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4第二次月考
- 格式:doc
- 大小:276.50 KB
- 文档页数:10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月考考试高二年级数学理科试卷出题人:尹璐 赵 宇 审题人: 宋志刚 康乐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 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共 2页)和答题卡,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保持答题卷清洁、完整,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点)2,2(-的极坐标为( ) A.)4,22(π B.)4,22(π- C.)43,22(π D.)4,22(π- 2.圆的极坐标方程为)sin (cos 2θθρ+=,则该圆的圆心极坐标是( )A .⎪⎭⎫ ⎝⎛4,1πB .⎪⎭⎫ ⎝⎛4,2πC .⎪⎭⎫ ⎝⎛4,21πD .⎪⎭⎫ ⎝⎛4,2π 3.极坐标方程cos 2sin 2ρθθ=表示的曲线为( )A .一条射线和一个圆B .两条直线C .一条直线和一个圆D .一个圆 4.6)2(x x -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A .60B .80-C .80D .60-5.点),4(m P 在以点F 为焦点的抛物线⎩⎨⎧==ty t x 442(t 为参数)上,则PF 等于( )A .2B .3C .4D .56.从5名志愿者中选出4名分别从事主持、策划、演员、配乐四项不同的工作,其 中甲志愿者不能从事配乐工作,则不同的选排方法共有( )A .96种B .180种C .120种D .72种 7.6)2(x -展开式中不含..2x 项的系数的和为( )A.60B.59-C.61-D.618.已知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4,3(N ,且35.0)3(=≤≤a X P (其中3>a ),则=>)(a X P ( )A. 35.0B. 25.0C. 15.0D. 3.09.甲、乙同时炮击一架敌机,已知甲击中敌机的概率为6.0,乙击中敌机的概率 为4.0,敌机被击中的概率为( )A .1B .86.0C .24.0D .76.010.直线⎪⎪⎩⎪⎪⎨⎧+-=+=t y t x 2333211(t 为参数)和圆922=+y x 交于,A B 两点,则线段AB 的中点坐标为( )A .(3,3)-B .(3,3)-C .(3,3)-D .(3,3)-11.3名教练员随机从3男3女共6名运动员中各带2名参加兵乓球比赛,3名教练 员恰好都能把运动员组成混双的概率为( ) A.52 B.53 C.54 D.109 12.已知n a 为2)1(++n x 的展开式中含n x 项的系数,则数列}1{na 的前n 项和为( ) A .2)2)(1(++n n B .2)1(+n n C .1+n n D .2+n n 第II 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本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22=-y x 经过伸缩变换⎩⎨⎧='='yy x x 2变成直线l ,则直线l 的方程是 .14.六种不同的商品在货架上排成一排,其中b a ,两种必须排在一起,而d c ,两种不能排在一起,则不同的选排方法共有_________种.15.在极坐标系中,已知两点B A ,的极坐标分别为)3,6(π,)6,4(π,则AOB ∆(其中O 为极点)的面积为________.16.已知4)1)(1(x ax ++的展开式中2x 的系数为10,则=a _________.三、解答题(共40分,要求需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过程)17.(本题满分10 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点)0,2(P 的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ty t x 32(t 为参数),圆C 的方程为422=+y x ,以坐标原点O 为极点,x 轴 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求直线l 的普通方程和圆C 的极坐标方程;(2)求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18.(本题满分10分)某种种子每粒发芽的概率都为8.0,现播种了100粒,对于没 有发芽的种子,每粒需再补种3粒,补种的种子数记为X ,(1)求30=X 的概率(只列式即可);(2)求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19.(本题满分10分)以直角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4cos(πθρ-=22.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 ⎩⎨⎧=+=ααsin 3cos 31y x (α为参数).(1)求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与曲线C 的普通方程;(2)已知直线l 与曲线C 相交于B A ,两点,求AB 的值.20.(本题满分10分)设袋子中装有a 个红球,b 个黄球,c 个蓝球,且规定:取出 一个红球得0分,取出一个黄球得1分,取出一个蓝球得2分.(1)当3=a ,3=b ,1=c 时,从该袋子中任取(有放回,且每个球被取到的机会 均等)2个球,记随机变量ξ为取出此2球所得分数之和,求ξ的分布列;(2)从该袋子中任取(每球取到的机会均等)1个球,记随机变量η为取出此球所 得分数.若32)(=ηE ,95)(=ηD ,求c b a ::的值 .。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贵州省思南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次月考高二化学试题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40分。
)1.25℃、101 kPa时,1 g甲醇(CH3OH)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同时放出22.68 kJ热量。
下列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H3OH(l)+32O2(g)===CO2(g)+2H2O(l) ΔH=-725.8 kJ/mol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451.6 kJ/molC.2CH3OH+3O2===2CO2+4H2O(l) ΔH=-22.68 kJ/molD.CH3OH(l)+32O2(g)===CO2(g)+2H2O(g) ΔH=-725.8 kJ/mol2.已知1 g 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的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1 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3.已知3.6 g碳在 6.4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共放出X kJ热量。
已知单质碳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 mol C与O2反应生成CO的反应热ΔH为( ) A.-Y kJ/mol B.-(5X-0.5Y) kJ/molC.-(10X-Y) kJ/mol D.+(10X-Y)kJ/mol4、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合物的污染。
例如: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CH4在反应①、②中转移电子数相同B.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H>-574kJ/molC.4NO2(g)+2N2(g)=8NO(g);△H=+586kJ/mol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4把NO2还原为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NA5.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2HI H2+I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浓度由0.1 mol/L降到0.06 mol/L需要20 s,那么由0.06 mol/L降到0.036 mol/L所需时间为( )A.等于10 s B.等于12 s C.大于12 s D.小于12 s6. 现有右边两个图象:下列反应中符合右述图象的是( )A.N2(g)+3H2(g) 2NH3(g) ΔH<0B.2SO3(g) 2SO2(g)+O2(g) ΔH>0C.4NH3(g)+5O2(g) 4NO(g)+6H2O(g) ΔH<0D.H2(g)+CO(g) C(s)+H2O(g) ΔH>07.在某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的CO和0.2 mol的H2O,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ΔH=—a kJ/mol(a>0),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CO)∶c(CO2)=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04a kJB.若将容器的体积压缩为1 L,有利于该平衡正向移动C.平衡时H2O的转化率为40% D.CO、H2O、CO2、H2的浓度都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8.在密闭容器中,给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气体混合物加热,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CO(g)+H2O(g)H2(g)+CO2(g)。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德阳五中高2014级高二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命题人:魏朝霞审题人:罗宇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N-14 K-39 S-32 Fe-56 注意:选择题答案图在机读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第I 卷一、选择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温度 C.使用催化剂D.反应物的性质2.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H4HCO3溶液与过量KOH浓溶液共热:NH4++ OH-NH3↑+ H2OB.NaHCO3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CO3-+2OH-═CO2↑+H2OC.用CH3COOH 溶液CaCO3:CaCO3+2H+═Ca2++H2O+CO2↑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CO2+AlO2-+2H2O═Al(OH)3↓+HCO3-3.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CH3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B.92gNO2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6NAC.1molC2H4分子中含共价单键总数为8NAD.标准状况下22.4LCHCl3中含有原子总数为5NA4.少量铁粉与100mL 0.01mol/L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①加H2O ②加NaOH固体③滴入几滴浓盐酸④加NaCl溶液⑤改用10mL 0.1mol/L的盐酸⑥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A.①⑥⑦B.③⑤⑦C.①④⑦D.③⑥⑦5.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C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23C Cl NO K a++--、、、B.23N BK a++--、、r、SiOC.2242 H++-、Fe、SO、ClD. K+、NH4+、Fe3+、SCN-6..已知反应4CO+2NO2N2+4CO2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CO)=1.5mol·L-1·min-1B.v(NO2)=0.7mol·L-1·min-1C.v(N2)=0.4mol·L-1·min-1D.v(CO2)=1.1mol·L-1·min-17.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H2(g)+O2(g)===2H2O(g);△H=-483.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B.已知C(石墨,s)=== C(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 kJ/molD.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 △H2。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C12 O16 Cl35.5 Cr52 Fe56 Cu64 Zn65 Ag108一、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铁酸盐(含FeO42—离子)是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既能消毒杀菌又能净水。
B.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D.使用Na2S作沉淀剂,可有效除去废水中Cu2+和Hg2+2. 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氯水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 AB.25℃时,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1N AC. 1L 1mol·L-1的Na2CO3溶液中CO32—的数目为N AD. 2.3 g金属钠与足量的氧气反应,无论加热与否转移电子数均为0.1N A3.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准确的是A.在CH3COONa 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H3COO- + H2O CH3COOH + OH-B.在Mg(OH)2白色悬浊液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悬浊液变红褐:3Mg(OH)2 + 2Fe3+ === 2Fe(OH)3 + 3Mg2+C.在NaHSO3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NaHSO3 = Na+ + H+ + SO32-D.在稀H2SO4酸化的KMnO4溶液中滴入双氧水,溶液褪色:2MnO4- + 5H2O2 + 6H + === 2Mn2+ + 5O2↑ + 8H2O4.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Al3+、Cl-、AlO2-、SiO32- B.H+、Na+、S2-、ClO-C.K+、Mg2+、SO42-、MnO4- D.Fe3+、Ca2+、SCN-、NO3-5.已知NaHSO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HSO3- + H2O H2SO3 + OH-①HSO3- H+ + SO32-②向0.1mol·L-1的NaHSO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金属Na,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溶液中c(HSO3-)增大B.加入少量Na2SO3固体,则c(H+) + c(Na+) = c(HSO3-) + c(OH-) +12c(SO32-)C.加入氨水至中性,则2c(Na+) = c(SO32-)>c(H+) = c(OH-)D.加入少量NaOH溶液,233(SO)(HSO)cc--、(OH)(H)cc-+的值均增大6.在t ℃时,Ag2CrO4(橘红色)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普宁二中2014~201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化学(理科)命题:张淡鸿审核:李绪永、黄丛林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a-40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决定D.同温同压下,H2(g)+Cl2(g) = 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或中和热的是( ) A.2H2(g) + O2(g) == 2H2O(l) ΔH=-572kJ·mol—1B.KOH(aq)+ CH3COOH (aq)=CH3COOK (aq)+H2O(l);△H=-57.3 kJ·mol–1C.C8H18(l)+ 12.5O2 (g) = 8CO2 (g)+ 9H2O(l);△H=-5518 kJ·mol–1D.CH4(g) + 2O2(g) == CO2(g) + 2H2O(g) ΔH=-533kJ·mol—13.下列溶液均为0.100mol/L,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① NH4Cl ② NH4HSO4③NH3·H2OA.溶液的pH:②<①<③ B.c(NH4+):③<①<②C.①溶液中:c(NH4+)=c(Cl-) D.②溶液中:c(NH4+)+c(H+)=2c(SO42-)+c(OH-)4. 工业上常用可逆反应2SO2(g) + O2 (g)2SO3 (g) △H<0,制备硫酸,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当v(SO2):v(O2):v(SO3 )=2:1: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当单位时间内生成2 mol SO2的同时生成2 mol SO3,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5.恒温下,反应N 2(g)+O2(g) 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缩小体积 B.恒容,充入He C.恒容,充入O2 D.恒压,充入N26.下列表述与示意图相符的是(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C.A点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K正与K逆的关系是:K正=1/K逆7.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A.Al3+B.H+C.F-D.NO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一级能源B.太阳能、氢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都是新能源C.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D.水的离子积常数K 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9.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装标准液滴定B.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C.读取标准液读数时,滴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D.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10.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组合正确的是()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A 大理石玻璃氯化钾高氯酸干冰B 盐酸水煤气硫酸醋酸氯气C 明矾水泥苛性钠亚硫酸熟石灰D冰醋酸漂白粉BaSO4次氯酸氨气11.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c(H+)=1×10-7mol·L-1的溶液B.c(H+)=c(OH-)=1×10-6mol·L-1的溶液C.pH=14-pOH的溶液 [注pOH=-lg c(OH-)]D.由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所形成的溶液12.常温时,向pH=2的硫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后,溶液呈酸性,该溶液是 ( ) A.pH=12的Ba(OH)2溶液 B.pH=12的氨水C.0.01mol·L-1 NaOH溶液 D.0.05mol·L-1 BaCl2溶液13.25℃时,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5mol·L-1,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该溶液的溶质是碱 B.该溶液显碱性C.该溶液的溶质是酸 D.该溶液的溶质是盐14.HA为一元弱酸,则在0.1 mol·L-1NaA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Na+)>c(A-)>c(H+)>c(OH-) B.c(Na+)>c(OH-)>c(A-)>c(H+)C.c(Na+)+ c(H+)= c(A-)+ c(OH-) D.c(Na+)+ c(OH-)= c(A-)+ c(H+)15.对于0.1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均增大B.c(Na+)=2c(SO32―)+ c(HSO3―)+ c(H2SO3)C.c(Na+)+c(H+)=2 c(SO32-)+ 2c(HSO3-)+ c(OH-)D.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二、双选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三明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高二化学试题(特保班)(考试时间: 12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Fe-56 Cu-64 Zn-65 Ag-108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任何放热的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C .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D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的2.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酒精 稀H 2SO 4 酒精 稀H 2SO 4A B C D3.目前,一种人称“摇摇冰”的即冷即饮型饮料开始上市。
所谓“摇摇冰”是指吸食前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制冷物质和水混合摇动能使罐中饮料冷却。
请根据所学知识猜测该制冷物质是( )A .固体硝酸铵B .氯化钠C .生石灰D .固体氢氧化钠4.N 2H 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
0.25 mol N 2H 4(g )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 热量。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21N 2H 4(g )+21O 2(g )=21N 2(g )+H 2O (g );ΔH =+267 kJ ·mol -1 B .N 2H 4(g )+O 2(g )==N 2(g )+2H 2O (g );ΔH =-534 kJ ·mol -1C .N 2H 4(g )+O 2(g )==N 2(g )+2H 2O (g );ΔH =+534 kJ ·mol -1D.N2H4+O2==N2+2H2O;ΔH=-534 kJ·mol-15.把a、b、c、d四块金属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华鑫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化学(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Fe:56 Zn:65 Cu:64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的选项,每题2分,共54分)1、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A.发展氢能和太阳能B.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C.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D.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2、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B.可以用Si3N4、Al2O3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制品C.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可防止闸门被腐蚀D.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抗爆震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3、[2012·江苏化学卷8]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B.常温常压下,18g H2O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C.标准状况下,11.2LCH3CH2OH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D.常温常压下,2.24L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A4、下列物质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纤维素B.淀粉C.蛋白质D.油脂5、能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的是()A.降低温度 B.使用催化剂 C.增大压强 D.增加浓度6、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B.反应物量的多少C.反应物的性质D.反应的快慢7、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8、下列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的是()A、H+H=H2B、H+Cl=HClC、I2→I+ID、S+O2=SO2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 1/2O2(g) SO3(g) △H =-98.32kJ/mol现有4molSO2参加反应,当放出314.3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商州区中学2018届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理查德·赫克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钯催化交叉偶联”方面的研究。
下面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正反应速率B.催化剂通过升高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C.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反应热D.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2.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A.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B.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D.用25mL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3.氢氰酸(HCN)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A. 0.1mol/L甲酸溶液的pH约为4B. HCN易溶于水C. 10 mL1mol/LHCN恰好与10 mL 1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D. HCN溶液的导电性比强酸溶液的弱4.一定条件下,在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mA(g)+nB(g)pC(g)+qD(g),若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重新达到平衡,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则对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逆反应是放热反应C.m+n<p+q D.m+n>p+q5. 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 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B.向水中加入Al2(SO4)3固体C.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D.将水加热到100℃,使pH=66.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A.AlCl3B.KHCO3C.Fe2(SO4)3D.NH4HCO37.对①100 mL 0.1 mol/L NaHCO3,②100mL 0.1 mol/L Na2CO3两溶液叙述正确的是()A.两溶液中c(OH-):①>②B.两溶液中阳离子数目:②是①的2倍C.①溶液中:c(CO32-)<c(H2CO3) D.②溶液中:c(HCO3-)<c(H2CO3)8.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 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9.下列措施或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滴加酚酞的氨水中加入氯化铵固体后红色变浅B.棕红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已知: 2NO2 (g) N2O4 (g))C.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SO2的利用率D.煅烧粉碎的硫铁矿利于SO2的生成10. 0.1 mol•L-1 KHS溶液中下列表达式不正确的是()A.c(K +)+c(H+)= c(OH-)+ c(HS-)+2 c(S2-)B.c(K+)> c(HS-)> c(OH-)> c(S2-)> c(H+)C.c(HS-)+ c(S2-)+ c(H2S)= 0.1 mol•L-1D.c(K+)> c(HS-)> c(OH-)> c(H2S)> c(H+)11.用水稀释0.1mol/L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A.)()(23O H NH c OH c ⋅- B.)()(23-⋅OH c O H NH c C.c(H +)和c(OH -)的乘积 D.OH -的物质的量12.少量铁粉与100 mL 0.01 mol·L -1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河南省封丘县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1.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C.X的气态氢化物对应的水溶液可以溶解氢氧化铝D.X与Y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Y位于第二周期。
又因为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所以Y是氧元素,则X是氮元素,Z是硫元素,W是氯元素。
非金属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A不正确,水的稳定性其余氨气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高氯酸的酸性最强,B正确;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但氨水不能溶解氢氧化铝,C不正确;D不正确,例如NO难溶于水,答案选B。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和判断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
本题主要是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的综合考查,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2.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B.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了氧化反应。
C.乙烯和聚丙烯都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D.淀粉、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甲烷、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而乙烯和苯不是石油的成分,因此分馏不可能得到。
错误。
B.米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它变酸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为乙酸。
2024年人教版PEP选修4化学下册月考试卷91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分析下表提供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能杀菌的原因:2ClO-+H2O+CO2→2HClO+CO32-B. 25℃时,0.1 mol/L NaClO的pH大于0.1 mol/LNaHCO3的pHC. 25℃时,0.1 mol/L NaClO的pH大于0.1 mol/L Na2CO3的pHD. 0.1 mol/L NaClO和0.1 mol/L NaHCO3溶液中:c(ClO-)>c(HCO3-)2、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①氯化钠固体和氯化氢气体都不导电是因为二者中都不存在离子。
②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③醋酸;烧碱和过氧化钠分别属于酸、碱和碱性氧化物。
④氨气;水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
⑤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风化是化学变化;硫酸铜晶体溶于水是物理变化。
⑥用玻璃棒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含有Na+⑦用Ba(NO3)2溶液、品红试液都可以区分CO2和SO2这两种气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④⑤⑥B. ②③⑥⑦C. ②③④⑤D. ②④⑤⑦3、常温下向20mL 0.1mol/L氨水中通入HCl气体;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随通入HCl气体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点通入的HCl气体,在标况下为44.8mLB. b、c之间溶液中c(NH4+)>c(Cl-)C. 取10mL的c点溶液稀释时:c(NH4+)/c(NH3·H2O)减小D. d点溶液呈中性4、对于溶液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B.C. 将溶解到氨水中,抑制的电离D.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相等5、的NaOH溶液通入气体,所得溶液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B.C.D.6、室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相应的气体至溶液pH=7(通入气体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可忽略),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A. 向0.10mol·L-1NH4HCO3溶液中通CO2:c(NH4+)=c(HCO3-)+2c(CO32-)B. 向0.10mol·L-1NaHSO3溶液中通NH3:c(NH4+)+c(H2SO3)=c(SO32-)C. 向0.10mol·L-1Na2SO3溶液中通SO2:c(Na+)=2[c(HSO3-)+c(SO32-)+c(H2SO3)]D. 向0.10mol·L-1CH3COONa溶液中通HC1:c(Na+)>c(CH3COOH)=c(Cl-)7、醋酸钡[(CH3COO)2Ba·H2O]是一种媒染剂,下列是有关0.1 mol/L醋酸钡溶液中粒子浓度的比较,其中不正确的是A. c(Ba2+)>c(CH3COO-)>c(OH-)>c(H+)B. c(H+)+2c(Ba2+)=c(CH3COO-)+c(OH-)C. c(H+)=c(OH-)-c(CH3COOH)D. 2c(Ba2+)=c(CH3COO-)+c(CH3COOH)8、电解质溶液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长征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注意: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K 39 Na 23 Cl 35.5 P 31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1、对于某平衡体系,下列措施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 )A.升高温度 B.使用催化剂C.改变体系压强 D.改变各组分浓度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为有效碰撞B.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总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3.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 12N2(g)+CO2(g)ΔH =-373.2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4.如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5.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对可逆反应4NH 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的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是2v逆(NH3)=3v正(H2O)7.如图所示的各图中,表示2A(g)+B(g) 2C(g)(正反应放热)这个可逆反应的正确图像为( )8.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9.在101 kPa和25 ℃时,有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s)+1/2O2(g)===CO(g) ΔH1=-110.5 kJ·mol-1H2(g)+1/2O2(g)===H2O(g) ΔH2=-241.7 kJ·mol-1H2(g)+1/2O2(g)===H2O(l) ΔH3=-285.8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s)+H2O(g)===CO(g)+H2(g) ΔH=-131.2 kJ·mol-1B.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C.2H2O(g)===2H2(g)+O2(g) ΔH=-483.4 kJ·mol-1D.H2O(g)===H2O(l) ΔH=-44.1 kJ·mol-110.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 2(g)+O 2(g)V 2O 5450℃2SO 3(g) ΔH <0.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图Ⅰ表示的是t 1时刻增大O 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 .图Ⅱ表示的是t 1时刻加入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 .图Ⅲ 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剂效率比乙高D .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11.据报道,在300℃、70 MPa 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2CO 2(g)+6H 2(g) CH 3CH 2OH(g)+3H 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使用Cu -Zn -Fe 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B .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 .充入大量CO 2气体可提高H 2的转化率D .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 3CH 2OH 和H 2O 可提高CO 2和H 2的利用率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反应B .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不可能发生反应C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实际可能没有发生反应D .常温下,2H 2O=====电解 2H 2↑+O 2↑,即常温下水的分解反应是自发反应13.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固体硫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 .由C (石墨)= C (金刚石);△H =+1.90 kJ/mol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在101kPa 时,2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O 2(g)= 2H 2O(l); △H =-285.8kJ/molD .在稀溶液中,H+(aq)+ OH-(aq) = H 2O(l); △H =-57.3kJ/mol,若将含0.5molH 2SO 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大于57.3kJ14、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 2C(g) ΔH<0,反应过程中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反应达平衡后在t1、t2、t3、t4时分别都只改变了一种条件,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2 min内,v(B)=0.1 mol/(L·min)B.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C.t3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压,此时c(B)不变D.t4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此时c(B)不变15、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的化学反应CO 2(g)+H2(g) CO(g)+H2O(g),K被称为化学平衡常数,其中K和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根据以上信息推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为放热反应B.此反应只有达到平衡时,密闭容器中的压强才不会变化C.此反应达到1 000℃时的反应速率比700℃时大D.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低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6分)(1)已知:重铬酸根离子(Cr2O72—)是橙红色的,铬酸根离子(CrO42-)是黄色的,重铬酸钾溶于水发生反应:Cr2O72-+H2O2CrO42-+2H+,溶液为橙黄色,向溶液中滴加少量6mol/L的硫酸,溶液呈_________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2NO 2N2O4ΔH= -56.9kJ/mol。
一定条件下,将该混合体系置于一个带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推动活塞以减小容器的体积,此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NO2和N2O4混合气体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将该体系升温至100o C,此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2分)恒温时,将2molA和2molB气体投入固定容积为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10s时,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7mol,2A(g) + B(g) xC (g) + D(s)C的反应速率为0.0225mol·L—1·s—1;40s时反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此时B的转化率为20%。
请填写下列空白:(1)x =(2)从反应开始到10s,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3)从反应开始到40s达平衡状态,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4)平衡时容器中B的体积分数为(5)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是(6)下列各项能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是A.消耗A的物质的量与生成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容器中A、B的物质的量n(A)∶n(B) =2∶1C.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D.压强不再变化E.气体密度不再变化18、(6分)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
根据以上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A与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t1 min后,改变下列某一条件,能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有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B.保持容器总体积不变,通入少量稀有气体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19.(9分) 2SO 2(g)+O2(g)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 mol SO2(g)氧化为1 mol SO3(g)的ΔH=-99 kJ/mol.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ΔH=________kJ/mol.(3)如果反应速率v(SO2)为0.05 mol/(L·min),则v(O2)=__________mol/(L·min)、v(SO3)=________ mol/(L·min).(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 kJ/mol,计算由S(s)生成3 mol SO3(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7分)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 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 2O/ZnO):CO(g)+2H 2(g) CH 3OH(g)根据题意完成下列问题:(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升高温度,K 值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 (H 2)=________________.(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处于E 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氢气的浓度减少B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C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D .重新平衡时n (H 2)n (CH 3OH )增大21.(15分)氨的合成原理为:N 2(g)+3H 2(g) 2NH 3(g) ΔH =-92.4 kJ·mo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