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1

  • 格式:doc
  • 大小:295.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一年级10月考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75分)

1.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2.下列选项不能

..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3.下图为湖南省举行公祭舜帝大典盛况。湖南省省长与各界人士一同公祭舜帝,缅怀始祖。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封建国家的倡导 B.分封制的产物 C.君主专制的需要 D.宗法制的影响

4.陈胡公妫满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把他封于

陈,侯爵,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对此,以下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西周初年曾经分封过异姓贵族 B.周统治者通过政治联姻巩固统治

C.陈胡公在封国内居于大宗地位 D.陈胡公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继承人

5.《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6.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

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王中肩”。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春秋争霸战争 B.宗法分封制被破坏

C.郑国变法效果显著 D.统一条件已成熟

7.清朝小说《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九回:“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挣了这分大家私,死下来又没有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导致主人公如此感慨的()

A.仅男子可参与科举制 B.血缘维系的宗法制观念

C.强调门第出生的九品中正制 D.皇帝任命下的郡县制

8.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

A. 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

B. 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C. 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9.《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10.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

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11.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节度使制度 D.郡县制

12.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

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分封建国 B.剥夺王侯爵位 C.推恩令 D.监察制度

13.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1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5.“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

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16.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17.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事权的分割 B.科举制的完善 C.理学的兴起 D.租佃制的发展

18.科举时代流行着“科名以人重,人亦以科名重”(科名:科举考中而取得的功名)的格言。这句格言说明了科举制()

A.其人才选拔标准仍无法摆脱“门第”束缚

B.因其人才选拔方式而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C.助长了追求功名的不良社会风气

D.养成了知识分子不务实际的学风

19.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A.地方无选官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20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1%

A.

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

21.三省六部制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此制度的积极作用是()

A.使封建选官用人制度得以完善 B.分解相权,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C.扩大议政范围,有利于政治民主 D.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机构效能

22.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