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舒宁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7.52 KB
- 文档页数:2
1 前言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疾病。
尽管当前对于胃溃疡的认识,特别是在有关于胃溃疡的治疗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想要更进一步得了解胃溃疡的病因、病发机制、病理、以及在治疗等方面有更一步的发展,都还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虽然纤维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完善,使从人体胃内采取活体组织标本进行研究已不再困难,但动物胃溃疡实验模型对于胃溃疡的研究仍然相当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方法。
建立合理的动物模型并对其加以研究试验是现代医学认识生命科学客观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特定的动物模型能被有意识地改变那些现实条件下不可能或不容易排除的因素,使通过它可以更加准确地观察实验结果,并将动物的生物特征和疾病特点与人类的疾病进行比较,从而更方便有效地认识人类疾病规律和研究疾病的防治措施。
通过对稳定可控的动物胃溃疡模型的操作,人们可按设计要求尽可能地去除非目的性混杂因素、增加处理因素、而且可以观察疾病发展的动态的全过程并对其进行研究。
当今,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的方法已有许多种,如:幽门结扎法、水浸拘束法、冰醋酸法、磷酸组胺法、消炎痛法、利血平法、乙醇法等。
其中冰醋酸诱导大鼠胃溃疡模型方法可靠,重复性好,溃疡深而太,与人类的慢性胃溃疡极为相似,在筛选治疗慢性溃疡药物、观察药物治疗效果方面应用广泛,是实验研究中较常用的造模方法。
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2.1.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12只,购自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2.1.2 药品冰醋酸水合氯醛2.2 方法2.2.1 制模前准备将12只健康成年实验用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
在开始制模前先将试验所用大鼠禁食24h,其间只供应饮水。
2.2.2 制模制模时先取实验组大鼠,以10%水合氯醛按照0.2ml/100g比例对其进行腹腔给药,待麻醉后将大鼠仰卧固定,去毛,用75%乙醇进行消毒,用手术刀从剑突下部沿腹白线打开长度约2cm的刀口,打开腹腔。
胃溃疡实验报告1. 引言胃溃疡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
胃溃疡是指胃黏膜或十二指肠黏膜发生的慢性溃疡,多数由于胃酸和消化酶对黏膜的损害引起。
本实验旨在通过建立胃溃疡动物模型,观察不同药物对胃溃疡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为胃溃疡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2. 材料和方法2.1 动物模型建立实验选用雄性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
其中,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他组分别给予A药物、B药物、C药物和D药物,剂量分别为X mg/kg体重。
观察给药后小鼠的行为变化,并进行实验记录。
2.2 溃疡指数测定观察实验结束后,将小鼠解剖并取出胃,用10% NaOH溶液清洗后展平。
使用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溃疡病灶的数量和大小,计算溃疡指数。
3. 结果经过观察和测量,得到以下结果:组别A药物B药物C药物D药物对照组溃疡指数 5.2 3.6 2.8 4.9 12.34.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药物C对胃溃疡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其溃疡指数最低;•药物B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最好,溃疡指数最低;•药物A和D也对胃溃疡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但不如药物B和C明显。
5.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测量,我们证实了不同药物对胃溃疡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的差异。
药物B和C对胃溃疡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作为治疗和预防胃溃疡的优选药物。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来确定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
6. 参考文献[1] Smith A, et al. (2010). Effect of Drug X on Gastric Ulcer Preventio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18(3), 123-135.[2] Johnson B, et al. (2012).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Drug Y in Gastric Ulcer Treatment.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45(2), 67-79.。
胃溃疡实验报告胃溃疡实验报告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它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适和痛苦。
为了更好地了解胃溃疡的形成机制和治疗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建立胃溃疡模型,研究不同因素对胃溃疡形成的影响,并探索可能的治疗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胃溃疡的发病机制,为胃溃疡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方法1. 动物模型建立我们选择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按照一定的方法建立胃溃疡模型。
首先,给小鼠注射胃酸制剂,使其体内胃酸浓度升高。
然后,通过刺激小鼠的胃黏膜,引发胃溃疡的形成。
2. 实验组设置我们将实验小鼠分为多个组别,每组分别施以不同的处理。
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不施以任何处理;其他组则分别施以不同的药物或治疗方法,以观察其对胃溃疡的影响。
3. 实验数据收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定期观察小鼠的行为和体征,并记录下来。
同时,我们还收集了小鼠的组织样本,进行了病理学检查和分析。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以下现象和结果。
1. 胃溃疡的形成在注射胃酸制剂和刺激胃黏膜后,小鼠出现了胃溃疡的症状,包括食欲下降、消化不良和腹痛等。
2. 药物治疗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我们发现某些药物能够有效减轻胃溃疡的症状,并促进溃疡的愈合。
这些药物包括抗酸药物、抗生素和抗炎药物等。
3. 组织病理学分析通过对小鼠组织样本的病理学分析,我们观察到胃溃疡的病理变化,包括黏膜破损、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等。
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发生了变化,这可能与胃溃疡的形成和愈合有关。
四、讨论本实验的结果表明,胃酸浓度升高和胃黏膜刺激是胃溃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胃溃疡的症状,并促进溃疡的愈合。
此外,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在胃溃疡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我们只使用了小鼠作为实验动物,结果可能无法完全推广到人类。
胃溃疡模型实验报告胃溃疡(Gastric ulcer)是胃黏膜上出现破损的一种疾病,较常见于胃的前部或小弯。
这种破损可能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为了更好地了解胃溃疡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式,我们进行了胃溃疡模型的实验研究。
实验方法:1.动物模型的建立:选择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的小鼠暴露在刺激物质中,如乙酸乙酯或非甾体抗炎药物,而对照组的小鼠则暴露在生理盐水中。
通过局部刺激,模拟胃溃疡的发生。
2.病理学观察:在特定时间点(如24小时、48小时等)之后,对小鼠进行解剖学检查,观察胃黏膜的损伤情况。
使用组织学染色技术,如H&E染色,观察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胃黏膜组织变化和炎症程度。
3.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测:采集小鼠的血清样本,检测胃黏膜损伤相关的生物化学指标,如胃酸、胃蛋白酶、白细胞计数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
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评估胃溃疡的损伤程度和炎症反应。
4.药物治疗的评估:在模型建立后,给予特定的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拮抗剂等,观察其对胃溃疡模型的治疗效果。
通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胃黏膜修复情况和生物标志物的变化,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
实验结果:1.病理学观察显示,实验组的小鼠胃黏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如表皮细胞脱落、溃疡形成和炎细胞浸润等。
而对照组的小鼠胃黏膜结构相对完整,没有明显的损伤。
2.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小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含量明显升高,白细胞计数和TNF-α水平也显著增加。
这些指标的升高提示了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存在。
3.药物治疗的评估结果显示,给予PPI或H2受体拮抗剂的小鼠,在胃黏膜组织修复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改善。
胃黏膜表面的溃疡面积减小,炎细胞浸润减少,生物标志物的含量也降低。
讨论和结论:通过胃溃疡模型实验的研究,我们发现刺激物质的暴露可以导致小鼠胃黏膜的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从而模拟胃溃疡的发生。
金葵胃药胃粘膜保护作用的研究刘玮潮欣宜1 胡焕明1陈化洋1尹娜1(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淮北235000)摘要目的探讨金葵胃药(JK)对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采用阿司匹林灌胃致大鼠粘膜损伤模型,观察各实验组胃粘膜损伤指数。
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ET)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变化。
结果JK用药组的胃粘膜损伤指数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含量下降,而IL-1β含量明显上升;ET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JK对大鼠胃粘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中IL-1β含量和降低TNF-α水平有关。
关键词金葵胃药;胃粘膜;TNF-α;IL-1β;ET;大鼠胃粘膜损伤性疾病如胃炎、胃溃疡是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金葵胃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消食化滞等功能,临床用于胃炎、胃溃疡的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为探讨其作用,我们在前期抗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工作基础之上[1],对该药做进一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SD大鼠,♀♂兼用,体重(220±20g),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SCXK(苏)2004-0003]。
1.2 药物与试剂金葵胃药(JK),淮北矿业集团海孜煤矿医院消化专科室提供(由本科药化室按拟定的质量标准制备);西咪替丁(Cim),山东方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203;阿司匹林,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4551;甲醛,宿州化学试剂厂生产,批号:20050309;TNF-α试剂盒,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生产,批号:051111;IL-1β试剂盒,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生产,批号:051111;ET试剂盒,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生产,批号:051111。
1.3 仪器与设备JA3003N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HH-42快速恒温数显水浴箱,江苏天由有限公司生产;80-2型低速离心机,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生产;γ-911自动放射免疫计数器,中国科技大学创新公司中佳分公司生产。
19第23卷 第1期 2021 年 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3 No. 1 Jan .,2021消痈溃得康煎剂对乙酸型胃溃疡大鼠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表达实验研究肖景东(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020395)作者简介:肖景东(1971-),男,辽宁丹东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研究方向:消化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摘要:目的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酸型胃溃疡大鼠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探讨消痈溃得康煎剂及其中“清热解毒”“健脾和胃”“托腐生肌”3种治法对黏膜EGF 的影响,为胃溃疡中医“毒热”病因病机的演变规律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选取140只SPF 级别大鼠适应性喂养2 d 后,按照随机、双盲的方法分成13组,除正常组为假手术外,其余组均应用乙酸胃溃疡造模。
正常组(A 组)和模型组(B 组)予生理盐水灌喂,奥美拉唑组(C 组)予奥美拉唑水溶液灌喂,消痈溃得康组(D 组)予消痈溃得康煎剂灌喂,清热解毒组(E、H、K 组)予清热解毒药物水煎剂灌喂,健脾和胃组(F、I、L 组)予健脾和胃药物水煎剂灌喂,托腐生肌组(G、J、M 组)予托腐生肌水煎剂灌喂。
其中A~G组(12 d疗程组)于造模第2日开始灌喂,H~J组(8 d疗程组)于造模第6日开始灌喂,K~M组(4 d 疗程组)于造模第10日开始灌喂。
在造模第14日分别取各组胃溃疡黏膜组织,应用ELISA 法测定黏膜EGF 含量。
结果 C~M 组治疗方法均能提高黏膜EGF 表达量;D 组EGF 表达量较同疗程(12 d 疗程组)的E、F、G 组比较有明显提升(P <0.05);4 d 时K、L、M 组EGF 含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而8 d 和12 d 时清热解毒的H 组和E 组EGF 含量均显著低于I、J、F、G 4组(P <0.05);EGF 含量与给药天数呈单峰趋势曲线,8 d 为峰值且I 组和J 组EGF 含量明显高于H 组;12 d 时不同治法的3组EGF 含量呈减低趋势,且E 组EGF 含量仍显著低于F 组和G 组。
养胃舒颗粒对大鼠急性胃炎胃黏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何华;袁孝兵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5(17)5
【摘要】目的:观察养胃舒颗粒对急性胃炎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方法:用乙醇诱发大鼠急性胃炎造模,观察养胃舒颗粒高、中、低剂量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并与雷尼替丁阳性对照组对照。
结果:养胃舒高、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雷尼替丁组对乙醇致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溃疡指数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均优于养胃舒低剂量组。
结论:养胃舒对乙醇致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总页数】2页(P461-462)
【关键词】养胃舒;急性胃炎;胃黏膜损伤;溃疡指数;胃黏膜保护作用;急性胃炎;胃舒颗粒;实验研究;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阳性对照组;雷尼替丁;养胃舒
【作者】何华;袁孝兵
【作者单位】安徽省立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6.51;R573.3
【相关文献】
1.胃炎片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保护作用及胃动力的影响 [J], 陆喜荣;徐进康;彭惠平
2.柴枳夏及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J], 刘尧蓓;邹
义龙;梁靓靓
3.蒲公英甾醇通过ROS/ERK/iNOS途径保护Hp相关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的实验研究 [J], 田华;闫平慧;张锋利
4.芍药八味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J], 王浩;方芳;王杰鹏;刘惠聪;苏小霞;李宓;甄晓静;胡薇薇;方朝义
5.理中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保护作用及对ADAM17、EGFR蛋白的影响 [J], 白雪峰;谭娟;高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了解胃溃疡的病理生理机制。
2. 掌握胃溃疡的实验研究方法。
3. 探讨胃溃疡的治疗方案及效果。
二、实验背景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屏障受损等因素有关。
近年来,胃溃疡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动物模型模拟胃溃疡,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大鼠,体重200-250g。
2. 试剂与仪器:盐酸、乙醇、胃黏膜保护剂、胃镜、病理切片机、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动物分组: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
2. 模型制备:(1)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不进行特殊处理。
(2)模型组:采用盐酸-乙醇复合型胃溃疡模型制备方法,具体如下:①给予大鼠盐酸溶液,使其形成胃溃疡;②给予大鼠乙醇溶液,加剧胃溃疡病情。
(3)治疗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给予胃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
3. 实验观察:(1)观察各组大鼠的胃溃疡面积、深度及溃疡指数。
(2)通过胃镜观察各组大鼠的胃黏膜形态。
(3)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大鼠的胃黏膜组织学变化。
4. 数据统计: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 模型组大鼠的胃溃疡面积、深度及溃疡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治疗组(P<0.01)。
2. 治疗组大鼠的胃溃疡面积、深度及溃疡指数均低于模型组(P<0.05)。
3. 胃镜观察显示,治疗组大鼠的胃黏膜形态较模型组明显改善。
4. 病理切片观察显示,治疗组大鼠的胃黏膜组织学变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
六、讨论1. 本实验通过模拟胃溃疡模型,验证了胃酸分泌过多和胃黏膜屏障受损是胃溃疡发病的关键因素。
2. 胃黏膜保护剂在治疗胃溃疡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可减轻胃溃疡面积、深度及溃疡指数,改善胃黏膜形态和组织学变化。
3. 本实验为临床治疗胃溃疡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
七、结论1. 胃溃疡的发病机制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屏障受损等因素有关。
茅苍术及其麸炒品对胃溃疡大鼠抗炎作用的比较研究该实验旨在比较茅苍术生品和麸炒品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的抗炎作用,初步探讨茅苍术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
采用改良Okabe法即外科手术胃黏膜局部注射乙酸法诱导大鼠胃溃疡模型。
大鼠分成10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三九胃泰组,茅苍术生品和麸炒品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药,每日2次,连续给药10 d,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分取胃组织溃疡面。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及胃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胃组织中IL-8和TNF-α mRNA的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组织中TNF-α和IL-8的蛋白表达。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胃组织中IL-6,IL-8,TNF-α和PGE2的含量明显升高,胃组织中IL-8和TNF-α mRNA的表达和二者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各治疗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与茅苍术生品比较,相同剂量的茅苍术麸炒品具有更好的降低血清及胃组织中IL-6,IL-8,TNF-α和PGE2的含量,下调胃组织中IL-8和TNF-α mRNA表达的作用,其中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茅苍术对乙酸致胃溃疡大鼠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麸炒后该作用增强;茅苍术抗胃溃疡的作用部分是由于下调IL-6,IL-8,TNF-α和PGE2的含量。
标签:茅苍术;胃溃疡;炮制;ELISA;RT-PCR;免疫组织化学[Abstract]To compare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the crude Atractylodes lancea (AL)and AL processed products by stir-baking with bran in rat models of gastric ulcer,and preliminarily explore the anti-ulcer mechanisms of AL,the model of gastric ulcer was imitated by local acetic acid injection into gastric mucosa in rats by surgery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Okabe method. All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10 groups:sham-operation group,model group,omeprazole group,Sanjiu Weitai granule group,crude AL low dose group,crude AL middle dose group,crude AL high dose group,processed AL low dose group,processed AL middle dose group,and processed AL high dose group. Rats were administered via intragastric (ig)two times each day,for 10 consecutive days. Blood was collected from the abdominal aorta,serum was separated,and the ulcer tissues were taken.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terleukin 6,8 (IL-6,8),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and prostaglandin E2(PGE2)in serum and gastric tissues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and the mRNA expressions of TNF-α and IL-8 in gastric tissues were detected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 TNF-α and IL-8 in gastric tissue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Compared with sham-operation group,the levels of TNF-α,IL-8,IL-6,PGE2 as well as the mRNA expressions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TNF-α,IL-8 in gastric tissu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odel group. The above levels were reduced in different degrees in all treatment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crude AL,same dose of processed AL was more effective in decreasing the levels ofTNF-α,IL-8,IL-6,PGE2 in serum and gastric tissues and down-regulating the mRNA expressions of TNF-α and IL-8 in gastric tissues,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iddle dose groups and high dose grou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 had potent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in rat models of gastric ulcer induced by acetic acid,and the processed AL had more obvious effect. The anti-ulcer action of AL could be attributed partly to down-regulating the levels of TNF-α,IL-8,IL-6 and PGE2.[Key words]Atractylodes lancea (AL);gastric ulcer;processing;ELISA;RT-PCR;immunohistochemistry茅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的干燥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之功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