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文手势儿歌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课件】《柯尔文手势》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深入探索小学音乐课程中的《柯尔文手势》。
这不仅是一堂介绍基本概念的课程,更是一次音乐节奏感的训练之旅。
我们将一起学习柯尔文手势的七个基本音,并通过实际操作,领略这一手势如何在音乐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教学目标1. 学生应能够不仅仅是记住柯尔文手势的七个音,而是要理解它们,并能够自然地运用在音乐实践中。
2.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柯尔文手势,感知音乐的节奏,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表达力。
3. 同时,我们期望通过这堂课,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更大的热情,培养出更加全面的音乐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我们将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柯尔文手势的七个音及其位置,这是基础也是关键。
而如何利用这些音进行音乐的节奏训练,则将是我们的教学难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们将准备PPT课件和《柯尔文手势》教材。
学生将需要手部模型来直观地感受音的位置,以及音乐教材来学习和练习曲目。
教学过程1. 我们将以一段音乐作为导入,让学生在感受节奏的同时,自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3. 在节奏训练环节,我们会选取一些曲目,让学生通过柯尔文手势来感受和表达音乐的节奏。
4. 我们将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而明了,涵盖柯尔文手势的基本概念、七个音的位置,以及如何运用这些音进行节奏训练的技巧。
作业设计1. 学生将被要求运用柯尔文手势,为家人表演一段音乐,这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实践,也是一种展示。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们将观察和反思学生对柯尔文手势的基本概念和七个音的掌握情况。
我们也会考虑学生在音乐节奏训练中的表现,并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思考和提出改进的措施。
我们也将探索如何让学生在更多的场景中,如合唱和乐队中,运用柯尔文手势。
我们可能会邀请专业的音乐教师来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我们也将考虑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以此来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自选一首儿歌,尝试运用科尔文手势语和科达伊节奏读谱的方法,设计教学案例儿歌选择:《小星星》1. 科尔文手势语教学法首先,介绍科尔文手势语教学法,它是一种通过手势来配合语言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儿歌。
对于《小星星》这首儿歌,可以采用以下手势:1)展开五指,表示小星星;2)缩起五指,表示消失了;3)两只手叉开,表示宇宙间;4)两只手合拢,表示紧紧抓住。
2. 科达伊节奏读谱教学法其次,介绍科达伊节奏读谱教学法,它是一种通过节奏的方式来辅助儿童学习音乐,使他们更容易理解音符。
对于《小星星》这首儿歌,可以按照以下节奏进行教学:1)强调第一拍,读出“起”;2)第二拍,读出“小”;3)第三拍,读出“星”;4)第四拍,读出“光”;5)第五拍,读出“它”;6)第六拍,读出“在”;7)第七拍,读出“天”;8)第八拍,读出“上”。
3. 教学案例设计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小星星》这首儿歌,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案例:1)先引导孩子一起唱一遍儿歌,然后给孩子介绍科尔文手势语教学法,并示范相关手势。
2)接着,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如“谁来当小星星”、“抓小星星”等,让孩子们跟着手势一起来演练。
3)然后,教师介绍科达伊节奏读谱教学法,并示范节奏。
4)让孩子们根据节奏,按照歌词唱出来,加深印象。
5)最后,让孩子们根据手势和节奏,一起来唱《小星星》,并在学习结束时,再次展示相关手势和节奏,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记忆和巩固。
以下是一份基于科尔文手势语和科达伊节奏读谱方法的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是帮助幼儿学习儿歌《小星星》。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儿歌《小星星》的歌词和旋律。
2. 能够通过科尔文手势语和科达伊节奏读谱的方法,辅助学习儿歌《小星星》的旋律。
3. 能够在理解和演唱的基础上,通过手势和节奏表达出歌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1. 电子播放设备和音响。
2. 教学幻灯片,包括歌词和科尔文手势语的图示。
3. 打印出科达伊节奏读谱表。
《柯尔文手势》PPT课件contents •引言•柯尔文手势基本动作•柯尔文手势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柯尔文手势的优势与局限性•柯尔文手势的实践与探索•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柯尔文手势是一种用来表示音高相对关系的手势由英国音乐教育家约翰·柯尔文创立通过不同的手势和空间位置,直观展示音阶中各个音的高低关系柯尔文手势简介最初用于帮助儿童理解音高概念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和演唱领域的辅助工具起源于19世纪英国的音乐教育领域柯尔文手势的起源与发展010204柯尔文手势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音高关系,提高音准把握能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升教学效果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和不同水平的音乐学习者,具有广泛的实用性0302柯尔文手势基本动作柯尔文手势是一种音乐教学法中的辅助工具,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音高。
它通过不同的手势来表示不同的音高,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掌握音高概念。
柯尔文手势包括七种不同的手势,分别对应不同的音名。
基本手势介绍握拳,大拇指朝下,表示基准音do 的位置。
doremi手掌摊开,向上抬起,表示音高上升一个全音。
手掌继续上抬,到达一定高度后保持不动,表示音高再上升一个全音。
030201fa sol la si 01020304大拇指朝下,其余四指并拢,指向身体下方,表示音高下降一个半音。
手腕微微抬起,手掌呈水平状态,表示音高上升一个全音后再上升一个半音。
手掌继续上抬,到达一定高度后保持不动,表示音高在sol的基础上再上升一个全音。
食指伸直,其余四指弯曲并拢,指向斜上方,表示音高在la的基础上上升一个半音。
柯尔文手势的规范性对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需要掌握正确的手势动作。
在使用柯尔文手势时,要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突兀的动作。
同时,要注意手势与音乐的结合,确保手势能够准确地表达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柯尔文手势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柯尔文手势教学幻灯片课件•柯尔文手势简介•柯尔文手势教学法•柯尔文手势在音乐课堂中的实践•柯尔文手势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柯尔文手势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总结与展望目录CONTENTS01柯尔文手势简介19世纪70年代,由优翰·柯尔文创造,最初用于帮助聋哑人理解音乐。
20世纪初,柯尔文手势逐渐在欧美国家的音乐教育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近年来,柯尔文手势已成为国际通用的音乐教学手段之一。
起源与发展手握成拳,表示基准音“do”。
“do”手势“re”手势“mi”手势手掌平放,指尖向上,表示音阶中的第二个音“re”。
手掌平放,指尖向下,表示音阶中的第三个音“mi”。
030201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表示音阶中的第四个音“fa”。
五指并拢,掌心向内,表示音阶中的第五个音“sol”。
五指并拢,掌心向外,表示音阶中的第六个音“la”。
食指伸直,其余四指弯曲,表示音阶中的第七个音“si”。
“fa”手势“sol”手势“la”手势“si”手势通过直观的手势表现不同音高,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
帮助学生理解音高概念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
辅助歌唱教学柯尔文手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视唱练耳训练,提高音乐素养。
提高视唱练耳能力通过运用柯尔文手势,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增强音乐表现力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02柯尔文手势教学法教学目标与原则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音高、音程和调式等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遵循直观性、系统性、科学性等教学原则介绍柯尔文手势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演示不同音高和音程的手势表达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模仿、练习掌握柯尔文手势结合音乐作品,分析、讲解柯尔文手势在音乐中的应用01020304教学内容与方法010204教学评价与反馈观察学生的手势表达是否准确、流畅通过简单的测试或问答,评估学生对柯尔文手势的理解程度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提高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0303柯尔文手势在音乐课堂中的实践通过柯尔文手势的不同高度,直观展示音的高低,帮助学生理解音高概念。
《柯尔文手势》课件0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柯尔文手势》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柯尔文手势的定义、应用及其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柯尔文手势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音乐教学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柯尔文手势的运用及其在音乐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柯尔文手势的定义、手势动作及其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教育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教师使用的柯尔文手势,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手势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柯尔文手势的定义及起源。
(2)介绍柯尔文手势的基本动作及其意义。
(3)分析柯尔文手势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首简单的歌曲,现场演示如何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教学。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段音乐教学活动,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教学。
5. 小组展示与评价(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柯尔文手势》课件012. 内容:(1)柯尔文手势的定义(2)柯尔文手势的基本动作及意义(3)柯尔文手势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柯尔文手势的定义及起源。
(2)列举并描述柯尔文手势的三个基本动作。
(3)设计一段音乐教学活动,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教学。
2. 答案:(1)柯尔文手势是音乐教育中的一种手势教学法,起源于19世纪的法国。
它通过手势动作来表示音高、音长、音强等音乐要素。
(2)柯尔文手势的三个基本动作:手势1表示高音,手势2表示中音,手势3表示低音。
(3)示例:选取一首儿歌,如《小星星》,使用柯尔文手势指导学生进行合唱,提高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
《乃呦乃》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苏教版小学音乐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内容。
这是一首动听的土家族儿歌。
歌词“乃呦乃”是“来吧”的意思。
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构成,独特的旋律赋予歌曲浓郁的民族风格。
教学目标:1、唱乃呦乃,感受少数民族儿歌的特点,体验土家族的风格和韵味,热爱少数民族文化。
2、通过唱、听、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走进音乐,走进土家族,感受音乐带来的文化。
3、掌握do mi sol柯尔文手势。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特色教学难点:熟练运用“do mi sol”柯尔文手势表现歌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钢琴教学过程设计: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音乐热身运动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一首歌曲,名字叫《七个小兄弟》,大家还记的吗?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想再唱一唱吗?下面我们分为7个小组,带上你们各组的头饰,一起再来唱一唱,好吗?学生随琴演唱歌曲《七个小兄弟》师总结:瞧,我们的歌声多美阿!我们演唱或聆听到的这些好听的歌曲和音乐,其实都是由一个个不同音高的音符组成的,他们就像一个个小精灵一样把我们的音乐连接起来。
你们知道音乐中的这些小精灵,主要由哪几个音符组成吗?(请生举手回答)结合课件,让学生认识音乐中的七个小伙伴:“do re mi fa sol la si”1、学生跟琴模唱音阶2、音乐游戏:开火车规则:以小组为单位,一个人唱一个音名,按音阶顺序进行师:同学们唱的都很准确,你能用其中的三个音符“do misol”来编个旋律吗?下面分组讨论,过会儿大家一起来交流4、师生互动:用“do mi sol”三音符创编旋律(分四组讨论,通过投影仪展示四组同学的杰作)二、歌曲导入师:看来你们都是小小天才创作家,简单的三个音符就能创作出这么多的不同旋律。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特别的歌,它也是只用了这三个音符“do mi sol”来创作的,来听一听!1、播放歌曲《乃呦乃》伴奏,初步感受旋律2、请生谈感受(旋律欢快、活泼)3、出示歌曲旋律谱,学生跟琴模唱歌谱4、师导语:这就是一首来自湖南省土家族的儿歌《乃哟乃》(板书课题)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他是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去感受土家族的风情!快听,土家族的人们唱着一首《乃哟乃》喊我们一起和他去跳舞唱歌呢!三、学唱歌曲《乃呦乃》1、播放歌曲猜一猜歌词“乃呦乃”表达的什么意思?(“来吧”)2、学生边拍手边跟师后按节奏齐读歌词3、随音乐范唱轻声唱词4、跟琴完整演唱歌曲三、歌曲处理表现1、师:同学们!唱的都挺棒!,问题:“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演唱歌曲才能表现土家族小伙伴在快乐玩耍呢?”(高兴)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再次演唱歌曲。
柯尔文手势在小学低年级唱歌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唱歌一直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唱歌并不总是容易的,他们往往会面临音准不准、节奏不准等问题。
如何让小学生更好地学唱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一种名为柯尔文手势的方法逐渐被引入到小学低年级的唱歌教学中。
柯尔文手势是一种通过手势来表达音乐节奏、音高、音长等音乐要素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通过对柯尔文手势在小学低年级唱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促进他们在音乐领域的全面发展。
探讨柯尔文手势在小学低年级唱歌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效果,对于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柯尔文手势在小学低年级唱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在提升学生歌唱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
具体目的包括:1.考察柯尔文手势在唱歌教学中的具体作用和优势,探讨其对学生歌唱技巧和节奏感的影响。
3.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柯尔文手势在小学低年级唱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和效果。
4.评估柯尔文手势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歌唱表现和学习动机的影响,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实践参考与借鉴。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旨在揭示柯尔文手势在小学低年级唱歌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教学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柯尔文手势介绍柯尔文手势是一种通过手部动作来配合歌词或音乐节奏的教学方法。
这种手势通常由教师或指挥者在教学过程中示范,学生们则会跟随着动作进行。
柯尔文手势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含义和节奏,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柯尔文手势在唱歌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手部动作的配合,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节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柯尔文手势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柯尔文手势”最早是由优翰-柯尔文发明的,他把7个唱名化成7个不同的手势,并通过空间感表现出来,从无形到有形,能让人直观感受到音高的变化,在音乐课堂上也能很好地帮助老师解决音高、合唱、歌曲处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这种手势特别能让小学生接受,并且能调动他们唱音阶的积极性,在音准方面对学生也有很大提高。
柯尔文手势在音乐课堂上也能很好地帮助老师解决音高、合唱、歌曲处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现结合本人这些年的教学经验和总结,谈谈柯尔文手势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柯尔文手势在音阶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柯尔文手势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解决学生素质差异问题,借助学生们爱玩好动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游戏,有序展开音乐教学活动。
柯达教学法提倡的“从歌唱教学入手,以歌唱为中心”,不需要借助任何乐器的伴奏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到音乐技能,也能让学生动起来,实现肢体动作与柯尔文手势的结合,将其作为歌唱教学的辅助工具,以提升音乐教学的课堂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教学生唱DO、RE、MI、FA、So、LA、SI这7个音的音阶,在没用手势之前,学生会比较懵懂,只知道唱唱名,不知道这7个音每个音的音高位置,甚至有学生会唱跑调。
因此,我会把手势图画在黑板上,并进行讲解。
具体做法是:告诉学生DO MI SOL这三个音是主音,意思就是这三个音是音阶中的主干音,所以DO手势是握拳在腰间,MI是手放平于胸前,SOL是把手掌立起来像一堵墙一样的稳固,先把这三个音唱好了,再讲解FA,因为FA是不稳定音,但他跟MI是半音关系,更靠近MI的,所以,他的手势是大拇指向下。
唱si时,食指朝上,代表着靠近高音DO,也是个不稳定音。
通过讲解,学生能更快地理解每个手势所代表每个音的含义。
让学生边唱边做手势,不但很快记住了这7个音的唱名,还调动了他们唱音阶的积极性,同时对于音准的稳定性也有提高,有效地完成了音阶教学。
二、柯尔文手势在音高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音高音准是学生音乐学习的重难点之一,由于学生缺乏对音高概念的认识,很容易误解音高,认为因为音高就是高调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