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调水
- 格式:ppt
- 大小:465.50 KB
- 文档页数:15
水产养殖调水知识点水产养殖是指通过人工的方式在水中养殖各类水产动植物,包括鱼类、虾类、贝类等。
调水是水产养殖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操作,它可以影响到养殖环境的水质、温度、氧气等因素,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的收益。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一些常见调水知识点。
一、养殖水质调节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质的调节包括调节水的酸碱度、溶解氧含量、温度等。
不同的水生动植物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因此合理调节水质非常重要。
1. 酸碱度调节:鱼类和虾类对水质的酸碱度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而言,鱼类适宜生长的酸碱度范围为pH值6.5-9.0,而虾类则适宜生长的酸碱度范围要更窄一些,为pH值7.0-8.0。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水生动植物来调节水的酸碱度。
2. 溶解氧含量调节:溶解氧是水生动植物进行呼吸的重要物质,对水产养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水中溶解氧含量过低,会导致鱼类和虾类缺氧死亡;而溶解氧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中其他有害物质的产生。
因此,在水产养殖中需要通过增氧设备、搅拌设备等方式来调节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3. 温度调节:水体温度是水产养殖中另一个重要的调控因素。
不同种类的水产动植物对水温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而言,大多数鱼类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18℃-28℃,而虾类则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25℃-35℃。
因此,在水产养殖中需要控制水温来满足水生动植物的需求。
二、养殖水量调节在水产养殖中,合理的水量调节对养殖环境的稳定和养殖效益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水量的调节主要包括补水、放水和循环水。
1. 补水:在养殖过程中,由于蒸发和渗漏等原因,水质会不断减少,因此需要进行补水以维持一定的水量。
补水过程中需要注意水质的净化和调节,确保补入的水质符合养殖的要求。
2. 放水:放水是指将养殖池、池塘中的一部分水排出,目的是清除污染物和废弃物,净化水质。
放水过程中需要避免过度放水导致水质大幅度变化,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3. 循环水:循环水是指将养殖池、池塘中的一部分经过处理后重新回流到养殖系统中,起到净化水质、保持水体稳定的作用。
怎样调⽔效果更好?给你“调⽔三步法”!养殖池塘⽔质恶劣的原因数不胜数,杀⾍药、缺氧、⽔瘦,倒藻……最让⼈束⼿⽆措的是,通常⽔质恶化不仅仅是⼀⽅⾯的原因,多个因素交杂,着实叫⼈难以⼊⼿。
根据养殖户朋友实际经验,编辑整理简单的调⽔三步法。
1第⼀步,解毒⽔中的“毒”,就像空⽓当中的PM2.5,灰尘、粉尘、颗粒、细菌、病毒,⽆时不刻地通过⽔产动物的腮部,进⼊⾎液,进⼊⾝体循环。
因此第⼀步应该将⽔体中浓度较⼤的“毒素”清除掉,不同的毒素可⽤不同成分的产品去解除。
2第⼆步,分解/改底毒素都是从残留物质⽽来,⼀旦刮风、下⾬,有害物质仍会扩散到⽔体中,造成再⼀次的毒素扩散,因此必须最⼤程度的分解有害物质。
⽐较常⽤的分解⽅式就是微⽣态制剂,如芽孢杆菌分解残饵、预防底板发⿊;乳酸菌可解毒,中后期⽤合适;光合菌对硅藻等有益藻类有促进作⽤;硝化菌能直接去氨氮,但需要搭配其他使⽤等。
现在,第五代新型改底消毒产品-过硫酸氢钾复合物已成为新宠⼉,与微⽣态制剂相得益彰,在活化底泥⽅⾯有出众的搭配效果。
过硫酸氢钾复合物储存⽅便,溶于⽔后能产⽣新态氧,氧化能⼒强,消毒能⼒强,同时解除藻毒素,⼆次利⽤残饵为浮游⽣物、有益微⽣物和鱼虾提供营养源,实现⽣态分解的效果。
不同含量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物可在改底、解毒、抑菌⽅⾯有不同程度的作⽤,使⽤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抉择,合理、精准⽤量。
3第三步,调⽔做好以上步骤,便可进⾏固定周期的调⽔⼯作了。
根据⼩球藻、硅藻等有益藻的⽣长规律,5-7天投⼊藻源与氨基酸,培育藻类,可帮助维持⽔环境的正常循环代谢,稳定⽔质;1、芽孢杆菌:外泼,侧重于分解⼤分⼦有机质净化⽔质和去除亚盐效果较好;内服,主要产⽣多种消化酶和代谢物对于降低饵料系数和预防肠炎效果较好;2、光合菌:主要侧重分解⼩分⼦有机质,再就是降低硫化氢和抑制弧菌⽅⾯较好;3、乳酸菌:主要侧重降解⽔体毒性维持⽔体稳定,⽤于发酵饵料内服⽅⾯;4、噬菌蛭弧菌:主要侧重减少⽔体⾰兰⽒阴性致病菌……现在养殖⼤都以芽孢杆菌为主导菌进⾏调⽔,然⽽芽孢杆菌耗氧量⼤,如果池底已发⿊⽼化,调⽔效果不好,可能会发⽣三天两头的鱼浮头等情况,需要多加注意。
鱼塘调水实际操作方法
鱼塘调水是指调节鱼塘水体的水位,以达到合适的水质和环境条件,促进鱼类生长和繁殖的目的。
以下是鱼塘调水的实际操作方法:
1. 调查和了解鱼塘的水质情况,包括水深、水温、溶解氧含量、pH值等参数。
根据不同的鱼类和其生长阶段,确定合适的水质要求。
2. 根据鱼塘的实际情况,选择调水的方式。
常见的调水方式有自然交换水、人工加水和排水等。
自然交换水是指利用自然的降雨和地下水补充鱼塘的水量;人工加水是指通过水泵或管道将水源引入鱼塘;排水是指将鱼塘中的老化水排出,然后加入新水。
3. 控制调水的频率和水量。
一般来说,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水质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调水。
调水时,可以根据水质检测结果决定调水的水量。
如果发现水质不佳,可适量加大调水量,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
调水频率和水量的选择应根据鱼类的需求和季节变化进行调整。
4. 鱼塘调水后需要密切观察鱼类的反应和生长情况。
如果调水后鱼类表现异常或生长受阻,应及时调整调水的方式和水质参数。
5. 定期清理鱼塘底泥和水生植物。
鱼塘底泥中的有机质和水生植物的积累会对水质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定期清理,以保持鱼塘的环境卫生。
总之,鱼塘调水是一项需要经验和技巧的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鱼塘调水的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提高鱼类的产量和质量。
池塘养殖的调水技术前言池塘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调水技术是池塘养殖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合理的调水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水质、水量和鱼类生长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池塘养殖中常用的调水技术和注意事项。
1. 调整水位1.1 初次灌水在开始养殖之前,首先需要将池塘灌满水。
可以利用自然水源如河流或水井,或者人工上水进行灌水。
需注意以下几点:- 灌水过程中应注意水源的水质是否符合养殖需求,如PH值、含氧量等; - 灌水时要逐渐增加水位,以防止鱼类受到惊吓或者其他不利影响。
1.2 调整水位池塘养殖中,根据鱼类生长的需要和其他环境影响因素,需要适时调整水位。
下面是常见的调整水位的方法: - 开启或关闭基础设施中的进水和排水管道来控制水位的变化; -通过调节闸门或泵的开关来调整水流速度,从而控制水位的升降; - 利用自然降雨或引入外部水源来增加或减少水位。
2. 维持水质2.1 水质监测在池塘养殖过程中,维持良好的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的关键。
下面是常见的水质监测指标: - PH值:鱼类对PH值敏感,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鱼类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 溶解氧:鱼类需要足够的氧气来呼吸,检测溶解氧的含量可以判断水体氧气供应是否充足; - 温度:不同鱼类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测量水体温度可以保证鱼类处于适合的生长环境。
2.2 水质调整当发现水质不合适时,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维持良好的水质。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水质调整方法: - 曝气:通过增加氧气供应,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可以使用加氧机、风车曝气机等设备; - 水质净化:利用生物滤池、化学药剂等方式,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 换水:根据需要,适当引入新鲜水源,将部分原水排出,以维持水质的平衡。
3. 水量管理3.1 水量计算在池塘养殖中,合理控制水量对于养殖效果至关重要,需要进行水量的计算。
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 计算池塘面积:根据实际养殖场的情况,精确计算池塘的面积; - 考虑养殖密度:根据鱼类的生长特点和养殖要求,合理确定养殖密度;- 估算用水量:根据每只鱼对水的需求,计算总的养殖水量。
调水原则一、调水必需遵循:改好底——调水原则。
面对水体状况不太好的池塘,为了最大限底的减少微生态制剂有成本同时能保持水体良好的时间延长。
1、解毒——目前春季,正是养殖用户大量使用消毒剂及杀虫药剂时间,在消毒、杀虫的同时,对整个水体环境起到副面影响。
要想使水体尽可能的改好及延长好的水质,益生公司建立在初期,需做到尽可能的稀释缓解消毒、杀虫剂等化学药剂的副面影响。
就好比:夏天某个房间产生蚊、蝇较多时,我们喷洒了灭害灵的同时,人在进入前必需先开窗透气,我们在进入房内一个道理。
否则肯定对人体产生许多的副面影响。
从而影响养殖对象的各项身体功能。
2、净水——由于在历年的养殖过程中,饵料的大量投放的、养殖对象粪便、重金属、化学药剂等的残留沉入在水底。
如不解决水体底部的残留污染,即使将水调好了,不管底部,还是依然对整个养殖过程起到极大的影响,影响的后果将是:由于下雨等天气导致底部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中、上部,从而导致爆发突然性鱼病等事件造成养殖用户的巨大损失。
因为益生公司建议:为了最大限底的一次性调好水,尽可能的延长水体良好的时间段。
因使用非微生态制剂产品将水体中、上部的悬浮有害物质尽最大限底的统一沉入池底进行有效的第三步分解。
就好比:我们要进行一个房间地面打扫。
如不进行初期的扫地流程,单一的直接用拖把进行拖地。
实际操作过程是会发现,拖的过程中,困难十分大同时地面变干后,地依然还是脏。
最后经过若干次总结的经验就是:先扫地,将地上的垃圾及灰尘用扫把打扫干净,再进行拖地,会觉得轻松的多且保持干净的时间也会大大延长。
3、分解——对于底部有害有机物等残留物质,如不闻不问,造成的后果将是,一但出现天气变化如下雨、刮风等情况,底部的有机物、饵料、粪便、重金属、化学药剂残留物依然会上升到水体中、上部,对养殖环境将起到副面影响。
因此必需尽最大限底分解水底有害物质。
非微生态制剂并不不具备此分解功效。
目前只有微生态制剂才有此非凡的功效。
南水北调工程的50多种方案一、调水路线选择方案1.内调北线:该方案主要依托京杭运河以及它的支渠,将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以及其他华东地区的水资源引入华北地区。
2.中线调水:该方案主要是将长江水资源引入华北地区,通过建设一条长江干线水利工程实现。
3.以江引淮:该方案主要是依托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相通衔接,引江入淮,然后通过淮河将水资源引入华北地区。
4.西线调水:该方案主要是将西南地区的水资源通过引黄入渭的方式引入华北地区。
5.京杭泰调:该方案主要是以京杭运河和泰湖为基础,将长江和东南沿海河流的水资源引入华北地区。
二、输水工程方案1.开挖渠道:该方案主要是通过开挖渠道,将水资源从水源地输送到目的地。
2.建设隧道:该方案主要是通过建设隧道,将长距离的水资源输送到目的地。
3.建设引水坝:该方案主要是通过建设引水坝,利用地势高低差,将水资源输送到目的地。
4.修建水库:该方案主要是通过修建水库,储备水资源后再进行输送。
5.开发地下水资源:该方案主要是通过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将地下水资源输送到目的地。
三、水质改善方案1.建设净化设施:该方案主要是在水源地和输水工程的途中,建设净化设施,对水资源进行净化处理。
2.水质防护设施:该方案主要是在输水工程沿线,设置水质监测点和防护设施,对水质进行保护和管控。
3.开展水质监测:该方案主要是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对输送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4.提升水质标准:该方案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水质标准,确保输送的水资源符合相关标准。
四、生态环境保护方案1.生态恢复工程:该方案主要是在水源地和输水工程途中,开展生态恢复工程,修复受损生态环境。
2.生态调度方案:该方案主要是通过水资源的调度和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输送水资源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3.生态补偿政策:该方案主要是建立生态补偿政策,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合理补偿,维护生态平衡。
4.生态修复工程:该方案主要是在输送水资源的目的地,进行生态修复工程,修复受损的地方生态环境。
简述池塘水质调节方法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池塘水质调节的那些事儿。
一、换水。
这就像是给池塘洗个澡一样。
把池塘里一部分旧水排出去,再引进干净的新水。
不过换水也得讲究个度,不能太猛啦。
要是一下子换太多,池塘里的小鱼小虾小螃蟹啥的可能会不适应,就像咱人突然换了个环境也会水土不服呢。
一般来说,每次换水换个三分之一左右就挺合适的。
而且换进来的水最好是经过处理的,没有污染的水哦。
二、增氧。
池塘里的小动物们都需要氧气呢,就像咱们人需要呼吸新鲜空气一样。
可以用增氧机来增加水里的氧气。
增氧机一开,就像给池塘吹进了一阵清风。
特别是在天气闷热的时候,水里的氧气很容易不够用,这时候增氧机就得加班加点工作啦。
还有啊,种一些水生植物也能增加氧气呢,像水草之类的,它们在光合作用的时候就会释放出氧气,让池塘里的小伙伴们都能畅快呼吸。
三、调节酸碱度。
池塘水的酸碱度也很重要哦。
如果太酸或者太碱,池塘里的生物都会不舒服。
可以用一些专门调节酸碱度的东西来调整。
比如说,如果水太酸了,就加点碱性的物质,但要小心别加太多,得慢慢调。
就像给池塘做个酸碱度的SPA一样,让水的酸碱度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这样池塘里的生物才能健康成长。
四、控制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太多或者太少都不好。
太多的话,水可能会变浑,还会消耗很多氧气。
太少呢,池塘里的食物链就不完整啦。
可以通过控制施肥的量来调节浮游生物的数量。
如果浮游生物太多,就少施点肥,让它们慢慢减少。
要是太少呢,就适当施点肥,给它们补充点营养,让它们快快繁殖起来。
五、清理池塘底部。
池塘底部会堆积很多杂物,像鱼的粪便啊,没吃完的饲料啊之类的。
这些东西如果不清理,就会腐烂发臭,影响水质。
可以定期用一些工具把底部的淤泥和杂物清理一下,就像给池塘打扫卫生一样。
这样池塘的水就会更清澈,小动物们也能生活得更舒服啦。
总之呢,池塘水质调节是个很细致的活儿,就像照顾自己的小花园一样,得用心去做,这样池塘才能充满生机呢。
调整水质的三大要点
观赏鱼
我们都知道好的水质对于饲养观赏鱼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调整出好的水质呢?要知道调整好水质可以预防和治疗鱼类疾病,也是最安全的方法。
一、换水
换水一个较快改变水质的方法,通过换新水可以稀释缸中的有毒物质,降低其浓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换水用的新水中不要含有氯。
二、升温
缸中有些细菌和寄生虫不是很耐热,当温度升高后会将它们杀死,而升温也可提高鱼只的新陈代谢。
在升温时要注意不要突然一下升高太多,且温度要在鱼只能承受的范围呢。
三、下盐
加盐的目的是调节水的渗透压,降低水对鱼体的渗透,减轻腮和肾脏的负担,降低渗透调节系统的压力,提高鱼的抗病能力。
下盐可以降低升温带来的负面结果,虽然升温可以使细菌繁殖加快,但是下盐后水的渗透压降低,可以最大限度的阻挡细菌进入鱼的体内,所以升温和下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水质调节的六大有效方法论调节改良水质的方法,有加水换水、增氧、施无机肥、生物方法、调整放养模式、化学方法。
一、加水换水定期加水是保持水质清新的一种方法,新鲜的水不仅可以带进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溶氧,还可以稀释原水,使水质转好。
当加水量较大时最好换水,换水量一般在三分之一以上。
在水很肥或水质有老化趋势时,可通过加水或换水改善水质。
二、增氧1.物理方法增氧用机械增加空气和水的接触面,加速氧溶解于水中,通常使用各种增氧机、水泵充水、气泵向水中充气等都是物理方法增氧。
是调节改良水质最经济、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
2.化学方法增氧向水中添加能释放氧的化学物质,增加水中溶氧的方法。
这些物质有过氧化钙、双氧水、二硫酸铵、高锰酸钾等。
化学增氧能迅速增加水中溶氧,但作用时间较短,通常在发生重浮头,紧急抢救时使用。
三、施无机肥在喂饲料或施有机肥为主的养殖水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投饵施肥后,有机质积累过多,有些营养元素有效成份不足,营养不均衡,物质循环速度慢,水质老化。
这些水体通常需要施速效无机肥料(主要是磷肥)和微量元素肥料,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使水体营养达到平衡,加速物质循环,使水质转为肥、活、嫩、爽。
四、生物方法当水中有机物质积累过多,水质有老化趋势或已经老化,向水中泼洒微生态制剂(光合菌、芽孢菌、硝化菌、玉垒菌、EM复合生物制剂等)加速矿化分解有机质,消耗水中积累的过量物质(主要是氮),加速水体物质良性循环,从而调节水质。
五、调整放养模式增加鲢、鳙的放养量,与吃食鱼的比例最好是1:2或1:1,提高鳙的放养量,在7月份以后,鳙,鲢的比例3:1,存鱼量不能少于75公斤/亩。
六、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调节改良水质的常用方法,作用效果迅速明显,但作用时间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质问题。
目前使用的调节改良水质的化学方法和化学物质有:1.生石灰是水产养殖上使用的最广泛、最多的一种水质调节改良剂,主要作用是调节PH值,硬度、碱度、增加钙离子。
水箱水量调节:
水箱水位调节,调进水阀。
如上图,微调螺旋杆,调节浮子上下位置,红色方向,调往低水位;蓝色方向,调往高水位。
当然民间有很多土办法,也可达到类似效果,比如往水箱里扔砖头/水瓶子/等。
------------
小水冲水量调节:
有人讲,我家的马桶小水冲得太多/太少啦,怎么办?
调节阀在出水阀上面,不用拆掉也可以调!如果一定要拆掉,请先把马桶后面进水软管水阀关掉,然后把排水阀像拧瓶盖一样,从水箱里拧下来。
看到了吧?俩个家伙,负责大/小水的调节。
如上图所示,相信大家都看得懂,上下调节,再冲水测试,你会找到自己满意的水量位置的。
-----
大水冲水量调节:
一般出厂默认状态是最大的,也建议大家用最大的,冲的干净。
如图,小孔全部封住,是大水最大,看看自己家的对了么?反之,往上扳,大水冲水量变少。
-----。