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行为目的类税法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7
第十一章个人所得税法(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是()。
A.出租汽车经营单位对出租车驾驶员采取单车承包或承租方式运营,出租车驾驶员从事客货运营取得的收入B.出租车属个人所有,但挂靠出租汽车经营单位或企事业单位,驾驶员向挂靠单位缴纳管理费的,出租车驾驶员从事客货运营取得的收入C.出租汽车经营单位将出租车所有权转移给驾驶员的,出租车驾驶员从事客货运营取得的收入D.从事个体出租车运营的出租车驾驶员取得的收入2.个人因从事彩票代销业务而取得的所得,应按照()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A.劳务报酬所得B.工资、薪金所得C.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D.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3.根据个人所得税的有关规定,在计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时,下列费用准予在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是()。
A.实际支付给从业人员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B.税收滞纳金C.个体工商户业主的工资薪金支出D.赞助支出通过4.商品营销活动中,企业对营销业绩突出的雇员甲某以工作考察的名义组织旅游活动,免收差旅费、旅游费对其实行营销业绩奖励,则企业应根据所发生费用按照()项目代扣代缴甲某的个人所得税。
A.工资、薪金所得B.劳务报酬所得C.偶然所得D.其他所得5.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下列关于每次收入的确定,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劳务报酬所得,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B.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C.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取得收入的,以每次连载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D.同一作品在出版和发表时,以预付稿酬或分次支付稿酬等形式取得的稿酬收入,应合并计算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6.中国公民张某是某高校的一名教授,同时担任某公司的独立董事,2014年10月取得董事费收入52000元,当即拿出10000元通过国家机关捐赠给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地区。
第十一章车辆购置税法、车船税法和印花税法考情分析:1.本章地位:非重点章。
相对重要的税种:印花税;2.题型:以客观题为主,每个税种题量1~2小题,分值1~3分;印花税分值略高些,可能单独出计算问答题;3.分值:5~10分左右。
内容介绍第一节车辆购置税法第二节车船税法第三节印花税法第一节车辆购置税法说明:新的车辆购置税法2019年7月1日实施。
由于教材编写相对混乱,新旧交替,经过业务组沟通,决定统一按照车辆购置税法新政策来讲解。
车辆购置税:以在中国境内购置应税车辆为课税对象、在特定的环节向车辆购置者征收的一种税。
就其性质而言,属于直接税的范畴。
知识点: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一)纳税人在我国境内购置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
购置是指:(掌握)1.购买并自用行为;2.进口并自用行为;3.自产并自用行为;4.受赠并自用行为;5.获奖并自用行为;6.以拍卖、抵债、走私、罚没等方式取得并自用的行为。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车辆购置税应税行为的有()A.购买并自用行为B.进口并自用行为C.受赠并自用行为D.获奖并自用行为『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上述选型均属于车辆购置税的应税行为。
(二)征税范围**以列举的车辆作为征税对象,未列举的车辆不纳税。
其征税范围包括汽车、有轨电车、汽车挂车、排气量超过150毫升的摩托车。
【例题·多选题】车辆购置税的征税范围包括()。
A.汽车B.有轨电车C.汽车挂车D.排气量超过100毫升的摩托车『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车辆购置税的征税范围包括汽车、有轨电车、汽车挂车、排气量超过150毫升的摩托车。
知识点:税率与计税依据**(一)税率统一比例税率10%(二)计税依据应税车辆的价格知识点:车辆购置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购买自用计税依据:纳税人实际支付给销售者的全部价款,不含增值税款。
计税依据的具体范围:1.含购买者随购买车辆支付的工具件和零部件价款;2.含支付的车辆装饰费;3.代收款项应区别征税:用代收单位(受托方)的票据收取的,计入计税依据;用委托方票据收取的,不计入计税依据;4.不含增值税税款;5.含销售单位开展优质销售活动所开票收取的有关费用。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第二节契税一、契税基本原理(了解,能力等级1)(一)概念:契税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二)契税的特点1.契税属于财产转移税。
2.契税由财产承受人纳税。
二、契税征税对象(熟悉,能力等级2)契税的征税对象是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
具体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及房屋的买卖、赠与、交换。
某些特殊方式转移土地、房屋权属也视为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买卖或赠与缴纳契税:(1)以房屋抵债或实物交换房屋,视同房屋买卖,由产权承受人按房屋现值缴纳契税。
以房产抵债的,过户时按照折价款缴纳契税。
【例题】居民甲某有四套住房,将第一套价值120万元的别墅折价给乙某抵偿了100万元的债务,假定采用3%的税率,则乙应纳契税1000000×3%=30000(元)(2006年考题中的一个步骤)(2)以自有房产作股投入本人独资经营企业,因未发生权属变化,不需办理房产变更手续,故免纳契税。
(3)买房者不论其购买目的是为了拆用材料还是为了得到旧房后翻建成新房,都要涉及办理产权转移手续,只要发生房屋权属变化,就要照章缴纳契税。
(4)某些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买卖或赠与而交纳契税的特殊规定还有:以土地房屋权属作价投资、入股;以土地房屋权属抵债;以获奖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以预购方式或者预付集资建房款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
《税法》课程教案经济管理系张丽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财会类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系统地掌握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税法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使学生在毕业后,经过一定的工作实践, 能够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
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企业纳税实务的学科体系,了解纳税实务会计账务处理的基本方法,明确不同税种不同处理方法的相关理论。
熟悉税务会计账务处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方法。
掌握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行为税会计处理方法,努力使课堂教学更接近于实际业务,加强模拟实训,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专层次,即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又掌握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从事财会电算化工作的相应纳税实务知识,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基层会计人才。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根据会计电算化行业发展需要和从事物流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结合高职教育的宗旨和本课程的特点,重新设计了教学内容,具体见下表四、实践环节和内容的总体设计本课程的实践环节和内容总体设计思想是突出职业素质,强化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构建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的教学体系。
该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有:(一)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各种企业的应交税款的计算。
安排学生到有关单位参观熟悉报税流程。
(二)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根据本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总体设计(具体见下表)。
本课程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上期开设,周4学时,一学期完成。
五、教学进程计划表六、教学资料收集和配置设计本课程的教学资料收集主要来源于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精品课程网站、相关外贸网络、多所大学的案例集、习题集、校内外实训室及相关的实训基地。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税法》第十一章讲义2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1.应当全额计税,不得作任何扣除。
2.同一凭证,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事项而适用不同税目税率,分别记载金额的,分别计算,未分别记载金额的,按税率高的计税。
3.按金额比例贴花的应税凭证,未标明金额的,应按照凭证所载数量及国家牌价计算金额;没有国家牌价的,按市场价格计算金额,然后按规定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4.应税凭证所载金额为外国货币的,应按照凭证书立当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牌价折合成人民币,然后计算应纳税额。
5.应纳税额不足1角的,免纳印花税;1角以上的,其税额尾数不满5分的不计,满5分的按1角计算。
6.有些合同,在签订时无法确定计税金额,可在签订时先按定额5元贴花,以后结算时再按实际金额计税,补贴印花。
7.应税合同在签订时纳税义务即已产生,应计算应纳税额并贴花。
所以,不论合同是否兑现或是否按期兑现,均应贴花完税。
对已履行并贴花的合同,所载金额与合同履行后实际结算金额不一致的,只要双方未修改合同金额,一般不再办理完税手续。
8.对有经营收入的事业单位,凡属由国家财政拨付事业经费,实行差额预算管理的单位,记载经营业务的账簿,按每件5元。
9.商品购销活动中,采用以货换货方式进行商品交易签订的合同,应按合同所载的购、销合计金额计税贴花。
10.施工单位将自己承包的建设项目,分包或者转包给其他施工单位所签订的分包合同或者转包合同,应按的分包或转包合同所载金额计算应纳税额。
11.对股票交易征收印花税均依书立时证券市场当日实际成交价格计算金额,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1‰的税率缴纳印花税(目前是单边征收)。
12.对国内各种形式的货物联运,凡在起运地统一结算全程运费的,应以全程运费作为计税依据,由起运地运费结算双方缴纳印花税;凡分程结算运费的,应以分程的运费作为计税依据,分别由办理运费结算的各方缴纳印花税。
《税法》(第2版)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税法课程英文名称:Taxation Laws学时/学分: 54学时/3学分开课系(部):会计系、财务管理系和工商管理系等先修课程:经济法面向对象:会计、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二、课程性质与目标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会计、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限定选修课,是会计、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助理会计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考试必考的一门课。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税法的基本知识、流转税法与所得税法,对我国的现行税收体系有一个比较概括的了解,特别是掌握税收的征收办法及计算方法,增强学生的税法素质,为学生今后从事税务工作、会计实务工作以及企业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税法概述(2学时)【教学目的】本章是该课程的理论基础,掌握好本章内容是学好以后各章的关键。
本章主要介绍税法的基础知识和我国建国以来的税制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税法的概念、税收法律关系,税法的制定与实施,税法体系和税收管理体制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税制的发展演变历史和税收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熟悉我国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和我国现行的税收管理体制;掌握税法、税收法律关系等概念内涵,掌握税法要素、税制体系和税收管理体制的内容;积累一定的税制和税法知识,为学习以后各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税法的概念;税法的构成要素;税收法律关系的特征;现行税法体系;税收管理体制;我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比较;税法的制定。
第一节税法的概念第二节我国税法原则第三节我国税收立法机关和税法体系第四节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和发展第五节我国税收管理体制【教学基本内容】1.税收的概念和税收的职能2.税收的产生与发展3.我国现行税制体系4.税法分类5.税制构成要素第二章税收征收管理(2学时)【教学目的】本章主要介绍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的权利和义务,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和税款征管。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税法第十一章 个人所得税法知识点: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详细描述: 1.定额或定率扣除; 2.次的规定; 3.税率20%,但有税额减征30%; 4.关于合作出书问题,纳税顺序:先分钱,后扣费用,再缴税。
例题:1.作家马某2012年2月初在杂志上发矣一篇小说,取得稿酬3800元,自2月15日起又将该小说在晚报上连载10天,每天稿酬450元。
马某当月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元。
A.420B.924C.929.6D.1320正确答案:B解析:出版再连载视为两次稿酬。
马某2月份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3800-800)×20%×70%+450×10×(1-20%)×20%×70%=924(元)。
2.2006年8月,李某出版小说一本取得稿酬80000元,从中拿出20000元通过国家机关捐赠给受灾地区。
李某8月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A.6160元B.6272元C.8400元D.8960元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李某8月份捐赠扣除限额=80000X(1-20%)x30%=19200元,实际发生20000元,应扣除19200元。
李某8月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80000X(1-20%)—19200]x20%x(l-30%)=6272(元)3.下列项目中,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的有()。
A.分月取得的某项专利权的转让收入B.财产租赁所得C.小说在报刊上连载三个月的稿酬所得D.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正确答案:B,D解析:AC选项都应按整体事件完成作一次;BD选项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
4.下列不属于稿酬所得的项目有()。
A.摄影作品以图书形式出版取得的所得B.拍卖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取得的所得C.为企业写发展史取得的所得D.为出版社审稿取得的所得正确答案:B,C,D解析:稿酬所得的特点是个人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A选项属于稿酬所得;B选项属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CD选项属于劳务报酬所得。
第十一章行为目的类税法行为目的税是政府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政策目的和意图而设计征收的税种。
我国现行的行为目的税主要包括印花税、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1624年,荷兰政府发生经济危机,财政困难。
于是,荷兰的统治阶级就采用公开招标办法,以重赏来寻求新税设计方案,谋求敛财之妙策。
印花税,就是从千万个应征者设计的方案中精选出来的“杰作”。
印花税的设计者可谓独具匠心,他观察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契约、借贷凭证之类的单据很多,连绵不断。
所以,一旦征税,税源将很大;而且,人们还有一个心理,认为凭证单据上由政府盖个印,就成为合法凭证,在诉讼时有法律保障,因而对交纳印花税也乐于接受。
正是这样,印花税被经济学家誉为税负轻微、税源畅旺、手续简便、成本低廉的“良税”。
第一节行为目的税概述一、行为目的税的性质行为目的税是政府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政策目的和意图而设计征收的税种。
1.出于特定社会目的并有指定用途的税收。
社会保险税2.出于特定经济目的而课征的税收。
资金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3.出于特别的财政目的而课征的税收。
印花税。
二、行为目的税的特点1.政策性强,具有特定的目的。
2.税种多,税源分散,征管难度较大。
3.税负难以转嫁。
4.税种稳定性差。
三、行为目的税的发展沿革第二节印花税我国的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主要法律依据:1988年10月1日实施的《印花税暂行条例》。
一、印花税的基本法律规定(一)印花税的征税范围及税目在我国境内书立、领受和使用的凭证,也包括在境外书立、领受但在我国境内使用的凭证。
征税范围由《印花税暂行条例》列举而定。
1、购销合同2、加工承揽合同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5、财产租赁合同6、货物运输合同7、仓储保管合同8、借款合同9、财产保险合同10、技术合同11、产权转移书据12、营业帐簿13、权利、许可证(二)纳税人1.立合同人:指合同的当事人。
不包括合同的担保人、证人、鉴定人。
2.立据人:产权转移书据的纳税人是立据人。
3.立帐薄人:营业帐薄的纳税人是立帐薄人。
4.领受人:权利、许可证照的纳税人是领受人。
5.使用人:在国外书立、领受,但在国内使用的应税凭证,其纳税人是使用人。
6.各类电子应税凭证的签订人(三)税率1.比例税率1)0.05‰—借款合同2)0.5 ‰—加工承揽合同、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合同、货物运输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记载资金的账簿3)0.3‰—购销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技术合同4)1‰—财产租赁合同、仓储保管合同、财产保险合同。
2008年9月19日起,股票交易由出让方按1‰的税率缴纳,受让方不再征收。
2.定额税率—5元/件—权利、许可证照二、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印花税的计税依据通常为应税凭证上所记载的金额和应税凭证的件数。
1.按比例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2.按定额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凭证数量×单位税额例11-1甲公司分别与乙公司、丙公司、丁公司签订了三份合同:一是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以货换货合同,甲公司的货物价值400万元,乙公司的货物价值250万元;二是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的仓储保管合同,合同上注明货物的金额500万元,保管费用20万元,但因故合同未能兑现。
三是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记载支付租赁费80万元,计算甲、乙、丙、丁公司各应缴纳印花税多少元?【答案】(1)甲公司、乙公司各应缴纳的印花税税额=(4000000+2500000)×0.3‰=1950(元)(2)甲公司、丙公司各应缴纳的印花税税额=200 000×1‰=200(元)(3)甲公司、丁公司各应缴纳的印花税税额=800 000×1‰=800(元)甲公司应缴纳的印花税额合计为2950(元);乙公司应缴纳的印花税为1950元;丙公司应缴纳的印花税为200元;丁公司应缴纳的印花税为800元。
三、税收优惠(一)、法定免税项目(二)、其他免税项目自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
四、征收管理(一)纳税方法1.自行贴花纳税办法2.汇贴或汇缴纳税办法3.委托代征纳税办法注:纳税人不论采用哪一种纳税办法,均应对纳税凭证应妥善保存。
印花税应税凭证的法定保管年限为10年。
(二)纳税环节和纳税申报印花税应当在书立或领受应税凭证时贴花,具体是指在合同签订时、书据立据时、账簿启用时和证照领受时贴花。
如果合同是在国外签订,并且不便在国外贴花的,应在将合同带入境时办理贴花纳税手续。
(三)纳税地点——一般实行就地纳税(四)违规处罚第三节车辆购置购置税我国的车辆购置税是对在我国境内购置规定的应税车辆为课税对象、在特定环节向车辆购置者一次征收的一种特种财产税。
由原来交通部门收取的车辆购置附加费,通过“费改税”演变过来。
2001年1月1日,实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
一、车辆购置税的基本法律规定(一)征税对象和征税范围应税车辆包括: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农用运输车5大类征税对象征税范围汽车各类汽车摩托车轻便摩托车、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电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挂车全挂车、半挂车农用运输车三轮农用运输车、四轮农用运输车(二)纳税人车辆购置税的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购置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
注:这里的“购置”,包括购买、进口、自产、受赠、获奖或者以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应税车辆的行为。
(三)税率税率:10%二、车辆购置税法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计税依据车辆购置税实行从价定率征收,它的计税依据是车辆的计税价格。
1.纳税人购买自用的应税车辆:为纳税人购买应税车辆而支付给销售者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增值税税款。
2.纳税人进口自用的应税车辆: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3.纳税人自产、受赠、获奖或者以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的应税车辆: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本条例规定的最低计税价格核定。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计税价格×税率例11-2张某2009年3月8日,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购买一辆厂牌型号为桑塔纳轿车供自己使用,支付含增值税车价款189 000元,另支付代收临时牌照费150元,代收保险费2 850元,车辆装饰费2 650元。
支付的各项价费均由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开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和有关票据。
计算车辆购置税应纳税额。
【答案】(1)计税价格=(189000+150+2850+2650)÷(1+17%)=166367.52(元)(2)应纳税额=166367.52×10%=16636.75(元)三、车辆购置税的税收优惠在国外留学生回国服务,购买1辆国产小汽车免税。
来华定居专家进口自用的1辆小汽车免税。
2009年及2010年,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分别减按5%和7.5征收。
四、车辆购置税的征收管理第四节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是国家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以下简称“三税”)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
它是一种附加税,同时也属于特定目的税,税款专门用于城市的公用事业和公共设施的维护建设。
1985年2月8日国务院发布并于同年1月1日实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
一.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基本法律规定(一)征税范围城市维护建设税在全国范围内征收,不仅包括城市、县城、建制镇,而且包括了广大农村。
只要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三税的地方,都属于其征税的范围。
(二)纳税人负有缴纳“三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注意:对外资企业2010年12月1日(含)之后发生纳税义务的“三税”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之前,不征收。
(三)税率城建税按纳税人所在地的不同,设置了三档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即:1. 纳税人所在地为市区的,税率为7%;2. 纳税人所在地为县城、镇的,税率为5%;3. 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者镇的,税率为l%。
(四)税收优惠城市维护建设税原则上不单独减免,其减免规定与“三税”的减免息息相关。
具体规定如下:1) 城建税按减免后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计征,即随“三税”的减免而减免。
2) 对于因减免税而需进行“三税”退库的,城建税也可同时退库。
3) 海关对进口产品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不征收城建税。
4) 为支持三峡工程建设,对三峡工程建设基金,自2004年1月1日至2009年l2月31日期间,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
5) 对“三税”实行先征后返、先征后退、即征即退办法的,除另有规定外,对随“三税”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一律不予退(返)还。
二、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计税依据城建税的计税依据,是指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
纳税人违反“三税”有关规定而加收的滞纳金和罚款,不作为城建税的计税依据,但纳税人在被查补“三税”和被处以罚款时,应同时对其偷漏的城建税进行补税、征收滞纳金和罚款。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实际缴纳的消费税税额+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适用税率三、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管理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管理,比照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有关规定执行,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同时征收。
例11-3某市区一企业2008年12月份缴纳增值税300000元,缴纳消费税400000元,被查补消费税10000元、增值税6800元,处以罚款8000元,加收滞纳金500元。
本月还缴纳了城镇土地使用税126000元,房产税108000元,计算该企业应纳的城建税税额。
【答案】应纳城建税税额=(300000+400000+10000+6800)×7%=716800×7%=50176(元)第五节教育费附加一、教育费附加的基本法律规定(一)计征范围教育费附加对负有缴纳“三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但目前,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缴纳的“三税”不征收教育费附加。
(二)征收率:3%(三) 减免规定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依据和计算方法(一)计征依据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
(二)计税方法应纳教育费附加=(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实际缴纳的消费税税额+实际缴纳的营业税)×教育费附加率三、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管理比照“三税”有关规定执行,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