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和创新有形建筑市场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58.90 KB
- 文档页数:3
130 低温建筑技术 2012年第5期(总第167期)
关于规范和创新有形建筑市场的探讨
谭亮
【哈尔滨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哈尔滨150076)
【摘要】 有形建筑市场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对规范建筑市场交易行为,促进工程建设招 投标制度落实,遏制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具有战略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有形建筑市场产生的背景、发挥
的作用及运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和创新有形建筑市场的新的概念、思路及运行模式,对新旧两种有
形建筑市场模式之性能、特点进行了对比,并对强化新型有形建筑市场的法律监督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有形;新型;新旧有形建筑市场运行模式;行政监管与法纪监督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6864【2012)05—0130—03
有形建筑市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转型的产物,其构建、形成、发展并逐步规范对于经济建设
具有重大意义,属于工程建设管理的基础工作。本文旨在
根据《建筑法》、《招投标法》、《招投标法实施条例》的有关
规定,结合当前工程建设管理的实际,就此做一些研究和
探讨。
1 有形筑市场产生的背景和作用
所谓“有形建筑市场”,是指经过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为
建设工程交易活动提供服务的场所,即工程建设招投标交
易的平台和载体。建立有形建筑市场,主要是针对国内工
程承发包过程中信息渠道不畅、交易透明度不高等弊端,为 建筑市场提供一个集中、公开交易的场所,从而使建设工程
交易由无形变有形、由隐蔽变公开、由分散变集中、由无序
变有序,促进建设工程交易活动的规范运作。
从根本上讲,有形建筑市场是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
速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基于三个前提:一
是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第
三步战略目标后,我国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年
均GDP增长“九五”期间达到8.3%,“十五”期间达到
8.8%,“十一五”期间达到11.4%,随之而来的市场交易活
动增速迅猛,迫切需要一个规范的交易场所;二是<建筑
法》、《招投标法》的实施,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工程建设
在不使用任何人工通风方法的情况下,房屋内部也有着令
人愉快的比室外更加凉爽的平均温度。
2.3结合建筑美学,兼顾综合效益
低技术的运用不能单一的从技术层面着手,建筑是技
术与艺术的结合,因此通过合理的设计将低技术与建筑美
学完美的融合一起是十分重要的。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
在实践中践行了技术与艺术,技术与功能,技术与情感的融
合。在设计中,他常将电梯、卫生间等服务性空问布置在建
筑外层,减少太阳对中部空间的热辐射;将建筑表面做绿化
处理,以降低建筑外表面温度,减少热源辐射;在中部引入
绿化开敞空间,减轻高层建筑的热岛效应;在建筑表面凹凸
有致来塑造阴影空间和灰空间,并使遮阳与绿化相结合,也
有效的降低了暴晒得热;通过可呼吸式幕墙形成复合空间
或空气间层,产生立面的层次感,为建筑穿上可呼吸的外
衣,在屋顶设置天窗通风采光,将中庭透空与烟囱效应相结
合,使大厅既满足美学需要也满足通风要求等。
3结语
严格的意义上来讲,低技术节能策略不完全是技术创
新的有效方法,但是使用适宜的建筑低技术确实可以在有
限的条件下迅速提高综合效益。在中国欠发达地区,低技
术的采用是一种通过降低技术成本而劳动密集型技术,可
以降低技术上的花费,增加更多的施工就业机会。低技术 是现代技术的必要补充。建筑低技术在节能经济性方面的
优势,目前是其他高新技术不可比拟的。我国低技术还停
留在传统阶段,目前已经引起重视,并有一些局部的实践。
低技术与建筑功能、美学的理性结合,并满足持续节能要
求,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M].jt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5:5. [2] 陈晓扬.地方性建筑与适宜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7:12. [3] 高云飞,孟庆林.一种生态建筑技术一自然通风[J].生态科 学,2003,(2). [4]李华东.高技术生态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6l,114。123. [5]王璞.低技术生态建筑的形态解析[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 2008:5.
[收稿日期]2012-03-05 [作者简介】崔鹏(1970一),男,哈尔滨人。研究生,研究方
向:寒地建筑,绿色建筑。
谭亮:关于规范和创新有形建筑市场的探讨 13l
渠道和场所。加入世贸组织后,建筑市场的管理必须加快
与国际接轨,规范招投标行为;三是预防和治理商业腐败,
也迫切需要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在上述背景下,全国第一
家工程建设交易中心在北京成立,有形建筑市场应运而生。
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仅地级以上城市已建立有形建筑市
场325家;31个省会城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都建立了比较
完备的有形建筑市场体系;有形建筑市场的进场范围也逐 步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正在由单一的房屋建筑工程向
市政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电力、铁路等多领域转变。以哈
尔滨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为例,组建9年来工程进场交易量
已经从进场初期的311宗猛增到去年的2204宗,交易额由
52.6亿元猛增到719.54亿元,分别增长了708.68%和
1267.30%,见表1。
表1 哈尔滨市建交中心各年进场交易情况
实践证明,有形建筑市场的成立,在引导和组织招投标
双方主体完成交易过程中,较好地承担起了工程建设承发
包的服务功能,发挥了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一是
适应了各地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需要,促进了工程建设招
投标活动的顺利进行,为招投标双方搭建了公平竞争的载
体;二是促进了《建筑法》、《招投标法》及相关制度的落实;
三是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内容、投资、资源、要求等信息的
公平,使建设项目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四是有效地预防
了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从全国看,虽然工程建设领
域仍属于商业贿赂的高发区和重灾区,但工程建设招投标
制度的实施,尤其是有形建筑市场的普及和推广,已经为从
源头上治理这一顽疾创造了条件。对比有形建筑市场成立
前的情况,部分地区建设领域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率已经
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全国建设领域惩贪治腐的工作也正
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2对有形建筑市场发展形势及问题的分析
虽然国内有形建筑市场已经有了重大发展,但作为工
程建设招投标制度实施的基础工程,有形建筑市场的发展
还亟待规范和完善。总的形势可以概括为发展速度快、社
会效益好、对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作用明显,但与新型工业
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大势要求显然还不够适应。主要问题
是条块分割、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责任不清,由此带来了几
个方面的弊端:
(1)机构重叠,各自为政,不利于招投标制度的统一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实施条例》明确指出:要
“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投标交易场所”。而从实际看,直到目
前,各地有形建筑市场的名称、体制、标准、收费等仍然是五
花八门,甚至一个行业一个招投标市场,一个城市同时存在
几个交易机构、几套评标系统。
(2)监管失控,监督不力,在预防腐败的同时又易滋
生新的商业贿赂和职务犯罪。由于行业垄断、多重监管,致
使招投标监管方式不同,监督工作仍存在着较多漏洞。一
些大项目的工程招投标过程,一般都有纪检、监察等部门参 加法律监督;但仍有一部分招投标项目是由行业自己独立
完成,缺乏强有力的法律监督。特别是一些地方为了加强
城市建设步伐,实行政策特例,允许开发区等一些项目先建
后补各种手续的做法令人担忧。
(3)执法不严,放宽标准,为项目建设留下质量和安
全隐患。有形建筑市场管理的现状,经常导致评标标准不
一、尺度掌握不严、规避招标等现象发生,并使肢解、转包、
分包工程以致“卖标”等违法违规行为有了可乘之机,甚至
使一些根本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企业承担了某些重点建
设工程,为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埋下了日后难以解决的隐
患。历史上,綦江彩虹桥等恶性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出现,
均是由于执法不严的“条子工程”、“权利工程”等造成的必
然恶果。
(4)相互掣肘,人为竞争,导致应在一个大平台完成
的招投标活动分散经营,致使有实力的交易服务机构也难
以迅速做大做强。由于各自都从部门权益和行业利益的角
度来考虑问题,势必造成招投标交易与管理的“分散”和“分
心”。如哈尔滨市除了建筑、土地、政府采购之外,其他行业
的招投标市场基本不具备规模,严重影响了全市招投标交
易活动的高效运行。
(5)资源闲置,人才浪费,与改革精神相悖。目前建
设工程交易中心多为事业单位。组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
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仅设施设备、办公用房至少需要投资
3000万元以上,而对于地处高寒地区的省份来说,每年又有
施工旺季和淡季之分,施工淡季势必造成人员和设备的闲
置,形成周期性的浪费。这一情况,也是下步有形建筑市场
改革应该考虑的问题。
(6) 交易服务收费标准不一,不利于有形建筑市场的
公平竞争和发展。目前各地有形建筑市场交易服务内容不
统一,服务收费的标准也不统一,对此用户反映较多。如何
建立统一的有形建筑市场服务内容和服务收费标准,并研
究建立相应的信用等级评价体系,也是有形建筑市场改革
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