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绪论
- 格式:doc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8
化工原理绪论一化工过程与单元操作化学工业是将自然界的各种物质经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以获得有用产品的工业。
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从原料到产品,即有化学反应过程,还有大量的物理加工过程。
按各个物理过程目的、原理、状态等的共性和个性,可将各物理变化归纳为各个基本操作。
如流体输送、搅拌、沉降、过滤、热交换、蒸发、结晶、吸收、蒸馏、萃取、吸附、干燥等,这些使物料发生预期的物理变化的基本操作称之为单元操作(Unit Operation)。
任何一种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是由若干单元操作及化学反应过程组合而成的。
单元操作按其理论基础可分为三类:(一)流体流动过程:包括流体输送、搅拌、沉降、过滤混合及设备等;(二)传热过程:有热交换、蒸发等;(三)传质过程:含吸收、蒸馏、萃取、吸附、干燥等。
二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化工原理的主要任务是介绍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构造、操作原理、计算、选型及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化工原理的研究方法主要采取实验研究方法(经验的方法)和数学模型方法(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一般采用因次分析法和相似论为指导,依靠实验建立过程变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无因次数群(准数)构成的关系式来表达;主要用于内在规律尚未进行深入研究阶段的复杂化工问题上。
数学模型法:在对实际问题的机理作深入的分析的基础上,抓住过程本质作某些合理的简化后,建立物理模型,再以物理化学、传递过程和化工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得出描述此过程的数学模型。
用数学方法求解,由实验确定模型参数。
它是一种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
四单元操作中常用的四个基本概念(1)物料衡算依据质量守衡定律,进入与离开某一化工过程的物料质量之差,等于该过程中累积的物料质量;即ΣF-ΣD = A式中:ΣF——输入系统的物料量总和。
ΣD——输出系统的物料量总和。
化工原理专接本绪论引言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作为化学工程专业的入门课,它主要介绍了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原料的物性、流程图的绘制以及各种常见操作单位的计算等内容。
本文将对化工原理专接本的绪论部分进行讲解,介绍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为什么学习化工原理在化学工程专业中至关重要。
化工原理的概念化工原理是研究化学工程中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原理的科学基础。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物质平衡、能量平衡和动力学。
物质平衡是指在化工过程中,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保持平衡,即物质不会产生丢失或积累。
能量平衡是指在化工过程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平衡,即能量不会产生丢失或积累。
动力学是指在化工过程中,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速率和机理。
化工原理通过物质平衡、能量平衡和动力学的研究,揭示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为化学工程设计和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化工原理的发展历程化工原理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化学工程领域。
当时,化学工程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始研究和总结化工过程中的基本原理,逐步形成了化工原理的体系。
20世纪初,随着化学工程学科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化工原理的理论体系逐渐完善。
在各个学科的交叉影响下,化工原理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化工原理开始应用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化学工程的发展。
学习化工原理的重要性学习化工原理对于化学工程专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涉及到化学工程中的各个方面,如物质平衡、能量平衡、动力学等,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才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他专业知识。
其次,学习化工原理可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工过程中涉及到众多的因素和变量,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掌握化工原理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化工原理--绪论————————————————————————————————作者:————————————————————————————————日期:ﻩ绪论一、《化工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与性质1. 研究对象《化工原理》课程是研究化工生产过程中共有的物理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所用典型设备的结构和设备工艺尺寸的计算与设备选型。
通常将这些物理操作过程称为单元操作。
2.单元操作(Unit Operations)使物质发生状态、组成、能量上变化的操作称为单元操作。
单元操作的研究包括“过程”和“设备”两个方面的内容,故单元操作又称为化工过程和设备。
化工原理是研究诸单元操作共性的课程。
一切化工生产过程不论其生产规模大小,除化学反应外,其它均可分解为一系列的物理加工过程。
这些物理加工过程称为“单元操作”。
流体输送、过滤、沉降、搅拌、颗粒流态化、气力输送、加热冷却、蒸发、蒸馏、吸收、吸附、萃取、干燥、结晶等。
3.《化工原理》课程的内容➢通过什么样的工程方法和设备来实现其工艺过程?反应物如何供给、产物又如何分离?➢如何提供反应所需的热量及使用反应放出的热量?➢怎样才能从工业规模生产中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4. 《化工原理》在化工领域中的地位本课程不是教学生如何合成得到新的物质?如何提取新的物质?如何表征新的物质?这是化学家的事情。
化学工程研究的是如何把化学家们的小试研究成果开发放大为中试,再开发为生产规模。
是在科学实验与化工之间架桥的工作,是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创造价值的劳动。
5.共同的研究对象——传递过程5.1.物理性操作,即只改变物料的状态或物性,并不改变化学性质;5.2.它们都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共有的操作,但不同的化工过程中所包含的单元操作数目、名称与排列顺序各异;5.3. 对同样的工程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单元操作来实现;5.4.某单元操作用于不同的化工过程,其基本原理并无不同,进行该操作的设备也往往是通用的。
具体应用时也要结合各化工过程的特点来考虑,如原材料与产品的理化性质,生产规模等。
实际问题的复杂性—过程、体系、设备、工程性强、计算量大6. 单元操作按操作的目的分类如下:6.1. 物料的加压、减压和输送、物料的混合、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动量传递过程6.2.物料的加热或冷却――热量传递过程6.3. 均相混合物的分离――质量传递过程以上三种传递过程简称“三传”。
是《化工原理》的共同规律和联系。
《化工原理》课程研究对象就是研究“三传”理论和“三传”理论的应用。
“三传理论的建立”是单元操作在理论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传递过程是联系各单元操作的一条主线。
7. 性质《化工原理》课程是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后继课程。
它是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属于工程学科,具有工程性、应用性。
在我们的教学计划中起到了自然学科与应用学科的桥梁作用。
作为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所用的典型设备结构,工艺尺寸设计和设备的选型的共性问题,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学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两种基本研究方法,即:7.1.实验研究方法(经验法)7.2.数学模型法(半经验半理论方法)8.化工原理课程的两条主线8.1. 动量传递、传热和传质皆属于传递过程,是本门课程统一的研究对象,是联系各单元操作的一条主线。
8.2. 研究工程问题的方法论是联系各单元操作的另一条主线。
各单元操作有共同的研究方法。
a.实验研究方法(经验的方法)一般用因次分析和相似论为指导,依靠实验来确定过程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无因次数群(或称准数)构成的关系式来表达。
是一种工程上通用的基本方法。
b. 数学模型法(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在对实际过程的机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在抓住过程本质的前提下,作出某种合理简化,建立物理模型,进行数学描述,得出数学模型。
通过实验确定模型参数。
如一个物理过程的影响因素较少,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能建立数学方程并能直接求解,则称为解析法。
二、《化工原理》课程的任务1.研究与掌握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并能进行过程的选择;2.进行设备工艺尺寸的计算及设备的选型计算;3.根据生产的不同的要求进行操作和调节,并具有一定寻找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故障的能力;4.了解强化过程的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有分析和解决单元操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即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对设备应具有操作管理、设计、强化与过程开发的本领。
总之,学习《化工原理》的目的是:掌握规律、开发工艺、创新设计、诊断过程、强化操作。
三、单位制度及单位换算任何物理量的大小都是由数字和单位联合来表达的,二者缺一不可。
如管长为10m,水的流速为3.5m/s等。
(一)单位制度在工程和科学中,单位制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基本单位:一般选择几个独立的物理量(如质量、长度、时间、温度等),根据使用方便的原则规定出它们的单位,这些选择的物理量称为基本物理量,其单位称为基本单位。
导出单位:其它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密度等)的单位则根据其本身的物理意义,由有关基本单位组合而成。
这种组合单位称为导出单位。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同时选用了一些非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构成。
见本教材P327附录一。
国际上趋向于采用国际单位制(SI制)。
SI制基本单位7个:长度L:米(m);质量M:千克(kg);时间T:秒(s);热力学温度θ: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电流I :安培(A);发光强度:坎德拉(cd)SI制主要优点:①通用性:是一套完整的单位制,适合于各个领域;②一贯性:每种物理量只有一个单位,如热功都用J(焦耳)表示。
化工生产中,还使用一些非SI单位,如:温度有℃,时间min、hr、d、Yr,压强单位除了Pa外,有atm、mmHg、m水柱、bar、ata等。
(二)单位换算在化工计算中,各种数据来源不同,故其单位不一定符合公式的要求,计算时则需要进行单位换算。
换算原则是:连同换算因子一起换算。
换算因子:彼此相等而单位不同的两个同名物理量(包括单位在内)的比值称为换算因子。
如1m和100cm的换算因子为100cm/m。
包括单位在内的任何换算因子在本质上都是纯数1。
任何物理量乘以或除以换算因子,都不会改变原物理量的大小。
常用的单位换算关系要牢记,复杂的单位逐个分解代入换算。
常用的单位换算因子数据见教材P328附录二。
1.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同一物理量,若采用不同的单位则数值就不相同。
例如最简单的一个物理量,圆形反应器的直径为1m,在物理单位制度中,单位为cm,其值为100;而在英制中,其单位为ft,其值为3.2808。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反应器的直径D = 1m= 100cm =3.2808ft。
若查不到一个导出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关系,则从该导出单位的基本单位换算入手,采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因数与基本单位相乘或相除的方法,以消去原单位而引入新单位。
物理量=数字×单位单位=物理量/数字将物理量单位由一种制度换算成另一种制度时,换算时只需乘以两相关物理单位之间的换算系数。
经验公式(又称数字公式,根据实验结果整理而得)中各符号只代表物理量的数字部分,而它们的单位必须采用指定的单位。
例0—1.通用气体常数R=0.08206 atm.L/mol.K,试用国际单位J/mol.K表示。
解:R=0.08206atm.L/mol.K=0.08206atm.L/mol.K×1m3/1000L×101325Pa/atm=8.314Pa.m3/mol.K=8.314 J/mol.K2.经验公式(或数字公式)的单位换算化工计算中常遇到的公式有两类:一类为物理方程,它是根据物理规律建立起来的,物理方程遵循单位或因次一致的原则。
同一物理方程中绝不允许采用两种单位制度。
用一定单位制度的基本物理量来表示某一物理量,称为该物理量的因次。
在SI单位制度中,基本物理量质量、长度、时间、热力学温度的因次分别用M、L、T与θ表示,力的因次为MLT-2;因次一致的原则是因次分析方法的基础。
另一类为经验方程,它是根据实验数据而整理成的公式,式中各物理量的符号只代表指定单位制度的数据部分,因而经验公式又称数字公式。
当所给物理量的单位与经验公式指定的单位制度不相同时,则需要进行单位换算。
可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单位换算: 将诸物理量的数据换算成经验公式中指定的单位后,再分别代入经验公式进行计算;若经验公式需经常使用,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单位换算很繁琐,则可将公式加以变换,使式中各符号都采用所希望的单位制度。
四、五个基本概念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物料的平衡关系、过程速率和经济核算五个基本概念贯穿于各个单元操作的始终。
化工过程计算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两类,其在不同计算中的处理方法各有特点,但是不管何种计算都是以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平衡关系和速率关系为基础的。
五、学习本课程的基础和学习方法1. 物料衡算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在稳定过程中,依输入的物料=输出的物料,进行物料衡算: ,该公式称为总物料衡算式。
在定态操作过程中,该式可简化为: 定态过程(稳定过程):一般连续不断的流水作业(即连续操作)为定态过程,其特点是在设备的各个不同位置上,物料的流速、浓度、温度、压强等参数可各自不相同,但在同一位置上这些参数都不随时间而变。
物料的累积量GA=0。
若过程中有物料累积,则属于非定态过程(非稳定过程),一般的间歇操作(即分批操作)或连续操作中的开车、波动状态及发生故障时属于非定态过程,在设备的同一位置上诸参数随时间而变。
物料衡算步骤及要点:①物流图;②确定衡算体系;③确定衡算基准;④确定衡算物料;⑤列衡算方程。
2. 能量衡算根据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即在稳定过程中,依输入的能量=输出的能量,进行能量衡算;如:热量衡算:LO I Q Q Q +=∑∑热量衡算步骤及要点: ①物流图(标明温度、比热);②确定衡算体系;③确定衡算基准;④确定衡算物料;⑤确定基A01G G G +=∑∑准温度(焓值:相对值);⑥列衡算方程;⑦注意热损失。
3. 平衡关系(equ ilibrium r elation)可以用来判断过程能否进行,以及进行的方向和能达到的限度。
4. 传递速率过程的传递速率(rat e of t ransfer p roces s)与推动力成正比,与阻力(resista nc e)成反比,即如同电学中的 欧姆定律:5.经济核算 为生产定量的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设备,根据设备的型式和材料的不同,可以有若干设计方案。
对同一台设备,所选用的操作参数不同,会影响到设备费与操作费。
因此,要用经济核算确定最经济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