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的描述基本概念

运动的描述基本概念

运动的描述基本概念
运动的描述基本概念

授课类型 运动的描述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1、理解质点、参考系、时间间隔、时刻、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理解相关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公式、图像;

3、掌握如何巧选参考系方便解决问题。

教学容

同步

考点分析:

(1) 考查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x -t 图像、v -t 图像的理解及应用, “探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的实验中,测定速度和加速度

(2) 2016高考考向前瞻:运动图像。考查从图线斜率、面积、正负、交点等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近而延伸至对受

力和功能关系的综合分析。

一、要点提纲:

质点 1. 质点的定义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Ⅰ.课堂导入

Ⅱ.同步讲解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3.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

(1)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如平动)。

(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通常物体自身的大小忽略不计,可以看做质点。

(3)物体有转动,但转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如研究小球从斜面上滚下的运动)。

[试一试]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意义

B.地球不能看作质点,而原子核可以看作质点

C.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时,火车可看作质点

D.研究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马琳打出乒乓球的旋转方向时,不能把乒乓球看成质点

解析:选D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引入这个概念便于我们研究问题,有一定的意义,故A错误;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看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影响,不是看物体的大小,地球公转时可以看成质点,故B错误;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时,火车的长度相对大桥的长度不能忽略,所以火车不可看作质点,故C错误;研究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马琳打出乒乓球的旋转方向时,乒乓球的形状、大小不可忽略,所以不能把乒乓球看成质点,故D正确。

参考系

1. 参考系的定义

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假定不动,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 参考系的四性

(1)标准性:选作参考系的物体都假定不动,被研究的物体都以参考系为标准。

(2)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

(3)统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应选择同一参考系。

(4)差异性: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结果一般不同。

[试一试]

1.图是F-22A猛禽战斗机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

A.F-22A猛禽战斗机

B.地面上的房屋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F-22A猛禽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解析:选B 空中加油时加油机与战斗机保持相对静止,以F-22A猛禽战斗机、加油机中的飞行员、F-22A 猛禽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为参考系,加油机都是静止的;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考系,加油机是运动的。故B正确。

1. 如图所示,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

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确的是( )

A.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

B.他们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

C.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

D.参考系的选择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解析:选B 飞行员甲以自己为参考系,跳伞飞行员在沿竖直方向下落,地面上的人以地面为参考系,跳伞飞行员做曲线运动,A错误,B正确;研究物体运动时一定要选参考系,但不一定是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C、D错误。

时刻和时间间隔

定义区别联系

是指一瞬间(1) 时刻在时间坐标轴上为一

点,时间间隔在时间坐标轴上为

一段;

(2) 时刻对应的是状态量(如位

置、速度、动量、动能),时间

间隔对应的是过程量(如位移、

路程、冲量、功)。

我们平时说的“时间”,有时

是指时刻,有时是指时间间

隔,要根据上下文认清其含

义。

是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

刻之间的一段时间

[试一试]

2.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在第5 s时指的是物体在第5 s末时,指的是时刻

B.物体在5 s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

C.物体在第5 s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

D.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

解析:选B 第5秒时,也即第5秒的末,指的时间轴的坐标是5的地方,是一个点,故是时刻,故A正确;5秒,指从0到5这段时间,时长是5秒,故B错误;第5秒,指时间轴上的4(第4s末)到5(第5s末)的这段时间,时长1秒.故C正确;第4秒末是下一秒的初,即是第5秒的初,是一个点,故是时刻.故D正确

位移和路程

定义区别联系

位移表示质点位置的变

化,可用由初位置指向

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1)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

指向末位置;路程是标量,没有

方向

(2)位移与路径无关,路程与路

径有关

(1)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

的大小等于路程

(2)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

小于路程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

长度

[试一试]

3.湖中O点有一观察站,一小船从O点出发向东行驶4 km,又向北行驶3 km,则在O点的观察员对小船位置的报告最为精确的是( )

A.小船的位置变化了7 km

B.小船向东北方向运动了7 km

C.小船向东北方向运动了5 km

D.小船的位置在东偏北37°方向,距离O点5 km处

解析:选D 小船位置的变化不是取决于其具体的运动路径,而是取决于它的初末位置,即位移。位移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小船虽然运动了7 km,但在O点的观察员看来,它离自己的距离是42+32 km=5 km,方向要用角度表示,sin θ=

3

5

=0.6,所以θ=37°,故D正确。

2. 根据材料,结合已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确的是( )

A .甲图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 500海里,总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位移

B .甲图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 500海里,总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路程

C .乙图所示是奥运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位移

D .丙图所示是高速公路指示牌,牌中“25 km”是指从此处到下一个出口的位移是25 km

解析:选B 4 500海里的总航程指路程,B 正确,A 错误;火炬手所走路线总长度指路程,C 错误;25 km 指从此处到下一出口的路程,D 错误。

速度

1.速度(单位:m/s ) (1)平均速度:

①定义: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②定义式:v =Δx

Δt

③方向:跟物体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

①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位置或某时刻的速度。

②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运动快慢。 ③计算方法:令Δt 非常小,通过Δx

Δt 计算物体的瞬时速度

③速率: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的大小。

3. 用如图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

4.0 mm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 s 。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

A .0.1 m/s

B .100 m/s

C .4.0 m/s

D .0.4 m/s

解析:选A 遮光时间t=0.04s,t值很小,则由速度定义可知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v=

x

t=

4.0×10-3

0.04

m/s =0.1 m/s,选项A正确。

2.加速度

(1)定义式:a=

Δv

Δt

,单位是m/s2。

(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3)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4)根据a与v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在加速还是减速。

4. (2014·宜兴模拟)如图所示,小球以v1=3 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一墙壁经Δt=0.01 s后以v2=2 m/s 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小球在这0.01 s的平均加速度是( )

A.100 m/s2,方向向右B.100 m/s2,方向向左

C.500 m/s2,方向向左D.500 m/s2,方向向右

解析:选 C 小球初始速度与末速度方向不同,假设水平向左为正方向,则由a=

Δv

Δt

得,a=

v2--v1

Δt

=2--3

0.01

m/s2=500 m/s2,方向与v2方向相同,水平向左,故C正确。

3.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

比较项目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

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

物理量,是过程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

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定义式v=

x

t

Δv=v-v0a=

Δv

Δt

v-v0

Δt

单位m/s m/s m/s2

方向

与位移x同向,即物体

运动的方向

由Δv=v-v0或a的

方向决定

与Δv的方向一致,由F的方

向决定,而与v0、v方向无关关系

三者无必然联系,v很大,Δv可以很小,甚至为0,a也可大可小,也可能为

[试一试]

4.(多选)(2014·模拟)关于加速度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总与初速度的方向一致

B.总与平均速度的方向一致

C.总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

D.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无关

解析:选CD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故C、D正确,A、B错误。

二.考点分类:

考点一| 对质点概念的理解

[例1] 下列物体能够看做质点的是________。

(1)体积很小的原子核

(2)绕太阳公转的地球

(3)用GPS确定在大海中位置的航空母舰

(4)正在表演娱乐节目的海狮

(5)研究直升机上正在转动的螺旋桨

(6)研究上坡时有无翻倒可能的三轮车

(7)研究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朝下的硬币

[答案] (2)(3)

(1)质点是只有质量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2)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的结果影响可以忽略。

(3)不能以物体的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来确定物体能否看做质点。

(4)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做质点,有时不能看做质点。

5.下列情况可看做质点的是( )

A.研究花样游泳运动员的动作

B.研究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

C.研究运动员在射击时,子弹从射出到击中靶心所用时间

D.研究对方运动员打过来的乒乓球的转动

解析:选C 首先,要明确题目中给定的每个运动的研究目的,如动作、速度、时间、转动等;然后,看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运动是否有影响。以研究运动员的动作、姿势是否优美为目的,运动员的身躯、四肢是研究对象,不能看成质点,选项A 、B 错误;以研究子弹击中靶子所用时间为目的,子弹本身的形状大小可忽略不计,可以看成质点,选项C 正确;以研究乒乓球的转动为目的,乒乓球的形状大小不可忽略,不能看成质点,选项D 错误。

考点二

|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例2] (2014·宿迁模拟)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 、ABC 、ABCD 、

ABCDE 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 、2 s 、3 s 、4 s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物体在A

B 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 B .物体在AB

C 段的平均速度为

5

2

m/s C .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 D .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 [审题指导] 第一步:抓关键点

关键点

获取信息

物体沿曲线轨迹运动

确定物体在AB 段、ABC 段的位移大小

时间分别为1 s 、2 s 、3 s 、4 s 确定某过程平均速度对应的时间

第二步:找突破口

(1)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可知,只要求出对应时间段Δt 时间的位移Δx ,即可求出平均速度大小。

(2)只有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才相等。

[解析] 选D 由v -=x t 可得:v -AB =11m/s =1 m/s ,v -

AC =52 m/s ,故A 、B 均正确;所选取的过程离A 点越近,

其阶段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 点的瞬时速度,故C 正确;由A 经B 到C 的过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故B 点虽为中间时刻,但其速度不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D 错误。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①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

②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

运动和力单元综合模拟测评学能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大小为8N的恒力F作用在物体A上,使A做加速直线运动。B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水平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可能是() A.3N B.4N C.5N D.6N 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物块叠放在一起,现用10N的力F沿水平方向向右拉物块乙,甲、乙、丙都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对丙的摩擦力大小为10N,方向向左 B.甲对乙的摩擦力大小为10N,方向向左 C.桌面对甲的摩擦力大小为10N,方向向右 D.桌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0N,方向向左 3.如图所示,将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弹簧正上方O点释放一个重为G 的金属小球,下落到A点时与弹簧接触并压缩弹簧至最低点B点,随即被弹簧竖直弹出(整个过程弹簧在弹性范围内)。 A.小球在A点时速度最大 B.小球在B点时受平衡力 C.小球从A点到B位置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 D.小球从A点到B位置做减速运动 4.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如果物体在空中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恒定为f,则该物体在上升过程与下降过程中所受重力和阻力的合力分别为F上、F下,则()A.F上 = G B.F上>G C.F下 = G D.F下>G 5.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做如图所示的“拔河”游戏,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长凳的一端,保持凳子水平,然后各自向两侧“拉”,若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且在乙端的凳面上放四块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凳子向甲方移动B.凳子向乙方移动 C.凳子原处不动D.凳子向体重大的同学一方移动 6.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错误 ..的是() A.传送货物时绷紧传送带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滑动摩擦力 B.埃及人用几根圆木并联来拉动巨石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式减小摩擦 C.人在地面正常走路时,脚与地面接触时属于滑动摩擦 D.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 7.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一起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对这两个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A对B的压力与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A对B的压力与B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B对A的支持力与A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A对地球的吸引力与地球对A的吸引力大小相等 8.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减速时惯性减小 B.驾驶汽车要系好安全带,是防止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时具有惯性从而带来危害 C.小华通过拍打衣服从而除去灰尘,是因为灰尘具有惯性 D.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 9.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2秒,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2~4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 D.4~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 10.在教室里悬挂着的电灯正处于静止状态,假如它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将悬挂电灯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一式三份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 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物体时,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不一定相同,可见物 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运动的快慢 1、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s/t 4、单位:国际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 换算关系:1m/s=3.6km/h 5、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无关,与时间无关。 (2)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速度只做粗略研究,通过公式计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毫无意义;s和t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必须对应同一运动过程 三、长度、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单位:米 (2)测量工具: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计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找准零刻度线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时间测量

(1)单位:秒 (2)测量工具:表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四、力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力的作用中必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就是我们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研究对象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相互对的,施力物体同是也是受力物体。 两者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和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的,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即能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5、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箭头的旁边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五、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弹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如绳子的拉力、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都属于弹力 3、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沿力计 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六、重力 1、重力:地面附近的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力的。用符号G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表达式:G=mg 其中,g为常数,大小为9.8N/kg,它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淄博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质量为M 且足够长的长木板,木板上面叠放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现对长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 =3t (N )时,两个物体运动的a --t 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线Ⅰ是小物块运动的a --t 图象 B .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C .长木板的质量M =1 kg D .小物块的质量m =2 kg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乙图可知,在3s 以后,m 与M 开始发生相对运动,m 的加速度不变,其大小为23m/s ,所以Ⅰ是长木板的—a t 图象,故A 错误; B .设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23m/s m a g μ== 解得 0.3μ= 故B 正确; CD .当3s t >时,以M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 mg Ma μ-= 即 kt mg Ma μ-= 解得 3mg a t M M μ= - 由此可得 332 M = 解得 2kg M = 在3s 内,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可得 F M m a =+() 即

3()1M m =+? 所以 1kg m = 故CD 错误。 故选B 。 2.如图所示是滑梯简化图,一小孩从滑梯上A 点开始无初速度下滑,在AB 段匀加速下滑,在BC 段匀减速下滑,滑到C 点恰好静止,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假设小孩在AB 段和BC 段滑动时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μ和2μ,AB 与BC 长度相等,则 A .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 B .动摩擦因数12+=2tan μμθ C .小孩从滑梯上A 点滑到C 点先超重后失重 D .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始终等于小孩和滑梯的总重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小朋友在AB 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小朋友的加速度1a 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由于小朋友有水平向右的分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小孩处于失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N F 小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同理,小朋友在BC 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小孩处于超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大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ACD 错误;设AB 的长度为L ,小孩在B 点的速度为v .小孩从A 到B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1sin cos mg mg ma θμθ-=,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212v a L =;小孩从B 到C 为研究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2cos sin mg mg ma μθθ-=,由运动学公式可得:222v a L =;联立解得:122tan μμθ+=,故B 正确. 3.一足够长的木板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其上放置小滑块A ,木板B 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木板加速度a 随力F 变化的a ﹣F 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m/s 2,下判定错误的是

运动和力 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运动和力》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共有三大部分:运动、力、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些内容非常切近学生生活,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重重,特别是力和运动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力学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也是物理学的基础,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批判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力图从纵横两个视角、分教材特色和教学建议两个方面对本章内容做如下阐述。 一、教材特色 1、探究课题开放,交流空间广阔。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应该有利于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本章的内容选择及编排精确地体现了这一精神。例如,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按照了解历史——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得出结论——引发猜想这一科学的思维程序,引导学生通过质疑、感知、体验、操作、观察等方式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经验结合起来,构建对惯性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探究能力,“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目标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作用。教科书中除了像这样严谨的探究课题外,还安排了大量的无确定答案的开放性探究课题,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同学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2、重视学生体验,贴近学生生活。 物理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物理实验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能实现的。本章内容的编写大量采用实验操作、自主探究、科学猜想、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尤其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过分强调学科的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对所有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的陈述都力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前沿、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引人学习主题,从学生熟知的事例、体验开始,为学生准备足够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在理解中掌握,在掌握中应用。

《力》《运动和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力》《运动和力》练习题 1.火车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一人在车厢地板上的P点竖直向上跳起0.5秒后落回到地板上(不考虑空气阻力).这个人的落地点是( ) A、在P点前方1米处 B、在P点后方1米处 C、仍在P点处 D、无法判断 2.将一本物理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则书受的平衡力是 ( ) A.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桌子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3.重100牛的物体,受竖直向上大小为80牛力作用但没有拉动,物体受到合力( ) A.180牛方向竖直向上 B.80牛方向竖直向上 C.20牛,方向竖直向下 D.0N 4.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5.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6.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7.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一个小孩用20N的水平推力推桌子,桌子未被推动,又用30N的力推,桌子仍未动,再改为45N的力推桌子此时刚好使桌子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桌子三次情况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 A.20N 30N 45N B.20N 30N 30N C.20N 20N 20N D.以上均有可能 9.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 A、100牛 B、200牛 C、0牛 D、400牛 10.牛顿第一定律指出,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如图所示的各图中惯性最大的是:() 11.以下措施中用来减小摩擦的是( ) A、上紧缝纫机的皮带 B、在纲丝钳口刻上花纹 C、在乒乓球拍上粘上带颗粒的胶皮 D、在笔头上装上小钢珠,制成圆珠笔 12.一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的运动状态() A.不断改变.始终不变C.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无法确定 二,填空 1.重力的方向是_____;重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的___;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比。 2.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有关,还与__________有关。 4.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5端午节组织龙舟赛,正在激烈比赛的龙舟,相对于岸上站立的观众,龙舟是____的。运动员用浆向后划水,龙舟就向前运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的。运动员停止划浆后,龙舟还会继续向前运动,这是由于____的缘故。 6.乘坐公共汽车,当身体突然向前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____;当身体突然向右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_ ___。 7.用钢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之间的摩擦为____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笔里头的小钢珠与纸面之间的摩擦为__ _摩擦;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____摩擦。 8、如图8.1-6所示,是一起交通“追尾”事故,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汽车B刹车后由于____仍继续向前运动,撞 上汽车A。为了行车安全,请给驾驶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 9、如图8.1-7所示,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吉祥物冬冬在进行冰壶比赛,掷出的冰壶能在冰面滑行,是由于冰 壶具有____,而冰壶最终会停止下来,是因为_________。 10.如图8.1-8所示,用一水平力F=30 N将重20 N的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使其沿墙壁匀速下滑,则木块受到墙壁的 摩擦力大小为____,摩擦力的方向____。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教材分析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材分析 包伟清 一.课程标准: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二.解读课程标准: 1.强调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典范 对物体运动的研究是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源头之一。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规律的分支就是力学。人们在力学的研究中,不仅了解了物体作机械运动的规律,而且还创造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力学是物理学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典范,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在本章中最为突出的是理想化模型的建立——质点模型的建立。理想化模型源于具体事物又高于具体事物,是感知、思维的产物。它的建立既是一种典范,又具有普遍意义。 2.明确区分位置和位移 质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运动学的核心问题。教科书明确提出位置坐标以区分位置和位移,研究质点的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3.突出了变化率的概念 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伴随着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关心两件事,一是变化的多少,一是变化的快慢即变化率。在本章研究的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位移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变化率在描述各种变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注重对科学思维方法的感悟 通过认识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位移、路程、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时间、时刻、加速度等,学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在对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的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极限思想,并学会用图象法研究和反映物理规律、辩析物理慨念、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5.教学中加强与生活、技术、社会的联系,渗透STS的思想 STS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而不仅仅是科学在技术中的应用。本教材无论是概念的引入、阐述、应用、练习中都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如在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教学中联系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速度一节教学中,在“STS”栏目中设置了“速度与现代社会”的文章。介绍了车辆速度的提高与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并讨论了环境、资源等问题。在测定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还特别介绍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定速度的新方法。在涉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问题时,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6.注意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创造条件 教科书编写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如教科书增加了许多旁批,设置了“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等栏目,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又如在测速度的实验中介绍了多种测速度的的方法,供教师选用。 三.课时分配建议: 第1单元: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学时)

物理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相同的两物块A、B 叠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在2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f1,若将A、B物块按图乙所示紧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A.f1=0N,F2=20N B.f1=10N,F2=20N C.f1=20N,F2=40N D.f1=10N,F2=40N 2.一名空降兵的质量为60kg.他随身所带的装备(包括降落伞和武器)总重为200N.在匀速下落过程中,若在竖直向上只受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则他与所带装备所受的空气阻力为() A.ON B.260N C.788N D.388N 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轻质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斜跨过左右吸在黑板上的滑轮,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如图所示.此时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要证明:“两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则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手扶卡片,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 B.手扶卡片,使其竖直向下移动一些,松手 C.手扶卡片,绕其中心在竖直平面旋转90°,松手 D.手扶卡片,将右侧滑轮竖直向下移动至与左侧滑轮在同一水平线上,松手 4.甲、乙两同学进行拔河比赛,若甲对绳的拉力为F甲,乙对绳的拉力为F乙, F甲与F乙均沿绳子方向,比赛中绳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甲取胜.绳重不计,则绳子受到的拉力F甲、F乙以及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关系是 A.F甲>F乙,F=F甲+F乙B.F甲<F乙,F=F甲-F乙 C.F甲=F乙,F=0 D.F甲=F乙,F=F甲+F乙 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粤教版-运动的描述复习

龙文教育教师1对1个性化教案 教导处签字: 日期:年月日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

一、【课前检测】 要点一参考系与质点 1.观察右图所示的漫画,图中司机说乘车人没有动,而路上的小女孩说他 运动得真快,谁说的对?为什么? 2.下列哪些情况下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 A.分析原子核内核子间相互作用时的原子核 B.研究绕太阳运转时的地球 C.分析运动时的乒乓球 D.转动着的沙轮 要点二时刻与时间位移与路程 3.(2009·银川模拟)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从A点到B点运动了半周, 它在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 A.πR、πR B.2R、2R C.2R、πR D.πR、R 要点三速度与加速度 4.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测量出出发地和目的地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为9 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5分钟,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 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08 km/h 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 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率是108 km/h D.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度是150 km/h 5. 2008年4月2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我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送入太空,图是火箭点火升空瞬间时的照片.关于这一瞬间的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火箭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可能较大 B.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也很大 C.火箭的速度很小,所以加速度也很小 D.火箭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一定很小 二、【基础过关】+【课堂练习】 (一)质点 1.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和,这时,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的点,称为质点。质点是一种模型。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和对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下列运动的物体中,能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跳水运动员入水时减小水花的方法B.研究10000米长跑时运动员的速度C.研究火车进站时的速度和停靠位置D.研究体操运动员的优美舞姿 (二)参考系 1.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

运动与力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

运动与力知识点总结初 中物理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运动与力 一、力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性质:相互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定同时存在) 2、力产生的条件:至少有两个物体存在。 3、力作用的方式:接触或不接触。 (二)、力的单位 1、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力的感性认识:拿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1牛。 (三)、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四)、力的三要素和表示方法 1、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表示方法:带箭头的有向线段(矢量) (五)、三种力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重力:万有引力(由于地球吸引使物体受力);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重力作用点使重心(物体几何中心) 3、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二、运动和力

(一)、机械运动的概念: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 涉及的公式:v=s/t (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注意: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维持运动的原因。(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能量守恒,前后联系)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惯性是物体的性质,永远存在。(四)、二力平衡 等大、反向、共线 注意: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定律的区别 (五)、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某个力的作用效果=另外两个力的作用效果 这个力叫做另外两个力的合力 求合力的过程叫做二力合成 (五)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力》《运动和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力》《运动和力》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火车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 一人在车厢地板上的 P 点竖直向上跳起0.5秒后落回 到地板上.这个人的落地点是() A 、在P 点前方1米处 B 、在P 点后方1米处 C 、仍在P 点处 D 、无法判断 2. 将一本物理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则书受的平衡力是() A.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B.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桌子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3.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 ?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 C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4. 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 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B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 .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7. 一个小孩用20N 的水平推力推桌子,桌子未被推动,又用30N 的力推,桌子仍未动,再改为45N 的力推桌子此时刚好使桌子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桌子三次情况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 () A . 20N 30N 45N B . 20N 30N 30N C . 20N 20N 20N D .以上均有可能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 5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 B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6. 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D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步步高】2020年高考物理大一轮 第一章 第1课时 运动的描述 新人教版必修1

【步步高】2020年高考物理大一轮第一章第1课时运动的描述 新人教版必修1 考点内容要求考纲解读 参考系、质点Ⅰ 1.直线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是 本章的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 应用及 v—t图象是本章的难点. 2.注意本章内容与生活实例 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 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认识,建 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处 理实际问题. 3.本章规律较多,同一试题 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到正确 答案,多练习一题多解,对熟练运用 公式有很大帮助.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Ⅱ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 象 Ⅱ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第1课时运动的描述 导学目标 1.掌握参考系、质点、位移和路程的概念.2.掌握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并理解二者的关系.

一、质点 [基础导引] 下列情况中所描述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是( ) A.研究绕太阳公转时的地球 B.研究自转时的地球 C.研究出站时的火车 D.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 [知识梳理] 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_______的点叫做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同一物体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看成质点,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又不能看成质点. 思考:质点的体积一定很小吗? 二、参考系与位移、路程 [基础导引] 1.指出以下所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各是什么? A.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________ B.月亮在云中穿行 ______ C.车外的树木向后倒退 ______ D.“小小竹排江中游” ______ 2.如图1所示,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B 图1 点后 静止.若AC=100 m,BC=30 m,以B点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 坐标,则:出发点的位置为________,B点位置是________,C点位置为______,A到B位置变化是______ m,方向______,C到B位置变化为________ m,方向

初中物理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初中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如图所示,将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弹簧正上方O点释放一个重为G 的金属小球,下落到A点时与弹簧接触并压缩弹簧至最低点B点,随即被弹簧竖直弹出(整个过程弹簧在弹性范围内)。 A.小球在A点时速度最大 B.小球在B点时受平衡力 C.小球从A点到B位置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 D.小球从A点到B位置做减速运动 3.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C.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铅球在空中会下落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4.弹跳杆运动是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希玩弹跳杆时由最低位置上升到最高位置的过程,针对此过裎(处在最低位置时高度为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a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小希的动能为零 B.a→b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越来越大,在b状态时弹力最大 C.b→c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希的重力势能 D.a→c的过程中,小希先加速后减速,在b状态时速度最大 5.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利用小球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6.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0~2秒,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运动的描述习题与答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机械运动1.2人教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测试题 知识点:机械运动 1.(2015春?端州区期末)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 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D.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 2.(2015秋?平南县月考)下列现象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心情激动B.铁生锈了 C.五四运动D.太阳升上了天空 3.(2015?安顺)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4.(2015?镇江)“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哪一个作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A.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 B.“神舟十号”飞船 C.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 D.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 5.(2015?常州)临时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小明坐在旅游车内看着旁边的卡车,突然感觉旅游车在向后运动.下列关于旅游车和卡车的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前运动 B.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 C.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 D.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 6.(2015?益阳)《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 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

浙教版科学复习——运动和力专题

中考系列之运动和力复习 一、机械运动 考点一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 ①描述参照物的概念 a ②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a 1.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静止的物体是() A.飞奔的猎豹 B.放在桌面上的书 C.慢慢爬行的蜗牛 D.站在上升扶梯的人 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 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路灯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考点二速度和平均速度 ①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a ②知道速度的概念 a ③知道速度的单位 a ④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c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 ② ③ 3.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 A.火车通过的路程较多 B.火车比汽车所用的时间少 C.火车比汽车运动得慢 D.在相同的时间内,火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 2)速度 ①计算公式:v=s/t ,变形s= ,t= 。 ②单位:m/s或者km/h,1m/s= km/h 4.下列运动物体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正在匀速通过拱桥的汽车 B.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 C.地球绕太阳匀速转动 D.在空中匀速盘旋的飞机 5.对于公式v=s/t,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反比 B.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运动的时间成反比 C.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D.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6.“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 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下 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 B.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 C.甲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 D.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 7.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 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 间-速度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物理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用细线将小球悬挂在无人机上,图甲中无人机带着小球竖直向上运动;图乙中无人机带着小球水平向右运动;两图中,小球与无人机均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球可能做加速直线运动 B.甲图中,若悬挂小球的细线突然断了,小球立刻向下运动 C.乙图中,小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图中,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2.小明发现蹦极运动中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大小不变,而弹性绳的弹力是变化的。蹦极运动的过程是利用弹性绳捆住人的脚,从高处p跳下,人到a处时刚好拉直弹性绳,人继续向下运动到最低点c后又返回向上运动,如此反复,最终停在b 位置。在开始下降时,经过pa段、ab段、bc段的过程中,人的运动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A.pa段加速运动 B.ab段加速运动 C.bc段减速运动 D.a点速度最大 3.如图所示,是南开中学教师运动会的“同心鼓”项目,这个项目要求老师们同时用力拉着鼓四周的绳子,通过有节奏的收、放绳子使鼓起伏,让球在鼓面上跳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B.球上升到最高点,此时速度为零,受平衡力 C.球与鼓面撞击后向上运动,是因为球受到惯性 D.鼓悬空保持静止时,因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合力不为零 4.如图所示, “舞狮”是我国传统年俗活动,此时狮子静止在支架上,关于该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A.狮子对支架的压力和和狮子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狮子受到的重力和支架受到狮子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当狮子向上跃起时,狮子受到的是非平衡力 D.狮子向上跃起后到达最高点的瞬间,受到的是平衡力 5.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C.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铅球在空中会下落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6.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木块被沿竖直方向的两根绳子拉住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受绳子向上拉力为F1,向下拉力为F2,当上面绳子被剪断后,不计空气阻力,木块下落过程中所受合力大小和方向为 A.F1-G 竖直向上 B.F2+G竖直向下 C.F1-F2竖直向下 D.F1+F2竖直向上 7.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列车突然向右启动或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B.列车突然向左启动或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C.列车突然加速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学案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学习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 二、机械运动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叫做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 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 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叫做参照物。 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3、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思考问 题:

(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方便,我们常用作参照物。 四、知识应用 1、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有一次,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船到江心时一不小心,他失手把心爱的宝剑掉到了水里。好心的船夫愿意帮他捞剑,可是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把掉剑的位置刻在船身上,说:“不用了,等船靠岸后再说吧!”船靠岸以后,他才请船夫从他刻了记号的船边下水,替他打捞宝剑。 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 2、行车,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 五、达标自查 1、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这是以为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颗卫星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2、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3、古代有人用诗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一句是选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为参照物的。 4、小明乘坐观光电梯上升时,看见地面上的物体均离他而支,这是以作为参照物。 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你认为这可能的原因是( ) A、子弹是静止在空中的 B、子弹前进的方向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但子弹运动得很慢 C、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相同,并且子弹运动的速度与飞机一样 D、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6、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 A、甲船 B、乙船 C、一定运动 D、都有可能 7、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_知识点归纳_专题总结_典型例题分析(整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基础知识点归纳 1.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 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 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 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 置。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即v=s/t 。速度 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 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 (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 匀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和v-t 图象(A ) (1)位移图象(x-t 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 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A B C A B C 图1-1 V/m .s -1 t/s O -10 10 20 V 1 V 2 15 10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