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教学设计及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12
大班美术活动优质教案中国结优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选自大班美术课程,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国结”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三章《民间艺术》第二节《中国结编制》。
详细内容涉及中国结历史背景、分类、编制方法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中国结历史背景和分类,增强对传统文化认识。
2. 掌握中国结基本编制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审美观念,激发对中国传统艺术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中国结编制方法,特别是平结、横结、竖结等基本结编制。
2. 教学重点:解中国结历史文化背景,掌握基本编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材、示范用中国结样品、剪刀、尺子、彩笔等。
2. 学具:彩色丝线、硬纸板、剪刀、尺子、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中国结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中国结场合。
引导学生解中国结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中国结分类、编制方法以及在生活中应用,让学生对中国结有更深入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演示平结、横结、竖结等基本结编制方法,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按照教材提示,共同完成一个中国结制作。
5. 互动交流(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作品,分享编制过程中心得体会。
老师点评各小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中国结历史背景、分类2. 基本结编制方法:平结、横结、竖结3. 中国结应用场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编制一个简单中国结,如平结手链。
2. 答案:(1)准备彩色丝线、剪刀、尺子等材料。
(2)按照教材提示,学习编制平结手链。
(3)完成作品后,拍照至班级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对编制中国结表现出极高兴趣,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基本结编制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指导。
第1篇一、引言中国结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尝试将中国结教学融入其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观念和文化素养。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以下是对综合实践中国结教学的一些反思。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结艺术的认识和兴趣;(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教学内容(1)中国结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艺术特点;(2)中国结的制作方法及技巧;(3)中国结的品种、寓意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与反思1.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精美的中国结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解:详细介绍中国结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制作方法;(3)实践:分组进行中国结制作,教师巡回指导;(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2. 教学反思(1)教学方式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讲授法,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今后,我将尝试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讨论、实践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进度安排不合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因制作速度较慢,未能完成作品。
这说明我在教学进度安排上存在问题,今后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3)评价方式单一:在教学评价中,我主要关注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今后,我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教学内容过于浅显: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中国结的制作技巧掌握不牢固。
这说明我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存在问题,今后应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四、改进措施1. 改进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讨论、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完成作品。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中国结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民间艺术”第三节“中国结”。
详细内容包括中国结的历史起源、种类、编织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结的历史起源、种类和编织方法,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结的编织方法。
教学重点:中国结的历史起源、种类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中国结样品、图片、视频、教材。
学具:编织材料(线、珠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结样品,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中国结的历史起源、种类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示范:播放中国结编织视频,边讲解边示范编织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编织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中国结作品。
六、板书设计1. 中国结的历史起源、种类2. 编织方法及步骤3. 课后作业:完成一个中国结作品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编织一个中国结作品。
答案:学生完成的中国结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对中国结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课后反思如下:1. 学生对中国结的兴趣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2. 编织方法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个别指导,确保每位学生掌握编织技巧。
3. 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进一步了解民间艺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拓展延伸:1. 了解其他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等。
2. 研究中国结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如节日、婚礼等。
3. 尝试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中国结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编织方法的教学过程。
2. 课后作业的设计。
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编织方法的教学过程1. 在示范环节,教师应详细讲解编织步骤,并采用慢动作演示,使学生清晰观察每个步骤。
幼儿园幼儿大班美术教案《中国结》及教学反思(5篇范例)第一篇:幼儿园幼儿大班美术教案《中国结》及教学反思《幼儿大班美术教案《中国结》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美术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材分析:中国结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艺术品,它美丽神奇,丰富多样,蕴涵着美好的意义。
在民族文化共享的今天,中国结也走上了世界文化的行列,深受大家的喜爱,国内国外都有它的影迹,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新《纲要》中提到,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民族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培养理解尊重及热爱的情感。
根据《纲要》精神,再结合大班幼儿学习兴趣点,我把“中国结”设计成为大班美术欣赏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我们中国结独特之美,并激发幼儿对劳动人们的热爱之情。
具体目标为:从幼儿的感受和认知上制定:1.欣赏中国结的多样性,感受中国结的美。
这是活动的重点,在活动中,运用欣赏、交流、情感的激发等形式突破重点。
从幼儿的能力和情感上制定2.学习编简单图案,萌发幼儿对中国劳动人们的热爱之情。
通过引导孩子们动手制作简单的中国结,取名等实现情感的升华。
活动准备:幼儿知识能力的准备:对中国结意义的简单了解环境布置的准备:收集各种中国结悬挂起,布置成一个展览厅活动流程:参观,了解中国结的多样性,初步感受美,为完成目标一做准备——交流讨论,进一步认识中国结,突破重点,同时萌发幼儿喜爱中国结的情感——制作中国结,从对中国结的喜爱转变到动手体验,实现目标2,完成民族自豪感和对热爱劳动人民情感的升华。
活动过程:一.参观活动,初步认识中国结,感受其美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悬挂着许多美丽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编制的,猜猜是什么?哦,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二.交流、讨论,了解中国结,喜欢中国结1.我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呀?对了,是中国结,真漂亮。
你们知道这些中国结都是用什么做的呢?“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哦,一条条的绳子串在一起就变出了这么多神奇的中国结,我们中国人真聪明呀。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中国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材《美术欣赏与创作》第四章,主题为《中国结》。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了解中国结的起源、寓意和分类;学习中国结的基本编织方法;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中国结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中国结的历史与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结的编织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结的文化内涵,学会基本编织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中国结样品、教学视频、编织材料(绳子、彩纸等)。
2. 学具:剪刀、胶水、绳子、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中国结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寓意和分类,让幼儿了解中国结的文化内涵。
3. 示范:播放中国结编织教学视频,边讲解边示范基本编织方法。
4.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编织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创作与展示:鼓励幼儿发挥创意,编织具有个人特色的中国结作品,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中国结的起源、寓意和分类。
2. 中国结基本编织方法步骤图。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编织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中国结。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讲解示范、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中国结的文化内涵,学会了基本编织方法。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编织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结的故事和编织技巧,创作出更多有趣的中国结作品。
同时,可以将中国结与其他手工艺品相结合,进行创意组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中国结的编织方法。
2. 实践环节:幼儿分组进行编织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作业设计:编织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中国结。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中国结编织方法的重点和难点解析1. 基本步骤:中国结编织的基本步骤包括起头、编织、收紧、调整等。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中国结教案及反思教案:中国结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材,主要涉及中国结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寓意和种类,第二部分是手把手教幼儿制作中国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结的起源、寓意和种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中国结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
难点:中国结的编织顺序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中国结样品、彩绳、剪刀、锥子、PPT等。
学具:彩绳、剪刀、锥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各种中国结样品,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寓意和种类。
2. 讲解:讲解中国结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重点讲解编织顺序和技巧。
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中国结,边示范边讲解每一步的操作要点。
4. 练习:学生分组合作,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制作中国结。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中国结1. 起源、寓意、种类2. 制作方法3. 编织顺序4. 制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结更多的寓意和种类。
2. 请学生尝试制作一个具有特殊寓意的中国结,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中国结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掌握情况较好,但在编织顺序上仍存在一定难度。
下一步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编织顺序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制作水平。
拓展延伸:中国结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有关中国结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更好地体验和传承中华文化。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中国结制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中国结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
难点:中国结的编织顺序和技巧。
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各种中国结样品,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寓意和种类。
2024年大班美术活动精彩教案中国结精彩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民间艺术》第二节《中国结》。
详细内容包括中国结的历史起源、制作方法、图案设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结的历史起源和民间艺术价值,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学习中国结的基本制作方法,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具有个性的中国结作品,提高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中国结的制作方法及图案设计。
重点:了解中国结的历史起源,掌握基本制作方法,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中国结样品、教学视频、PPT、剪刀、绳子、彩纸等。
学具:绳子、彩纸、剪刀、胶水、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结样品,引发幼儿兴趣,介绍中国结的历史起源和民间艺术价值。
2. 讲解:播放教学视频,讲解中国结的制作方法,演示基本步骤。
3. 实践:分发材料,指导幼儿动手制作中国结,鼓励发挥想象创作个性作品。
4. 互动:幼儿相互展示作品,进行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6. 课后拓展:布置家庭作业,鼓励幼儿在家继续练习制作中国结。
六、板书设计1. 中国结的历史起源2. 中国结的基本制作方法3. 图案设计及创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具有个性的中国结作品。
2.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和制作方法,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中国结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幼儿了解了中国结的历史起源和制作方法。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给予个别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2. 课堂氛围活跃,幼儿参与度高,但部分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存在困难,需加强课后辅导。
3. 课后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根据实际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中国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民间艺术》,详细内容为第一课《中国结》。
通过本课学习,让幼儿了解中国结的起源、寓意以及制作方法,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结的起源、寓意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结。
3.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中国结的基本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使创作出的中国结富有中国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中国结样品、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示范画。
2. 学具:彩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结样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寓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0分钟)(1)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寓意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中国结的基本制作方法。
(3)示范制作过程,边示范边讲解。
3. 实践(10分钟)(1)发放材料,指导幼儿按照步骤制作中国结。
(2)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1)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中国结运用到生活中,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国结》2. 板书内容:(1)中国结的起源、寓意及其应用。
(2)中国结制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结。
2. 答案:参照课堂所学,运用线条和色彩,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制作过程,发现部分幼儿在运用线条和色彩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民间艺术展览,了解更多的民间艺术。
(2)鼓励幼儿将所学中国结制作方法教给家人,增进亲子关系。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中国结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民间艺术》第三节《中国结》。
详细内容包括中国结的历史文化背景、基本结法、创意设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结的历史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2.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中国结编织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基本的中国结编织方法。
难点:创意设计,将中国结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中国结样品、教学视频、编织材料(绳子、珠子等)。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笔、绳子、珠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中国结样品,引导学生说出对中国结的了解,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讲解:a. 介绍中国结的历史文化背景。
b. 讲解基本的中国结编织方法。
c. 演示编织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3. 实践环节:a. 学生分组,领取编织材料。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编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c. 学生完成作品,进行展示。
4. 创意设计:a. 教师提出创意设计要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b. 学生将中国结与其他元素结合,进行创意设计。
c. 展示创意作品,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中国结2. 内容:a. 中国结的历史文化背景b. 基本的中国结编织方法c. 创意设计要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编织一个具有创意的中国结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中国结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基本掌握了编织方法,但部分学生在创意设计方面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亲子活动,共同完成中国结作品。
b. 举办中国结作品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c. 探索其他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等,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环节中的巡回指导和解答。
3. 创意设计的要求和评价。
幼儿园大班教案《中国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结》的相关知识。
教材为《幼儿园手工制作》第5章第3节,内容包括中国结的起源、种类、编织方法和应用。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中国结的起源、种类和寓意。
2. 培养幼儿动手编织中国结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技巧。
3. 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结的编织方法。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中国结的起源、种类和寓意,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中国结样品、编织材料、剪刀、尺子、彩笔等。
2. 学具:每人一份编织材料、剪刀、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中国结样品,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点,引导他们说出对中国结的初步认识。
2. 讲解中国结知识(10分钟)介绍中国结的起源、种类、寓意和应用,让幼儿了解中国结的文化内涵。
3. 例题讲解(10分钟)演示中国结的基本编织方法,让幼儿跟随步骤学习编织。
4. 随堂练习(10分钟)指导幼儿动手编织中国结,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5. 互动环节(10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编织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交流。
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强调中国结的文化意义,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中国结的起源、种类、寓意和应用。
2. 编织方法步骤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编织一个简单的中国结。
答案:参照课堂所学,编织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结饰。
2. 作业题目:介绍一种中国结的寓意。
答案:例如,平安结寓意着平安、吉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中国结的认知程度较高,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幼儿的个别指导,提高他们的编织技巧。
2. 拓展延伸:让幼儿了解其他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等,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中国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巧夺天工、叹为观止、变化无穷、憧憬、图腾等)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三、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四、教具准备
教师:中国结的饰物以及相关的资料。
学生:查找有关中国结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展示中国结),大家看这是什么?2、你对中国结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谈)
3、教师展示中国结的资料。
(多媒体展示)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中国结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把金钥匙,(屏幕出示金钥匙)(1)看课题,猜猜课文诙写哪些内容?
(2)自由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同时,对照印证你猜到了哪些内容,要边读边做一下标注。
2、交流读书情况。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人们喜欢中国结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寻找答案。
注意让学生在课文上做好批注。
(教师要注意巡视,跟随学生的思路灵活地开展教学。
)
(1)第二、六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如果学生没有说出第六自然段的前几句,就放在合适的地方讲解,如:讲完“寓意丰富”一段,可相机提出:如果中国结挂在外国朋友的家中,有什么寓意?)
(2)第三自然段: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中国结是民间艺术的杰作?(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叹为观止)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词语的意思。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其中。
引读:他们或象征幸福――过渡、拓展:中国结不仅外形变化无常,而且寓意极其丰富。
现在在很多的家庭中都挂着中国结,这有什么寓意?你还看见哪儿挂着中国结,他有什么不同的寓意?(学生可能会说:车上“平安”、商店“生意兴隆”……)
3.第四、五自然段: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1)学生自读、再指名读。
(2)指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让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
指导学生画出书中的相关语句。
小结: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节又被称为“同心结”。
板书:同心结
(4)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就学生上课伊始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谈论,如课文中并没有安排中国结的种类、历史等,可结合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交流。
(五)实践作业
1.摘录优美的词语、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红红火火中国结”展。
(可自己编织中国结,可以从家中自带,也可搜
《中国结》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