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3
制药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制药废水是指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物、无机盐和微生物等。
由于其复杂的成分和高度污染性,制药废水处理工艺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废水的特性、处理效果和成本效益等因素。
以下是一个关于制药废水处理工艺设计的简要介绍。
首先,制药废水处理工艺设计需要根据废水的特性确定合适的预处理工艺。
常见的预处理工艺包括沉淀、悬浮物分离、调节pH值等,用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可溶性颗粒物和有机物等。
其次,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废水中存在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的去除。
常用的处理工艺包括生物处理工艺和化学处理工艺。
生物处理工艺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膜法等,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
而化学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氧化、还原、中和等,用来去除废水中的氧化性物质和酸碱物质。
最后,制药废水处理工艺设计中需要考虑废水的后处理。
后处理包括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和消毒等工艺,旨在进一步净化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活性炭吸附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微污染物和有机物。
深度处理能够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高浓度有机物等。
而消毒则是为了杀灭废水中的微生物。
综上所述,制药废水处理工艺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废水的特性和处理效果,合理选择预处理、主处理和后处理工艺。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工艺的成本效益,尽可能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和节约能源的目标。
制药废水处理工艺
制药废水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废水的组成和性质。
以下是一般常用的制药废水处理工艺:
1.预处理:包括调节pH值、搅拌、沉淀、调节温度等步骤,旨在
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物、悬浮物和可沉淀物。
2.生物处理: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废水生物降解,将有机物转化为
无机物。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生物滤池法。
3.化学处理:包括化学沉淀、氧化还原、中和等过程,用于去除废
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其他难降解物质。
4.吸附和离子交换:利用吸附剂或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
重金属等进行吸附和去除。
5.膜分离:利用反渗透、超滤等膜技术,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固体、
微生物和溶解性有机物。
6.活性炭吸附: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色度
和异味。
7.深度处理:如高级氧化技术(如臭氧氧化、紫外光解等)可以进
一步降解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
8.二次沉淀:对生物处理后的废水进行二次沉淀,以去除残余的悬
浮物和生物污泥。
需要根据具体的制药废水特点和排放标准,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
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测和调整。
此外,应合理运营和管理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处理效果稳定和达标。
请注意,在进行制药废水处理时,应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
制药污水处理工艺引言概述:制药行业是一个重要的工业部门,但同时也是一个产生大量污水的行业。
制药污水的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制药污水处理工艺的相关内容,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和终端处理。
一、预处理1.1 调节pH值:制药废水中的pH值通常偏酸或偏碱,需要通过加碱或加酸来调节pH值,以便于后续处理。
1.2 沉淀处理:通过加入适量的沉淀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以便于后续处理。
1.3 溶解氧去除:通过通入氮气或其他气体,将溶解氧从污水中去除,以减少后续生物处理过程中的氧化反应。
二、生物处理2.1 好氧处理:将经过预处理的制药污水引入好氧生物反应器,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2 厌氧处理:将经过好氧处理的污水引入厌氧生物反应器,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2.3 污泥处理:通过沉淀、浓缩和脱水等步骤,将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以减少废物的排放。
三、物理化学处理3.1 活性炭吸附:将生物处理后的污水引入活性炭吸附器,利用活性炭对有机物和一些难以降解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提高水质。
3.2 氧化反应:通过加入氧化剂,如氯或臭氧,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反应,降解有机物的浓度。
3.3 深度过滤:通过过滤器或滤料,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微生物等进行深度过滤,提高水质。
四、终端处理4.1 紫外线消毒:将经过物理化学处理的污水引入紫外线消毒器,利用紫外线辐射杀灭残留的微生物,确保出水符合排放标准。
4.2 残留物处理:对终端处理后产生的残留物进行处理,如干燥、焚烧或填埋等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3 监测与控制: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要求,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控制。
总结:制药污水处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经过预处理、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和终端处理等多个阶段。
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不同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制药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浅谈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分析以厌氧与微氧相结合、悬浮与固定生长微生物相协调的水解酸化预处理工艺;以复合式交替流生物反应器与曝气生物滤池相组合的好氧生物处理主体工艺,难降解制药废水处理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主题词:难降解制药废水处理为了有效控制制药废水的污染问题,某制药厂的技术人员对高盐度、高浓度制药废水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确定了以厌氧与微氧相结合、悬浮与固定生长微生物相协调的水解酸化预处理工艺;以复合式交替流生物反应器与曝气生物滤池相组合的好氧生物处理主体工艺,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废水处理工程中。
一、废水处理基本情况1、处理方案某制药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企业,地处市区,因此建设废水处理工程的场地十分有限,而且周围环境对该废水处理工程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彻底解决废水处理问题,并为工厂的发展留出空间,在设计该工程时,采用了加大纵向高度、地上地下结合的立体式建设方案,解决了占地问题;采用封闭净化、内部循环等气体控制方案,消除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用深层曝气、垂直流态、多元复合等工艺技术,使该工程的占地面积仅为8000m2,在保证了有效实现污水经济处理的同时,也节约了土地的使用,保护了周边环境。
2、设计水量该工程的设计废水处理量为30000m3/d,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处理后的废水,部分直接回用,部分可通过进一步的深度净化实现处理水的再生利用。
3、废水水质该工程处理的废水为制药厂排放的综合性生产废水,废水中含有维生素类、激素类和抗生素类等多种原料药残余物、医药中间体残余物、盐类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机物。
这些废水水质具有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高、pH值变化大、悬浮物多、色度大、总盐量高等特点,并且废水中还含有大量难生物降解物质和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有毒有害物质。
二、废水处理工艺设施1、工艺流程研究与工程实践表明,此类废水采用生物处理是适宜的,但采用常规生物处理时,由于盐分的影响,会使微生物的胞质萎缩、生物活性降低,只有少量的适盐类微生物能够正常代谢,再加上有毒有害等物质的抑制作用,使得常规生物处理法在不稀释废水的情况下很难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
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汇总制药废水是指在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其处理工艺的选择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制药废水处理工艺进行汇总。
1.化学法处理:化学法处理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处理制药废水。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中和法、沉淀法和氧化法。
中和法是通过加入酸碱中和剂将废水中的酸碱度调整到中性,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沉淀法是通过添加沉淀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形成沉淀,然后通过沉淀物的过滤或沉淀分离来实现废水的净化。
氧化法是通过添加氧化剂使有害物质氧化降解,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2.生物法处理:生物法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和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法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化床法和人工湿地法等。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一般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个步骤。
固定化床法是将细菌固定在特定的支撑物上,使其附着生长,并用于废水的处理。
人工湿地法是将废水经过人工湿地的过滤和生物降解作用,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3.膜分离法处理:膜分离法是利用半透膜将废水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
常见的膜分离工艺包括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超滤是利用孔径为0.01-0.1μm的滤膜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大分子有机物截留,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纳滤是利用孔径为0.001-0.01μm的滤膜将废水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对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反渗透是利用孔径为0.0001μm的滤膜将废水中的溶剂和溶质分离,对废水中的无机盐和溶解性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4.吸附法处理: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吸附到固体表面,并将其从废水中去除。
吸附剂常用的有活性炭、椰壳炭、沸石等。
吸附法广泛应用于废水中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染料等的去除,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5.其他处理方法:除了上述常见的处理方法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处理方法,如电解法、臭氧氧化法、高级氧化法等。
制药行业废水的特点及工艺流程制药行业的废水特点及工艺流程:制药行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行业,其废水的特点主要包括高有机物质浓度、高氮、高磷、高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物需氧量)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
这些特点对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和运行都有一定的要求。
一、制药废水的特点:1.高有机物浓度:制药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大部分是有机酸、酯类、酮类、腈类、醇类等有机物质。
3.高COD和BOD:制药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生物需氧量(BOD)较高,主要是由于有机物质的存在造成的。
4.有毒有害物质:制药废水中存在着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有机卤化物、有机溶剂、抗生素等。
二、制药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制药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等多个环节。
1.预处理:预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对废水进行初步处理,包括筛网、砂滤等。
筛网用于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杂质和浮沉物,砂滤则在去除一些悬浮物的同时,也能去除一部分有机物质。
2.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制药废水处理的核心环节,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固定化床法等。
活性污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加入适量的微生物,使其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成较低分子量的物质。
生物膜法则利用生物膜将废水中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3.深度处理:深度处理主要是对废水中的一些难降解物质以及有害物质进行进一步处理。
常见的深度处理方法有吸附法、氧化法和离子交换法等。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
氧化法则通过化学氧化或光化学氧化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废水中的无机离子,如氨氮、硝酸盐、磷酸盐等。
4.中水回用: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可以考虑对废水进行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既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能降低对环境的负荷。
综上所述,制药废水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废水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进行处理。
制药废水处理工艺实验报告
制药废水是一种复杂的工业废水,含有大量难以降解的有机物、无机盐等污染物。
为了有效去除这些污染物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我们设计了以下工艺流程进行制药废水处理。
1. 初级处理
初级处理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包括净化池、中和沉淀池、气浮池等设备的组合运用。
首先将含有悬浮颗粒物和沉淀物的制药废水引入净化池,经过初步去除悬浮颗粒和沉淀,降低废水的浊度和颜色。
接下来将净化后的废水引入中和沉淀池进行中和处理,同时加入多价阳离子絮凝剂以促进沉淀。
最后,将经过中和沉淀的废水引入气浮池,利用气浮将细小的悬浮颗粒物进一步去除。
2. 生化处理
生化处理使用活性污泥法,将经过初级处理的制药废水引入生化池进行生化分解。
在生化池中添加适当的微生物菌群,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微生物和残留无机物。
同时,采用混合液回流方式提高生化效率。
3. 高级处理
高级处理采用臭氧氧化法,将生化后的废水引入臭氧反应器中进行高级氧化处理。
在臭氧的作用下,将废水中难以生化降解的有机物质、颜色等进一步去除,达到更加优良的排放标准。
本实验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废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了对制药废水的有效处理,出水COD浓度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达到了预期效果。
制药废水常用处理工艺制药废水常用处理工艺1. 概述制药废水是指处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有害成分的废水,处理制药废水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下面列举了制药废水处理的常用工艺。
2. 生物处理工艺生物处理工艺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和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工艺。
常用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 - 厌氧处理:将废水置于无氧环境下,利用厌氧菌降解有机物,产生沼气等。
- 好氧处理:通过给废水提供足够的氧气,利用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3. 物理处理工艺物理处理工艺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性物质。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 - 简单沉淀:利用重力将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到底部。
- 气浮法:通过给废水充气,使悬浮物浮起,然后去除。
- 过滤:利用不同孔径的过滤介质,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过滤掉。
4. 化学处理工艺化学处理工艺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使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去除有害物质。
以下是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 - 氧化还原法:通过添加氧化剂和还原剂,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解有机物。
- 沉淀法:通过加入沉淀剂,使废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溶解性物质沉淀到底部。
5. 膜分离工艺膜分离工艺是利用特殊的膜材料对废水进行过滤和分离的工艺。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膜分离工艺: - 微滤:使用微孔膜过滤,分离悬浮物和胶体等较大颗粒。
- 超滤:利用超细孔膜分离溶解性有机物和一些大分子物质。
- 逆渗透:通过压力驱动,逆向渗透使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离子被截留在膜上。
以上是制药废水处理的常用工艺,不同的工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组合使用,以实现高效、环保的废水处理。
6. 组合工艺在实际的制药废水处理过程中,常常采用多种工艺的组合,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组合工艺: - 生物-物理处理:将生物处理和物理处理工艺结合,既能去除有机物,又能去除悬浮物。
- 生物-化学处理:利用生物处理去除有机物,在通过化学处理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残留有机物和有害物质。
摘要:医药制造业废水可分为生物制药废水与化学合成制药废水。
生物制药废水具有COD、总氮、SS含量高,但生化性较化学合成废水好的特点。
化学合成制药废水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机物、金属、废酸碱等物质,具有有机物浓度、含盐量高,pH变化大,原辅材料具备生物毒性等特征,文章根据工艺废水的特征,在处理出水水质达到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常规稳定可靠先进组合工艺。
力求投资省,能耗低,运行费用低。
操作管理方便,设备维修率低,污泥量少。
适应水量、水质多变的特点,能承受冲击负荷,并且具有操作上的弹性。
关键词:制药废水;污水站;工艺方案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药制造业发展突飞猛进,各企业业秉承做强做大发展思想,并趋于生物制药,化学合成,制剂多元化发展趋势,但给企业污水站建设增加了难度。
化学合成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使得仅凭单独采用生物法处理根本无法达标,必须在生化前选择合理的预处理工艺进行有效处理。
在市场经济中能达到有效的稳定生产,方便管理,节约运行成本,污水站的合理设计成为每个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1 企业污水站设计原则和思路根据分质分流原则将厂区废水分为三部分: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工艺废水。
1.1 生产废水主要为检修废水、废气吸收废水、清洗水、真空机组产生的废水等,浓度较工艺废水低。
1.2 生活污水食堂,员工日常生活等所产生废水,根据员工数量进行估算生活污水的量。
1.3 工艺废水①含碘废水为废水含有碘化钙、碘酸以及低沸点溶剂。
②含铬废水;③含恶臭物废水废水含有吡啶、三乙胺等恶臭物。
④高沸点废水废水中约含有1%溶剂和10%盐,溶剂主要为DMF。
⑤低沸点废水为离心工段产生的废水。
溶剂浓度约为1%及以上。
⑥低沸点且含盐量高废水以离心和分层工段产生的废水组成。
⑦高盐废水主要产生于离心、洗涤、分层工段。
废水中不含溶剂(或溶剂很少),可盐分较高,含盐量约5%及以上。
⑧废酸碱废水废水中含有盐酸、碳酸氢钠,可作为废酸碱利用。
⑨低浓度废水主要为洗涤废水。
生物制药废水方案一、废水特性分析1.污染物组成复杂:生物制药废水中常见的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离子、油脂、悬浮物等。
2.污染物浓度高:生物制药过程中产生废水的浓度通常很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处理。
3.高COD和BOD:生物制药废水的COD和BOD浓度高,需进行有效去除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高盐分:生物制药废水常常含有高浓度的盐分,需要进行处理以满足排放标准。
二、废水处理工艺综合考虑生物制药废水的特性,建议采用以下工艺组合进行废水处理:1.初级处理: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固液分离,通过筛网、沉淀池和格栅等设备进行悬浮物的去除;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进行调节和沉淀污染物。
2.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生物制药废水处理的关键步骤,可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或生物类似膜法进行处理。
生物处理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一部分氨氮。
3.高级处理:根据废水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高级处理技术进行废水的进一步处理。
可能的高级处理技术包括吸附、膜分离、臭氧氧化等。
4.除盐处理:生物制药废水中常常含有高浓度的盐分,为了满足国家排放标准,需要进行除盐处理。
可采用反渗透、电渗析、蒸发结晶等技术进行除盐。
三、工艺优化为了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可以考虑以下优化措施:1.利用生物制药过程中的废热:生物制药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废热,可以考虑利用这些废热进行废水预处理,如采用热解离、蒸发浓缩等技术。
2.引入新型生物技术:可以考虑引入新型生物技术进行废水处理,如微生物降解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以提高废水处理的效果和效率。
3.资源化利用:生物制药废水中往往含有一定的有机物和无机盐,可以考虑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或生物化学品,将无机盐转化为无机肥料等,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4.自动化控制:引入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废水处理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操作,提高处理效果和节约人力成本。
四、处理效果评价对于生物制药废水处理方案的效果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净化率:废水处理后,各项污染物的去除率,特别是COD、BOD、氨氮等指标的去除率。
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探讨
作者:俞阜东王连山林媛媛
来源:《科技与创新》2015年第11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制药废水的污染和治理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制药工业废水的组成较为复杂,含有多种有机污染物,尤其是一些“三致”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因此,加强制药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意义重大。
对水解酸化与SBR法相结合处理制药废水的工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水解酸化;SBR法
中图分类号:X78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5.11.100
制药工业是国家环保规划关注的重点行业之一,制药工业废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对其治理已势在必行。
然而,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尚未成熟,现阶段国内外还缺少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处理工艺,因此,探寻经济、有效、可行的工艺尤为重要。
现对水解酸化工艺与序列活性污泥法技术的联合应用进行分析。
1 实验资料和方法
1.1 实验资料
取某制药厂含抗生素、杂环类和长链碳型化合物等生物难降解污染物的生产废水作为本次实验用水,测得SS为200 mg/L,BOD5/CODer为0.25,pH为7~8,均属于难生化降解废水;采集该污水处理厂中的污泥进行人工配水,分别放置在厌氧和好氧条件下培养,并采用批量方式定期更换废水,待二者均达到稳定后供实验使用;实验仪器有生化培养箱、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电热鼓风干燥箱、菌落计数器、净化工作台和pH计等。
1.2 分析方法
分别采用重铬酸钾法、稀释法和接种法测定水质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求量;静止沉淀污泥,取量100 mL,沉淀时间为30 min,待完全沉淀后记录污泥体积,计算污泥沉降比;取同量污泥,沉淀时间也与上述情况相同,待完全沉淀后记录污泥体积,计算污泥指数;采用重量法和稀释倒平板法测定混合液悬浮固体和水中细菌总数。
2 实验过程
2.1 水解酸化
水解酸化过程分为以下4段:①设计反应装置。
在传质—反应过程理论指导下设计去除有机物的异波折板反应装置。
为了增强系统的缓冲能力,在水解酸化过程中加入了碳酸钠溶液。
通过对流扩散和涡流扩散,可将有机基质充分降解,本装置共分11室,折板夹角为120°,水箱容积为12 L,使用弹性立体填料。
②确定实验温度。
遵循高效、低耗的原则,为了保证系统运行获得最佳温度且不影响酸化菌的活性,将运行温度维持在35 ℃左右。
③监测各室溶解氧。
废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与微生物种群关系密切,监测溶解氧状况能获得微生物群的分布情况和酸化菌的生长状况。
④VFA含量。
采用滴定法测定水中VFA的含量,即pH值,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出水中VFA浓度、pH值与COD关系表
出水COD/(mg/L)出水VFA物质的量
浓度/(mmol/L)出水pH值
486 3.95 4.49
495 5.82 3.65
526 6.60 4.40
535 5.02 4.12
540 5.28 4.41
569 5.93 4.12
2.2 SBR反应
经水解酸化反应后,废水中的难降解物已被分解为结构简单、容易降解的有机物,可生化性得到了提高。
通过SBR反应,可去除大部分CODer,经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可脱除大部分氨氮。
SBR反应实验装置由反应池、水箱、搅拌浆和曝气泵等组成,该装置的作用有以下4点: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应前期去除率会随进水浓度的升高而升高,CODer与NH3-N 的比值接近2∶1时去除效果最好,之后随着进水浓度的升高,去除率会下降。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曝气时间会影响生物降解和硝化反应的进度,将其确定为8~10 h较为合理。
③环境温度对SBR的活性污泥影响较大,在实际废水处理中,可通过蒸汽控制温度,将其维持在20~35 ℃之间较为合理。
④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会受到自身沉降性能的影响。
实验表明,当SVI指数在50~150之间时活性污泥正常。
3 结论
根据水解酸化工艺原理,水解酸味即为厌氧消化过程的水解发酵和产生乙酸阶段产生的气味,涉及到水解发酵反应和产乙酸反应,这是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环境中发生的重要反应。
在微生物反应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物质传递,比如基质向细胞内扩散、产物向细胞外扩散,因传质的水平不同,对应的各项传质阻力也不同,水解酸化工艺在处理制药废水中具有极为明显的高效性,这是高水处理传质效率与较强的系统强缓冲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组实验的水解酸化工艺的最大特点就是提高了系统的传质效率,同时,加入了碳酸钠溶液,使系统具备了较强的缓冲能力。
因此,在去除难降解物方面具有高效性。
本组实验引入SBR法,通过物化法预处理,提高了后续SBR的可生化性,并通过后续深度处理,提高了出水水质,组合工艺流程为:综合废水→酸化调节池→SBR生化池→回用水池,工艺运行效果较为稳定。
综上所述,水解酸化与SBR法结合处理制药废水工艺可有效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即SBR生化反应速率,有助于降低污泥的生成量、改善污泥卫生环境。
通过进一步硝化使污泥更易于脱水,整个工艺高效、节能、便于管理,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松.SBBR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的试验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3.
[2]建峥嵘.合成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J].贵州化工,2012,12(4):23-26.
[3]史豪杰.非均相Fenton技术深度处理维生素C制药废水生化尾水的试验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4]周涛.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的试验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0.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