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高中高一上册音乐教案一唱雄鸡天下白
- 格式:docx
- 大小:22.35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音乐教案音乐课《一唱雄鸡天下白》教学反思教学实录:一、组织教学教者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尽快进入课堂气氛,多媒体播放建国大典实况片段,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人民的心情,和“一唱雄鸡天下白”的出处及涵义。
二、整体性教学(1)教者首先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历了几个经济发展时期。
把每一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介绍给学生。
设计用意及效果:(1)吸引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2)沿着新中国发展的时间顺序,介绍歌曲,给同窗们一个明了的时间概念。
三、分析教学阶段一、1949年——1956年过渡时期a、课件展示,介绍这阶段时期世界环境和中苏关系,在人民渴求和平持久的心理下产生了这首歌曲。
b、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要求大家从歌曲曲式上去分析、理解乐曲。
c、讲解全曲分为两个部份,分析两个部份表达的不同情绪。
二、1956年——1966年曲折发展期(1)、介绍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
(2)、课件展示,出示乐谱,按照旋律走向,分析歌曲情绪。
(3)、提问:歌曲分为几个部份?歌曲的节拍、旋律有什么特点?(4)、欣赏后,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感受。
并演唱歌曲。
3、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时期(1)、课件展示(2)、介绍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繁荣景象,及邓小平南巡的影响。
(3)、欣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4)、随音乐工生合作演唱歌曲讨论:你以为音乐中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景象?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来?四、拓展性教学活动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都带有时期的烙印,反映了这个时期人民的精神面貌。
按照咱们欣赏的作品做个“连连看”的练习,区分每部作品所属的时期。
引导学生课余时间听赏、搜集更多的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
(1)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教师富有探讨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了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
分析曲调节拍,体会这个时期音乐特点让学生比较,讨论,听音乐。
加深印象一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教会大家学习方式,课后才是大家最大的学习课堂本节课就是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度过,认真地学习了新中国成立后这段时期的音乐作品,教者圆满地完成了教学要求,整节课面向全部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了创新意识。
一唱雄鸡天下白教学目标:1.根据本课的音乐作品,了解国内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音乐发展的概况;2.能记住《瑶族舞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的主题音乐,或者背唱完整的一首歌曲。
3.能结合本课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谈谈自己听赏的感受。
教学重点:1.听赏歌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2.记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
教学难点:1.分析《瑶族舞曲》。
2.根据音乐作品和文字材料,加深对国内这一时期音乐作品的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实况片段,让学生感受这一庄严的时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
2.提问,“一唱雄鸡天下白”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出自毛泽东诗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象征伟大的变革。
经过长期艰苦的浴血奋战,终于挣脱了枷锁的中国人民,放声歌唱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二、新课教学1.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采取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少数民族人民歌唱新生活、歌唱祖国、歌唱党和毛主席,以器乐曲的形式,反映少数人民的心声。
2.欣赏这首乐曲,仔细观察都有哪些乐器演奏的。
3.播放《瑶族舞曲》。
4.提问:乐曲整个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认为它勾画了一副怎样的场景?5.你能分辨出哪一段是姑娘们的舞蹈,哪一段是小伙子们的舞蹈吗?6.教师钢琴弹奏乐段让学生分辨。
7.重点分析。
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的歌舞场面:翠绿的竹林环抱着瑶家的村寨,夜幕降临,长鼓响了,一位穿着节日盛装的美丽瑶家少女像蝴蝶一样,轻柔舒展地跳起了民族舞(高胡领奏的旋律);一会儿,其他姑娘们也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二胡与高胡齐奏的旋律);小伙子们不干了,他们冲进舞场,矫健、雄浑的跳起来。
(大三弦领奏。
)全场的人都激动起来,男女老少一同欢舞、欢唱这幸福的新生活。
第二段的旋律变成了三拍子,这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就像男女青年在互诉衷情,憧憬美好的未来;接着音乐换成跳跃的节奏音型,仿佛人们双双结伴而舞。
一唱雄鸡天下白教学重点、难点:根据音乐作品感受时代气息,加深对中国(五十年代——九十年代)这一时期音乐作品的理解。
教学目标:(1)、根据本课的音乐作品和文字材料,了解国(五十年代——九十年代)音乐发展的概况。
(2)、通过欣赏、分析、学唱、表演,能记住《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瑶族舞曲》的主要旋律。
(3)、能结合本课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谈谈自己听赏后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中华人民国开国大典的实况片段。
提问学生:片段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参阅25页的文字和照片)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永远为中国人民所纪念的日子。
人民领袖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正所谓“一唱雄鸡天下白”。
问:这句话出自哪首诗词,它的意思是什么?2、解释“一唱雄鸡天下白”:是的诗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的一句诗句。
全词是: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图):古代诗人贺在《致酒行》中也提到,“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意思是:雄鸡啼于清晨,一声长鸣,驱走了黑暗的长夜,开始了光明璀灿的新的一天,故后人常常用“一唱雄鸡天下白”来象征伟大的变革。
经过长期艰苦的浴血奋战,终于挣脱了枷锁的中国人民,放声歌唱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二)、欣赏《全世界人民心一条》1、时代背景:建国后,我国结束了战乱,但在1950年爆发了朝鲜战争,整个世界环境并不稳定,人民渴求和平持久的心理特别强烈。
在这种形势下,这首歌曲塑造了全世界人民手挽手、肩并肩,为争取人民、争取世界和平而英勇斗争的形象。
2、看课本中的歌词:(除了提到,还提到了哪个人物?)斯大林:前联国家元首。
五十年代初期,中关系十分友好密切。
出访联,这是中华人民国建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出访,这也是他唯一的一次走出国门。
教学⽬标1增加学⽣对中国少数民族⾳乐知识的了解;2了解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苗族等⼏⼤民族的⾳乐特点;教学重点体会不同民族⾳乐的⾳乐特征教学难点如何从⾳乐中发掘背后的民族⽂化教学过程导⼊请同学们聆听下⾯四段⾳乐,你能分辩出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乐吗?说出理由。
苗 —— 飞歌藏 —— 北京的⾦⼭上蒙 —— 辽阔的草原维 —— 掀起了你的盖头请学⽣举⼿回答新课同学们回答的都很不错,我们祖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化,它们的民歌也因此各具韵味,这节课我们就⼀起⾛近中国少数民族民歌。
酒歌酒歌是中国民歌体裁风俗歌的⼀种,演唱于传统节⽇,婚丧,祭祀等礼仪活动的宴饮时刻,在这个场合演唱的歌曲,会有⼀些什么特点呢?请学⽣回答。
下⾯我们就来⼀起分析少数民族⾳乐特点:播放⾳乐⽚段赏析1、藏族西藏民歌的主要特点是活跃热烈、朴实和抒情优美。
声⾳要求⾸先要⾃然流畅,在风格较强的歌曲中,偶尔出现⽤喉头控制声⾳的情况。
这种唱法在民间称“枕固”,其意是说嗓⼦的拐弯处,是特殊的声乐装饰技巧。
藏族民歌还有⼀个特点,就是起⾳都会起在⽐较⾼的⾳上,但是结尾⼜会落到低⾳,同学们再联系历史,想想这⼜是为什么呢?2、维吾尔族被称作“歌舞之乡”。
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印度等国家交界。
这种地理环境,使得新疆的⾳乐深受阿拉伯⾳乐的影响,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是乌兹别克族的民歌。
这⾸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结构规整对称,情绪热烈欢快,⼤多采⽤七声⾃然调式,也有⽤五声调式,b7、#1、#2、#4、#5等变化⾳的使⽤丰富⽽有变化,⾊彩鲜明独特,乡⼟⽓息较浓。
主要伴奏乐器有⼿⿎、冬不拉、热⽡甫、铁⿎等。
补充欣赏:《花⼉为什么这样红》、《阿⽡⽇古⾥》、《阿拉⽊汗》3 、蒙古族蒙古族是⼀个英勇善战的民族,豪爽⼤⽓是这个民族的性格,它属于北⽅草原⽂化民歌区。
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歌曲是反映蒙古族游牧⽣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的篇幅,节奏⾃由,⽓息宽⼴,情感深沉,并有独特⽽细腻的颤⾳装饰。
一唱雄鸡天下白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介绍解释“一唱雄鸡天下白”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写于唐朝安史之乱后期。
描述当时的历史背景,包括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强调诗歌在历史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1.2 杜甫作者简介介绍杜甫的生平,包括他的时代、出生地、官职和文学成就。
强调杜甫被称为“诗圣”的原因,包括他的诗歌才华、创作风格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解释《春望》的整体结构,包括诗句的排列、韵律和节奏。
分析每句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对仗等。
2.2 诗歌主题探讨探讨诗歌中的主题,包括对春天的期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以及它们如何相互映衬。
第三章:诗歌与文化价值3.1 诗歌与唐代社会分析《春望》与唐代社会的关联,包括当时的文化、艺术和政治状况。
探讨诗歌如何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如战争、贫困和社会不公。
3.2 诗歌的文化价值强调《春望》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包括它对后代诗人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如何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如忠诚、爱国和人文关怀。
第四章:诗歌的艺术特色4.1 诗句的语言特色分析诗句中的语言运用,如词汇选择、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
强调杜甫诗歌的语言魅力和独特风格,以及他对词语的精准把握。
4.2 诗歌的意象描绘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如“雄鸡”、“春望”等,以及它们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意象的描绘,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对现实的反映。
第五章:诗歌的现代意义5.1 诗歌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分析《春望》与当代社会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点,如战争、社会矛盾和人类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如何与现代社会相互映照,并从中汲取启示。
5.2 诗歌的现代价值强调诗歌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如对和平的渴望、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一唱雄鸡天下白》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一唱雄鸡天下白》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诗歌,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意境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5. 课堂小结三、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
2. 写一篇关于《一唱雄鸡天下白》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五、课后拓展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同类型的诗歌,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营造有利于诗歌感悟的氛围。
3.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读后感评价:阅读学生写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情感表达能力。
八、课程资源1. 诗歌原文:提供《一唱雄鸡天下白》的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相关背景资料:介绍作者及相关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图片素材:收集与诗歌相关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一唱雄鸡天下白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一唱雄鸡天下白”为主题,共包含十个章节。
本部分为第一至第五章节,主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书法、国画、古琴和茶道。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魅力。
2. 掌握中国古代书法的基本技法和审美标准。
3. 了解中国古代国画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演变。
4. 认识古琴作为一种传统乐器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
5. 体验中国茶道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诗词1.1 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2 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结构1.3 诗词的节奏和韵律1.4 诗词的审美特征第二章:中国古代书法2.1 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2 书法的基本技法和审美标准2.3 著名书法家的作品欣赏2.4 书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三章:中国古代国画3.1 国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2 国画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演变3.3 著名国画家及其作品欣赏3.4 国画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章:古琴艺术4.1 古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4.2 古琴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法4.3 古琴音乐的特点和审美价值4.4 著名古琴曲欣赏第五章:中国茶道5.1 茶道的起源和发展历程5.2 茶叶的种类和品鉴方法5.3 茶道的礼仪和步骤5.4 茶道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书法、国画、古琴和茶道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2. 欣赏法:欣赏著名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实践法:动手练习书法、国画、古琴和茶道,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对诗词、书法、国画、古琴和茶道的学习情况。
2. 作品展示: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进步幅度。
4. 小组讨论:考察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六、教案内容:第六章:京剧艺术6.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6.2 京剧的基本表演手法和行当6.3 京剧的脸谱和服饰文化6.4 著名京剧选段欣赏第七章:中国传统节日7.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7.2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主要节日的习俗和活动7.3 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7.4 节日诗词欣赏第八章:中国传统建筑8.1 中国传统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8.2 建筑的基本结构和类型8.3 著名古建筑欣赏8.4 建筑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第九章:中国哲学思想9.1 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9.2 儒家、道家、佛家等主要哲学流派的思想内涵9.3 著名哲学家的思想和著作9.4 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十章:中国民间传说与神话10.1 中国民间传说的起源和特点10.2 著名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10.3 民间艺术与传说、神话的关系10.4 传说和神话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京剧、传统节日、传统建筑、中国哲学思想和民间传说与神话的基本知识和内涵。
一唱雄鸡天下白
【学习目标】
1.根据本课的音乐作品和文字材料,了解中国当代(1949—1999)音乐发展的概况。
2.通过欣赏、分析、学唱、表演,能记住《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瑶族舞曲》的主要旋律。
3.能结合本课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谈谈自己听赏后的感受。
【教材助读】
⒈中国当代音乐发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⒉这一时期都有哪些代表性的作品?
预习反馈:
复述中国当代(1949—1999)音乐发展的轨迹。
【课堂探究】
学生活动1
小组协作带着问题预习课本知识
⒈中国当代音乐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⒉各阶段都有哪些代表性的作品?
学生活动2
沿着发展的线索,欣赏析各个阶段代表性的作品并分析它们的特点。
⒈《全世界人民心一条》
⒉《瑶族舞曲》
⒊《挑担茶叶上北京》
⒋《我们走在大路上》
⒌《在希望的田野上》
⒍《春天的故事》
学生活动3
活动与探究
【当堂检测】
⒈中国当代(1949—1999)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哪些代表性的作品?
它们有何特点?
⒉请部分学生背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瑶族舞曲》、《春天的故事》的主题音乐。
【归纳总结】
本课所选的音乐作品都反映了这个时期的人民的精神面貌,我们对新中国建立以来所走过的
历程也有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新时代,为繁荣这片古老的土地而努力学习。
【问题拓展】。
一唱雄鸡天下白教案3篇一唱雄鸡声破晓含“鸡”字春联篇一振翅欲冲霄,一唱雄鸡声破晓迎春思试剑,三擂战鼓气吞虹万象喜回春,守信知廉标五德一元欣复始,司晨报午必三鸣九域涌新潮,四海雄鸡争唱晓三春辉紫气,八方彩凤共朝阳鸡鸣早看天,抓住时机求发展水近先得月,紧跟形势上台阶鸡鸣曙日红,万里金光辉瑞霭柳舞春江绿,千重锦浪映丹霞紫燕迎春,一路东风歌大治金鸡唱晓,九州时雨润小康在圣班师,一路凯歌笳鼓竞雄鸡振翅,几声雅唱瑞云生雄鸡喔喔颂尧天,邦兴国治腊狗汪汪歌舜日,春暖花开雄鸡唱韵,万户桃符新气象大地回春,群山霞彩富神州万象喜回春守信知廉标五德一元欣复始司晨报午必三鸣神猴辞岁,保驾护航奔富路金凤迎春,昂头振翼唱东风人寿年丰,金猴辞岁归帘洞民安国泰,玉羽司晨报晓春雷震南天,滚滚春潮生九域彩凤高翔,恋我中华春不老金鸡报晓,时转三阳迎淑气红梅竞放,花开五福庆丰年金鸡报晓,改革似春风化雨彩凤朝阳,腾飞如旭日升华捷报频传,圣猴舞棒辞岁去宏图再展,金允高唱迎春来鸡鸣大地,彤彤旭日耀寰球金鸡喜唱,歌斯盛世乐无穷鸡唱月归,一线长天皆瑞霭犬歌日出,九州大地尽朝晖鸡唱三通,万家春正乾坤气凤鸣两岸,一树梅开天地心雄鸡一声天下白篇二是出自《致酒行》的名句。
【全诗如下】《致酒行》作者:诗鬼(唐代)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学习总结(2)】“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这两句是说,我的魂魄好像迷失在外似的,招不回来;当长夜过去,雄鸡高唱,天下大白的时候,才会有我的出路。
比喻自我的政治操守不可改变,纵然穷愁潦倒也不会放下自我的理想。
表现了诗人对政治理想的坚持,对完美未来的憧憬。
诗句有形有神,有声有色,历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致酒行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一唱雄鸡天下白教学重点、难点:根据音乐作品感受时代气息,加深对中国(五十年代——九十年代)这一时期音乐作品的理解。
教学目标:(1)、根据本课的音乐作品和文字材料,了解国内(五十年代——九十年代)音乐发展的概况。
(2)、通过欣赏、分析、学唱、表演,能记住《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瑶族舞曲》的主要旋律。
(3)、能结合本课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谈谈自己听赏后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实况片段。
提问学生:片段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参阅25页的文字和照片)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永远为中国人民所纪念的日子。
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正所谓“一唱雄鸡天下白”。
问:这句话出自哪首诗词,它的意思是什么?2、解释“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毛泽东的诗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的一句诗句。
全词是: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图):古代诗人李贺在《致酒行》中也提到,“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意思是:雄鸡啼于清晨,一声长鸣,驱走了黑暗的长夜,开始了光明璀灿的新的一天,故后人常常用“一唱雄鸡天下白”来象征伟大的变革。
经过长期艰苦的浴血奋战,终于挣脱了枷锁的中国人民,放声歌唱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二)、欣赏《全世界人民心一条》1、时代背景:建国后,我国结束了战乱,但在1950年爆发了朝鲜战争,整个世界环境并不稳定,人民渴求和平持久的心理特别强烈。
在这种形势下,这首歌曲塑造了全世界人民手挽手、肩并肩,为争取人民民主、争取世界和平而英勇斗争的形象。
2、看课本中的歌词:(除了提到毛泽东,还提到了哪个人物?)斯大林:前苏联国家元首。
五十年代初期,中苏关系十分友好密切。
毛泽东出访苏联,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出访,这也是他唯一的一次走出国门。
一唱雄鸡天下白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的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一年级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第三节的内容。
题目是“一唱雄鸡天下白”。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设计、教学过程和课后评价反思几个方面来向大家详细的解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一年级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的内容。
本单元包括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两部分,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不同时期的简要历史和成就,体会时代、文化和社会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节,也是我国音乐的最后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优秀音乐作品。
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几次深刻的变革,每一次变革都在音乐中留下了印迹。
在这半个世纪以来的作品中,教材挑选了六首有代表性的作品,以时间发展为主线,力图初步反映这个时期人民的精神面貌,使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所走过的历程有所了解,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时代,为繁荣这片古老的土地而能力的学习。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背唱一至两首课文中的歌曲;能记住《在希望的田野上》、《瑶族舞曲》、《春天的故事》的主题音乐,了解民族乐队和西洋乐队在编制上的区别。
这是为了完成智育目标。
2、情感目标:能结合本课乐曲与歌曲所处的时代背景,谈谈自己的听赏感受。
这是为了实现德育目标。
3、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能根据课本的文字材料,复述当代中国音乐发展的线索或轨迹。
这是为了完成美育目标。
以上是我制定的本课教学目标,重点复述当代中国音乐发展的线索或轨迹,难点是背唱一至两首课文中的歌曲。
三、学生分析:高一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后,在鉴赏能力上应该有一定的提高,能鉴赏出本节课的内容与时代的联系。
高中高一上册音乐教案一唱雄鸡天下白教学目标
1增加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知识的了解;
2了解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苗族等几大民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例外民族音乐的音乐特征
教学难点
如何从音乐中发掘背后的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导入
请同学们聆听下面四段音乐,你能分辩出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吗?说出理由。
苗——飞歌
藏——北京的金山上
蒙——空阔的草原
维——掀起了你的盖头
请学生举手回答
新课
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可以,我们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例外的文化,它们的民歌也因此各具韵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中国少数民族民歌。
酒歌
酒歌是中国民歌体裁风俗歌的一种,演唱于传统节日,婚丧,祭祀等礼仪活动的宴饮时刻,在这个场合演唱的歌曲,会有一些什么特点呢?
请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分析少数民族音乐特点:
播放音乐片段赏析
1、藏族
西藏民歌的主要特点是活跃热闹、俭朴和抒情柔美。
声音要求首先要自然流通,在风格较强的歌曲中,偶尔出现用喉头控制声音的情况。
这种唱法在民间称“枕固”,其意是说嗓子的拐弯处,是分外的声乐装饰技巧。
藏族民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起音都会起在比较高的音上,但是结尾又会落到低音,同学们再联系历史,想想这又是为什么呢?
2、维吾尔族
被称作“歌舞之乡”。
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印度等国家交界。
这种地理环境,使得新疆的音乐深受阿拉伯音乐的影响,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是乌兹别克族的民歌。
这首民歌的旋律柔美动听,节奏开朗光鲜,结构规整对称,情绪热闹欢乐,大多采用七声自然调式,也有用五声调式,b7、#1、#2、#4、#5等变化音的使用丰盛而有变化,色彩光鲜独到,乡土气息较浓。
主要伴奏乐器有手鼓、冬不拉、热瓦甫、铁鼓等。
补充欣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阿瓦日古里》、《阿拉木汗》
3、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豪迈大气是这个民族的性格,它属于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歌曲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解放,气息开阔,情感深厚,并有独到而精细的颤音装饰。
接下来我们辨别一下《嘎达梅林》与《牧歌》这两首哪一首是长调哪一首是短调,为什么?听赏
根据长调歌曲的特点,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短调歌曲的特点: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松懈,节奏整齐、光鲜,音域相对窄一些。
在藏族民歌中有枕固这种演唱技巧,蒙古民歌中也有一种独到的演唱技巧,那就是“呼麦”,欣赏《空阔的草原》
4、最后,我们来欣赏一首苗族的飞歌,这首歌曲里面有一个特性音大家仔细听听然后看谱子告诉我这个特性音在歌曲的那一个地方。
学唱《歌唱美丽的家乡》,体会特性音降3.
思考:为什么被称作“飞歌”,为什么出现快慢对比,为什么会有拖音?
5、巩固欣赏再次辩听四首民歌
6、浏览性欣赏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
(1)老师简介本曲。
(2)学生聆听感受体验本曲。
7、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课余搜集整理更多的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
课堂小结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例外国家、例外民族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例外的音乐风格。
希望同学们多去了解一下我国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理解和尊崇多元文化!
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特征及代表曲目下节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藏族
酒歌-《一杯酒》
风格特点
知识背景新疆-“歌舞之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阿瓦日古里》、《阿拉木汗》风格特点
知识背景蒙古
《空阔的草原》
风格特点
知识背景
嘎达梅林-短调
牧歌-长调
苗族
《歌唱美丽的家乡》—“飞歌”风格特点
知识背景知识扩展
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
教学反思
通过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苗族音乐代表作品的赏析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鉴赏能力,结合各民族的背景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针对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调整方案,将流行音乐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相结合,进行对比欣赏可能更有助于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