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优秀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辩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辩证分析的过程;(2)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2)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注生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辩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辩证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辩证分析方法的灵活运用;(2)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运用辩证分析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辩证分析的概念和意义;(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辩证分析?2. 知识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辩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生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法进行分析;(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成果。
4. 实践环节:(1)教师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法解决;(2)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辩证分析能力;3. 实践环节:评价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在辩证分析方面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和案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辩证分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辩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法阅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辩证分析的基本原理:矛盾分析、发展观点、联系观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 辩证分析的方法: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案例分析法。
3. 辩证分析在文学鉴赏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辩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难点:辩证分析在文学鉴赏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辩证分析的思考。
2. 讲解:讲解辩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让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法分析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成果,互相借鉴和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维的辩证性、合作态度等。
4. 学生自评:让学生自我评价在课程中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六、教学工具与资源:1. 教学PPT:展示辩证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例。
2. 文学作品:提供一些文学作品供学生分析,如诗歌、小说、戏剧等。
3.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文章,供学生深入学习。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案例和实例,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或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辩证分析。
2. 第二步:讲解辩证分析的基本原理。
详细讲解矛盾分析、发展观点、联系观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基本原理。
3. 第三步:讲解辩证分析的方法。
介绍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与思辨能力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思辨能力的含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思辨能力的认识和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思辨能力的定义和特点。
探讨思辨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和分享个人经验,理解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思辨能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二章:辩证分析的基本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辩证分析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辩证分析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探讨辩证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辩证分析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掌握辩证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辩证分析概念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三章:辩证分析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辩证分析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方法分析语文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探讨辩证分析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领域。
介绍辩证分析方法在语文问题分析中的应用技巧。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辩证分析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通过举例和分享个人经验,运用辩证分析方法分析语文问题。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辩证分析在语文学习中应用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辩证分析在写作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辩证分析在写作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方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探讨辩证分析在写作中的应用领域。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辩证分析的含义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法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辩证分析的含义和基本方法。
2. 辩证分析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3. 辩证分析法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辩证分析的含义和基本方法,辩证分析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辩证分析法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辩证分析的含义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辩证分析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法阅读文学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辩证分析,辩证分析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讲解辩证分析的含义和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辩证分析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法阅读文学作品。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辩证分析能力、合作态度等。
4. 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辩证分析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语文》教科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3. 网络资源:相关辩证分析的学习网站和文章。
4. 文学作品:用于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的文学作品。
八、教学进度:1. 第一课时:介绍辩证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2. 第二课时:讲解辩证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 第三课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辩证分析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4. 第四课时:学生实践,运用辩证分析法阅读文学作品。
5. 第五课时:总结辩证分析的学习,进行教学评价。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高三作文指导)共3篇《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高三作文指导)1《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高三作文指导)引言:语文教育作为一门前沿的教育学科,是整个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如今随着大量的信息流向人们的眼前,应对这些信息的处理方式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如何引导学生欣赏文字背后的哲理、掌握文字的规律并将之用于实践,是每个语文老师的使命与责任。
教学目标:① 能够通过思辨和辩证的手段,掌握文章的本质规律和内在逻辑关系;②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提升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③ 重视细节,注重思考,增强演绎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步:讲解思辨思辨是一种全面性的思考方式,它关注的不仅是外在的世事,还包括文章背后的哲学、思想和观点。
语文教育中,我们常常通过课文的讲解、分析、解释这些思想内涵进行培养。
在教学中,可以将一篇课文作为示范进行阐述讲解,让学生亲自体验思辨的过程。
第二步:分析辩证思维辩证法是与思辨密切相连的一种哲学思想。
它强调事物的本质、整体和过程性,强调事物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与矛盾性,只有通过对矛盾的认识与解决,才能达到对问题的较为切实的解决。
当然,辩证理论是庞杂的,现在的任务是在语文教育中引导学生建立这种思维方式。
在实践中,以一篇鲁迅的作品作为引子,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思维方式的奇妙之处,比如《狂人日记》。
第三步:培养细心,注重分析的精神分析、演绎是语文教育的重点。
而细心却是培养成功的必要条件。
学生阅读原始文献、应用理论和公式等等都要有很好的细心。
做题或写作时也是如此。
如何才能让学生提升细心呢?老师可以从细节入手进行教育。
比如,让学生注眼每一个标点、每一个字眼,尤其是一些语言变通、语气变化的处所。
第四步:相关实践辩证思维与思辨在教育中必定得到实际的应用,毕竟语文教育更看重的是真正能够转化为实践中的维度体现。
比如,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议论文,通过辩证思考去剖析一个社会或者文学问题,或者让学生针对某个课本上的题目进行分析、运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思辨和辩证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高三作文指导)5则范文第一篇:《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高三作文指导) 寿光五中高三语文组慈兆敏教学目标1.了解辩证思维的含义,培养学生以辩证的观点分析论点的能力。
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对材料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增强文章说服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以辩证的观点分析论点的能力。
辩证分析中常见的三种基本观点:1、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要学会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3、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对一些现象和生活进行总结概括,形成了一些简单而又富有道理的句子,这些句子虽然形式短小,但是包含的的道理却发人深省,有的甚至是石破天惊,振聋发聩。
今天我就带给大家这样三个句子,思考一下,哪个句子你最认同,或者换个思路,它有什么问题没有?是否都能经得住推敲?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1)严师出高徒(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3)近墨者黑(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小组抽一名同学起来展讲下你们的观点)(展示ppt)2、我发现咱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思维敏捷,见仁见智,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的同学都敢于挑战权威,质疑经典。
看来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真的应该做点辩证分析。
那么我们又该怎么说这几话就更科学更合理呢。
(5分钟)二、文本探究(展示ppt)(一)、这是课本上的几个段落,请大家仔细阅读。
通过圈点勾画,把你认为重点的地方标出来,同时思索下面的问题。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说理议论,要做辩证分析,避免片面性。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片面性呢?通常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分析要全面。
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时候只说一面,可能会引起误会,就还得说另一面。
马南邨《不求甚解》一文,一方面指出,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高明,因为他”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另一方面指出,“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辩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学会运用辩证分析思考问题,提高思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掌握辩证分析的基本方法;(2)运用辩证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辩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辩证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关于辩证分析的有趣故事,引发学生对辩证分析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辩证分析的基本概念;(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辩证分析的基本方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运用辩证分析法进行分析;(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实践:(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运用辩证分析法的实例;(2)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锻炼辩证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辩证分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法解决问题的热情。
四、课后作业2. 选择一个生活中的问题,运用辩证分析法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辩证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辩证分析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辩证分析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的优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案教案标题: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案目标:1.通过学习辩证分析,培养学生善于思辨的能力;2.使学生能够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3.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1.辩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辩证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辩证思维的培养。
教学重点:1.辩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辩证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1.辩证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教材:辩证分析的相关资料;2.教具:多媒体投影仪;3.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引入学习(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1.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问题,遇到这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2.你们了解过辩证分析吗?你们觉得辩证分析对解决问题有什么作用?活动二: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呈现辩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辩证分析的含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对辩证分析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三:方法介绍(15分钟)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辩证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事物的分析和综合、对立面的统一等。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和图片向学生演示辩证分析的具体过程。
活动四: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辩证分析,让学生互相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
活动五:辩证思维的培养(25分钟)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让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展示辩证思维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并达成共识。
活动六:总结反思(10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扩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辩证分析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让学生反馈和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成果。
可以开展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和小组合作活动,巩固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辩论活动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和思维;2.收集学生的学习笔记和总结,看他们是否能够理解辩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3.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分享,了解他们对辩证分析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一、教案基本信息《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辩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辩证分析的方法;(2)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辩证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辩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辩证分析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辩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分析;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辩证分析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辩证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辩证分析的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过程和结论。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辩证分析的方法,强调其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实践演练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演练,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
3.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经验。
4. 评价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辩证分析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六、课后作业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写一篇短文;2. 搜集有关辩证分析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学习。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辩证分析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技能运用:评价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辩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辩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学会运用辩证分析思考问题,提高思辨能力;(3)掌握辩证分析在语文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掌握辩证分析的方法;(2)运用辩证分析法,解读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结合具体案例,学会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运用辩证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积极性;(3)培养学生善于沟通、合作共赢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辩证分析的基本概念:矛盾、联系、发展等;2. 辩证分析的方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等;3. 辩证分析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理解文章主旨、分析人物形象等;4. 辩证分析在写作中的应用:立意、构思、论证等;5. 辩证分析在口语表达中的应用:辩论、演讲、访谈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辩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其在语文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辩证分析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辩证分析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辩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4.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法解读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5. 实践操作:学生结合所学,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的实践;6. 总结反馈: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总结课堂教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取长补短;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辩证分析的方法和应用;2. 任务驱动: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互动交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理解和启发思考;5. 实践演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辩证分析,提高应用能力。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优秀教案设计
2015-12-23 17:08 272次
共1课时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辩证思维的意识
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全面分析
2、运用辩证思维进行作文立意
2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片面,缺乏思辨意识,作文立意欠深刻
3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树立思辨意识
2、把思辨意识运用于作文立意,使之深刻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放飞智慧的光芒,让作文多几分思辨沙
世上,好像——
只有沙子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这首小诗蕴含了什么道理?黄金是贵重的,沙子是极其普通的,它们地位悬殊,天壤之别,然而,最普通的沙子却蕴藏了最贵重的黄金,所以伟大寓于平凡,尊贵蕴藏于普通。
伟大与平凡相反相对,尊贵与普通相反相对,但它们又如此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所以我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不仅要看到对立的一面,还要看到统一的一面,把一个问题分为两面来看,全面分析问题。
活动2【讲授】列举几组人生理念,让学生在对比中领会思辨意识
1、◆我贴着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即使身处脏水沟和下水道,也要仰望星空。
——王尔德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哲学家黑格尔
◆脚在大地,心在云端
解析:维特根斯坦有道理吗?王尔德的话有道理吗?比较一下这三种说法,哪一种更有道理?为什么?(学生)
第三种,脚踏实地是立足现实,仰望星空是展望未来,“仰望天空”是树立目标,“脚踏实地”是实现理想的方法,它们看似对立,实则统一,好比一个车夫,既需要低头拉车,也需要抬头看路,所以我们要脚在大地,心在云端。
2、◆我成功,因为志在要成功,我未尝踌躇。
——拿破仑。
◆意志与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
——莎士比亚。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个是万念俱灰,一个是踌躇满志。
——萧伯纳
解析:拿破仑的话有道理吗?莎士比亚的话有道理吗?比较一下这三种说法,哪一种更深刻,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更大?为什么?(学生)
能够使人飘浮于人生的沼泽中而不致陷落的,是人的信心和意志,主观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但很多事情不是我们的主观努力就能改变,我们不想去承认也不得不承认,客观是一种强大的存在。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个是万念俱灰,一个是踌躇满志。
万念俱灰,悲观消极,其结果只能是万事皆休,这是人生一大悲剧,但过分相信主观意志,认为世界都在自己的掌控,则先是一马平川,后人仰马翻,拿破仑的滑铁卢惨败就是一个明证。
萧氏理论全面地看到了主观意志的积极作用,也看到了它的有限一面,既看到了客观条件的无限限制,也看到了主观努力的无穷力量。
3、◆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汪国真
◆窗外无边静寂,月出东山。
在镜前,不禁微微追悔,那些曾经被我弃绝的千种试探。
——席慕蓉
◆人生既要勇于尝试,也要努力找对方向。
解析:汪国真意在强调什么?席慕蓉意在强调什么?比较一下这三种说法,哪一种更全面更深刻更独到?为什么?(学生)
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汪国真强调人生很重要的事情是找对方向,找准方向,找到适合你的东西。
缘木而求鱼,永远没有鱼,盲目的追寻是毫无意义的折腾。
席慕蓉追悔那些曾经被弃绝的千种试探,空留余恨,她意在强调人生要勇于尝试,看似不可能的东西实际上有存在的可能性。
综合二者,人生既要勇于尝试,也要努力找对方向,既要勇于追求,也不能盲目追求,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活动3【活动】把思辩观点运用于作文立意,实战演练
(1)作文实战演练1:以“执着与变通”为话题,用思辨的观点提出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立意】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
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2)作文实战演练2:于丹说:“山登绝顶我为峰。
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的豪迈气概。
”也有人说“好高骛远,往往事与愿违”,用思辨的观点提出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立意】人生贵在适度。
(3)作文实战演练3: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4上海高考)
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立意】
①未经沙漠不懂自由,惟其身经沙漠,才懂得自由的可贵;惟其受困枷锁,生命的怒放才有真正的重量。
②当你追求自由时,善待周围的束缚;当你被束缚时,别忘了你还有你的自由。
③既然生与死,顺与逆的自由被无常所剥夺,那就戴着镣铐起舞,在枷锁中保有灵魂的快乐,这是你的自由,更是对生命的不辜负与义务!
【例文展示】
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
是的,我们拥有许多自由的权利,但是却又注定逃脱不了命运的枷锁。
正如我们可以选择穿过沙漠的方式,却无法逃避穿越沙漠的宿命。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既然我们无法对抗不可抗力,无法避免死亡这一终究会到来的归宿,我们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地在人生的沙漠奔波?
是的,尽管我们知道自己的归途,尽管我们要戴着镣铐去不断地穿越人生的困境,我们还是会在有限的自由中享受生命,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舞出最动人的精彩!
是的,我们也知道我们的脆弱——我们无法像雄鹰一样翱翔天际,我们也无法像鱼儿一样横绝江河。
可是,就是拖着这充满着种种限制的血肉之躯,我们人类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在生命的镣铐里,化不可能为可能,我们造出了飞机潜艇,我们上天入海……命运可以禁锢我们的躯体,却禁锢不了我们灵魂和梦想的自由!
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坦然,一种智慧。
难以忘记史铁生在地坛对生命的感悟:“上天看似无情地夺去了我的双腿,实际上他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来体味生活。
”史铁生的双腿被禁锢了,但是他的心灵是自由的,他还拥有生命,还可以享受生命的一分一秒,他还可以用笔和纸记录下自己的思索去填充自己学识和灵魂的高度。
看起来,他无法再去跋山涉水,可是他的灵魂却比我们常人走得更远,他用最完美的方式穿越了这人生中最干涸的沙漠——尽管这沙漠他不愿意遇到。
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超脱,一种境界。
难以忘记曼德拉在走出罗本岛的时候发出的感慨:“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的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曼德拉应该是一个能够打开自己心灵枷锁的人,他用自己的隐忍和悲悯情怀,在穿越人生的沙漠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那么,即使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我们也依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经拥有最珍贵的自由与价值。
所以,不要埋怨上帝禁锢了你什么,要全心全意地生活,做最精彩的自己,过无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