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七下古诗文选择题网络版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古诗词练习八首附带答案第一首:《登鹳雀楼》诗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A. 白日西斜,黄河东流。
B. 欲穷千里眼,更上一层楼。
第二首:《望月怀远》诗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答案:A.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B.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C.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D.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第三首:《望庐山瀑布》诗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答案:A.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白练扬九天。
第四首:《春晓》诗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五首:《静夜思》诗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六首:《登高》诗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答案:A.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D.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七首:《过零丁洋》诗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A.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B.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八首:《赤壁》诗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答案:A.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B.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题(附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一、直接型默写1.不闻机杼声,。
(《木兰诗》)2.,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3.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4.双兔傍地走,?(《木兰诗》)5.阿姊闻妹来,。
(《木兰诗》)6.,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7.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8.,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9.,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0.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11.,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12.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13.,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4.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15.,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6.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17.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18.,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19.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20.政入万山围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21.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二、理解型默写1.《木兰诗》中借黄河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3.《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是:,。
4.《爱莲说》中作者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
5.《爱莲说》中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其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暗讽而不明说,意味深长的句子:,。
6.《登幽州台歌》中描写空间辽阔的一句是:。
7.《望岳》中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秀美的一句是:。
8.《登飞来峰》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
9.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节日到来时村中热闹景象的一句是:。
10.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一诗中,借落日来表达离愁之苦的一句是:。
三、整体默写1.默写王维的《竹里馆》。
部编本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选择题带答案班级:姓名:古诗词目录:一、木兰诗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竹里馆/王维三、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四、逢入京使/岑参五、晚春/韩愈20.古代诗歌五首六、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七、望岳/杜甫八、登飞来峰/王安石九、游山西村/陆游十、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泊秦淮/杜牧十二、贾生/李商隐十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十四、约客/赵师秀一、《木兰诗》【习题】1、欣赏诗歌《木兰诗》,关于诗歌创作背景,理解正确的是()A. 木兰诗最初流传于北宋时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 诗歌主人公(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军期间,战友均不知其为女子,可见木兰与战友交流不多,而且很善于伪装。
C. 诗歌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 全诗以战事连绵,民不聊生为主题,构思创作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
2、对《木兰诗》理解不正确的是()A. 诗中最能体现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 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 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
能力不逊于男子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 诗中“将军……壮士……”一句,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的描写了战争况日持久,激烈悲壮。
3、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4、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部编本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细读习题十三首含答案一、填空题1. 填空:江春入旧年,海上生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二、选择题2. 选择题:A. 思而不学则殆 B.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问题:以下哪句诗出自《登高》? 答案:D三、简答题3. 简答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友人王昌龄的关心和思念。
四、阅读理解题4. 阅读理解题:阅读《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答案: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甫。
(2)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友人李龟年的怀念。
五、翻译题5. 翻译题:将《过故人庄》这首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我来到了老朋友的家,他的家位于绿色的山丘下,湍急的溪流旁边。
他热情地邀请我进屋,我们共享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餐后,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欣赏着美丽的景色,直到夜晚才分别。
六、论述题6. 论述题:请论述《春夜喜雨》这首诗的意象和情感。
答案:《春夜喜雨》这首诗通过描绘春雨绵绵、滋润万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中的意象生动,情感真挚,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生命的热爱。
七、作文题7. 作文题:以《游子吟》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略八、研究性研究题8. 研究性研究题:研究《登高》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略九、综合实践活动题9. 综合实践活动题:组织一次以《望岳》为主题的活动,包括诗歌朗诵、绘画、摄影等,展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略十、自选题目题10. 自选题目题:请你选择一首课外古诗词,分析其意象、情感和主题。
答案:略以上是对部编本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细读题十三首的详细解答,希望能对学生的研究有所帮助。
部编本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研究习题七首含答案一、选择题1. 《泊船瓜洲》的作者是?A. 王安石B. 苏轼C. 李清照答案:A2. 《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下一句是?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答案:A二、填空题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正确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5. 请简要描述《宿建德江》的意境。
答案:《宿建德江》描绘了秋日江边的宁静与美丽,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6. 请简述《春晓》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春晓》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通过对春天的早晨的细致观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论述题7. 请结合《望岳》和《登鹳雀楼》,论述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答案:《望岳》和《登鹳雀楼》两首诗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两首诗的主题不同。
《望岳》主题是表达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而《登鹳雀楼》主题是描绘江山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
其次,两首诗的表现手法不同。
《望岳》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对泰山雄伟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而《登鹳雀楼》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楼上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最后,两首诗的情感表达不同。
《望岳》情感激昂,充满了壮志凌云的豪情;而《登鹳雀楼》则情感深沉,透露出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综上所述,两首诗在主题、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古诗知识精练一、重点字词(为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卿( )岂( )邪( ) 涉( ) 孰( ) 遂( )可汗.( )机杼.( )燕.山( ) 朔.气( ) 金柝.( ) 胡骑.( ) 傍.地( ) 鞍鞯.( ) 阿姊.( ) 遣.之( ) 发矢.( )家圃.( )睨.之( ) 颔.之( ) 忿.然( ) 云bìn( ) pèi( )头雄cí( ) 自jīn( )zhuó ( )油( ) lì之德xīn ( )苔hén ( )案dú ( ) 清lián ( ) 甚fán ( )yū ( )泥xiè ( )玩chuàng( )然dài ( )宗决zì( ) 鸡tún ( ) xiāo()鼓二、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对镜帖花黄“帖”通“”,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⑶但手熟尔“尔”同“”,⑷徐以杓酌油沥之“杓”同“”,三、古今异义词(1)见往事..耳古义:今义: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今义: .(3)即更.刮目相待古义:今义: .(4)尔安.敢轻吾射古义:今义: .(5)尝.射于家圃古义:今义: .(6)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 .(7)陶后鲜.有闻古义:今义: .(8)阅.十余岁古义:今义: .四、一词多义(在括号上填写多义词在句中的释义)(1)射: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2)尔: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 )(3)当: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4)见: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之: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一老河兵闻之.( ) (6)者:可爱者.甚蕃( )花之隐逸者.也( )(7)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众服为.确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五、词类活用,请解释。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古诗词研究习题八首含答案一、诗词研究习题一1. 请根据汉语意思,填写下列古诗词的拼音。
1.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5. 青青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答案:1. chūn xiǎo2. jìng yè sī3. dēng guàn què lóu4. yuè xià dú zhuó5. qīng qīng zǐ jīn二、诗词研究习题二1. 请为下列古诗词选择正确的作者。
1. 登鹳雀楼:( )a. 王之涣b. 王之道c. 王之赞d. 王之磐2. 静夜思:( )a. 杜牧b. 杜甫c. 杜子春d. 杜牧子答案:1. a2. b三、诗词研究习题三1. 请根据古诗词的意思,填写下列句子的正确词语。
1. 春眠不觉晓,( )闻啼鸟。
a. 处处b. 哪哪c. 处里d. 哪里2. 床前明月光,疑是( )霜。
a. 地上b. 天上c. 人上d. 世上答案:1. a2. a四、诗词研究习题四1. 请为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古诗词。
1.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出自( )。
a. 《春晓》b. 《静夜思》c. 《登鹳雀楼》d. 《月下独酌》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 )。
a. 《春晓》b. 《青青子衿》c. 《登鹳雀楼》d. 《月下独酌》答案:1. d2. b五、诗词研究习题五1. 请为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意思。
1. "白日依山尽,( )入海流。
"的意思是:a. 太阳从山上落下来b. 白天过去了c. 黄河水流入海d. 晚上快到了2. "花间一壶酒,( )无相亲。
"的意思是:a. 独自喝酒b. 与人共享酒c. 酒壶没有亲戚d. 酒与亲戚无关答案:1. c2. a六、诗词研究习题六1. 请判断下列句子的对错。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XXX题01竹里馆(XXX)理解性默写】1.XXX《竹里馆》一诗中,写XXX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2.XXX《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难以引人共鸣的是: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阅读理解】1.解释词语。
①幽篁:②啸:2.这首诗以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3.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4.XXX评XXX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活泼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5.“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与世浮沉的傲岸人格。
或表达对自力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6.诗中写了那些风景?营建了怎样的意境?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展现的画面。
8.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9.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0.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1B.“独坐”“奏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墨客安全、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D.以琴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02春夜洛城闻笛(XXX)理解性默写】1.XXX《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2.XXX《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XXX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4.《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那边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5.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6.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7.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
七下全册文言文选择题带答案【部编版】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但当.涉猎(应当)B.见.往事耳(了解)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解析】D再,又。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治经为.博士耶(成,当)B.但.当涉猎(然而,却)C.蒙乃.始就学(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经过)【解析】B只,只是。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处在道路中间B .但当涉猎涉猎:粗略的阅读C. 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解析】A当权。
4.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策之.不以其道何陋之.有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解析】A代词,马;宾语前置标志。
B代词,他们的;代词,他的。
C动词,推辞;名词,言辞。
D表顺承;表转折。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宫室、器皿、人物。
B.蒙乃.始就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结友而.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解析】A当;动词,做,雕刻。
B于是,就;于是,就。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
D表顺承;表转折。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C.及鲁肃过.寻阳(经过)D.但当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解析】D粗略地阅读。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孰若.孤曾不若.孀妻弱子B.蒙乃.始就学久而乃.和C.卿今者.才略二者.不可得兼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在乎.山水之间也【解析】A比得上;比得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2019·衢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
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
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
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秣(mò)陵:指南京。
②质:抵押。
③迨:等到。
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释义的辨析。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
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请已之”的意思是:请停止看花。
已,停止。
(2)“就水仙也”的意思是:靠近来欣赏水仙花。
就,靠近。
(3)“是何异于不反金陵”的意思是:这与不返回南京有什么不同呢。
是,代词,这。
(4)“仍在他乡卒岁乎”的意思是:就待在他乡过年算了。
卒,终,完结。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家于水仙之.乡也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睨之.久而不去C.何陋之.有D.水陆草木之.花【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用法的辨析。
题目中的“家于水仙之乡也”中的“之”是“助词,的”;A项中“之”是“代词”;B项中的“之”是“补足音节,不译”;C项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中的“之”是“助词,的”。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解析】本题考查为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
文言古诗类选择题练习集锦1、选择下面选项中“而”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D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B、学而时习之C、结友而别D、康肃笑而遣之2、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D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沿河求之D.然则天下之事3、选择下面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B )A、蒙辞以军中多务务:事务B、见往事耳见:看见C、卿今者才略今者:如今,现在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知晓事情4、选择下面选项中加线词的文言现象不同类的一项(D )A、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见往事耳D、但当涉猎5、选择下面选项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B )A、无丝竹之乱耳B、何陋之有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无案牍之劳形6、选择下面句子句式不同类的一项( B )A、何陋之有?B、是非木杮C、当求之于上流D、果得于数里外7、选择下面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 D )A、阅余岁阅:经过,经历B、不更颠乎颠:颠倒、错乱C、遂反溯流逆上矣溯流:逆流D、竟不可得竟:竟然8、选择下面选项中加线词与其它几项不同的一项( B )A、无丝竹之乱耳 B 、渐激渐深C、尔辈不能究物理D、不蔓不枝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谈笑有鸿.(大)儒.(旧指读书人)B.可以调.(调弄)素.(不加修饰)琴C.亭亭净.(洁净)植.(种植)D.菊之爱,陶后鲜.(少)有闻.(听说)。
10、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以: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B、射:汝亦知射乎吾射于家圃C、去:睨之,久而不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自: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而钱不湿11、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B)A、睨之,久而不去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C、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D、无他,但手熟尔12.选出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一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B.无丝竹之乱耳C.孔子云,何陋之有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3.选择下面句子句式不同类的一项( D )A、尝射于家圃B、蒙辞以军中多务C、关山度若飞 D 、莲,花之君子者也。
1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三句分别采用了不同句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B.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C.感叹句、陈述句、祈使句D.感叹句、疑问句、陈述句15、下列对文章《孙权劝学》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16、“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正确意思是(B)A、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B、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只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C、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点头称赞D、卖油翁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17、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相照应的一句是(D)A、释担而立B、睨之C、久而不去D、但微颔之18、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D)A、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
C、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
D、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19、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是( C )A、有本领不应自矜自傲。
B、教育他人应以身示范。
C、凡事只要熟,就能巧,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D、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20.选出翻译句子正确的一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C ) A.山不在于高低,有了仙人的姓名就成了仙山。
B.一座山不在于山高,有了灵气就出名了。
C.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
D.仙人喜欢居住在不高的山上。
21.选出翻译句子正确的一项。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 ) A.只可以远远地观看,不可以走到近前与它玩耍。
B.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
C.可以远看,但不可以亲近而不庄重。
D.可以远远地察看,却不能走近去玩弄。
22.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C ) A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 .“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23.《爱莲说》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B ) A.咏物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景抒情 D.先抑后扬 2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陋室铭》的作者是宋代著名诗人刘禹锡。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唐代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B.《陋室铭》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全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情操。
C.《爱莲说》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全文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清白的品德。
D.“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了一种文体。
25.《陋室铭》的主旨是颂扬( C ) A.陋室不陋 B.鸿儒 C.德馨 D.陋室26、以下对诗歌《竹里馆》的分析,错误的是 ( B )A.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 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27、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28、赏析诗歌《竹里馆》,本诗没有运用到写作手法是( D )A.拟人B.动静结合C.情景交融D.虚实结合29、赏析诗歌《竹里馆》,下面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 D )A.独坐幽篁里B.弹琴复长啸C.深林人不知D.明月来相照30、《竹里馆》中,诗人描述的景色甚是优美,赏析诗句,正确的是( C )A.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吹着口哨。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B.后两句写诗人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显示了诗人新颖独到的想象力。
C.“幽”、“深”、“明”三字,在诗歌中都作为形容词运用。
D.这首诗体现诗人热爱隐居生活,“幽篁”、“弹琴”、“明月”等景物陪伴着诗人,诗人日子过得舒适,并无烦忧。
31、《逢入京使》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C )A.“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B.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很矛盾,写出作者矛盾的心情。
D.“凭君传语报平安”,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2、《逢入京使》中,关于“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不正确的理解是( C )A.诗中“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B.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诗写作者归家途中邂逅京使,虽然不久后将会见到家人,但是思乡心切,于是托京使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D.这句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真挚而又不需要添加任何修饰的表现出来,使得诗歌更具表现意义。
33、《逢入京使》中,诗句处处流露思乡之情,以下赏析,不正确的是( B )A.“故园东望路漫漫”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B.“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
“龙钟”在这里寓意作者离家太久,归来时已年华逝去。
“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C.“马上相逢无纸笔”一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D.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
34、对诗歌《逢入京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B.“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C.展开联想与想象,诗歌描绘了离开长安日久,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的情景。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仅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将生活中充满的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用朴素的语言真挚的表现出来。
35、《逢入京使》,正确的是 ( D )A.“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写的是诗人从故园回望来时的路,不仅感叹路途遥远艰辛。
诗人即将再次离开“故园”,去往西域,回望走过的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B.“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诗人年老色衰似龙钟,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C.“马上相逢无纸笔”,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仕途落魄,处境艰难,难以纸笔书写家书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