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对不同室性早搏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的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82.46 KB
- 文档页数:1
心脏结构和功能评定方法的比较研究姚政立;杨赟;刘千蓉;王智强;王蕴红【摘要】目的:旨在探讨采用超声心动图、组织切片和解剖称重三种评价手段对实验动物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比较三种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及相关性.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和C57雄性小鼠进行造模.取材前用超声心动仪对实验动物进行动态观测,12h内称重取材,组织固定并切片处理.结果:超声心动图测算的小鼠Echo LVM/BW和解剖称重计算的Anat LVM/BW在两组之间无差异,且Anat LVM和Echo LVM高度相关(r=0.86,P<0.05);组织切片显示细胞直径和面积在两组之间无差异.超声心动图测算的大鼠Echo LVM/BW和解剖称重计算的AnatLVM/BW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Anat LVM和Echo LVM高度相关(r=0.968,P<0.01);组织切片显示细胞直径和面积在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 <0.001).结论:在评定运动性心脏结构和功能上超声心动图、组织切片和常规解剖称重三种评定方法在结果上呈现出一致性,三种手段各有优缺点.【期刊名称】《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15)005【总页数】5页(P39-42,136)【关键词】超声心动图;组织切片;解剖;心肌结构和功能【作者】姚政立;杨赟;刘千蓉;王智强;王蕴红【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北京100191;首都体育学院,北京100191;首都体育学院,北京100191;首都体育学院,北京100191;首都体育学院,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2Author’s address: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100191,China适量运动会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在基础实验研究中对心脏结构和功能做出准确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联合应用在临床医学中,诊断技术的发展对提高疾病诊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心电图(ECG)和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作为两种常用的诊断手段,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各具优势。
将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联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联合应用。
心电图是一种非侵入性、无创、便捷的检查方法,可以反映心脏电生理活动,对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心电图检查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心电图对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评估能力有限,对于心腔大小、心脏瓣膜状况等方面的诊断能力不足。
超声心动图则可以直观地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通过多普勒效应还可以评估血流速度和方向。
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心脏瓣膜病变、心肌病、心包疾病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然而,超声心动图对于心电生理活动的评估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诊断心律失常等问题。
1. 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心电图可以诊断心脏电生理问题,超声心动图可以直观地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两者结合可以全面评估心脏状况。
例如,在诊断冠心病时,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肌缺血情况,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瓣膜状况和心功能,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
2. 诊断心律失常:心电图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诊断心律失常。
例如,在诊断室性早搏时,心电图可以显示早搏的存在,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心功能,从而确定早搏的原因。
3. 评估心脏负荷: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联合应用可以评估心脏负荷。
例如,在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时,心电图可以显示心肌缺血情况,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瓣膜状况和心功能,从而评估心脏负荷。
4. 监测治疗效果: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联合应用可以监测心血管疾病治疗效果。
例如,在治疗心力衰竭时,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肌缺血改善情况,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改善情况,从而为临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右心室功能的研究作者:谭瑶吴棘郭盛兰罗银丽徐丽芳何庆兰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5年第32期[摘要] 目的研究高血压所造成的不同左室构型右心室功能的变化。
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和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心动图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Ⅰ正常构型、Ⅱ向心性重构、Ⅲ向心性肥厚、Ⅳ离心性肥厚)患者进行测定,分别测定左心室结构参数和右心室功能参数。
结果Ⅲ组IVST和LVPWT明显厚于其他各组(P[关键词] 高血压;左室构型;右室功能;超声心动描记术;Tei指数[中图分类号] R6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2-0125-03[Abstract]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left ventricular patterns. Methods 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 2012 to Oct 2014 and 3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and ultrasonic cardiogram was conducted to detect the different left ventricular patterns(Ⅰnormal pattern,Ⅱ concentric remodeling,Ⅲ concentric hypertrophy, and Ⅳ eccentric hypertrophy) by measuring the left ventricular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parameters. Results The IVST and LVPWT in group Ⅲ were evidently thicker than those in other groups(P[Key words] Hypertension; Left ventricular pattern;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Ultrasonic cardiography; Tei index高血压是一种使血液循环系统压力增加的疾病,会导致整个心脏的负荷增加,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只是对高血压对左心室的影响进行研究,没有过多地对右心室进行了解[1,2]。
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右室功能变化分析【摘要】目的对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变化的评价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随机抽取在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这三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确诊患者病例55例(定义为a组);另取55例正常人(定义为b 组)。
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两组患者的右心室舒张和收缩容积、重量、射血分数进行测量,并加以比较。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右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b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的右心室重量、舒张和收缩容积都明显大于b 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临床上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人的右心室功能进行评价,其准确度高,可信性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估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予以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三维超声心动图;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功能;评价对先天性心脏病人的右心室功能进行评价,在对该类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的右心室功能进行评价,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1]。
为了对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变化的评价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右心室功能进行更准确的评价,使患者能够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提供可靠而有力的依据和方法,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随机抽取在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这三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确诊患者病例55例(定义为a组);另取55例正常人(定义为b组)。
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两组患者的右心室舒张和收缩容积、重量、射血分数进行测量,并加以比较分析。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在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这三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确诊患者病例55例(定义为a组),其中包括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13至56岁之间,平均年龄34.3岁;患者病程在1至14年之间,平均病程6.3年。
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应用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07-22T16:00:24.4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月3期作者:郑敏李晶王侠[导读] 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评估。
郑敏李晶王侠(绩溪县中医院;安徽淮北2351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评估。
方法:分析对象是2018年5月-2020年8月期间82例住院患者且经心脏超声诊断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
均经心电图辅助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并对照分析其与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准确性和差异性。
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8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狭窄和/或梗塞改变,且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仅1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无异常表现;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50例患者节段性室壁增厚率减低及运动减弱,有25例患者表现为节段性室壁增厚率及运动消失,7例患者超声显示局部心肌变薄并呈反向矛盾运动,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准绳,计算出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率为98.78%(81/82);心电图提示缺血或梗塞表现的患者有78例,有4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不符,准确率为95.12%(78/82)。
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总体准确率略低于冠状造影检查,比心电图略高,各检查方式对比,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作为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一种检查技术,准确性稍逊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技术,总体优于心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超声心动图不仅在诊断心肌缺血方面略胜于心电图,同时还可以准确评估心脏重构、射血分数及血流动力学等的异常情况,能快速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信息,对帮助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临床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功能心功能的血液动力学监测,对于心脏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决策、评价疗效、指示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有很多重要的特点:首先它是一种无创安全的诊断方法,不需要注射造影剂、同位素或其它染料,病人和医生不受放射性物质辐射,方法简便、可多次重复、可在床旁进行;第二,超声成像通过心内的解剖标志定位,即使心腔扩大、先天性畸形或心脏移位引起心脏位置改变,仍可识别成像平面,有利于反复随访;第三,通过多平面、多方位超声成像可对每个心腔检查,完整评价整个心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第四,能区别心壁的内外膜和心腔,通过评价室壁的收缩期增厚率和内膜移动幅度,可估计心肌收缩力;最后,应用连续波多普勒可测定心室和心房之间、心室和心室之间、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压差,推算心内压力。
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心动图对心功能的评价内容已由过去单纯评价左室功能拓展到右室、心房等其他腔室的功能,由收缩功能拓展到舒张功能,由整体功能拓展到局部功能,由静息状态的功能评价发展到对负荷状态下的心肌灌注、心功能储备、冠脉储备、心肌存活性等功能进行评价。
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测量心腔整体及各个节段的实时容积变化,还可以对心肌在各个方向上的运动、位移、变形、以及运动的时相和顺序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更充分地了解心肌的运动特点及其生物力学特性。
左室容积和收缩功能的测定一、左室容积的测定包括M性、二维、三维重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等多种方法。
前两者将左室假定为某一几何模型,或多种几何模型的复合体,运用数学公式计算左室容积。
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的短轴径,此法采用单平面面积长度公式来判断左室的容积,通常简化为立方公式:V=D3。
该方法评价左室容积与X线造影的相关性不很高,也不能用于有室壁节段运动异常者,但是方法简单,仅需测量一条径线。
二维超声心动图较M型超声更加准确,采用Simpson's公式、单平面和双平面面积长度法,在无室壁节段运动异常者中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容积与造影结果的相关系数可提高到0.80-0.90。
早搏基层诊疗指南过早搏动(简称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是指在规则的心脏节律的基础上,异位起搏点发放冲动而提前发生的心脏搏动。
分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
几乎所有的心脏疾病患者和90%的健康人群均可出现早搏。
室性早搏一、概述(一)定义室性早搏,亦称室性期前收缩,是指His束及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1]。
各种心脏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均可发生,临床症状变异性大。
(二)流行病学普通人群中室性早搏的发病率为1%~4%[2],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增加,在年龄<11岁的儿童发病率<1%,而>75岁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69%[3,4,5]。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和诱因任何可导致心室肌提前除极的因素均可引发室性早搏。
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和二尖瓣脱垂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是室性早搏常见的病因;其他如洋地黄、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贫血等也可出现室性早搏;在普通人群中,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及过量的烟、酒、咖啡等均可诱发室性早搏;原因不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常见。
(二)发病机制室性早搏发生机制包括自律性异常、触发活动和折返三大类。
三、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一)诊断1.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而在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就诊时发现。
可表现出的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失重感或心跳停搏。
患者是否有症状或症状的轻重程度与频发程度不相关[6]。
需注意,有些患者由于检查出早搏,自摸脉搏有"漏跳"而出现胸闷、气短、"长出气"等焦虑症状,症状与早搏在时相上并不直接相关,这种情况十分常见,在判断早搏是否"有症状"时须给予足够注意。
2.常规辅助检查:(1)心电图特征[6]:见图1。
①提前发生的QRS波,时限通常超过0.12 s,宽大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衣绍蕊【摘要】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对比观察受检者心血管系统对运动负荷的反应情况,可评估患者心肌缺血程度,了解肺动脉高压力变化,测量运动员心室内压力阶差,辅助心脏X综合征诊断等,对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有重要作用。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2页(P97-98)【关键词】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高压;心脏X综合征;肥厚型心肌病【作者】衣绍蕊【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山东烟台26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是对运动时心功能而非心肌电活动进行评估的方法[1,2],是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本文就其在心肌缺血、肺动脉高压、运动员心室内压力阶差检测及心脏X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根据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16段分法,对左心室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进行评估,当表现心肌活力丧失或运动障碍时可认为发生心肌缺血。
研究证实,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即使患者有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史[3],也能很好地检测心肌缺血[4]。
有研究表明,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和75%,但对于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室间隔矛盾运动的患者,运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肌缺血有一定局限性[5]。
Biagini等[6]通过Meta分析发现,在检测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肌缺血方面运动心电图和心肌灌注成像的灵敏度最高,而负荷超声心动图的特异性最高。
Marwick等[7]在研究中证实,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能评估心肌缺血患者的预后。
与目前广泛应用的影像技术相比,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有更高的安全性,且无辐射。
国际实践指南目前亦明确指出,检测心肌缺血应优先考虑应用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8]。
超声心动图是评估静息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的常规检查。
目前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反流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运动时测定肺动脉压有助于临床评估与决策[9]。
心律失常护理常识定期复查与遵医嘱用药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律紊乱或异常。
患者常常会出现心悸、气促、胸闷等症状,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会危及生命。
定期复查和遵医嘱用药是管理心律失常患者的关键措施之一。
本文将介绍心律失常护理常识中定期复查和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一、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定期复查是监测心律失常患者病情变化的有效手段,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症状变化和心电图改变,提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定期复查能够更好地指导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因此,定期复查对于管理心律失常患者至关重要。
二、心律失常定期复查的方法1.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评估心律失常的主要工具之一。
患者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了解自身心脏的节律情况,以及是否出现房颤、室性早搏等异常心电图特征。
一般建议心律失常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每半年或每季度进行一次。
2.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测是通过便携式心电监测仪,记录患者日常活动时的心电信号,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律情况。
常见的动态心电图监测方式包括24小时Holter监测、事件记录仪监测等。
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于发现间歇性心律失常非常有价值,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3.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现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并排除其他导致心律失常的病因。
超声心动图检查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
4.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如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和药物吸收代谢,从而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产生影响。
因此,心律失常患者可以每年进行一次血液检查。
三、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心律失常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嘱托及时准确地服用药物。
合理用药可以减少或控制心律失常发作的次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脏病发作导致的危险。
遵医嘱用药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四、心律失常用药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1.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降低心脏自律性和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来减慢心率和消除心律失常。
频发室性早搏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祝红岩;严义培;王红兵;李薇
【期刊名称】《中国校医》
【年(卷),期】2005(19)6
【摘要】目的探讨频发室性早搏对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对46例单纯频发室性早搏患儿及23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指标为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
结果频发室性早搏≥10次/min患儿的EF、CI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部分患儿频发室性早搏可影响心功能,应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总页数】2页(P642-643)
【关键词】室性早搏复合征;心室功能;心电图,动态;超声心动图,多普勒
【作者】祝红岩;严义培;王红兵;李薇
【作者单位】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徐州市儿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R725.4
【相关文献】
1.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对频发室性早搏所致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的影响 [J], 吴俊萱
2.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心功能及结构的影响 [J], 李宁
3.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心功能及结构的影响 [J], 李宁[1]
4.门冬氨酸钾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J], 蔡磊;邓坤
5.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J], 陆敏;王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