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5.97 MB
- 文档页数:8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设计和布局,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形态和空间布局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实践。
一、城市形态的重要性城市形态是指城市的形状、结构和布局特征,包括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分布以及交通网络等。
城市形态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合理的城市形态可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交通效率。
城市形态的紧凑性和连通性可以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
同时,合理的城市形态也可以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其次,合理的城市形态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间和生活环境。
城市形态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和步行街,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
同时,合理的城市形态也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如良好的采光、通风和景观,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合理的城市形态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和社会活力。
城市形态的集聚性和多样性可以促进产业的集聚和创新,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同时,合理的城市形态也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提高城市的社会活力和文化吸引力。
二、空间布局的重要性空间布局是指城市各功能区域的分布和相互关系,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等。
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实现城市各功能区域的集约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例如,将居住区与工业区相分离,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居民的影响;将商业区与居住区相近,可以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提高生活便利性。
其次,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将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福利资源更好地分配到各个功能区域,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
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摘要:快速城市化带来了人口和经济的急剧变化,导致城市空间形态不断演变。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结构等内在因素的外在表现,孤立从某个或某些侧面来评价和判断中国城市化发展滞后是没有多大实质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变化来分析城市化,并且分析了城市化对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空间结构空间变化1、引言中国快速城市化带来人口和经济的急剧变化,导致城市空间形态不断演变。
城市空间形态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市场化不断深入,城市化加速发展,人口和经济的快速集聚效应导致了城市空间形态的急剧变化,使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备受关注。
下面笔者通过对城市化的发展来研究城市空间变化情况。
2、城市化的内涵和类型2.1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空间形态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它不仅体现在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进程中,还从多个角度表现出多方面的变化过程和特征。
不同的专业领域定义城市化的概念也是不一样的,从人口学的角度看: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表现在城市人口的自然增加,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农业工业化,农村日益接受城市的生活方式;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城市化是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集聚和转化的过程,一般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从城市规划学的角度看: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由分散的乡村居住地向城市集中,以及随之而来的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城市化是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这种职业的转移伴随着空间上的进一步集聚,农业人口逐渐转变为非农业人口,非农经济逐渐代替农业经济,居民生活方式逐渐现代化。
通常人们把由传统的乡村社会转变为先进的城市社会的历史过程称为城市化,主要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3 城市化的类型按照城市关系空间格局的变化和人口与非农业经济活动的不同来划分,可以把城市化概括为以下& 种基本形式:(1)集中型城市化。
!>智能规划94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 NO.152020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演变分析----以黄山市主城区为例石中钰(黄山市自然资源勘测规划院,安徽黄山245000)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结构有着更高的要求,从形式到风格,从结构到布局,都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随时都在发生改变。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突出城市空间形态设计的特点,有效地把握城市发展的整体脉络,针对空间发展的动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现阶段城市空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主城区;形态演变历程;可持续发展1背景概述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部,处于安徽、浙江、江西三省的交界处,交通枢纽地位突出,西南边界紧邻着江西景德镇、婺源县,东南依靠浙江临安市、开化县等地,东北则与宣城相连,西北部与池州接壤。
黄山市成立于1987年,辖区内三区分别是黄山区、屯溪区、徽州区;四县分别是黟县、歙县、祁门县和休宁县,总面积9807km2。
市政府驻地为屯溪区,毗邻上海、合肥、南京、杭州等地,地理位置优越。
2主城区空间结构与职能在黄山市的三个城区中,黄山区与屯溪区、徽州区两区只有在行政上的联系,而在城市布局、基础设施共享等方面未实现一体化。
休宁、歙县与屯溪区、徽州区在区位、交通和经济联系上较为紧密,共同形成了以屯溪为核心的南部城镇群。
该城镇群是黄山城镇体系的核心,市域发展的主体空间。
黄山市在城市空间布局当中,对于屯西县的发展目标极为明确,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枢纽地带进行布局;属于皖南地区的交通重要枢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旅游产品加工基地。
徽州区是重要的工业区和物资集散地;旅游服务基地之一。
休宁是区县级政治、经济、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农副产品加工与集散中心;歙县是县级政治、经济、文化、商业服务中心,次级旅游服务中心,农副产品加工与集散中心。
城市规划原理-97(总分13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 建筑密度是指( )。
A. 衡量城市居住环境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B. 控制地块建设容量与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所有建筑基底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单位:%)C. 控制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也称楼板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值D. 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单位:%)2. 近现代城市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 经济B. 资源C. 工业D. 政策3. 在城市自然资源条件下,制约工业项目的发展的是( )。
A. 森林资源B. 矿产资源C. 水资源D. 土地资源4. 影响城市用地经济性评价的基本因素层是( )。
A. 公园绿地、绿化覆盖率、噪声污染等其他因素B. 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及其他因素C. 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城市基础设施等子因素D. 社会服务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和城市规划等子因素5. 下列为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意义的是( )。
A. 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的需要B. 发挥规划宏观调控作用的需要C. 加强城市监督管理的需要D. 可以使得城市的开发建设更加科学一些、更加合理一些,在法定规划的指导下来依法开发建设,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6. 在城市自然资源条件下,决定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是( )。
A. 矿产资源B. 水资源C. 土地资源D. 森林资源7. 下列制定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中,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定城乡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B. 制定城乡规划必须遵守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在规划的指导思想、内容及具体程序上,真正做到依法制定规划C. 制定城乡规划应当考虑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D. 制定城乡规划应当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8. 下列选项中属于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必须遵循的原则的是( )。
城市形态的演变与规划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形态与规划设计的话题愈加引人注目。
城市形态的演变和规划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城市形态的演变推动了规划设计的不断更新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形态的演变与规划设计的关系,同时从历史、社会、环境及文化等角度分析城市形态的演变及其对规划设计的影响。
一、城市形态的演变史城市形态的演变是历史的长河中缩影。
从最早的部落村落到今天的大都市,城市形态在不断地演变。
人们的社会生活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城市发展的领头羊地位不断的稳固和扩大。
从城市格局和形态的历史发展看,城市形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古时期、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城市形态。
1. 古城市的形态演变古代城市的形态演变以波斯、印度等古国城市为代表,在城市规划上,最为重要的是城市的贸易和军事。
城市的宗教建筑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市场和集会广场是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
在古代城市发展中,城市防御设施及城墙的建设也至关重要,因此古代城市形态发展的核心在于城市的周边防御体系。
2. 中世纪城市的形态演变中世纪城市的形态演变是在城市维持稳定和生产力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完成的。
城市规划的核心以教堂、城堡、市政厅和住宅为中心,城市的庭院、广场、街道等生活空间被迅速营造和扩展,这也是中世纪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
中世纪城市的形态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经济、文化力量的积累与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上。
3. 近代城市的形态演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划的重心由防御和基本生活需求转向技术和经济发展。
近代城市的形态演变主要集中在交通和能源设施、住宅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发展。
城市的基础设施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也越来越注重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4. 现代城市的形态演变现代城市形态的演变主要是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
数字化信息和智能科技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特点,城市空间的概念也得到广泛的拓展和升级。
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跨世纪的重要话题,城市规划和设计也逐渐与之相适应,发挥数字信息和智能化科技的作用。
收稿时间:2014-07-08;修回时间:2014-08-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1040);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SKQNYB12021)作者简介:潘竟虎(1974—),男,甘肃嘉峪关人,博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经济分析。
E-mail :panjh_nwnu@ 。
快速城市化是中国正经历的最重大事件之一,城市的空间形态演变能够清晰地刻画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城市的空间扩展、功能演替和群组空间的融合,必然引起空间形态的剧烈演变,而城市中不同经济和社会力量的壮大、组合、嬗变,也必将强烈地作用于城市的形态演化过程[1]。
城市空间形态(Urban Morphology )指城市发展变化过程中城市空间在外部形状、紧凑度和破碎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是城市在自然环境、历史发展、城市功能结构、空间发展政策以及规划管理等多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结果[2]。
城市空间形态以其独特的方式记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成为了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国外,城市空间形态的相关研究历经经验主1990—2010年中国主要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特征潘竟虎,戴维丽(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甘肃兰州730070)摘要:构建了SVBI 指数,以多时相、多波段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1990—2010年中国62个主要城市的建成区,通过测算各城市的紧凑度、形状指数及分维数,分析城市空间扩展和形态演变趋势。
结果发现,20年间我国主要城市的扩张速度与城市的级别成正比,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特征;1990年和2010年两个年份城市空间形状趋于稳定,集中于正方形与矩形之间;城市的空间紧凑度总体提升,分维数呈下降趋势;城市扩张方向往往趋向于少数几个方向,“摊大饼”式的扩张不多见;39个城市用地规模扩展不合理;H 形和星形形态对消除大气污染的效果最好。
城市化推进、交通区位条件变化、城市新空间要素出现和政府调控力度加大是影响62个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因素。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一、本卷11个小题,每题4分,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1.(4分)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2.(4分)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3.(4分)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4.(4分)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5.(4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6.(4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市用地结构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如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7.(4分)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8.(4分)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9.(4分)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如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10.(4分)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11.(4分)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12.(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如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13.(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如图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14.(10分)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元,如图示意莫干山的位置.分析莫干山民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5.(10分)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16.(10分)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卷11个小题,每题4分,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1.(4分)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考点】69: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专题】112:原因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主要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解答】解:注意抓住时间,20世纪80年,结合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发表时间:2018-11-20T14:24:16.1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作者:郭华洛[导读] 广州自古以来就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又是中国最大的海外贸易城市。
广州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摘要:近代广州的城市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城市形态演化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碰撞、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文运用城市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对近代广州城市形态演化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梳理广州近代不同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探寻其演化轨迹,以展示近代广州在复杂因素影响下城市形态的演化,为全球化和高速发展条件下的广州城市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形态;近代广州;演化;0 引言广州自古以来就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又是中国最大的海外贸易城市。
广州作为最早开埠的传统中心城市的范例,其近代城市形态演化的规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通过对广州近代相关文献和历史地图的分析研究,结合经济发展进程,重点在研究近代广州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的基础上,探寻其演化轨迹与动力机制。
1 城市形态特征结合近代广州的工业化进程,近代广州城市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1晚清时期(1840~1911年)鸦片战争后,广州失去了其一口通商的优势。
虽然中国早期的工业化序幕首先还是在广州拉开的,但这一时期的企业规模小,并没有改变广州原有的经济格局。
因此这一时期广州的城市形态没有大的改变,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租界建设和城市自然生长(图1)。
图1 清代广州城图(来源:广州府志)1.1.1租界形成,城市向西、南扩张随着广州近代工业化的起步,城市逐渐突破城墙的限制,向西、南扩张:沙面沦为英法租界,成为广州的 “国中之国”;西关地区在咸丰年间就形成了纺织工业区,随着商业的发展,又陆续兴建住宅区;河南地区也出现大规模的开发,珠江两岸的平原区几乎已经尽数开辟。
据历史地图记载,至民国前夕广州的城市范围 “北至观音山(今越秀山),南至珠江及珠江南岸的海幢寺(今海幢公园),东至东校场(今省体育场),西至泮塘的仁威庙”。
2022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60题)1、下列关于城市发展表述,不准确是()。
A.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有助于推动城市化发展B.城市中心作用强大,有助于带动周围区域社会经济均衡发展C.交通通讯技术发展有助于城市中心效应发挥D.城市群内各城市间互相合作,有助于提高城市群竞争能力【答案】 A2、城镇体系规划强制性内容中,涉及相邻城市、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不包括()。
A.取水口B.污水排放口C.垃圾处理厂D.历史保护区规划【答案】 D3、使用城镇人口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重要指标,具有很高实用性,但也有其缺陷。
存在缺陷是指()。
A.行政区划变更和政治因素影响B.城镇流动人口数量波动较大C.各国对城镇人口统计标准设定不同D.城镇人口难以准确统计【答案】 C4、下列理论中,()理论在此后实践中成为城市居住组织基本理论和方法。
A.广亩城B.卫星城C.邻里单位D.新城【答案】 C5、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的后果不包括( )。
A.水源枯竭B.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C.水的矿化度大幅降D.地面沉陷【答案】 C6、按公路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对公路分级,可分为()。
A.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B.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C.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公路D.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公路【答案】 A7、城市性质是指()。
A.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地位和担负主要职能B.城市在一定地域内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地位和发挥作用C.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作用和承担分工D.城市在区域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发展中发挥作用【答案】 A8、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期一般为( )年。
A.10B.20C.30D.40【答案】 B9、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中,各级人民政府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城市规划实施全过程实行监督管理是指()。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42)命题人银小丽审核人银小丽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城市的空间形态,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的空间形态主要有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点型等几种类型B.集中团块型城市布局紧凑,但不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使基础设施建设更加经济C.放射型城市的优点在于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放射轴,能大大改善城市环境条件 D.星座型城市在控制城市规模、调整工业布局、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都是有利的,这种城市空间形态通常是由人为的规划形成2.下列关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空间形态只受自然环境的影响B.上海的城市空间形态与长江的影响密不可分C.平原地区的城市多组团型和放射型的外貌形态D.重庆市的城市空间形态被长江、嘉陵江和一些丘陵分割,形成散点型特征3.下图是“西宁市平面形态图”,从城市形态上看,与西宁市同属一类的是()A.成都 B.合肥C.兰州 D.重庆4.在平原地区,城市的空间形态一般为()A.集中式 B.组团式C.条带式 D.放射状5.下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主要以条带式为主的是()A.华北平原 B.成都平原C.珠江三角洲 D.兰新铁路沿线6.带型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是() A.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B.用地比较分散,各片之间的联系不太方便C.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D.地形的崎岖不平使城市发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7.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区域内的地理环境因素②地形、地貌条件③政治、经济、文化因素④国际地位和军事因素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读“伦敦城市规划和布局图”,完成下列问题。
8.伦敦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是()A.条块形式 B.集中紧凑式C.分散疏松式 D.中心辐射式9.伦敦是英国的首都,又是老工业城市,曾经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分散和减少大城市的职能B.在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C.把政治职能为主的首都和经济完全分离D.选择新地址,建一个新首都10.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散点型等城市空间形态类型的划分依据是()A.城市规模大小 B.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 C.城市数目多少 D.城市规模和数目下图是几种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态,据此完成11——12。
11.以上城市空间形态与其名称组合正确的是()A.①——组团型 B.②——放射型 C.③——星座型 D.④——集中团块型12.下列城市与上述空间形态,对应正确的是()①——大庆、武汉②——北京、成都③——上海、纽约④——重庆、延安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3.下图有关城市空间形态的一般演变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14.随着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与之对应变化的现象不正确的是()A.经济实力由弱到强 B.人口由少到多C.用地规模由小到大 D.交通运输的通达性越来越低15.下列关于武汉市城市空间形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便利的河运条件使武汉在早期形成三镇鼎立的组团型格局B.交通条件的改善、区域经济的发展等原因导致了武汉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 C.武汉市空间形态的现状及变化,将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D.武汉市未来最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是“环形+放射”的格局16.下列有关上海市空间形态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货物中转储存,选定向浦东机场方向发展的伸展轴B.为“产、学、科、住”的新城镇,选定向嘉定区方向发展的伸展轴C.为建设大型居住区,选定向闵行区方向发展的伸展轴D.为建设生活居住区,选定向宝山区方向发展的伸展轴17.关于调控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城市化伴生的城市交通、人口、设施环境等问题日益严重B.由于人口不断增长促使城市不能够继续扩大用地规模C.国家要求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D.科技进步使城市空间形态发展不再受交通条件限制二.读图综合题18.读“兰州市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兰州市依山傍水,位于___________谷地中,其发展被迫沿___________延伸,形成___________状形态。
(2)兰州市这种城市地域形态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兰州市地域形态的最主要因素是()A.矿产资源的分布B.政治经济的发展C.地形和河流的分布D.交通运输的需要 1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丙丁(1)图中所示城市的空间形态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所示城市的空间形态的形成主要受制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这种城市形态的优缺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典型城市为__________。
20.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中城市为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城市的空间形态为____________,形成这种形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图为我国李润田教授提出的“园林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图。
在各级中心可布置规模不等的公园、游园或街心花园,各级中心四周为公共建筑,设置公共设施和商业服务机构。
公共建筑外围有学校、医院、无污染的加工厂在内的大片住宅群。
居住区外围为绿化带,最外层是工业、仓库、对外交通用地。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域结构模式含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地域结构模式的思想。
(2)图中居住区中心有6个居住地应用了_______________理论。
(3)该模式的设计是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城市功能分区以_______________为目标。
(4)“园林城市”以园林绿地系统为线索组织各城市功能区,试分析这样设计有何好处。
我国A城市示意图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42)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BCCAD 6-10 CABBB 11-15 CDADD 16-17 BA二.读图综合题18.(1)黄河河流两岸东西条带(2)可以使城市各部分均能接近周围自然生态环境,亲近自然 (3)C19.(1)放射型带型组团型星座型(2)地形河流交通优点: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放射轴,能大大改善城市环境条件;便捷的交通有利于新老城区间的联系。
缺点:放射状的交通线容易将过境交通引入市中心,增加道路交通压力,扩大运输距离武汉20.(1)重庆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 (2)组团式地理环境21.(1)扇形同心圆 (2)中心地(3)人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4)工业区和住宅区组织较合理,中间设有卫生防护带,既考虑到二者的联系,又有必要的隔离;工业区布置在最外层闭环,有利于城市今后的发展;适宜于按放射环状道路组织城市交通;园林、绿地与城市建筑环境浑为一体,有较好的环境效益等。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42)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BCCAD 6-10 CABBB 11-15 CDADD 16-17 BA二.读图综合题18.(1)黄河河流两岸东西条带(2)可以使城市各部分均能接近周围自然生态环境,亲近自然 (3)C19.(1)放射型带型组团型星座型(2)地形河流交通优点: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放射轴,能大大改善城市环境条件;便捷的交通有利于新老城区间的联系。
缺点:放射状的交通线容易将过境交通引入市中心,增加道路交通压力,扩大运输距离武汉20.(1)重庆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 (2)组团式地理环境21.(1)扇形同心圆 (2)中心地(3)人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4)工业区和住宅区组织较合理,中间设有卫生防护带,既考虑到二者的联系,又有必要的隔离;工业区布置在最外层闭环,有利于城市今后的发展;适宜于按放射环状道路组织城市交通;园林、绿地与城市建筑环境浑为一体,有较好的环境效益等。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42)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BCCAD 6-10 CABBB 11-15 CDADD 16-17 BA二.读图综合题18.(1)黄河河流两岸东西条带(2)可以使城市各部分均能接近周围自然生态环境,亲近自然 (3)C19.(1)放射型带型组团型星座型(2)地形河流交通优点: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放射轴,能大大改善城市环境条件;便捷的交通有利于新老城区间的联系。
缺点:放射状的交通线容易将过境交通引入市中心,增加道路交通压力,扩大运输距离武汉20.(1)重庆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 (2)组团式地理环境21.(1)扇形同心圆 (2)中心地(3)人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4)工业区和住宅区组织较合理,中间设有卫生防护带,既考虑到二者的联系,又有必要的隔离;工业区布置在最外层闭环,有利于城市今后的发展;适宜于按放射环状道路组织城市交通;园林、绿地与城市建筑环境浑为一体,有较好的环境效益等。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42)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BCCAD 6-10 CABBB 11-15 CDADD 16-17 BA二.读图综合题18.(1)黄河河流两岸东西条带(2)可以使城市各部分均能接近周围自然生态环境,亲近自然 (3)C19.(1)放射型带型组团型星座型(2)地形河流交通优点: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放射轴,能大大改善城市环境条件;便捷的交通有利于新老城区间的联系。
缺点:放射状的交通线容易将过境交通引入市中心,增加道路交通压力,扩大运输距离武汉20.(1)重庆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 (2)组团式地理环境21.(1)扇形同心圆 (2)中心地(3)人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4)工业区和住宅区组织较合理,中间设有卫生防护带,既考虑到二者的联系,又有必要的隔离;工业区布置在最外层闭环,有利于城市今后的发展;适宜于按放射环状道路组织城市交通;园林、绿地与城市建筑环境浑为一体,有较好的环境效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