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进行产能负荷计算

如何进行产能负荷计算

如何进行产能负荷计算
如何进行产能负荷计算

如何进行产能负荷计算

产能分析主要针对产品

1、做哪些产品。

2、产品的制程。

3、每个制程的使用机器设备(设备负荷)。

4、产品的总标准时间,每个制程的标准时间(个人负荷)。

5、材料的准备前置时间。

6、生产线及他仓库需用之场所大小(场所负荷)

一般,着重于人力负荷及机器设备的能力分析。

一、人力负荷分析步骤

1 、依椐期间月的销售计划所预订的生产计划,针对各种产品的数量、标准时间,计算出生产该产品所需的人力。

标准时间又称“标准工时”。

标准时间=实际时间×(1+宽裕率)

一般的宽裕可分为:

物的宽裕:作业宽裕(清理作业台、工具不适用)。

人的宽裕:需要宽裕(上洗手间、喝水)。

疲劳宽裕(因工作疲劳降低工作速度)。

---------------------------------------------------------------

首先要确定标准工时,再确定标准产能。

标准时间的定义

所谓的标准时间,就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作者,在不受外在不良影响的条件下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用具,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标准时间(ST)的构成=观测时间x评比因素+私事宽放+疲劳宽放+程序宽放+特别宽放+政

策宽放

净时间:用跑表法或其他方法进行实际观测而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值或代表值)乘以评估系数,而得到的在标准作业速度下的时间。

净时间=具有代表性的观测时间x评估系数

评估系数分为速读评估法、西屋法(熟练度、努力程度、工作条件、一致性四个因素)

标准时间=观测时间x评比率x (1+宽放率)

例如:某一单元观测时间为0.8min,评比率为110%,宽放为5%,则

=0.8*110*(1+0.05/100)

=0.88*1.05

=0.924min

产能:是指生产设备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产能通常以标准直接工时为单位。

1 决定毛产能

假定所有的机器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3班,每班8小时且没有任何停机时间,这是生产设备在完全发挥最理想的状态下的最高生产潜力。毛产能是个理论值,它是个理想值或者可以说是个标准参考值,作为以后计算实际产能的基准。

以车床为例,可用车床有10台,每台配置车工1人,总人为10人。按每周工作7天,每天3班,每班8小时,10人1周毛产能标准工时为10x7x3x8=1680工时。

2 决定计划产能

此计算基于每周的工作天数,每台机器排定的班数和每班的工作时数。这是算完毛产能的进一步修正,但仍不足以代表有效产出的实际产能。

实际上机器每周计划开5天,每天2班,每班开10小时,因此计划产能标准工时为10x5x2x10=1000工时。

3 决定有效产能

有效产能是以计划产能为基础,减去因停机和良率所造成标准工时损失。良率损失,包括可避免和不可避免的报废品的直接工时。

机器生产有机器检修、保养、待料等时间,实际的工作时间达不到计划时间,且生产的产品有不良品,因此有效产能标准直接工时为 1000x80%x90%=720工时。

人力负荷分析:

1. 依据计划产量、标准工时计算所需总工时。

2. 设定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时间为10小时,则其人员需求为:总需工时÷(每人每天工作时间X每周工作日)X(1十时间宽松率)

时间宽松率=1-工作时间目标百分比(假设为90%)=10%

人员需求=470÷(10x6)X(1+10%)=8.6人

机器负荷分析

1.对机器进行分类

2. 计算每种机器的产能负荷

例:啤机每6秒成型1次,每次出8个(1出8模),即每分钟成型10次

每分钟生产80pcs

每天作业时间=24小时=1440分钟

工作时间目标百分比=90%

时间宽松率=1-工作时间目标百分比=10%

总啤机数=10台

开机率=90%

则10台机24小时总产能

=每分钟生产量X每天作业时间÷(1+时间宽松率)X机器台数X开机率

=80X1440÷(1+10%)X10X90%

=942545

即10台啤机24小时总产能为942545pcs。

3. 计算出生产计划期间,每种机器的每日应生产数

每种机器设备的总计划生产数÷计划生产日数=每日应生产数

4. 比较现有机器设备生产负荷和产能调整

每日应生产数小于此机器总产能者,生产计划可执行;每日应生产数大于此种机器总产能者,需要进行产能调整(加班、增补机器或外协等)

案例练习:

1.某加工中心有2台设备,每天一班,每班8小时,5月份工作天数为23天,设备开动率为90%,该加工中心的设备能力为多少?

2x8x23x90%=331.2

2.某加工件批量n=4件,需顺序经过4道工序加工,各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分别为:t1=10分,t2=5分,t3=20分,t4=15分,若采用顺序移动方式组织生产,则该批加工件的加工总周期为多少?

产能分析报告

产能分析报告 一、产能修改记录及主要产品信息 注:产能分析报告——修改记录 1)产能发生变化时以便及时追踪。如进行增产以达到完全生产能力,此时生产线通过一系列步骤可以达到完全生产能力,则应记录下这些变化。填写论证产能时也应同时填写日期。 2)此次产能分析报告均记作初次提交。 注:产品信息 1)完成产能分析报告的首先要明确需要分析的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品名称、型号、产能概况、客户需求信息等。 2)必要时应完善产品主要零部件供应商信息,以便及时掌握配套商供货情况,平衡零部件供货影响系数。 二、现有设备产能核算 1、预订工作时间标准

注: 1)单班时间:每班总时间-每班的总计可用小时数。 2)班次:表示的是每天每个工艺操作的班次数。 3)作业率:(总工时-无效工时)/总工时。 人员休息-如果在人员休息的时候,机器也停止运转,则输入每班中机器不运转的时间长度。 计划的维修时间-这是计划的每班中机器停机用于维护的时间长度。 4)年出勤时间:年出勤天数-表示的是每年的工艺运作的天数(扣除法定节假日、双休日)。 5)计算举例:每班8小时、每天2班次、作业率80%、年出勤302天,净可用时间=8*2*80%*302=时。 2、代表产品制程/线能力计算

注: 1)代表产品:所谓代表产品指产品制程包含其他所有产品制造过程包含的所有工艺过程;如存在两种以上产品包含不同工艺过程、需分别取各类型产品代表产品制程并进行线能力分析。 2)评价瓶颈工序应排除可用外协、其他生产线可用设备借代等因素影响。 3)每条生产线选取一种或2种产品作为代表说明制程及瓶颈工序即可,其他产品可直接计算毛产能。3、毛产能核算 注: 1)毛产能核算过程没有排除产品合格率、设备故障率、人员负荷等因素对产能的影响,不能作为需求平衡分析的依据,需进一步平衡。 2)其他产品可根据代表产品计算方法计算出出毛产能。

电线电缆负荷计算方法

电线电缆负荷计算方法 实际使用中,一般电工都用好记的"经验公式":即每一平方毫米截面积的铜芯线可以 通过约4.5---5A的电流。 如果是单相电路,则每1KW的负载电流约为4.5A,如果是三相平衡负载,那每1KW的负载电流约为2A。 每平方毫米截面积的铜芯线,可以带1KW的单相负载或2.5KW的三相平衡负载,以此类推,就可以知道多大的电缆芯线可以带多大的负载了. 拖动选线一般不考虑长度,因为电源和动力的距离都很近。 环境温度只考虑穿管和架空两种形式。 拖动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动力所需要的电流大小。一般计算电流后还要考虑启动电流和使用系数。 以30千瓦的电机为例来说说选择导线的过程: 30KW的电机功率比较大,应该是三相电机。对于三相平衡电路而言,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公式是:P=1.732IUcosφ。 由三相电路功率公式可推出线电流公式: I=P/1.732Ucosφ 式中: P为电路功率 U为线电压,三相是380V cosφ是感性负载功率因素,一般取0.75 你的30KW负载的线电流: I=P/1.732Ucosφ=30000/1.732*380*0.75=30000/493.62=60.8A 还要根据负载的性质和数量修正电流值。 如果负载中大电机机多,由于电机的启动电流很大,是工作电流的4到7倍,所以还要考虑电机的启动电流,但启动电流的时间不是很长,一般在选择导线时只按1.3到1.7的系数考虑。这里取1.5,那么电流就是91A。 如果负载中数量多,大家不是同时使用,可以取使用系数为0.5到0.8,这里取0.8,这里只一台电机,就取1,电流为91A。就可以按这个电流选择导线、空开、接触器、热继电器等设备。计算电流的步骤是不能省略。 导线选择:

如何进行产能负荷计算

如何进行产能负荷计算 产能分析主要针对产品 1、做哪些产品。 2、产品的制程。 3、每个制程的使用机器设备(设备负荷)。 4、产品的总标准时间,每个制程的标准时间(个人负荷)。 5、材料的准备前置时间。 6、生产线及他仓库需用之场所大小(场所负荷) 一般,着重于人力负荷及机器设备的能力分析。 一、人力负荷分析步骤 1 、依椐期间月的销售计划所预订的生产计划,针对各种产品的数量、标准时间,计算出生产该产品所需的人力。 标准时间又称“标准工时” 。 标准时间=实际时间X(1 +宽裕率) 一般的宽裕可分为:物的宽裕:作业宽裕(清理作业台、工具不适用)。人的宽裕:需要宽裕(上洗手间、喝水)。 疲劳宽裕(因工作疲劳降低工作速度)。 首先要确定标准工时,再确定标准产能。 标准时间的定义 所谓的标准时间,就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作者,在不受外在不良影响的条件下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用具,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标准时间(ST)的构成=观测时间x评比因素+私事宽放+ 疲劳宽放+ 程序宽放+特别宽放+政策宽放 净时间:用跑表法或其他方法进行实际观测而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值或代表值)乘以评估系数,而得到的在标准作业速度下的时间。 净时间=具有代表性的观测时间x评估系数 评估系数分为速读评估法、西屋法(熟练度、努力程度、工作条件、一致性四个因素) 标准时间=观测时间x评比率x (1+宽放率) 例如:某一单元观测时间为0.8min ,评比率为110%,宽放为5%,则 =0.8*110*(1+0.05/100) =0.88*1.05 =0.924min 产能:是指生产设备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产能通常以标准直接工时为单位。

产能负荷分析管理制度

1.0、制定目的 规划生产计划安排前对制造产能与生产负荷之间是否平衡的分析,使生产计划合理、可靠,并可作为事前之设备、人力申请的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2.0、适用范围 生产部安排中日程生产计划(一般指月度生产计划)时适用,也可供生管部作为人力、设备分析的参考。 3.0、权责单位 3.1、生管部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起草工作。 3.2、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4、定义 4.1、为方便产能预估计算,由生管部将生产车间依功能别区分,一般以生产线别为单位,作为产 能负荷的管制单位,并予编号区别。 4.2、凡为必须连续作业之相连的不同设备,应将其整体视为一个生产车间。 4.3、凡为工作性质相同,且规格类似或相同之各不同个别设备,其生产批作业可以互相替换,应 视为同一个(生产车间) 4.4、凡为工作性质相同之班组(人员)视为同一生产车间,不另依熟练度或更细工序再划分为不 同的生产车间。 5.0、产能与负荷分析管制表 5.1、生管部将各生产车间每一时段(一般为月度或周次)的产能与负荷分别算成相同之可比单位, 如时间或产量(一般用时间来衡量)填入同一张表单,以比较分析制造能力与生产任务之间可否平衡。此表即称为产能与负荷分析管制表,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5.1.1、生产车间之名称、编号。 5.1.2、分析评估期间(一般为一个月或一周)。 5.1.3、产能状况,含正常上班及加班,一般包括可稼动天数、可出勤人数、可稼动设备、每日班 次、产能系数及产能时间等项目。 5.1.4、负荷状况,含生产批号、生产产品、生产预定量、标准工时、负荷工时等项目。 5.1.5、分析结论及对策。

产能负荷分析管理程序(含表格)

产能负荷分析管理程序 (ISO9001:2015) 1.0、目的 规划生产计划安排前对制造产能与生产负荷之间是否平衡的分析,使生产计划合理、可靠,并可作为事前之设备、人力申请的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2.0、适用范围 生产部安排中日程生产计划(一般指月度生产计划)时适用,也可供生管部作为人力、设备分析的参考。 3.0、权责单位 3.1、生管部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起草工作。 3.2、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4、定义 4.1、为方便产能预估计算,由生管部将生产车间依功能别区分,一般以生产线别为单位,作为产能负荷的管制单位,并予编号区别。 4.2、凡为必须连续作业之相连的不同设备,应将其整体视为一个生产车间。 4.3、凡为工作性质相同,且规格类似或相同之各不同个别设备,其生产批作业可以互相替换,应视为同一个(生产车间) 4.4、凡为工作性质相同之班组(人员)视为同一生产车间,不另依熟练度或更细工序再划分为不同的生产车间。 5.0、产能与负荷分析管制表 5.1、生管部将各生产车间每一时段(一般为月度或周次)的产能与负荷分别算

成相同之可比单位,如时间或产量(一般用时间来衡量)填入同一张表单,以比较分析制造能力与生产任务之间可否平衡。此表即称为产能与负荷分析管制表,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5.1.1、生产车间之名称、编号。 5.1.2、分析评估期间(一般为一个月或一周)。 5.1.3、产能状况,含正常上班及加班,一般包括可稼动天数、可出勤人数、可稼动设备、每日班次、产能系数及产能时间等项目。 5.1.4、负荷状况,含生产批号、生产产品、生产预定量、标准工时、负荷工时等项目。 5.1.5、分析结论及对策。 6.0、产能预估分析 6.1、月份产能预估分析 6.1.1、每月25日前,生管部依各生产车间别分别填定产能状况。 6.1.2、正常产能,指该月依公司规定正常上班的总时间内的产能状况,依次填入可稼动天数、可出勤人数、可稼动设备数、每日班次。 6.1.3、产能系数以最近三个月该生产车间之平均生产效率为标准(如96%)。 6.1.4、计算公式: 设备产能时间=每日正常上班时间*每日班次*可稼动天数*可稼动设备数 人力产能时间=每日正常上班时间*每日班次*可稼动数*每班人数 6.2、周次产能预估分析 6.2.1、每周未,由生管部依各生产车间别分别填写下周产能状况。 6.2.2、填定方法参照月份产能预估分析

产能负荷分析

产能负荷分析 许多生产主管虽然对于产品的制程、所用的材料、零部件等方面比较有经验,然而他们做出来的生产计划却往往形同虚设,难以执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产能的分析与了解不足。产能分析主要是针对产品的种类、产品的制程、所使用的机器设备、产品的总标准、每个制程的标准时间、材料的准备时间,以及产品的生产线及所需要仓库面积进行分析。产能负荷分析一般包括人力负荷分析与机器负荷分析两方面。 人力负荷分析的步骤 第一个步骤:依据期间的销售计划与预定的生产计划,针对产品数量、标准时间计算出生产该产品所需的人力。 第二个步骤:将所需人力与现有的人力做比较。 第三个步骤:如果现有的人力不足,则申请增补。 机器负荷分析的步骤 第一个步骤:把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加以分类,如车床、冲压机、注塑机、焊接机、电镀设备等。 第二个步骤:计算出各种机器设备的产能负荷。 第三个步骤:将期间内生产计划所需的机器做统计。每台机器设备的计划生产数除以计划生产日数,就等于每日的生产数。 第四个步骤:比较现有机器设备的负荷。求得每台机器设备每日应生产数与现有机器产能比较,即可得知是过剩还是不足。如果机器产能不足应该考虑延长工时来提高产量。 第五个步骤:机器设备的增补。机器设备的增补并非同增补人员那样方便,它涉及到企业资金的筹措,甚至要考虑到购置时间、运输时间、安装测试调整的时间。所以一般都以产品计划以及年度销售计划为参考制定机器设备的购置计划。 对人力及机器设备进行负荷分析,可以使生产管理人员对于产量的升降一目了然,从而正确地分配工作。这是顺利达成生产计划的先决条件。 短期的产能调整

在未做充分的事前计划和准备,或者产品数量有较大变动时,现有人力或机器负荷与需求就会产生不平衡。这时可以把一些产品外包,也可以使用小时工、临时工,甚至可以用机器人,这些都是短期产能调整所采用的措施。 【自检】 试分析一下你的部门产能。

负荷计算表(完美版)

序號用電單負荷設備需要計算負荷 COSψtanψ 位名稱性質容量系數P30 Q30 S30 I30 (kw)K d (KW) (Kva)(KVA) (A) 1車間動力動力24960.30.65 1.17748.8087511521751 2空壓机動力2250.850.90.48191.2593213323 3吸塵. 集塵動力6970.90.80.75627.304707841192 4照明照明8010.5 1.7380.00139160243 50 6以上小計34980.470.72—1647.351577.1122813466 7 380v側未補償時的總負荷 取k =0.90 34980.420.71—1482.621466.7120863170 k =0.93 8380v側無功補償容量——-900 9380v側補償后容量34980.420.93—1482.62566.711587.232412.59 10S9型變壓器損耗——23.8195.23 11工廠10KV側總負荷34980.430.92—1506.42661.951645.442501.07 說明: 變壓器損耗按△P≒0.015S30 △Q≒0.06S30 臺升工務部 2002/4/8

序號用電單負荷設備需要計算負荷 COSψtanψ 位名稱性質容量系數P30 Q30 S30 I30 (kw)K d (KW) (Kva)(KVA) (A) 1車間動力1 動力33300.250.65 1.17832.5097312811947 2車間動力2 動力2250.850.90.48191.2593213323 3車間動力3 動力757.50.80.80.75606.004557581151 4照明照明12010.5 1.73120.00208240365 5 6以上小計4432.50.390.71—1749.751728.2724593738 7 380v側未補償時的總負荷 同时系数取k P =0.90 4432.50.360.70—1574.781607.2922503420 kq =0.93 8380v側無功補償容量——-1200 9380v側補償后容量4432.50.360.97—1574.78407.291626.592472.42 10S9型變壓器損耗——24.4097.60 11工廠10KV側總負荷4432.50.360.95—1599.17504.891676.982549.01 說明: 1. 變壓器損耗按△P≒0.015S30 △Q≒0.06S30 2 臺升工務部 2002/4/8 九廠細作負荷計算表 序號用電單負荷設備需要計算負荷 位名稱性質容量系數COSψtanψP30 Q30 S30 I30 (kw)K d (KW) (Kva)(KVA) (A) 1車間動力動力12500.250.65 1.17312.50365481731 2空壓机動力00.850.90.480.00000 3吸塵. 集塵動力00.80.80.750.00000 4照明照明12010.5 1.73120.00208240365 50 6以上小計13700.320.60—432.50573.207181091 380v側未補償時的總負荷 7 取k =0.90 13700.280.59—389.25533.086601003 k =0.93 8380v側無功補償容量——-405 9380v側補償后容量13700.280.95—389.25127.94409.74622.80 10S9型變壓器損耗—— 6.1524.58 11工廠10KV側總負荷13700.290.93—395.40152.52423.79644.17 說明: 變壓器損耗按△P≒0.015S30 △Q≒0.06S30

负荷计算方法

负荷计算方法 供电设计常采用的电力负荷计算方法有:需用系数法、二项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和单位产品电耗法等。需用系数法计算简便,对于任何性质的企业负荷均适用,且计算结果基本上符合实际,尤其对各用电设备容量相差较小,且用电设备数量较多的用电设备组,因此,这种计算方法采用最广泛。二项系数法主要适用于各用电设备容量相差大的场合,如机械加工企业、煤矿井下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等。利用系数法以平均负荷作为计算的依据,利用概率论分析出最大负荷与平均负荷的关系,这种计算方法目前积累的实用数据不多,且计算步骤较繁琐,故工程应用较少。单位产品电耗法常用于方案设计。 一、设备容量的确定 用电设备铭牌上标出的功率(或称容量)称为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P N ,该功率是指用电设备(如电动机)额定的输出功率。 各用电设备,按其工作制分,有长期连续工作制、短时工作制和断续周期工作制三类。因而,在计算负荷时,不能将其额定功率简单地直接相加,而需将不同工作制的用电设备额定功率换算成统一规定的工作制条件下的功率,称之为用电设备功率P N μ。 (一)长期连续工作制 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长期连续运行,负荷比较稳定,如通风机、空气压缩机、水泵、电动发电机等。机床电动机,虽一般变动较大,但多数也是长期连续运行的。 对长期工作制的用电设备有 P N μ=P N (2-9) (二)短时工作制 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工作时间很短,而停歇时间相当长。如煤矿井下的排水泵等。 对这类用电设备也同样有 P N μ=P N (2-10) (三)短时连续工作制用电设备 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周期性地时而工作,时而停歇。如此反复运行,而工作周期一般不超过10分钟。如电焊机、吊车电动机等。断续周期工作制设备,可用“负荷持续率”来表征其工作性质。 负荷持续率为一个工作周期内工作时间与工作周期的百分比值,用ε表示 0100%100%t t T t t ε=?=?+ (2-11) 式中 T ——工作周期,s ; t ——工作周期内的工作时间,s ; t 0——工作周期内的停歇时间,s 。 断续周期工作制设备的设备容量,一般是对应于某一标准负荷持续率的。 应该注意:同一用电设备,在不同的负荷持续率工作时,其输出功率是不同的。因此,不同负荷持续率的设备容量(铭牌容量)必须换算为同一负荷持续率下的容量才能进行相加运算。并且,这种换算应该是等效换算,即按同一周期内相同发热条件来进行换算。由于电流I 通过设备在t 时间内产 生的热量为I 2Rt ,因此,在设备电阻不变而产生热量又相同的条件下,I ∝ 备容量P ∝I 。由式(2-11)可知,同一周期的负荷持续率ε∝t 。因此,P ∝

生产能力计算

生产能力计算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生产能力计算 机器设备 单个工人 部门 工厂 生产能力是指一个作业单元满负荷生产所能处理的最大限度。这里的作业单元可以是一个工厂、部门、机器或单个工人。 一、确定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 由于企业种类的广泛性,不同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差别很大,在计算生产能力以前,必须确定本企业的生产能力计量单位。 1.投入和产出量 生产能力同投入量和产出量密切相关,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性质和其他情况选择投入量或产出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当企业以产出量作为计量单位时,则需考虑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有多少,如果只有一种主要产品,则可以以该产品作为计量单位;如果生产多种产品,则很难以其中某一种产品的产出量作为整体的计量单位,这时可采用代表产品计量法。选择出代表企业专业方向、产量与工时定额乘积最大的产品作为代表产品,其他的产品可利用换算系数换算到代表产品。换算系统Ki的计算公式如下: Ki=ti/to Ti产品的时间定额 To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 有时企业用产出量计算生产能力准确度不高,不能很好的反应生产能力,则可以用投入量作为计量单位,如总设备数、装机容量等。 二、确定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1、产品因素 产品设计对生产能力有巨大的影响。如果生产相似产品,作业系统生产这类产品的能力要比后续产品不同的生产能力大。一般来说,产出越相近,其生产方式和材料就越有可能实现标准化,从而能达到更大的生产能力。此外设计的特定产品组合也必须加以考虑,因为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产量。 2、人员因素 组成一项工作的任务、设计活动的各类人员以及履行一项任务需要的培训、技能和经验对潜在和实际产出有重要的影响。另外,相关人员的动机、缺勤和滚动与生产能力也有着直接的联系。 3、设施因素 生产设施的设计,包括厂房大小以及为扩大规模留有的空间也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厂址因素,包括运输成本、与市场的距离、劳动供应、能源和扩张空间,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同样,工作区的布局也决定着生产作业是否能够平稳执行。 4、工艺因素 产品工艺设计是决定生产能力的一个明显因素,工艺设计是否合理影响产品质量。如果产品质量不能达到标准,就会增加产品检验和返工工作,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5、运作因素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

常用电工计算口诀第一章按功率计算电流的口诀之一 1.用途: 这是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千瓦或千伏安)算出电流(安)的口诀。 电流的大小直接与功率有关,也与电压,相别,力率(又称功率因数)等有关。一般有公式可供计算,由于工厂常用的都是380/220 伏三相四线系统,因此,可以根据功率的大小直接算出电流。 2.口诀:低压380/220 伏系统每KW 的电流,安。 千瓦,电流,如何计算? 电力加倍,电热加半。 单相千瓦,4 . 5 安。 单相380 ,电流两安半。 3. 说明:口诀是以380/220V 三相四线系统中的三相设备为 准,计算每千瓦的安数。对于某些单相或电压不同的单相设 备,其每千瓦的安数.口诀中另外作了说明。 ①这两句口诀中,电力专指电动机.在380V 三相时(力率 左右),电动机每千瓦的电流约为2 安.即将“千瓦数加一 倍”( 乘2)就是电流, 安。这电流也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例1 】千瓦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11 安。 【例2 】4 0 千瓦水泵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8 0安。 电热是指用电阻加热的电阻炉等。三相380 伏的电热 设备,每千瓦的电流为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半”(乘,就是电流,安。 【例1】3 千瓦电加热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安。 【例2】1 5 千瓦电阻炉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2 3 安。 这口诀并不专指电热,对于照明也适用.虽然照明的灯泡 是单相而不是三相,但对照明供电的三相四线干线仍属三相。 只要三相大体平衡也可以这样计算。此外,以千伏安为单位的电器(如变压器或整 流器)和以千乏为单位的移相电容器(提高力率用)也都适用。即是说,这后半句虽 然说的是电热,但包括所有以千伏安、千乏为单位的用电设备,以及以千瓦为单位 的电热和照明设备。 【例1 】1 2 千瓦的三相( 平衡时) 照明干线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1 8 安。 【例2】30 千伏安的整流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5 安。(指380 伏三相交流侧) 【例3 】3 2 0 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80 安(指 380/220 伏低压侧)。 【例4】100 千乏的移相电容器(380 伏三相)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150 安。 ②.在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中,单相设备的两条线,一条接相线而另一条接零线的(如照明设备)为单相220 伏用电设备。这种设备的力率大多为1,因此,口诀便直接说明“单相(每) 千瓦安”。计算时, 只要“将千瓦数乘”就是电流, 安。同上面一样,它适用于所有以千伏安为单位的单相220伏用电设备,以及以千瓦为单位的电热及照明设备,而且也适用于220 伏的直流。 【例1】500 伏安千伏安)的行灯变压器(220 伏电源侧)按“单相( 每)千瓦安”算得电流为安。

产能计算方法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计算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产能)对于所有企业以及企业所有层级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生产能力是指一个作业单元满负荷生产所能处理的最大限度。这里的作业单元可以是一个工厂、部门、机器或单个工人。在计算生产能力时要把握以下内容: 1.确定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 由于企业种类的广泛性,不同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差别很大,在计算生产能力以前,必须确定本企业的生产能力计量单位。 (1)投入和产出量 生产能力同投入量和产出量密切相关,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性质和其他情况选择投入量或产出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当企业以产出量作为计量单位时,则需考虑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有多少,如果只有一种主要产品,则可以以该产品作为计量单位;如果生产多种产品,则很难以其中某一种产品的产出量作为整体的计量单位,这时可采用代表产品计量法。选择出代表企业专业方向、产量与工时定额乘积最大的产品作为代表产品,其他的产品可利用换算系数换算到代表产品。换算系统Ki的计算公式如下: Ki=ti/to 式中:Ki——i产品的换算系数; ti——i产品的时间定额; to——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 有时企业用产出量计算生产能力准确度不高,不能很好的反映生产能力,则可以用投入量作为计量单位,如总设备数、装机容量等。 (2)以原材料处理量为计量单位 有的企业使用单一固定的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这时以年处理原材料的数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是比较适量的。这类企业的生产特征往往是分解型的,即使用一种主要原料,分解制造出多种产品。 2.确定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1)产品因素 产品设计对生产能力有巨大的影响。如果生产相似产品,作业系统生产这类产品的能力要比后续产品不同的生产能力大。一般来说,产出越相近,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

电力负荷及计算 (electrical load and load calculation) 用电设备在运行时消耗的功率及其计算。电力负荷包括基本负荷和冲击负荷。基本负荷是生产过程中比较平稳、幅值变化不大的电力负荷,冲击负荷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幅值变化大的突加、突减负荷。冲击负荷的负荷曲线有较规则的,如带钢连轧机的负荷曲线,也有不规则的,如炼钢电弧炉的负荷曲线。在开展设计时,根据用电设备容量(或耗电量)和工作制度进行负荷计算。 冶金工厂电力负荷特点主要为:(1)生产规模大,单体设备容量和总用电量都比较大。在中国,一个年产量为300万t的钢铁联合企业,用电最大负荷在250Mw左右,一个年产量为10万t的铝厂,用电最大负荷在230Mw左右。吨钢耗电量在450~650kw.h 之间,吨铝耗电量在15000~17000kw?h之间。150t超高功率炼钢电弧炉变压器容量为90MVA,大型电解整流变压器容量为58MVA。(2)冶金工厂是连续生产部门,供电不能间断,一般采用多电源供电。(3)大功率炼钢电弧炉、大型轧钢机主传动晶闸管变流装置,电diarl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有功和无功冲击负荷,引起电网周波变化、电压波动、电压闪变及波形畸变,均须采取抑制措施。 电力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冶金工厂电力负荷按用电设备对供电可靠性的不同要求,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1)一级负荷。突然停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设备损坏,且难以修复者,或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者。如炼铁高炉的泥炮机、开口机、热风炉助燃风机、鼓风机站、水泵站;炼钢转炉吹氧管升降机构、烟罩升降机构、炉体倾动机构;大型连续轧钢机;铝电解装置;焦炉推焦车、消火车、拦焦车、煤气加压站和氧气站等的电力负荷。 (2)二级负荷。突然停电将产生大量废品、引起大量减产、企业内运输停顿等,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者。如高炉上料系统、转炉上料系统、电炉电极升降机构、倾动机构、电磁搅拌机、连铸机、轧钢机和金属制品生产系统等的电力负荷。 (3)三级负荷。所有不属于一级和二级的电力负荷。如机械修理设施、电气修理设施等的电力负荷。 各级电力负荷的供电要求,一般不低于以下所列:1)一级负荷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对特殊重要的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独立电源点供电(见供电电源)2)二级负荷由两回线路供电,该两回线路应尽可能引自不同的变压器和母线段。3)三级负荷按实际需要容量供电。 负荷计算冶金工厂电力负荷分为最大负荷、尖峰负荷和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最大负荷是30min的最大平均负荷。最大负荷分别乘以适当系数,便可求得尖峰负荷和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它们又分别作为选择供配电设备、计算电压降、选择保护装置、计算电能消耗和选择补偿装置的依据。

电气设计中负荷计算方法选择

电气设计中负荷计算方法选择 电力负荷计算方法包括:利用系数法、单位产品耗电量法、需要系数法、二项式系数法。我国一般使用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系数法,前者适用于确定全厂计算负荷、车间变电所计算负荷及负荷较稳定的干线计算负荷;后者用于负荷波动较大的干线或支线。在实际设计和实践中.电力负荷计算的有关计算系数和特征参数的选择都会影响电负荷计算结果,使其偏大、偏高。 电力负荷的正确计算非常重要,它是正确选择供电系统中导线、开关电器及变压器等的基础,也是保障供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在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时,其电力负荷计算过小或过大,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如果电力负荷计算过小,就会引起供电线路过热,加速其绝缘的老化;同时,还会过多损耗能量,引起电气线路走火,引发重大事故。而电力负荷计算过大,将会引起变压器容量过剩,以及供电线路截面过大,相应的保护整定值就会定得过高,从而降低了电气设备保护的灵敏度;与此同时,电力负荷计算过大还增加了投资,降低了工程的经济性。 一般说来,当电力负荷值大于实际使用负荷的10%时,变压器容量要增加11%一12%,电线电缆等有色金属的消耗量也要增加巧%一20%,同时还会增加变压器无功功率所造成的有功电力损耗。由此可见,电力负荷计算在供电设计中,特别是在确定变压器容量时所占据的重要位置。故正确地选择计算负荷方法与特征参数,对电气设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电力负荷计算方法概述 电力负荷的变化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难以用简单的计算公式来表示。在实际的工程计算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二项式系数法、单位产品耗电量法等进行工业企业供电设计中的电力负荷计算。 1.利用系数法 以平均负荷为基础,利用概率论分析出最大负荷与平均负荷的关系。 2.单位产品耗电量法 在初步设计阶段对供电方案作比较时,可根据车间的单位产品耗电定额,产品的年产量和年工作小时数来估算。 3.二项系数法 考虑用电设备数量和大容量设备对计算负荷的影响的经验公式。 由于在一条干线上或一个车间里,当有多组性质不同的用电设备时,应根据其工作性质

产能计算方法

产能计算方法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计算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产能)对于所有企业以及企业所有层级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生产能力是指一个作业单元满负荷生产所能处理的最大限度。这里的作业单元可以是一个工厂、部门、机器或单个工人。在计算生产能力时要把握以下内容: 1.确定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 由于企业种类的广泛性,不同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差别很大,在计算生产能力以前,必须确定本企业的生产能力计量单位。 (1)投入和产出量 生产能力同投入量和产出量密切相关,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性质和其他情况选择投入量或产出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当企业以产出量作为计量单位时,则需考虑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有多少,如果只有一种主要产品,则可以以该产品作为计量单位;如果生产多种产品,则很难以其中某一种产品的产出量作为整体的计量单位,这时可采用代表产品计量法。选择出代表企业专业方向、产量与工时定额乘积最大的产品作为代表产品,其他的产品可利用换算系数换算到代表产品。换算系统Ki的计算公式如下: Ki=ti/to 式中:Ki——i产品的换算系数; ti——i产品的时间定额; to——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 有时企业用产出量计算生产能力准确度不高,不能很好的反映生产能力,则可以用投入量作为计量单位,如总设备数、装机容量等。 (2)以原材料处理量为计量单位 有的企业使用单一固定的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这时以年处理原材料的数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是比较适量的。这类企业的生产特征往往是分解型的,即使用一种主要原料,分解制造出多种产品。 2.确定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1)产品因素 产品设计对生产能力有巨大的影响。如果生产相似产品,作业系统生产这类产品的能力要比后续产品不同的生产能力大。一般来说,产出越相近,其生产方式和材料就越有可能实现标准化,从而能达到更大的生产能力。此外设计的特定产品组合也必须加以考虑,因为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产量。 (2)人员因素 组成一项工作的任务、涉及活动的各类人员以及履行一项任务需要的培训、技能和经验对潜在和实际产出有重要的影响。另外,相关人员的动机、缺勤和滚动与生产能力也有着直接的联系。 (3)设施因素 生产设施的设计,包括厂房大小以及为扩大规模留有的空间也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厂址因素,包括运输成本、与市场的距离、劳动供应、能源和扩张空

公司产能分析报告范文

2014公司产能分析报告模板 一、产能修改记录及主要产品信息 注:产能 分析报告—— 修改记录 1)产能发生变化时以便及时追踪。如进行增产以达到完全生产能力,此时生产线通过一系列步骤可以达到完全生产能力,则应记录下这些变化。填写论证产能时也应同时填写日期。 2)此次产能分析报告均记作初次提交。 注:产品信息 1)完成产能分析报告的首先要明确需要分析的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品名称、型号、产能概况、客户需求信息等。 2)必要时应完善产品主要零部件供应商信息,以便及时掌握配套商供货情况,平衡零部件供货影响系数。 二、现有设备产能核算 1、预订工作时间标准

注: 1)单班时间:每班总时间- 每班的总计可用小时数。 2)班次:表示的是每天每个工艺操作的班次数。 3)作业率:(总工时-无效工时)/总工时。 人员休息-如果在人员休息的时候,机器也停止运转,则输入每班中机器不运转的时间长度。 计划的维修时间-这是计划的每班中机器停机用于维护的时间长度。 4)年出勤时间:年出勤天数-表示的是每年的工艺运作的天数(扣除法定节假日、双休日)。 5)计算举例:每班8小时、每天2班次、作业率80%、年出勤302天, 净可用时间=8*2*80%*302=时。 2、代表产品制程/线能力计算 注: 1)代表产品:所谓代表产品指产品制程包含其 他所有产品制造过程包含的所有工艺过程;如存在两种以上产品包含不同工艺过程、需分别取各类型产品代表产品制程并进行线能力分析。 2)评价瓶颈工序应排除可用外协、其他生产线可用设备借代等因素影响。

3)每条生产线选取一种或2种产品作为代表说明制程及瓶颈工序即可,其他产品可直接计算毛产能。 3、毛产能核算 注: 1)毛产能核算过程没有排除产品合格率、设备故障率、人员负荷等因素对产能的影响,不能作为需求平衡分析的依据,需进一步平衡。 2)其他产品可根据代表产品计算方法计算出出毛产能。 3、有效产能(净产能) 注: 1)设备生产包括机器检修、保养、待料等时间,实际的工作时间达不到计划工时,且生产的产品有不良品,因此有效产能必须是以毛产能为基础,减去因停机和良率以及人员缺口等综合因素所造成的产能损失。 2)总体设备利用率计算公式:OEE=设备可用性*性能效率*产品合格率。 根据来自生产验证运转的历史数据来计算总体设备利用率的(OEE)。性能效率的计算是通过计划的所需周期时间来的。如果计算单元显示的是100%或者更高,则该单元用红色进行强调。 3)人员负荷率=(现有生产人员/人员配置)*100%

如何进行产能负荷计算知识讲解

如何进行产能负荷计 算

如何进行产能负荷计算 产能分析主要针对产品 1、做哪些产品。 2、产品的制程。 3、每个制程的使用机器设备(设备负荷)。 4、产品的总标准时间,每个制程的标准时间(个人负荷)。 5、材料的准备前置时间。 6、生产线及他仓库需用之场所大小(场所负荷) 一般,着重于人力负荷及机器设备的能力分析。 一、人力负荷分析步骤 1 、依椐期间月的销售计划所预订的生产计划,针对各种产品的数量、标准时间,计算出生产该产品所需的人力。 标准时间又称“标准工时”。 标准时间=实际时间×(1+宽裕率) 一般的宽裕可分为: 物的宽裕:作业宽裕(清理作业台、工具不适用)。 人的宽裕:需要宽裕(上洗手间、喝水)。 疲劳宽裕(因工作疲劳降低工作速度)。 --------------------------------------------------------------- 首先要确定标准工时,再确定标准产能。

标准时间的定义 所谓的标准时间,就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作者,在不受外在不良影响的条件下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用具,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标准时间(ST)的构成=观测时间x评比因素+私事宽放+疲劳宽放+程序宽放+ 特别宽放+政策宽放 净时间:用跑表法或其他方法进行实际观测而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值或代表 值)乘以评估 系数,而得到的在标准作业速度下的时间。 净时间=具有代表性的观测时间x评估系数 评估系数分为速读评估法、西屋法(熟练度、努力程度、工作条件、一致性四个因素) 标准时间=观测时间x评比率x (1+宽放率) 例如:某一单元观测时间为0.8min,评比率为110%,宽放为5%,则 =0.8*110*(1+0.05/100) =0.88*1.05 =0.924min 产能:是指生产设备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产能通常以标准直接工时为单位。 1 决定毛产能

产能负荷分析

产能分析主要针对产品 1、做哪些产品。 2、产品的制程。 3、每个制程的使用机器设备(设备负荷)。 4、产品的总标准时间,每个制程的标准时间(个人负荷)。 5、材料的准备前置时间。 6、生产线及他仓库需用之场所大小(场所负荷) 一般,着重于人力负荷及机器设备的能力分析。 一、人力负荷分析步骤 1 、依椐期间月的销售计划所预订的生产计划,针对各种产品的数量、标准时间,计算出生产该产品所需的人力。 标准时间又称“标准工时”。 标准时间=实质时间×(1+宽裕率) 一般的宽裕可分为: 物的宽裕:作业宽裕(清理作业台、工具不适用)。 人的宽裕:需要宽裕(上洗手间、喝水)。 疲劳宽裕(因工作疲劳降低工作速度)。 宽裕时间实质时间宽裕率= ×100% 或作业率= ×100% 实质时间实际起讫时间 一般宽裕通常的宽裕率为实质时间的18%-24% 例:某生产部次月计划 产品名 A B C D合计 项目 标准时8.84 计划产量3,500 660,000 需要工时30, 940 假设:工作天为23天,每天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不含加班),则其人员需求计算如下: (计划生产总标准时间) 1、人员需求= ×(1+宽裕率) 1人1天工作时间X工作日 宽裕率设定为15% 660000 人员需求= ×(1+15%)=59.7=60人 (60分X8)X23 2、比较现有人力

如现有人员为56人,则需补4人。 3、申请增补 上面例子,为某一生产部门,次月计划生产所需求之人力,不足时即时向人事部门申请增补。 二、机器负荷分析步骤 1、依生产的机器设备加以分类 如车床、冲压机等。 2、计算各种机器设备的产能负荷。 例:冲压机每分钟生产3PCS,实际生产1PCS需时0.33分。 标准时间=实际时间+宽裕时间设定宽裕率=20% =0.33分×(1+20%) =0.4分 产能=作业时间÷单件标准时间设定每日作业时间=480分 =480分÷0.4分 =1200PCS 如:冲压机有10台,开机率为90%,则 480 冲压机总产能=产能×台数×开机率= ×10×90% 0. 4 ≈ 10,800PCS 3、将期间内生产计划所需用之机器统计 产品名 A B C D合计 项目 车床 冲床 每种机器设备的合计计划生产数÷计划生产日数量=每日应生产数 4、比较现有机器设备负荷 每日应生产数与现有机器产能比较,产能不足应考虑延长工时等措施来提升产量。 5、机器设备之增补 机器设备之增补非同增补人员那样方便,牵涉到资金筹措等问题,一般均以产品计划及年销货计划及年销货计划业做机器设备之购置计划。 三、短期的产能调整 在未做好充分的事前计划和准备,或者产品与数量有较大的变动,所产生的人力或机器负荷与需求不平衡时,可能有:

产能负荷分析与管理

产能负荷分析与管理 一、在多种少量订货式生产企业中,常常出现产销不平衡问题,这些现象可从业务人员与生管人员的种种抱怨中 获悉。例如: ·业务员常挂在嘴边的话:接了订单,却不知何时可以交货;客户没有下订单,老板又施加压力。 ·生管也有话说:旺季、淡季差异太大,不知如何安排生产;生产安排到底要依据什么标准;明明订单那么多,业务员还要拼命接单、插单,怪不得交不出货。 二、产能的含义及用途 所谓产能,是指一个生产企业,一个工厂,一条生产线,一个生产部门或工作站,某一设备或某人,在一定时间内之生产能量;产能随作业内容不同而异,有下列几种解释: 1.机器周程产能(Machine Cycle Capacity):纯机器加工作业,不含取放作业之生产能力,此为机器100%产能。2.地—地产能(Floor-floor Capacity):此为周程作业(含机器加工及取放工作周程性作业)之机器生产能力,为一理想值,但不含非周程性作业,如治夹具、调整、换刀、检验、备料等,故不可能达到。 3.标准工时产能:(Std Time Capacity):此为周程作业及非周程作业不含宽放(私事、疲劳、迟延)之生产能力,不含不良率及换模/治具此产能亦不易达到。 4.最适当产(Optimum Capacity):此为标准工时加上不良率,换模/治具及机器故障等因素,是最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5.实际产能(Yield):制造单位实际之产出情形。 三、作业/工时/产能分析图(范例) 四、影响产能的因素包括 1.物料:供应情形、搬运方式等; 2.制程:工厂布置、作业方法、瓶颈现象等; 3.设备:维护工作安排、故障频率等; 4.品质:不良率,报废率等; 5.其他:准备时间、工作环境、效率等。 五、综上所述,产能需要分析,其目的分为近期及远期两种,其要点为: 1 近期: 确定生产能量之现况,作为生产安排及接单交货期之决定依据。 2 远期: ·预估市场需求,以对长期内产能需求预作安排,并对前置期较长的设备及机器事先规划订购。

产能计算方法

计算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产能)对于所有企业以及企业所有层级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生产能力是指一个作业单元满负荷生产所能处理的最大限度。这里的作业单元可以是一个工厂、部门、机器或单个工人。在计算生产能力时要把握以下内容:1.确定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 由于企业种类的广泛性,不同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差别很大,在计算生产能力以前,必须确定本企业的生产能力计量单位。 (1)投入和产出量 生产能力同投入量和产出量密切相关,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性质和其他情况选择投入量或产出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当企业以产出量作为计量单位时,则需考虑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有多少,如果只有一种主要产品,则可以以该产品作为计量单位;如果生产多种产品,则很难以其中某一种产品的产出量作为整体的计量单位,这时可采用代表产品计量法。选择出代表企业专业方向、产量与工时定额乘积最大的产品作为代表产品,其他的产品可利用换算系数换算到代表产品。换算系统Ki的计算公式如下: Ki=ti/to 式中:Ki——i产品的换算系数; ti——i产品的时间定额; to——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 有时企业用产出量计算生产能力准确度不高,不能很好的反映生产能力,则可以用投入量作为计量单位,如总设备数、装机容量等。 (2)以原材料处理量为计量单位 有的企业使用单一固定的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这时以年处理原材料的数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是比较适量的。这类企业的生产特征往往是分解型的,即使用一种主要原料,分解制造出多种产品。 2.确定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1)产品因素 产品设计对生产能力有巨大的影响。如果生产相似产品,作业系统生产这类产品的能力要比后续产品不同的生产能力大。一般来说,产出越相近,其生产方式和材料就越有可能实现标准化,从而能达到更大的生产能力。此外设计的特定产品组合也必须加以考虑,因为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产量。 (2)人员因素 组成一项工作的任务、涉及活动的各类人员以及履行一项任务需要的培训、技能和经验对潜在和实际产出有重要的影响。另外,相关人员的动机、缺勤和滚动与生产能力也有着直接的联系。 (3)设施因素 生产设施的设计,包括厂房大小以及为扩大规模留有的空间也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厂址因素,包括运输成本、与市场的距离、劳动供应、能源和扩张空间,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同样,工作区的布局也决定着生产作业是否能够平稳执行。 (4)工艺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