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古代数学的坐标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古代数学的坐标系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国数学家就开始探索和研究坐标系,虽然与现代的笛卡尔坐标系有所不同,但其思想和方法却启发了后人对坐标系的深入研究。
最早提出坐标系概念的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张丘建。
他在《九章算术》中提出了“地平线”和“方位”的概念,将空间分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这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坐标系的初步探索。
张丘建通过这种坐标系,成功解决了很多关于地址、建筑等实际问题的计算,并为后人提供了借鉴的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数学家们对坐标系的研究越发深入。
唐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其著作《大衍经》中提出了坐标系的概念,并引入了等高线的思想,将平面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并利用几何图形来研究问题,这为后来的数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和李冶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古代的坐标系理论。
他们提出了“坐标”的概念,并将坐标系应用到代数问题中,如方程的求解、曲线的绘制等。
秦九韶和李冶的贡献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坐标系研究的巅峰之作,为后来很多数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数学的坐标系理论更加完善和发展。
数学家杨辉在其著作《详解九章算法》中对坐标系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四象法”和“正反兼用法”,这些方法为计算和绘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明清时期的数学家们还引入了更多的几何概念和方法,进一步丰富了坐标系的应用范围。
我们应该继续学习和借鉴中国古代数学的坐标系理论,在现代数学研究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人类的科学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写作完成,需要其他帮助请告诉我哦】.第二篇示例:坐标系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中国。
汉代数学家刘徽提出了一种坐标系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数学坐标系。
这个坐标系统是将平面分成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分别为横纵坐标轴。
这种坐标系被用来表示平面上的点,通过坐标的值来描述点在平面上的位置。
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数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几何问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科学发展简史》平时作业(1)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1.原始宗教观念的重要内容是___万物有灵__________。
2.《墨经》一书中关于____光学______的实验.共方法已与近代的科学实验的方法极为相似.3. 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最高文化是由__中国__人创造的。
4. 北魏贾思勰所著《_齐民要术_》一书;乃是对公元6世纪以前的我国农业生产的总结。
5. 拉马克的进化理论的两条基本原则是“__用进废退____”和” ___获得性原则____”。
6.圆周率也被称为“___祖率____”。
欧洲l 6世纪时期才得到该值。
7. 欧几里得在其著作《_几何原本__》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命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几何学体系。
8. 阿拉伯人采用了_印度的数学记号__的记数符号和十进位法,井将其传人欧洲。
9. 冲力学说的著名代表人物__奥里斯姆__提出用图表法表示物体运动。
10.古希腊自然科学的最有价值的成就是___留基伯___和__德漠克里特__的提出的原子论。
11.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是__自然哲学_____的集大成者,而且是古代__百科全书_式的学者。
12. 阿尔一哈金写成了《光学集锦》一书,该书论述了对球面和抛物面的反射镜、透镜、暗箱和视象的实验研究结果,完整地表述了_光的反射定律_。
13. 欧洲的封建国家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农业占主导地位,:但它实行的是一种__自然经济。
14.从11世纪开始,由于生产的发展,城市的兴起,王权的加强,西欧的学校教育逐渐从修道院中分离出来,开始建立___大学________,通过___大学_____的传播和翻译活动的兴起而发扬光大。
15.牛律大学的第一任校长_罗伯特.格罗斯太斯特_在组织教学中,积极为研究希腊辩护,提倡要把自然科学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
16. 牛津大学的梅登学派的学者们已认识到质和量的区别,努力对性质作定量研究,提出了在力学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__质点_________。
中国古代数学的坐标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古代数学是人类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深刻的数学理论为后世所称道。
其中,坐标系作为数学中的基本工具之一,在中国古代数学中也有着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坐标系,旨在揭示其对数学发展的贡献,并探讨其对现代数学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我们将回顾古代数学的起源。
中国古代数学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和西周时期,当时的数学主要以算术为主,集中于商业、财务和日常生活的计算。
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的发展逐渐展现出了更加复杂的形式,如几何学和代数学。
这些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也为坐标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其次,我们将探讨坐标系在中国古代的发展过程。
尽管坐标系在欧洲文化中的发展是维吉塔(Rene Descartes)在17世纪才正式提出的,但在中国古代数学中已存在相应的观念和方法。
早在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就提出了“坐标术”,其方法与现代的坐标系有相似之处。
随着宋元时期的发展,中国古代数学进一步完成了坐标系的建立,为后世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最后,我们将介绍中国古代坐标系的特点。
与欧洲文化中的坐标系相比,中国古代坐标系更加注重整数和整体的思维方式。
中国古代数学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和几何图形的应用,坐标系在其中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此外,中国古代坐标系还注重问题的求解和实际应用,例如地理测量、军事战略等领域。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古代坐标系在数学发展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同时也为现代数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数学的坐标系作为数学中的重要工具,具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通过对中国古代数学中坐标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的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数学的重要性,并深入思考中国古代数学对坐标系的贡献以及对现代数学的影响和启示。
接下来的章节将对这些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中国古代数学的坐标系。
沈括的海陆变迁说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撰写的《梦溪笔谈》,是一部集前人和他本人科学业绩之大成的辉煌巨著,被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在这个"坐标"上,沈括不仅标示着天文、历法、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方方面面的科学成就,还镌刻有地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首先,他在世界上最早科学地论证了海陆变迁现象。
关于海陆变迁,我国的先人对此早有认识,大家熟知的"沧海桑田"一语,便是对这种现象的生动概括.晋代的医学家、炼丹家葛洪,还在《神仙传》一书中,以神话故事的形式,表达了这种认识。
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海陆变迁的认识,也有一定的深度。
白居易对沧海变桑田的过程作了合乎科学的解释: 海浪对陆地泥沙的不断冲刷,是使大海淤填成陆地的主要原因。
沈括率先对这一现象作了科学的论证,从而把海陆变迁的认识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1074年,沈括奉命到河北西路,也就是现在的河北西部、河南北部等地区巡察.当他沿着太行山向北行走的时候,在山崖间,他常常看到含有螺蚌壳和鸟卵形的砾石,像一条长带,横贯在石壁中间.经过观察分析,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指出:"由此可见,这里过去曾经是海滨.然而现在东面距海已经近千里了。
今天所称的大陆,都是淤泥沉积而成的。
尧杀鲧的地方在羽山,按过去的说法,羽山在东海中,而如今的羽山却在陆地上了。
黄河、漳河、滹沱河、涿水、桑干河等河流,都是含有大量泥沙的浑水。
今天,函谷关、陕县以西的地带,河水都在地面以下流动,河道低于地面不少于一百余尺。
这些河流携带的泥沙年年向东流,全都沉积为大陆的泥土,这是必然的道理."沈括的这段话,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海陆变迁学说。
他不仅非常正确地阐释了华北平原形成的原因,还很科学地论证了海陆变迁现象,把古老的沧海桑田说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了。
这比西方意大利人达·芬奇(1452~1519)最早理解亚平宁山中的螺蚌壳化石为海中古生物遗迹要早400 多年。
六十甲子坐标系是古天文学的研究成果天文学是人类文明和科学发展的先导,易经源于天文学。
易经有两个体系,一个是八卦体系,另一个是天干地支体系,没有第三个。
天干文化也比周易古老得多,可能是伏羲时代的。
太极生两仪,这是哲学一元论的申明。
两仪定义为天(大气圈)地球。
戊代表阳仪,己仪表阴仪。
地球起源于旋风,这在世界上已达成共识。
天地阴阳二气分离以后,天降大水形成海洋(戊水),形成水圈覆盖整个地球。
地球内部核区的轻物质顺地柱上涌,喷出地球表面形成大火(己火),炽热的岩浆凝固后形成地壳。
“天地形象始著”,这时天地的形象完全形成了,水圈形成在前,地球喷火在后,地球演化步骤符合科学道理。
自打地球形成就是倾斜的,地球绕太阳公转出现了四季,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四季交替,周而复始。
所以古代先哲又发明了后面的八个天文符号,甲木乙木表征春季,丙火丁火(己火)表征夏季,庚金辛金表征秋季,壬水癸水(戊水)表征冬季。
这八个符号代表前后左右四面八方,戊代表上方,己代表下方,戊己居天干排序的中心位置,壬水癸水是戊水生化的,丙火丁火是己火生化的,所以这十个天干只有四种属性。
太极图阴阳鱼的两个鱼眼是地球的南北极,戊是阴中一点真阳,己是阳中一点真阴,南北极是彼此相通的,道家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说过,可在《道藏》中查到。
上下、前后左右四面八方,这是十个方位。
古人认为十代表方位齐备,有完满具足的意思。
佛教的十方世界就是此意。
古代先哲用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相配,发明了六十甲子坐标系,把时间和空间融合在这22个天文符号中,六十甲子是三维立体的,其中包含了上和下。
八卦与十二地支的对应关系:十二地支的本质是代表一年四季的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代表30°方位角。
十一月为子月,是正北345°至15°。
腊月为丑水月,是东北角15°至45°。
立春正月为寅月,是东北角45°至75°。
二月为卯月,是正东75°至105°。
梦溪笔谈主要记载的是什么
《梦溪笔谈》是一本笔记体学术著作,广泛地记载了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就。
该书是中国古代八大科学名著之首,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扩展资料
内容梗概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
从内容上说,《梦溪笔谈》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
如《技艺》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
“辩证”门谈韩愈画像条,使后人了解从北宋就产生并沿袭下来的一个错误:把五代韩熙载的`写真当成韩愈的画像。
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该书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
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北宋时卓越的科学家和政治家。
沈括自幼勤奋好学,14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
其父沈周曾在现今的镇江、泉州、简阳、开封等地为官,少年时代的沈括随其父走南闯北,增长了许多见识。
1063年,沈括考中进士,不久升为太史令。
熙宁年间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受到王安石的信任和器重。
1072年兼任提举司天监,次年做集贤院校理。
1082年,西夏攻永乐(今陕西米脂县西)、绥德(今陕西绥德)二城,沈括奉命力保绥德,因永乐失守,连累坐贬,调为均州团练副使,实际上被软禁。
1085年,哲宗即位大赦,恢复自由。
1088年,退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筑梦溪园,汇集平生见闻,撰写成《梦溪笔谈》这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著作。
沈括学识渊博,成就卓著,一生在天文、地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以及水利、军事等许多领域都有精湛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沈括是一个杰出的天文学家。
他研究并改革了浑仪、浮漏和影表等旧式的天文观测仪器,还制造了测日影的圭表,改进了测影方法。
沈括积极革新历法,他和卫朴主持修订的奉元历在熙宁八年(1075年)颁行,晚年沈括又进一步提出了用“十二气历”代替原来历法的主张。
沈括所设计的“十二气历”是比较科学的,它既符合天体运行的实际,也有利于农业活动的安排。
现在世界各国采用的公历,也就是阳历,其实在分月上还不如沈括的“十二气历”合理。
沈括对物理学研究的成果是极其丰富而珍贵的,其见解和成果涉及力学、光学、磁学、声学等各个领域。
特别是他对磁学的研究成就卓著,在世界上第一次明确地谈到磁针的偏角问题,指出磁针所指“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西方的这一发现要比沈括的发现晚400年。
在光学方面,沈括通过亲自观察实验,对小孔成像、凹面镜成像、凹凸镜的放大和缩小作用等作了通俗生动的论述。
他对我国古代传下来的所谓“透光镜”(一种在背面能看到正面图案花纹的铜镜)的透光原因也做了一些比较科学的解释,推动了后来对“透光镜”的研究。
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特的人物沈括导读:人物简介: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北宋天圣九年,出生于一个下层官吏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沈括常自谓“出自寒门”。
沈括学识渊博,从事研究的领域极其广阔,因此取得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写出了闻名中外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和《忘怀录》等。
他一生著作多达几十种,但是保存到现在的,除《梦溪笔谈》外,仅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和医药著作《良方》等少数几部了。
在《梦溪笔谈》一书中。
这部以笔记体裁形式写成的科学著作,内容包括农业、水利、天文、数学、物理、化学、考古、语言、史学、文学、音乐、绘画以及财政、经济等等,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应有尽有。
《梦溪笔谈》原有二十六卷,后来增加《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总计三十卷。
全书分成十七类,共六百零九条,十几万字,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光辉巨著,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人物评价:《宋史·沈括传》说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日本数家三上义夫称赞沈括说:“日本的数学家没有一个比得上沈括,……沈括这样的人物,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唯有中国出了这一个人”。
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也认为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特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
人物轶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
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朱彧在《萍洲可谈》的记载,沈括前后有二任妻子,第二任是淮南转张刍之女,张氏骄蛮凶悍,平时常虐待沈括,将胡须连皮带肉扯将下来,儿女们抱头痛哭,跪求张氏息怒;又驱逐元配之子,年年状告其父子。
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沈括在古代西方人还不知道石油是何物时,中国老百姓已经用这种黑色液体烧饭点灯了,这要归功于我国古代的一位读书人,是他经过反复研究弄清这种物体的性质和用途。
动员老百姓推广使用。
他还给它起了个名字:“石油”一直沿用到今天,这个人就是沈括。
沈括是北宋年间钱塘(今杭州市)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和科学家,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学科中都有重大成就,西方人称之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他为后人留下一部26劵科学巨著《梦溪笔谈》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库。
像活字印刷、磁针装置四法、水法炼钢等重要成果,就是这本书录留下来的,这本书在世界科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中国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华罗庚上中学时便深深地爱上了数学,一天老师出了一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
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脱口而出。
他是这样思考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此数可能2*7+2=23,用5除之恰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数。
3.钱学森一片丹心向祖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使在美国呆了近20年的钱学森异常兴奋。
在新中国诞生的第6天,钱学森夫妇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可爱的担国去,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但回国道路充满着的曲折和艰辛,是钱学森始料未及的,这位“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学者,在已将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时,却遭到美国移民局的刁难。
他们对中国的这位爱国学者百般恐吓,并把他关进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极太限制。
整整5年时间,他几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
但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他们收拾好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乘飞机回国。
1955年,饱受磨难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向祖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中国政府出面通过谈判设法营救他回国。
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一一沈括_650字最近,我从课外书上了解到,在古代西方人还不知道石油是什么东西的时候,我国的老姓就已经用这种黑色的液体烧饭、点灯了。
这要归功于我国古代的一位读书人,是他经过反复研究,弄清了这种东西的性质和用途,动员百姓们使用他,就是北宋的大科学家一一沈括,今天,人们把他誉为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
沈括是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
他不仅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还精通地理学、农学和医学等。
他一生勤学好问,不断求索,发明了许多东西,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
早在他青年时期,沈括就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和兴修水利。
他组织几万民工,修筑渠堰。
不仅解除了当地人民的水灾威胁,而且还开垦出良田七千顷,使当地的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沈括先生在物理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他通过实验找到了使用指南针的方法,能让指南针总是指向南方。
此后,他用指南针测定方向时,发现与了磁针会稍稍向上偏,得出了地磁志场有磁偏角,这个发现比欧洲人要早400年。
此外,他对声音振动的实验等,都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晚年,沈括先生建造了有名的梦溪园。
那时的他虽然不能去山崖勘测,可他并没有安享晚年,而是仍不忘求知,坐在书桌旁把一生的见闻记录下来,写出了长达26卷的鸿篇巨作《梦溪笔谈》,书中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沈括先生不愧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观察、发现、求知、探索。
他的发现,他的著作,他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财富,为中华古代的历史镀上了一层金边,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而我认为他的精神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去歌诵和学习。
2022年芜湖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关于行政诉讼法,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不可诉的行政行为?()A.某县政府出台新的规划方案,涉及大面积拆迁问题。
B.某市交警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对于司机李某处以50元的行政处罚。
C.国家领导人预备出使访问日本。
D.某地公安局对于本局民警程某的记过处分决定。
【答案】:B2.下列可以发布命令(令)的最低一级政府是()A.县级B.中央级C.乡镇级D.省级【答案】:C3.关于公文的抄送机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oA.向上级机关行文,应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下级机关B.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C.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D.抄送机关是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答案】:A4.小张犯盗窃罪被一审法院判决并处罚金5000元,小张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
对小张并处罚金的执行机关是()oA.二审法院B.监狱C.一审法院D.公安机关【答案】:C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是()。
A.延边日报社编审赵某B.延吉市一中教师李某C.延吉市公安局局长金某D.延边大学教授王某【答案】:C6.“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海”是指黄河最终流入()A.黄海B.渤海C.东海D.南海【答案】:B7.当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要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政府应采取的货币政策是()oA.紧的货币政策8.松紧搭配的货币政策C.松的货币政策D.均衡的货币政策【答案】:A8.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西文化历史悠久。
下列“传说”不是发生在山西的是:A.牛郎织女传说8.杨家将传说C.孟姜女传说D.赵氏孤儿传说【答案】:C9.古人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沈括
在古代西方人还不知道石油是什么东西时,中国老百姓已经用这种黑色液体烧饭点灯了。
这要归功于我国古代的一位读书人,是他经过反复研究,弄清了这种东西的性质和用途,动员老百姓推广使用。
这位读书人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石油”,这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这位读书人就是北宋时期的沈括(1031—1095)。
沈括是北宋年间钱塘(今杭州市)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和科学家,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学科中都有重大成就。
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沈括33岁到京城开封研究天文历法。
王安石变法期间,被任命为负责观测天象、制订历法的司天监长官。
他用自己制定的《奉元历》代替旧历,提出《十二气历》代替农历,《十二气历》比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还要合理,可惜未被采纳。
沈括在物理学方面建树很多。
他通过实验找到了使用指南针的办法,使针总是精确的指向南方。
这是世界上关于如何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录。
此后,他在用指南针定向时,发现磁针常向东偏,不指正南,在历史上第一个指出了地磁场存在磁偏角,这比欧洲人要早400年。
他对凹面镜成像和小孔成像的说明,对声音振动的实验,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沈括在地学方面也有不少贡献。
他到浙江东部地区考察,提出雁荡山群峰是经过千万年流水的冲刷而成。
他经过太行山麓,见山壁中间有一条由卵石螺壳组成的堆积层时,断定这里是古时的海边,并推论出“大陆都是混浊泥沙冲积形成”的。
这些独到的见解,与现代科学结论有许多相通之处。
沈括晚年居住在润州(今镇江)的梦溪园,专门从事著述,为后人留下了一部26卷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库。
像活字印刷、磁针装置四法、水法练钢等重要成果,就是由这本书记录留传下来的。
这部书在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