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刚性进化机制研究_基于CAS视角
- 格式:pdf
- 大小:227.99 KB
- 文档页数:7
核心能力:刚性、成因、危害及对策研究摘要:企业核心能力建设是一个“悖论”,企业核心能力在创造企业竞争力价值的同时也在不断削弱其创造企业竞争力价值的基础。
因此,正视核心能力刚性的存在,弄清其形成的原因,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核心能力刚性;成因;危害;对策研究一、核心能力的“刚性”现象据统计:《财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40年,远远低于企业员工的平均寿命:自从一百年以前道琼斯工业指数创立以来,至今仅有通用电气公司仍在其列,在日本近百年来,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30年,而在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7年(刘光明,1999)。
为何企业的寿命会如此短暂,为何曾经风光无限好的企业(如,王安公司、DEC公司、ITT公司等)会在短短的时期内就如昨日黄花风光不在。
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曾经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最初都有个个好的产品、一个好的营销模式或一个好的扩展模式,这些曾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超额利润,但是为什么不能够延续这种状态呢?也许竞争优势理论中的一些解释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很好的解释,如M. T. Hannah & J. Freeman(1984)认为,企业很难改变现行的战略和结构来应对变动的竞争环境。
他们针对王安、DEC和ITT公司大起大落的原因,引用丹尼·米勒提出的“伊卡洛斯悖论”说进行解释。
认为,这些公司最初都因某种技能和过人之处(相对于竞争者的核心技能和专长)而推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正是这种成功的经历使得企业更加坚信这种做事的正确性,因而形成思维定式,往往忽略了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最终走向亏损。
如ITT公司因适度多元化取得了成功而更加的醉心于企业多元化扩张的道路而最终走向亏损;王安公司因最初产品创新的成功而更加迷信产品创新,漠视市场的变化,结果创造出一大堆新颖而难以实现预期价值的产品等等。
战略中“伊卡罗斯悖论”对上述现象的解释,实际上已经触及到了本文所探讨的核心能力刚性的问题。
问题研究2017年第2期90企业核心刚性与动态核心能力探究马景晨摘 要: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和信息大爆发的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原有的竞争力受到挑战,一些企业在经历了一段辉煌后却逐渐丧失了竞争优势,将打好的江山拱手于人,在市场竞争中陷入困境。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但由于路径依赖在原有的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会出现核心刚性,从而限制企业的可持续竞争。
文章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入手,分析造成企业核心刚性的原因,提出如何走出核心刚性即:发展动态核心能力,并研究核心能力的生命周期理论,为企业更好地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核心刚性 动态核心能力基金项目: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XJUFE2016K025DOI: 10.16722/j.issn.1674-537X.2017.02.030一、引言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寻求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的方法,但天不遂人愿,一些本来发展很好的企业却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甚至消失在大众的视线里。
1995年由美国《财富》杂志所列出的全球500强企业到2000年只剩下原来的三分之一,大多数企业被其他企业兼并,甚至破产。
为什么有的企业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而有些企业却只是昙花一现,究其缘由大多是这些企业对外部的市场格局变化反应不灵敏,不能及时应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出现,从而在企业辉煌的时期陷入核心刚性,在核心刚性的陷阱中无法自拔。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也作为对核心能力理论的发展,Teece 等人提出了动态核心能力理论,文中将详细介绍企业的动态能力和企业核心能力的生命周期理论,争取为企业克服核心刚性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核心能力概述核心能力的概念首先由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提出,他们把核心能力定义为“是组织中共享的知识,特别是如何协调分散的生产的技巧及如何综合多样化的知识”。
动态能力演化的知识模型与一个中国企业的案例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动态能力演化的知识模型,并以一个中国企业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动态能力理论是现代战略管理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通过内部能力的构建、重组和升级,实现持续竞争优势。
而知识模型则是理解动态能力演化的关键工具,它揭示了知识在能力演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本文首先回顾了动态能力理论和知识模型的相关研究,明确了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构建,提出了一个动态能力演化的知识模型,该模型整合了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四个关键过程,并强调了这些过程在动态能力演化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一个中国企业为例,详细分析了其动态能力演化的过程。
这家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创新的挑战下,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内部能力,实现了从初创企业到行业领导者的转变。
通过对这家企业的深入剖析,本文揭示了其动态能力演化的内在机制和关键成功因素,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的贡献在于,不仅深入探讨了动态能力演化的知识模型,而且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这对于理解企业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指导。
二、文献综述动态能力理论自提出以来,已经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该理论强调,企业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时,其内部能力需要进行持续的调整和创新,以适应和抓住新的市场机会。
这种动态能力不仅涉及企业现有资源的重新组合,还包括企业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及开发新技能的过程。
在知识管理方面,动态能力理论指出,知识是企业动态能力的核心要素。
企业通过知识的获取、整合、共享和创新,不断提升其动态能力,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
这一观点得到了大量学者的支持,他们从不同角度对知识与动态能力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然而,尽管已有研究在理论上对动态能力与知识管理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但鲜有研究从实证角度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
基于CAS理论的高技术服务业演化动力机制研究姚正海;王艺【摘要】借鉴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核心思想,将高技术服务业视为由众多适应性主体构成的复杂系统,探索CAS理论下该系统的演化阶段和动力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高技术服务业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一种新兴服务业复杂系统;演化阶段包括孕育、竞争与合作、成熟衰退等过程;演化的动力机制包括政府推动机制、需求拉动机制、创新驱动机制、专业化与产业融合机制、竞争与合作机制等.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多种动力机制的互动与协调,才能取得整体大于局部的效应,进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期刊名称】《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4)005【总页数】9页(P58-66)【关键词】高技术服务业;复杂适应系统;动力机制【作者】姚正海;王艺【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24一、引言近年来部分学者针对产业演化动力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
冯华(2008)基于新经济背景认为现代服务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是分工以及专业化,创意是制约现代服务业演化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1]。
满莉(2009)认为现代服务业演化的动力机制是由技术推动、分工牵引、需求拉动和区域竞争四个动力因素所构成[2]。
王欣和靖继鹏(2009)认为信息产业的演化是外在作用力(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和社会环境等)与内在动力(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等)共同作用的结果[3]。
崔日明和李丹(2011)认为应从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角度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不断演化,并具体分析了其演化发展的催化力(工业化)、推动力(城市化)、驱动力(专业化)以及助推力(制度安排)[4]。
吴凌娇和薛恒新(2014)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刺激-反应”模型,研究认为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中,主体在获取外部动力因素(即探测器获取的外部环境刺激)后,传递给内部模型[5]。
基于CAS理论的企业动态核心能力适应机制研究摘要:文章基于CAS理论对企业动态核心能力进行研究,在对动态核心能力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的适应机制。
认为,企业动态核心能力是一个由能力要素和行为主体构成的复杂适应系统,其构建过程是通过其各能力要素的涌现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关键词:动态核心能力复杂适应系统适应机制培育措施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0-248-02自1990年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发表《公司核心能力》一文以来,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一直是管理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已成为专家学者的共识。
但与此同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人们发现,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核心刚性的生成,正如核心刚性概念的提出者多萝西?伦纳德?巴顿所说,“核心能力管理中涉及一个令人困惑的矛盾是,这些核心能力同时也是核心刚性。
也就是说,一家公司的优势同时也是它的劣势,两者相伴而生。
”因此,核心能力对于企业来说既是优势也可能造成弱势,它使企业固守自己的优势,而对外界环境的复杂变化反映迟钝,使企业培育的核心能力随着环境的变化不再是竞争优势,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现实情况是,尽管拥有大量优越的资源和能力,但越来越多的企业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时却无能为力。
实践表明,企业要想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要克服核心刚性,建立能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核心能力。
而企业动态核心能力如何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对此很少有人做出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动态核心能力的适应机制进行探讨。
一、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最初是由美国圣塔菲研究所(SFI)的Holland教授于1994年正式提出的。
CAS的提出对于认识、理解、管理如经济和社会等复杂适应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被认为是21世纪的新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