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_《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新课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2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学案总编号:No.201.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①②2.手工业:①②③3.商业:明清时期,和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4.资本主义萌芽⑴时期:以后⑵地区及部门:、等地的业中⑶特征:“,”。
⑷关系:是早期的资本家,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他们之间是的系,是一种性质的生产关系。
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⑴原因:①②③⑵过程:①②③⑶广州十三行的职能:⑷影响:①②1.明朝为什么要大量引进高产粮食作物2.对比一下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外国作物和清朝闭关锁国的不同后果,谈谈你的想法【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23【课后拓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看你对基础知识的运用状况如何?)11.学习本节课,对于现代化建设你有何建议?【夯实基础】 1.如果你生活在明朝,下列作物中,你能吃到的是 ( ) ①玉米 ② 甘薯 ③占城稻 ④马铃薯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2.在明朝,瓷器制造业居首位的是 ( ) A .杭州 B .景德镇 C .苏州 D .遵化 3.明朝时传入我国,原产于南美洲的农作物是( ) ①小麦 ②玉米 ③荞麦 ④甘薯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 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稀疏地出现在 ( ) A .江南一些地方 B .淮北一些地方 C .东北一些地方 D .西北一些地方 5.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
后来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 ) A .漳州 B .广州 C .云台山 D .宁波 8.下列有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闭关政策是指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②闭关政策的实施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目的③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④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①③④ 【创新应用】 9.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难点是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你知道我国哪些农作物是从国外引进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中有关甘薯引入的详细内容,了解甘薯引入的具体过程,然后点题:甘薯引进和推广种植,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教师板书课题。
过渡:明清经济的发展(板书)教师指明本课经济发展包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四个方面内容。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 农业:2. 手工业发展3. 商品经济活跃状况4. 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是什么?这种现象是当时社会生活发生新变化的反映——在封建生产关系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到了清代这种资本主义性质手工业有了发展,但仍处于萌芽阶段,发展仍很缓慢。
究其原因,与清朝统治政策有关。
导入“闭关锁国”政策学习。
板书:闭关锁国政策二、闭关锁国政策1.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这是自明末以来中国统治者长期推行的一项治国方针,就是主观割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使中国处于闭目塞听的状态。
2. 清朝为什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
P1183.对外贸易上由实行海禁政策到闭关政策的出台过程。
4.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小结:我们应从“闭关锁国”改革中吸取教训: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界隔绝,应广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在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我国目前的开放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第22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掌握明清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记住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腐朽,同时认识到落后和封闭就要挨打,只有开放才是民族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上课前准备好的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在学生的疑问中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农产品你知道原产于哪里吗?它们是怎样从国外传入我国,在我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学习了这一课你就会了解这些问题二、讲授新课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15___116页的内容,思考、讨论,明朝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口大量增加,粮食供给日益紧张,遇到灾荒年月就尤其突出。
为解决粮食日益紧张的问题,明朝大量引进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2、这些高产农作物的种植将起到怎样的作用?(解决粮食紧张问题,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3、当年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物品中,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就是丝绸和青瓷碗盘。
现在请思考一下: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受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1)当时中国科技仍较发达。
(2)中国的商品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4、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那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1)商品种类增多。
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的粮食、棉布、丝绸、瓷器等都大量投入市场成为商品。
(2)城市繁荣。
明朝商业城市很多,较著名的就有三十多座,这些城市大多集中于运河两岸,交通十分发达。
而北京和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引导学生看《皇都积胜图》和《南都繁会景象图》,提出问题:图中的“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招牌,反映了什么景象?(商品经济的繁荣)5、明清时期中国最有名的商人是晋商和徽商,他们除经商外,还直接投资于手工业生产,成为了早期的资本家。
【课题】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习目标】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学习诊断】1.对五世达赖进行册封的清朝皇帝是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2.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始于 A.清朝 B.明朝 C.元朝 D.唐朝3.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立的机构是A.驻藏大臣B.伊犁将军C.澎湖巡检司D.盛京将军4.率领土尔扈特重返祖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大和卓 B.小和卓 C.渥巴锡 D.五世达赖5.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清朝皇帝是: A.乾隆 B.雍正 C.康熙 D.顺治6.下列对于《尼布楚条约》叙述错误的是( )A.双方经过平等协商B.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C.这是中英间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D.条约签订于1689年【学习过程】一、普读求是1、农业发展:明代从国外引进原产的、等高产粮食作物,清代不断的推广。
明代从外国引进、和,也在不少地方推广。
2、手工业发展: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推向;丝织业中心是,的丝织业后来居上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是,所产的器,畅销海内外。
3、商业发展:和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许多商人积极从事商贸活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出现时间;出现地点机户是早期的,机工是早期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他们之间这种与的关系,是一种性质的生产关系。
5、闭关锁国的政策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的传统观念,推行政策。
压抑限制的发展。
②由于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无所不有,无需。
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又害怕,于是实行政策。
2)、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政策,不许擅自。
②开放个港口,并对出口的和出海船只的作出严格的限制。
③清政府下令只开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概括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根源、表现和实质。
引导学生归纳闭关锁国的原因、含义、表现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性探究、教师引导、分小组讨论以及学生表演历史小短剧、讲历史小故事历史小辩论等等,培养学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明清经济的发展,认识到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学会客观分析闭关政策带来的双重影响,理解和认识我国封建社会日趋衰落的原因和表现。
比较“闭关锁国”和“对外开放”的不同,认识今天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重点】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闭关锁国”政策【难点】明清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教学策略和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历史2、讨论辩论法:对于重点、难点的知识,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3、图片示意法:用相应的文字和图片演示,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引导评价法:增加一些材料,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你知道我国哪些农作物是从国外引进的?生答。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中有关甘薯引入的详细内容,使学生了解甘薯引入的具体过程,然后点题:甘薯引进和推广种植,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教师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大量引种外来高产农作物;棉纺织、丝织和制瓷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
2、掌握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原因、表现及其影响。
3、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以史为鉴,体会改革开放政策。
学习重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学习难点:资本主义萌芽二、进行新课(一)明清经济的发展明清经济的发展(板书)教师指明本课经济发展一目包含农业、Array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四个方面内容:1、首先学习农业的发展。
历史初一下人教新资料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学习目标基础知识:知道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记住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识记或理解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部落名称等。
自主预习,自我提高【一】明朝经济的发展1、明代,从国外引进的五种农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纺织业在______代已经从南方推向北方,我国丝织业中心,明代是_______、_____的丝织业后来居上。
制瓷中心是__________。
3、明清时期,_________和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产方式,______与______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1、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____________政策②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______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______和出海船只的____________做出严格的限制。
③清政府下令只开_______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_____________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共同学习,合作提高合作探究一材料一1792年,英王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导学案编号:020 班级:姓名:【课题】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主备:审核:时间:年月日第周学习目标:1.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体会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3.学会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
学习过程:一、前置学习(自主学习)(一)、明清经济的发展(宋朝经济的发展P56-59)1.农业:明代从国外引进、推广的农作物:____、____、、和。
2.手工业:(1)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松江是明代棉纺织业中心。
(2)丝织业: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后来居上。
(3)制瓷业: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_________畅销海内外。
3.商业:明清时期,________空前活跃。
____和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4.资本主义萌芽:(1)前提:商品经济的活跃。
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P58(2)出现:①时间,②最初地点③最初行业④出现的标志。
(3)表现:①出现了许多以_________为目的的机户。
②他们拥有大量和几台至几十台,开设,雇佣几名至几十名进行生产。
机工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②“___________________”,机户是早期的,机工是早期的雇佣。
他们之间是_____________的关系,是一种的生产关系。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1.原因:(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_________”政策。
(2)_________的封建经济稳定(根本原因),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设计七年级历史教案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理解现实、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为本课难点。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大家还记得葡萄是从哪里来的吗?(西域)知道唐朝引进了什么农作物吗?(唐朝从波斯引入胡椒,从尼泊尔引进菠菜等。
波斯枣等.宋朝从越南引入占城稻。
)问:大家吃过番薯吗?知道哪里番薯吗?那知道我们中国番薯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吗?(越南)说一说它被引进中国的经过。
(参考p115导入框,由学生讲述)问:明朝还大量引种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板书:1.农业:明朝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这些作物传入中国后得到明朝和清朝统治者的大力推广。
过渡:为什么统治者会大力推广这些外来作物?这些新作物的引进对明清时期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便参考以下材料,边解决问题。
小黑板出示:(1.明清时期,耕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远远不及人口的增长速度。
这会带来粮食危机。
2.外来作物的引进,一方面缓解了明清时期人多地少,耕地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页促进了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而花生、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
七年级历史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了解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自觉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
【自主学习】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农业:引进作物、、、、等。
2、手工业:(1)棉纺织业:从向推进;(2)丝织业中心、;
(3)制瓷业:以为中心。
3、商业: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时间:
2、地区:、等江南地区
3、领域:部门
4、特征:以生产为目的;“出资、出力”。
5、实质:机户是,机工是;
他们之间是与的关系,是性质的生产关系。
6、发展:清代具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生产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从书中划出)
1、原因:(1);
(2);
(3)。
2、过程: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政策;统一台湾后,实行通商;
后来只开放一口通商,由“”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1)积极方面:;
(2)消极方面:。
【合作学习与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
材料二:苏州城里有几千个没有固定工作的机工,每天清晨聚集在一些桥头、港口等待雇佣。
每座桥还有介绍工作的经纪人。
技工工作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如果一天没有活,就得
挨饿,过着“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贫困生活。
请回答:
(1)“机户”指的是谁?“机工”指的是谁?
(2)机户与机工是什么关系?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这种关系出现萌芽最早在何时何地的哪个行业?
2、“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请回答:
①材料中所说的“大帝国”指哪个国家?说的是哪个王朝?
②这个国家以什么政策“人为地隔绝于世界”?
③在材料中,马克思作了怎样的预言?正确吗?
【当堂检测】
1、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吃到的玉米棒、甘薯最早应在()引入中国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明清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A.晋商和徽商 B.徽商和浙商 C.苏商和鲁商 D.鲁商和晋商
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4、下列有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闭关政策是指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②闭关政策的实施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目的
③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④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5、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原因诸多,此漫画反映的是()
A.专制统治加强
B.对外闭关锁国
C.频遭列强入侵
D.政治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