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15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
A. 风儿好听
B. 风不喧扰
C. 风声嘹亮
D. 风雨飘摇
答案:A
2. 下列词句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A. 喊声如雷
B. 热情如火
C. 苦尽甘来
D. 龙飞凤舞
答案:B
3. 下列词句中,使用了排比手法的是:
A. 高高低低
B. 大家好
C. 亲朋好友都来捧场
D. 一切都辞去,光明迎来了
答案:C
二、判断题
1. 下面句子使用了夸张手法:
正确(√)/错误(×)
答案:√
2. 下面句子使用了反问手法:
正确(√)/错误(×)
答案:×
三、填空题
1. “花园里的百花都向日荣。
”这句话中,使用了【比喻】手法。
2. “我将以我血,以我肉,以我生命捍卫……”这句话中,使用了【排比】手法。
四、给下面的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这些风景文字是不是照亮了你的心灵?
从这些艳丽的文学图景背后,你又想到了什么?
一场精神海洋的盛宴
瞥见你深深欣喜的灵魂
答案:从这些艳丽的文学图景背后,你又想到了什么?
总结:本文主要提供了一些修辞手法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以及一个给短文选择合适标题的题目。
通过做这些练习题,读者可以加深对修辞手法的了解和运用能力,并用精彩的文学图景启迪自己的心灵。
修辞方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他像一阵风一样跑得飞快。
B. 他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痛。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月亮像一轮玉盘挂在夜空。
答案:A. 拟人;B. 比喻;C. 比喻;D. 比喻。
2.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排比D. 夸张答案:A. 拟人。
3. “他的话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我的心房。
”这句话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反问答案:A. 比喻。
二、填空题4. 请根据题目中的例句,填写适当的修辞手法。
例句:他的声音如同雷霆万钧,震撼了整个会场。
修辞手法:_________答案:比喻。
5. 请根据题目中的例句,填写适当的修辞手法。
例句:这孩子聪明伶俐,真是个小精灵。
修辞手法:_________答案:拟人。
三、简答题6. 请简述“夸张”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答:夸张是一种通过放大事物的特征或程度,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加深读者或听众的印象,激发情感共鸣。
7. 请简述“排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答:排比是一种通过并列多个相似或相关的语句,以增强语言节奏和强调效果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使语言更加流畅有力,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应用题8. 请根据以下情境,使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情境:描述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
答:春雨,悄无声息地降临人间,它如同一位温柔的母亲,用她那细腻的手指,轻轻抚摸着大地的脸庞。
雨丝细如牛毛,密如织网,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仿佛是一群顽皮的小精灵,在天地间嬉戏。
这场春雨,不仅滋润了干涸的土地,也洗涤了人们的心灵。
9. 请根据以下情境,使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情境:描述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答:老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求知的道路。
她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无阻。
她的教诲,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探索真理的旅途上勇往直前。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修辞手法练习题一、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比喻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夸张 )3.不劳动,连棵花也不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反问 )4.月季花像一张张笑得合不拢嘴的小脸,朝人们点头致意。
( 拟人 )5.海底的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
( 拟人 )6.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半紫半黄。
( 排比 )7.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比喻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比喻 )11.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 比喻 )12.武松想:人难道还怕老虎吗? ( 反问 )13.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 夸张 )14.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拟人 )15.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
( 拟人 )16.春雨像牛毛,像花针。
( 比喻 )17.地窖里一向干燥得很,水究竟从哪里来的?原来是刺猬撒的尿。
( 设问 )19.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容得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反问)20.他一生下来就是黑面孔,这怎么能怪他呢?(反问)21.丽莎既聪明又漂亮,红红的脸好像春天开的玫瑰花儿。
(比喻)22.树上的小鸟们唱着一支支动听的歌。
( 拟人 )23.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 比喻 ) 25.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比喻)26班主任课真忙,整天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
(夸张)27.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
(排比、拟人、比喻)28.井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了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排比、比喻)30.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修辞练习30题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考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指下列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B.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池中荷叶鱼儿伞,梁上蛛丝燕子帘。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3.没有借代的一项是:()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D.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4.仅从下列各句中的"红"来看,使用了相同修辞方法的一组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
C.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D.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5.下列问句所用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D.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7.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B.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C.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D.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8.修辞方法单一的一项是:()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是比喻的例子?A.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明亮。
B. 他像一只狮子一样勇猛。
C. 大雁飞过天空,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D. 窗外的风抚摸着我的脸庞,像母亲的手一样温暖。
答案:B. 他像一只狮子一样勇猛。
2. 下面哪个是比喻的例子?A. 他的笑容像鲜花一样美丽。
B. 雪下得像棉花一样厚。
C. 他像一条游龙一样巧妙地穿梭在人群中。
D. 她的眼睛明亮如星。
答案:C. 他像一条游龙一样巧妙地穿梭在人群中。
3. 下面哪个是拟人的示例?A. 雷声随草木的摇曳而起舞。
B. 鹅毛般的雪花轻轻飘落。
C. 水波轻轻地拍打着岸边。
D. 银行的大门向我敞开了怀抱。
答案:D. 银行的大门向我敞开了怀抱。
4. 下面哪个是夸张的例子?A. 我饿得要吃一头大象。
B. 她美得让所有男人都想追求她。
C. 雨下得下不停。
D. 我已经反复和你说了一百次。
答案:A. 我饿得要吃一头大象。
二、简答题1. 请举例说明一个反问的修辞手法。
反问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用于表达说话者的强烈态度或者引起对方的注意。
例如:"难道你不明白我在说什么吗?"2. 请解释一下什么是排比修辞手法。
排比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用于通过列举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强调并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如:"我参观了故宫的大殿、广场和花园。
"3. 请举例说明一个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用于通过将一个事物比作另外一个事物来形象地描述某种特征或情感。
例如:"他是我的太阳。
"4. 请解释一下什么是拟人修辞手法。
拟人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用于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的特性,使其活灵活现。
例如:"树枝在风中轻轻摇晃着。
"三、创作题请你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夏天的景色。
参考答案:夏天的景色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作,阳光如同明亮的调色板,绘出美丽的天空;花朵如同艳丽的颜料,点缀着绿草地;小溪如同流淌的毛笔,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各种技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下是一些修辞手法的练习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答案:A. 拟人;B. 反问;C. 夸张;D. 反问。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对偶。
3.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夸张。
二、填空题4. 请在下列句子中填入适当的修辞手法。
- 他的话像_________,让人听了心旷神怡。
- 她的眼睛闪烁着_________,仿佛能看透人心。
答案:清泉;星辰。
5. 请用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使其更加生动。
- 他跑得很快。
答案:他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而去。
三、简答题6. 请简述“排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答案:排比是一种通过并列多个相似或相关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来增强语言节奏和强调效果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使语言更加流畅,表达更加有力。
7. “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有何不同?答案:比喻是通过将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或强调某种特性或情感。
拟人则是将人的情感、行为或特征赋予非人类的事物,使它们具有人的属性。
四、论述题8. 论述“反问”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答案:反问是一种不期待回答的提问方式,通常用来加强语气,表达作者的强烈情感或观点。
在文学作品中,反问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增强文本的感染力,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产生共鸣。
五、应用题9. 请用“夸张”修辞手法描述一场大雨。
答案:那场大雨如同天塌地陷,倾盆而下,仿佛要把整个世界淹没。
10. 请用“对偶”修辞手法描述春天的景象。
答案:春风拂面,花开满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通过这些练习题,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和艺术性。
修辞手法练习题(有答案)1、他的笑声像春天的溪流,清新动听。
(√)比喻生动形象,相似点是清新动听。
2、他的头发像一团乱麻,杂乱无章。
(√)比喻形象生动,相似点是杂乱无章。
3、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泉,明亮透彻。
(√)比喻生动形象,相似点是明亮透彻。
4、他的声音像一只嘶哑的老鸦,难听极了。
(×)比喻不恰当,相似点不明显,难听极了也不是鸦子的特点。
5、她的笑容像一朵绽放的鲜花,美丽动人。
(√)比喻形象生动,相似点是美丽动人。
6、他的脸色像黄土一样黯淡无光。
(√)比喻形象生动,相似点是黯淡无光。
7、他的心情像一汪死水,毫无波澜。
(√)比喻形象生动,相似点是毫无波澜。
6、我远远地看到了一条弯曲的、晶莹剔透的河流。
7、春风刚刚吹散了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了靛青色的尖尖脑袋。
8、有道理的事情可以走遍天下,没有道理的事情却难以实现。
9、___在___唱着歌,___铺满了笑容,红旗飘扬,手臂招手。
10、瀑布直冲而下,仿佛___从天而降。
1、我横眉怒视着千夫指,宁愿甘心做孺子牛。
2、姑娘一闪身向外跑,连屋子里的扫帚都在欢笑。
3、蟋蟀在平台上弹奏着琴声。
4、水帘落下来,像是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5、太阳穿过云层,跃出海面。
6、那些像棉花球一样的___,被称为积云。
7、我拿起搪瓷碗,感觉它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8、小鸟身体肥胖,像一个蓬松的小球。
9、___看到了无数人的脚步,感到十分愉快。
10、威尼斯的小艇行动轻盈灵活,像田沟里游动的水蛇。
1、父母的钱不应该被随意挥霍浪费。
2、瀑布直冲而下,仿佛银河从天而降。
3、___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4、___好像一位仙女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5、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上黄色的泪珠里。
6、人类文明的创造者是劳动人民。
7、他们就像寄居在人家房檐下的燕子。
8、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9、三万里长江东流入海,五千仞高的山峰耸立云霄。
修辞练习题及答案
1. 请分析以下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效果: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2. 以下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解释其含义:
- “他像一只受伤的狮子,咆哮着冲向敌人。
”
3. 请根据所给的情境,使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来描述一个场景:
- 情境:秋天的黄昏,落叶纷飞。
4. 请找出以下段落中的排比句,并分析其作用:
- “秋天的果实累累,秋天的田野金黄,秋天的天空湛蓝。
”
5. 请改写以下句子,使其更加生动,可使用夸张手法:
- “他跑得很快。
”
答案解析
1. 答案:该句子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一日看尽长安花”夸张了时间的短暂和行动的迅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极度喜爱和急切的心情。
2. 答案: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他”比作“受伤的狮子”,形象地描绘了他在战斗中的勇猛和愤怒。
3. 答案示例:秋天的黄昏,落叶像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它们
在夕阳的余晖中翻飞,仿佛是大自然在演奏一曲悠扬的交响乐。
(使用了拟人和比喻)
4. 答案:段落中的“秋天的果实累累,秋天的田野金黄,秋天的天空湛蓝。
”是一个排比句。
通过重复的结构,强调了秋天的丰收、美丽和宁静,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5. 答案示例:他跑得像离弦的箭一样快,仿佛一阵风掠过操场。
(使用了夸张)
通过这些练习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在实际写作中更加自如地运用这些技巧,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希望这些练习题和答案对教师和学生都有所帮助。
修辞手法练习题有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修辞手法练习题答案一、用横线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用波浪线标出喻体。
1、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
2、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3、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4、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二、读读下面几句话,比喻句是()。
A.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B.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C.水像白花花的“珍珠”,长流不尽。
D.罗丹好像跟谁说悄悄话似的。
三、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属于比喻句。
1、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2、骏马和老牛也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小徐长得像她妈妈。
()4、棉花像白花一样白。
()5、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飞起来。
()6、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群,还穿绣花鞋。
()7、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
()8、可别让手中的线断掉啊,风筝,是理想的翅膀。
()9、小河日夜喧哗着,仿佛在唱一支无忧无虑的歌。
()10、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四、指出下面的比喻句是用什么比什么,相似点是什么。
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云。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2、作为公路的铠甲--路面,天天展现在司机的面前。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3、刺猬遇到强敌,就成了一个可怕的刺球。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4、来到瀑布正面,看到青松翠柏中间是一条飞舞着的闪光银带,从上跌下来,溅起几尺高的水花。
1.下列各句,修辞方法的运用不恰当的一组是(1)姑娘从泉边汲水归来了,辫梢上沾着几滴水珠;欢乐盛开在她的眼睛和眉毛上。
(2)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3)他讲到他在旧社会所受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似的喷射出来。
(4)我朝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只见山腰上闪着几点灯光,仿佛冬天昏暗的夜空出现的几点星星。
(5)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拥抱着快要成熟的庄稼。
(6)西去列车的这几个不能成眠的夜晚啊,我已听了很久,想了很久,看了很久。
A,(1)(3)(5) B.(2)(4)(6) C.(1)(2)(3)(6) D.(2)(3)(5)(6)2.下列各句都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方法,其中使用不当的一组是(1)知识如同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2)天虽然还有点冷,蒲公英却已经开花了,柔弱的茎上顶着一朵小花,雄赳赳地站在野地里。
(3)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就像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只没有翅膀的小鸟,一个没有钨丝的灯泡。
(4)人家那些打仗的,谁又没有家,没有老人呢?人家肯为国家献身,我也就应当去打仗!(5)屋里静极了,连一颗小钉子掉到地上也听得见。
A.①⑤ B.②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3.含有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方法,并且使用都恰当的一句是A.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像片片彩霞落在辽阔的大地上。
B.雄伟庄严的天安门经历了千万次战斗的风雨,带着亿万人民胜利的豪情,傲然屹立。
C.当代艺术界、体育界、卫生界的不少女性,都有许多辉煌的成就,岂止不让须眉,还多占几分春色。
D.在那夜阑人静屋暖花香的氛围里,她的话正如打开闸门的潮水,快活地向外涌去。
4.用设问句和排比句表述下面的意思,在改写中要纠正原句的语病。
人们认为能够及时、妥善地分析、发现并且解决问题的干部才是好干部。
5.用“我不是…也不是…而是…”的格式造句。
要求:①恰当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句意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或愿望。
6.仿造下面“不是”和“如同”的句子,各造一个句子,表达你对“承诺”的理解。
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逍遥、飘逸。
承诺不是承诺如同珍珠,它的莹润是蚌痛苦的代价,也是蚌的荣耀。
承诺如同7.仿照上半句的句式,把整个句子写完。
走进图书馆,看到几百架图书,我觉得我面对的是滚滚的长江、浩瀚的东海、苍茫的宇宙;独自坐下来,读着一本好书,我觉得我面对的是。
8.根据下面这句话的格式仿造三句,再在后面加一句话作前面四句话的总结。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荫;①;②;③;四。
9.青少年应加强环保意识,当你看到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时,你有何感想?请用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列举环境污染或受破坏的现象,再用一个比喻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
注意:①句子间的衔接,②不得超过40字。
①②三10.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
要求:①根据文意,另举事例;②句式与画“__”号句相同。
没有自知之明,其害无穷;反之,则能走向成功。
蒋干自作聪明,刘禅妄自菲薄,不都害己害国吗??11.仿照例句,以“奉献”为中心再写两个与例句结构相同的比喻句。
例句:那奉献像火把,是无怨无悔的燃烧,是至死不渝的真情。
①②12.填入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人对小说的欣赏习惯,讲究的是无巧不成书,,也就是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
A.爱看不知道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B.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而爱看不知道的事情C.爱看新鲜的事情,而不爱看陈旧的事情D.不爱看陈旧的事情,而爱看新鲜的事情13.填入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命运,其实是公平的。
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法则。
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______收获也最多。
A.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B.强者尽管在生活中失去太多C.虽然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D.让生活中失去太多的强者14.下边填入画横线处的句子与文意最贴切的一项是任何一个神经细胞的兴奋,都会引起一系列与之有关的记忆群的活动。
情节是以“自我”来根据事物内容自问自答,并设置场景、角色,边加以深化发展的。
形象思维构出画面(可视内容),语言记忆(逻辑思维)则是“自我”根据画面内容作出的逻辑反应,成为下一个画面的心理要求,概括地说,A.逻辑思维内容确定了形象思维内容,形象思维又诱导了逻辑思维。
B.逻辑思维内容确定了形象思维内容,同时又诱导了形象思维。
C.形象思维内容确定了逻辑思维内容,同时又诱导了逻辑思维。
D.形象思维内容确定了逻辑思维内容,逻辑思维又诱导了形象思维。
15.与下面这段话能衔接的一句是“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
著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比作木板,——A. 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就会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 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16.从照应和立意看,下文两处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秋天,树叶黄了,枯了,快要脱落了,枯黄的叶子离开了枝头,在风中飞舞着,______。
假如我是落叶,我愿意很快地落在地上,又很快被水溶化,然后钻进又黑又香的泥土里,______。
A.怀着对金秋季节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去让黑土地把我重新孕育,催我茁壮成长B.它曾经有过的婆娑身影依然那么动人拥抱这些又大又小、又粗又细的树根C.怀着对金秋季节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去拥抱这些又大又小、又粗又细的树根D.它曾经有过的婆娑身影依然那么动人让黑土地把我重新孕育,催我茁壮成长17.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或呼应较好的一项是①有些人认为,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人民群众的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送孩子上学拿点钱,既承受得起也理所应当,但不考虑承受者的能力而要求其承担全部开支则是十分不妥的。
②有些人认为,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人民群众的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送孩子上学拿点钱,既理所应当也承受得起,但不考虑承受者的能力而要求其承担全部开支则是十分不妥的。
③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品质坚忍、高贵和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
④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和坚忍,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四句话,与上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要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民主法制观念,使人们懂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①依法办事②依法律己③懂得与自己工作和生活有关的法律④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A.①③④②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19.与下列文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北宋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A. 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各有缺憾B.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各有千秋。
C.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各有长短。
D.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本着语言要简明、清晰、连贯的原则,完成后面的题目。
当记者、编辑,当然不是搞文学的(1),但是你要报道,要知道的东西、方面极广。
自然科学方面,最大的门类是六个宇:数、理、化、天、地、生;社会科学一般地(2)是文、史、哲,其实(3)还有其他。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个方面,这么广泛(4),而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5)都是人们日常要(6)接触的。
不多学一些东西,怎么能行呢?①应删去的两处语句是——。
②应当增加词语使内容清晰的一处是——,应增加的词语是——。
③应写得简略的一处是——,这句可以改为——。
2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敬辞使用有误一项是A. 昨日匆忙,招待不周,还望您海涵。
B.我班定于周五下午举行联欢会,请老师届时光临。
C.由于我的水平较低,作品中肯定有许多缺点,请您斧正。
D.你中学时的绘画作品,还惠存在我家,我时常拿出来欣赏。
答案:1D 2B 3D 12.C 13.D 14.D 15.B 16.C 17.D 18.C 19.A 21.D汉语修辞练习(4)一、填空1、修辞格也称辞格。
在中国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
(唐钺)2、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的方法、手段。
(格式化)3、陈望道的《》把修辞格分为四类三十八格。
(修辞学发凡)4、比喻就是人们平时说的“”。
(打比方)5、比喻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和。
(明喻。
暗喻。
借喻)6、比喻的修辞作用主要有:、、。
(说明事理。
描述事物。
刻画人物)7、运用比喻的要求是:、、。
(贴切。
新颖。
巧妙)8、借代中原来的事物的名称叫,被用来代替的事物叫。
(本体。
借体)9、常见的借代方式有:、、、。
(以部分代整体。
以具体代抽象。
以专称代泛称。
以特征代本体)10、比拟就是把当作另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一个事物)11、比拟的类型有和两种。
(拟人。
拟物)12、出于表达的需要,对描述的事物故意“言过其实”,加以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格是。
(夸张)13、从形式着眼,夸张可分为和两类;从内容着眼,夸张可分为和两类。
(直接夸张。
间接夸张。
扩大夸张。
缩小夸张)14、“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的一种修辞格是。
(双关)15、双关可分为、和对象双关三种。
(语义。
谐音)16、仿词是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成份,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词语。
仿词可分为仿词和仿词两类。
(相类。
相反)17、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
南朝文学家沈约称之谓。
(连珠)18、就是两个事物连着说时,把适用于前一事物的词语顺势拈过来,连用于本来不适用该词语的后一事物。
(拈连)19、回文又称。
它是利用词语相同或基本相同而顺序不同语句,来表现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回环)20、就是引述有关的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认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引用)21、根据引用的形式的不同,引用可分为、和意引;根据引用的目的,引用可分为和。
(明引。
暗引。
正引。
反引。
)二、选择题1、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的学者是。
A.孔子B.刘勰C.唐钺D.陈望道2、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把修辞格分为。
A.38种B. 27种C.24种D.231种3、我国最早对比喻作出精辟解释的是。
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4、“沙漠之舟——骆驼”属于比喻中的。
A.明喻B.借喻C.暗喻(喻体—本体)D. 暗喻(本体—喻体)5、《国际歌》“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中的“毒蛇猛兽”属于。
A.明喻B.借喻C.暗喻(喻体—本体)D. 暗喻(本体—喻体)6、《国际歌》“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中的“毒蛇猛兽”是喻体,其本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