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16
第二讲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导入:“人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命题,也是每一个人毕生都在探讨和不断获得不同答案的问题。
斯芬克斯最为得意的一个谜语是:“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当午用两只脚走路,晚间用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
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
”俄狄浦斯一字中底,谜底是“人”,因为“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软弱无助的孩子,他用两脚两手爬行;在生命的当午,他成为壮年,用两脚走路;但到了老年,临到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着拐杖,作为第三只脚。
”斯芬克斯之谜、写在太阳神阿波罗神殿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和中国熟知的那句“人贵有自知之明”,都表明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同时,提出了认识人本身的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比他真正是怎样一个人更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按照他自己认为是怎样一个人而行动的。
而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各方面都有比较明确的了解,才能在环境的适应、个体的发展上,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所以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常常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在每个人身边可以轻而易举地搜索出大量的事例佐证自己的观点。
因此,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个体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既有成熟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自我形象。
早在古希腊时期“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神庙上的名言就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自我、实践自我、超越自我。
而对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来说,”自我“更是自己积极关注的课题。
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如何,直接影响自己的社会适应和身心健康。
如果一个人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善于利用每个成长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他的一生就会快乐就会有价值。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自我意识的确立是青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青年人格的形成、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大学生自我意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与关注,正确认识自我是个体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
每天早晨,我对自己说:“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自我都是新的,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前进的动力,而是摆脱昨天阴影的力量,你不能轻装是因为你习惯向后看,请转过身吧,走过去前面是个天,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真好!”进入大学的学生,都会思考一个问题:“我是谁?”“我有什么目标?”“我为什么上大学?”等形而上的问题。
当我们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请你向别人描述你自己时,你首先想到的特征是什么?是你的性格特征如外向、内向还是外表特征如高、矮、胖、瘦?还是社会类别如男女等?事实上,你可能更倾向于用概括性的语言对自己做一个总体评价。
如“我是一个追求优秀的大学生”,“我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但有些懒惰自制力弱的人”等。
所有这一切,都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真实体现。
关于青年时期自我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点。
最著名的理论为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自我同一性,也称为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寻求内在合一及连续的能力。
大学生由于身心两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他们开始关注自我,思考关于“自我”的问题。
自我同一性是大学生寻求自我了解与自我追寻的必然历程,对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选择,理想信念的树立有着积极意义。
如果大学生不能确立良好的自我同一性,就会对社会的主导价值表示怀疑,极易造成生活没有重心、摇摆不定。
一、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青年大学生存在六个方面的自我认同问题:一是我现在想要什么?二是我有何身体特征?三是父母如何期望我?四是以往成败经验如何?五是现在有何问题?六是希望将来如何?这六个方面问题回答归为“我是谁?”与“我将走向何方?”两大问题如果完成得较好,大学生就能够适应与化解危机,达到自我同一性;否则,容易出现自我同一性危机,个人方向迷失,与自己的角色不相适应,最后出现退缩、自卑等不良人格特征。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的涵义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第二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幅自我的‘蓝图’或一幅自画像。
我们意识里对此可能不够清晰、具体,也可能不了解,但它却是存在的,而且完整详细地摆在那里。
自我意识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一个基础,由此而产生出个人的整个个性、行为,甚至环境。
”———马克斯韦尔导语:自我意识的确立是青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青年人格的形成、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阶段的自我意识是大学以前的自我意识的继续与深化,同时又有其质的变化。
这一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从分化到矛盾,走向统一,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人的自我意识常常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在每个人身边可以轻而易举地搜索出大量的事例佐证自己的观点。
因此,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个体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既有成熟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自我形象。
早在古希腊时期“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神庙上的名言就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自我、实践自我、超越自我。
而对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来说,”自我“更是自己积极关注的课题。
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如何,直接影响自己的社会适应和身心健康。
如果一个人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善于利用每个成长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他的一生就会快乐就会有价值。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自我意识的确立是青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青年人格的形成、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阶段的自我意识是大学以前的自我意识的继续与深化,同时又有其质的变化。
这一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从分化到矛盾,走向统一,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
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如果再进一步简化,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指对自己身高、体重、容貌、性别等的认识以及生理病痛、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等的感受。
你觉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你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人?你满意自己的现状么?你希望你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怎样改变现状成为自己期望的那种人?通俗地说,这些都叫“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指对自己身高、体重、容貌、性别等的认识以及生理病痛、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等的感受。
2)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指对自己知识、能力、情绪、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的认识和体验。
3)个体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与体验指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和他人相互关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
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是反复多样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认识自己,也认识别人。
二、自我意识内容生理自我: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如:对体重、身高、身材、容貌等体像和性别方面的认识,对身体的痛苦、饥饿、疲倦等感觉。
社会自我: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如:自己在朋友、同学、家庭、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自己与他人关系。
心理自我: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如:能力、知识、情绪、气质、性格、理想、信念、兴趣、爱好等。
因此说,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和对自身与别人以及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一)知、情、意的自我意识(二)生理、心理、社会的自我意识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规律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的分析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和同年龄的青年有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其特殊的教育环境和知识背景,他们的自我意识又与一般青年有一些不同。
首先,大学生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
大学生不象普通青年直接进入社会,而是有四-五年的知识技能的准备时间。
在这段缓冲时间里,他们围绕个人发展、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主动积极的探索自我。
回经常独思,反省“我聪明吗?我风度如何?我性格怎样?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等一系列问题。
会自觉的把自己的命运和集体、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经常考虑如何为社会服务。
第二、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有与各类知识增多,生活经验扩大,感性和理性趋于成熟,大多数学上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边的客观、全面。
王登峰等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和显现实自我之间的相关比较高,第三、大学生自我体验丰富复杂。
一般说来,大学生自我体验的情绪情感基调是积极的、健康的。
大学生对别人的言行和态度极为敏感,愿把自己的情感体验闭锁于心。
内心体验起伏较大,取得成绩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遇到挫折时又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有明显的两极情绪。
第四、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有很大提高,其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稳定性显著发展。
第五、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总体而言比较高,但不同年纪的大学生在自我发展方面纯在明显差异,而且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与期心理障碍的表现趋势似乎存在某中对应关系。
大学一、二、四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随年纪升高而发展,而三年级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最低,内心矛盾冲突最尖锐、思想斗争最激烈、回顾与展望最多的时期。
他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相对稳定阶段中的不稳定期,但是也是依次新的上升期,因此也友人称之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扎的转折期。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大学生自我意识杂大学阶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逐步协调一致。
但在自我意识逐步成熟、确立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也品尝了酸甜苦辣,付出了艰难的代价,并为解决内心的矛盾冲突进行了不懈努力。
1、自我意识的分化青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明显的自我分化开始的。
原来完整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出现了2个我:主观的我(I)和客观的我(ME),既大学时期内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
伴随着主我和客我的分化,理想我和现实我开始分化。
自我意识分化是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自我明显的分化,使大学生主动、迅速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产生了新的认识、体验,同时,由此而来的种种激动不安、焦虑、喜悦增加,自我沉思增多起来,要求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和世界,渴望被理解、被关怀。
2、自我意识的矛盾自我意识的分化,使大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曾注意的许多我的方面和细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斗争,呈现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加剧。
自我冲突加剧,自我不能统一、自我形象不能确立、自我概念不能形成,表现出明显的内心冲突,甚至有很大的内心痛苦和激烈的不安感。
开始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对自我的态度常常是波动的,对自我的控制常常是不果断的。
归纳起来,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方面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1)主观我和客观我的矛盾由于生活范围窄,社会交往多限于老师、同学、父母,比较简单、直接,因此,对自我的认识参照点少,局限性较大。
再加上社会对大学生一向期望高,使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也沾染了光环色彩,而现实生活的自己平凡,和想象中的自己仍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给大学生带来苦恼和不满。
(2)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这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主要源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
大学生富于理想、抱负水平高、成就欲望强,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然而,他们较少接触社会,还不能很好的把握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而且自己现实条件与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着给青年带来很表达的苦恼和冲突,也正是因为种种冲突和差距,激发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积极性。
但是,如果理想我和现实我迟迟不能趋近、统一,则回引起自我的分裂,导致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
(3)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独立意向迅速发展,他们希望能在经济、生活、学习、思想各方面独立,希望摆脱成人的管束。
但在心理上有依赖成人,无法作到真正的人格独立。
这中独立和依赖的矛盾一直是大学生苦恼的问题。
大学生不可能真正独立的原因有三:其一,社会经验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特别是面临复杂世态是,常感到心中无数。
面临有关人生和前途的重大问题时,往往对自己的抉择缺乏信心,而依赖于父母的意志;其二,大学生就学期间经济上一般仍需家庭供给;其三,从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的连续性来看,过去形成的依附气象也不易完全消失。
(4)交往需要和自我闭锁的冲突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渴望理解、寻求归属和爱。
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希望和朋友探讨人生,分享苦与乐。
然而,大学生同时有存在自我闭锁的趋向,把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与人交往长存戒备心理,总是有意无意的保持一定距离。
这是这种矛盾冲突,使不少大学生常处于孤独感的煎熬中。
3、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意识分化、矛盾所带来的痛苦不断促使大学生寻求方法一求得自我意识的统一,既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主要指主体我和客观我的同一、自我与客观环境的统一、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统一,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督的和谐统一。
消除矛盾,获得自我统一的途径有三:一是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自我;二是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趋近;三是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
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不管那种途径达到自我意识的统一,只要统一后的自我是完整的、协调的、充实的、有力的,就是积极和健康的统一,这种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由于个人的社会背景、生活经验、智力水平、追求目标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生自我意识分化、矛盾、统一的途径不同,其结果也不同,统一的类型也不同。
一般说来,自我意识的统一有以下几种结果或类型:(1)积极的统一:自我肯定型积极的自我意识统一即自我肯定,是指正确的理想我占优势,理想我的确立比较现实,即符合社会需求,经过自我努力又可实现。
此外,对显示我的认识比较清晰、客观、全面、深刻。
理想我和现实我能通过积极的斗争达到积极的统一。
统一后的自我完整而强有力,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自身成长。
自我肯定型在大学生中占绝大多数。
(2)消极的统一:自我否定和自我扩张自我意识消极的统一有两种即自我否定和自我扩张。
共同特点是对自我评估不正确、理想自我不健全,缺乏实现理想自我的手段,形成后的自我虚弱而不完整,是一种不健康的统一。
在大学生中占几少数。
自我否定的对现实自我评价过低,理想我和现实我差距大,或差距虽不大,但缺乏自我驾御能力,缺乏自信,不但不接纳自己,反而拒绝自己、甚至摧残自己,即个人不肯定自己的价值,处处与自己为敌。
他们不是通过积极的改变现实自我去实现理想自我,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理想自我,趋同现实自我,以求得自我意识的统一。
自我扩张型属于“我错认我”的情况。
这种人对现实我的认识和评价过度超估,虚假的理想我占有时,认为理想自我的实现轻而易举,于是理想我和现实我达到虚伪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