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乐曲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16
民族管弦乐《红旗颂》赏析《红旗颂》在艺术形式、曲式结构、和声运用、旋律色彩、节奏把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独特性,都更加有力地表现了音乐主题,更加深入地展现了音乐的思想内涵,实现了艺术形式与宏大深邃思想主题的完美结合,把中国管弦音乐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思想内涵上,它以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博大的民族主义情怀、火热的革命主义激情。
本文深入分析该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重要启示,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民族管弦音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引言《红旗颂》系中国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经典管弦乐曲。
作品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与交响乐曲的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展现和服务重大历史题材,取得了巨大成功。
其艺术价值,首先表现在艺术形式创新上,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运用、旋律色彩、节奏把握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独特性,都更加有力地表现了音乐主题,更加深入地展现了音乐的思想内涵。
其次,表现在艺术创作模式上,《红旗颂》第一次成功把重大历史题材运用到管弦乐曲中,不仅开创了中国管弦乐曲创作的新境界,也为音乐艺术表现重大历史题材提供了有益的模式和思考,使交响乐曲、管弦乐曲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音乐表现形式与表现内容的完美融合,拓展了重大革命历史的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和发展了管弦乐曲的创作题材。
再次,表现在艺术创作风格上,《红旗颂》把外国交响乐等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乐器结合,挖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内涵与精髓,无论是音乐内涵还是表现形式,都充分展示了民族风格、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这些成功之处都显示了《红旗颂》不朽的艺术价值。
二背景与内涵1 时代背景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独立和解放。
此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和繁荣景象。
巴赫D⼤调第三管弦乐组曲(卡拉扬)曲⽬简况巴赫D⼤调第三管弦乐组曲 BWV1068柏林爱乐乐团卡拉扬D⼤调第三管弦乐组曲柏林爱乐乐团/卡拉扬巴赫四⾸管弦乐组曲巴赫 - 管弦乐组曲第三号D⼤调BWV1068 - 荷兰巴赫协会Ouverture No.3习称《D⼤调管弦乐组曲》。
德国作曲家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约作于1722年。
为所作四⾸管弦乐组曲的第三⾸。
本曲在作者⽣前未被重视,将近⼀百年之后,经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组织演奏和宣传,才引起⼈们重视并⼴泛流传,成为作者最受欢迎的作品之⼀。
其中的第⼆曲《咏叹调》(An)由德国⼩提琴家威廉密改编为⼩提琴曲·《G弦上的咏叹调》,流传更⼴。
由于原曲⼩号声部⽤现代⼩号演奏较困难,故现在演奏时,多采⽤后⼈修订的乐谱。
全曲由五⾸乐曲组成第⼀曲:《序曲》。
采⽤慢、快、慢三部分的法国式序曲形式,4/4拍。
为作者四⾸管弦乐组曲中规模最⼤的⼀⾸序曲。
乐曲⽓势雄壮,具有宏⼤的交响性。
第⼀部分的主题缓慢⽽庄重,匀称有⼒的节奏和层层上⾏的旋律,充满了威武雄壮的⽓势。
据传,当德国⽂学家歌德(1749-1832)听完门德尔松⽤钢琴弹奏这⾸序曲后说:“听这⾸威严⽽华丽的乐曲眼前仿佛出现⼀群⾐着华丽的⼈们,庄严地列队⾛下宽阔的台阶。
”第⼆部分采⽤赋格形式。
快速的主题活泼明快,富于⽣⽓和活⼒,不时出现的乐队与独奏乐器的交替,使乐曲带有协奏曲的体裁特性。
序曲第⼆部分主题后,再现第⼀部分,结束序曲。
第⼆曲:《咏叹调》。
采⽤弦乐合奏形式,4/4拍。
第⼀⼩提琴徐徐奏出的主题悠缓委婉,充满了沉静恬美的⽓氛,宛如⼀⾸温馨深沉的夜曲。
乐曲的其他声部与⼩提琴不断呼应,时⽽在低⾳区奏出动听的对位声部,时⽽突出低⾳区的固定伴奏⾳型。
'咏叹调'(Air),指带有较强抒情性的器乐⼩品。
作者在《法国组曲》中也曾采⽤这⼀曲名。
第三曲:《加沃特》。
音乐欣赏知识:管弦乐曲——探索管弦乐曲演奏的精髓管弦乐曲是指由管弦乐团演奏的乐曲,通常包括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其中弦乐器是管弦乐团中最多的,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等。
管弦乐曲是西方音乐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它的演奏风格和技巧一直是音乐家们探索和研究的主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管弦乐曲演奏的精髓:音色、节奏、气氛和演绎风格。
一、音色:音色是指乐器发出的声音的特征。
管弦乐曲的演奏中,音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音乐作品的表现效果。
在同一曲目中,不同的管弦乐团和指挥家演奏的音色都有所不同,因为他们的演奏方式和乐器的选择不同。
要想演奏出好的音色,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乐器和演奏方法,以便在保持准确声音的同时,将表演效果最大化。
其次,演奏者还需要注意乐器的音色效果,比如提琴发出的高音从哪个位置、哪个角度拉奏可以让弦弓的摆动更加均衡,低音通过哪些方式施加力度能够呈现出更加震撼的效果。
总之,要想演奏出优美的音色,需要对乐器的声音特征有深入的理解,并在演奏中加以运用。
二、节奏:节奏是指音乐中的时间单位和强度的组合。
对于管弦乐曲的演奏而言,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它决定了乐曲的速度和节奏感。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根据曲目的变化、速度的跨度和音乐的表达要求,在准确把握节奏和强度的前提下,创造出不同的表现效果。
比如,在快节奏的曲目中,演奏者需要保持快速的节奏感,而在慢节奏的曲目中,则需要创造出细腻、流畅的节奏感,以凸现出曲目的美感和情感。
通过对不同节奏和强度的掌握,演奏者可以将曲目完美地呈现出来。
三、气氛:气氛是指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或情境。
在演奏管弦乐曲时,通过将乐器的音色和节奏等元素融入气氛中,演奏者可以很好地表现曲目所表达的情感或情境。
在演奏弦乐器时,尤其需要注意表现出乐曲的情感,例如在演奏浪漫派管弦乐曲中,提琴演奏者需要展现出所谓的“悲怆情感”。
这项技能需要乐手具备足够的音乐感知和表演能力,以准确地表达曲目所具有的情感或气氛。
管弦乐十大经典曲子
管弦乐领域有许多经典曲目,下面是十首备受推崇的作品:
1.《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贝多芬的这部交响曲以其庞大的音乐结构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特别是第四乐章中运用合唱的壮丽气势。
2.《天鹅湖》:这部芭蕾舞剧的音乐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尤其是其中的“舞剧序曲”和“芭蕾舞曲”。
3.《命运交响曲》:这部交响曲以其富有激情和雄伟气势的开头而著称,象征着命运的不可抗拒和个体奋斗的主题。
4. 《多纳提和温蒂利亚》:这部作品是莫扎特的交响音乐杰作之一,充满了魅力和精致的音乐构思。
5.《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阿德亚哥):马勒的这部交响曲被认为是他最为睿智和感人的作品之一,尤其是其中的第四乐章。
6.《1812序曲》:这部交响乐作品以其雄伟的音响效果和庆祝俄国胜利的氛围而闻名。
7.《春天交响曲》:这部作品体现了贝多芬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他对生命力和美好的追求。
8.《新世界交响曲》:这部交响曲被视为美国音乐的代表作,其中的第二乐章“来自新大陆”的旋律广为人知。
9.《达芬奇的画像》:这部作品表现了拉威尔对达芬奇的崇拜,充满了色彩斑斓和富有现代感的音乐。
10.《匈牙利舞曲》:勃拉姆斯以匈牙利民间音乐为灵感,创作了一系列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舞曲。
这些管弦乐作品在音乐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代表着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时代特征,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和内涵。
管弦乐曲赏析篇一:欣赏管弦乐曲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唱《红旗颂》的主题旋律。
2、了解交响乐及其乐队。
3、了解《红旗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聆听乐曲,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听辩主题音乐的重复和变化,体会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内涵。
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导入新课1、63年前,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生起,胜利的旗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的上空高高飘扬,中国像一条巨龙,告诉了全世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2、历史回眸:1949年开国大典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生气场面。
提问:(1)、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行为习惯?(立正、行注目礼、唱国歌)(2)、谁知道国旗的意义?(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是人民精神的集中体现。
)3、教师归纳并点出课题:国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
有一首管弦乐曲,它由衷地表达了对国旗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这部气壮山河的不朽之作,曾经被收录到“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之中,它向人们展现了史诗般的历史画卷,它就是―《红旗颂》。
4、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一)、知识卡1、什么是交响乐?(交响乐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式。
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等。
)2、音乐家相册―吕其明简介。
3、简介《红旗颂》。
4、请学生阅读油画《开国大典》和交响诗《红旗颂》的作品介绍。
问题:(1)、油画《开国大典》和交响诗《红旗颂》都以什么历史事件作为创作题材?(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2)、地点在哪?(北京天安门)5、播放管弦乐曲《红旗颂》,请学生边聆听音乐边欣赏油画《开国大典》。
6、请学生谈谈听后感受,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适合教师节的管弦乐管弦乐是一种由管乐器和弦乐器组成的音乐形式。
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选择一首适合的管弦乐曲来表达对教师的敬意和感激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下面我将介绍几首适合教师节的管弦乐曲,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
我们来看看《欢乐颂》。
这是由贝多芬创作的一部非常著名的管弦乐作品。
这首乐曲以欢快、鲜明的旋律为特点,富有激情和活力。
通过这首曲子,可以表达出对教师们的感激之情,感谢他们为我们带来的知识和教育。
接下来,我们来聆听一下《教师进行曲》。
这是一首由中国作曲家刘天华创作的管弦乐曲。
这首乐曲以庄重、庄严的旋律为主题,寓意着教师们的崇高使命和辛勤付出。
通过这首曲子,可以表达出对教师们无私奉献精神的敬意和钦佩。
还有一首非常著名的管弦乐曲《春之声》。
这是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二世创作的一首轻快、欢快的乐曲。
这首曲子以其明快、优美的旋律而闻名,可以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
通过这首曲子,可以向教师们表达对他们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的感谢之情。
我们来听听《教师的日子》这首管弦乐曲。
这是由中国作曲家刘天华创作的一首富有情感的乐曲。
这首曲子以其深情、激昂的旋律而著称,可以表达出对教师们的感激和敬意。
通过这首曲子,可以让教师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选择一首适合的管弦乐曲来表达对教师的敬意和感激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无论是《欢乐颂》、《教师进行曲》、《春之声》还是《教师的日子》,它们都可以通过音乐的语言来传达我们对教师们的感谢之情。
希望大家在教师节的时候,能够通过这些管弦乐曲,为教师们带来一份美好和感动。
让我们一起用音乐来向教师们致敬!。
《春江花⽉夜》⾳乐赏析2020-10-28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夜》是我国传统民族⾳乐艺术宝库中⼀颗璀璨的明珠,接下来⼩编搜集了《春江花⽉夜》⾳乐赏析,欢迎查看,仅供⼤家参考。
《春江花⽉夜》⾳乐赏析⼀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夜》是我国传统民族⾳乐艺术宝库中⼀颗璀璨的明珠。
其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充分地利⽤各种⾳乐⼿段,把江南春江⽉夜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春江花⽉夜》全曲由引⼦、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
这⾸具有中国特⾊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都有⼀个富有诗意的⼩标题,分别为江楼钟⿎、⽉上东⼭、风回曲⽔、花影层叠、⽔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尾声。
乐曲的演奏形式很多:既有琵琶、洞箫、⼆胡、筝、⼤胡、⼤⿎、碰铃等组成的⼩型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有增加了扬琴、笙、中胡、拉阮、云锣、⼤锣的中型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还有⼤型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不同的演奏形式各有特⾊。
在⾳乐欣赏课上让学⽣了解并欣赏这⾸优美的民族⾳乐作品,有利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他们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的健康协调发展。
为了提⾼学⽣的学习兴趣,笔者利⽤现代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把⾳乐知识传授、⾳乐能⼒培养及审美教育有机地融为⼀体。
⼀、创设情境,激发学⽣学习兴趣 《春江花⽉夜》的艺术构思⾮常巧妙,随着⾳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在渐渐变换:时⽽幽静,时⽽热烈,展⽰了⼤⾃然景⾊的变幻⽆穷。
在教学中,笔者根据《春江花⽉夜》诗情画意的内容,为每⼀乐段创设不同的⾳乐情境,让学⽣在这种融视觉艺术、听觉艺术于⼀体的⾳乐欣赏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激发了学⽣强烈的欣赏兴趣和求知欲望,提⾼了他们的⾳乐审美能⼒。
例如:第⼀乐段“江楼钟⿎”:落⽇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江⾯上,远处江楼屹⽴,微风习习,⽿畔响起源⾃江头尽处的阵阵萧⿎。
第六乐段“渔歌唱晚”:洞箫在琵琶和⽊鱼的伴奏下演绎出⼀段悠扬如歌的旋律,曲调欢快,如同从远处晚归的渔⾈中飘来的愉快歌声。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辉县市文昌中学高三八班侯菁楠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根据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的。
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
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展示了在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娇容美貌,尽情地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得享受。
1895年,琵琶演奏家李方圆把它收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它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并借用唐诗《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这个诗句主题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全曲连同尾声共分十段。
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在前九段都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
第一段《江楼钟鼓》,它的节奏属自由散板,具有引子性质,用丝丝入扣的演奏手法给听众呈现出一幅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绝美画面。
从巧妙细腻的配器中仿佛还能听到钟鼓声声,使人们自然领会到了月上东山的优美意境,这段旋律优美如歌,旋律线如波浪般进行,听起来格外柔美与和谐,把人们引入了风回曲水的幽静;第四段花影层台则利用了典雅优美的抒情方式,尽情赞颂江风习习,花草摇曳的江南水乡的风姿仪态,在委婉质朴的旋律中,人们仿佛能看到那层叠恍惚的水中倒影,接着运用了由近而远的演奏手法,给人们呈现了一幅“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美景,运用低胡等乐器演奏,音色浑厚低沉,展现出一幅气势恢宏的浊浪堆涌,连绵起伏的画面,接着乐队齐奏,速度加快,“遥望白帆点点,又闻渔歌声声”,由远及近,逐歌四起,这样层出不穷的旋律恰当的将“渔舟唱晚”、“回澜拍岸”的波澜壮阔展现出来;接着琵琶轮弹奏,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正是“桡鸣远濑”,第九段“欸乃归舟”则是全曲高潮,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景色由远及近,旋律由慢到快,节奏由弱到强,将人们引入到那变化无穷的大自然中,正是人们如痴如醉的时候,最后轻轻地一记锣音,才把人们从沉醉中唤醒,此时,已经万籁俱寂了。
1\《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老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
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但此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但实质上拉德斯基是一个铁腕人物,曾残酷镇压了邻国的人民起义,可以说是一个反动军阀。
后来,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也不愿再演出这首进行曲。
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
常见的版本还有为管乐队所作的改编曲。
这里选用的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时《拉德斯基进行曲》的录音片段,为管弦乐曲。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
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轻快的走过大街。
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
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
2\星条旗永不落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the star-spangled banner”曾译《星条旗歌》)诞生在巴尔的摩。
据传说,巴尔的摩市东南的麦克亨利堡,曾在第二次美英战争期间作为前哨阵地抗击英军。
它建在一个小半岛上,是个平面成五角星状的要塞,扼进港要道。
1814年,英国舰队直扑麦克亨利堡,昼夜连续猛轰此堡。
当时,有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美国律师乘船到英舰交涉释放被扣留的美国平民。
他目击了英军炮轰麦克亨利堡的经过,忧心如焚。
次日早晨,当他透过战场上的硝烟看到星条旗仍在要塞上空猎猎飘扬时感慨万分,于是激情满怀地写下了《星条旗永不落》这首诗。
诗歌很快不胫而走,后被配上曲谱后流传全国。
193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星条旗永不落》定为国歌。
如今,巴尔的摩市的麦克亨利堡已被辟为国家纪念地和历史圣地。
中国著名管弦乐曲
以下是一些中国著名的管弦乐曲:
1. 《红旗颂》:刘德海创作的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经典乐曲。
2. 《游击队之歌》:聂耳的作品,象征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抗击精神。
3. 《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创作的中国国歌。
4. 《春节序曲》:李焦兰作曲的一部具有浓郁中国情调,富有欢快节奏和独具特色的乐曲。
5. 《黄河大合唱》:冼星海作曲,邓中夏作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黄河的深情和爱国情怀。
6. 《红楼梦组曲》:宋祁、朱自清作词,刘天华谱曲,以红楼梦小说中的情节为素材创作的音乐作品。
7. 《茉莉花》:胡思齐作曲,袁世海作词,是中国民歌中较为著名的一首曲子,曾多次被外国艺术家演唱。
8. 《梁祝》:由韩非子创作,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被属于梁山英雄帮中的一位女子和他爱上了的男子的名字,并以此命名。
9. 《青藏高原》:杨洪基演唱,是一首表现青藏高原地域特色的歌曲。
这些乐曲代表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
著名管弦乐曲欣赏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管弦乐曲供您欣赏:
1. 《春节序曲》:由李焕之创作的管弦乐曲,以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展现了春节的喜庆气氛。
2. 《梁祝》:由陈钢和何占豪创作的交响诗,以中国传统爱情故事为背景,展现了浪漫、感人的音乐画面。
3. 《卡门》:由乔治·比才创作的歌剧,其中的《斗牛士之歌》和《卡门序曲》是非常著名的管弦乐曲。
4. 《拉德斯基进行曲》:由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管弦乐曲,以其欢快的节奏和轻松的旋律而著名。
5. 《蓝色多瑙河》:由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管弦乐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浪漫的情感而闻名。
6. 《命运交响曲》:由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气势磅礴的乐章而著名。
7. 《土耳其进行曲》:由莫扎特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以其明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而著名。
8. 《爱之梦》:由李斯特创作的钢琴曲,以其柔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情感而著名。
9. 《欢乐颂》:由贝多芬创作的管弦乐曲,以其宏大的规模和激昂的旋律而著名。
10. 《胡桃夹子》:由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梦幻般的音乐场景而著名。
以上是一些著名的管弦乐曲,它们有着各自的风格和特点,值得您去欣赏和品味。
五首管弦乐曲教案【篇一:高中音乐教案】第二十一节德彪西教学目的(一)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二)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三)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赏析《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思维,把握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音乐风格特征。
(二)着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节奏音型等的变化,以此来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大海》主题音乐片段,在音乐中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播放《大海》第一乐章音乐片段,并出示思考题;(1)你能听出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吗?(2)这部作品与以往欣赏过的作品有何不同?你能说出有哪些不同? (旋律、音色、节奏等)2、学生聆听音乐后思考问题。
3、结合作品学生交流和讨论,并由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记录各小组代表发言情况,作为学生模块结束时的评价依据。
)4、教师归纳: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它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
它力求改变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采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渲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虚无缘渺的气氛和色彩,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展示法国印象派作家莫奈的美术作品《印象﹒日出》引出课题(课件一)《印象:日出》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早晨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被称为印象主义绘画三、作者简介:1、学生代表发言,说出你所了解的德彪西。
(记录学生发言情况)2、教师归纳:视听作者介绍(课件二)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他著名的作品有管弦乐《牧神的午后前奏曲》。
钢琴曲《月光》,以及《云》、《节日》、《大海》等作品。
四、印象主义音乐与美术作品的关系1.展示印象派美术作品,学生讲述对画的理解。
民族管弦乐《红旗颂》赏析《红旗颂》在艺术形式、曲式结构、和声运用、旋律色彩、节奏把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独特性,都更加有力地表现了音乐主题,更加深入地展现了音乐的思想内涵,实现了艺术形式与宏大深邃思想主题的完美结合,把中国管弦音乐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思想内涵上,它以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博大的民族主义情怀、火热的革命主义激情。
本文深入分析该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重要启示,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民族管弦音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引言《红旗颂》系中国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经典管弦乐曲。
作品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与交响乐曲的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展现和服务重大历史题材,取得了巨大成功。
其艺术价值,首先表现在艺术形式创新上,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运用、旋律色彩、节奏把握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独特性,都更加有力地表现了音乐主题,更加深入地展现了音乐的思想内涵。
其次,表现在艺术创作模式上,《红旗颂》第一次成功把重大历史题材运用到管弦乐曲中,不仅开创了中国管弦乐曲创作的新境界,也为音乐艺术表现重大历史题材提供了有益的模式和思考,使交响乐曲、管弦乐曲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音乐表现形式与表现内容的完美融合,拓展了重大革命历史的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和发展了管弦乐曲的创作题材。
再次,表现在艺术创作风格上,《红旗颂》把外国交响乐等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乐器结合,挖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内涵与精髓,无论是音乐内涵还是表现形式,都充分展示了民族风格、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这些成功之处都显示了《红旗颂》不朽的艺术价值。
二背景与内涵1 时代背景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独立和解放。
此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和繁荣景象。
《卡门序曲》管弦乐曲。
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是该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常单独演奏。
一般的歌剧序曲都是用交响方式缩写或提示歌剧内容,这首序曲结构简单,仅仅描写了欢乐气氛和剧中次要人物斗牛士的英勇形象。
简介《卡门序曲》管弦乐曲,是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
开始呈示的快板主题选自歌剧第四幕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生气勃勃、充满活力,表现了斗牛士英武潇洒的形象和斗牛场内兴奋活跃的气氛。
由于它带有进行曲特点,故又称《斗牛士进行曲》。
接下来乐曲从A大调转为F大调,出现第二幕中《斗牛士之歌》的副歌音调,具有凯旋进行曲特点,坚定有力的节奏和威武雄壮的曲调表现了斗牛士的飒爽英姿。
反复时提高八度,使情绪显得更为高昂。
之后再现第一部分主题。
结束部分出现卡门的音乐动机,带有不祥的气氛,在弦乐有力的震音背景下,以大提琴为主的乐器奏曲悲剧性主题,暗示悲剧性的结局,最后在强烈的不和协音响中结束。
比捷(1838-1875)法国作曲家。
他出生于巴黎,四岁开始随母学钢琴,九岁入巴黎音乐学院。
1857年十九岁的比捷以钢琴家兼作曲家的身份,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并获得罗马基金去意大利进修三年。
1863年比捷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以后主要从事歌剧写作,作品有《卡门序曲》、《阿莱城姑娘》等。
在他的作品中现实主义得到深化,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
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歌剧《卡门》取材于梅里美同名小说。
故事简介故事发生在1800年左右,出身于农家的下级军官唐·霍赛,在吉普赛烟草女工卡门的诱惑下,堕人情网,成了走私贩。
过了些时候,卡门对唐·霍赛冷淡起来,她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罗。
霍赛的妒忌,使卡门烦恼。
他干涉她爱情上的自由,她被这种干涉所激怒,于是与他绝交了。
管弦乐合奏曲目
管弦乐合奏是指将各种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合在一起的合奏形式。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管弦乐合奏曲目:
1.《夕阳箫鼓》:这是一首由手风琴和古筝、箫、长笛、小提琴合奏的曲目,被认为是管弦乐合奏的经典之一。
2.《彩云追月》:这是一首由手风琴、长笛、钢琴和古筝合奏的曲目,旋律优美、婉转动听,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
3.《北京喜讯到边寨》:这是一首由管弦乐合奏的曲目,以其欢快、振奋的旋律而闻名。
4.《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合奏的曲目,以优美、婉转的曲调和丰富多彩的音色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5.《胡桃夹子》:这是一首由俄罗斯管弦乐合奏的曲目,是著名的圣诞音乐会曲目之一,旋律优美、动听,深受人们喜爱。
6.《匈牙利舞曲》:这是一首由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管弦乐合奏曲目,以其快节奏、活泼的旋律而闻名,是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之一。
7.《拉德斯基进行曲》:这是一首由德国作曲家拉德斯基创作的管弦乐合奏曲目,以其雄壮、激昂的旋律和快速的节奏而著名,成为著名的节日庆典曲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