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穴复习题14 足少阳胆经

经穴复习题14 足少阳胆经

经穴复习题14 足少阳胆经
经穴复习题14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髀厌

2、季胁

3、马刀侠瘿

4、痿嬖

5、月少

二、填空

1、足少阳经的起点穴是,止点穴是,共有穴。其原穴为,络穴为。

2、足少阳经脉病候为:是动则病,口苦,,,不能转侧,甚则,,足外反热是为阳厥。

3、足少阳经五腧穴分别为,,,,。

三、问答题

1、简述足少阳胆经的体表循行和体内循行。

2、写出八会穴的名称及定位。

3、写出五脏募穴的名称及定位。

4、写出四总穴歌及腧穴定位。

5、默写八脉交会八穴歌。

6、写出五个治疗胸胁痛,肝胆病的腧穴名称及定位。

7、写出五个治疗耳鸣,耳聋的腧穴名称及定位。

8、写出太冲的定位,主治,刺灸方法。

四、选择题

1、足少阳胆经在颞部腧穴排列顺序是

A头维悬颅悬厘曲鬓颔厌

B头维曲鬓颔厌悬颅悬厘

C头维颔厌悬厘悬颅曲鬓

D头维颔厌悬颅悬厘曲鬓

2、天冲与完骨弧行连线的下1/3处的穴位是

A头临泣B头窍阴 C 瘈脉D颅息

3、“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的经脉除手少阳经外还有

A手太阳经B手阳明经C足太阳经D足少阳经

4、手、足少阳经脉的交接点在

A鼻旁B目内眦C目锐眦D耳前

5、灯火灸治疗的痄腮的穴位是

A 率谷B角孙 C 瘈脉D曲鬓

6、耳门穴属于下列何经

A手太阳经B手少阳经C手阳明位D足少阳经

7、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处取

A头临泣 B 本神C眉冲D曲差

8、下列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处

A巨骨B肩井C天髎D曲垣

9、下列叙述肩井穴错误的是

A属于足少阳胆经B可治乳痈、乳少

C直刺0.8~1寸D孕妇禁用

10、位于第十一肋游离端直下与脐相平处取

A章门B京门C期门D带脉

11、环跳穴位于

A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点处

B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处

C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内1/3处

D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点处

12、站立垂手中指尖处取

A风池B风门C风市D膝阳关

13、腓骨小头前下方取

A膝阳关B阳陵泉C足三里D曲泉

14、足少阳经的络穴是

A外丘B光明C阳辅D悬钟

15、小腿外侧位于腓骨后缘的穴位是

A阳交B外丘C光明D阳辅

16、位于足外踝前下方的穴位是

A申脉B昆仑C丘墟D中封

17、足少阳胆经从足跗部分出的支脉是走向足大趾,其分出处为

A足临泣B丘墟C地五会D侠溪

18、下列何穴不是足少阳经穴

A 飞扬B光明C阳辅D悬钟

19、足少阳胆经的荥穴是

A行间B太冲C侠溪D足临泣

20、头、足临泣,头、足窍阴皆分布在

A足太阳经B足阳明经C足少阳经D手少阳经

第三章 腧穴各论 答案

1、督脉穴位中与十二经脉交汇最多的是B A 百会B大椎C 风府D神庭E水沟 2、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的穴位是E A灵台B膈俞C筋缩D督俞E至阳 3、手阳明大肠经出于“柱骨之会上”所指督脉的穴位是B A 百会B大椎C 风府D 神庭E水沟 4、督脉与足太阳、阳明经交汇穴是D A百会B前顶C风府D神庭E水沟 5、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的穴位是D A 会阴B中极C 长强D 腰俞E曲骨 6、治疗高热的首选穴是A A 大椎B二间C内庭D 鱼际E后溪 7、具有养血安神,升清阳作用的穴位是B A神庭B 百会C 大椎D神道E命门 8、以下除-------均为督脉腧穴 A 人中 B 素髎 C 神堂 D 上星E腰俞 9、督脉与任脉的交汇穴是 A石门B气海C阴(龈)交D神闕E水分 10、位于脐下2寸的穴位是 A会阴B曲骨C中极D关元E石门 11、任脉起于小腹内止于 A咽喉B口唇C 鼻旁D目眶下E 齿 12、任脉与督脉,冲脉的交汇穴是 A会阴B曲骨C中极D关元E石门 13、三焦的募穴位于 A脐上1寸B脐下1寸C脐下1.5寸D脐下2寸E 脐下3寸14、气会是 A膻中B巨闕C中脘D玉堂E鸠尾 15、《灵枢》所称“育之原”是指 A 中极B气海C神闕D中脘E鸠尾 16、化食积,以下何组穴位最佳 A 中脘膻中B上脘中庭C下脘璇玑D中脘建里E上脘中脘 17、关元、神闕同用,主要目的是 A 理下焦B调肝肾C益肾元D 回阳固脱E暖胞宫 18、手太阴肺经在前臂部的支脉是从何穴位分出 A孔最B 列缺C 经渠D 鱼际E 以上均不是 19、在下列经脉中起于中焦的是 A任脉B 督脉C 冲脉D 肺经E 心经 20、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 A 中府 B 云门 C 孔最 D 列缺 E 少商 21、腕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的穴位是 A 大陵 B 间使 C 少府 D 商阳 E 太渊 22、手太阴肺经的郄穴是 A 列缺 B 孔最 C 尺泽 D 曲泽 E 太渊

足少阳胆经全部穴位

足少阳胆经全部穴位人体穴位图 足少阳胆经:从外眼角开始(瞳子髎),上行到额角(颔厌、悬颅、悬厘、曲鬓;会头维、和髎、角孙),下耳后(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沿颈旁,行手少阳三焦经(经天容),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三焦经之后(会大椎,经肩井,会秉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 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会翳风),走耳前(听会、上关;会听宫、下关),至外眼角后;另一支脉:从外眼角分出,下向大迎,会合手少阳三焦经至眼下;下边盖过颊车(下颌角),下行颈部,会合于缺盆(锁骨上窝)。由此下向胸中,通过膈肌,络于肝,属于胆;沿胁里,出于气街(腹股沟动脉处)绕阴部毛际,横向进入髋关节部。 它的主干(直行脉):从缺盆(锁骨上窝)下向腋下(渊液、辄筋;会天池),沿胸侧,过季胁(日月、京门;会章门),向下会合于髋关节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

由此向下,沿大腿外侧(风市、中渎),出膝外侧(膝阳关),下向腓骨头前(阳陵泉),直下到腓骨下段(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下出外踝之前(丘墟),沿足背进入第四趾外侧(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它的支脉:从足背分出,进入大趾趾缝间,沿第一、二跖骨间,出趾端,回转来通过爪甲,出于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穴位一侧44穴(左右两侧共88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外侧面,29穴在臀、侧胸、侧头等部。首穴瞳子髎,末穴足窍阴。主治胸胁、肝胆病症、热性病、神经系统病症和头侧部、眼、耳、咽喉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瞳子髎穴 [别名] 太阳,前关,后曲。 [穴义] 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穴内后冷降归地。 [名解] 1)瞳子髎。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为肾水所主之处,此指穴内物质为肾水特征的寒湿水气。髎,孔隙也。瞳子髎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后冷降归地。本穴为胆经头面部的第一穴,胆及其所属经脉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气血物质

歌诀 十四经络分寸歌诀

十四经穴分寸歌 1、手太阴肺经穴分寸歌(11穴) 乳上三肋间中府,上行云门寸六许,云在璇玑旁六寸,天府腋三动脉求,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纹是,孔最腕后七寸拟,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寸口陷中取,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 2、手阳明大肠经穴分寸歌(20穴) 商阳食指内侧边,二间寻来本节前,三间捏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间,阳溪腕上筋间是,偏历腕后三寸安,温溜腕后去五寸,池前四寸下廉看,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曲肘纹头尽,肘髎大骨外廉近,大筋中央寻五里,臂臑肘上七寸量,肩髃肩端举臂取,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扶下一寸真,扶突人迎后寸五,禾髎水沟旁五分,鼻翼中点外迎香,大肠经穴是分明。 3、足阳明胃经穴分寸歌(45穴) 胃之经兮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四白目下方一寸,巨髎鼻孔旁八分,地仓挟吻四分近,大迎颔前寸三分,颊车耳下曲颊陷,下关耳前颧弓下,头维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寸五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气舍突下穴相乘,缺盆舍外锁骨上,相去中线四寸明,气户锁骨下缘取,库房屋翳膺窗近,均隔寸六到乳头,乳中正在乳头心,次有乳根出乳下,第五肋间细扪寻,不容巨阙旁二寸,以下诸穴与君陈,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上下一寸无多少,共去中行二寸寻,天枢脐旁二寸间,枢下一寸外陵安,枢下二寸大巨穴,枢下三寸水道全,水下一寸归来好,共去中行二寸边,气冲归来下一寸,髀关髂下对承扶,伏兔膝上六寸是,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记,膝膑陷中犊鼻存,膝下三寸三里至,胫外一指须细温,膝下六寸上廉穴,膝下八寸条口位,膝下九寸下廉看,条口之旁丰隆系,却是踝上八寸量,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五寸唤,陷谷跖趾关节后,内庭次趾外间陷,厉兑大次趾外端。 4、足太阴脾经穴分寸歌(21穴) 大趾内侧端隐白,节前陷中求大都,太白节后白肉际,节后一寸公孙呼,商丘踝前下陷逢,踝上三寸三阴交,踝上六寸漏谷是,阴陵下三地机朝,胫髁起点阴陵泉,血海膝膑上内廉,箕门穴在股肌尾,冲门曲骨旁三五,冲上七分府舍求,舍上三寸腹结算,结上寸三是大横,却与脐平莫胡乱,建里之旁四寸处,便是腹哀分一段,中庭旁六食窦穴,膻中去六是天溪,再上一肋胸乡穴,周荣相去亦同然,大包腋下有六寸,渊腋之下三寸悬。 5、手少阴心经穴分寸歌(9穴) 少阴心起极泉中,腋下筋间动引凭,青灵肘上三寸觅,少海屈肘横纹头,灵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阴郄去腕五分的,神门肌腱桡侧逢,少府小指本节后,小指内侧是少冲。 6、手太阳小肠经穴分寸歌(19穴) 小指端外为少泽,前谷外侧节前觅,节后捏拳取后溪,腕骨腕前骨陷侧,锐骨下陷阳谷讨,腕后锐上觅养老,支正腕后五寸量,小海肘踝鹰嘴中,肩贞腋上一寸寻,臑俞贞上冈下缘,天宗秉风下窝中,秉风冈上举有空,曲垣冈端上内陷,外俞陶道三寸从,中俞二寸大椎旁,天窗扶突后陷详,天容耳下曲颊后,颧髎面鸠锐端量,听宫耳中大如菽,此为小肠手太阳。 7、足太阳膀胱经穴分寸歌(67穴) 足太阳是膀胱经,目内眦角始睛明,眉头头中攒竹取,眉冲直上旁神庭,曲差入发五分际,神庭旁开寸五分,五处旁开亦寸半,细算却与上星平,承光通天络却穴,相去寸五调均看,玉枕夹脑一寸三,入发三寸枕骨取,天柱项后发际中,大筋外廉陷中献,自此夹脊开寸五,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督六椎下治,隔七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俞在十五椎,大肠十六椎之下,十七关元俞穴椎,小肠十八胱十九,中膂俞穴二十椎,白环二一椎下当,以上诸穴可推之,更有上次中下髎,一二三四骶后孔,会阳阴尾尻骨旁,又从臀下横纹取,承扶居下陷中央,殷门扶下方六寸,浮郄委阳上一寸,委阳腘外两筋乡,委中穴在腘纹中,第二侧线再细祥,又从脊上开三寸,第二椎下为附分,三椎魄户四膏肓,第五椎下神堂尊,第六譩譆膈关七,第九魂门阳纲十,十一意舍之穴存,十二胃仓穴已分,十三肓门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须论,十九胞肓二一秩,委中下二寻合阳,承筋合阳之下取,穴在腨肠之中央,承山腨下分肉间,外踝七寸上飞扬,跗阳外踝上三寸,昆仑后跟陷中央,仆参跟下脚边上,申脉踝下五分张,金门申前墟后取,京骨外侧骨际量,束骨本节后肉际,通谷节前陷中强,至阴却在小趾侧,太阳之穴始周详。 8、足少阴肾经穴分寸歌(27穴) 足掌心中是涌泉,然谷踝前大骨边,太溪踝后跟腱前,大钟溪下五分见,水泉溪下一寸觅,照海踝下一寸安,复溜踩上前二寸,交信踩上二寸连,二穴只隔筋前后,太阴之后少阴前,筑宾内踝上腨分,阴谷膝内两筋间,横骨大赫并气穴,四满中注亦相连,五穴上行皆一寸,中行旁开半寸间,肓俞上行亦一寸,俱在脐旁半寸间,商曲石关阴都穴,通谷幽门五穴缠,上下俱是一寸取,各开中行半寸间,步廊神封灵墟穴,神藏彧中俞府安,上行寸六旁二寸,穴穴均在肋隙间 9、手厥阴心包经穴分寸歌(9穴) 心包穴起天池间,乳后旁一腋下三,天泉曲腋下二寸,曲泽肘内横纹端,郄门去腕方五寸,间使腕后三寸安,内关去腕只二寸,大陵掌后两筋间,劳宫屈中指尖取,中冲中指之末端。 10、手少阳三焦经穴分寸歌(23穴) 无名指外端关冲,液门小次指陷中,中渚液门上一寸,阳池手表腕陷中,外关腕后方二寸,腕后三寸支沟容,支沟横外取会宗,空中一寸用心攻,腕后四寸三阳络,四渎肘前五寸着,天井肘外大骨后,骨隙中间一寸摸,肘后二寸清冷渊,消泺对腋臂外落,臑会肩前三寸量,

经穴复习题14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髀厌 2、季胁 3、马刀侠瘿 4、痿嬖 5、月少 二、填空 1、足少阳经的起点穴是,止点穴是,共有穴。其原穴为,络穴为。 2、足少阳经脉病候为:是动则病,口苦,,,不能转侧,甚则,,足外反热是为阳厥。 3、足少阳经五腧穴分别为,,,,。 三、问答题 1、简述足少阳胆经的体表循行和体内循行。 2、写出八会穴的名称及定位。 3、写出五脏募穴的名称及定位。 4、写出四总穴歌及腧穴定位。 5、默写八脉交会八穴歌。 6、写出五个治疗胸胁痛,肝胆病的腧穴名称及定位。 7、写出五个治疗耳鸣,耳聋的腧穴名称及定位。 8、写出太冲的定位,主治,刺灸方法。 四、选择题 1、足少阳胆经在颞部腧穴排列顺序是 A头维悬颅悬厘曲鬓颔厌 B头维曲鬓颔厌悬颅悬厘 C头维颔厌悬厘悬颅曲鬓 D头维颔厌悬颅悬厘曲鬓 2、天冲与完骨弧行连线的下1/3处的穴位是 A头临泣B头窍阴 C 瘈脉D颅息 3、“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的经脉除手少阳经外还有 A手太阳经B手阳明经C足太阳经D足少阳经 4、手、足少阳经脉的交接点在 A鼻旁B目内眦C目锐眦D耳前 5、灯火灸治疗的痄腮的穴位是 A 率谷B角孙 C 瘈脉D曲鬓 6、耳门穴属于下列何经 A手太阳经B手少阳经C手阳明位D足少阳经 7、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处取 A头临泣 B 本神C眉冲D曲差 8、下列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处 A巨骨B肩井C天髎D曲垣 9、下列叙述肩井穴错误的是 A属于足少阳胆经B可治乳痈、乳少 C直刺0.8~1寸D孕妇禁用 10、位于第十一肋游离端直下与脐相平处取 A章门B京门C期门D带脉 11、环跳穴位于

胆经一通,万病无踪!一个穴位通肝胆,五类疾病全解决

胆经一通,万病无踪!一个穴位通肝胆,五类疾病全解决 这世上,万事万物不在变化之中。 我们人体,也是一样。 人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气化和运动之中。脾气主升,散脾精于肺,肺气主降,输精微于肾。还有那胃、大肠、小肠,无不以通降为要,分清降浊,令体内糟粕源源不断排出体外。更有肾水在肾阳的鼓舞下,不断上济心火,使之不会过于亢盛。而心火又在不断温煦着肾水,使之不会过于寒凉…… 用中医的角度来看,我们身体内的五脏六腑,作为一个整体,就这样不停地运动者、变化着、配合着,从生下来那天就如此,一直到死亡。 胆经一通,万病无踪!一个穴位通肝胆,五类疾病全解决 列位看官,话说天有春夏秋冬,木有茂萎枯荣。水有潮涨潮落,月有阴晴圆缺。 人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气化和运动之中。脾气主升,散脾精于肺,肺气主降,输精微于肾。还有那胃、大肠、小肠,无不以通降为要,分清降浊,令体内糟粕源源不断排出体外。更有肾水在肾阳的鼓舞下,不断上济心火,使之不会过于亢盛。而心火又在不断温煦着肾水,使之不会过于寒凉…… 用中医的角度来看,我们身体内的五脏六腑,作为一个整体,就这样不停地运动者、变化着、配合着,从生下来那天就如此,一直到死亡。 那么,支持这样运动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基础之一,就是我们的肝胆。肝胆互为表里,主条达和疏泄。一身气机的升降出入,务必有肝胆条达之性的支持。如果肝气不舒,胆气不降,疏泄失常,气机升降出入不畅,那么整个人体的运动,都会有阻碍。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生病。豪不夸张地说,胆经和肝经一通,万病无踪。肝胆不通,百病自来。 不是吗?肝郁化火,我们会失眠。肝气犯胃,我们会有消化系统疾病。肝经气血不荣,我们会阳痿。肝经湿热下注,我们有可能早泄、阴囊潮湿、白带异常……对于形形色色的内科疾病,以肝论治,是医家们的普遍心得。 所以,我们要通达肝胆之气。 如何通达肝胆?在这里,我们给您说一个穴位。这便是阳陵泉。用好这个穴位,我们的肝胆就不愁不畅了。 这个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它最初见于《灵枢》。其中的阳,指的是“外侧”。其中的陵,指的是腓骨小头的“高处”。泉,指的是凹陷处,经水汇聚如泉。阳陵泉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这个穴位,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合治内腑”。腑脏有病,我们第一个就找合穴。所以说,一些胆囊里面的疾病,比如胆囊炎、胆结石等等,用阳陵泉穴治疗就非常好了。同时,肝胆互为表里。阳陵泉能调胆,则必然能调肝。所以,阳陵泉也是养肝的大穴。对肝经失调带来的很多问题,比如口苦咽干、寒热往来等,可以用阳陵泉来调治。所以古籍有云:“有病口苦,取阳陵泉”。还有《针灸甲乙经》也说:“口苦好太息,阳陵泉主之”。 到这里,您应该明白了,这个阳陵泉穴,作为胆经合穴,有通利肝胆,疏肝解郁的作用。肝胆经想要通畅起来,我们可以第一个选择应用阳陵泉。 具体来说,有下面这些疾病的人,应该在平时多用阳陵泉。 第一个,就是黄疸、口苦、胆囊炎、胆结石、肝炎的患者。因为什么?因为阳陵泉可以帮助我们疏利肝胆之气。 第二个,就是胃痛、胃胀、呕吐患者。因为什么?因为肝胃不和者,可以通过调肝来养脾胃。肝木不再克伤脾土,脾胃病不就好些了吗?

高清穴位图 足少阳胆经

循行路径 起于眼外角(瞳子),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由颈侧,经肩,进入锁骨上窝。直行脉再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有三分支;一支从耳(风池穴)穿过耳中,经耳前到眼角外;一支从外眼角分出,下走大迎穴,与手少阳三焦经会合于目眶下,下经颊车和颈部进入锁骨上窝,继续下行胸中,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肋到耻骨上缘阴毛边际(气冲穴),横入髋关节(环跳穴);一支从足背(临沿胁肋到耻骨上缘阴毛边际(气冲穴),横入髋关节(环跳穴);一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沿第1~2 跖骨间到大拇指甲后(大敦穴),交与足厥阴肝经。 瞳子髎:位于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听会:在面部,当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上关: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頷厌: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二交点处。

悬颅: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悬厘: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三与下四分之一交点处。

曲鬓: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率谷: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 寸,角孙直上方。

天冲: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 寸,率谷后0.5 寸处。 浮白: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交点处。

头窍阴: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完骨: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十四经络穴位歌诀

十四经络循行穴位歌诀 一、手太阴肺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 三、足阳明胃经 五、手少阴心经 --- 八、足少阴肾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 七、足太阳膀胱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 十二、足厥阴肝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三、任脉 十四、督脉 、手太阴肺经【穴位】经渠、太渊穴. 晨3—5点开穴寅时【歌诀】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Xi a)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穴)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商阳、合谷穴。晨5—7点开穴卯时歌诀】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左右四十穴) 三、足阳明胃经【穴位】足三里、冲阳穴。7—9点开穴辰时歌诀】四 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 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历兑经穴终。 (左右九十穴) 四、足太阴脾经【穴位】太白、三阴交穴。9—11点开穴巳时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 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 漏谷地机阴陵穴,血海箕门冲门开。

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 胸乡周荣大包随。(左右四十二 穴) 五、手少阴心经【穴位】少府、神门穴。 11— 13点开穴午时 歌诀】 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 灵道通里阴郄遂,神门少府少冲寻。 (左右一十八穴) 六. 手太阳小肠经【穴位】阳谷、腕骨穴。 13—15点开穴未时 歌诀】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薮(S dl )0 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 外辅肘。 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 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 乃与天容偶0 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0 (左右三十八穴)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位】足通谷、京骨穴 .15 —17点开穴申时 歌诀】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0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 0 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0 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厥阴四0 心俞督俞膈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0 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0 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至白环0 各各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复下0 一空二空腰髁当,会阳阴尾骨外取0 附分挟脊第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0 譩譆膈关魂门九,阳纲意舍仍胃仓0 肓门志室胞肓续,二十椎下秩边场0 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0 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0 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0通谷至阴小指旁, (左右一百三十四穴) 0 八、足少阴肾经【穴位】阴谷、太溪穴 .17 —19点开穴酉时 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 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实,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 2013年09月12日15:54 新浪健康微博我有话说(1人参与) 人体十二经脉和子午流注 人体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 寅时气血注于肺, 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 申属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 其实这就是子午流注,具体如下: 1.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足少阳胆经、腧穴练习题

一、A1 1、第4、5跖骨底结合部的前方,第5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的穴位是 A、丘墟 B、足临泣 C、悬钟 D、申脉 E、束骨 2、头临泣穴的定位是 A、入前发际0.5寸,督脉旁开3寸 B、目正视,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 C、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D、攒竹穴直上,入发际0.5寸 E、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3、下列何经循行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 A、足太阳膀胱经 B、手太阳小肠经 C、足阳明胃经 D、手阳明大肠经 E、足少阳胆经 4、以下腧穴中,不属于足少阳胆经的是 A、风市 B、风门 C、风池 D、足临泣 E、头临泣 5、针刺环跳穴的最佳体位是 A、坐位 B、站位 C、仰卧位 D、俯卧位 E、侧卧位 二、B 1、A.手太阳、足少阳、手少阳经 B.手阳明、足太阳、足少阳经 C.手太阴、手阳明、足少阳经 D.手少阴、足厥阴、足少阴经 E.手太阴、足厥阴、手太阳经 <1> 、以上哪组经脉皆与肺相联系 A B C D E <2> 、以上哪组经脉皆通于耳 A B C D E

2、A.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B.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 C.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D.外踝高点上4寸,腓骨前缘 E.外踝高点上5寸,腓骨前缘 <1> 、丘墟穴的定位是 A B C D E <2> 、悬钟穴的定位是 A B C D E 3、A.痴呆、中风 B.心痛、胸闷 C.呕吐、呃逆 D.乳痈、瘰疬 E.难产、胁痛 <1> 、足临泣常用于治疗 A B C D E <2> 、悬钟常用于治疗 A B C D E

第十一讲 足少阳胆经篇

第十一讲足少阳胆经篇 胆经非常重要,尤其对于现在的春天,正是肝胆之气生发的时机,胆为肝之表,所以表现得更为明显,象很多女性朋友开春偏头痛或头顶痛,肩颈酸痛,晨起口苦,食欲降低,呕逆,环跳痛,胁胀痛等均和肝胆有关,所以要好好关注下胆经。 胆经的循行时间为晚上的23-1点,子时,子时为一阳初起,阴极阳升之时,所以我们提倡晚上11点前入睡,就是要呵护好这点初升的阳气。如果长期11点以后才睡觉(睡眠就是阳气内收,神魂魄回到心肝肺归位),阳气本该慢慢回升但却没有先潜后升的过程,同样耗损胆内之阴(胆与肝相对本属阳,但阳中又分阴阳),引起胆汁分泌异常,时间久了,什么胆囊炎,胆结石,胆汁逆流等毛病就容易出来了。

胆经循经路线:胆经自外眼眦的瞳子髎穴开始沿脑外侧循行到颈旁,过肩井,下胸胁的日月,至腰侧带脉穴经腹股沟往大股侧环跳,下到腿外侧中,经风市阳陵泉一直到四趾外侧的足窍阴,共43个穴位,主要治疗胸胁,肝胆,发热,神经系统,头侧部,及眼,耳等病症。 胆经一共44个穴位。在头部是分两条线的,所以胆经的偏头痛的人说痛到后面又回来前面了,这就是典型的胆经的问题导致的头痛。胆经在头部从瞳子髎往后走到完骨。又从完骨倒回来到本神,阳白,又转回去头临泣往后走。这是胆经头部的线路,非常的迂回,像小肠经在肩膀部位一样的,所有身体迂回曲折的走向都是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比如我们胃的上脘和贲门交汇。胃的下脘水分和十二指肠交接,这些地方都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肩膀痛和偏头痛都是迂回的经络走向,一如河道,迂回转弯就容易堵塞。 胆经是阳经,流注时间是晚上的11-1点。子时。胆经是腑,腑是没有动力的。动力来源于肝和肾。水生木。胆是肝脏代泄物的出口。头上有头发的地方是胆经耳后,耳后没有头发的地方是三焦经。中间是督脉,旁开1.5寸是膀胱经。每天晚上在11-1点醒来就是时辰病。胆结石胆囊炎发作也多数人容易这个时间点。 在介绍胆经之前,我们知道中医的金水木火土五行,依次是相生的,木生火,那木到底是怎么生火的呐。 我们正常人心脏外面有心包,心包相火。中医的观念里面肝是木,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肝脏是木,所以说肝脏本身的性像树木一样的,即使是再脏的水,大便,排泄物丢到果树边上,这些植物都会吸收转化,长的很好。这个意思就是肝脏可以把浊物排掉,转化为人体受用。 心是火,肝是木,不断的丢木头给火。火就不断的烧。所以心脏有热的力量,但是心脏光有热不够,心脏在跳动,搏动的时候,会产生一个速度。中医基本上就是速度,温度,时间,压力是物理医学。因为肝的下方是胆。心和木的关系,当火小肠在下面,胆只是一个袋子而已。它不会那么聪明定时排胆汁。

中医基础理论易错整理

1.证: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位、病因、病性及邪正关系。 2.同病异治:在同一种疾病当中,由于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理变化不同,即证不相同,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就不同,这种情况称为同病异治。 3.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中,由于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出现相同或相近似的病理变化,,即出现相同或相似的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就相同,这种情况称为异病同治。 4.气化: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变化。气化包括物质之间的转化,即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特指脏腑的气化功能,即肾、膀胱、三焦的气化功能。 5.气机:气的运动。 6.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7.阴阳转化:阴阳转化,是指一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这是“物极”的结果。阴阳转化既可表现为“渐变”形式,亦可表现为“突变”的形式。 8.阴阳平衡:即指阴阳处于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的盛衰变化(消长变化)而达到在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称为阴阳平衡。 9.阴阳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即相反;阴阳的制约,即属性相反的阴阳表现出互相拮抗,互相抑制。阴阳的对立导致阴阳的制约。阴阳对立制约的结果使阴阳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中。 10.阴病治阳:对阳虚阴盛的虚寒之证,治以温阳抑阴之法。 11.阳病治阴:对阴虚阳盛的虚热之证,治以滋阴清热之法。 12.阳中求阴:肾阴虚的病证,在补阴的同时,适当加入补阳的药物,意在阳中求阴。 13.阴中求阳:肾阳虚的病证,在补阳的同时,适当加入补阴的药物,意在阴中求阳。 14.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15.泻南补北:即泻心火补肾水。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亢的心肾不交证。心火偏亢为主者,重在泻南,肾水不足为主者,重在补北。 16.五行制化:制即制约、克制;化,即化生、变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与成长,没有克,就没有协调关系下的变化与发展,只有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协调平衡,才能生化不息。 17.夺血者无汗:出血的病人,不可再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因为津血同源,血已经不足,再用发汗方法,会加重病情。 18.夺汗者无血:大出汗的病人,不可再用破血、动血药物进行治疗,因为津血同源,汗为津液所化,汗已经大量外出,再用破血、动血药物,会加重病情。 19.何谓津血同源:津与血都来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津能化血,血能生津,津血同源。 20.精:(1)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2)指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3)指脏腑之精,即后天之精;(4)指精、血、津、液的统称;(5)指人体正气。 21.经络:经络是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肢节、运行全身气血、感应传导信息以调节机能平衡的一个通路系统。其中,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脉是经脉的分支。 22.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分布没有十二经脉那样规则,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彼此也没有表里关系。 23.疠气: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24.瘀血:指血液运行不畅,停滞凝聚,或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

十四经脉图及取穴歌诀(完全整理版)

十四经脉图及取穴歌诀(完全整理版) 关于经的走向1、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2、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3、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手三阳三阴,足三阳三阴。太阴对阳明,少阴对太阳,厥阴对少阳。阴配脏,阳配腑。三个大循环。经的走向:如果你将双手上举,阳经是从上往下,而阴经是从下往上走。你可以想象为太阳光(阳)从上照下来;地气(阴)从地下升上来。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向上走手,手三阳经从手向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向下走足,足三阴经从足向上走腹(胸)。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

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一手太阴是肺经,臂内拇侧上下循。 中府乳上数三肋,云门锁骨窝里寻, 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腹中行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肘上五寸擒, 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寸口动脉行, 太渊掌后纹头是,鱼际节后散脉索, 少商穴在大指内,去指甲角韭叶明。二手阳明属太肠,臂前外侧须审量。 商阳食指内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 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

阳溪腕上两筋肉,偏历腕上三寸量, 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 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 曲池屈肘纹头是,肘髎大骨外廉旁, 肘上三寸寻五里,臂臑髃下胭端详, 肩髃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藏, 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鼎上结喉旁, 禾髎水沟旁半寸,鼻旁五分是迎香。三足阳明是胃经,起于头面向下行。 承泣眼眶边缘下,四白目下一寸匀。 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零, 大迎颌前寸三陷,颊车耳下曲颊临,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A型题 1.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 A.奇经八脉 B.十二经别 C.十五别络 D.十二经筋 E.十二经脉 2.经络系统中,“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为:A.经别 B.经筋 C.正经 D.奇经 E.别络 3.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且有一定循行径路的是:A.络脉 B.孙络 C.浮络 D.别络 E.经脉 4.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作用的是: A.经别

B.经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皮部 D.经脉 E.别络 5.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主要与奇恒之腑间关系密切的是:A.皮部 B.别络 C.正经 D.奇经E经别 6.具有“溢奇邪”、“通荣卫”作用的是: A.浮络 B.孙络 C.别络 D.经筋 E.奇经 7.有一定的起止、循行径路和交接顺序的是: A.十五别络 B.浮络 C.孙络 D.正经 E.奇经 8.分别起自四肢,循行于体腔脏腑深部,上出于颈项浅部的是:

.阴跷脉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阳跷脉 C.足三阴经 D.经别 E.浮络 9.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A.十五别络 B.十二经别 C.十二经筋 D.十二皮部 E.奇经八脉 10.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 A.浮络 B.孙络 C.经筋 D.别络 E.皮部 11.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阴脾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E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2.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的是:A.心肝肾经 B.胆胃三焦经 C.心肺心包经 D.心胆小肠经 E.肺脾胆经 13.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的是:A.肝胆肾经 B.肝脾胃经 C.肾膀胱胃经 D.脾胃肾经 E.脾肝肾经 14.在头面部,分布于面部、额部的经脉是: A.阳明经 B.太阳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E.少阴经 15.上达头部巅顶的经脉是: A.足少阳胆经

“木曰曲直”与中医学对肝胆的认识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思维方式和理论特征是与整个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虽然五行学说在《周易》中并未进行明确阐述,《周易》也没有对医学问题运用五行学说进行具体分析,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母基;《周易》的思维方式却直接影响了中医学特有的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认识,从而使中医学走向了一条与现代医学完全不同的道路。下面仅从《周易》的思维方式出发,阐明中医学从“木曰曲直”这一典塑意象出发所得到的对肝胆生理和病理的独特认识。一、《周易》的基本思维特征《周易》理论的基石是象。所谓象是指:①具体的物象。即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可为人感知的事物现象;②意象。即从事物现象中提取出现的,代表一类事理的符号或表象。如《易传》在解释象时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拟诸其形容,而象其物宜于是故谓之象。”象也者,像也。”《周易》认为,因为象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结果,所以其中“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能够“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也就是说,通过对象的推演可以把握认识事物的规律。这种以“德”和“情”为桥梁,将万物之中之同类者相互联系的方法,就是《周易》通过象来认识和推测事物的思想基础。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强调任何事物只要具有相类的“情”和“德”,就具有共同的类别归属,换言之,任何“德”情”相通的事物,都反映同样的规律,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和影响。中医学的理论大厦虽然与古代的解剖知识有一定关系,但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以后,中医学的解剖学内容不但没有得到进一步充实’,反而逐渐萎缩了。保留下来的也已不是纯粹解剖意义上的内容,而是与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相统一,又能反映阴阳五行规律的内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之时,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医学所特有的以阴阳五行为主要方法和桥梁的思维方式。而这一思维方式,又是与《周易》的思维方式一脉相承的。五行学说中的木、火、土、金、水本质上也是一种象。很明显,“木曰曲直”进乙木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对自然界“树木”的不完全抽象得到的;它具有双重特点:一是直观性。在某种程度上,“木曰曲直”可以说是对“木”性柔和,能曲能伸的直接描述;二是抽象性。即“木曰曲直”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自然界树木的.特性,也是对所有具有“曲直”特性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曲直”是木行事物的“德”和“情”。这样,在中医学建立其理论体系和具体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时,通过“曲”直,”这一木行的“情”和“德”形成的有关肝胆功能的认识,就与人体解剖实体的肝胆功能具有了本质的差别。二、“木曰曲直”与中医学对肝胆的认识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强调人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这种联系的突出、表现之一,是脏与腑之间,在脏与其所属的组织、器官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而这种整体联系的基础,就是五行的“德”和“情”。[!--empirenews.page--] 前巳述及,象具有直观和抽象双重特征。要通过象来了解同类事物,就必须发挥联想,通过象的“德”和“情”来引伸、推演。木行的“曲直”特点,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象“德”,五行学说作为古人权用采认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思维工具,是通过对每一行之“德”的推演引伸才把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据此,“曲”可引申为“入”或“关”等,“直”可引伸为“出”或“开”等等。因此,凡人体兼司出入、开合或柔刚者,都具“曲直”之性,故皆可归于“木”行范围。由于中医学的五脏很大程度上是与五行相应韵五大系统,所以,这些部位从理论上讲,都可属于“肝胆”所主的范围。 1.“木曰曲直”与中医学对肝胆部位的认识藏象学说中有关肝胆部位的认识,历史上不同的医家观点不尽相同。《内经)从人体的解剖实体出发,明确提出“其治在右”的认识。同时《内经》还从“人与天地相参”和“左右者,阴阳之道路”角度,提出了“肝生于左”的观点,实际上《内经》及后世医家的认识还远不止泪口当。胆主半表半里。在《伤寒论》中,少阳胆的部位在半表半里。这与“开、合、枢”理论有关。所谓开、合、枢,是指经脉生理功能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层次。开主表,合主里,枢主转运,即“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少阳主枢”。枢即转运之义。由于半表半里是人体之气内外出入的必经之路,因此具兼司表里之功,恰与木之“曲直”特性相合,故中医学有“胆主半表半里之说。胆主咽、喉、

针灸歌诀选

目录 1.十四经分寸歌 2.五腧穴歌 3.原络穴歌 4.郄穴歌 5.募穴歌 6.背俞穴歌 7.下合穴歌 8.八会穴歌 9.八法交会八穴歌 10.八法交会歌 11.八脉交会穴主治歌 12.四总会歌 13.孙思邈《十三鬼穴歌》 14.行针指要歌 15.杂病奇穴主治歌 16.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17.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18.十二经循行交接歌 19.十二经纳地支歌 1.十四经分寸歌 手太阴肺经 LU11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 中府乳上数三肋,云门锁骨下窝寻, 两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 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寸口动脉动, 太渊掌后横纹上,鱼际大鱼骨边中, 少商大指桡侧取,距指甲角韭叶明。 手阳明大肠经 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 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神热与胃肠, 商阳食指外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 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岐骨当, 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良, 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 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 曲池曲肘纹头尽,肘髎肱骨外廉旁, 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 肩髃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当,

天鼎扶盆中间取,扶突肌中结喉旁,禾髎水沟旁半寸,鼻旁五分是迎香。 足阳明胃经 ST四五是胃经,起于承泣厉兑停,胃肠血病与神志,头面热病皮肤病。承泣眼眶边缘上,四白就在眶下孔,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灵,大迎颌前寸三陷,颊车咬肌高处迎,下关张口骨支起,头维四五旁神庭,人迎结喉旁寸五,水突迎下肌前凭,肌间气舍平天突,缺盆锁骨陷凹中,气户锁下一肋上,相去中线四寸平,库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乳根乳下一肋处,胸部诸穴要记清,不容巨阙旁二寸,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脐旁二寸平,外陵大巨水道穴,归来气冲曲骨邻,髀关髂下对承扶,伏兔膝上六寸中,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膝外下陷是犊鼻,膝下三寸三里迎,再下三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行,再下一寸下巨虚,条外一指是丰隆,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动脉凭,陷谷跖趾关节后,次中指缝寻内庭,厉兑次趾外甲角,四十五穴要记清。 足太阴脾经 SP二一是脾经,起于隐白大包终,脾胃肠腹泌尿好,五脏生殖血舌病。隐白大趾内甲角,大都节前陷中寻,太白节后白肉际,基底前下是公孙,商丘内踝前下找,踝上三寸三阴交,踝上六寸漏骨是,陵下三寸地机朝,膝内辅下阴陵泉,血海股内肌头间,箕门血海上六寸,冲门曲骨三五偏,冲上七分求府舍,府上三寸是腹结,脐旁四寸大横连,腹哀建里旁四寸,中庭旁六食窦全,天溪胸乡周荣上,都隔一肋陷中间,大包腋下方六寸, 腋中线上六肋间。 手少阴心经 HT九穴是心经,起于极泉止少冲,神志血病痛痒疮,烦热悸汗皆可用,极泉腋窝动脉牵,青灵肘上三寸觅,

手足三阳经的分布规律

1.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2.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3.足三阳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4.以下哪组经脉不属于表里关系: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 5.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E 手足末端 6.同名的阳经与阳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头面部 7.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心中 8.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目内 9.足太阳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足大趾内端 10.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心中 11.足三阳经的循行规律是:从头走足 12.下列各项中,被称为“一源三歧”的是:任脉,督脉,带脉 13.被成为“十二经之海”的是:冲脉 14.被成为“阴脉之海”的是:任脉 15.十二经之别络穴分出后,走向:相表里的经脉 16.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之别络,加上:任脉络,冲脉络,脾之大络 17. 下列各项中,论述错误的是:脾之大络散布于全身 18.以下哪项不属于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行于体表,入于内脏 19.同名的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头面部 20.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胸中

21.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22.足三阴经在内踝8寸以上肢体部的分布规律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23.手三阴的循行走向规律是:从胸走手 24.足三阳经的循行走向规律是:从头走足 25.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的交接部位是:足大趾外端 26.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的交接部位是D足大趾内端 27.被称为“十二经之海”的经脉是:冲脉 28.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任脉 29.带脉的功能是: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30.冲脉的功能是:涵蓄十二经气血 31.任脉别络的分布是:从鸠尾分出散布与腹部 32.督脉别络的分布是:从长强分出散布与头部 33.以下哪项不是经络的生理作用:蓄积渗灌气血 34.以下哪项不属于《四总穴歌》的内容:胸胁内关谋 35.俞穴总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36.有关阿是穴,叙述不正确的是:只有一个穴位 37.有关奇穴,叙述正确的是:多数对某些病征有特殊的疗效 38.有关阿是穴,叙述不正确的是:多数对某些病征有特殊的疗效 39.除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外,俞穴的住治特点还包括:特殊作用 40.手太阴肺经的主治特点是:肺,喉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