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北京中医治疗面肌痉挛
- 格式:docx
- 大小:15.10 KB
- 文档页数:2
一、概述面部筋挛,又称面肌痉挛,是指面部肌肉突然、不自主地抽搐,表现为眼睑、口角、鼻唇沟等部位肌肉的阵发性痉挛。
中医学认为,面部筋挛属于“筋惕肉瞤”范畴,多由肝风内动、气血瘀滞、肝肾亏损等因素引起。
中医治疗以调和阴阳、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滋养肝肾为主要原则。
二、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1. 肝风内动型症状:面部肌肉阵发性抽搐,伴有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
治法:平肝息风,清热解毒。
方药:(1)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子、黄芩、牛蒡子、白芍、夜交藤、甘草。
(2)羚羊角汤:羚羊角、钩藤、生地黄、玄参、麦冬、白芍、当归、丹皮、甘草。
2. 气血瘀滞型症状:面部肌肉抽搐,伴有面色晦暗、唇色紫暗、舌质暗红、脉涩等症状。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1)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黄、牛膝、柴胡、枳壳、甘草。
(2)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冰片、牛膝、甘草。
3. 肝肾亏损型症状:面部肌肉抽搐,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等症状。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柔肝。
方药:(1)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
(2)杞菊地黄丸: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
三、中医非药物治疗1.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手法,可以缓解面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抽搐症状。
手法:(1)轻柔面部肌肉,放松面部肌肉紧张。
(2)按揉太阳、风池、翳风、颊车等穴位,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3)按揉肝俞、肾俞、足三里等穴位,滋补肝肾,养血柔肝。
2. 针灸治疗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面部肌肉抽搐。
穴位:(1)面部穴位:太阳、颧髎、颊车、地仓、承浆等。
(2)经络穴位: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
3. 中药熏蒸中药熏蒸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方药: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的中药,如川芎、红花、桃仁、牛膝等。
四、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面肌痉挛最新最好治疗方法中医面肌痉挛,又称为舌咽神经痉挛,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动或痉挛,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目前,针对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中医疗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介绍面肌痉挛的最新最好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患有面肌痉挛的患者有所帮助。
中医治疗面肌痉挛主要是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和神经系统,达到舒经活络、祛风定痉的效果。
中医认为,面肌痉挛是由于肝风上扰、肝郁气滞、肝肾不足等原因引起的,因此治疗面肌痉挛的关键是要疏肝解郁、平肝潜阳、益肝肾。
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熏洗、推拿按摩等。
针灸是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常用方法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达到祛风定痉的效果。
在治疗面肌痉挛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镇痉、祛风、疏肝等作用的穴位进行针灸,如风池、太冲、合谷等。
通过针灸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熏洗也是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药熏洗可以通过将一定药物煎煮后,利用药物的挥发性成分渗透皮肤,达到温经散寒、祛风定痉的效果。
在治疗面肌痉挛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祛风定痉的中药材进行熏洗,如川芎、当归、白芷等。
通过中药熏洗,可以有效地舒经活络,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
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手法的刺激,调理气血,舒经活络,达到祛风定痉的效果。
在治疗面肌痉挛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推拿手法进行按摩,如拨筋、捏脊、搓揉等。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有效地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以调理气血、舒经活络、祛风定痉为核心。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治疗的效果。
希望患有面肌痉挛的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生活。
面肌痉挛的民间中药方,效果良好,值得收藏
面肌痉挛发病率虽然不高,但是我们也经常见到。
见于面部肌肉往耳部一侧抽搐,特别受到注意时更甚,严重影响人们自信和形象。
西医常用肉毒毒素局部注射,但仅维持半年到一年时间。
当然也有人为制造面神经麻痹而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
现在介绍一个中药治疗面肌痉挛的药方。
药物:白芍60克,生甘草30克,全蝎3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一克,每天三次口服
中医认为该病与肝风有关,风胜则动,七情为患,肝失条达,气郁化火,耗伤肝阴,风阳上扰,导致面肌痉挛的发生。
芍药甘草汤是张仲景治疗伤寒误治伤阴引起的脚痉挛。
白芍味苦微寒,入肝脾肺经。
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肝是刚脏,其气容易横逆。
白芍可以缓解肝气,敛肝之阴,柔肝之刚,所以可以抑木疏风,止血濡筋。
甘草味甘,补中益气,入脾,甘可缓急。
全蝎有息风,止痉挛,通宣止痛的作用。
面肌痉挛最新最好治疗方法中医面肌痉挛,又称为面肌痉挛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动或痉挛,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针对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中医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疗法和推拿按摩等。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刺激,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舒筋活络、祛风定痉的效果。
对于面肌痉挛患者,针灸可以缓解面部肌肉的痉挛,改善症状。
中药疗法则是通过中药的药性作用,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清热解毒,舒筋活络,以达到治疗面肌痉挛的目的。
推拿按摩则是通过按摩面部穴位和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舒缓疼痛。
除了传统的中医疗法,现代医学也提供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肉毒素注射、神经调控技术等。
肉毒素注射是通过注射肉毒素A 到面部肌肉,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从而减轻肌肉痉挛。
神经调控技术则是通过植入神经调控装置,对面部神经进行调控,达到缓解面肌痉挛的效果。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面肌痉挛患者的治疗选择。
除了治疗方法的选择,面肌痉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保健方法。
首先,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因为情绪波动和疲劳是面肌痉挛的诱发因素之一。
其次,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症状。
此外,适当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
总的来说,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中医提供了很多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现代医学也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结合自身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健护理,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希望面肌痉挛的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
中医眼睑痉挛的治疗方法眼睑痉挛是指眼睑不自主地痉挛收缩,导致眼睑的抽动或闭合。
中医认为,眼睑痉挛多由肝风、肝火上扰等病理因素引起,治疗上主要从调整肝脏功能、祛风清热、平肝息风等方面入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眼睑痉挛的方法:1. 中药内服治疗: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栀子、黄芩、连翘等,这些药物有清热解毒、祛风定惊的功效,能够调节肝火、平息肝风,并且对于一些伴有肝肾不足的病人可以加减配伍一些滋补肝肾的中药药材,以调整身体内部阴阳平衡。
此外,根据病情的不同还可以选择一些开窍明目的中药,如熟地、巴戟天等来辅助治疗。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眼睑痉挛的常用手段之一。
对于眼睑痉挛病人,常使用一些针刺手段治疗,如四神针、百会针、太阳穴针灸等。
这些手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达到改善病情的效果。
此外,针灸疗法还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眼部神经功能等,提高眼部组织的自愈能力。
3. 中药外搽治疗:有些人眼睑痉挛症状较轻,可以选择中药外搽的方式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外搽方式包括眼周按摩、擦拭眼睑、涂抹中药等。
这些外搽手法可以起到缓解眼肌痉挛、促进血液循环、舒缓局部肌肉等作用,从而改善眼睑痉挛的症状。
4. 中医养生调理:中医认为,人的眼睛与肝脏关系密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心情愉悦等来减少肝火上扰、平衡阴阳。
例如,多食用一些清凉、滋阴的食物如绿豆、芹菜、黄瓜等,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或长时间用眼;学会放松自己,避免情绪激动过度等。
总结起来,中医治疗眼睑痉挛主要从内服中药、针灸疗法、中药外搽治疗以及养生调理等方面入手。
这些治疗方法在改善肝功能、祛风清热、平肝息风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由于眼睑痉挛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各异,治疗效果可能因人而异,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同时,中医治疗眼睑痉挛需要长期坚持,不可急于求成,配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养生,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王惠萍主任医师运用定风汤治疗面肌痉挛经验举隅王惠萍主任医师是一位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师,她在面肌痉挛的治疗上,多次采用定风汤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她的治疗经验。
一、面肌痉挛的病因及表现面肌痉挛是一种肌肉收缩障碍性疾病,常常由口部肌肉收缩引起面部扭曲,症状表现为面部肌肉的疼痛、颤动、痉挛、抽搐等,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见。
病因很多,如长期紧张、疲劳、精神应激等因素,也可能与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和一些疾病有关。
二、定风汤治疗面肌痉挛的理论依据在中医学中,面肌痉挛归为“面痛”范畴,与风寒湿痹密切相关。
面肌痉挛的发作多诱发于寒湿环境,湿邪易伤肌肉,长期瘀滞则会引发机体的肝风内动,从而导致肌肉痉挛。
定风汤是一种具有祛风解毒的方剂,其主治风寒湿痹,可统领外感、久病所致的痛证。
面肌痉挛与风寒湿痹有关,因此用定风汤治疗面肌痉挛是具有理论依据的。
三、治疗方案1、方剂选用:定风汤定风汤是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组成的方剂,具有祛风解毒、温经通络、理气止痛的作用。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相互配合,可协同发挥治疗作用,使方剂具有协和作用,具有很好的改善面肌痉挛的疗效。
2、方剂剂量:以病情轻重而定面肌痉挛病情轻重不一,因此方剂的剂量应根据病情而定。
如面肌痉挛初起,症状较轻,可选用定风汤加减剂量,每次煎服1剂,1天2次,连服5天;如面肌痉挛症状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可采用较大剂量,每次煎服2剂,1天2次,连服7天。
3、治疗时间:长短不一面肌痉挛治疗时间长短不一,应根据病情总体评估而定,通常以面肌痉挛症状缓解为标志,严重病例可持续治疗2~3周。
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注意事项1、定风汤具有发汗作用,对于敏感体质、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使用。
2、用药期间,因皮肤出汗过量,易引发感冒,应避免受凉。
3、面肌痉挛病人应保持足够的休息,避免长时间保持姿势不动,以免肌肉疲劳。
4、面肌痉挛患者应避免某些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辣椒、酒等。
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偏方引言面肌痉挛,又称为面部抽搐,是一种病因复杂、病程长、复发率高的疾病。
由于面肌痉挛紧密关系到患者的面部表情和咀嚼功能,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在针灸、理疗、药物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中医在治疗面肌痉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偏方,供大家参考。
一、扎罗台方名扎罗台方剂组成1.荆芥15克2.紫苏15克3.马齿苋15克4.青蒿15克5.番泻叶15克方剂制备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细末,混合均匀。
每次取6克,用开水冲泡,盖上盖子,浸泡15分钟。
温服,每日3次。
此方主要功效为祛风、活血、舒筋。
方剂用法患者每日温服3次,连续使用3个月。
二、银翘散方名银翘散方剂组成1.银翘8克2.菊花8克3.防风8克4.苍耳子8克5.薄荷8克6.荆芥8克7.连翘8克8.甘草4克9.白花蛇舌草8克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细末,混合均匀。
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泡,盖上盖子,浸泡15分钟。
温服,每日3次。
方剂功效此方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解表利咽。
方剂用法患者每日温服3次,连续使用1个月。
三、祛痰化湿汤方名祛痰化湿汤方剂组成1.苍术10克2.厚朴10克3.陈皮10克4.茯苓10克5.百部10克6.青皮10克7.桔梗10克8.神曲10克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细末,混合均匀。
每次取15克,用开水冲泡,盖上盖子,浸泡15分钟。
温服,每日3次。
方剂功效此方主要功效为祛痰化湿、舒筋活络。
方剂用法患者每日温服3次,连续使用2个月。
四、通络活血颗粒方名通络活血颗粒方剂组成1.当归10克2.川芎10克3.蛇床子10克4.丹参10克5.赤芍10克6.木瓜10克7.红花10克8.甘草5克9.薄荷5克方剂制备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细末,混合均匀。
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泡,盖上盖子,浸泡15分钟。
温服,每日3次。
方剂功效此方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方剂用法患者每日温服3次,连续使用3个月。
五、针灸疗法简介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之一。
中医辨治面肌痉挛
岐黄民间传承 2017-11-25 12:08
第 554 期
作者:李祥农
山东省沂南中医院
面肌痉挛是指颜面抽搐,即眼睑、嘴角及面颊肌肉抽搐,通常仅出现于一侧。
中医治疗此症辨证分型如下。
肝气抑郁型
颜面抽搐,头晕耳鸣,精神不振,或伴有哭闹,每因情志波动而诱发。
舌红,苔薄白,脉弦缓。
治疗宜疏肝解郁。
药用当归10克,白芍12克,柴胡6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佛手12克,薄荷3克,生姜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肝血亏虚型
颜面抽搐,时发时止,伴有头晕目眩,舌红苔少,脉弦细无力。
治疗宜养血缓急。
药用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鸡血藤20克,钩藤10克,当归10克,熟地20克,木瓜12克,制首乌10克,大枣10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肝风内动型
颜面抽搐,时感头痛头晕,每遇到不快抽搐加剧,舌暗红,苔薄白偏干,脉弦细有力。
治疗宜平肝熄风。
药用天麻12克,钩藤10克,石决明30克,山栀子10克,夜交藤30克,菊花10克,茯神12克,牛膝20克,益母草10克,桑寄生20克,干地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风痰阻络型
颜面抽搐,患侧面肌麻木感,伴有面部浮虚,眩晕咳痰,口干不。
面肌抽搐真难受,老中医从黄帝内经中得到灵感,用4味中药
治疗
面肌痉挛(面肌抽搐)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乡村爱情故事》里的刘小光扮演的“赵四”就是这样一个病人。
面肌痉挛(以半侧面部肌肉阵发性的不自主抽搐为特征,其发作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面肌痉挛起病多从眼轮匝肌间歇抽搐开始,逐渐发展到一侧面部的其他肌肉发生痉挛。
现代医学对该病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普遍认为面部血管压迫导致的神经脱髓鞘病变是面肌痉挛的病因。
西医多采用药物治疗、肉毒素局部注射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面肌痉挛可参照《黄帝内经素问》卷十七调经论中的“微风”辨治,其病因病机多为外感风寒、肝风内动、肝气郁滞和气血两虚。
刘持年教授常以“白芍、甘草、天麻、钩藤”四药为基础,并根据患者的证型增加药味,调整用量来治疗面肌痉挛。
白芍和甘草相配,取自《伤寒论》中治疗“脚挛急”的芍药甘草汤,取其缓解肌肉痉挛之功。
白芍酸寒,归肝脾二经,有养血和营,缓急止痛之功,药理研究表明其对肌肉有抑制和解痉作用。
甘草性味甘平,甘能缓急,具有缓急止痛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缓解肌肉痉挛、镇静的功能。
天麻性味辛甘平,主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息风止痉之功,《开宝本草》载其“主诸风”。
钩藤甘苦微寒,有平肝息风止痉的功效,《本草新编》曰:“钩藤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四药相配,共奏息风止痉,解除肌肉痉挛的功效,为治疗面肌痉挛的对之方。
本文旨在科普,临床需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作者袁琛皓,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人生最宝贵的应该是生命和健康,健康与疾病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
北京中医疑难病治疗中心神经精神临床科研组汇聚多位著名神经科专家、国内名老中医、神经学科博士,依据神经精神疾病辨证论治规律,经几代人临床实践与大量实验、形成了系统的本虚标实理论,以安神解郁、化瘀熄风止痛为主要治疗大法的临床辨证治疗体系,对中医中药治疗疾病进行深入系统的基础研究。
根据中医学“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理论、“平衡阴阳”法则,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创立神经平衡疗法。
该疗法对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稳定!一般5到7天见效,2到3个疗程即可康复,且无创无痛、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成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一朵奇葩。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指一侧面部表情肌肉的不自主阵发性抽动,原发病因尚不明确。
此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稍多。
[面肌痉挛诊断]1.起病常为下眼睑的轮匝肌阵发性轻微抽搐,以后逐渐向一侧面部扩展,以口角肌肉抽搐最明显。
抽搐程度不一,在紧张,情绪激动或疲劳时抽搐加重,安静或睡眠时消失。
少数严重者,面肌抽搐可累及整个一侧面肌。
抽搐多限于一侧,双侧者甚罕见。
本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一般不自发缓解,部分患者在晚期出现患侧面肌瘫痪和萎缩,抽搐也停止。
病程初期,面肌抽搐仅限于眼轮匝肌时,应与功能性眼睑肌痉挛鉴别,后者不向下面部扩展,且常为双侧性。
[中医治疗面肌痉挛]以祛风止痉为主。
[特色疗效]我中心采用纯中医疗法治疗面肌痉挛9056例,治愈率81%,总有效率98.7%。
温馨提示: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脑体力劳动过度和疲劳。
2.生活节奏不宜紧张,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养好良好的生活习惯。
3.饮食宜清淡,勿抽烟喝酒。
4.多吃新鲜蔬菜,如韭菜、芹菜、茄子、香菇、洋葱等。
5.多吃新鲜水果,如西瓜、柑、桔、葡萄等。
6.少吃或不吃肥肉、猪油、奶油、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等。
[面肌痉挛预防]面肌抽搐是一种慢性疾患,但常影响或防碍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交际,因此,保持情绪安定、精神愉快、心态平衡是缓解症状的重要因素,同时,对疾病的治愈要有信心和耐心。
老年人北京中医治疗面肌痉挛
相信每个人都希望在大家面前展现最好的一面,然而面肌痉挛却让这一切都只能成为泡影,如果有人患上了面肌痉挛,形象就非常的不好,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非常的多,不过很多人还是比较喜欢中医治疗的,中医在治疗这一类神经肌肉的疾病上,效果是很非常好的,而且相对安全,副作用也比较小,那么面肌痉挛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面肌痉挛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就是中医疗法,该种疗法的疗效非常的好,而且能够有效的去除疾病的根。
中药疗法,这是常用的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之一。
善于恢复、修复患者手术面部神经,对由于面部风寒导致的面肌痉挛,有着独特的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中最推荐的。
针灸疗法,在前期不能使用,但是在后期面肌痉挛的治疗进行中适当介入治疗,这种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会加快患者康复,针对颅内肿瘤、外伤、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引起的面肌痉挛。
目前,造成面肌痉挛的确切原因其实并不清楚,但是和一些因素是有一定关系的,比如面部肌肉疲劳、紧张等原因。
这种局部肌肉的痉挛一般是从眼部开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眼皮跳,这种眼皮跳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形成一个异常放电的病灶,慢慢地就会四处波及,最容易波及的地方就是嘴角等部位,形成病灶后甚至可能会影响到脖子周围。
在看过我们详细的讲解之后,大家对于面肌痉挛中医治疗方法也比较清楚了,不过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不幸患上了面肌痉挛,我们应该及时去医院治疗,看看医生建议我们使用哪一种方法治疗,这样才能够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