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专家指导意见_2013版_孙宁玲
- 格式:pdf
- 大小:192.36 KB
- 文档页数:4
48 ●指南导读●《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卷第4期通讯作者:霍勇Email:huoyong@孙宁玲Email:nlsun@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专家指导意见中国医师协会“医疗质量万里行•降压在行动”TRIP项目专家委员会“医疗质量万里行•降压在行动”是卫生部医政司和中国医师协会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的通知》精神,决定在“医疗质量万里行”的整体活动框架下开展的一项专题活动。
活动的英文名称为“Optimize BP Control In Practice”,旨在优化高血压病治疗策略,提高高血压病的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项目针对医生开展培训,并由医生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和管理,从而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促进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危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达到优化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有效实现高质量的降压,提高降压的医疗质量的目的。
“医疗质量万里行•降压在行动”TRIP项目于2011年在全国20个城市开展,以三级医院为宣传教育指导中心组织实施,在部分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率先建立高血压科普教育基地,并特别针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开设高血压专病门诊(TRIP项目日),帮助医生优化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策略,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及自我管理的宣传教育,促进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高质量降压目标的实现。
三级医院同时担负着对基层医院医生和患者开展合理的健康教育工作。
为了使得项目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医疗质量万里行•降压在行动”TRIP项目专家委员会在总结国内外高血压病防治指南和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专家指导意见。
高血压和糖尿病常常合并存在,对心血管系统有极强的危害性[1,2]。
就糖尿病而言,1型糖尿病多在并发肾病变后出现高血压,2型糖尿病往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可以在2型糖尿病发病之前、同时或之后出现。
务必重视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诊治
何秉贤
【期刊名称】《中华高血压杂志》
【年(卷),期】2006(14)11
【总页数】1页(P858-858)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糖尿病患;非糖尿病者;诊治;T2DM;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作者】何秉贤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
【相关文献】
1.急性脑梗死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浆HCY、Lp-PLA2水平与糖代谢异常程度的关系 [J], 卢文添
2.重视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的糖代谢异常 [J], 孙宁玲
3.空腹血糖和服糖后2小时血糖在高血压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检出中的作用 [J], 刘军;赵冬;刘静;齐玥;孙佳艺;王薇
4.无糖代谢异常史高血压患者及正常血压患者糖代谢状况分析 [J], 张新梅;胡允兆;温主治;王景峰
5.糖代谢异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血压的影响观察 [J], 王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分析
仇俊峰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13(0)3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
75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25例患者给予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治疗;B组25例患者给予硝苯地平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缬沙坦)治疗;C组25例患者给予硝苯地平联合利尿剂(吲哒帕胺)治疗,观察三组临床疗效.结果
三组患者血压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B组患者舒张压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C组(P <0.05);C组患者收缩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B组(P<0.05);A组患者不良反
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采取硝苯地平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利尿剂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且不良反应也较少,临床
可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411-412)
【作者】仇俊峰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连云港22204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糖尿病伴高血压降压治疗临床分析 [J], 杨福平
2.高血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血脂分析的评价 [J], 黄四爽;熊勤
3.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分析 [J], 张俊峰
4.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 [J], 陈方军
5.糖尿病伴高血压降压治疗临床分析 [J], 杨福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作者:官玲军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通过一系列全方位的护理,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对58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
结果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有了详细的了解,生活质量大为提高。
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是终身性的,血压、血糖控制不好会造成各重要脏器的损害,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护理;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饮食指导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58例需注射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按自愿原则分为CSII级和每日多次皮下输注组。
CSII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4.85岁,病程4.1年,体质指数(23.8±3.1)kg/m2,MDI组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65±7.47)岁,病程(4.43±2.07)年,BMI(23.5±3.2)kg/m2。
两组病人的年龄、身高、体重、血压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且无严重感染,无严重肝肾疾病及心功能不全。
所有的病人均接受相同的糖尿病宣传教育、标准的饮食治疗及运动治疗。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CSII,对照组MDI。
MDI组于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R和睡前注射诺和灵N 胰岛素,CSII组壛使用诺和灵R胰岛素,由美国Minimed508型胰岛素泵经导管持续皮下输注基础胰岛素,三餐前追加胰岛素量。
监测血糖变化,按血糖值调整基础量和餐前量。
治疗过程中壛使用罗氏公司GLUCOTREND Pius乐康全血糖仪监测空腹和三餐后2h血糖,必要时查Oam及2am血糖。
记立靶值为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
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为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的争议李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内分泌科,广州 510120)通讯作者:李焱 Email:liyan19642002@【摘要】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迅猛增加,其中约3/4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卒中与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并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控制血压是全面降低糖尿病心血管危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往UKPDS 、HOT 等研究提示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甚至死亡率。
以往各学术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欧洲高血压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ESH )/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高血压联盟(中国)均建议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控制目标为血压<130/80 mm Hg 。
但近年来ACCORD-BP 、ADV ANCE 、INVEST 、ONTARGET 等研究提示,与控制收缩压<140 mm Hg 相比,收缩压<130 mm Hg 并未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与死亡风险,收缩压过低甚至增加了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2009年ESH 率先根据新的循证证据,推荐所有高血压患者(包括合并糖尿病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30~139/80~85 mm Hg 。
近期有学者综合数个大型随机对照试验(RCT )研究和近年来重要的荟萃分析结果,平衡不同血压水平对卒中、冠脉事件与死亡率的风险与获益,提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强化血压控制目标在130~135/80~85 mm Hg 较为合理,现将其相关证据进行综述。
中华高血压杂志共!识高血压合并-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专家指导意见%-"!/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通信作者 孙宁玲!$%&'()"*)+,*!-./0*12霍勇!$%&'()"F ,=?=*5!-./0*120I *!!高血压和糖尿病常常合并存在!对心血管系统有极强的危害性*!+#就糖尿病而言!!型糖尿病多在并发肾脏病变后出现高血压!-型糖尿病往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可以在-型糖尿病发病之前$之中或之后出现#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C *21H *'2(=*')J ('<121+Z 1>1H '2(=*!C J Z '统计!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7//亿!而且正以每年新发D ""万患者的速度猛增#按目前的增长速度!估计到-"-O 年全球将有/7;"亿糖尿病患者#目前!亚洲已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地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年中显著上升!且仍处于快速增长之中#`'*5等*-+-""D S -"";年中国人糖代谢情况大型流行病学调查%%6#.-/3'显示!我国总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37D :和!O 7O :!糖尿病患者中有.":合并血压升高#孙宁玲等*/+在全国O 个中心对O "-!名无明确糖尿病史!空腹血糖在O 7.&&=)&E 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的流行病学筛查显示!新检出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率分别为D 7!:和-!7/:#-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高血压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平均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人群根据心血管危险性评估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治疗!对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提高生存质量!减少致残率!延长患者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O +#中国医师协会/医疗质量万里行S 降压在行动0%=G2(&(Q 1<)==>G H 1++,H 1I =*2H =)(*G H 'I 2(I 1!9T R K P C K $'项目专家委员会!在总结国内外高血压病防治指南和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年本项目新的调研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高血压合并-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专家指导意见%-"!/版'#本版专家指导意见主要更新点"(增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伴糖尿病治疗内容()增加我国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数据及本项目横断面/-""#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调查结果!使其更贴近于我国的实情(*依据循证医学证据修改建议!增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5(=21*+(*H 1I 1G2=H <)=I 81H +!R T A '在改善蛋白尿及器官保护中的作用的内容#!!重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危害高血压和糖尿病合并存在对心血管的危害有协同效应#高血压可使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提高近-倍!糖尿病也可使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增加-倍!二者并存心血管危害的净效应是普通人群的#";倍#高血压和糖尿病并存时!内皮细胞和血管功能受损更加严重!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常见!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估计可高达O ":!其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可高达-O :!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也明显升高#-"!!年9T R K P C K $项目调查/-""#名伴或不伴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合并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病者均达到O ":!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占;#:#由于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两病并存患者降压治疗应与降糖治疗一样等同重要#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却不容乐观#-"!!年9T R K P C K $项目调查数据显示!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如果以!#"&3"&&45%!&&456"7!//89''为达标标准!血压达标率仅D 7#:!未达标患者中!级高血压占O -7#:!-级高血压为//7":!/级高血压占D 7-:!如要将血压控制在!/"&;"&&45以下!达标率则更低##!重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降压治疗达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降压治疗的目的"(减少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易受高血压损害的靶器官(*减少致死$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一般糖尿病患者目标血压为&!#"&;"&&45*.+()%.O 岁的老年人收缩压应控制在!O "&&45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舒张压"."&&45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逐渐实现降压达标(+处于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应按照相关指南进行个体化的血压管理(,合并肾脏疾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治疗目标更宜个体化(-合并妊娠时)--O )中华高血压杂志!-"!/年.月第-!卷第.期!K F (*V4?G1H 21*+!V ,*1-"!/!N =)0-!W =0.中华高血压杂志治疗目标为!/""!#"&;""3"&&4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的时机"血压%!#"&3"&&45的患者!应在非药物治疗基础上立即开始药物治疗(血压在!/""!/3&;"";3&&45的糖尿病患者!如伴微量白蛋白尿可直接开始降压药物治疗!不伴微量白蛋白尿可以进行&/月的非药物治疗!无效则开始降压药物治疗#"!规范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降压治疗"+!!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指对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优化!应当成为糖尿病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和早期血压升高的干预措施#血压处于!/""!/3&;"";3&&45水平时!主张进行非药物干预!至少/月!如无效则开始药物治疗#非药物干预包括"(戒烟!日常门诊应当力荐所有患者戒烟!给予合理的咨询()减重!超重!":以上者应降低体质量O85以上(*节制饮酒!乙醇摄入应-""/"%男性'$!""-"5&>%女性'(+限制钠盐!氯化钠&.5&>(,优化饮食结构!适当多吃水果和蔬菜!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加强体力活动!如快步行走!O 次&周$/"&(*&次(.缓解心理压力!克制情绪激动!保持乐观心态#"+#!药物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策略的要求"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除了要关注血压降低的幅度!还应关注降压中的其他特点!如"长期平稳降压!尽可能减少-#F 内血压的波动!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关注血管的弹性功能和治疗的依从性等#/7-7!!药物治疗原则!(首选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5(=21*+(*I =*M 1H 2(*51*Q ?&1(*F (<(2=H +!R K $C '或R T A !如需与其他类降压药物联合用药!也应当以R K $C 或R T A 为基础()起始治疗可以单药!也可以与其他类降压药物联合用药(*兼顾靶器官保护和对并发症的益处!如伴有微量白蛋白尿及蛋白尿时!R K $C 或R T A 可增加至双倍剂量(+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对靶器官$代谢的不良影响#/7-7-!高血压合并-型糖尿病降压治疗首选R K $C或R T A /7-7-7!!R K $C &R T A 在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治疗地位的评价及指南的推荐!/中国-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0指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H 1*(*'*5(=21*%+(*+?+21&!T R U '阻断剂%R K $C 或R T A '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降压药物*D +#美国高血压学会%R &1H (I '*U =I (12?=L4?G1H 21*+(=*!R U 4'糖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T R U 阻断剂%R K $C 或R T A '是糖尿病高血压和肾损害患者的首选用药*;+#钙拮抗剂$利尿剂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二线药物!可作为T R U 阻断剂的联合用药#美国糖尿病协会%R &1H (I '*J ('<121+R ++=I ('2(=*!R J R '糖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在患有糖尿病的高血压人群中!T R U 阻断剂%R K $C 或R T A '可用作首选治疗和联合治疗的基础用药#T R U 阻断剂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时!利尿剂或钙拮抗剂可作为联合用药的选择*.+#-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首先考虑使用R K $C 或R T A !当需要联合用药时!也应当以其中之一为基础!联合利尿剂$#受体阻滞剂或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利尿剂和#受体阻滞剂宜小剂量使用#合并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患者!慎用利尿剂(反复低血糖发作的!慎用#受体阻滞剂(有前列腺肥大且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可使用&受体阻滞剂#/7-7-7-!R T A 的降压循证证据!T R U 阻断剂之一的R T A 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首选药物#R T A 经典且广为应用的降压循证证据主要有"氯沙坦高血压患者生存研究%)=+'H 2'*(*21H M 1*2(=*L =H1*>G =(*2H 1>,I 2(=*(*F ?G 1H 21*+(=*+2,>?!E C Z $'和缬沙坦长期抗高血压治疗评估研究%M ')+'H 2'*'*2(F ?G1H %21*+(M 1)=*5%21H &,+11M '),'2(=*!N R E b $'#在E C Z $研究中!O ":的患者使用氯沙坦!""&5!平均使用剂量为;-&5#单药的大剂量氯沙坦治疗在E C $Z 的动态血压监测%'&<,)'2=H ?<)==>G H 1++,H 1&1'+,H 1&1*2!R A 9B '亚组中看到氯沙坦可明显降低-#F 血压*3+#/7-7-7/!R K $C &R T A 的靶器官保护/7-7-7/7!!心脑保护!在-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b *(21>](*5>=&G H =+G1I 2(M 1>('<121++2,>?!b ]9J U '!强化降压%治疗后平均血压!##&;-&&45'与常规降压%治疗后平均血压!O #&;D&&45'相比!使脑卒中风险降低达##:%+6"7"!/'*!"+#E C Z $研究在3!3/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中比较了R T A 类降压药氯沙坦和#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的疗效!其糖尿病亚组研究显示!两组血压下降幅度相近!但是氯沙坦组心血管首要复合终点显著降低-#:%--"7D .(+6"7"/!'(脑卒中风险下降-!:%--"7D 3'!对糖尿病患者降低脑卒中风险的获益趋势显而易见*!!+#对于心血管高危的高血压患者!R T A 类药物降低脑卒中的作用还被缬沙坦用于日本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死率和重构研究%M ')+'H 2'*(*'V 'G '*1+1G =G ,)'2(=*_(2FF ?G1H 21*+(=*'*>=2F 1H I 'H >(=M '+I ,)'H >(+1'+1!V C ]$C4$R T P "以缬沙坦为基础的治疗较对照组使脑卒中降低#":'和老龄人群认知功能障碍与预后研究%+2,>?=*I =5*(2(=*'*>G H =5*=+(+(*2F 11)>1H )?!U K [9$"坎地沙坦较对照组使非致死脑卒中降低-/7.:'所证实#正是根据一)/-O )中华高血压杂志!-"!/年.月第-!卷第.期!K F (*V4?G1H 21*+!V ,*1-"!/!N =)0-!W =0.中华高血压杂志系列临床研究结果!-"!"年美国心脏协会%R &1(I '*41'H 2R ++=I ('2(=*!R4R '和美国脑卒中学会%R &1H (%I '*U 2H =81R ++=I ('2(=*!R U R '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推荐"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应接受R K $C 或R T A 治疗*!-+!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7-7-7/7-!肾脏保护!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已证实R T A 类药物在肾脏保护中的作用#氯沙坦减少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终点研究%H 1>,I 2(=*=L 1*>G=(*2+(*W C J J B _(2F2F 1'*5(=21*+(*$'*2'5=*(+2)=+'H 2'*!T $W R R E '入组伴或不伴高血压的-型糖尿病伴白蛋白尿患者!O !/例!研究结果显示氯沙坦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平均下降/#7/:!首要复合终点%血清肌酐浓度加倍!终末期肾病或死亡'风险明显降低达!.7!:#在T $W R R E 研究中!D -:的患者使用氯沙坦!""&5!氯沙坦平均使用剂量为;.&5#替米沙坦与依那普利在糖尿病中的应用研究%>('<12(I +1@G =+1>2=21)&(+'H %2'*'*>1*')'G H ()=*5=(*52H (')!J $P R C E '共纳入伴-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O "例!比较替米沙坦和依那普利的效果!结果显示两组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幅度均得到改善!且维持在稳态水平!与未经治疗的患者相比!二者均可延缓患者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厄贝沙坦治疗-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研究%(H <1+'H %2'*(*G '2(1*2+_(2F 2?G1->('<121+'*>&(I H =')<,&(*%,H ('!C T BR %-'入选/""D "岁高血压伴-型糖尿病及持续存在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O 3"例!随访-年!与安慰剂组比较!厄贝沙坦!O "&5&>组尿白蛋白排泄率降低-#:!而/""&5&>组降低/;:#厄贝沙坦治疗-型糖尿病肾病研究%(H <1+'H 2'*>('<12(I*1G F H =G F '2?2H (')!C J W P '入选/""D "岁高血压伴-型糖尿病肾病及尿白蛋白#3""&5&-#F 的患者!D !O 例!分别给以厄贝沙坦/""&5&>$氨氯地平!"&5&>和安慰剂!与安慰剂组比较!厄贝沙坦组尿蛋白排出降低/O 7O :!而氨氯地平组尿蛋白排出无显著变化#提示R T A 有利于减少尿蛋白排泄!且大剂量效果更佳#R T A 中的氯沙坦对肾脏的保护还有较独特的一点!即降低血尿酸水平#一项比较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单用或联合氢氯噻嗪和其他降压药物$为期!年$双盲的研究结果支持氯沙坦强效降低伴-型糖尿病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7-7-7/7/!改善糖代谢!R T A 类药物改善糖代谢的机制包括增加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等*!#%!O +#R K $C 和R T A 一样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糖代谢的作用#雷米普利和罗格列酮减少糖尿病研究%>('<121+H 1>,I 2(=*'++1++&1*2_(2FH '&(G H ()'*>H =+(5)(2'Q =*1&1>(I '2(=*2H '()!J T $RB '结果显示!糖耐量异常%(&G'(H 1>5),I =+12=)1H '*I 1!C \P '患者在平均#年的随访中!与安慰剂比较!足量使用R K $C雷米普利%!"&5'明显降低了餐后-F 血糖的水平#E C Z $研究显示!对于基线无糖尿病伴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以氯沙坦为基础的治疗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新发糖尿病的风险达-O :#N R E b $研究结果显示!以缬沙坦为基础的治疗组血压降低不如对照组!但新发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降低了-/:#对-"".年以来--项随机双盲研究!入组时无糖尿病的患者!#/!O /例进行荟萃分析!降压药物对新发糖尿病的降低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R T A $R K $C $钙拮抗剂$安慰剂$#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7-7/!其他降压药物/7-7/7!!#受体阻滞剂!选择性#!受体阻滞剂对血糖血脂影响很小或无影响!适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因为阻断#-受体可能对糖$脂肪代谢产生不良影响!阻碍#-受体介导的扩血管作用!加重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故不适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反复低血糖发作的患者应慎用#受体阻滞剂!以免掩盖低血糖症状#/7-7/7-!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一直被用作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小剂量噻嗪类药物对代谢的影响较小!不增加发生-型糖尿病的危险性*!D +#它与R K $C 或R T A 联用!具有协同降压作用!从而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R T A 联合低剂量利尿剂的固定复方也推荐用于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治疗#大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或与#受体阻滞剂联用可能对糖$脂代谢或电解质有影响!不建议大剂量应用或二者联用#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慎用!痛风患者应禁用利尿剂#/7-7/7/!钙拮抗剂!钙拮抗剂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及心肌细胞膜!阻止钙离子内流!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使血压下降!同时对糖和脂肪代谢无影响#长效钙拮抗剂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R K $C 或R T A 治疗基础上首选的联合用药#/7-7/7#!&!受体阻滞剂!尽管&!受体阻滞剂可部分改善糖代谢!但降压和降脂治疗预防心脏病发作研究%'*2(F ?G 1H 21*+(M 12H 1'2&1*2'*>)(G (>%)=_1H (*52H 1'2%&1*22=G H 1M 1*2F 1'H 2'22'I 82H (')!R E E 4R P '发现!&!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因此!&!受体阻滞剂不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仅在难治性%顽固性'高血压$合并前列腺肥大的高血压患者中应用#/7-7#!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以减少单药加大剂量带来的不良反应!利用协同作用增强疗效!相互之间抵消不良反应!对靶器官有综合保护的作用#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为了达到目标血压水平常常需要使用%-种)#-O )中华高血压杂志!-"!/年.月第-!卷第.期!K F (*V4?G1H 21*+!V ,*1-"!/!N =)0-!W =0.中华高血压杂志的降压药物#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已成为降压治疗的基本方法!是降压达标的关键#目前被推荐的联合用药方案包括"(R K $C 或R T A 联合利尿剂()钙拮抗剂联合#受体阻滞剂(*R K $C 或R T A 联合钙拮抗剂(+单片复方制剂!如R K $C &R T A 加小剂量利尿剂$R T A 加钙拮抗剂等固定复方!降压效果好!临床耐受性高!可提高服药依从性!是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推荐的联合治疗方案#总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要更加注重降压达标!要注意靶器官保护!重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重视药物的恰当应用以减少不良反应*!;%!3+#$!高血压合并#型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建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总体心血管风险为极高危!降压达标及多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意义重大#降压目标"一般患者血压&!#"&;"&&45!合并肾脏损害$冠心病及老年人要注重个体化#降压药物选择"首选R K $C &R T A !鉴于R T A 在国人有更好的安全和依从性!可优先选择#当需要与其他类降压药物联合用药时!也应当以其中之一为基础#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以及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在心肾功能允许及可耐受时!需加大R K $C &R T A 的剂量!其目标血压"!/"&;"&&45以达到提高达标率和保护靶器官的目的#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霍勇!赵连友执笔专家!孙宁玲!王鸿懿专家委员会名单 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安丰双!陈晓平!陈韵岱!陈源源!崔连群!党爱民!董吁钢!范利!方全!傅国胜!高平进!高炜!葛均波!郭晓蕙!韩凌!华琦!黄德嘉!惠汝太!姜一农!蒋雄京!李光伟!李南方!李新立!李学奇!李勇!廖玉华!卢成志!罗素新!牟建军!母义明!宁田海!邱春光!沈法荣!沈卫峰!陶军!万征!汪道文!王浩!王建安!王景峰!王勇!魏盟!温绍君!吴海英!吴同果!吴 !吴宗贵!肖传实!谢良地!许顶立!杨天伦!杨向军!杨新春!于波!余振球!张宇清!张源明!朱建华!祝之明!邹大进参考文献*!+K F 1*]4!\,=Y !B 'J !12')0J ?+H 15,)'2(=*=L4U \2H (551H +M '+I ,)'H G H =)(L 1H '2(M 1>(+=H >1H +*V +0W '2K 1))A (=)!-""#!.%3'";D -%;;/0*-+`'*5d`!E ,V !d 1*5V !12')09H 1M ')1*I 1=L>('<121+'&=*5&1*'*>_=&1*(*K F (*'*V +0W $*5)VB 1>!-"!"!/.-%!-'"!"3"%!!"!0*/+孙宁玲!王鸿懿!廖玉华!等0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白蛋白尿与糖代谢紊乱*V +0中华高血压杂志!-"!"!!;%!-'"!!/;%!!#"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V +0中华高血压杂志!-"!!!!3%;'"D "!%D #/0*O +d '*5h !E (,`!E (,V !12')04U \&B L *-51*1G =)?&=H GF (+&'*>1++1*2(')F ?G 1H 21*+(=*"'I '+1%I =*2H =)'++=I ('2(=*+2,>?(*K F (*1+1*V +0VR 2F 1H =+I )1HP F H =&<!-"!!!!;%!'"-#%/!0*.+R &1H (I '*J ('<121+R ++=I ('2(=*0U 2'*>'H >+=L&1>(I ')I 'H 1(*>('%<121+%-"!/*V +0J ('<121+K 'H 1!-"!/!/.%U ,G G )!'"U !!%..0*D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0中国-型糖尿病防治指南-"!"*V +0中国糖尿病杂志!-"!-!-"%!'"后插!%/.0*;+A '8H (+\E !U =_1H +V T0R U 4G =+(2(=*G 'G 1H "2H 1'2&1*2=L F ?G1H %21*+(=*(*G '2(1*2+_(2F>('<121+%'*,G >'21*V +0VK )(*4?G 1H 21*+%\H 11*_(I F '!-"";!!"%3'"D "D %D !/0*3+J 1M 1H 1,@T A !>1Z '(H 1b !Z ?F H ^,(+2Z !12')0A )==>G H 1++,H 1H 1%>,I 2(=*'*>'*2(F ?G 1H 21*+(M 1&1>(I '2(=*,+1(*2F 1)=+'H 2'*(*21H %M 1*2(=*L =H 1*>G =(*2H 1>,I 2(=*(*F ?G 1H 21*+(=*%E C Z $'+2,>?(*G '%2(1*2+_(2FF ?G 1H 21*+(=*'*>)1L 2M 1*2H (I ,)'HF ?G 1H 2H =G F ?*V +0K ,H H B 1>T 1+[G(*!-""D !-/%-'"-O 3%-D "0*!"+P (5F 2<)==>GH 1++,H 1I =*2H =)'*>H (+8=L&'I H =M '+I ,)'H '*>&(I H =%M '+I ,)'HI =&G )(I '2(=*+(*2?G 1->('<121+"b ]9J U/;0b ]G H =%+G 1I 2(M 1>('<121++2,>?5H =,G *V +0A B V !!33;!/!D %D !."'"D "/%D !/0*!!+E (*>F =)&E 4!C <+1*4!J 'F )=L A !12')0K 'H >(=M '+I ,)'H&=H <(>(2?'*>&=H 2')(2?(*G '2(1*2+_(2F>('<121+(*2F 1)=+'H 2'*(*21H M 1*2(=*L =H 1*>G =(*2H 1>,I 2(=*(*F ?G 1H 21*+(=*+2,>?%E C Z $'"'H '*>=&%(+1>2H (')'5'(*+2'21*=)=)*V +0E '*I 12!-""-!/O 3%3/!!'"!""#%!"!"0*!-+\=)>+21(*E A !A ,+F *1))K J !R >'&+T V !12')0\,(>1)(*1+L =H 2F 1G H (&'H ?G H 1M 1*2(=*=L+2H =810R 5,(>1)(*1L =HF 1')2F I 'H 1G H =L 1+%+(=*')+L H =&2F 1R &1H (I '*41'H 2R ++=I ('2(=*&R &1H (I '*U 2H =81R ++=I ('2(=**V +0U 2H =81!-"!!!#-%-'"O !D %O ;#0*!/+E 'I =,H I (1H 1`!A 1)'*51HR !\=>(*K !12')0E =*5%21H &I =&G'H (%+=*=L )=+'H 2'*'*>1*')'G H ()=*8(>*1?L ,*I 2(=*(*F ?G 1H 21*+(M 12?G 1->('<12(I +_(2F1'H )?*1G F H =G '2F ?*V +0](>*1?C *2!-"""!O ;%-'"D .-%D .30*!#+W (+F (&,H '4!U '*'8'P !P '*(F '2'`!12')0E =+'H 2'*1)1M '21+2F 1+1H ,&F (5F %&=)1I ,)'H_1(5F 2%'>(G =*1I 2(*(+=L =H &'*>I =*I ,H H 1*2)?(&G H =M 1+(*+,)(*+1*+(2(M (2?(*G '2(1*2+_(2F (&G '(H 1>5),I =+1&1%2'<=)(+&*V +04?G1H 21*+T 1+!-"";!/!%;'"!.!!%!.!;0*!O +赵晓涛!霍勇0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及高血压*V +0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0*!.+$))(=22d V !B 1?1H9B0C *I (>1*2>('<121+(*I )(*(I ')2H (')+=L '*2(%F ?G 1H 21*+(M 1>H ,5+"'*12_=H 8&12'%'*')?+(+*V +0E '*I 12!-""D !/.3%3O O D '"-"!%-"D 0*!D +E '*>&'H 8]0R H 12F 1*1_1H'*2(F ?G 1H 21*+(M 1'51*2+<1221H'*>&=H 11L L 1I 2(M 12F '*>(,H 12(I +,*V +0P (>++8HW =HE '151L =H 1*!-""!!!-!%.'"D "!%D "O 0*!;+温绍君!刘洁琳!刘雅!等0降血压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及其预防*V +0药物不良反应杂志!-""D !3%/'"!D -%!D .0*!3+N =)G 1B !P =I I (\0-""D$U 4&$U K 5,(>1)(*1+L =H 2F 1&'*'51&1*2=LF ?G 1H 21*+(=*!L H =&2F 1=H ?2=G H 'I 2(I 1"5)=<')I 'H >(=M '+I ,)'H H (+8I =*I 1G 2*V +0V4?G 1H 21*+U ,G G)!-""3!-D %/'"U /%!!0收稿日期 -"!/%"O %"D !!责任编辑陈小明)O -O )中华高血压杂志!-"!/年.月第-!卷第.期!K F (*V4?G1H 21*+!V ,*1-"!/!N =)0-!W =0.。
孙宁玲教授解读《H 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近期发布的《H 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指出,我国约四分之三的高血压患者为 H 型高血压(即高血压患者中血同型半胱氨酸≥ 10 μmol/L)。
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指南推荐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高血压患者服用含 0.8 mg 叶酸的固定复方制剂降压药物,不能达标时可联合使用其他种类降压药物。
5 月 7 日,在 2016 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六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就《H 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进行了精彩解读。
图为孙宁玲教授正在授课孙教授提到,医学领域的热点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经验医学发展到循证医学,再到转化医学,这个演变过程见证了中国高血压事业的发展。
数十年前我们主要依靠经验医学进行诊治,但在循证医学出现之后,我们更关注证据,更关注临床相关问题。
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可知,随着血压上升,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上升,反之则反,两者呈线性关系。
在 RCT 研究的某些特殊情况中,随着血压上升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上升。
而随着血压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了心血管事件的上升。
同样,当关注不同终点时,研究结局亦不同。
当以卒中事件为终点时,血压降低则证据更佳;当以心肌梗死为终点时,血压降低至一定程度时也可出现心血管事件。
需要明确的是,当解决的临床问题不同时,其目标血压也应有所区别。
研究进展在 ACCORD 研究与 SPRINT 研究中,解决的都是降压血压目标问题,但当高血压合并疾病程度不同时,降到同一个血压水平的临床结局是不同的。
孙教授强调,中国是一个脑卒中高发的国家,应将「降低血压、减少卒中」放在首位。
过去我国进行了许多大型临床研究实验,证实了降低血压对预防脑卒中所带来的获益。
CNIT、STONE、Sys-CHINA 等研究是将降压药物与安慰剂作比较,奠定了降压获益减少卒中的基础;而 FEVER 研究与 CSPPT 研究是将活性药与活性药作比较,以脑卒中为一级终点。
孙宁玲教授专访高血压防治疑难问题解析孙宁玲教授专访医脉通2013-09-18分享2013年9月13日,在北京举办的“2013年中国高血压年会”上,医脉通编辑有幸采访了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孙宁玲教授。
孙教授就降压策略、降压药的选择等高血压防治中的常见和疑难问题进行了解惑答疑。
医脉通:孙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医脉通的采访!对于高血压患者,在降压达标的前提下,如何选择及正确使用更为安全的降压药物?孙宁玲教授:降压药物选择要把握好两个大的原则,首先是有效,在有效的前提下考虑药物的安全性。
药物的安全性主要考虑三个方面:首先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很多降压药都有不良反应,每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各不相同。
所以让患者安全服药首先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处方前应询问患者之前服用过哪些药物,是否能够耐受?如果能够耐受那么患者就有可能耐受同种或者同类药物,这样能大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应该事先告知患者开具的降压药有哪些不良反应,提前防范。
其次,服药安全性与患者的病情和对药物的耐受性有关。
例如冠心病患者服用α受体阻断剂,会引起心率增快,出现不适症状,因此,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合并症等为患者选择恰当的药物;有如,有些患者虽然病情要求使用ACEI类药物,但患者不能耐受,出现咳嗽,这样就尽量避免选择这类药物。
第三,安全性还有一个方面是过量的问题,对于动脉硬化狭窄的患者,血压不宜降得过低,因此降压药的剂量要合适。
医脉通: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遇有部分老年病人收缩压比较高,但舒张压比较低,接近60mmHg,这种情况应该如何降压治疗?孙宁玲教授:收缩压高、舒张压低是老年人动脉硬化的结果,也是老年高血压的特点之一。
舒张压过低对于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会产生不良影响。
老年高血压患者首先要检查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例如脑卒中、冠心病、肾脏疾病等。
如果既往有脑卒中、慢性肾脏疾病史,需要警惕血压过高;如果既往有冠心病,则需要注意,舒张压不能降得太低。
时间等,重点调查患者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术后感染情况等。
其中,用药情况包括抗菌药物的类别、剂量、给药方法、途径、疗程以及联合用药等。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资料中的全部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本组的520例患者在围手术期都给予了预防性抗菌药物,主要涉及到的抗菌药物有19个品种,包括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其中使用青霉素类患者103例,所占比例是19.8%;使用氨基糖苷类患者46例,所占比例是8.8%;使用大环内酯类患者39例,所占比例是7.5%;使用头孢菌素类患者210例,所占比例是40.4%,使用氟喹诺酮类患者35例,所占比例是6.9%。
其中,单一用药的患者349例,所占比例是67.1%;二联用药患者146例,所占比例是28.1%;三联用药患者25例,所占比例是4.8%。
不合理用药患者16例,所占比例是3.1%。
(如表1)。
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
疗程最短的是1d,最长的是18d。
其中,发生切口感染患者6例,均是用药选择不合理而造成的,对其进行药敏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进行选药,从预防性转为治疗,最终治愈。
3 讨论在感染性疾病当中,最为常见的感染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1]。
针对单纯是尿路感染的患者来说,一般选用毒性较低、价格合理的药物就可以。
对于那些复杂尿路感染的患者来说,可以选用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的抗菌药物。
在本组的520例手术患者中,使用头孢菌素类的患者210例,头孢菌素类是诸多预防性抗菌药物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其主要是应用在围手术期内,此药物可以在创口暴露期间,保持充足的杀菌力,有效抵御有可能造成污染的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