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感人事迹900字以上

最新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感人事迹900字以上

最新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感人事迹900字以上
最新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感人事迹900字以上

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感人事迹900字以上

红军长征三过草地。在这三次中,有的部队三次是穿越草地,有的部队三次则是进入草地一次、退出草地一次,又穿越草地一次。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感人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感人事迹1

红军长征过草地,不仅让国民党军把红军困死在荒僻高原的企图成了泡影,而且红军创造了大部队长距离穿越无人区的奇迹。但凡老红军回忆长征,说的最多的,都是“爬雪山”“过草地”,他们尤其念念不忘“三过草地”。

我们重走长征路,汇集了一些红军过草地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加深了我们对长征路上过草地行程的认识,对老红军念念不忘“三过草地”的理解。

先说草地(准确地说,是水草地)是怎样的。在八年级历史课本(北师大版)上,是这样描述草地的:

“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横宽300余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于黑白两河黑河(亦称墨曲河)和白河(亦称葛曲河)自南至北纵贯其间,起了重要作用。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

“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感人事迹2

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爷爷,爬雪山,过草地,他都坚持下来了,再苦再累也没有哭过。可是,有一次,因为一匹马,他哭了。

那是在过草地的时候。草地上的泥沼非常多,稍微不小心就会陷下去,几秒钟就能把人吞没。当时大家都累得没有一丝力气,双腿发软,走着都能睡着。正当大家都想办法唱歌互相鼓劲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在身后不远处,一声马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回过头的时候,战士们看到有一匹马,掉进了泥沼里,已经淹了半个身子了,眼瞅着一点点往下陷。那匹马还想挣扎着蹬腿,可是它越使劲,陷得越快,马背上的行李和物品也加快了它陷下去的速度。这匹可怜的马,它知道自己要永远留在草地了,眨了眨眼睛,流下了一行泪水,战士们看到这个场景,也禁不住哭了起来。

突然,有几个饿红了眼的战士拿着刀,朝那还没完全陷下去的马

背上割肉。大家已经一星期没有好好吃过东西了,能吃的都吃了,皮带、鼓皮,甚至连羊毛褂子都被大家分着嚼烂了。人都饿昏了,革命还没完,吃了马肉就有力量走出去。反正这匹马要死了,为了革命,远处就有篝火,仿佛他们已经闻到了马肉的香味。这时,他们疯狂地在马背上用刀划、挖,鲜血淋漓,没有人能感觉到马在颤抖……

可是,有更多的战士,他们的肚子也饿得像打鼓一样。他们冲上来,去打那些割马肉的人,甚至还扇耳光。他们一边抚摸那矗立着鬃毛的马,一边含泪痛声骂道:“这帮没良心的,你们有没有人性啊?它从长征一开始就跟着我们,走了这么远,默默地给我们背东西,驮伤员,你们都忘了吗?饿疯了吗?”

他们并没有饿疯,也没有失去人性。只是,这饥饿的魔爪使许多铁骨铮铮的男子汉都倒下了。吃马肉,不是没良心,是没办法呀!

刹那间,泥水弥合了,马彻底淹没了。这一刻,大家谁也没有说话,没有吵闹,只是静静地看着。

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感人事迹3

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 13

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

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

一说草地,小朋友们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地

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完。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只有几只老鹰在天上飞旋。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红军叔叔一看,可高兴啦。小兰也乐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部队进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

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场上堆着一堆麦秸,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她把麦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总共不到一小碗。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不行,还得找!小兰刚走不远,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

小兰一看,哟,这不是在我们医院养过伤的那个大个子吗?小兰忙问:“哎,你在哪儿搞来这么多的粮食呀?”

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你找到多少粮食了?” 小兰把口袋一伸说:“喏,都在这儿呢!”

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 20 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明天再找嘛!” “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

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小兰赶紧米袋藏在背后,摇摇手说:“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 大个子红军胳膊长,一把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

“没关系,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 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野菜,能吃它

20 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对!还要省出一点给伤病员吃。

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

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小心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河上用树干临时搭起一座桥,桥下的河水“哗哗”地流着。小兰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紧紧扶着伤员说:“同志,该过桥了,慢慢走!”

谁知道,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忽然咳嗽起来了,脸涨得通红,身子直发抖,脚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兰连忙使劲扶住了他。可小兰肩膀上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米袋在水里滚了几下,就冲走了。小兰愣住啦,她小声地叫了一声:

“哎呀,这可怎么办呀?”伤员看她望着河水直发愣,就问:“小兰,什么东西掉到河里了?” 小兰连忙摇摇头:“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掉。咱们走吧!”

这时候,看护长从后面走过来了。小兰告诉她伤员咳嗽得很厉害。看护长双手扶住伤员说:“好,到前面找医生看一看。” 她见小兰好象有点什么事儿的样子,又问:

“小兰,怎么啦?是身体不舒服吗?” “没有。嗯??”

小兰把刚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大家的粮食都

很少,我怎么能吃他们的呢?不,我要坚持!看护长走了。小兰赶紧拔了许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粮食一样。

晚上,部队休息了。小兰怕大家看见她尽吃野草,就跑去给伤员换药,洗绷带。等大家吃完了东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头发晕,两腿软绵绵的,一点劲都没有。有一天,她走着走着,一下栽倒在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看护长正背着她呢。

看护长是 40

多岁的人了,这些天来和大家一样,吃野草和麦粉糊糊,身体很虚弱。她背着小兰,脸上淌着豆大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往前走着。

小兰醒来说:“看护长,我自己能走,快让我下来!”

央求了半天,看护长才把她放下来。小兰咬紧牙,坚持着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后,她又躲到一边煮野草吃去了。这时候,看护长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小兰,你身体好一点了吗?哎,怎么一个人躲在这儿煮东西吃?”

小兰赶紧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东西吃,不让你看!” “好!我不看。”

看护长嘴上这么说,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么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 “路还远呢,留着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 看护长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放在

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 ” “拿来!我给你缝缝。”

说着,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小兰,你的麦粉呢?”

小兰看到看护长这么关心她,想说话,可嗓子眼像什么堵住了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看护长。看护长听了说:“哎呀,小兰,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我们一起参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你没了粮食,大家应该帮助你呀!”

说着,看护长从自己的米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你先吃吧,我马上去报告首长。”

不一会儿,小兰丢粮食的事儿,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同志们立刻提着米袋走了过来,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兰的挎包里装。小兰忙摇手说:“

不,不,谢谢大家??”这时候,那个伤员拄着拐杖走过来,拿着一点粮食,激动地说:“小兰,你为了救我,把粮食丢了。我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们都说:“小兰,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把你这个小红军带出草地。” 小兰呢,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粮食。

这天夜里,小兰怎么也睡不着。想起小时候,在地主家里受剥削挨打受骂。要不是找到了共产党,自己早就死了。参加红军以后,得到了

首长和同志们多少帮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

小兰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感人事迹4

1936年2月,我在红九军当文书,虽然只有16岁,但已参加红军三年多了,经历过很多生死考验,但第三次过草地前翻越“万年雪山”党岭山,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党岭山位于现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主峰海拔5400多米,积雪终年不化,气候变化无常,时而狂风漫卷,时而暴雨倾注。当地群众中说:爬上党岭山,如进鬼门关;若无大圣胆,难以再生还。先头部队白天翻越党岭山时,因狂风暴雪袭击,损失比较大,所以我们决定夜间行军。这天,我们来到党岭山脚下,只见山势悬崖叠峭,冰封雪锁,给人一种神秘诡异的感觉。黄昏时分,部队出发了。我们连行进在大部队中间,连长在前头带队,我跟着指导员断后。队伍借着残月微光,踩着前面趟出的冰雪路,一个紧跟一个,踏着蜿蜒崎岖的雪路向上摸索行进。开始行军时,大家情绪还十分活跃,又说又笑,行军速度较快,掉队的也少。越往上爬,积雪越厚,天气越冷,空气也越稀薄,人的体力消耗越大。有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战士,一瘸一拐,一步一喘,慢慢掉下队来,停在路旁。指导员赶忙上前去对他说,来,我搀着你走,停下来就会冻死的!随即,从这位小战士身上摘下长枪,背在自己肩上,扶着他继续前进。

夜越来越深,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战士们个个都变成了雪人,整个队形好似一条银蛇,在雪山上缓缓移动。又有一个战士掉队了,

指导员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说,咬咬牙,再努把力,坚持就是胜利。说着,又要帮这位战士背枪。指导员身上已经扛着两支长枪了,不能把他累垮啊。我抢上前去,把枪拿过来,背在了自己身上。枪虽不重,但当时我年小体弱,而且又累又饿,多背一杆枪,顿时感到眼冒金星,每迈一步都像要用出全身的力气。这时,突然听到指导员说:小李,抓住马尾巴。话音未落,马尾巴就递到我手里,我紧紧抓住马尾巴,踩着马蹄印,跄跄踉踉走了一段,人借马力,才缓过劲来。

越往上爬,山势越陡,道路越滑,好多战士的双脚都冻得失去了知觉,甚至走一步跌一跤。有的战士摔进了深谷,有的战士滑入了雪坑,还有的战士硬挺挺冻死在路旁。接近山顶时,战士小张突然摔倒在雪地里,不省人事,指导员急忙把他抱在怀中,伸手一摸,浑身冰凉,赶快拿了床棉被盖在他身上。

一会儿小张苏醒过来,看着指导员和战友们焦急的脸庞,气息微弱地说:指导员,你们走吧,别让我连累了队伍。指导员紧紧抱着小张的脸,哽咽地说:别说傻话,我们就是抬也要把你抬下山。大家互相搀扶着艰难地站立起来,又迈开了前进的脚步。就这样,我们战胜了严寒、饥饿和死亡威胁,翻过了风雪弥漫的党岭山。

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感人事迹5

我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长征路经贵州时参军的一个“红小鬼”,现已是84岁的耄耋老人,虽已过去70年了,但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艰苦转战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特别是过草地的情况,至今记忆犹新。我们红六军团长征中走了两段草地,第一段是从西康色达到四

川阿坝,走过了渺无人烟的干草地;第二段是从阿坝到甘肃哈达铺,走过了连鸟兽也难以见到的水草地。

1936年6月,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中央军委电令正式成立红二方面军,二、四方面军分左、中、右三路从甘孜北进。我们红六军团当时在原西康省的甘海子,于1936年7月初出发,经西康色达县绕道青海省南部到四川阿坝。本来计划10天的路程,整整走了20天。由于部队刚通过了几座雪山,指战员们体力消耗严重,又缺少粮食,当我们第一次进入渺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后,虽然这里还只是干草地,但已面临到不少难以克服的困难。行军中,草地露营,经常遇到大风和雨雪袭击,气候恶劣,又没有粮食,指战员们有时连野菜也找不到,还有的战士因吃了毒蘑菇而致死。军团首长心急如焚,把马杀了给战士们充饥,但杯水车薪,部队天天在饥寒交迫的困境中行进,而且还要和突然来袭的敌人骑兵作战。不少同志,在这第一段草地行军中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经过20天的艰难行军,到达四川阿坝,在阿坝部队稍事休整补充,准备过大草地(水草地),这也是红军长征路上最艰苦的一段行程。在这里首先是补充粮食,我们军团想尽办法筹集到一批青稞麦,加工成炒面发给每个人,作为过草地的全部口粮。我们于7月30日开始进入水草地,第一天就遭到暴风雨和冰雹的袭击。这里的气候,真如神话一般,变化莫测。本来万里无云,突然一片黑云会在头顶出现,于是大雨冰雹猛落下来,无处可躲,把大家打得浑身湿透,有人头上还被冰雹打起了包包。就这样,我们天天都在茫茫的水草地里艰难地跋涉,行进中

每个人都要小心翼翼地沿着前面部队踩出的路前进,稍不小心就会陷进泥沼,活活被草地吞没。

水草地行军,我们军团遇到的最大困难仍是缺粮。前段过干草地,指战员们饿着肚子走路,体力普遍下降,大家拖着虚弱的身体,继续通过环境非常恶劣的水草地,再加上缺粮,极度困难。当时我们的战斗口号是“走出草地就是胜利”。因此,我们军团行进中,只要一休营,大家都不顾疲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找吃的,有的挖野菜,有的捉鱼虾,有的拣死牛死马的骨头砸来煮水喝。总之,“为吃奋斗”,为争取活着走出草地干革命。

我们红六军团在这茫茫的水草地中整整走了9天,每天不仅要为“吃”奋斗,而且还要为“宿”担忧。我们宿营时的所谓“帐篷”,都是指战员们用自己的床单支撑起来的,既不遮风,也难御寒,更挡不了大雨夹着冰雹的袭击,有时碰上整夜下雨,大家只能背靠背地蹲在水里等待天明,有的体弱有病的同志支持不住而倒下,当场死去。我当时是红十八师三营七连的卫生员,我们连的二排长,江西人,是党支部委员,原来身体很好,打仗勇敢,很能干,行军中他经常帮助体弱有病的战士背枪,有时把两三个战士的枪都背上,叫“背架枪”,全连同志都很喜欢他。一天晚上经雨淋后,第二天他怎么也站不起来了,咬紧牙关挣扎也无济于事。指导员和我要搀他走,他不要,战士们要背他走,他也不要。他说:“我不行了,你们难道想要多牺牲几个人吗?能多活着一个人走出草地就多一份革命力量牎”当天我们连是后卫,部队已经走了,指导员要照顾整个连队,就要我等一下二排长。我蹲在二排长

身边,两人眼望着远去的部队,这时二排长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对我讲:“卫生员,你快走,等会儿你赶不上队伍了。”又指指身上还剩有一点炒面的干粮袋说:“炒面我用不着了,你拿上,你还小,一定要活着走出去……”看着二排长慢慢瘫倒在草地上,我已泣不成声,连连呼叫“二排长牎二排长……”可他再也听不到我的声音了。我们可爱的二排长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茫茫的水草地上。

饥饿寒冷压不倒红军的英雄气概,艰难险阻挡不住红军前进的步伐。8月8日我们终于走出了水草地,到达四川省的包座。从这里往前又走了十几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山间隘路,通过了“八里卡子”“腊子口”等天险,才到达了甘肃的哈达铺。

经过雪山、草地,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转战,我们红六军团与其他军团一样,牺牲了很多优秀指战员,就拿我们连队来讲,原来有100多人,到走出草地时仅剩下17人。虽然人员减少了,但大家锻炼得更坚强了。“走出草地就是胜利”。指战员们情绪高涨、精神饱满地高唱着“大踏步,向前进,解放大西北……”勇往直前,奔赴抗日前线。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过草地只是其中一节。无数先烈出生入死,前赴后继迎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美好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要牢记历史,学习先烈们,学习当年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继承、发扬光大他们的革命精神,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富强。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红军指挥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大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骡子,一路上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他把饲养员喊了来,问道:“总共还有几头牲口?” “连你的大黑骡子还有6头。”老饲养员回答道。 “好,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的话就是命令。 “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着急了。几个警卫员听后也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彭德怀深请地望着拴在不远出的大黑骡子,平静地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老饲养员流者眼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革命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还是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吧!”大家在请求。 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6匹牲口集中到了一起。老饲养员拍者大黑骡子的脖子又在轻轻絮语:“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委屈你了,你为革命立大功吧!” 彭德怀背过脸去。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 20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预感到了什么,集体嘶叫了几声,又默默地低下了头。 20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要间怒吼道。 手提机枪的方副官长把6匹牲口向远处牵了牵,枪口对准了它们,大家都闭上了眼睛。 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漫漫征程,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声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2005-01-28]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故事

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故事 篇一:红军长征小故事() 红军长征小故事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我们以各种形式隆重纪念这一伟大的胜利。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为了歌颂我们的先辈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英雄事迹,弘扬抗日战争中孕育出伟大的民族精神,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今天校会课的内容我们围绕红军长征中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纪念和追忆这段历史。 第一个: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红军叔叔长征的时候。 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 13 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 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 一说草地,小朋友们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完。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只有几只老鹰在天上飞旋。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红军叔叔一看,可高兴啦。小兰也乐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部队进了村,

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 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场上堆着一堆麦秸,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她把麦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总共不到一小碗。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不行,还得找!小兰刚走不远,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 小兰一看,哟,这不是在我们医院养过伤的那个大个子吗?小兰忙问:“哎,你在哪儿搞来这么多的粮食呀?”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你找到多少粮食了?”小兰把口袋一伸说:“喏,都在这儿呢!”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 20 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明天再找嘛!”“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小兰赶紧米袋藏在背后,摇摇手说:“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大个子红军胳膊长,一把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没关系,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野菜,能吃它 20 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对!还要省出一点给伤病员吃。 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 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小心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前边出

三位老红军讲述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三位老红军讲述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夜过鬼门关 [人物档案李布德,四川营山人。1918年6月出生,1933年9月 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战士、文书等职。参加过 平津、太原战役、抗美援朝等。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奖章。] 1936年2月,我在红九军当文书,虽然只有16岁,但已参加红 军三年多了,经历过很多生死考验,但第三次过草地前翻越“万年雪山”党岭山,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党岭山位于现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主峰海拔5400多米,积雪终年不化,气候变化无常,时而狂风漫卷,时而暴雨倾注。当地 群众中说:爬上党岭山,如进鬼门关;若无大圣胆,难以再生还。先头 部队白天翻越党岭山时,因狂风暴雪袭击,损失比较大,所以我们决 定夜间行军。这天,我们来到党岭山脚下,只见山势悬崖叠峭,冰封 雪锁,给人一种神秘诡异的感觉。黄昏时分,部队出发了。我们连行 进在大部队中间,连长在前头带队,我跟着指导员断后。队伍借着残 月微光,踩着前面趟出的冰雪路,一个紧跟一个,踏着蜿蜒崎岖的雪 路向上摸索行进。开始行军时,大家情绪还十分活跃,又说又笑,行 军速度较快,掉队的也少。越往上爬,积雪越厚,天气越冷,空气也 越稀薄,人的体力消耗越大。有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战士,一瘸一拐,一步一喘,慢慢掉下队来,停在路旁。指导员赶忙上前去对他说,来,我搀着你走,停下来就会冻死的!随即,从这位小战士身上摘下长枪, 背在自己肩上,扶着他继续前进。 夜越来越深,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战士们个个都变成了雪人,整个队形好似一条银蛇,在雪山上缓缓移动。又有一个战士掉队了,指导员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说,咬咬牙,再努把力,坚持就是胜利。说着,又要帮这位战士背枪。指导员身上已经扛着两支长枪了,不能

红军长征过草地作文

红军长征过草地作文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伤亡最大的一个点,有许多人因为饥寒交迫,而丧生于此。记得 那是一个深秋的黄昏,太阳偏西了。因为体力不足而掉队的陈赓同志此时已十分疲惫不堪。他无力地向前走着,忽然他看见一个瘦弱的小红军站在那儿,走近一看:那小鬼长着一双 大大的眼睛,可因为饥饿与寒冷让他原本红扑扑的脸蛋变得蜡黄。这小鬼十一二岁左右, 看来也是掉队的士兵。陈赓看到这个瘦弱的小鬼连忙请他上自己的马,仿佛只要一不留神,小鬼轻飘飘的身体就会被风吹上天。还要求把自己的青稞面分小鬼一份,可这些小鬼都拒 绝了,他勉强地微笑着给陈赓展示了他装满“粮食”的挎包,还倔强地要和陈赓的马儿比 赛跑步呢!其实小鬼的挎包里哪里有粮食!只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罢了。可是等陈赓明 白过来,小鬼已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读着,读着,我的眼眶里内渐渐地盈满了泪水。那个“倔强的小鬼”为了让陈赓能顺 利走出草地,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拒绝了重生的机会,无私地牺牲了,为他人走出草 地铺垫了一条路。这个男孩所拥有的品质与思想是我所想拥有的,他善良、可爱、无私, 虽然“倔强”可总为他人着想,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难道不是像小故事中的小鬼那样默 默牺牲的人用生命换来的吗? 这些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的人们虽平凡,但骨子里却有着惊人的毅力,他们虽已远去,但永远在我们心中,可以给我们书本中学不到知识。我将永远为他们而骄傲!从现在起好 好学习!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是长征中红军战士的过草地的一个片段。真想不到红军有那 么坚强,不怕辛苦,不怕饥饿。为了解放中国,在红军备用粮食吃完了的情况下,红军坚 强的生存下来,吃腰带、吃草根、喝草上的苦水,红军战士用坚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走出了无边无际的草地。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们现在虽然有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可是有很多同学买了许 多小零食,吃不完就乱仍;还有同学吃饭时不喜欢吃的食物就倒掉;还有同学吃饭时,米粒 掉到处都是……这样做不仅影响了学校环境,也浪费了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这样 做能对得起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吗?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珍惜每一粒粮食,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成才,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今天我读了关于长征红军过草地的书和资料。 读后使我大有感触,红军们在过草地的时候没有吃的,就吃草、吃树叶,也吃树皮, 吃树根。据当年活下来的红军说:“他们这些都吃完了,就吃他们身上的皮带,鞋子”。 一开始我看到这些的时候,我也很疑惑,皮带和鞋子怎么吃呢,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继

红军长征过草地情况的资料

红军长征过草地情况的资料: 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横宽300余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于黑白两河——黑河(亦称墨曲河)和白河(亦称葛曲河)自南至北纵贯其间,起了重要作用。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率领的右路军进入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左翼为林彪的红1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彭德怀率红3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认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椒或辣椒汁御寒。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的带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 首先是行难。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这样,一天下来,精疲力竭。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当年的红军,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用力过猛也会被带着陷进去。后来有了经验才知道,要慢慢移动身子才能上得来,或者将绑腿带缠在被陷进同志的腰间才能拉得上来。那个泥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还会红肿甚至溃烂,一下子很难好。二怕下雨。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脚底下更软、更滑,稍不慎就摔倒,掉进泥沼里去。三怕过河。草地上有不少河,有的水浅好过一点,有的河宽流急很难过,如果遇着下雨更难了。身体虚弱,挨冻受饿,禁不住冰冷的河水刺激。几乎每过一条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战士倒下。黄克诚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有一次,部队正在淌水过河,突降暴雨,河水猛涨,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就这样,数不清的红军战士陈尸草地。 其次是食难。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和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下雨,青稞麦被淋湿了,就成疙瘩,再用开水和就成了稀面糊糊,不经饿。如果吃黏疙瘩,又难以下咽。还有不少同志在进草地之前来不及磨面,带的就是青稞麦。这样的青稞麦只能一颗颗咬着吃,带的少,就一颗颗数着麦粒吃,尽量节省多吃一两天。咬青稞麦既吃不饱,还难于消化。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这时候,草地才过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还有那么长的路程怎么办?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这就要学会辨别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更苦。没有能吃的野菜,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有的战士饿得实在没吃的,就将别人屙的屎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或者自己屙出来的,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吃是这样,喝也是这样。有的战士,人尿、马尿都喝过。阿坝党史研究室的同志说,这不是杜撰的,他们访问过的老红军就是这么讲的。这在我们今天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的。阿坝党史研究室的同志接着说:凡能吃的东西都没有了,就不得不宰杀坐骑、牦牛东骡子。彭德怀率领的3军

红军长征过草地情况的

红军长征过草地情况的资料: 草地位于与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横宽300余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地区。草地,其实就是高原,为泥质。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于黑白两河——黑河(亦称墨曲河)和白河(亦称葛曲河)自南至北纵贯其间,起了重要作用。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盘根错节,成片,覆盖潴水。沼泽生长的主要是藏、、等,形成。草甸之下,积水,,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不见树木,鸟兽,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草地恶劣,晴空变幻莫测。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的。 1935年8月,和指挥部率领的进入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为的红1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红军大学等。为、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率红3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青稞搓成麦粒,再碾成炒熟,便成了;宰杀马匹、,做成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认,草地之需;还要准备、或辣椒汁。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的带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 首先是行难。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这样,一天下来,精疲力竭。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吞噬。当年的红军,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用力过猛也会被带着陷进去。后来有了经验才知道,要慢慢移动身子才能上得来,或者将带缠在被陷进同志的腰间才能拉得上来。那个泥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还会红肿甚至溃烂,一下子很难好。二怕下雨。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脚底下更软、更滑,稍不慎就摔倒,掉进泥沼里去。三怕。草地上有不少河,有的水浅好过一点,有的河宽流急很难过,如果遇着下雨更难了。,挨冻受饿,冰冷的河水刺激。几乎每过一条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战士倒下。在他的中说:有一次,部队正在淌,突降,河水猛涨,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就这样,数不清的红军战士草地。其次是食难。准备的炒面,需要用水煮和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难熬。一下雨,青稞麦被淋湿了,就成疙瘩,再用开水和就成了稀面糊糊,不经饿。如果吃黏疙瘩,又难以下咽。还有不少同志在进草地之前来不及磨面,带的就是青稞麦。这样的青稞麦只能一颗颗咬着吃,带的少,就一颗颗数着麦粒吃,尽量节省多吃一两天。咬青稞麦既吃不饱,还难于消化。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这时候,草地才过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还有那么长的路程怎么办?就靠吃野菜、、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重则中毒死亡。这就要学会辨别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更苦。没有能吃的野菜,就将身上的、,甚至皮毛脱下来,还有,煮着吃。有的战士饿得实在没吃的,就将别人屙的屎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或者自己屙出来的,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吃是这样,喝也是这样。有的战士,、都喝过。党史研究室的同志说,这不是杜撰的,他们访问过的就是这么讲的。这在我们今天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的。阿坝党史研究室的同志接着说:凡能吃的东西都没有了,就不得不宰杀坐骑、牦牛东。彭德怀率领的3军团是殿后的,准备的干粮少,能吃的野菜之类早被前边的部队吃光了。部队要了,他只好将饲养员叫来问:“还有几匹?”老饲养员回答:“连军团长那匹黑骡子在内,有6匹。”彭德怀下令:“全部杀掉。”老饲养员坚决不肯杀,彭德怀说:

红军过草地剧本

旁白01: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过草地有三难,一是行进难,处处都是泥沼,一个不留神便会陷进去,被污泥吞噬;二是食难,草地到处是水但这些水都不能喝,有没有粮食,饥饿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三是宿营难,草地净是泥泞绩水,一般很难夜宿,周围都是泥沼,夜晚又冷,往往一个晚上过去,刚睁开眼就发现又有同伴冻死或掉了下去。许多同志在战场上没有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地死去。 (在读旁白时由2位演员02,03表演“行路险”,“饥饿”,“夜宿难”,最后以背对背的睡姿结束旁白) 02先醒,拍拍03, 02:“吓死我了,还以为你冻僵了” 03:“呵呵,革命还没成功我怎么敢先走呢?” 02:“咦~那边好象出事了,走,过去看看” 换场景,04抱着05面对观众,06,06,08,09站在04后面,02,03走近 04:“XX,你怎么了?坚持住!坚持住!” 06走近05, 06:“卫生员,快!看他怎么了!” 07检查呼吸,眼睛,脉搏 07:“他饿了一天,昨晚又感染了风寒,怕是不行了!” 04:“XX!” 05:“水…水…” 06:“水!快去拿水来!” 08:“报告连长,已经没水了…” 06:“胡说!,昨天战士们收集的4壶尿呢?” 08:“报告连长,已经全部分给伤员了…” 06以拳砸地 06:“可恶!” 05:“连…长…我没什么牵挂的…只…只盼革命早日成功…” 05死,全员哀悼 换场景,02-09扎堆小声讨论,10独自在远处表演远眺动作,手指远方对观众说“看我发现了什么,有具牛的尸体在那!”10跑近06 10:“报告连长,前方发现牛尸体一具!” 06:“什么?情况如何?” 10:“被俎虫吃剩半具,那些俎虫白胖胖地在那蠕来蠕去呢!”10用手指表演猥琐虫子蠕动动作 09:“别说了,再说我口水都流出来了” 大家笑 06:“看把你馋的,刚好战士们的皮带都吃完了,看来上天对咱们不薄!走,去看看!”排队走,同时旁白响起 旁白:红四军靠着这半具牛尸体和两斤半的俎虫,历尽万难,终于走出了草地。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红军战士们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发扬了令人感动的阶级友爱,没有垮掉,没有散掉,同甘共苦,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自然界的困难

红军长征故事过草地

红军长征故事——草地夜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他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他问我。“金寨斑竹园!听说过吗?”“啊,斑竹园!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那儿搞起来的。我在那儿卖过帽子。”一点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真想不到,当年卖帽子的同志竟在这里碰上了。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就亲热地问他:“同志,你在哪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

我又落了一大段。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许昌实验小学铁西校区一(2)班:郑若熙 2016年10月30日

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爬雪山、过草地

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爬雪山、过草地 秦为胜 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以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那么红军长征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是什么山,经过的充满死亡陷井的草地又在哪里? 中央红军飞夺泸定桥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叫夹金山。红军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一开始见到雪山,觉得非常壮观。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夹金山位于四川雅安市宝兴县,这里是通往著名的四姑娘山的必经之路,说来也巧,夹金山的另外一个名字就叫大雪山,平均海拔4500余米,主峰高达4930米,山顶终年积雪。当地流传“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畜不敢攀,要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的歌谣。 到了夹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爬雪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和雪的世界。风雪刺得红军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在这样高寒缺氧的环境下,又缺医少药,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在长征期间,夹金山可不是什么好玩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去看夹金山风景,恶劣的气候让国名党军队的飞机大炮在此都无用武之地,“长征万里险,最忆夹金山”就是夹金山留给红军最深刻的感受。不过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一座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茂密的原始森林,旖旎的自然风光,晶莹的雪峰,构成一幅幅令人向往的山水画卷。,主峰海拔为4930米,是青衣江的发源地,逆流而上,两岸悬崖陡峭,谷幽峡深,湖泊明净,瀑布飞溅,野生动植物随处可见,如今大雪山早已没有当年那般令人胆寒,很多游客对夹金山的美景倒是赞不绝口。 1935年8月,红军征服了雪山以后,在毛儿盖、波罗子一带集结休整待命。前面就是纵横数百里、神秘莫测、人烟稀少的水草地。1935年8月21日,右路军在毛泽东等率领下开始向草地进军。部队离开毛儿盖以后,向北行走40里就进入了若尔盖草原(旧称松潘草地)。张爱萍将军所写的“绿原无垠漫风烟,蓬蒿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正是当年红军过草地的真实写照。若尔盖草地,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北部,为西倾山、岷山、巴颜喀拉山之间的山原,纵横六百里,海拔3500米以上,河道迂回摆荡,水流滞缓,叉河、曲流横生,形成大片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络而成片片草甸,覆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暴来去无常。气候变换无常,人迹罕至。 若尔盖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这里没有人烟,没有树林,没有飞鸟,一个死寂的世界。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人人都说,草地是绝地。放眼望去,纵横数百里,苍苍茫茫,渺无际涯。草丛河沟交错,淤黑色的积水散发出腥臭气味,腐草结成的表面十分松软,泥泞不堪,在郁郁葱葱的青草之下,是满布机关陷阱的大泥潭,行人只要稍一不慎,失足其间,就会陷于灭顶之灾。许多红军将土就在这样的沼泽草地中,失足陷入泥潭,站在一边的战友却无从援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患难与共的战友慢慢地沉下去,永远留在那泥沼之中。战士们抬着向导,选择草根较密的地方,一步一跳,艰难地行进着,并为后续部队留下一个又一个路标和安全标记。沿着先头部队开辟的道路,右路军主力随后陆续进入草地。变幻无常的草原气候,时而晴空万里,暑气蒸腾;时而乌云翻滚,浓雾弥漫,风雨冰雹降临。每逢夜晚,战士们常常是裹着湿漉漉的单衣露营,背靠背以相互体温御寒。没有了粮食,开始吃树皮,吃草根,

长征故事:我跟红军过草地

长征故事:我跟红军过草地 马忆湘/文董辰生/画 ①我13岁那年,跟着红军过草地。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只有几只老鹰在天空飞旋。雾气渐渐散去,前面隐约地出现了一座小村庄,这就是我们盼望了好久的阿贝村。进村后,看护长对我说:“小兰,休息一会儿,去寻找粮食。” ②一个大个子,扛着一袋东西走过来。他放下口袋,说:“小兰,你找到多少粮食呀?听说还要走20多天草地,你的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呢!”说着捧着麦子就要往我米袋里放。 ③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我把找到的五六斤麦子炒熟,用石板把它碾碎。我想:这些麦粉,我一餐吃一把,粉里多掺些草,能吃它20来天,就一定能走出草地。 ④第二天早晨,我们出发了。我扶着伤员,走到桥上,那伤员忽然咳嗽起来,身体发抖,脚底滑了一下,我连忙使劲拖住他,才没有掉下河。可我肩上那袋麦粉掉进河里,在水里滚了几下,就被冲走了。 ⑤我扯了许多枯草,放在挎包里,好像真有粮食一样。晚上,队伍停下来休息。草地上生起一堆堆火,战友们煮野草和麦粉糊糊吃。我怕大家看见我尽吃草,就跑去给伤员换

药、洗绷带,等大家吃完休息时,我才躲到一边煮野草吃。 ⑥这样过了几天,身体就不行了。有一天,我走着走着,一下栽倒在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慢慢地醒来,模模糊糊地觉得,有人在背着我走。 ⑦看护长摸摸我的肩膀,问道:“你的米袋呢?”我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看护长一把夺过我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干枯的野草。 ⑧看护长听我说出实情,抚摸着我说:“好同志,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呢?你没有粮食,大家帮助你呀!”这件事,一阵风似的传开了,同志们立刻提着米袋围拢过来,你一把他一把地把麦粉送给我。 ⑨那个伤员走过来,激动地说:“小兰,你为了救我,把粮食丢了。你不肯接受大家的,我这一份一定要收下。”大家同声地说:“小兰,你收下吧,有多大的困难,也得把你这个小红军带出草地。” 解放军报

红军过草地读后感

红军过草地读后感 导读: 红军过草地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关于长征红军过草地的书和资料。 读后使我大有感触,红军们在过草地的时候没有吃的,就吃草、吃树叶,也吃树皮,吃树根。据当年活下来的红军说:“他们这些都吃完了,就吃他们身上的皮带,鞋子”。一开始我看到这些的时候,我也很疑惑,皮带和鞋子怎么吃呢,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继续看下去,原来红军们把皮带放进锅里去煮,煮软了再把皮带表面一层轻轻的刮掉,然后吃里面的牛皮,鞋子也是一样的。可是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看看我们同学们在吃午餐的时候,只要有一点不合自己的胃口,就把一整盘饭菜倒了。看的收泔脚的人直摇头。再看看垃圾桶里,咬了一口的面包、吃了一半的苹果……真让人可惜。老师也总说,要让我们回到旧社会过过苦日子,我们才会懂得珍惜粮食。 当我读到:老红军和几个人找到了一个牛骨架,上面有着几块少的可怜的牛肉。老红军和几个人把牛骨架搬回来宿营。老红军把几块肉分给了别的同志,把牛骨架上的骨头也大部分给了别的同志,而老红军只有剩下来的几块骨头,看到这里,我不由的惭愧了起来。红军爷爷们在这么困难的环境下还想着和队友一起分享,而我在同学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只想到自己,是那么的自私。记得有一次上美术课,我的同桌忘记拿油画棒,老师要我们拿油画棒的时候他才发现,就想向我借。我想:上次叫你借给我,你都不借,这次我也不借给你。更

何况我自己也还没有画好呢。所以,无论同桌怎样苦苦哀求我,我都不理他。他没办法就向后面的同学借了。事后我也常常在谴责自己为什么不借给他。现在,我更是无地自容了。 还有红军爷爷爬雪山的情景也是我难忘。红军长征的时候要爬过一座连鸟都不敢飞的雪山。刚跑上去的时候还好,他们一路上唱着山歌,快到山顶的时候停止了歌声。因为他们听当地人说:“到山顶的时候不能大声说话。”山顶上堆满了雪,突然有一个人晕倒了,他心跳微弱,没过多久死了。可是其他人却没有一个后退,没有一个人放弃,他们继续着长征之路,革命之路。正是由于他们的坚持,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想想我自己,只要一遇到困难,我就会毫不犹豫的逃避,或者请求别人代劳。 我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遇到难题我以后要勇敢面对。我要向红军爷爷们学习。 红军过草地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长征中红军战士的过草地。真想不到红军有那么坚强,不怕辛苦,不怕饥饿。为了解放中国,在红军备用粮食吃完了的情况下,红军坚强的生存下来,吃腰带、吃草根、喝草上的苦水,红军战士用坚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走出了无边无际的草地。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们现在虽然有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可是有很多同学买了许多小零食,吃不完就乱仍;还有同学吃饭时不喜欢吃的食物就倒掉;还有同学吃饭时,米粒掉到处都是……这样做

红军过草地

红军过草地 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横宽300余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于黑白两河——黑河(亦称墨曲河)和白河(亦称葛曲河)自南至北纵贯其间,起了重要作用。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 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率领的右路军进入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左翼为林彪的红1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彭德怀率红3军团殿后,走左

翼行军路线。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认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椒或辣椒汁御寒。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的带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 首先是行难。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这样,一天下来,精疲力竭。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当年的红军,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用力过猛也会被带着陷进去。后来有了经验才知道,要慢慢移动身子才能上得来,或者将绑腿带缠在被陷进同志的腰间才能拉得上来。那个泥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还会红肿甚至溃烂,一下子很难好。二怕下雨。 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脚底下更软、更滑,稍不慎就摔倒,掉进泥沼里去。三怕过河。草地上有不少河,有的水浅好过一点,有的河宽流急很难过,如果遇着下雨更难了。身体虚弱,挨冻受饿,禁不住冰冷的河水刺激。几乎每过一条河,即使是一

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的复原

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的复原 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的复原㈠ 四川凯旋摩托车俱乐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考察队” 上个世纪的土地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这次历时两年的伟大远征,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为艰苦卓绝的长途转战。红军将士们除了面对优势敌军围追堵截,还经受了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洗礼,并为此付出了重大的牺牲。 位于川西北高原上的水草地,是红军长征中经过的重要地域。三大主力红军都曾经穿越过这片地域——有些部队还是三次穿越。在许多幸存老者的记忆中,过草地是长征中最为艰难的日子,自然环境之恶劣和部队就粮之困难,世所罕见,众多红色战士都把年轻的生命交付给了这无尽的荒凉。然而多少年来,这些堪称经典的穿越路线却始终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几乎所有的长征路线略图要么模糊,要么错讹,甚至连走向也是一笔糊涂账。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撰的《红军长征在四川》中曾这样描绘这片地域:

川西北草原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历史上—直为松潘所辖,故有松潘草地之称。其范围大致为:烈尔郎山(位于今若尔盖县北部)以南,浪架岭(位于今松潘县西端)以西,查针粱子(位于今红原县南部)以北,纵横六百里,面积约一万五千二百平方公里,海拔在三干五百米以上。地势由东、南、西三面向北略倾,起伏较小,一望无际,为典型的平坦高原。白河(嘎曲,即噶曲)和黑河(墨曲河)由南向北,注入黄河,河道迂回摆荡,水流滞缓,叉河、曲流横生。由于排水不良,潴水而成的牛轭湖星罗棋布;并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盘根借节,结络而成片片草甸,覆于沼泽之上。在河间地带,时有相对高度在百米以下的丘陵起伏;其形态为缓坡平岗,没有棱角分明的山岩或陡急的沟谷。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时而腾空万里,烈日炎炎,时而阴霾蔽日,电闪雷鸣。每年五至九月是草地的雨季,本来便已泥泞滞水的草原更显得沧海横流。在这恶劣的广袤荒原上,不仅人迹罕见,也无鸟兽出入,只是每年盛夏,这无垠的泽国草地边缘才能偶见点点牧骑。 如今这片地域已分别划属红原、若尔盖、松潘、阿坝四县,由于长期缺乏湿地保护意识甚至进行人工排泄,这片

最新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感人事迹900字以上

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感人事迹900字以上 红军长征三过草地。在这三次中,有的部队三次是穿越草地,有的部队三次则是进入草地一次、退出草地一次,又穿越草地一次。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感人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感人事迹1 红军长征过草地,不仅让国民党军把红军困死在荒僻高原的企图成了泡影,而且红军创造了大部队长距离穿越无人区的奇迹。但凡老红军回忆长征,说的最多的,都是“爬雪山”“过草地”,他们尤其念念不忘“三过草地”。 我们重走长征路,汇集了一些红军过草地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加深了我们对长征路上过草地行程的认识,对老红军念念不忘“三过草地”的理解。 先说草地(准确地说,是水草地)是怎样的。在八年级历史课本(北师大版)上,是这样描述草地的: “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横宽300余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于黑白两河黑河(亦称墨曲河)和白河(亦称葛曲河)自南至北纵贯其间,起了重要作用。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

“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感人事迹2 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爷爷,爬雪山,过草地,他都坚持下来了,再苦再累也没有哭过。可是,有一次,因为一匹马,他哭了。 那是在过草地的时候。草地上的泥沼非常多,稍微不小心就会陷下去,几秒钟就能把人吞没。当时大家都累得没有一丝力气,双腿发软,走着都能睡着。正当大家都想办法唱歌互相鼓劲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在身后不远处,一声马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回过头的时候,战士们看到有一匹马,掉进了泥沼里,已经淹了半个身子了,眼瞅着一点点往下陷。那匹马还想挣扎着蹬腿,可是它越使劲,陷得越快,马背上的行李和物品也加快了它陷下去的速度。这匹可怜的马,它知道自己要永远留在草地了,眨了眨眼睛,流下了一行泪水,战士们看到这个场景,也禁不住哭了起来。 突然,有几个饿红了眼的战士拿着刀,朝那还没完全陷下去的马

老红军讲述长征过草地的经典故事

老红军讲述长征过草地的经典故事 如果说长征是一出恢弘史剧,过草地就是即将胜利前的英勇悲壮一幕。 老红军刘运坤话音悲壮―――当年就快走出草地了,人却到了极限,怎么也挪不动步,摇摇欲坠,幸亏战友高玉明一把扶住,架着左臂,一边鼓励一路同行。可在出草地前夜,高玉明自己却不行了,临 终前,拼力抖索着双手捧出他负责掌管的团部军旗,闭眼前最后喃喃 一句:“团旗,不能倒!” 在茫茫大草地上,英勇红军,意志如钢…… 噙着泪深鞠一躬 浑身的热血,刹那间都沸腾了起来! 红四方面军战士宋云鹤悲愤心痛:“重返草地时,每走不远,就 有一具红军战士的遗体―――那都是第一次过草地时牺牲的战士,全 保持着当初的样子。”老红军张毅亲见:有的,两三个人倒在一起;有的,呈往前爬行的姿势;有的,手里还攥着泥土和青草。 三过草地,老红军张明汉印象最深的不是危险的沼泽,而是遍地 的忠骨。 一次一次,战士们每当看到战友遗骸都会噙泪驻足,深鞠一躬。 那天高秋悲,那四望无涯,那英风烈迹。只有草地上的草自茂盛着,只有草地上的风自吹拂着,一年又一年。 这些事,老红军陈行庚不愿提,就是因为“心里难受。” 七十载,往事仍清晰。中央红军万里长征,历经艰辛终与红四方 面军在懋功会师,正要展开北上大计,却被张国焘分裂,令红四方面 军孤军南下,甚至一度另立中央,与北上的中央红军准确方略南辕北辙,直至一年后难以为继,才再度北上。万里长征两年,中央红军走

了一年,这里又耗了一年。战士们三过草地,在茫茫原野上,以生命 书写忠诚坚定。而三过草地的转战,也让老红军蒲润三负重伤:第一 次被子弹打断手腕,白骨森森,一咬牙捏着继续打,战斗结束再包扎,居然三月自愈;第二次伤在头上,昏死两天两夜后,突然自行醒转;第 三次伤在左脚,血流如注,直到现在肉还长不起来。 三过草地,老红军王纪芝所在的队伍有一次走迷了路,走了两天 怎么也走不到头,只好折回找当地藏民。可藏民一听惊恐瞪眼:“要 过草地?那是魔鬼居住的地方!” 三过草地,战士们是无畏的、英勇的。老红军李哲民记得,南下 的红军十多天连克绥靖、丹巴、东化,在雅安金鸡关以机枪击落了一 架敌机,飞机坠落后机尾还挂在电线杆上。仅仅南下难以为继,所以,起初的攻城掠地疾如秋风扫落叶,随后的失守却也接二连三…… “那片草地,我来回走了三趟……”老红军廖文光缓缓地说: “重回草地见一堆堆遗骸,我们用草皮替战友盖上,擦干泪继续前行!” “其实从长征到过草地,我从没想到会走那么远,历经艰险,我 和战友们只一个念头―――将来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一句话,老红 军张云说了一分多钟,眼睛盯着前方,没有任何游离…… 艰难中坚韧的源泉 过草地,团结就是力量。 说起这,老红军贺文玳不禁动容:“过夜时,战士们总是自觉地 将干的草地留给年纪大的同志,湿草地则被小青年们抢着睡。”说起这,老红军刘天佑不禁神往:“第二次过草地,走了一夜,就地休息,大家背靠背睡着了。突然大雨滂沱,全团官兵都没有雨具,一起淋得 湿透,真是‘风雨浸衣骨更硬,官兵一致共甘苦’!”说起这,老红军 谢元珍不禁泪涌:“有次我一脚踩进水草地,水已经没过胸口,一位 骑马的干部伸出大手拉了一把救了一命。死里逃生,可现在都不知那 干部名字……”

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感人事迹900字以上

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感人事迹1 红军长征过草地,不仅让国民党军把红军困死在荒僻高原的企图成了泡影,而且红军创造了大部队长距离穿越无人区的奇迹。但凡老红军回忆长征,说的最多的,都是“爬雪山”“过草地”,他们尤其念念不忘“三过草地”。 我们重走长征路,汇集了一些红军过草地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加深了我们对长征路上过草地行程的认识,对老红军念念不忘“三过草地”的理解。 先说草地(准确地说,是水草地)是怎样的。在八年级历史课本(北师大版)上,是这样描述草地的: “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横宽300余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于黑白两河黑河(亦称墨曲河)和白河(亦称葛曲河)自南至北纵贯其间,起了重要作用。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 “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感人事迹2 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爷爷,爬雪山,过草地,他都坚持下来了,再苦再累也没有哭过。可是,有一次,因为一匹马,他哭了。 那是在过草地的时候。草地上的泥沼非常多,稍微不小心就会陷下去,几秒钟就能把人吞没。当时大家都累得没有一丝力气,双腿发软,走着都能睡着。正当大家都想办法唱歌互相鼓劲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在身后不远处,一声马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回过头的时候,战士们看到有一匹马,掉进了泥沼里,已经淹了半个身子了,眼瞅着一点点往下陷。那匹马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