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质量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11
阿司匹林原料药与肠溶片的质量分析实验目的:1、掌握阿司匹林原料药及肠溶片的鉴别和含量测定的原理与操作。
2、熟悉阿司匹林原料药及肠溶片特殊杂质检查的原理与方法。
3、了解阿司匹林肠溶片释放度和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实验原理:阿司匹林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遇湿气即缓缓水解。
在乙醇中易溶,在氯仿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但同时分解。
根据阿司匹林结构中含有酯键和羧基,阿司匹林中存在有其他酸类物质(制片时加入的稳定剂枸橼酸或者酒石酸;阿司匹林水解产生的水杨酸和醋酸),先用氢氧化钠滴定液将阿司匹林的羧基及其他酸类物质的羧基完全中和,再用返滴定法定量,加入过量定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加热使酯键水解,再用硫酸滴定液返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以求出阿司匹林的含量。
实验仪器及试剂:高效液相色谱仪、溶出度测定仪、分析天平;水浴锅、锥形瓶、量瓶、滴定管;阿司匹林原料药、阿司匹林肠溶片、水杨酸;三氯化铁试液、碳酸钠试液、稀硫酸;中性乙醇、酚酞指示液、氢氧化钠滴定液;磷酸钠、冰醋酸、甲醇、四氢呋喃。
实验内容:(1)鉴别:取本品约0.1g ,加水10ml ,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实验结果,出现紫堇色,证明本品符合要求。
(2)检查游离水杨酸:取本品5片,研细,用乙醇30ml 分次研磨,并移入100ml 量瓶中,充分振摇,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立即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 ,置50ml 纳氏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50ml ,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1mol/L 盐酸溶液1ml ,加硫酸铁铵指示2ml 后,在加水适量使成100ml )3ml 摇匀,30s 内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量取0.01%水杨酸溶液4.5ml 加乙醇3ml 、0.05%酒石酸溶液1ml ,用水稀释至50ml ,再加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3ml ,摇匀)比较,不得更深。
阿司匹林的质量评价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检验阿司匹林的质量阿司匹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是用于止痛和退烧的重要药物之一。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定量测定法来评估维生素C片剂的质量,包括药品的含量、吸收度和纯度等。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是乙酰水杨酸的通用名称。
本实验中采用的是标准化钠氢碳酸滴定法来测定阿司匹林的药品含量。
具体的步骤如下:1. 首先称取一定量的维生素C片剂,并粉碎成粉末状。
2. 将粉末样品与适量的磷酸二氢钠溶液混合,并用稀酸酐来充分溶解样品。
3. 将样品转移到酸性介质中,并用甲酸铵作为指示剂,以0.1M硫酸溶液进行滴定。
4. 计算滴定体积并通过公式计算出维生素C样品中的阿司匹林含量。
三、实验步骤1. 准备药品和实验仪器及仪表。
2. 称取一定量的维生素C片剂,通过筛网将其研磨成细粉。
3. 取样品并将其加入到磷酸二氢钠溶液中,充分颠倒和振荡,使其充分溶解。
4. 加入稀酸酐并继续颠倒样品,以保证样品在酸性介质中完全溶解。
5. 用酸性介质对样品溶液进行滴定,并应用甲酸铵作为指示剂来计算滴定终点。
6. 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用公式计算出阿司匹林含量。
四、实验结果分析本实验通过滴定法对维生素C片剂的药品含量进行了定量测定,并计算出其中的阿司匹林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维生素C 片剂样品的平均含量为0.1068 g,阿司匹林含量为0.0857 g。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阿司匹林的药品含量应在98-102%之间。
因此,本实验检验结果表明该样品达到了药品含量的质量标准。
五、实验结论通过定量测定法来评估阿司匹林药品的质量,本实验结果表明该维生素C片剂样品的药品含量符合国家标准,阿司匹林的质量良好。
这证明该药品的质量稳定,适合用于临床治疗。
阿司匹林质量控制研究报告
根据阿司匹林质量控制研究报告,我们对阿司匹林的质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以下是该报告的主要结果和结论:
1. 成分分析: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析技术,我们确定了阿司匹林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
结果显示,该药品中的阿司匹林含量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
2. 含量均匀性:我们对多个来自不同批次的阿司匹林样品进行含量均匀性测试。
结果显示,不同批次之间的含量变异较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纯度检测:通过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检测方法,我们评估了阿司匹林的纯度。
结果显示,样品中未检测到明显的杂质,纯度较高。
4. 溶解度测试:我们通过模拟真实体内环境,测试了阿司匹林在不同溶剂和pH值下的溶解度。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的溶解度较好,能够在不同环境中有效释放。
5. 可溶性和稳定性研究:我们对阿司匹林进行了可溶性和稳定性研究,以评估其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品质变化。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在适当的储存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根据阿司匹林质量控制研究报告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阿司匹林具有满足质量要求的高质量标准,并且适用于临床使用。
阿司匹林药物分析实验报告阿司匹林药物分析实验报告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物,被广泛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抗炎等症状。
本实验旨在通过药物分析技术,对阿司匹林进行定量分析,以了解其含量和纯度。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阿司匹林片研磨成细粉,并称取适量的样品。
2. 样品溶解:将样品加入适量的乙酸乙酯中,并用超声波浴进行溶解。
3. 色谱分析:将溶解后的样品过滤,并取得滤液。
然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通过测定峰面积来计算阿司匹林的含量。
4. 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阿司匹林的含量,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阿司匹林的含量和纯度。
根据测定结果,样品中阿司匹林的含量为X mg/g,并且纯度达到了Y%。
这表明样品中的阿司匹林含量符合预期,并且样品的纯度较高。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对阿司匹林进行了药物分析,并得到了准确的结果。
这些结果对于药物质量控制和药物的有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结果来评估阿司匹林的质量,并确保其在临床上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药物分析。
然而,该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其他药物分析技术,如质谱法或红外光谱法,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语: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其质量控制和分析对于保证药物的安全和有效使用至关重要。
本实验通过药物分析技术,对阿司匹林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得到了准确的结果。
这些结果对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阿司匹林片的质量标准阿司匹林片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头痛、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
然而,由于市场上阿司匹林片的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难以判断其质量的好坏。
因此,制定阿司匹林片的质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阿司匹林片的质量标准应包括药品的成分含量。
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是乙酰水杨酸,其含量应在一定范围内,过低则药效不显著,过高则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因此,质量标准应规定乙酰水杨酸的含量范围,并要求生产商在药品包装上标注清晰。
其次,阿司匹林片的外观和包装也是质量标准的重要内容。
合格的阿司匹林片应该呈白色或淡黄色,无异物,表面光滑,无破损。
药品包装应该密封完好,标识清晰,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应当醒目显示,以便消费者了解。
此外,阿司匹林片的质量标准还应包括药品的稳定性和纯度。
阿司匹林是一种易氧化的药物,稳定性较差,因此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质量变化,导致药效下降。
质量标准应规定药品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限,以确保药品在正常条件下能够保持稳定的药效。
同时,质量标准还应规定阿司匹林片的纯度,包括杂质含量、水分含量等指标,以保证药品的纯净度。
最后,阿司匹林片的质量标准还应包括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
生产商应当按照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生产,确保药品符合GMP要求。
同时,质量标准还应规定对阿司匹林片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和程序,包括原料药的采购、生产过程中的监控、成品药的检验等环节,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片的质量标准是保障药品质量和消费者用药安全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制定和执行质量标准,才能有效地规范市场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药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相关部门和企业应高度重视阿司匹林片的质量标准,加强监管和质量控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阿司匹林产品。
阿司匹林维c肠溶片质量标准
阿司匹林维c肠溶片质量标准,一般应包括以下方面:
1.原料药的质量:阿司匹林和维生素C应符合药典标准,其中阿司
匹林应无菌、无热原、无异常毒性,纯度高,且符合药典规定的各项杂质检查。
2.制剂的质量:片剂应完整、光滑、无裂缝,颜色均匀一致,具有
适宜的硬度、脆碎度和崩解时限等物理特性。
此外,还应符合药典中有关片剂的重量差异、含量均匀度、溶出度等项指标的要求。
3.适应症和用法:阿司匹林维C肠溶片的适应症和用法应符合药品
说明书和医生处方的要求。
4.安全性:阿司匹林维C肠溶片应无明显不良反应,无严重肝肾功
能不全者慎用。
5.有效性:阿司匹林维C肠溶片应具有明显的镇痛、解热、消炎等
作用,且对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有明显的疗效。
6.稳定性:阿司匹林维C肠溶片在贮存期间应稳定,无明显的分解
和变质现象。
7.药物相互作用:阿司匹林维C肠溶片不应与其他药物发生明显的
相互作用。
总之,阿司匹林维C肠溶片的质量标准应包括原料药的质量、制剂的质量、适应症和用法、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
在购买和使用时,应注意查看药品说明书和医生处方,确保药品
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质量研究摘要通过将自制阿司匹林肠溶片和对照药(拜阿司匹灵)在4种不同介质(pH 1.2、pH 4.0、pH 6.8、水)中的溶出曲线对比,得到自制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溶出效果。
关键词阿司匹林肠溶片质量研究溶出曲线在药品性能的研究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和吸收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药品进入人体在消道内完成吸收。
当然不同的人胃液和肠液的吸收能力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研究药品时要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分项实验,药学研究就需要将药品放入不同PH值的溶液中进行溶出度测试。
当前国内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溶出实验研究中,未找到严格按照《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进行实验研究,并在各种pH介质中来完成产品溶出度测试的相关资料。
因此,本文提出对阿司匹林肠溶片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曲线进行分析有重要意义。
一、仪器与试药1、试药与试剂对照药:拜阿司匹灵规格100mg,批号:BJ16177,生产企业:德国拜耳医药保健公司生产。
自制样品: 规格100mg,批号:15100204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梅特勒-托利多公司药物溶出仪天津天河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真空脱气仪安仕达科技公司二、实验方法与结果1、溶出度测定和溶出曲线的对比1)溶出度测定方法分别取自制品和对照药品各12片,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附录方法,溶出介质750ml,测定温度37±0.5℃,所有的溶出介质都经过脱气处理,溶出转速100rpm,分别在5,15,20,30,40,50,60min,取出10ml样品,并补充等体积等温度的溶出介质,过滤,弃去初滤液,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外取对照品20mg对照品精密称量,置于容量瓶内,加1%冰醋酸的甲醇溶液适量溶解后,制备成每1ml含13μg的溶液,加溶出介质稀释至刻度,混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附录紫外可见光光度法,在276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计算出每片不同取样时间的累积百分溶出率。
阿司匹林原料药与肠溶片的质量分析实验报告摘要:通过对阿司匹林原料药及肠溶片进行质量分析,并比较不同商家的同类产品,探究其质量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采用传统合成工艺的样品,采用绿色合成工艺合成的阿司匹林样品具有更优良的质量,而不同品牌的阿司匹林肠溶片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阿司匹林;质量分析;原料药;肠溶片;绿色合成工艺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药物,其作用是镇痛、解热、抗炎以及抗血小板凝聚,广泛用于治疗头痛、关节炎、风湿病、心脏病等疾病。
阿司匹林的原料药及肠溶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
因此,本实验旨在对阿司匹林的原料药及肠溶片进行质量分析,并探究不同商家的同类产品的质量差异。
实验方法及步骤:原料药的质量分析:1)对不同商家提供的阿司匹林原料药样品进行外观与颜色的比较。
2)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商家阿司匹林原料药样品的吸收峰值,比较各样品的峰强度差异。
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商家阿司匹林肠溶片样品的含量,比较各样品的含量差异。
3)采用模拟胃肠液对阿司匹林肠溶片样品进行溶出实验,比较各样品的溶出速率差异。
实验结果:1)大多数商家提供的阿司匹林原料药呈白色固体,但有的商家提供的则呈黄色固体,颜色差异较大。
2)吸收峰值分别为240~270 nm之间,各样品峰高度不尽相同。
通过峰高的比较,可以发现采用绿色合成工艺的样品其峰高度更大,具有更好的质量。
3)各样品的平均含量在98~102%之间,同时存在大幅度的梯度差异,表明不同商家提供的阿司匹林原料药样品质量存在差异。
2)各样品的平均含量在95~100%之间,但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
3)不同品牌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溶出速率存在差异,其中A、B两品牌溶出速率较快,而C、D两品牌溶出速率较慢。
阿司匹林的质量评价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对阿司匹林的相关质量评价实验,了解该药品的质量指标以及质量控制方法。
实验原理: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消炎药和镇痛药,具有抗炎、退热和镇痛的作用。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阿司匹林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外观质量、理化指标、稳定性、纯度等。
实验材料:阿司匹林样品、苯乙酸标准品、0.1mol/L NaOH溶液、95%乙醇、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实验步骤:
1、外观质量评价:观察阿司匹林片剂的外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包括颜色、形状、光泽、刻字等。
2、含量测定:取一定量的阿司匹林片剂,粉碎称重后,加入一定量的苯乙酸标准品与95%乙醇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含量测定。
3、纯度测定:取一定量的阿司匹林片剂,加入0.1mol/L NaOH溶液进行热稳定性试验,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其纯度。
实验结果:
1、外观质量评价:阿司匹林片剂外观正常,符合要求。
2、含量测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含量分析,得知阿司匹林在本次实验中的含量为95.28%。
3、纯度测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纯度分析,得知阿司匹林在本次实验中的纯度为99.17%。
实验结论:本次阿司匹林质量评价实验表明,阿司匹林的含量和纯度都达到了要求,并且其外观质量正常。
这反映出该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其质量进行了严格控制,并且该药物品质可靠。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阿司匹林的分析方法,包括鉴别和含量测定。
2. 熟悉阿司匹林原料药及肠溶片的质量分析原理与操作。
3. 了解阿司匹林的特殊杂质检查方法。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对阿司匹林进行含量测定,并对其原料药和肠溶片进行质量分析。
三、实验材料1. 阿司匹林原料药2. 阿司匹林肠溶片3. 甲醇、乙醇、盐酸、硫酸等试剂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5. 高效液相色谱仪6. 其他实验器材四、实验方法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司匹林含量- 原理:阿司匹林在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于51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阿司匹林含量。
- 步骤:1. 配制阿司匹林标准溶液;2. 配制样品溶液;3. 在510nm波长处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4.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阿司匹林含量。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司匹林含量- 原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阿司匹林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 步骤:1. 配制阿司匹林标准溶液;2. 配制样品溶液;3. 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分别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4. 根据峰面积计算阿司匹林含量。
3. 阿司匹林原料药与肠溶片的质量分析- 鉴别:采用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等方法对阿司匹林原料药和肠溶片进行鉴别。
- 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对阿司匹林原料药和肠溶片进行含量测定。
- 特殊杂质检查:根据《中国药典》规定,对阿司匹林原料药和肠溶片进行特殊杂质检查,如游离水杨酸、重金属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司匹林含量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2-2.0mg/mL,相关系数为0.999。
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与阿司匹林含量呈良好线性关系。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司匹林含量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在相同色谱条件下,阿司匹林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
阿司匹林片的分析实验报告阿司匹林片的分析实验报告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广泛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消炎。
然而,了解阿司匹林片的成分和质量是确保其安全有效使用的关键。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对阿司匹林片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成分和质量。
实验方法:1. 样品准备:从药房购买的阿司匹林片,取适量样品备用。
2. 粉碎样品:将样品放入研钵中,用研钵和研杵将其粉碎成细粉末。
3. 提取样品:将粉碎后的样品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乙醚,盖紧瓶盖,摇匀,静置片刻,使药物成分充分溶解在乙醚中。
4. 过滤提取液:将提取液通过滤纸过滤,以去除残留的固体颗粒。
5. 浓缩提取液:将过滤后的提取液倒入烧杯中,放置在通风处,待其乙醚挥发干燥。
6. 重量测定:将干燥后的样品放入称量瓶中,使用电子天平测定样品的质量。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阿司匹林片的质量为X克。
根据药学标准,每片阿司匹林的质量应为Y克,因此我们可以计算出样品的相对含量为X/Y*100%。
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成功地对阿司匹林片进行了分析。
通过测量样品的质量,我们可以确定阿司匹林片的相对含量,从而评估其质量是否符合药学标准。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只是对阿司匹林片的质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还有许多其他参数和指标需要进一步研究。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来确定阿司匹林片中阿司匹林的含量,或者使用质谱法来鉴定样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
此外,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处方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然而,不同的人可能对阿司匹林片存在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片之前,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合理地使用该药物。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对阿司匹林片进行了分析。
通过测量样品的质量,我们可以评估其相对含量,并初步评估其质量是否符合药学标准。
然而,还有许多其他参数和指标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全面了解阿司匹林片的质量和成分。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上交版阿司匹林肠溶片药物分析学号:2021515086 姓名:王智存班级:药学三班一、实验目的①通过对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药物分析,培养药品质量全面控制的观念,掌握药物分析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②掌握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规律和方法。
③掌握药物质量研究中的现代分析技术与进展。
二、实验原理鉴别:显色法杂质检查:比色法两步滴定: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物质分子对紫外光区(波长为200-400nm)和可见光区(波长为400-760nm)的单色光的辐射吸收有不同的特性。
HPLC法: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色谱行为差异,将各组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后再选择性对待测组分进行分析。
三、实验内容(阿司匹林肠溶片标示量:25mg) ㈠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鉴别1.性状鉴别本品为肠溶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2.化学鉴别I.取本品的细粉0.3090g(约相当于阿司匹林 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9g→100ml)1滴,应显紫堇色。
同时用阿司匹林对照品作对照,并做阴性干扰试验,对照品所产生的颜色与样品相同,阴性无干扰。
II.取本品的细粉1.5463g(约相当于0.5g),加碳酸钠试液(5g→100ml)10ml,煮沸2 分钟后,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浓硫酸57ml→1000ml),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3.薄层色谱鉴别①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细粉0.1546g(约相当于阿司匹林50 mg),加乙醇5 ml,振摇溶解,静置,取上清液,即得。
②参比物溶液的制备:取复方甲恶唑细粉0.2046g,研细,加乙醇19.45 ml 溶解,静置,取上清液即得。
③对照品溶液制备:取阿司匹林对照品50mg,加乙醇5ml,振摇溶解,静置,取上清液,即得。
④取参比物溶液,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 μl,点样于硅胶GF254板(快检专用薄层板),将正己烷-乙酸乙酯-冰乙酸(15∶5∶1)混合液8~10 ml 倒入层析缸中,将点样完毕的薄层板放入,待展开前沿至距原点8 cm 处,将板取出,待展开剂挥尽,置于254 nm 紫外光灯下观察,计算比移值。
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质量分析一、目的要求1.掌握中和滴定法、两步滴定法测定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药品全面质量分析的概念。
3.熟悉称量、滴定、过滤等基本试验操作技能。
二、仪器与试药1.仪器Mettler AL204电子天平 HHS 型电热恒温水浴锅刻度移液管 规格:1mL 、5mL 、10mL 酸式滴定管 规格:25mL容量瓶 规格:100mL 研钵 滤斗 定性滤纸2.试药阿司匹林肠溶片 规格:50mg/片 阿司匹林原药 水杨酸对照品硫酸铁铵指示液 三氯化铁 乙醇 盐酸 硫酸 酒石酸 磷酸钠 氢氧化钠 酚酞指示液三、实验原理1.阿司匹林(Aspirin)的性状及鉴别试验(1)三氯化铁反应(Ferric chloride reaction ) :为芳环上酚性羟基的反应阿司匹林水解产物水杨酸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紫堇色配合物。
反应适宜的pH 为4~6,在强酸性溶液中配位化合物分解。
(2)水解(Hydrolysis)反应阿司匹林与碳酸钠试液加热水解,得水杨酸钠及醋酸钠,加过量稀硫酸酸化后,水杨酸白色沉淀析出,并产生醋酸的臭气。
2. 阿司匹林(Asipirin )原料药的中和滴定法阿司匹林的Ka 为3.27×10-4,故能用标准碱液直接滴定,等当点pH 值为7.0,以酚酞为指示剂指示终点。
3.阿司匹林(Asipirin )肠溶片两步滴定法阿司匹林易水解,生成水杨酸和醋酸,片剂中加入枸橼酸或酒石酸作稳定剂,不能直接滴定,采用两步中和滴定法。
第一步为中和:于中性乙醇中以氢氧化钠中和样品中所有游离酸至终点(阿司匹林成为钠盐);OCOCH 3COOH OH COONaOCOCH COOH OCOCH 3COONa中和可能存在的全部酸,阿司匹林也成为钠盐。
(氢氧化钠用量可不计)第二步为水解后的滴定:于得到的中性供试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碱,加热使乙酰羟基酯水解,剩于的碱用酸回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