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系统培训讲稿精品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25
卫生部冠脉介入培训教材第一章介入诊断和治疗中的放射防护一放射线损伤确定效应与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相关,并存在阈值剂量概念,人体分次接受相当于阈值剂量的X线辐射,可不出现确定效应;因此确定效应的阈值剂量通常指单次电离辐射致放射线损伤的阈值剂量。
这一阈值剂量并不适用于累积剂量,即使患者接受多次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累积剂量达到或超过阈值剂量,可不出现明显的放射线损伤。
皮肤损害、白内障等属于确定效应。
随机效应在自然界中呈概率分布,其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并不相关,不存在阈值剂量的概念。
诱发肿瘤以及可遗传的基因异常属于随机效应。
随机效应出现的概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随机效应与累积剂量有关,因此,虽然多次接受相同剂量的电离辐射可以较少确定效应,但并不能减少随机效应。
二放射防护的基本知识(一)X线成像原理X线是一种电离辐射,其光子能量约为可见光的5000-7500倍,因此产生与可见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X线光子具有穿透性,可不同程度地穿透人体的不同组织。
X线在人体内衰减的程度不仅与X线光子的能量有关,还与人体组织内的化学组成、密度和厚度有关。
X线光子的能量越高,其穿透性越高,能量越低,其穿透性也就越差。
(二)接入性诊断和操作中X线成像过程1.X线的产生 X线管有阴极、阳极;在阴阳电极间电场的作用下,阴极发射的电子加速向阳极移动并高速撞击阳极金属,电子能量的一小部分转换为X线。
阴极电流(mA)决定阴极释放的电子数量;阴阳极间的电压(kV)决定电子撞击阳极的速率。
因此阴极电流决定X线光子的数量,X线管电压决定X线光子的能量。
2.X线在人体的衰减及影响成像的因素(1)X线管电压;(2)X线管电量;(3)X线光束滤过;(4)散射;(5)减少图像噪声;三如何减少)X线对患者和介入人员的放射线损伤(一)设备参数相关参数涉及电压、电流量、记录帧数等;现阶段使用的X线接受装置有两种类型:影像增强器和平板探测器。
(1)X线脉冲频率;(2)控制图像的放大倍数;X线成像系统的辐射剂量因放大倍数的增加而增加。
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确保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培训基地”)是根据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规范》的要求,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培训工作。
培训基地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推荐,卫生部医政司组织专家考核评审后确定并公布。
第三条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导师(以下简称“培训导师”)是在卫生部确定的培训基地内承担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规范化培训的医师。
由各培训基地推荐,由卫生部医政司组织专家评审培训后确定并颁发聘书。
第四条培训基地和培训导师应根据卫生部制定下发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规范》等文件的要求,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规范化培训工作。
第二章培训基地管理第五条培训基地须应具备下列条件:(一)三级甲等医院;(二)具备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每年完成各类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1000例,其中治疗性病例不少于500例。
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每年完成各类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1000例,其中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不少于200例。
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每年完成各类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1000例,其中导管消融治疗病例不少于15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病例不少于70例。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每年完成各类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1000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病例不少于70例;(三)心血管内科和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床位总数不少于150张;(四)有至少4名具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指导医师,其中至少2名为主任医师;(五)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六)近3年在国内核心专业杂志或科学引文索引(SCI)期刊发表有关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的学术论文不少于15篇或出版临床专著;(七)举办过全国性的专业学术会议或承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