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梅尼埃病36例
- 格式:pdf
- 大小:75.78 KB
- 文档页数:1
梅尼埃病案例:吴茱萸汤泽泻汤=“药到病除”一、什么是梅尼埃病?梅尼埃病是因内淋巴积水引起的内耳疾病。
其症状有三大特征:第一、突发性眩晕,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发作快恢复得也快;第二、耳鸣、耳堵;第三、波动性听力下降,发作次数愈多,听力愈差。
中医称本病为“眩晕”,其病因病机多由于脏腑虚损,兼夹风、火、痰、湿等邪而发病,选用非处方中成药对证分型辨治,常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二、经方医案患者,女,40岁,以“头晕间断发作17年,加重半月”为主诉就诊。
现病史:1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头晕,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耳鸣、耳闷、听力下降,无头痛、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持续半小时至一小时可缓解,反复发作,半年前至省内某家三甲医院求治,诊断为“梅尼埃病”,行左耳鼓膜穿刺术+鼓室灌注术治疗,以及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应用,病情好转出院。
近两周头晕发作较以前频繁,基本每周3-4次发作,为求中医治疗,至我院门诊求治,就诊时症见:发作性头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左耳耳鸣、耳闷胀感,左耳听力下降,平素畏寒、手足不温,纳差,喜热饮,眠可,二便正常。
舌质红,苔白微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眩晕病,肝胃虚寒,饮邪上逆西医诊断:梅尼埃病组方:党参,制吴茱萸,炒白术,泽泻,砂仁,生姜,大枣上方中药3付,期间头晕未再发作,继续10付巩固治疗,随访2年头晕未再反复,左耳耳鸣及听力较前也有所好转。
三、医案分析吴茱萸汤见于《伤寒论》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以及《金匮要略·呕吐下利病脉证治》第8条“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共涉及阳明、少阴、太阴、厥阴四经病变,综合起来看是针对肝胃虚寒、浊饮上逆这一主要病机,因此辨证要点为三点:胃虚寒干呕吐涎沫、头痛;呕而胸满;呕吐、手足厥逆。
泽泻汤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25条:“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清阳出上窍,头为诸阳之会,水饮阴邪上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脑窍失养则眩晕频作,恶心呕吐,耳鸣耳闷。
中医辨证施治经典从三个案例解读美尼尔氏综合征美尼尔氏综合征是以膜迷路积水的一种内耳疾病,本病以突发性眩晕、耳鸣、耳聋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
病人多数为中年人为主,性别无明显差异,美尼尔氏综合征首次发作在50岁以前的病人约占65%,大多数病人单耳患病。
美尼尔氏综合征的临床表征和发病机制美尼尔氏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眩晕发作突然,睁眼时感觉房子和周围景物在移动,闭眼时则感觉身体在旋转,试图走路时身体向一侧倾斜或前后左右摇摆,有时可跌倒在地。
•发作期间病人睁眼或转动头部则眩晕加重,故常闭目静卧,头部及躯体均不敢转动。
•半数病人在眩晕发作时出现耳鸣和耳聋。
•发作时还常伴恶心、呕吐、腹泻、头痛,以及面色苍白、出汗、脉搏忽快忽慢、血压忽高忽低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眩晕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乃至数日,间歇期长短不一,可以数月至数年。
•随着发作次数增多和时间延长,眩晕程度减轻而耳聋逐渐加重。
关于美尼尔氏综合征病因,学说甚多,尚无定论,如变态反应、内分泌障碍、维生素缺乏及精神神经因素等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因之使血管神经功能失调,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导致膜迷路积水,蜗管及球囊膨大,刺激耳蜗及前庭感受器时,从而引起耳鸣、耳聋、眩晕等系列临床症状。
临床治疗多选用血管扩张药、利尿药,但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手术以开窗减压缓解为主,也仅是暂时缓解症状,所以美尼尔氏综合征仍然是世界公认的疑难病症。
中医辨证施治美尼尔氏综合征中医在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美尼尔综合症在中医属“眩晕”范畴,中医认为,凡是眩晕症的病人都是虚症,属脾肾虚,还有部分为肝阳上亢,重点是调肝补肾。
正确的调补方法,要根据药性选用,从辨证的角度分析。
因此,美尼尔氏综合征从中医病理学认识本病之发生多与肝、脾、肾三脏的偏盛偏衰有密切关系,风、火、痰、虚为其主要病理基础。
据此,小编搜集了近年来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现将三则病案分享给大家,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辨证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熄风定眩汤治疗美尼尔病
磨玉成,主任医师,内科主任(广西柳州市民族中医院邮编545001)。
眩晕耳鸣,神疲心悸,头胀痛,肢体麻木,舌肿,苔浊腻,脉弦或弦滑。
西医诊断为耳性眩晕,如美尼尔病等。
制半夏10克,白术12克,天麻10克,胆南星8克,白芍18克,茯苓14克,石决明(先煎)30克,甘草6克,钩藤(后下)10克。
水煎内服,每日1剂。
风痰较重,症见肢体拘急或抽搐震颤者加僵蚕5克,地龙10克;痰湿较盛,症见胸闷或时吐痰涎,少食多寐,加苍术10克,竹茹10克,厚朴8克;头痛剧加蔓荆子10克,延胡索10克,川芎6克;耳鸣甚加磁石(先煎)24克,;失眠加合欢皮,柏子仁各15克;伴气虚加党参、黄芪各12克,伴腰膝酸软加怀牛膝12克,杜仲15克。
用本方加减治疗风痰眩晕症38例,显效11例,有效26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97.3%。
一般服药3~4剂后即可见效。
眩晕一症,常以风、痰为患。
故拟祛湿化痰、熄风定眩治之。
熄风定眩汤由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而成。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天麻熄风定眩,二药合用为治风痰眩晕之主药;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为辅药,配钩藤天麻熄风之势且能减天麻之燥;伍白芍、石决明平肝熄风,伍胆南星善化风痰,使痰不与风相结合,病势即受顿挫;甘草和中,全方共奏健脾祛湿化痰、平肝熄风定眩之功。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医辨治梅尼埃病
中医认为,梅尼埃病(旧称美尼尔病)缘于风、火、痰、虚四大病因。
因此,中医对此病的治疗,也产生了“无风不作眩”、“无火不作眩”、“无痰不作眩”和“无虚不作眩”四大流派。
各派医学家在不同的时代,从不同的角度,对此病作出全方位的研究,既有观点不同的争鸣,又有相互融合补充,丰富了中医治疗的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大多文献把本病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进行辨证治疗。
(1)痰浊中阻:临床表现为眩晕伴耳鸣、耳聋、胸闷不舒、恶心、呕吐剧烈痰涎多,并见心悸,食欲不振,倦怠乏力。
治疗以健脾燥湿,涤痰息风。
常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
(2)肝风上扰:临床表现为眩晕,多因恼怒、心情不畅等情绪波动而发。
发作时有眼震、头痛、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苦水,并有急躁心烦,胸胁胀痛,少寐多梦等。
治疗以平肝熄风,清火养阴。
常用方天麻钩藤饮。
(3)肝火熏耳: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急躁易怒,目赤面红,口苦咽干,失眠,两颧泛红,口渴欲饮,小便黄赤。
治疗以清肝泻火,定晕止眩。
常用方为龙胆泻肝汤。
(4)气虚两亏:临床表现为眩晕时发,每于劳累时发作。
眩晕时面色苍白,唇甲无华,耳鸣声低微,听力减退,全身疲劳思睡,懒言心悸。
治疗以补益气血,健脾安神。
常用方为归脾汤。
(5)肾精不足:临床表现为眩晕反复发作,耳鸣耳聋,鸣声尖细,入夜加剧。
并见精神萎靡,记忆力差,腰膝酸软。
常用方为左归丸。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张守杰)。
中药治疗梅尼埃病疗效体会资料与方法本组梅尼埃病患者70例,其中男27例,女43例;年龄17~73岁,平均45.5岁;病程3~8年。
临床表现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摇晃、耳鸣,或伴有头晕且痛、恶心、呕吐以及其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诊断参照《神经系统疾病症候学》有关标准。
排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前庭神经元素、脑动脉粥样硬化、迷路炎等病。
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测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脂、心电图及X线胸片检查,有65例患者曾做头颅CT核查,结果均正常。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泽泻、丹参各30g,苡仁50g,姜半夏、钩藤(栀子)、石菖蒲各15g,白术、茯苓、牛膝各20g。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连服10天为1疗程。
②对照组:药用西比灵胶囊10mg每日晚服1次,连服10天为1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用药5天后眩晕、恶心、呕吐及其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明显减轻,1个疗程后完全消失;②显效:1个疗程后眩晕、恶心、呕吐停止,偶有头晕和漂游感;③有效:1个疗程后上述病症明显减轻,但仍感眩晕和行走不稳;④无效: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均无明显改善。
结果治疗组治愈15例(41.7%),显效15例(41.7%),有效5例(13.9%),无效1例(2.8%),总有效率97.2%。
对照组治愈14例(41.2%),显效12例(35.3%),有效2例(5.9%),无效6例(17.6%),总有效率82.4%。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434;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例:患者,女,52岁,2006年3月5日初诊。
10日前突发眩晕,视物旋转,如坐车船,伴恶心、呕吐、耳鸣如蝉,给予静脉椎注56%葡萄糖,地塞米松、速尿等药物治疗,病情有所缓解,后以西比灵胶囊,蜜环片等药物作巩固治疗。
巩固治疗过程中,眩晕又发作,听力减退,耳鸣,坐卧不安,恶心、呕吐,纳呆,二便尚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滑。
梅尼埃症的中医辨证施治
由文峰;张云山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年(卷),期】2009(000)024
【摘要】辨证论治梅尼埃病又称内耳眩晕病或耳源性眩晕。
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突然发作,自觉天旋地转,身体向一侧倾倒感,站立不稳,并有耳呜、耳聋,常伴有恶心、呕吐及听觉障碍等症,临床较为常见。
本病属祖国医学“眩晕”范畴,最早见于《灵枢·海论篇》,记载“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痰,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总页数】2页(P152-153)
【作者】由文峰;张云山
【作者单位】甘肃肃南县民族医院,734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中医治疗梅尼埃综合征临床观察 [J], 张秀娟;朴香玉;朱嶶
2.梅尼埃症的中医辨证施治 [J], 由文峰;张云山
3.中医治疗梅尼埃综合征 [J], 川君;玉莲
4.中医治疗梅尼埃综合征临床观察 [J], 张秀娟;朴香玉;朱嶶
5.中医综合治疗梅尼埃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J], 胡晓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咽痒声音嘶哑验方秘方名方
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咽痒声音嘶哑验方秘方名方,医者父母心,可能几行字,就能救你于危难之中,请关注作者、赞赏、转藏等,体质不同、仅供参考,欢迎咨询!
1、美尼尔氏综合征:仙鹤草100g,煎水日一剂,分二次口服,连服5~7次显效。
2、青黛、冰片各15g,煅蛤粉90g,或各药等分,共研细粉,蜜丸,3g重,含化服,每日服三次,主治:咽痒及声音嘶哑。
美尼尔氏综合征,也称是梅尼埃氏病。
梅尼埃氏病,是由于内耳的膜迷路积水引起的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眩晕、看周围的东西发生旋转、耳朵闷胀感,并且还有恶心呕吐症状,但不会出现昏迷的。
如果出现昏迷的现象,那考虑是颅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
『经方集』梅尼埃病经方泽泻汤案例一、泽泻汤加味钱某,女,77岁。
有10余年梅尼埃病病史,几经治疗,可眩晕症状未能达到有效控制。
刻诊:头晕头昏头沉,目眩,天转地转,不能独自行走,晕则恶心呕吐,舌尖红,苔白厚腻,脉略紧。
辨为脾虚饮逆眩冒证,给予泽泻汤加味:泽泻80g,白术30g,半夏24g,陈皮15g,茯苓30g,羚羊角(冲服)6g。
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
二诊:用药3剂,头晕目眩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6剂。
三诊:诸证悉除,为了巩固疗效,复以前方治疗6剂。
随访1年,未再复发。
用方点拨:根据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辨为脾虚饮逆,再根据舌尖红辨为有热,又因苔白厚腻为痰饮,以此辨为脾虚饮逆眩冒证。
方中重用泽泻、白术渗利痰饮,健脾燥湿化饮,加半夏醒脾燥湿,陈皮理气化痰,茯苓益气渗利痰饮,羚羊角清热止眩。
方药相互为用,以治梅尼埃病。
二、葵子茯苓丸加味【医案助读】梅尼埃病崔某,女,37岁。
3年前因情绪、工作等原因引起头晕目眩,耳鸣,经多次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变化,曾诊断为梅尼埃病。
刻诊:头晕目眩,天旋地转,呕吐痰涎,耳鸣,畏寒,大便不爽,舌淡,苔滑腻,脉沉。
辨为阳郁水气证,给予葵子茯苓丸加味:葵子48g,茯苓9g,泽泻40g,半夏15g,陈皮24g,桂枝12g,白术24g,柴胡12g。
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
二诊:头晕目眩,耳鸣好转,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
三诊:除了耳鸣外,其余病证均已解除,复以前方加磁石30g,治疗20余剂,耳鸣止。
用方点拨:根据张仲景论葵子茯苓丸主治“起即头眩”,再根据呕吐痰涎,大便不爽,苔滑腻辨为阳郁水气。
方中葵子茯苓丸利水通阳,加陈皮理气化湿,半夏燥湿化痰,桂枝通阳化气,白术健脾益气,柴胡疏肝理气。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