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群胃癌关注度大数据统计

中国人群胃癌关注度大数据统计

中国2019最新癌症统计数据出炉

中国2019最新癌症统计数据出炉!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较2014年的380.4万增加12.5万,增长率为3.2%;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 发病率最高:肺癌 从发病人数看,肺癌仍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发病人数为78.4万。第二至第十分别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 癌、脑癌、胰腺癌。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6.70%。

前十位癌症发病人数(万) 其中,男性发病首位为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52.0万,其他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等,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82.20%。 女性发病首位为乳腺癌,每年发病约为30.4万,其他主要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等,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9.10%。 40岁以上发病率快速上升 癌症发病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以下青年人群中,癌症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从40岁开始快速升高,发病人数分布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到80岁达到高峰。

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情况估计 女性乳腺癌发病从30岁左右开始上升,男性前列腺癌发病则从60岁左右才开始上升。因此,应针对不同癌症发病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生存率与欧美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我国癌症生存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与十年前相比,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 比还有很大差距。 主要原因是,我国癌谱和发达国家存在差异。我国高发癌是预后较差的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欧美发达国家则是甲状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预后较好的肿瘤高发。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预后较好肿瘤的5年生存率,比如乳腺癌(82%)、 甲状腺癌(84.3%)和前列腺癌(66.4%),仍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美国的数字依次为90.9%、98%和99.5%。 差距的根源在于,我国癌症患者早诊早治率低、晚期病例临床诊治不规范。因此,扩大癌症筛查覆盖面、促进肿瘤诊治规范化,是我国亟需发力解决的两个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的累加,癌症防控形势比较严峻。

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占全球一半左右

震惊!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占全球一半左右 4月20日,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IGCC)在北京正式召开。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68万例,占全球发病病例的一半左右,许多患者诊断时已为进展期胃癌……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中晚期的胃癌患者存活超过5年的机会一般低于30%。而早期胃癌患者经内镜手术或外科手术治疗,存活5年的机会超过90%。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对于胃癌高危人群要做规律的筛查,以免延误诊治。 根据我国国情和胃癌流行病学,我国专家学者将40岁以上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确定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包括: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曾经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胃肠道肿瘤患者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存在胃肠道肿瘤其它高危因素等。 此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部分胃癌有家族聚集倾向,其中遗传性弥漫性胃癌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突变的携带者一生中有80%的概率发生遗传性浸润性胃癌。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4月·长沙)》及《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对我国早期胃癌筛查提出了切实的建议,总结如下: 1. 血清学筛查 (1)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 PG是反映胃体胃窦黏膜外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标,可被称为"血清学活检"。当胃黏膜发生萎缩时,血清PGⅠ和(或)PGR(PGⅠ与PGⅡ比值)水平降低。一般以"PGⅠ≤70 μg/L 且PGR≤3"作为针对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临界值。 (2)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目前常用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CA19-9、CA72-4、CA125、CA242等,但上述肿瘤标志物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率均低于40%,因此目前主要通过几项指标的组合进行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检测灵敏度。 (3)其他方法: 此外,胃泌素17(G-17)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等也是常见的血清学检测方法。血清G-17水平的升高可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血清G-17联合PG检测可以提高对胃癌的诊断价值。Hp的血清学检测常与PG、G-17检测同时进行,此外,C13、C14尿素呼气试验是临床最常应用的非侵入性Hp检测试验。

中国每年211万人死于癌症 盘点中国十大癌症村

中国每年211万人死于癌症盘点中国十大癌症村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2015-10-17 15:30 核心提示:在16日召开的首都国际癌症论坛上,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王瑛说,据2012年癌症有关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37万,死亡约211万。“癌症已成为我国死亡第一大原因,死亡人数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四分之一。” 2012年世界癌症报告显示,每年癌症新发病例约1400万,死亡约800万,我国新发病例占全球新发病例22%,死亡人数占26%,超过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男性当中肺癌发病率最高,女性是乳腺癌。 “近两年,癌症的发病谱有一些变化,发展中国家的…穷癌?依然高发,如胃癌、食管癌等。同时发达国家的…富癌?也在增多,如乳腺癌、肺癌、直肠癌等。出现发展中国家癌谱和发达国家癌谱并存的局面。”王瑛说。发展中国家的“穷癌”,是指由饮食、生活条件差等原因诱发的癌症,由高脂蛋白饮食、缺少运动等原因诱发的癌症多在发达国家出现,被称为“富癌”。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快,开始流行西方生活方式,即高脂肪、高热量、少运动的生活方式,让西方的一些高发癌症在我国开始增多。 王瑛说,癌症已成为一种慢性疾病,大多可防可治。重视预防、重视筛查,可以使大部分癌症得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降低癌症死亡率。 癌症,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屠刀它,总令人毛骨悚然。 人的一生中患癌概率为22%,其中,肺癌、胃癌、肝癌成为发病与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而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使女性健康受到威胁,这些高发癌症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近日,中国癌症地图在网上热传,其中甲状腺癌和乳腺癌为全国各个城市都高发的癌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地图里只在肝癌处标示了广东,但据4月份广东省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表示,广东仍是鼻咽癌全球高发地区。 盘点中国十大癌症村: 1.广西大新县五山乡三合村 2014年12月1日,广西大新县五山乡三合村常屯,59岁的黄富强的双臂长满了大小不一的疙瘩,手的骨骼也已严重弯曲、变形,不能正常伸展。 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院2001年3月对常屯46位村民的检验报告单显示,黄富强的尿镉指标为4.29微克每升。

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目前中国每年胃癌

胃癌为什么总是发现得太晚? 根据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目前中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超过42万例,居 全球首位。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砚青/北京报道 据近日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十年来中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中国癌症发病率为 235/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其中,胃癌的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与肝癌,是第三大癌症杀手。 半数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院长季加孚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胃癌是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全世界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他透露了一组数据: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统计,2008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达95万,占全 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8%;在死亡率方面,全球每年约有72万人因胃癌死亡,占所有恶性肿瘤 死亡的9.7%。 而根据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目前中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超过42万例, 居全球首位。 “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全世界每年新增的胃癌病例近一半都出现在中国,占比高达47%。”季加孚指出,之所以全球近半新增胃癌患者都出现在中国,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较大所致。在他看来,中国实际上并不是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显示,中国胃癌发病率为22.7/10万,而韩国这一数据高达41.8/10万。 “虽然韩国的胃癌发病率几乎是中国的一倍,但韩国的胃癌死亡率却仅为13.0/10万,比中国 的17.9/10万少了近三分之一。”季加孚说,尽管中国近年来对胃癌的整体治疗效果已取得突 破性进展,但是与其他国家,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相比,仍存在相当差距。 胃癌为什么总是发现得太晚? 胃癌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也分为早期、中早期、中晚期和晚期共四期。”季加孚说,对比中 日韩三国的四期结构比来看,中国只有16%的患者发现时处于早期,超过半数都属于晚期患者; 而日本和韩国有接近60%的患者属于早期患者,只有15%左右处于晚期。 根据《2014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 大部分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5 年生存率超过 90%。然而,目前中国早期胃 癌的诊治率不足10%,远低于日本的70%和韩国的50%。

中国癌症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癌症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4世界癌症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2月3日发表的 《全球癌症报告2014》中称 2012年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 中国新增和死亡病例 世界第一 发病率低于发达国家 亚洲男性易发肺癌和肝癌 乳腺癌在全球女性中成最高发癌症 2012年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来之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 肺、肝、食道、胃等4种恶性肿瘤中,中国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 2014《世界癌症报告》 2014.2.4 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 布 2014《世界癌症报告》 20年后 2014.2.4 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 布 2400万 中国癌症登记年报制度 2006年开始,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样本,原定每5年发布一次,后改为每年一次。 中国癌症年报 每分钟5人死于癌症 每分钟6人被确诊癌症 每7、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 《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 近20年 癌症呈现三化二线趋势 发达化 年轻化 老年化 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线”走高的趋势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发达化 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因此成为世界上癌症死亡数最高的国家。 亚太地区新增癌症病人占全球45%,死亡人数占全球50% 肺癌死亡率 30年增长465% 中国癌症的整体发病率远低于美国、瑞士等发达国家, 死亡率却远高于发达国家 资料来源: 《全球癌症报告2014》 2012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 财经国家新闻网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发达化 “窮癌”發病率居高不下,“富癌”也增長迅猛,呈现此不消彼又长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年轻化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我国癌症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包括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甲状腺癌等发病年龄均低于此前年龄。 比如南京最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只有17岁(见图表)。 现代年轻人不良生活方式、睡眠严重不足、工作和心理压力过大,环境污染是患癌的主要因素。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年轻化 中国抗癌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淋巴瘤患者约8.4万人,死亡人数超过4.7万人,并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发病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多见于青壮年。 因为20-40岁正是淋巴组织非常活跃的时期,高敏感性让青壮年很容易成为淋巴瘤的高危人群。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近年来,我国年轻人患胃癌人数呈上升趋势,19-35岁的青年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由于胃癌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超过90%的胃癌病人都是在中晚期才就医的,此时5年生存率小于20%。事实上,早期胃癌的诊断率目前可达10%左右,早期治疗的治愈率也高达95%。 年轻人精力充沛、体力强,容易忽视身体的不适,也认为做胃镜检查很

胃癌分型

众所周知胃癌在我国十分常见,然而胃癌还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治疗措施各不相同。早期胃癌是指局限而深度不超过粘膜下层的胃癌,且不论其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深度超过粘膜下层,已侵入肌层者称中期,已侵及浆膜层或浆膜层外组织者称晚期。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 一、具体形态分型 胃的任何部位皆可发生胃癌,胃窦部最常见(48,8%~52.5%),大弯、小弯、前壁、后壁皆可受累,其次是贲门部(16.1%~20.6%),胃体部和累及全胃者相对较少(7%~16.6%)。胃癌多为单发,少数也可多发。胃癌发病起始于黏膜上皮层,多为单中心发生,少数为多中心发生。后者也多因相距不远逐渐发展融合成一个癌灶,偶形成双癌。癌灶逐渐发展,同时向水平方向和深层浸润和扩散,逐渐累及胃壁各层甚至周围脏器,也可通过多种途径转移。病期早期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很大。按照胃癌侵犯胃壁的深浅,被分为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侵犯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者称早期胃癌,侵至肌层者称中期胃癌,侵及浆膜及浆膜以外者称晚期胃癌,中、晚期胃癌合称进展期胃癌。(1)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胃癌,不论其有无淋巴结转移。它的最大直径一般在5cm以下,直径小于1cm的称小胃癌,小于0.5cm称微小胃癌。原位癌是指未突破固有膜的癌肿也属早期胃癌,但难于识别。①日本早期胃癌分型:1962年日本早期胃癌大体形态分为3型:隆起型、浅表型和凹陷型。A 、隆起型(Ⅰ型):肿瘤表面呈结节状隆起或息肉状,边界清楚,高出

周围黏膜约2倍以上。B、表浅型(Ⅱ型):肿瘤表面高低与周围黏膜差别不甚大,癌灶较平坦,无明显隆起和凹陷,依其隆起或凹陷的程度又分3个亚型。表浅隆起型(Ⅱa):肿瘤隆起高度不超过周围黏膜厚度的2倍。表浅平坦型(Ⅱb):癌灶与周围黏膜同高。表面无隆起或凹陷。表面凹陷型(Ⅱc):癌灶较周围黏膜稍凹陷,侵犯深度不超过黏膜厚度。 C、凹陷型(Ⅲ):癌灶明显凹陷,不超过黏膜下层。根据上述各型特点,还可分出各种混合型如Ⅱa+Ⅱb、Ⅱc+Ⅱa、Ⅱb+Ⅱc、Ⅱc+ Ⅲ、Ⅲ+Ⅱc等。②我国分型:我国也分3型,即隆起型,癌肿呈息肉样隆起,高出胃黏膜5mm以上,有蒂或无蒂,原发或继发于息肉者。将日本分型的Ⅰ型、Ⅱa型和Ⅱa型为主的复合型皆归在此型。浅表型又称胃炎型或平坦型,只相当Ⅱb型,根据病灶范围大小又分2个亚型,即局限型(直径<4cm)和广泛型(直径>4cm),并将其划在特殊类型中。凹陷型则包括了Ⅱc型、Ⅲ型和以其为主的复合型。此分类简便实用优点较多。据统计我国早期胃癌凹陷型最多,浅表局限型次之,隆起型最少。有些早期胃癌大体形态与众不同,称特殊型早期胃癌。包括:A 、浅表广泛型:多在黏膜内扩散,也可在黏膜下扩散,直径超过 4cm。B、局限浅表型:病灶浅表,但局限,直径小于4cm,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C、微小胃癌和小胃癌:癌灶<5mm者为微小胃癌,多为平坦型,<10mm者称小胃癌,隆起型和凹陷型多见,“一点癌”是指胃镜活检即可彻底切除的微小癌灶。D、多发性早期胃癌:即同一胃上发生各自独立的2个以上的早期癌灶,微小胃癌多呈多发性。(2)进展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指肿瘤组织已超过黏膜下层。胃癌发展一旦突破黏膜下层而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现任领导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现任领导 (国际胃癌CLASSIC研究、结肠癌 临床及基础科研项目26 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兼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兼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担任《中国实用外

癌三早与现代外科治疗研究 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名。

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天津市药品评审专家,天津市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医学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肿瘤临床》 擅长胃肠肿瘤外科及综合治疗。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有深入的研究,精于胃癌的腹腔化疗及热疗。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活性碳吸附

“J”型贮袋重建直肠术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对于胰腺疾病、腹膜后肿瘤、食道癌、食道良性疾诣,从医近二十年主持参加各类手术近

1. 胃癌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2. 肿瘤浸润转移的分子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基础研究 3. 胃癌的细胞分子遗传学变化研究 4. 肿瘤免疫治疗(肿瘤相关抗原的筛选及新型肿瘤的研究) 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专业方向为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胃肠道肿瘤的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是我国胃肠道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的发起人、倡导者和推广者,也是我院MDT的主导者。在国内消化系统肿瘤领域享有盛誉,对胃肠道肿瘤术前分期、治疗决策、术后治疗等领域极具经验,对食管癌、胃肠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胰腺癌等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是中央保健委员会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是我国制定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专家组组长和内科部分执笔人;NCCN中国版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专家组组长和内科部分执笔人;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专家组副组长和综合治疗以及内科诊疗部分执笔人;NCCN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结直肠癌、胰腺癌专家组成员;中国胃肠间质瘤临床诊治专家共识的组长以及执笔人。

为何东亚胃癌高发

为何东亚胃癌高发 《科知识》3月24日 以下文章来源于菠萝因子,作者80后菠萝博士 大多数癌症都是“富贵病”,欧美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中国,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但也有几种例外,其中之一就是胃癌。 胃癌是全球高发肿瘤,在中国尤其多。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但胃癌的发病数占了44%,死亡数占了50%。相比之下,在欧美发达国家,胃癌要少得多。难道胃癌的发病率与人种有关? 胃癌发病率与人种有关吗 每年有100多万新诊断胃癌患者,其中居然有50万都在中国。不仅中国胃癌患者多,我们的邻国胃癌发病率也奇高。尤其是日本和韩国,虽然它们是发达国家,但发病率远远高于欧美。韩国是全球胃癌发病率排名第一的国家,比中国还要高一倍。 全球胃癌发病率排名前四是韩国、蒙古、日本、中国。四个东亚国家,居然垄断了前四名。难道胃癌发病率真的与人种有关?难道东亚人基因不给力,天生更易患胃癌吗? 其实我们不用特别担心。经过研究发现,人种因素虽然和胃癌有一些联系,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最好的反例就是,中国人移民到美国后,后代的胃癌发病率大幅下降。生活在夏威夷的日本人,胃癌、肝癌、食管癌的发病率,都显著低于生活在日本的同胞。 东亚为何成为胃癌高发地区

中国的胃癌患者除了数量多,还有个特点就是经常呈现家族性,也就是一家人中出现多个胃癌患者。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家族性癌症,一般有两大类原因:一是内因,家族遗传了风险基因突变;二是外因,家族共享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或者外部环境。对于胃癌而言,内因和外因都有影响。目前已知的胃癌风险,主要包括下面几个因素: ————已知的胃癌风险因素———— ●遗传因素:携带特定的基因突变,比如CDH1。 ●感染因素:携带幽门螺旋杆菌。 ●饮食因素:大量吃高盐食物或烟熏食物,缺乏蔬菜水果。 ●习惯因素:抽烟,喝酒,缺乏运动。 上面所列举的胃癌风险,第一个属于内因,后面三个属于外因。遗传和胃癌有一定关系。比如,胃癌中有一类叫“遗传性弥漫性胃癌”,它是由CDH1基因突变引起的。携带这种基因突变的人,一生中得胃癌概率超过70%,有可能很年轻就生病。 整体来看,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得胃癌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因此,如果家里有人得胃癌,大家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同时做好相关筛查,其中最有效的是胃镜。但从统计上看,遗传因素导致的患者所占比例很低。 胃癌在中国高发,主要还是外因导致的,包括生活习惯和外部环境。第一大外因是感染因素,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最明确的胃癌风险因素之一。被感染的人,风险

2020年CSCO胃癌专场精彩推荐

2020年CSCO胃癌专场精彩推荐 01 中国是胃癌高发大国,也是胃癌死亡大国,胃癌人群东西方的异质性一直受到关注,我国胃癌病人在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病理学特征、肿瘤生物学特征、治疗方式以及药物选择等方面与全球其他区域存在差异。胃癌诊治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中国的胃癌诊治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中国学者发起的系列基于中国胃癌人群大型研究结果公布改写诊疗实践,诊治技术不断进步,新药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新治疗模式,推广多学科诊疗,每年更新的CSCO胃癌诊疗指南推进中国胃癌诊治规范化等。 免疫治疗时代,随着PD-1单抗单药治疗于2020年3月在中国晚期胃癌适应症的获批,我国各大国产原研PD-1抑制剂助推胃癌研究。因此,当前胃癌诊治从早期到晚期的精细和规范化全程管理凸显重要,免疫治疗的拓展性研究如全程最佳布局、联合策略等为关注重点,期待中国学者的创新与引领,今年CSCO胃癌专场的内容设置更多围绕临床研究展开,话谈精准时代下从早期到晚期胃癌的规范化临床实践到临床研究探索,聚焦我国胃癌整体临床研究现状及成果、不同胃癌群体的临床研究开展和面对的挑战、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精准探索等,结合国内外临床数据、基因组图谱以及药效数据等,期待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临床试验,实现以转化研究为基础的胃癌精准诊治。

今年CSCO胃癌专委学术专场分两个环节,一是精准与创新背景下胃癌诊治实践,二是探索和多学科协作背景下胃癌综合治疗思考展开。 第一环节以胃癌临床研究为核心,就胃癌临床研究如何改变临床实践,以及胃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等邀请我国胃癌诊治领域和临床研究的引领人李进教授、沈琳教授和徐瑞华教授做专题报告。 第二环节关注学科协作背景下胃癌综合治疗思考,聚焦最需要多学科诊治胃癌的两类代表性人群即可手术局部晚期胃癌和可手术切除IV期胃癌,针对可手术局部晚期胃癌邀请国内知名肿瘤内科毕锋教授就近年来公布的大型研究结果带来的新证据谈对目前临床实践的影响和未来临床研究的新期待和新思考,针对IV期胃癌邀请外科专家粱寒教授谈全身化疗基础上手术或介入等局部治疗引入的最佳管理策略及其存在困境和探索。 近年来,随着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临床研究的不断开展和成功,基于各类分子标志物筛选靶向或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是肿瘤精准医疗的前提和基础。当前,癌症分子病理检测方法已发展到高通量基因检测阶段,下一代测序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癌症中。 在胃癌诊治方面,分子检测现状及其临床诊治指导价值和面临困境以及基于认知基础上如何推进临床精准研究等开展等我们请国内胃癌病理领域专家盛伟祺教授就分子病理检测在胃癌诊治的应用做精彩报告。

消化道早癌的筛查

消化道早癌的筛查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关于早期胃肠道肿瘤的筛查建议 现在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人民生活也较前有明显提高,大家对健康等重视程度也明显增强了,总是听人说起健康是福,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部分人并没有做到真正的重视,在从事消化内科及内镜诊疗工作有10多年了,在工作期间见过很多的患者,他们平时感觉腹部不适,总以为只是“小胃病、肠炎”而不重视,常常自己在药房买点“胃药、消炎药”吃,症状就好了,可常常会反反复复发作,但也没有过多的引起重视,直到出现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或吃不下东西等情况才想起到医院检查,而这时检查的结果可能会很糟糕,可能已经是晚期胃肠肿瘤了,每次当我遇到并检查出患者为进展期胃肠癌时常常觉得很惋惜,很多患者因检查出胃肠癌的时间太晚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进展期胃肠癌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30%,且晚期肿瘤的各种并发症导致生活质量很差,为什么不早点来检查呢在我国目前最常见的几个恶性肿瘤中,其中有三个都在消化道,分别是胃癌、结肠癌及食管癌,而这些肿瘤都可以通过胃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大家也许不知道早期消化道肿瘤是完全可以通过内镜治疗治愈的,有研究表明由粘膜癌发展到粘膜下层癌的过程大约需要85个月,而由粘膜下层癌发展到进展期癌只要31个月,也就是说粘膜癌发育到超过内镜治疗适应症的粘膜下层癌需要7年,由早癌发育到进展期癌大概需要9年,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患者有充足的时间发现尙停留在粘膜癌的机会,早期胃肠癌通常缺乏癌的特征性表现,且症状并不典型,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目前我国的早期胃肠癌的检出率较低,一直维持在5%以下,即便是在全国最好的内镜中心其检出率也不足15%,其原因与内镜诊疗

2000—2019年中国胃癌流行病学趋势分析(全文)

2000—2019年中国胃癌流行病学趋势分析(全文) 摘要 目的分析2000—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 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00—2019年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及评价研究院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中中国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年龄标化发病率、年龄标化死亡率。观察指标:(1)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2019年中国胃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情况。(3)2000—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变化趋势。(4)2000—2019年中国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计数资料以绝对数、百分率和比值表示。以GBD估计的世界标准人口结构对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标化,采用Joinpoint软件构建对数线性模型进行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分析。 结果(1)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人数612 821例,粗发病率为43.1/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30.6/10万。发病人群中男性451 332例,女性161 489例,粗发病率分别为62.3/10万和23.2/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分别为47.4/10万和15.8/10万。2019年中国胃癌死亡人数421 539例,粗死亡率为29.6/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为21.7/10万。死亡人群中男性298 514例,女性123 025例,粗死亡率分别为41.2/10万和17.6/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3.1/10万和12.2/10万。(2)2019年中国胃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情况: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人群中<40岁

20 855例,其中男性14 005例,发病占比为3.1%(14 005/451 332),女性6 850例,发病占比为4.2%(6 850/161 489);40~49岁45 903例,其中男性34 659例,发病占比为7.7%(34 659/451 332),女性11 244例,发病占比为7.0%(11 244/161 489);50~59岁111 975例,其中男性87 156例,发病占比为19.3%(87 156/451 332),女性24 819例,发病占比为15.4%(24 819/161 489);60~69岁180 434例,其中男性137 939例,发病占比为30.6%(137 939/451 332),女性42 495例,发病占比为26.3%(42 495/161 489);70~79岁172 541例,其中男性126 345例,发病占比为28.0%(126 345/451 332),女性46 196例,发病占比为28.6%(46 196/161 489);>80岁81 113例,其中男性51 228例,发病占比为11.4%(51 228/451 332),女性29 885例,发病占比为18.5%(29 885/161 489)。2019年中国胃癌死亡人群中<40岁8 463例,其中男性5 508例,死亡占比为1.8%(5 508/298 514),女性2 955例,死亡占比为2.4%(2 955/123 025);40~49岁22 651例,其中男性16 780例,死亡占比为5.6%(16 780/298 514),女性5 871例,死亡占比为4.8%(5 871/123 025);50~59岁63 870例,其中男性48 638例,死亡占比为16.3%(48 638/298 514),女性15 232例,死亡占比为12.4%(15 232/123 025);60~69岁115 771例,其中男性86 240例,死亡占比为28.9%(86 240/298 514),女性29 531例,死亡占比为24.0%(29 531/123 025);70~79岁130 623例,其中男性92 917例,死亡占比为31.1%(92

一位30岁胃癌患者自述

患者自述 一开始只是上腹部有一些不舒服,以餐后饱胀、隐痛为主,但是程度很轻,她也没有特别注意,也没有到医院接受全面检查和治疗。往往是发作时就自己吃点胃药。然而到后来,上腹饱胀感和隐痛开始加剧,疼得都影响到了工作与睡眠,餐后疼痛尤其明显,这些都影响到了食欲,让他体重开始逐渐下降。 有一天当他发现自己开始出现黑色大便,依然没有重视,再后来就发展成了柏油样的稀便,同时家人发现他的脸色比以前苍黄,他自己也觉得疲劳、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眼前发黑,这才不得不来医院检查。结果发现他已经是“胃窦癌”中期。 关于“胃癌”你应该知道的! 大家要知道,胃癌这种病,国际上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系统,叫胃癌TNM分期。通俗点来说,胃癌早期的5年生存率是90%。胃癌进展期的5年生生存率是30%~40%。而在胃癌晚期,如果不进行治疗,生存期是极短的。可惜在我国,胃癌早期检出率很低,只有15%左右。而在日本、韩国等国家,胃癌早期检出率为60%~70%左右。 我国的很多胃癌患者检出时已处于进展期或者晚期,而且症状已经比较严重,所以不管是生存时间还是生活质量都相当不容乐观。

面对“胃癌”我们应该怎么做? 大家可能都知道,胃镜检查是不大舒服的,所以很多人对此都有恐惧心理。但实际上现在胃镜检查的技术越来越发达,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样痛苦。而且,我也并不建议所有人去做。假如自己觉得有胃部上腹部不适,有消化不良的症状,而且年龄大于40岁的时候,就一定去做一次胃镜检测。如果有问题,我们可以每年或者每半年做一次,如果没有问题,我们三五年后再做一次就可以。总之,有不舒服的情况一定要去检查一下,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一般来说,胃癌主要的病因是我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这是一种长期积累、量变产生质变的疾病,所以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与合理饮食是关键。而且,胃癌的发病原因有很多,比如说我们有时候说胃癌也传染,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胃癌是传染。因为胃癌的高发因素是和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而我们中国人习惯混餐制,不愿意分餐,所以幽门螺杆菌可以在人群中大肆传播。这一点,希望家里有胃病患者,尤其是体内有幽门螺杆菌的患者,为了家人健康考虑,多注意饮食卫生,同时及早根除体内的幽门螺杆菌。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现任领导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现任领导 中心项目等多项重大课题的研究。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研究胃癌特异基因表述谱,同期建立并完善了规范化标本采集及管理的肿瘤组织标本库 主持完成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擅长胃肠肿瘤外科及综合治疗。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有深入的研究,精于胃癌的腹腔化疗及热疗。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活性碳吸附 附作用,吸附超大剂量的 围淋巴组织吸收,集中于淋巴结内,同时发挥其缓释作用,可以直接于腹膜腔、门静脉和肝脏内提供持续小时的高浓度抗癌药物,使术中游离种植于腹腔的癌细胞直浸泡于高浓度的抗癌药液中,杀灭癌细胞。利用该方法治疗进展期胃癌400 大淋巴结清扫手术,进一步提高了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长期从事肿瘤热疗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国家教委留学基金科研项目“热疗对人类大肠癌细胞株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通过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开展胃癌手术后消化道重建的临床研究,其中全胃切除后空肠袋间置代胃不但克服了全胃切除术后一系列并发症,同时增加了患者单餐进食量,加快了手术后患者体重的恢复。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后间置空肠代胃显著 对普通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国内创新性地开展了胃癌根治 4. 肿瘤免疫治疗(肿瘤相关抗原的筛选及新型肿瘤的研究) 5. 肿瘤基因治疗 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专业方向为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胃肠道肿瘤的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是我国胃肠道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的发起人、倡导者和推广者,也是我院MDT的主导者。在国内消化系统肿瘤领域享有盛誉,对胃肠道肿瘤术前分期、治疗决策、术后治疗等领域极具经验,对食管癌、胃肠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胰腺癌等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是中央保健委员会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是我国制定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专家组组长和内科部分执笔人;NCCN中国版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专家组组长和内科部分执笔人;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专家组副组长和综合治疗以及内科诊疗部分执笔人;NCCN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结直肠癌、胰腺癌专家组成员;中国胃肠间质瘤临床诊治专家共识的组长以及执笔人。

中国的癌症地图,看你的城市那种癌高发

中国的癌症地图,看你的城市那种癌高发

中国的“癌症地图”看看你的城市哪种癌高发 要闻快递生命时报2013-01-11 11:41 我要分享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节节攀升,除了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有一些小城市也因为癌症暴发而受到了医学家的关注。探究其原因,多是因为这些地方往往有着相同的不良生活方式。本期本报邀请多位权威专家,为大家描绘这幅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国“癌症地图”。 肺癌 代表地区:云南省宣威市、云南省个旧市 肥美的火腿让云南宣威成为了中国著名的“火腿之乡”,但大多数人不知道,也正因为当地人爱吃熏制的火腿、常年用敞开的燃煤炉为家庭取暖和做饭,让宣威成为了世界上不吸烟女性肺癌患者最多的地方。

而在500公里外的云南个旧这个世界最大的锡产地,早在1975年,该地肺癌发病率就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0倍。 两地肺癌高发的情况不同,宣威是农民居多,个旧以矿工为主;前者的致病元凶是烟煤,后者则是矿尘,但最后的祸首都是空气污染,人们吸入了含有大量氡、锡、砷、甲苯等致癌物质的气体。 事实上,这也是近年来大城市肺癌高发的重要原因,虽然没有矿尘和烟煤,但烟草对呼吸环境的污染,烧饭时屋内常年缭绕的烟雾、汽车尾气、烟囱里的黑烟、环境污染造成的阴霾天、不环保的房屋装修材料……都让人们吸进了太多的致癌物质,也让肺癌成为目前中国第一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跃居首位。 不过,幸运的是,这些因素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就意味着,肺癌是“人造的灾祸”,完全可以预防。 首先,远离烟草。其次,要注意厨房的清洁通风,减少高温煎炸。再次,装修后不要急于迁入新居,避免室内残留的有害物质的伤害。最后,多开窗户勤通风,特别是呼吸道疾病患者及老人、小孩外出,最好戴上口罩,平时多喝水。 此外,靠近马路的住户在白天车流量较大时,少开窗。司机遇上堵车,别开车窗。 乳腺癌 代表地区:上海市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乳腺癌病人也在“突飞猛进”。与30年前相比,我国乳腺癌死亡率上升了34.1%,其中城市上升了38.8%,上海则成了其中典型的代表,其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已位居全国第一。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H.pylori的根除等因素,胃癌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但是其发病率在全球仍高居男性肿瘤第4位,病死率位居第3位,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1,2]。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我国每年胃癌预估新发病例数为67.9万,死亡病例数为49.8万,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第2位,我国胃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的42.6%和45.0%[3]。因此,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也符合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目前,我国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而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患者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5年生存率仍低于30%[4],而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甚至达到治愈效果[5]。但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6]。《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明确指出,在我国需要推广和完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策略,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力争重点地区、重点癌症早诊率达到50%。因此,在自然人群中推行早期胃癌筛查措施和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内镜精查策略,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可行且高效的途径。 然而,国际上仅仅只有韩国和日本具有比较完善的胃癌预防和筛查体系[7]。我国尚缺乏针对早期胃癌筛查流程的共识意见。为进一步落实健康

中国战略,2017年12月22日,由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消化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肿瘤和健康管理等多学科专家,联合制定本共识意见,在2014年制定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 [8]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并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早期胃癌筛查流程。 一、筛查对象 我国胃癌在自然人群中发病率约为31.28/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为42.93/10万,女性为19.03/10万[9]。目前尚无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进行全体人群普查,我国尚未推行大规模人群胃癌筛查计划。胃镜检查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属侵入性检查、费用较高、需投入大量人力资源、人群接受度较低,难以用于我国胃癌的大规模普查。东亚其他胃癌高发区国家曾提出将胃镜用于胃癌筛查,但发现普通人群参与度不高,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亦无法对全体自然人群进行胃癌普查[10]。既往筛查对象多采用"高危人群"概念,但是容易引起混淆,目前国外已采用"胃癌风险人群"或"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提法。因此,只有针对胃癌风险人群进行的筛查,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胃癌的病死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岁处于较低水平,≥40岁快速上升。多数亚洲国家设定40~45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临界年龄,在胃癌高发地区如日本、韩国等将胃癌筛查年龄提前至40岁[11]。我国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显著上升,因此建议以40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