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转本语文12年真题
- 格式:doc
- 大小:4.21 MB
- 文档页数:13
成(制作)衣匠,各省具(都)有,而宁波尤多。
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
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遂(立即)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科举),而独不言尺寸。
其人怪(认为……奇怪)之。
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傲慢),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慵懒),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狭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余(我)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今之成衣者,辄(动不动)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掠夺布料)之心。
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衣服得体)者,实难其人焉。
(清•钱泳《履园丛话》)【通过曾经的裁缝与现在的裁缝的比照,感慨制衣的手法及品性。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岸边),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一同)沉焉。
阅(经历)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寻找)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认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没有踪迹)。
一讲学家(讲经学的人)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你们)不能究(探究)物理(事情的道理)。
(二石兽)是非木,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推)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停),遂(于是)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下游),固;求之地中,不更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主观判断)欤?近岁(年)风俗尤为侈靡(奢侈靡丽),走卒类(穿戴)士服,农夫蹑(脚穿)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安置)酒,或(有的)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沽(买)于市(集市),果止(停留)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肉脯)、醢hai3(肉类)、菜羹,器用磁漆(磁器漆器)。
江苏省2012年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卷(二年级)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作答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准确清晰地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考试结束时,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请将答题卡上代表该题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1.下列词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骨髓.gǔsuǐ隧.道suìdào 随.意suíyì 遂.愿suìyuànB.殷.切yīn qiè殷.红yān hóng荫.庇yìn bì 阴.凉yīn liángC.勉强.miǎn qiǎng强.迫强.求强.颜D.神色.shén sè色.彩sè caǐ褪色.tuì shǎi色.盲2.下列成语或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束之高搁(阁鼎立相助横征暴敛B.越俎代疱(庖滥竽充数缘木求鱼C.声名雀起(鹊暗(黯)然泪下洁白无瑕D.独当一面势不可挡峨冠博带3.下列加点的字词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相濡.以沫(沾湿,不是口水) 拾.(.shè级而上(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不是轻步而上) 再接再厉.(磨刀石)B.繁文缛.节(繁琐) 破釜.沉舟(古代的炊事用具) 好高骛.远(追求、致力)C.以汤.沃雪(开水) 颔.首赞许(点头) 胶柱.鼓瑟(瑟上调节声音的短木,不是支撑房屋的木头)D.海市蜃.楼(蛤蛎) 颇有微.词(隐晦的,不是轻微的) 联袂.而往(袖子)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电影周的上映,加强了中法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
B.“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鞅而富强。
2022年真题:某高校3名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
在暂别校园、投身军营之际,学校决定为他们举行“强国有我,青春无悔”欢送仪式,请你以在校生代表的身份转写一份300字左右的发言稿。
2021年真题:××职业院校电影社团,定于2021年 3月29日下午 2∶00在校团委第一会议室举办“中国科幻电影20年”专题座谈会,届时××大学影视专业××老师将与同学们交流。
请以社团的名义,撰写一份300字左右的会议通知。
2020年真题.某高校团委拟举办“中华传统进校园”系列活动,现面向全校师生有奖征集本活动的形象标识(logo)。
请以该校团委的名义写一份征集启事。
要求: (1)字数300字左右。
(2) 内容充实,格式规范,语言得体。
(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信息,如涉及校名、人名等,请用XX代替。
2019年真题.某报业集团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文字编辑,请根据职位要求,结合自身情况,写一封300字左右的求职信。
要求: (1)内容充实,格式规范,语言得体。
(2)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信息,如涉及校名、人名等,请用xx代替。
2018年真题.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校文学院学生会拟牵头成立"古诗词创作学社”。
请你以文学院学生会的名义给校学生会写一份300字左右的申请书。
要求: (1)内容充实,文体规范,语言得体。
(3)文中不得出现与本人相关的信息,如涉及校名、人名等,请用XX代替。
2017年真题.某高校拟于 2017 年 5 月 4 日 19 点在校大礼堂举行“中华经典诗词吟诵”大赛,参加对象为大一学生。
请以该校团委的名义,拟写一份下发到各院(系)二级团组织的通知。
要求:(1)字数 300 字左右。
(2)内容充实,格式规范,语言得体。
(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信息,如涉及校名、人名等,请用××代替。
2016年真题:某高校根据国家“志愿者服务计划”要求,在学生自愿申请、学校审核的基础上,选派5位同学去青海玉树地区支教半年,出发前拟举行“热血铸青春,青春西部行”欢送仪式。
江苏省2012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第Ⅰ卷1页至页,第Ⅱ卷页至页。
两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7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的姓名、考试证号等项目。
2.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
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下列各项词语中,每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涤纶./羽扇纶.巾榛.莽/各臻.其妙拘泥./泥.沙俱下B.徇.私/瘦骨嶙峋.诧.异/叱咤.风云纠葛./百舸.争流C.汲.水/岌.岌可危脊.梁/土地贫瘠.缴.获/战斗檄.文D.掮.客/潜.移默化徜.徉/惝.恍迷离晦.涩/诲.人不倦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于是有天夜里,乌云紧压着树梢,狂风摇撼着树枝,一个强烈的闪电像利剑般辟开树干,头上响起惊天动地的炸雷!B.惋惜的是,我的朋友的高尚情谊,不能得到这两只惊弓之鸟的理解,它们竟一去不返。
从此,清晨起来,白杨潇潇,再也听不到那种清脆的叫声。
C.结果,那原来渴望着食物的鹿群的饿殍,和死去的艾蒿丛一起变成了白色,或者就在高出鹿头的部分还留有叶子的刺柏下腐烂掉。
D.夕阳在山,干拆的黄土正吐出它在一天内所吸收的热,河水汤汤急流,似乎能把浅浅河床中的鹅卵石都冲走了似的。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燕然勒.功(刻)衣袂.飘飘(裙子)踽踽..而行(孤独的样子)B.怙恶不悛.(悔改)怆.然涕下(伤悲)熠熠..发光(闪光发亮)C. 游目骋.怀(奔驰)醍醐..灌顶(神灵)独出机杼.(织布梭)D.惺惺..(有见识的内行人)..不同(显然)贻笑大方..相惜(醒悟)迥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赛场上果然深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A.舟楫/编辑道观/冠名权濒临/彬彬有礼B.蹒跚/珊瑚嫁接/度假村布帛/并行不悖C.慑服/拍摄昭示/软着陆荒诞/肆无忌惮D.忏悔/阡陌储蓄/处方药复辟/刚愎自用答案:A[解析]B项“帛(bó)”与“悖(bèi)”读音不同,C项“昭(zhāo)”与“着(zhuó)”读音不同,D项“忏(chàn)”与“阡(qiān)”读音不同。
[评点]从考查的内容上看,有形近字(共四组)、同音字(共八组),而且以同音字考查为主导,这是比较少见的,这也体现了命题人的胆识;在读音不相同的选项中只设一组读音不同,做到了命题的规范,也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因而一上来就给考生坚定了信心。
但是,同音字考查过多,并且同音字除了同音之外之间再没有其他任何联系,比如“嫁”与“假”,“帛”与“悖”,“昭”与“着”,等,并组考查根本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给人的感觉好像只是两个同音字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已,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对人才选拔性的考查。
所以从此题内容上说,命题有些低幼化,也间接地帮扶了不愿识记的当代中学生,而且还“促进”了当代中学生识记能力逐步退化的倾向。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和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____。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____。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____。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答案:C[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统一考试大学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作答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准确清晰地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上的指定位置。
3. 考试结束时,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词中黑体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骨髓隧道随意遂愿B.殷切殷红荫庇阴凉C.勉强强迫强求强颜D.神色色彩褪色色盲2.下列成语或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束之高搁鼎立相助横征暴敛B.越俎代疱滥竽充数缘木求鱼C.声名雀起暗然泪下洁白无瑕D.独当一面势不可挡峨冠博带3. 下列黑体的字词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相濡以沫(口水)拾级而上(轻步而上)再接再厉(磨)B.繁文缛节(繁琐)破釜沉舟(古代的炊事用具)好高骛远(追求、致力)C.以汤沃雪(开水)颔首赞许(点头)胶柱鼓瑟(支撑房屋的木头)D.海市蜃楼(大蛤蛎)颇有微词(轻微的)联袂而往(袖子)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法国电影周的上映,加强了中法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
B.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鞅而富强。
”两句中的“而”均表示并列关系。
C. “敢问夫子恶乎长”该句中的“恶”是疑问代词,意思是“哪方面”。
D.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该句中的“焉”意为“了”。
5.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礼仪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A古代的“五礼”指的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学礼。
B. 古人自称时常用谦称,一般有愚、鄙、敝、卑、窃、仆等。
C. 顿首,俗称“叩头”,即跪而拱手,头轻缓至地,稍做停留。
D. 鹿鸣宴,兴起于唐代,是朝廷宴请乡试新科举子的宴饮活动。
6.下列诗词句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2012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试 题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晚唐诗坛上,擅长写“无题”诗的诗人是A.杜牧 B.贾岛 C.李贺 D.李商隐2.枟左传枠、枟史记枠所采用的体例依次是A.国别体、纪传体B.纪传体、编年体C.纪传体、国别体D.编年体、纪传体3.下列诗歌中,根据民间祭歌加工而成的是A.枟楚辞·国殇枠B.曹操枟短歌行枠(其一)C.枟汉乐府·陌上桑枠D.枟诗经·氓枠4.枟论毅力枠、枟论学问枠、枟论快乐枠的作者依次是A.梁启超、钱钟书、培根B.梁实秋、梁启超、钱钟书C.梁启超、培根、钱钟书D.培根、梁启超、梁实秋5.下列作品中,采用了倒叙方式的是A.枟麦琪的礼物枠B.枟米龙老爹枠C.枟苦恼枠D.枟门槛枠6.郭沫若的枟炉中煤枠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A.爱慕恋人之情B.怀念家乡之情C.思念儿女之情D.眷念祖国之情7.李清照枟声声慢枠(寻寻觅觅)直接体现对亡夫伤悼之情的词句是A.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8.下列同属于“创造社”的一组作家是A.郁达夫、郭沫若、成仿吾B.闻一多、徐志摩、郁达夫C.郁达夫、郭沫若、徐志摩D.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9.下列作品出自同一作家的是A.枟米龙老爹枠、枟羊脂球枠、枟苦恼枠B.枟麦琪的礼物枠、枟项链枠、枟最后的藤叶枠C.枟变色龙枠、枟项链枠、枟苦恼枠D.枟猎人笔记枠、枟罗亭枠、枟门槛枠10.下列作品的体裁表述错误的是A.枟五代史伶官传序枠是一篇史论B.枟谏逐客书枠是一篇书信体散文C.枟马伶传枠是一篇人物传记D.枟论毅力枠是一篇立论文1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A.枟诗经枠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B.李白的诗歌继承了枟诗经枠的现实主义传统C.号称“七绝圣手”的诗人是盛唐时期的王昌龄D.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风格清新淡雅12.下列哪首诗借用了“碧溪垂钓”这一典故A.李白枟行路难枠(其一)B.枟诗经·氓枠C.杜甫枟蜀相枠D.陶渊明枟饮酒枠(其五)1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既来之,则安之”三个成语依次出自A.枟季氏将伐颛臾枠、枟谏逐客书枠、枟陈情表枠B.枟李将军列传枠、枟陈情表枠、枟季氏将伐颛臾枠C.枟陈情表枠、枟李将军列传枠、枟谏逐客书枠D.枟谏逐客书枠、枟季氏将伐颛臾枠、枟李将军列传枠14.下列作者、作品、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是A.老舍———枟断魂枪枠———黄省三B.沈从文———枟箱子岩枠———沙子龙C.曹禺———枟日出枠———潘月亭D.巴金———枟家枠———周萍15.下列各句中,同时采用了比喻和夸张手法的是A.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大学语文答案第1页(共1页)
江苏省2012年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二年级)
(A )
一、语文知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文学作品赏析(本大题共15分) 26.评分标准(15分)
一类:角度新颖,观点明确,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流畅。
(15分—13分) 二类:角度合理,观点明确,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12分—10分)
三类:角度尚合理,观点尚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9分—6分) 四类:缺乏明确角度,内容散乱,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5分—0分) 四、作文(共100分) 27.评分标准(30分)
一类:主旨鲜明,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格式规范,语言流畅。
(30分—27分) 二类:主旨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格式规范,语言通顺。
(26分—
22分) 三类:主旨尚明确,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格式基本规范,语言基本通顺。
(21分—15分)
四类:主旨不明确,言之无物,结构混乱,格式不规范,语病较多。
(14分—0分) 28.评分标准(70分)
一类:中心突出,材料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70分—61分) 二类:中心明确,材料较充实,结构合理,语言通顺。
(60分—49分) 三类:中心尚明确,材料欠充实,结构基本合理,语言尚通顺。
(48分—35分) 四类:中心不明确,材料不充实,结构混乱,语句不通。
(34分—0分)。
[专升本类试卷]江苏专转本(语⽂)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doc[专升本类试卷]江苏专转本(语⽂)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单项选择题1 下列⽆错别字的⼀组是 ( )(A)知迷不悟阴谋诡计潜移默化贻笑⼤⽅(B)⾸屈⼀指宏福齐天仗义执⾔汗⽜充栋(C)利令智昏再接再厉秣马厉兵变本加厉(D)蜂拥⽽上叹为观⽌⼀愁莫展眼花缭乱2 下列各句中“颜⾊”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她的“圣⼥升天图”挂在神坛后⾯,那朱红与亮蓝两种颜⾊鲜明极了。
全幅⽓韵流动,如风⾏⽔上。
(B)他不能忍受这样的欺骗,决定给她点颜⾊看看。
(C)教堂的地是⽤⼤理⽯铺的,颜⾊花样种种不同。
(D)她的头发同黄⽜⽑⼀样颜⾊。
3 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句是 ( )(A)刘校长来学校⾥不过⼏天,许多⼈还不认识。
(B)这是⼀个⼗分有趣的⼈,他的笑话讲不完。
(C)在《我的⽗亲》这篇⽂章中,他写了许多感⼈的故事。
(D)三个⽼师提出的建议,在教代会上以全票获得通过。
4 依次填⼊下⾯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 )古代的⼀些作家,_______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______他们______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思想中_____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______他们能够在⾃⼰的作品反映出了⼀定的客观真理。
(A)尽管也可是即使也因⽽(B)虽然也可是既然也所以(C)尽管并但是既然就因⽽(D)虽然并但是如果就所以5 下列作品、作家、朝代、⽂体对应完全正确的⼀项是 ( )(A)《资治通鉴》──司马迁──西汉──编年体通史(B)《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代──⽂⾔短篇⼩说集(C)《东坡乐府》──苏轼──南宋──词集(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杂剧6 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 )(A)《登幽州台歌》是“初唐四杰”之⼀陈⼦昂的代表作。
(B)陶洲明是⼭⽔诗歌的开创者,谢灵运是⽥园诗的开创者,⽽孟浩然和王维的诗歌则实现了对⼭⽔与⽥园题材的综合运⽤。
(C)《⾦瓶梅》是在民间传说基础上创作的以家庭⽣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说。
江苏专转本语文12年真题
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统一考试大学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作答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准确清晰地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上的指定位置。
3.考试结束时,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下列词中黑体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骨髓隧道随意遂愿
B.殷切殷红荫庇阴凉
C.勉强强迫强求强颜
D.神色色彩褪色色盲
2.下列成语或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束之高搁鼎立相助横征暴敛
B.越俎代疱滥竽充数缘木求鱼
C.声名雀起暗然泪下洁白无瑕
D.独当一面势不可挡峨冠博带
3.下列黑体的字词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相濡以沫(口水)拾级而上(轻步而上)再接再厉(磨)
B.繁文缛节(繁琐)破釜沉舟(古代的炊事用具)好高骛远(追求、致力)
C.以汤沃雪(开水)颔首赞许(点头)胶柱鼓瑟(支撑房屋的木头)
D.海市蜃楼(大蛤蛎)颇有微词(轻微的)联袂而往(袖子)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电影周的上映,加强了中法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
B.“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鞅而富强。
”两句中的“而”均表示并列关系。
C.“敢问夫子恶乎长?”该句中的“恶”是疑问代词,意思是“哪方面”。
D.“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该句中的“焉”意为“了”。
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礼仪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五礼”指的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学礼。
B.古人自称时常用谦称,一般有愚、鄙、敝、
D.贾平凹的《白鹿原》被文学评论界公认为具有史诗般风格的作品。
10.下列作家、国籍、作品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塞万提斯——意大利——《堂吉诃德》
B.斯丹达尔——德国——《红与黑》
C.川端康成——日本——《雪国》
D.狄更斯——英国——《呼啸山庄》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一)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第11题至第15题。
闻高鹗被解脱有感
近来媒体盛传,《红楼梦》百二十回本的作者署名,将从曹雪芹、高鹗合署改为曹雪芹与“无名氏”同撰,新闻简略,据闻有详细考证,论定原先后四十回出高鹗手为站不住的传说,详情尚不得知。
此事虽说不上。
在《红楼梦》的读者和“红学”研究者看来,则并非小事一桩。
可断言也。
自“红学”生成以来,对后四十回及其作者的认定与评论,大体可分两派。
其肯定后四十回为
高续并加否定评论者,自鲁迅、胡适、俞平伯、周汝昌以降,实繁其徒,其否定高续者,到张爱玲而臻极致。
其肯定高续并力挺其文学价值者,可以林语堂为代表,舒芜亦挺高之健者。
双方观点鲜明对峙,如扩大而大之,读者群中因黛玉之死而下泪者,如越剧《红楼梦》、新面世以忠于百二十回原著的电影的部分观者皆是。
双方鼎峙,难分高下,而他们都是承认后四十回著者为高鹗,则是一致的。
尽管从文学艺术观点上,如水笼之不相容,也是公认的事实。
按我国章回小说的作者,每不易认定。
原因是习惯看法,小说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更加政治上的避忌,更不愿以真名姓示人。
其实小说作者的考定,是一件特别烦难之事。
《红楼梦》作者之为曹雪芹,也几乎被否定,有说为其叔者……不一而是。
其实真正认真辩论起来,雪芹在书中自述核定增删,“十年辛苦”,说到底,不过是一位认真的“责任编辑”而已,是不是也应在作者署名上,加以斟酌呢?自然,这是一句笑话,不值红学专家一哂的。
总而言之,在古典小说的作者问题上,一般说,应取“宜粗不宜细’’的态度。
不至徒费精力,
在这种深邃的死胡同里开拓、前进。
虽然,在高鹗说来,他的被解脱,能脱身于众口交责的尴尬境地,确是巴不得的“好事”。
(摘自2010年9月9日《新民晚报》,有删改)
11.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词是
A.司空见惯 B.惊世骇俗
C.惊天动地 D.沸沸扬扬
12.据文意,在《红楼梦》的署名被修改前,关于后四十回的创作,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很多人不认为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
B.都认为是高鹗所续且肯定其文学价值
C.都认为是高鹗所续但否定其文学价值
D.都认为是高鹗所续但对其艺术价值褒贬不一
13.由文章叙述可知,张爱玲对于高鹗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观点是
A.否认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写
B.对高鹗所续部分的文学价值持否定态度
C不同意鲁迅、胡适等人的观点。
D.承认为高鹗所续写并肯定其文学价值
14.作者认为“我国章回小说的作者,每不易
认定”的原因是
A.章回小说的作者很多
B.小说的文学价值不高
C.小说的作者不愿用真名姓示人
D.考证者观点水火不相容
15.本文对考证古典小说作者这一问题的观点是
A.考证作者为文学研究没有关系
B.考证作者浪费时间和精力‘
C.考证作者有益于对作品艺术价值的评价
D.考证作者应适可而止,否则会钻进死胡同罃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第16题至第20题。
楚归晋知罄
晋人归楚公子于楚,以求知罃。
楚人许之。
楚王送知罃,日:“子其怨我乎?”对日:“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怒?”王日:“然则德我乎?”对日:“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
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
谁敢德?”王日:“子归,何以报我?”对日:“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日;“虽然,必告不毂。
”对日:“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
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日:“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选自《左传·成公三年》,有删改)
[注]馘(guó),古代战时割取所杀敌人的左
耳用于记功。
俘馘,俘虏。
16.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二句是
A.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B.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C.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D.子归,何以报我?
17.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为语气副词,表揣测意味的一句是
A.臣不才,不胜其任。
B.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
以相宥也。
C.子其怨我乎?
D.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
18.下列对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执事不以衅鼓”中的“衅”,本义为“以牲血涂”
B.“各惩其忿,以相宥也。
”句中的“宥”是“辅佑”的意思
C.“虽然,必告不毂。
”“不毅”是古代王侯自谦之词
D.“若不获命……而帅偏师以修封疆。
”其中的“帅”意为“率领”
19.下列说法符合短文内容的一项是
A.知警认为若托晋君的福气回到晋国,虽遭受杀戮,也可不朽
B.因为知警没有才能,所以晋君认为他不能胜任其职
C.知警觉得他和楚王之间没有恩德,也没有怨恨
D.知警说,在保卫边疆时,如遇到楚王,不会对他有二心
20.下列说法对短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知警作为楚国的人质,最后被交换回国
B.楚王送别知警时,多次询问知罃是否责怪自己
C.晋楚两国为了结成友好之邦,把自己国家大量的囚犯都释放了
D.楚王看到晋国有知警这样的臣子,于是感叹不可以与晋国相争
三、文学作品赏析(20分)
2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写一篇25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四、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22.××学校2012年毕业典礼召开在即,需要一名毕业生代表在大会上致感谢词。
请以这名代表的身份写一篇致谢词。
(30分)
要求:
(1)文体规范,语言得体,字数在250字左右。
(2)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信息,如涉及到校名、人名等,请用××代替。
23.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内敛含蓄,不求闻达;有的人个性张扬,长于表现。
人不同,做事的风格抑或不同。
请你以《高调与低调》为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诗歌之外,文体不限。
(7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