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效的提问 打造高效课堂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让有效的提问优化高效的课堂【摘要】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有效、扎实地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更能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提问是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的,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提出有效的问题,从而打造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有效提问高效课堂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
”如何导呢?他说:“一要提问,二要指点”。
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思考、创造、表现的机会,来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获得知识。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
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变得有效呢?一、提问应把握全局,目标明确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特别注意各提问之间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既要做到胸中有教材,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既要考虑知识传授的严谨性,又要考虑学生活动的趣味性,既要注意优等生的能力发展,又要照顾后进生的接受能力,在全局观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有的教师上课认真,学生语文素养却差强人意;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的知识点,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错别字连篇,表述时逻辑混乱等。
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没有一个全局观念,只重视备教材,而没能静下心来认真备学生,所提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钻研教材,问题的提出要紧扣教材,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同时也要结合学生实际,备好两头课(教材,学生),重点、难点突出。
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二、提问应超越预设,关注生成刚才说到的课堂提问是关于一些静态问题的处理。
而真正的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生成性。
要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那就要求教师及时发现并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或有价值问题的诱因进行点拨提问,加以重锤敲击,从而激起共鸣、碰撞智慧。
做好“提问”文章打造高效课堂研究发现,课堂上“问答”交互活动约占课堂一半时间。
可见“提问”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
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掌握好提问这门艺术。
一、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1.问题程式化,千篇一律小学英语课的free talk环节,老师们总是在重复这样的问题:what’s your name?how are you?what day is it today?what do you like…几乎不考虑这些问题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2.明知故问,效益低下例如,在学习《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2 i like…》时,教师手拿一只橘子问学生:what’s this in english?要求学生回答it’s an orange.从交际教学的观点来看,这种问答缺乏信息差,是明知故问、是机械性的、低层次的操练,是毫无意义的。
3.情境创设不真实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9 what’s the matter?》时,教师为了引出新单词tired,让学生又唱又跳、反复起立坐下,折腾了2分钟,然后问:boys and girls ,are you tired?学生面对突然的提问,不知如何回答;于是教师继续补问:are you tired?yes or no?4.随意选择提问对象,学困生被冷落大部分教师上课提问时并未考虑问题难度与学生之间的关联,而是随个人喜好随机点名,导致了中等以上的学生“露脸”机会显著高于学困生。
而最需要提高、关注的群体——学困生,却因我们在选择“顺利推进教学进程”时被无情地抛弃了!5.对学生的回答缺乏积极的反馈,挫伤学生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否定学生的回答是家常便饭。
主要原因是,教师往往从自己期望的角度预设好了答案,以此来评定学生的回答。
如果学生的回答不符合预设,等待他们的则是一句sorry,you’re wrong.然后叫起下一位学生,说不出“理想”答案决不罢休。
提问,让课堂更高效提问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老师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对于课堂的效率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提问的重要性入手,探讨如何通过提问让课堂更高效。
一、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交流方式,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通过提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还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态度,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二、提问的技巧和方法1.问题的提出要清晰明了在提问时,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问题的表述要尽量清晰明了,避免语言模糊或者含混不清,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问题的意思。
2.问题的设置要有针对性在选择提问的内容和方式时,老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学习特点,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问题的引导要得当在提问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可以通过适当的提示和补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索能力的培养。
4.问题的回馈要及时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应该给予及时的回馈和评价,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借助学生的回答,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1.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促进课堂的互动和交流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3.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通过提问,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态度,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通过有效提问打造高效生物课堂摘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怎样利用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科学地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有效问题来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所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富有趣味性、深刻性、发展性。
关键词:有效提问高效生物课堂趣味性深刻性发展性一线教师孙双金说过: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手高举,小嘴直讲才是有效的课。
古希腊人普罗塔戈有这样一句名言:“问题就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
”吴加澍老师认为:问题是通向高效课堂的钥匙。
然而,有效教学的落脚点在哪里?有效提问就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
既然如此,那么有效提问都需要把握哪些原则呢?一、设计问题要有趣味性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全盘考虑,注意提问的坡度,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辅性提问,即设计课堂提问要考虑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引向求知的新境界。
例如在学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时,我先为学生介绍我们国家的男女性别比例。
学生都知道男女比例是1:1,然后我抓住时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性别比为何接近1:1呢?”学生又开始活跃起来了。
经过讨论,有同学主动回答:男性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另一种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而不同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从而保证了男性与女性的比例是1:1。
紧接着又提出:“生男生女是由女方决定的吗?”此时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情感教育,有些家庭中的男性由于没学遗传学知识,没生儿子就拿老婆出气是完全错误的,其实生男生女是由男人决定的。
同时也告诉他们重男轻女的思想是错误的。
这样处理就降低了难度,把学习的主题分解成若干个问题,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渐达成对学习主题的深入,全面认识,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二、设计的问题要有深刻性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原有的生物知识与学生既定的认知结构结合在一起,并由此转化为相互关联的问题组,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让有效提问打造高效课堂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
古人曰:“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对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到好处地抛砖引玉,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情境中,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悱愤状态,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讲《八戒吃桃》的故事:“孙悟空在花果山种了一棵桃树,桃子成熟了,孙悟空因事外出,被嘴馋的猪八戒钻了空子,第一天偷吃了整棵树上桃子的?蚪?虔,以后每天都分别偷吃了现有桃子的?蚣?虔、?蚧?虔、?蚝?虔。
当他偷吃了4天又要饱餐一顿的时候,孙悟空回来了,看着被吃掉的桃子,十分恼怒,举杖将猪八戒痛打一顿。
猪八戒忍痛逃了。
孙悟空看着树上剩下的20个桃子,摇头叹惜。
同学们,你知道这棵桃树结有多少个桃子吗?”设计这样的故事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来,使其处于主动探索学习的状态。
学生纷纷跃跃欲试,积极思考。
(二)提问要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
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新知。
提高中学教师的问答技巧打造高效课堂氛围引言:中学教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问答是一种常用的教学交流方式。
合理运用问答技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打造高效课堂氛围。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中学教师的问答技巧,以及如何通过问答打造高效课堂氛围。
1. 了解学生: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于进行有效的问答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思考方式等。
只有了解学生,教师才能更准确地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
2. 创设开放、宽松的课堂氛围:问答过程中,学生需要敢于发表观点和提问。
教师应创设积极向上、开放宽松的课堂氛围。
营造这样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除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思考时间,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
3. 提问的技巧:3.1 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行个人判断和分析。
教师可以使用“为什么”、“如何”等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表达个人观点。
3.2 封闭性问题:封闭性问题主要用于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记忆情况。
教师可以使用“是非”、“选择”等形式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快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3 追问技巧:追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
通过追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问题,动态地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深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形式的问答活动:4.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提问和回答。
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4.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问答。
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3 游戏竞赛:以游戏竞赛的方式进行问答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通过激烈的比赛氛围,学生积极思考并迅速给出回答。
5. 激励和肯定学生:在问答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激励和肯定。
让有效的提问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有几点粗浅的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反思我们的课堂提问
纵观我们的课堂,师生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乐此不疲。
但低效重复式的提问,或不着边际与要点的提问等等,学生的思维不但没有得到启发,而且教学效率微乎其微。
究因何在?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主体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的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由谁进行,直接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爱因斯坦说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模式去解决问题,而提出一个问题是站在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认识一个矛盾,冲破固有的思维方式而创造性地提出一个问题。
可见,问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可事实如何呢?我我们的课堂提问都由教师严格、有序的主导来控制着问题,教师早先在教案上设计,课堂上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等待着教师的提问,并用一种标准答案来回答,这种
一味地单相的教师问学生,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教师主导一切的做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依然没有落实。
(二)问题的设计,缺乏探究性
当学生“无疑”时,教师则“须教有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
好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但很多时候我们为提问而提问,脱离学生实际,或浮光掠影,或针对性不强……。
正如张志公先生指出的那样,“问得太平直,太简单,学生想都不必想就答出来,像‘好不好’、‘是不是’之类,看似热闹,气氛活跃,却无实际价值”;“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像猜谜语”;“问题太笼统,不着边际,学生可以随便回答两句,很难说他对,也很难说他不对”。
像这样缺乏启发性、探究性的提问是数学教学的大忌,它不能使学生思维与教学产生共鸣,相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问题的解答,缺乏引导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问题一提出,就忙着请学生回答。
对一声不吭者,抱之以冷漠;对答非所问者,送之以摇头。
对回答不出或回答得不完整的问题,迫不及待地请另外的学生出马,直到答对为止。
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和启发。
没有展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这样只有问没有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是无法开户的。
二、提高课堂有效提问的做法
(一)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情境中,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同时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讲《八戒吃桃》的故事:孙悟空在花果山种了一棵桃树,桃子成熟了,孙悟空因事外出,被嘴馋的猪八戒钻了空子。
第一天偷吃了整棵树上桃子的,以后每天都分别偷吃了现有桃子的,当他偷吃了4天又要饱馋一顿的时候,孙悟空回来了,看着被吃掉的桃子,孙悟空十分恼怒,举杖将猪八戒痛打一顿,猪八戒忍痛逃了。
孙悟空看着树上剩下的20个桃子,摇头叹惜。
同学们,你知道这棵桃树结有多少个桃子吗?设计这样的故事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来,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学习的状态。
学生纷纷跃跃欲试,积极思考:把树上桃子分为5份,第一天吃了总数的,剩下4份,第二天吃了,剩下3份……,这样每天都刚好吃了总数的,因而可求总数:20÷=100。
(二)提问要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
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
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
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教师提出: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③那么
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2πr/2)×r=πrr。
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例如:在四年级教学图形的拼组时,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拼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进一步问:你还能用不同颜色三角形拼出什么美丽的图案?给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就会放开思维的去发挥想象力,会有意外的效果。
之所以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同时,
不可忽视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的开发,因为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源泉,而开放性问题是培养求异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设计一些开放题,发展求异思维,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打下基础。
再如:在一年级教学找规律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颜色、形状、个数的不同分别来发现排列规律,接着又出示围成圈男女同学跳舞图(动感图),师问: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出了这个节目,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可以从男女生的排列、服饰款式、颜色的排列、舞蹈动作的排列来发现规律,甚至可以从更多方面来发挥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