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
3.3 管线布置要求管线布置应遵循“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
应合理规划管线走向,尽量减少交叉和转弯,以降低管网阻力损失。
钻井井场及钻前道路修建规范1、井场修建规范(1)井位勘定应遵循地面服从地下的原则,但井场修建应满足井控安全和钻井作业安全及环保的基本要求。
(2)一般油、气井井口距高压线及其它永久性设施不小于75m,距民宅不小于100m,距铁路、高速公路不小于200m,距学校、医院和大型油库、河流、水库、等人口密集性、高危性场所不小于500m,距矿产采掘井巷道不小于100m。
安全距离如果不能满足上述规定的,应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安全、环境评估,按其评估意见处理。
(3)井场水平高差不超过0.5 m(井场长、宽每10米,水平高差不超过0.1米),井架、机泵房地平面水平高差不超过0.14 m,且稍高于四周,形成1%~2%的坡度,利于排水。
(4)井场施工时,边坡长度小于10 m时,坡度比例为1:0.4,大于10m时应结合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崖坡高度每超过10 m,加留一处平台,宽度不小于1 m 。
(5)井场大小不得小于表1的要求。
井场面积标准表1(6)油井单井挖方(实方)不小于50 m×35m;丛式井常规区域每增加1口,挖方加长4.5m,高气油比区块挖方加长5~5.5m。
气井单井挖方(实方)不小于70 m×50 m;丛式井每增加一口,挖方加长10 m。
2、泥浆池修建规范(1)泥浆池由钻井单位确定具体开挖位置,由钻前施工单位按泥浆池施工标准实施。
(2)泥浆上水池布置在井场的后场,沉砂池布置在钻机的一侧(实方位置),如需增加沉砂池容积时,应在原基础上沿大门方向继续前挖。
(3)油井泥浆池内侧边缘距井口的距离不小于12 m,气井泥浆池内侧边缘距井口的距离不小于20 m。
(4)泥浆池大小应不小于表2的要求(注:表中尺寸为池底尺寸)。
泥浆池容积标准表23、生活区场地修建规范(1)生活区原则上应选择在井口上风向位置,尽量避开沟崖、滑坡、塌方等危险地带,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地质条件较为稳定、便于排水的地带。
(2)钻井队生活区与井场设施应分开摆放。
钻井布局问题单位:自动化学院学号:B09060407、B09060401、B09060405 姓名:潘逸娴、向楠、曾莎莎摘要:本文对勘探部门在钻井找矿时,如何进行最优钻井布局的问题,如何通过网格的移动使得可利用的旧井数尽可能的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本文采用移动网格而井不动的思想,对平移和旋转的情况采用全程搜索算法。
对模型求解时通过离散化的思想,通过遍历将移动的距离和旋转的角度化成离散的点,计算每个步长下,每个旧井与离其最近的网格结点的距离,并判断是否在给定误差范围内,由此统计可利用的旧井个数。
通过比较所有可利用的旧井个数,取出最大值,此时对应的结果即为最优解。
利用C语言的多重循环以及多维的搜索原理,得到不同的条件下,最多可利用旧井数的算法。
最后的结果是:问题一:利用C语言,进行二维搜索,得'P('X,'Y),'X∈(0.416,0.419),Y∈(0.521,0.549)时,可以利用的旧井数最多,为2,4,5,10四个井,如下表'所示:问题二:利用三维搜索法求解,当网格的结点在'P('X,'Y),'X∈(0.45,0.52),'Y∈(0.56,0.61)时,横向与x轴成45︒时,可利用的旧井数最多,分别为1,6,7,8,9,11六个井,如下表所示:编号1678911横坐标0.50000 4.72000 4.72000 5.43000 7.57000 8.98000纵坐标 2.00000 2.00000 6.24000 4.10000 2.01000 3.41000问题三:按前述方法移动后,n口旧井在网格平动、旋转后,都能够落在以网格结点为圆心,以ε为半径的圆内。
则这n 口旧井都可被利用。
关键字:搜索法,最优解,C语言,坐标系变换一、问题重述勘探部门在某地区找矿。
初步勘探时期已零散地在若干位置上钻井,取得了地质资料。
钻井施工现场布置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钻井施工现场布置与摆放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钻井施工现场布置和不同类型钻机的井场摆放。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T5053.1—2000 地面防喷器及控制装置防喷器SY/T 5087—2005 含硫油气井安全钻井推荐作法SY/T5323—2004 节流和压井系统SY/T 5466—2004 钻前工程及井场布置技术要求SY/T6277—2005 含硫油气田硫化氢监测与人身安全防护规程SY6355-1998 石油天然气生产专用安全标志SY/T6426—2005 钻井井控技术规程SY/T6629—2005 陆上钻井作业环境保护推荐作法长庆油田石油与天然气钻井井控实施细则(2006年版)长庆石油勘探局安全防护设施及检测仪器监督管理办法(2007年版)3 钻前工程现场技术要求3.1 现场布置原则3.1.1 根据自然环境、钻机类型及钻井工艺要求确定钻井设备安放位置。
3.1.2 充分利用地形,节约用地,方便施工。
3.1.3 满足防喷、防爆、防火、防毒、防冻、防洪防汛等安全要求。
3.1.4 在环境有特殊要求的井场布置时,应有切实的防护设施。
3.1.5 有利废弃物回收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3.1.6 钻机井架和动力基础应选在挖方处。
3.2 井场及大门方向的确定3.2.1井场方向的确定3.2.1.1以井口为中点,以井架底座的两条垂直平分线的延长线为准线,划分井场的前、后、左、右。
3.2.1.2以与大门平行的井架底座的垂直平分线为准线,大门所在区域为前。
13.2.1.3站在大门前方的准线上,面对大门,准线左侧区域为左,准线右侧区域为右。
3.2.2 大门方向的确定3.2.2.1 大门方向应符合SY/T6426—2005《钻井井控技术规程》要求。
一、井场布置原则:1、根据自然环境、钻机类型及钻井工艺要求确定钻井设备的安放位置。
2、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利生产、方便施工、节约用地。
3、确保安全生产,符合HSE规定,达到防喷、防爆、防火、防毒、防冻等要求。
4、井场上应有两个以上出入口便于应急时采取抢救措施和疏散人员。
井场周围应设置两到三处临时安全区,一个位于当地季节风的上风方向处(一般为生活区方向),其余与之成90°~120°分布。
如图1-1所示井场必须划设逃生路线图和紧急集合点。
二、井场方向和面积的规定1 、以过井口为中心,与井场两边垂直的直线为基准线,划分井场的前、后、左、右。
人站立在井口,面向钻机坡道的方向为井场前面,背面为井场的后面;人站在井场前面,面对井口,左手为井场左面,右手为井场的右面。
2 、井场面积应符合附件一的要求。
3、丛式井井场面积应符合附件二的要求。
三、井场布置技术要求1地面井位1.1地面井位的确定应符合油气井井口距高压线及其它永久性设施不小于75m,距民宅不小于100m,距铁路、高速公路应不小于200m,距学校、医院和大型油库等人口密集性高危性场所应不小于500m的要求。
含硫油气井井场应选择比较空旷的位置,宜在前后或左右方向能让盛行风通行。
2井架大门方向及道路2.1大门方向应考虑风向、风频,大门方向一般应面向当地季节主要风向;2.2一般情况下的井架大门方向要朝向南或东南;2.3大门方向应面向井场的道路;2.4含硫油气田的井架大门方向,应面向盛行风;2.5井场及场内道路:山岭丘陵地区选定井场道路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段;通往井场的道路,应满足建井周期内各型车辆安全通行,特别应考虑满足抢险车辆的通行;油气田的干路公路宜采用规定的三级公路标准;油气田单井井场道路宜采用规定的四级公路标准;根据油气田地质构造和井位布局确定道路走向;特殊地区和沙漠、草原、海滩的井可修建能满足运输通行条件的道路;高含硫油气井宜修有一条备用应急通道,以便一旦出现硫化氢或二氧化硫的紧急情况下可根据风向选择从现场撤离。
钻井队标准化工作生活区建设规范钻井队标准化工作生活区建设规范一、井场布置(一)井场布局及场面条件1.各型钻机井场有效面积(不包括附属设施的占地面积)不得小于SY/T5466—1997中3.1.6要求的尺寸。
2.井场应平坦坚实,井场及场内道路能承受大型车辆行驶。
3.井场中部应稍高于四周,井场周围挖环形排水沟,以利排水。
14.井场应满足钻井设备布置及钻井作业的要求。
5.井架绷绳坑锚位置,应按同类型钻机井架安装说明书执行。
6.丛式井应按照设计要求,预留出相应的井场面积。
7.在草原、苇塘、林区布置井场时,应按照国家及地方有关防火、防爆、防污染等法规执行。
8.在河床、海滩、湖泊、盐田、水库、水产养殖场等区内的井场,应设置防洪、防腐蚀、防污染等安全防护设施。
29.农田内的井场,四周应挖沟或围土堤,与毗邻的农田隔开。
井场内的污油、污水、钻井液等不得流入农田或水溪。
10.在沙漠区内布置井场应注意防风、防砂。
(二)井场设备基础1.设备基础的平面布置及安全距:按SY/T5958—94中的规定执行,并按各类型钻机设备基础平面位置摆放图及要求进行施工。
2.设备基础地基: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5Mpa。
遇不良地基应进行技术处理,达到其安全载荷要求。
33.设备基础尺寸及载荷:应依据设备型号及组合基础图执行。
4.设备基础类型:可采用浇混凝土基础、混凝土预制板基础、桩基基础、金属构件基础。
5.冻土地区现浇灌混凝土基础的地基,应埋入冻结线以下250mm。
6.设备基础顶面及水平偏差:设备基础顶面应高于场面100mm。
井架、水柜、机房、泥浆泵基础找平偏差为±3mm,其它基础为±5mm。
(三)井场排污池容积、防渗、及位置1.井场钻屑池与排污池容积:要达到本4井设计尺寸,应能容纳钻井作业、完井作业期间的全部钻屑与废弃液。
钻屑池、排污池、钻井液储备池容积按SY/T5466—1997中3.5.4执行。
2.排污池与钻屑池必须作好防渗处理,防止废弃液渗漏、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