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敷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2
药水湿敷的操作方法
1.准备药水:选择适当的药水,倒入盆中,加入适当的温水。
具体使用药水种类和药水配制比例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和医嘱来决定。
2.浸泡纱布:将需要使用的纱布或棉布放入药水中浸泡,使其充分浸透。
3.拧干纱布:将浸泡后的纱布或棉布从药水中取出,轻拧干一些,但不要过于干燥,以保持一定的湿润度。
4.局部敷贴:将拧干的纱布或棉布敷贴在需要治疗的部位上,确保纱布充分覆盖痛处或伤口,不留空隙。
5.固定敷料:用胶布或绷带固定药水湿敷的纱布或棉布,保持敷贴不松动并保持湿润状态,在医嘱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药物治疗。
温馨提示:药水湿敷治疗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内进行,避免长时间过度湿润。
同时要注意保持局部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在使用药水湿敷过程中,如出现过敏或不适症状应及时停用并就医。
湿敷法操作流程一、目标: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三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烫伤。
2、注意消毒隔离。
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生,配合治疗。
换药法的操作流程
一、目标: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二、注意事项
1、保持换药室的清洁,室内每日消毒。
2、执行无菌操作,所有物品每人一套,先处理无菌伤口,再处理感染伤口,防止交叉
感染。
3、药粉需均匀撒在疮面或膏药上,散剂调敷干湿适宜,敷布范围大于病变部位。
4、一般伤口定时换药,脓腐较多的伤口随时换药;特殊伤口根据医嘱使用药品。
5、遵守操作流程,疮面清洁干净,勿损伤新肉芽组织。
6、颜面部的疔疖勿挤压,以防脓腐扩散。
7、痔疮术后每次便后清洁肛门并换药。
8、外敷药必须贴紧疮面,包扎固定时注意松紧适宜,固定关节时注意保持功能位置。
9、污染的敷料一律焚烧,使用后器械应浸泡消毒处理后灭菌。
冷热湿敷技术基本操作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目的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二、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三、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5、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6、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四、禁忌证
1、一般内科疾病不宜使用。
2、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松解不宜使用。
五、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挤得不干不湿,恰到好处。
过干了效果不好,过湿了药液漫流。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5、药物组成可根据不同的疾病,作适当的调整。
6、在应用湿敷疗法的同时,还可根据病情适当配合熏洗、药物内服和针灸等疗法,以增强疗效。
7、注意保持敷料湿润与创面清洁。
湿敷降温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冰水:取一盆冰水,加入适量冰块,让水温达到适宜的降温温度。
2. 浸泡毛巾:取一块柔软的毛巾,把它完全浸泡在冰水中,让毛巾充分吸取水分和温度。
3. 拧干毛巾:用手轻轻拧干毛巾,不要让毛巾过于干燥,以保证敷在皮肤上时能释放足够的水分。
4. 敷到身体上:将浸泡和拧干的毛巾敷在身体需要注意降温的部位,比如额头、颈部、手脚等,同时可以轻轻揉搓皮肤,帮助身体散热。
5. 更换毛巾:当毛巾的温度升高或变干后,及时更换,保持降温效果持续。
6. 注意事项:湿敷降温应根据个人情况和体感温度来决定敷的时间,通常持续10-20分钟,同时避免过度降温导致身体不适。
如果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湿敷法一、概念湿敷法是将敷布用药液浸透,敷于患处,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适应症用于丹毒、脱疽、关节炎、手足癣等外科肿疡及皮肤病。
三、禁忌症疮疡脓肿迅速蔓延、大疱性皮肤病、表皮剥脱松懈症及对湿敷药物过敏者禁用。
四、注意事项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湿敷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湿敷法病例:201床安妮 40岁,右小腿红肿热痛3天,诊断:丹毒(风热毒蕴证证),,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医嘱:中药湿敷qd双人核对医嘱洗手带执行单至床边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安妮)请问你年龄(40岁)看床头卡、腕带你好,我是你的床位护士,我叫**,今天由我负责你的治疗和护理,你是不是感觉右小腿肿痛(是的)根据医嘱我们要给你进行中药湿敷,以前做过中药湿敷吗(没有)湿敷法就是将敷布用药液浸透,敷在你右小腿丹毒红肿疼痛的部位,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
可以接受吗(可以)你以前有生过什么病吗(没有)你有药物过敏吗(没有)你在月经期吗(不在)是否怀孕(没有)请把舌头伸出来让我看一下(舌质红,苔黄),请让我搭一下脉(脉浮数)让我看下你局部的皮肤,您的皮肤红肿、皮温高的,没有疮疡脓肿,可以湿敷,你的情况属于热证,需要凉敷。
这个操作要30分钟,你需要上厕所吗(不要)你稍等,我准备好用物过来给你湿敷环境温度适宜,洗手,戴口罩备用物治疗车上层:治疗盘、治疗碗、纱布5块、镊子3把、药液(双人核对),水温计、换药碗、中单、棉签、凡士林、速干手消毒液。
下层:黄桶、黑桶再核对医嘱,到床边你好,201床,安妮是吧,再次核对床头卡、腕带,40岁现在给你进行湿敷,你是右小腿肿痛,湿敷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缓解你小腿肿痛的。
你现在体位舒服吗,在湿敷过程中有什么不适请及时告诉我核对药液、倒入换药碗内、测温(热证凉敷,温度低于体温、病人耐受35度),浸2块纱布再次确定并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垫中单,换药碗放腿旁,涂凡士林,纱布轻绞至不滴水,敷于患处,问病人是否耐受,一把接触病人的镊子放在腿旁的换药碗内。
湿敷药的操作方法
湿敷药的操作方法如下:
1.准备材料:需要准备好干净的毛巾、盆子、药物和温凉的水。
2.清洗受伤部位:首先需要用温水和肥皂清洗受伤部位,然后用毛巾擦干水分。
3.泡药水:在盆子中倒入温水或凉水,然后加入需要使用的药物,搅拌均匀。
4.浸泡毛巾:将毛巾完全浸泡在药水中,取出后轻轻拧干一部分水分。
5.敷在受伤部位:将浸泡的毛巾敷在受伤部位上,保持湿敷药的状态。
6.更换药敷:如果需要更换药敷,要先清洗受伤部位,然后再用新的浸泡好的毛巾继续湿敷。
7.持续敷药:根据医生或药品说明书的指示,持续进行湿敷药的处理,直至受伤部位症状缓解或康复。
湿敷法
一、概念
湿敷法是将敷布用药液浸透,敷于患处,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适应症
用于丹毒、脱疽、关节炎、手足癣等外科肿疡及皮肤病。
三、禁忌症
疮疡脓肿迅速蔓延、大疱性皮肤病、表皮剥脱松懈症及对湿敷药物过敏者禁用。
四、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湿敷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评分:。
湿敷法——外科治疗皮肤红疹操作前1、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到办公室转抄并核对医嘱:×床,×××,右手前臂红疹处湿敷—紫金锭中药水剂。
请人核对无误并双签名。
3、携执行单到病房,评估病室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4、核对病人:护士:“×床,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病人:“我叫×××。
”护士:“请先让我核对一下您的腕带好吗?”病人:“好。
”护士:核对无误。
“再让我核对一下您的床头卡好吗?”病人:“好的。
”认真核对无误。
5、护士:“×××,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
您最近是不是右手前臂出现皮肤红疹,伴红、肿、热、痛呢?”病人:“是的。
”护士:“今天早上医生查房后为您开了湿敷法治疗,请问您以前做过湿敷治疗吗?”病人:“没有”。
护士:“好的,没关系,我给您解释一下,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奏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目的的一项中医外治疗法。
湿敷时药物有些温热,可能会有点烫。
请问您能接受这项治疗吗?”病人:“接受。
”护士:“您对什么药物过敏吗?”病人:“不过敏。
”护士:“今天我为您湿敷的部位是右手前臂,我先看一下您右手前臂的皮肤好吗?”病人:“好的”。
护士:“您右手前臂皮肤完整无破损、有红肿,适合湿敷。
护士:请让我看一下您的舌苔好吗?病人:“好的”。
护士:“您的舌质淡红,苔薄白。
由于湿敷治疗可能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请问需要先协助您大小便吗?”病人:“不用。
”护士:“好的,我现在去准备用物,请您稍等一下。
”同时整理好病人的床单位。
操作中1、到操作室先6步洗手法洗手。
准备用物。
所有用物及药物均在消毒有效期内。
治疗碗内盛盐水棉球数个、无菌纱布缸内放无菌纱布块3-5块,紫金锭中药水剂温度38-43℃,温度适宜。
携执行单和操作用物,推治疗车来到病房。
乳液湿敷的操作方法
乳液湿敷是一种常见的皮肤保养方法,下面是操作方法的简要说明:
1. 首先,准备一小块柔软的面巾或棉片,并将其沾湿。
2. 取适量乳液倒在手心,用手指蘸取适量的乳液。
3. 轻轻把乳液均匀地涂抹在面部,可以从内至外轻轻打圈按摩,确保乳液能够完全吸收。
4. 在乳液还没有完全吸收前,将沾湿的面巾或棉片轻轻敷在面部,使其紧密贴合皮肤。
5. 让面巾或棉片停留在面部约5-10分钟,使乳液能够被皮肤充分吸收。
6. 湿敷结束后,用清水或温水将面部彻底洗净,确保将乳液彻底清除。
7. 最后,根据个人的皮肤状况,可以继续使用其他保养品,如化妆水、精华液或面霜。
需要注意的是,乳液湿敷的频率应根据个人皮肤状况来定。
对于干燥或敏感皮肤,建议每周使用2-3次;而对于油性皮肤,可以减少至每周1-2次。
此外,使用
乳液前应先进行适当的清洁工作,确保皮肤无油脂或污垢残留。
同时,请避免在有伤口或痤疮等皮肤问题的区域使用乳液湿敷。
如果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专业医生或美容师的建议。
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中药湿敷是一种应用于中医治疗中的辅助手段,通过将药物煎煮后,利用其热量和药性,以湿敷的形式施加在患处,达到渗透、促进血液循环、散结止痛等治疗目的。
中药湿敷技术是中医理疗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适用于各种疾病的辅助治疗。
下面将介绍中药湿敷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1. 确定治疗部位:首先医生需要明确患者的病情和所需治疗的部位,确定需要进行中药湿敷的具体区域。
2. 准备药材和器具:医生需要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和器具,包括中药材、煎药锅、纱布或棉布等。
3. 煎药:将所需的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煎药处理。
在煎药的过程中,医生需要掌握好火候,控制好煎药的时间和温度,确保煎出的药液有效成分充分释放。
4. 敷药:待药液煎煮完成后,将药液倒入适当容器中,稍微冷却一会以适宜贴敷温度,然后将纱布或棉布完全浸透于药液中捞出,敷贴在患处,保持温度。
需要注意的是敷贴药物的浸渍均匀与保证敷贴过程中不滴漏药液。
5. 观察疗效:敷贴药物后观察病人的情况,包括患处的温度变化、颜色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调整,增减敷贴时间。
6. 清洁收拾:等治疗完成后,及时清洁患处,整理好医疗器械,保持医疗环境的整洁和消毒。
以上就是中药湿敷的操作流程,需要医生们掌握这些步骤,随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二、评分标准1. 药物煎制的质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所需治疗的部位,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并掌握好药物煎制的时间和温度,确保药液有效成分充分释放,这是中药湿敷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2. 敷贴的均匀性:医生在进行中药湿敷时,需要确保药物敷贴的均匀性,避免出现局部过热或过冷的情况,保证药物的渗透效果。
3. 观察疗效:敷贴药物后,医生需要及时观察病人的情况,包括患处的温度变化、颜色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敷贴时间和药物种类。
4. 医疗器械和环境的整洁:医生在进行中药湿敷时,需要保持医疗器械和环境的整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保证患者的安全。
护理热湿敷操作流程
备齐用物:准备所需的物品,包括治疗盘、药液、敷料、水温计、镊子等。
解释操作目的:向病人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步骤,以取得他们的合作。
取合理体位:让病人取舒适的体位,暴露湿热敷部位。
测试温度:将敷料浸于38~43℃的药液中,将敷料拧至不滴水即可。
敷于患处:将敷料敷于患处。
保持湿度及温度:及时更换敷料或频淋药液于敷料上,以保持湿度及温度。
观察患者皮肤反应:观察患者皮肤反应,询问患者的感受。
操作完毕:操作完毕后,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化妆水湿敷的操作方法
化妆水湿敷是一种美容护肤方法,可以帮助皮肤保湿、舒缓和滋养。
下面是化妆水湿敷的操作方法:
1. 准备
- 洁面:首先需确保脸部干净,用洁面产品彻底清洁面部,去除污垢和化妆品残留。
- 化妆水:准备一瓶适合自己肤质的化妆水,可以是保湿化妆水、舒缓化妆水或修复化妆水等。
2. 选择敷布
- 选择一块纯棉面巾或化妆棉,可以将其剪成适合脸部大小的形状。
3. 湿敷
- 将适量的化妆水倒入碗中,浸湿纯棉面巾或化妆棉。
- 将湿敷布取出,轻轻拧干,确保不至于滴水。
- 将湿敷布放在脸部,尽量覆盖脸部的各个部位。
4. 敷脸
- 轻轻按压化妆水湿敷布,使其与肌肤充分贴合。
- 可以将湿敷布分别敷在额头、脸颊、鼻子和下巴等不同部位,以满足各个部位的需求。
5. 放松
- 关闭眼睛,放松心情,享受湿敷的舒适感。
- 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调整。
6. 移除敷布
- 将湿敷布从脸部取下,用清水轻柔地洗净化妆水残留。
- 完成后,可以继续进行后续的护肤步骤,如涂抹精华素、面霜等。
注意事项:
- 化妆水湿敷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每天或隔天进行,但也不宜过频。
- 对于敏感性皮肤或痘痘肌,可以选择舒缓或抗敏化妆水进行湿敷。
- 使用化妆水湿敷后,皮肤可能会有轻微的刺痛感,这是正常现象。
- 没有特殊需要,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晚上进行湿敷,使皮肤在睡眠中进行修护。
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概述中药湿敷是一种中医疗法,其主要通过将中药煎汤或者水煮后的温敷物料敷于病患部位,通过热力传递和药物渗透来对病患进行治疗的方法。
在中医理论认为,中药湿敷对于风湿病、外伤、跌打损伤等病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那么如何进行中药湿敷,以及如何进行评分标准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中药湿敷技术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二、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料:在进行中药湿敷前,首先需要根据病症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料,通常是具有散寒祛湿、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
- 煎制中药汤剂:将所选中药材料按比例配制后,进行煎煮,制成中药汤剂。
2. 敷贴操作- 清洁患处:在进行中药湿敷前,需要先对患处进行清洁消毒,保证敷贴部位的清洁。
- 敷贴温度掌握:测试中药汤剂的温度,控制好敷贴的温度,避免烫伤患者。
- 敷贴时间掌握:在敷贴中药湿敷物料时,掌握好敷贴时间,一般情况下15-30分钟为宜。
3. 落实护理- 敷贴后护理:在中药湿敷结束后,需要进行患者护理,包括清洁敷贴部位,了解患者的反应情况,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变化情况。
三、中药湿敷评分标准在进行中药湿敷操作时,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分,以保证中药湿敷的质量和疗效。
1. 中药材料选择:根据患者的病症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料,考察中药的选择是否合理。
2. 湿敷温度掌握:评估敷贴中药湿敷物料的温度掌握是否得当,避免对患者造成烫伤。
3. 敷贴时间掌握:评估操作者对敷贴时间的把控是否合理,避免过长或者过短影响治疗效果。
4. 敷贴方法和技巧:评估操作者的敷贴方法和技巧是否熟练,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5. 敷贴后护理:评估操作者对患者敷贴后的护理是否得当,包括清洁敷贴部位、了解患者反应等。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中药湿敷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风湿病、外伤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中药的药性和热力的作用,对病症起到一定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在进行中药湿敷操作时,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中医知识和操作技巧,以保证操作质量和疗效。
湿敷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湿敷法就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心理状况。
二、目标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三、禁忌证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四、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五、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5、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6、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六、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七、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出现异常,妥善处理。
八、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湿敷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