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篇 系统复习 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考点跟踪训练03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5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概述中国古代史始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重点叙述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演进,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起源、建立、巩固和发展的历程。
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趋势1、中国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分别是奴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成熟时期:①政治上:禅让制→世袭制;部落联盟→国家建立;分封制逐渐形成并盛行;②经济上:铁器、牛耕的出现2、中国封建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由建立到不断巩固;封建社会由兴起到强盛再到渐趋衰落:①政治上: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在之后各朝代不断发展;②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开始形成,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进步;③思想文化上: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秦朝法家独尊;汉武帝时期,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④对外关系上:由开放的对外政策逐渐走向闭关锁国;⑤科技上:由世界领先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⑥民族关系上:在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下,中央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并加强对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中国古代史时空线索:一、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四、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治国之策五、经济重心的变迁六、货币折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状况七、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与发展八、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九、中国古代城市十、中国民族政策十一、中国古代重大工程建筑十二、中华文化符号(中华传统文化)十三、中国古代科技人物十四、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十五、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十六、中国古代王朝疆域的变化中国近代史第一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1、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从历史进程的角度谈谈鸦片战争的影响?内容: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命题点1 隋的统一1.[2019安徽,16(1)]【】(1)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政权分立的局面。
改正:命题点2 开通大运河2.[2012安徽,13(2)]【】(2)隋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全长2700多千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改正:命题点3 开创科举制度3.[2014安徽,3]《新唐书》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
这表明( )A.唐朝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B.科举制起源于隋朝C.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D.隋朝选举制度陈旧4.[2017安徽,14(1)]【】(1)隋唐实行的科举制以门第为选官标准,扩大了官吏来源。
改正:命题点4 贞观之治5.[2018安徽,3]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为此,太宗(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6.[2013安徽,2]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21.[2020广东]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liú)。
”与诗句描绘相关的是( )A.“贞观之治”B.大运河开通C.安史之乱D.隋朝的统一2.[2021预测]唐代诗人皮日休作有《汴河怀古》一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作者意在( )A.批评大运河导致了隋朝灭亡B.赞扬隋文帝的功绩C.肯定大运河的积极作用D.感叹隋朝二世而亡的命运3.[2020滨州]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第一部分模块一第三单元考点大运河的开通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A.①建立隋朝②灭掉陈朝③开凿运河B.①灭掉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凿运河C.①开凿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掉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凿运河③灭掉陈朝2.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的人工水道。
这一伟大工程(D)A.以长安为中心B.最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C.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D.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考点“贞观之治”3.史书《贞观政要》对唐朝贞观年间的社会情况有如下描述:“商旅野次(野外停留),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与书中描述繁荣景象有直接关系的帝王是(B)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4.杜佑在《通典》中说道:“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唐太宗采取的哪项措施有关(B)A.完善三省六部制B.鼓励发展农业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D.虚心纳谏5.“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材料反映了唐太宗(D)A.勤于政事B.善于纳谏C.节俭治国D.唯才是用考点隋唐科举制度6.“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这句话反映的选官制度开始于(B) A.汉朝B.隋朝C.唐朝D.明朝7.(2019·北京东城区期末)如果你去广州、泉州、徐州等地旅游,会发现这些城市都有“状元街”。
下列制度与“状元”有关的是(D)A.禅让制B.分封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8.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C)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考点唐朝经济繁荣9.(2019·四川绵阳)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2023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1.北京人生活的时间及地点(识记):北京人生活在今北京西南周口店,距今约70万-20万年。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活状况与农作物(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别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
河姆渡遗址地处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人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住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烧制黑陶。
半坡遗址地处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距今约6000年,半坡人住半地穴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白菜和芥菜,饲养家畜,烧制彩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
3.炎帝、黄帝的传说(识记):炎帝(神农氏、教民农耕)和黄帝(号轩辕氏)被华夏子孙尊奉为人文始祖。
(尧、舜、禹的禅让)4.夏朝建立的时间及建立者(识记):公元前2070年,禹(治水)建立夏朝。
(禹死后,儿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商、西周的建立者及分封制(理解):①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纣,建立西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②西周的分封制:a.目的:为了巩固对辽阔疆土与殷商遗民的统治b.对象:宗室(分封主体)、功臣以及先朝贵族c.诸侯义务:服从(天子)命令、朝觐纳贡、随同(周王)征伐d.诸侯权力:在封地进行再分封e.意义:西周通过逐级分封,建立起一个个统治据点,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络。
大大改变了夏商时期的松散状态,使西周迅速发展为疆域辽阔、对周边民族影响巨大的国家。
(西周末年,分封制被破坏,导致春秋时期诸侯争霸)6.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识记):齐桓公(重用管仲、“尊王攘夷”、、葵丘会盟、第一位霸主)、宋襄公、晋文公(退避三舍,打败楚国)、秦穆公、楚庄王(问鼎中原)。
7.战国七雄及形势(识记):齐、楚(今湖南湖北一带)、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考点跟踪训练03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16,自贡中考)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A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2.(2016,聊城模拟)某同学利用右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C )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C.唐朝创新中央官制
D.明朝加强专制统治
3.(2015,厦门中考)人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古代帝王是( C )(导学号:35422045)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2016,绵阳中考)下面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
他们运用于( A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
5.(2015,东营中考)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可见,他特别重视( B )
A.对外交往
B.民族关系
C.任用贤才
D.虚心纳谏
6.(2015,株洲中考)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题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 B )
A.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
B.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C.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D.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
7.(2016,莆田中考)在一次故事会上,主持人讲述了“魏征进谏”“玄奘西行”的故事。
这些故事发生在( B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8.(2016,莱芜模拟)“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D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9.(2016,泉州中考)下图所示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C )
10.(2016,鸡西模拟)右图人物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
他是( D )
A.文天祥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岳飞
11.(2016,邵阳模拟)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D)
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
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
12.(2015,安徽中考)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B)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
13.(2016,天津中考)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中国的( A )(导学号:35422046)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朝时期
14.(2016,甘肃中考)右图为我国古
代的“瓦舍”,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意。
它的出现反映了( C )
A.隋唐科举制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15.(2015,武威中考)右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 C )
A.秦朝疆域图
B.唐朝疆域图
C.元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6.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1)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魏征——唐太宗;姚崇——唐玄宗。
(3)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事例。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入吐蕃。
(4)国家与国家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典型事例。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5)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人才参政的制度。
科举制度。
(6)人与自然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通的一个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工程。
隋朝大运河。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的音符。
请根据提示,举出两个不和谐的历史现象。
(7)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
隋炀帝。
(8)因贪图享乐而导致唐朝衰落的君主。
唐玄宗。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9)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国家应该创造人与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国家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
(言之有理即可)
17.(2015,呼和浩特模拟)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A.辽;
B.西夏;
C.北宋。
(2)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A.金;
B.西夏;
C.南宋。
(3)图二与图一相比,政权疆域也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C两国在当时达成了怎样的协议?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4)从结束图二这种局面到实现图三这种局面,是由哪一个政权完成的?这一政权在政
治制度上有何重大创新?图三这种统一局面的实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创立了行省制度。
结束了唐朝灭亡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